CN219872176U - 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72176U CN219872176U CN202320970933.8U CN202320970933U CN219872176U CN 219872176 U CN219872176 U CN 219872176U CN 202320970933 U CN202320970933 U CN 202320970933U CN 219872176 U CN219872176 U CN 2198721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power supply
- main control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accommodating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276 aerator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06010063385 Intellectualisation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8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5274 Lightning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KMRRTOUMJRJIA-UHFFFAOYSA-N ammonia nh3 Chemical compound N.N XKMRRTOUMJRJI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148471 unidentified anaerobic bacteri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控组件和电连接组件,电控组件包括主控电路板及设置于主控电路板上的无线通讯模块和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与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电连接组件包括供电电路板及设置于供电电路板上的进线接线端子、出线接线端子和继电器,继电器通过供电电路板与出线接线端子电连接,控制模块与继电器电信号连接;壳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相邻设置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电控组件设置于第一容置腔内,电连接组件设置于第二容置腔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其能够远程控制增氧机的开闭,从而提高鱼塘管理的便利性和智能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适用于智能居及农林牧渔等领域。
背景技术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其是靠自带的空气泵将空气打入水中,以此来增加水中氧气含量,从而确保水中的鱼类不会缺氧,同时也能抑制水中厌氧菌的生长。
目前,鱼塘增氧机安装在养殖鱼塘中,需要用户到现场查看鱼塘情况,并且人工判断水体是否缺氧,如果缺氧,则需要手动开启增氧机,并且在运行足够时间之后,需要手动关闭增氧机,即增氧机是通过简单的控制开关或控制器来控制其开闭。该控制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方便鱼塘的管理,还会影响到鱼塘中鱼苗的存活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其能够远程控制增氧机的开闭,从而提高鱼塘管理的便利性和智能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包括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控组件和电连接组件,所述电控组件包括主控电路板及设置于所述主控电路板上的无线通讯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均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无线通讯模块通过所述主控电路板与所述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
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供电电路板及设置于所述供电电路板上的进线接线端子、出线接线端子和继电器,所述进线接线端子、所述出线接线端子和所述继电器均与所述供电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进线接线端子通过所述供电电路板分别与所述主控电路板及所述继电器电连接,所述继电器通过所述供电电路板与所述出线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主控电路板和所述供电电路板与所述继电器电信号连接,以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开闭;
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相邻设置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电控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电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散热风扇通过所述主控电路板与所述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所述壳体上于对应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位置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主控电路板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主控电路板与所述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还包括主控板供电变压器,所述主控板供电变压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主控板供电变压器通过第一线缆与所述供电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主控板供电变压器通过第二线缆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进线接线端子通过所述供电电路板和所述第一线缆与所述主控板供电变压器电连接。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主控电路板与所述供电电路板之间通过第三线缆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主控电路板、所述第三线缆和所述供电电路板与所述继电器电信号连接;所述隔板上设有供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第三线缆穿过的通孔。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壳罩,所述壳罩与所述底壳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底壳内并与所述底壳相连,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位于所述底壳内;所述底壳内还设有接线腔,所述接线腔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相邻设置,所述接线腔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远离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一侧。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位于所述底壳和所述壳罩之间,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底壳相连;所述第一盖板对应所述第一容置腔设置,所述第一盖板将所述第一容置腔及所述电控组件遮盖住。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底壳相连;所述第二盖板包括主体部及与所述主体部的外缘连接的翻边部,所述翻边部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与所述接线腔之间并将所述第二容置腔与所述接线腔隔开,所述翻边部上于对应所述进线接线端子和所述出线接线端子的位置设有接线孔;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底壳和所述壳罩之间,所述主体部对应所述第二容置腔设置,所述主体部上设有穿孔,所述继电器的一端穿过所述穿孔后伸出至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壳罩之间。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供电电路板上设有插座,所述插座与所述供电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继电器与所述插座电连接,且所述继电器与所述插座通过插接固定。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进线接线端子和所述出线接线端子均包括基座和接线螺栓,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供电电路板上;所述基座上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包括靠近于所述供电电路板的第一部分及远离所述供电电路板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通,所述接线螺栓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内;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径,且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径小于所述接线螺栓的头部的外径,所述螺栓孔的内壁上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的相接位置处形成台阶部,所述接线螺栓的头部能够与所述台阶部相止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通过在电控组件内设置无线通讯模块,无线通讯模块能够与用户的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远程控制增氧机或其他鱼塘用电设备的开闭,无需用户到现场开闭用电设备,从而提高鱼塘管理的便利性和智能化。同时,通过设置继电器,利用控制模块控制继电器的开闭,从而控制对应的出线接线端子是否通电,进而控制用电设备的开闭;继电器不仅安全性高、稳定性好,而且能够用于大电压、大电流的工作环境,从而保证控制器的用电安全及使用寿命。
同时,通过在壳体内设置隔板,利用隔板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将电控组件设置于第一容置腔内,将电连接组件设置于第二容置腔内,即将电控组件与电连接组件分腔设置,不仅方便安装,而且隔板能够将高压电气元件与低压电气元件隔开(电连接组件为高压电气元件,电控组件为低压电气元件),从而避免两者之间发生短接或其他意外情况而导致触电或火灾等,从而保证用电安全;同时,由于电连接组件为高压电气元件,在工作时可能会产生较多热量,隔板还能够起到隔热作用,防止第二容置腔内的热量进入第一容置腔内,避免影响电控组件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掉壳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去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底壳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第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线接线端子和/或出线接线端子与供电电路板的连接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控组件、电连接组件及主控板供电变压器之间的连接结构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的控制逻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如果存在)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及图9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包括壳体1及设置于壳体1内的电控组件2和电连接组件3;电控组件2起电控作用,电连接组件3用于与外部的电源和用电设备(包括增氧机或其他鱼塘用电设备等)电连接。
其中,电控组件2包括主控电路板21及设置于主控电路板21上的无线通讯模块22和控制模块23,无线通讯模块22和控制模块23均与主控电路板21电连接,无线通讯模块22通过主控电路板21与控制模块23电信号连接。无线通讯模块22用于与用户的移动终端设备(例如手机、电脑等)进行数据交互,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远程控制用电设备的开闭。
电连接组件3包括供电电路板31及设置于供电电路板31上的进线接线端子32、出线接线端子33和继电器34,进线接线端子32、出线接线端子33和继电器34均与供电电路板31电连接,供电电路板31与主控电路板21电连接。进线接线端子32用于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出线接线端子33用于与用电设备电连接。进线接线端子32通过供电电路板31与主控电路板21电连接,从而为电控组件2供电;进线接线端子32还通过供电电路板31与继电器34电连接,继电器34通过供电电路板31与出线接线端子33电连接。继电器34起开关作用,控制模块23通过主控电路板21和供电电路板31与继电器34电信号连接,以控制继电器34的开闭,从而控制对应的出线接线端子33是否通电,进而控制用电设备的开闭。
具体地,在使用时,将进线接线端子32通过线缆与外部的电源(例如220V电压电源或380V电压电源等)电连接,将出线接线端子33通过线缆与用电设备(包括增氧机、水泵等用电设备)电连接;由于进线接线端子32、继电器34和出线接线端子33依次电连接,而控制模块23与继电器34电信号连接,故用户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与无线通讯模块22进行通讯,从而远程通过控制模块23控制继电器34的开闭,以控制对应的出线接线端子33是否通电,进而控制用电设备的开闭(例如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安装APP,利用APP进行远程控制)。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通过在电控组件2内设置无线通讯模块22,无线通讯模块22能够与用户的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远程控制增氧机或其他鱼塘用电设备的开闭,无需用户到现场开闭用电设备,从而提高鱼塘管理的便利性和智能化。同时,通过设置继电器34,利用控制模块23控制继电器34的开闭,从而控制对应的出线接线端子33是否通电,进而控制用电设备的开闭;继电器34不仅安全性高、稳定性好,而且能够用于大电压、大电流的工作环境,从而保证控制器的用电安全及使用寿命。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壳体1上设有与主控电路板21电连接的传感器接头41,传感器接头41通过主控电路板21与控制模块23电信号连接,传感器接头41用于与水质传感器(图未示)电信号连接。电控组件2还包括设置于主控电路板21上的报警装置24,报警装置24与主控电路板21电连接,报警装置24通过主控电路板21与控制模块23电信号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报警装置24为蜂鸣器(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声光报警装置)。
具体地,水质传感器可以是用于测量水体中溶氧、pH、ORP、氨氮、浊度等参数的传感器。在使用时,将水质传感器与传感器接头41连接,水质传感器测得的数据传输至控制模块23,控制模块23可将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模块22发送至用户的移动终端设备上,以供用户实时查看数据;当水质参数不在设定范围内时(例如水体中溶氧含量不足),控制模块23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22向用户的移动终端设备发送报警信息(例如发送短信、电话通知等),和/或控制模块23控制报警装置24进行报警,以提醒用户;同时,控制模块23还可自动控制继电器34的开闭,从而控制用电设备的开闭(例如当检测到水体中溶氧含量不足时,控制模块23控制继电器34打开,以使增氧机工作补氧;当检测到水体中溶氧含量达到设定值时,控制模块23控制继电器34关闭,以使增氧机停止工作)。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控组件2还包括设置于主控电路板21上的控制开关26,控制开关26与主控电路板21电连接,控制开关26通过主控电路板21与控制模块23电信号连接。壳体1上于对应控制开关26的位置设有开关按键8,用户能够通过按动开关按键8,从而手动控制继电器34的关闭。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具有手动、远程、定时、智能模式(溶氧)等开关机模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还包括内部通讯天线(图未示)和外部通讯天线(图未示),内部通讯天线和外部通讯天线均用于发送和接收通讯信息。内部通讯天线位于壳体1内并设置于主控电路板21上,外部通讯天线设置于壳体1外,内部通讯天线和外部通讯天线均与主控电路板21电连接。
具体地,通过设置内部通讯天线和外部通讯天线双天线结构,外部通讯天线采用外置结构,外部通讯天线信号强,能够增加网络强度,使得该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能够在网络信号差的地方(例如高原地区)正常工作;而内部通讯天线采用内置结构,能够使得外部通讯天线被拔下或被破坏后,该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依然能够接收和发送通讯信号(即正常联网)。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壳体1上设有与主控电路板21电连接的外部天线接头42,外部通讯天线与外部天线接头42电连接,外部通讯天线通过外部天线接头42与主控电路板21电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无线通讯模块22为4G网络通讯模块(也可以为2G/4G双频网络通讯模块等),主控电路板21上还设有用于安装SIM卡的SIM卡槽(图未示)。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壳体1内还设有备用电池(图未示),备用电池与主控电路板21电连接,备用电池能够在主电断电后(即外部电源断电后)为电控组件2供电,从而防止主电断电后电控组件2停止工作而无法及时上报信息,使用户能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如图2至图6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壳体1内设有隔板13,隔板13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相邻设置的第一容置腔10A和第二容置腔10B,电控组件2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0A内,电连接组件3设置于第二容置腔10B内。
具体地,通过在壳体1内设置隔板13,利用隔板13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容置腔10A和第二容置腔10B,将电控组件2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0A内,将电连接组件3设置于第二容置腔10B内,即将电控组件2与电连接组件3分腔设置,不仅方便安装,而且隔板13能够将高压电气元件与低压电气元件隔开(电连接组件3为高压电气元件,电控组件2为低压电气元件),从而避免两者之间发生短接或其他意外情况而导致触电或火灾等,从而保证用电安全;同时,由于电连接组件3为高压电气元件,在工作时可能会产生较多热量,隔板13还能够起到隔热作用,防止第二容置腔10B内的热量进入第一容置腔10A内,避免影响电控组件2的正常工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隔板13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塑料等。
如图3、图5及图10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还包括散热风扇7,散热风扇7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0A内(图3中未示出散热风扇7),散热风扇7与主控电路板21电连接,散热风扇7通过主控电路板21与控制模块23电信号连接。壳体1上于对应第一容置腔10A的位置设有第一散热孔14,散热孔14与第一容置腔10A连通。具体地,散热风扇7用于对电控组件2进行散热,电控组件2散出的热量可通过第一散热孔14排出至壳体1外。
如图10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主控电路板21上设有温度传感器25,温度传感器25与主控电路板21电连接,温度传感器25通过主控电路板21与控制模块23电信号连接。温度传感器25用于检测电控组件2的温度,当温度传感器25检测到电控组件2的温度过高时,控制模块23控制散热风扇7工作,以对电控组件2进行散热。
如图3、图4及图9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还包括主控板供电变压器5,主控板供电变压器5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0A内并位于电控组件2的一侧,主控板供电变压器5通过第一线缆61与供电电路板31电连接,主控板供电变压器5通过第二线缆62与主控电路板21电连接,进线接线端子32通过供电电路板31和第一线缆61与主控板供电变压器5电连接(图3及图4中第一线缆61和第二线缆62均未示出)。
具体地,由于电连接组件3输入的是高压电,而电控组件2的工作电压为低压电,故需要在电控组件2与电连接组件3之间设置主控板供电变压器5,以进行降压,使电控组件2的供电电压满足其工作电压需求。
如图9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主控电路板21与供电电路板31之间通过第三线缆63电连接,控制模块23通过主控电路板21、第三线缆63和供电电路板31与继电器34电信号连接(图3及图4中第三线缆63未示出)。
如图9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连接组件3还包括设置于供电电路板31上的输入电压互感器35和输出电流互感器36,输入电压互感器35和输出电流互感器36均与供电电路板31电连接,控制模块23通过主控电路板21和供电电路板31与输入电压互感器35和输出电流互感器36电信号连接(图3及图4中输入电压互感器35和输出电流互感器36均未示出)。
具体地,输入电压互感器35用于检测输入电压的大小,输出电流互感器36用于检测输出电流的大小,从而能够监测电压和电流是否正常。在本实施例中,该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还具有停电、缺相、过流、过载、空转、低压异常自动报警功能,以及缺相和过载停机功能。在本实施例中,主控电路板21与供电电路板31之间还通过第四线缆64电连接,控制模块23通过主控电路板21、第四线缆64和供电电路板31与输入电压互感器35电信号连接,控制模块23通过主控电路板21、第三线缆63和供电电路板31与输出电流互感器36电信号连接。
如图6及图9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隔板13上设有供第一线缆61、第三线缆63和第四线缆64穿过的通孔131,即第一线缆61、第三线缆63和第四线缆64的一端位于第一容置腔10A内,另一端穿过通孔131后位于第二容置腔10B内。同时,在本实施例中,该通孔131为一侧开口的槽形孔,从而便于线缆的安装。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壳体1上设有防水接头43,防水接头43对应进线接线端子32和出线接线端子33设置,防水接头43用于供外部线缆(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和进线接线端子32的线缆,以及用于连接用电设备和出线接线端子33的线缆)穿过,从而保证壳体1的密封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防水接头43为航空防水接头。
如图2至图4及图9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继电器34和出线接线端子33的数量相同且均为多个,多个继电器34分别与多个出线接线端子33一一对应,每个继电器34通过供电电路板31与对应的出线接线端子33电连接,从而控制对应的出线接线端子33是否通电。通过设置多个继电器34和多个出线接线端子33,从而能够同时为多个用电设备供电。
如图2至图4及图9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继电器34和出线接线端子33的数量均为四个,输出电流互感器36的数量也为四个,对应的第三线缆63的数量为四组。进线接线端子32的数量为一个,防水接头43的数量为五个,该五个防水接头43分别与该一个进线接线端子32和该四个出线接线端子33相对应。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供电电路板31上设有插座37,插座37与供电电路板31电连接,继电器34与插座37电连接,且继电器34与插座37通过插接固定,从而实现继电器34与供电电路板31的电连接。而且,继电器34与插座37采用插接结构能够方便继电器34的安装及更换。
如图2至图6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壳体1包括底壳11和壳罩12,壳罩12与底壳11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壳罩12与底壳11通过螺栓连接),壳罩12与底壳11之间还设有密封圈9。隔板13设置于底壳11内并与底壳11相连,第一容置腔10A和第二容置腔10B位于底壳11内。底壳11内还设有接线腔10C,接线腔10C为空腔结构,接线腔10C用于方便外部线缆接线,接线腔10C与第二容置腔10B相邻设置,接线腔10C位于第二容置腔10B远离第一容置腔10A的一侧。
具体地,在接线时,先将壳罩12从底壳11上拆卸下来(即图2所示的状态),露出接线腔10C,然后将外部线缆与进线接线端子32和出线接线端子33进行连接即可。
如图2、图4及图5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壳体1内设有第一盖板16,第一盖板16位于底壳11和壳罩12之间,第一盖板16与底壳11相连;第一盖板16对应第一容置腔10A设置,第一盖板16将第一容置腔10A及电控组件2遮盖住。如图2所示,当将壳罩12从底壳11上拆卸下来后,由于第一盖板16的遮盖作用,电控组件2未露出,从而保证安全性和美观性;同时,第一盖板16还与隔板13配合,将第一容置腔10A和第二容置腔10B隔开。
如图2至图7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壳体1内设有第二盖板17,第二盖板17与底壳11相连。第二盖板17包括主体部171及与主体部171的外缘连接的翻边部172,翻边部172位于第二容置腔10B与接线腔10C之间并将第二容置腔10B与接线腔10C隔开,翻边部172上于对应进线接线端子32和出线接线端子33的位置设有接线孔1721,进线接线端子32和出线接线端子33设置于供电电路板31上的边缘位置,进线接线端子32和出线接线端子33通过接线孔1721露出,从而便于接线。主体部171位于底壳11和壳罩12之间,主体部171对应第二容置腔10B设置并将第二容置腔10B遮盖住,主体部171上设有穿孔1711,继电器34的一端穿过穿孔1711后伸出至主体部171与壳罩12之间。
具体地,如图2所示,当将壳罩12从底壳11上拆卸下来后,由于第二盖板17的遮盖作用,除继电器34外其他的电连接组件3未露出,从而保证安全性和美观性。同时,继电器34采用外露设计(即继电器34伸出至主体部171与壳罩12之间),不仅方便拆卸更换,而且便于继电器34的散热(如图5所示,底壳11上于对应接线腔10C的位置设有第二散热孔15,第二散热孔15与接线腔10C连通,继电器34散出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二散热孔15排出至壳体1外)。
如图8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进线接线端子32和出线接线端子33均包括基座321和接线螺栓322,接线螺栓322用于与外部线缆相接触,基座321设置于供电电路板31上。基座321上设有螺栓孔3211,螺栓孔3211包括靠近于供电电路板31的第一部分32111及远离供电电路板31的第二部分32112,第一部分32111与第二部分32112相连通,接线螺栓322位于第一部分32111内。第二部分32112的内径小于第一部分32111的内径,且第二部分32112的内径小于接线螺栓322的头部3221的外径,螺栓孔3211的内壁上于第二部分32112与第一部分32111的相接位置处形成台阶部32113,接线螺栓322的头部3221能够与台阶部32113相止挡,从而防止接线螺栓322从基座321上脱落。在安装/拆卸时,螺丝刀能够伸入至螺栓孔3211内对接线螺栓322进行旋拧,而接线螺栓322的头部3221能够与台阶部32113相止挡,使得接线螺栓322始终位于基座321内,从而解决了在接线/拆线过程中接线螺栓322容易脱落的问题,方便用户操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由于该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一般在户外环境中使用,需要面对户外恶劣的工作环境,故壳体1内还设有高压防雷装置(图未示),以防止该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在雷雨天工作时遭受雷击损坏。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通过在电控组件2内设置无线通讯模块22,无线通讯模块22能够与用户的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远程控制增氧机或其他鱼塘用电设备的开闭,无需用户到现场开闭用电设备,从而提高鱼塘管理的便利性和智能化。同时,通过设置继电器34,利用控制模块23控制继电器34的开闭,从而控制对应的出线接线端子33是否通电,进而控制用电设备的开闭;继电器34不仅安全性高、稳定性好,而且能够用于大电压、大电流的工作环境,从而保证控制器的用电安全及使用寿命。
同时,通过在壳体1内设置隔板13,利用隔板13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容置腔10A和第二容置腔10B,将电控组件2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0A内,将电连接组件3设置于第二容置腔10B内,即将电控组件2与电连接组件3分腔设置,不仅方便安装,而且隔板13能够将高压电气元件与低压电气元件隔开,从而避免两者之间发生短接或其他意外情况而导致触电或火灾等,从而保证用电安全;同时,由于电连接组件3为高压电气元件,在工作时可能会产生较多热量,隔板13还能够起到隔热作用,防止第二容置腔10B内的热量进入第一容置腔10A内,避免影响电控组件2的正常工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及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电控组件(2)和电连接组件(3),所述电控组件(2)包括主控电路板(21)及设置于所述主控电路板(21)上的无线通讯模块(22)和控制模块(23),所述无线通讯模块(22)和所述控制模块(23)均与所述主控电路板(21)电连接,所述无线通讯模块(22)通过所述主控电路板(21)与所述控制模块(23)电信号连接;
所述电连接组件(3)包括供电电路板(31)及设置于所述供电电路板(31)上的进线接线端子(32)、出线接线端子(33)和继电器(34),所述进线接线端子(32)、所述出线接线端子(33)和所述继电器(34)均与所述供电电路板(31)电连接;所述进线接线端子(32)通过所述供电电路板(31)分别与所述主控电路板(21)及所述继电器(34)电连接,所述继电器(34)通过所述供电电路板(31)与所述出线接线端子(33)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3)通过所述主控电路板(21)和所述供电电路板(31)与所述继电器(34)电信号连接,以控制所述继电器(34)的开闭;
所述壳体(1)内设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将所述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相邻设置的第一容置腔(10A)和第二容置腔(10B),所述电控组件(2)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0A)内,所述电连接组件(3)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0B)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还包括散热风扇(7),所述散热风扇(7)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0A)内,所述散热风扇(7)与所述主控电路板(21)电连接,所述散热风扇(7)通过所述主控电路板(21)与所述控制模块(23)电信号连接;所述壳体(1)上于对应所述第一容置腔(10A)的位置设有第一散热孔(14),所述散热孔(14)与所述第一容置腔(10A)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板(21)上设有温度传感器(25),所述温度传感器(25)与所述主控电路板(21)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25)通过所述主控电路板(21)与所述控制模块(23)电信号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还包括主控板供电变压器(5),所述主控板供电变压器(5)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0A)内;所述主控板供电变压器(5)通过第一线缆(61)与所述供电电路板(31)电连接,所述主控板供电变压器(5)通过第二线缆(62)与所述主控电路板(21)电连接,所述进线接线端子(32)通过所述供电电路板(31)和所述第一线缆(61)与所述主控板供电变压器(5)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板(21)与所述供电电路板(31)之间通过第三线缆(63)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3)通过所述主控电路板(21)、所述第三线缆(63)和所述供电电路板(31)与所述继电器(34)电信号连接;所述隔板(13)上设有供所述第一线缆(61)和所述第三线缆(63)穿过的通孔(13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底壳(11)和壳罩(12),所述壳罩(12)与所述底壳(11)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隔板(13)设置于所述底壳(11)内并与所述底壳(11)相连,所述第一容置腔(10A)和所述第二容置腔(10B)位于所述底壳(11)内;所述底壳(11)内还设有接线腔(10C),所述接线腔(10C)与所述第二容置腔(10B)相邻设置,所述接线腔(10C)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0B)远离所述第一容置腔(10A)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第一盖板(16),所述第一盖板(16)位于所述底壳(11)和所述壳罩(12)之间,所述第一盖板(16)与所述底壳(11)相连;所述第一盖板(16)对应所述第一容置腔(10A)设置,所述第一盖板(16)将所述第一容置腔(10A)及所述电控组件(2)遮盖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第二盖板(17),所述第二盖板(17)与所述底壳(11)相连;所述第二盖板(17)包括主体部(171)及与所述主体部(171)的外缘连接的翻边部(172),所述翻边部(172)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0B)与所述接线腔(10C)之间并将所述第二容置腔(10B)与所述接线腔(10C)隔开,所述翻边部(172)上于对应所述进线接线端子(32)和所述出线接线端子(33)的位置设有接线孔(1721);所述主体部(171)位于所述底壳(11)和所述壳罩(12)之间,所述主体部(171)对应所述第二容置腔(10B)设置,所述主体部(171)上设有穿孔(1711),所述继电器(34)的一端穿过所述穿孔(1711)后伸出至所述主体部(171)与所述壳罩(12)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板(31)上设有插座(37),所述插座(37)与所述供电电路板(31)电连接,所述继电器(34)与所述插座(37)电连接,且所述继电器(34)与所述插座(37)通过插接固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接线端子(32)和所述出线接线端子(33)均包括基座(321)和接线螺栓(322),所述基座(321)设置于所述供电电路板(31)上;所述基座(321)上设有螺栓孔(3211),所述螺栓孔(3211)包括靠近于所述供电电路板(31)的第一部分(32111)及远离所述供电电路板(31)的第二部分(32112),所述第一部分(32111)与所述第二部分(32112)相连通,所述接线螺栓(322)位于所述第一部分(32111)内;所述第二部分(32112)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部分(32111)的内径,且所述第二部分(32112)的内径小于所述接线螺栓(322)的头部(3221)的外径,所述螺栓孔(3211)的内壁上于所述第二部分(32112)与所述第一部分(32111)的相接位置处形成台阶部(32113),所述接线螺栓(322)的头部(3221)能够与所述台阶部(32113)相止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70933.8U CN219872176U (zh) | 2023-04-20 | 2023-04-20 | 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70933.8U CN219872176U (zh) | 2023-04-20 | 2023-04-20 | 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72176U true CN219872176U (zh) | 2023-10-20 |
Family
ID=88334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70933.8U Active CN219872176U (zh) | 2023-04-20 | 2023-04-20 | 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72176U (zh) |
-
2023
- 2023-04-20 CN CN202320970933.8U patent/CN21987217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872176U (zh) | 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 | |
CN219872178U (zh) | 无线智能增氧机控制器 | |
CN212908594U (zh) | 一种新型智能双电源柜 | |
CN213304024U (zh) | 一种具有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功能的智能型塑壳断路器 | |
CN213717185U (zh) | 一种用电保护装置 | |
CN213304603U (zh) | 一种高压综合计量保护装置 | |
CN215600815U (zh) | 一种建筑智能化工程用配电箱 | |
CN209992590U (zh) | 多功能的安全用电监控装置 | |
CN204554549U (zh) | 一种航空障碍灯装置 | |
CN113488966A (zh) | 一种通信电源模块输出隔离保护装置 | |
CN111064056A (zh) | 一种智能家居用智能化插座 | |
CN219417696U (zh) | 多回路配电出线泄漏电流监控装置 | |
CN112164633A (zh) | 一种智能物联测控开关 | |
CN201698556U (zh) | 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 |
CN210744547U (zh) | 一种设有用电监测智能警报装置的配电箱 | |
CN217134231U (zh) | 一种智能报警的低压开关 | |
CN201061032Y (zh) | 安全延长线结构 | |
CN206004256U (zh) | 一种电机控制器接线盒 | |
CN210323245U (zh) | 一种电表端口短路故障指示器 | |
CN208094397U (zh) | 一种基于数据远程监控自动报警的马达保护器 | |
CN219937425U (zh) | 一种一位13a带制rcd插座 | |
CN212542964U (zh) | 一种变配电站电源切换装置 | |
CN210430301U (zh) | 一种工程用智能插排 | |
CN221408036U (zh) | 一种港口环境用防潮高压配电箱 | |
CN219433196U (zh) | 一种应急照明供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