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8214U - 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68214U CN219868214U CN202321172574.8U CN202321172574U CN219868214U CN 219868214 U CN219868214 U CN 219868214U CN 202321172574 U CN202321172574 U CN 202321172574U CN 219868214 U CN219868214 U CN 2198682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air
- fin
- fins
- ai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209 hydrophob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58 absorb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属于空调技术领域,该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风机和换热器;机壳内部设有容置腔,并且机壳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机设于容置腔中;换热器设于容置腔中并靠近进风口设置;换热器包括若干翅片和换热管;至少部分翅片与换热管连接;翅片沿机壳高度方向设置,相邻两个翅片相对设置并且二者之间共同限定形成与容置腔连通的换热通道,换热通道的进风端朝向进风口设置,换热通道的出风端朝向出风口设置;换热通道的进风端开口尺寸的取值范围的最小值为换热通道的出风端开口尺寸;翅片的上端涂覆亲水层,翅片的下端涂覆有疏水层。该空调室外机能够抑制翅片表面结霜,同时可以增加翅片的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翅片管式换热器是空调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常用换热器形式,其传热性能是影响空调能效的重要因素。空气在风机作用下经过换热器与换热翅片之间完成热量交换,交换过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换热翅片上凝结成水珠,水珠滴落到空调室外机底部安装的接水盘上后通过排水管排出。但在温度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极易在换热翅片上结霜,如果结霜较厚会使相邻两个翅片的间隙变窄,严重影响空气的流动,导致空调室外机中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降低。
目前常采用的抑霜措施主要有在室外换热器表面进行抑霜涂料处理,或者提高室外换热器制冷温度,增大换热器传热温差;还有在蒸发器迎风面设置集霜板、吸湿材料等,以降低流经蒸发器气流中水蒸气的含量;甚至还有一些空调室外机设置了加热元件,利用加热元件提高迎风气流温度,以抑制换热器的结霜。现有技术中的抑霜措施大多从表面材料、提高工作温度或增加除霜设备等角度进行抑霜,虽然取得了一些抑霜效果,但是抑霜效果不明显,反而还增加了空调室外机的复杂程度,不利于空调室外机的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外机的换热器易结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
机壳,其内部设有容置腔;机壳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机壳顶部到机壳底部为机壳高度方向;
风机,其设于容置腔中;通过风机运转,将机壳外部空气由进风口引入容置腔后,由出风口流出;
换热器,其设于容置腔中并靠近进风口设置;换热器包括若干翅片和换热管;至少部分翅片之间呈间隔设置并与换热管连接,以增加换热管的换热面积;翅片沿机壳高度方向设置;
换热通道,其由相邻的两个翅片共同限定形成;换热通道与容置腔连通;换热通道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换热通道的进风端朝向进风口设置,换热通道的出风端朝向出风口设置;换热通道的进风端开口尺寸的取值范围的最小值为换热通道的出风端开口尺寸;
亲水层,其涂覆于翅片的上端,以使换热通道中空气的水分均匀分布在翅片表面形成水膜;
疏水层,其涂覆于翅片的下端,以使翅片表面的水珠沿翅片滴落;
通过风机运转,将容置腔中的空气经过换热通道由出风口流出容置腔时,翅片朝向换热通道的一侧形成有水膜,翅片表面的水珠沿翅片朝向翅片下端滴落。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换热管,以使冷媒通过换热管进行流动,从而使冷媒在气相和液相之间转换,进而实现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功能;通过设置翅片,以增加换热管的换热面积,从而使冷媒在气相和液相之间更好地进行转换;通过设置换热通道,以使容置腔内空气进入换热通道中与换热管和/或翅片接触,从而进行换热;通过设置进风端尺寸取值范围的最小值为出风端尺寸的最小值,以防止翅片表面结霜而堵塞换热通道;通过在翅片上端涂覆亲水层,以使换热通道中空气中的水分在翅片表面形成水膜,从而防止翅片表面的水珠在相邻两个翅片之间形成水桥;通过在翅片下端涂覆疏水层,以使翅片表面的水珠在重力作用下沿翅片滴落,避免水珠在翅片表面凝结成霜。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翅片相对设置并且翅片的一侧朝向进风口设置,翅片的另一侧朝向出风口设置;翅片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开口方向与机壳高度方向相交并且连接孔贯穿翅片设置,换热管设于连接孔中,以使换热管与翅片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翅片设有翅片通孔,翅片通孔的开口方向与机壳高度方向相交并且翅片通孔贯穿翅片设置,以使若干相邻翅片形成的换热通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翅片包括平翅部和波纹翅部,平翅部靠近进风口设置并位于换热通道的进风端,波纹翅部连接于平翅部远离进风口的一侧并位于换热通道的出风端,用于增加翅片与换热通道中空气的接触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翅片的平翅部之间间隔取值范围的最小值为相邻翅片的波纹翅部之间的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腔中设有接水盘,接水盘位于翅片下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处设有导风圈,导风圈安装于机壳,导风圈的一侧位于容置腔内,导风圈的另一侧位于机壳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处设有出风格栅,出风格栅安装于机壳。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腔内设有机壳隔板,机壳隔板将容置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风机和换热器位于第一腔内;第二腔内设有压缩机,压缩机通过制冷管路与换热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通过风机连接件设置于容置腔内;风机连接件的一端与换热器连接,风机连接件的一端与机壳连接,风机转动连接于风机连接件。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通过设置换热管,以使冷媒通过换热管进行流动,从而使冷媒在气相和液相之间转换,进而实现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功能;通过设置翅片,以增加换热管的换热面积,从而使冷媒在气相和液相之间更好地进行转换;通过设置换热通道,以使容置腔内空气进入换热通道中与换热管和/或翅片接触,从而进行换热;通过设置进风端尺寸取值范围的最小值为出风端尺寸的最小值,以防止翅片表面结霜而堵塞换热通道;通过在翅片上端涂覆亲水层,以使换热通道中空气中的水分在翅片表面形成水膜,从而防止翅片表面的水珠在相邻两个翅片之间形成水桥;通过在翅片下端涂覆疏水层,以使翅片表面的水珠在重力作用下沿翅片滴落,避免水珠在翅片表面凝结成霜;上述空调室外机从换热通道的尺寸、翅片形状以及翅片表面涂层三个方面抑制翅片表面结霜,不仅可以抑制结霜效果好,还增加了翅片的换热效果,提高了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一个实施例(未装配出风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一个实施例中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一个实施例中机壳与出风格栅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一个实施例中未装配出风格栅和顶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在机壳内部的各部件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一个实施例中风机连接件与室外换热器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一个实施例中风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一个实施例中隔板与机壳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一个实施例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一个实施例中翅片未开设连接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一个实施例中翅片与换热管装配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一个实施例中翅片开设翅片通孔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一个实施例中翅片设置翅片通孔与换热管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壳;2、风机;3、室外换热器;4、导风圈;5、压缩机;6、电机;
11、顶盖;12、前面板;13、右侧板;14、底板;15、连接座;16、隔板;17、左侧板;18、第一腔;19、第二腔;
121、出风口;122、出风格栅;171、进风口;
21、风机连接件;211、第一连接部;212、第二连接部;213、第三连接部;
31、翅片;32、连接孔;33、换热管;
311、平翅部;312、波纹翅部;313、翅片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和实施方式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还需要说明的是,图5-图7中的室外换热器仅为示意其安装位于,并不表示其具体结构。
本申请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或同类的对象或实体,而不必然意味着限定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除非另外注明。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用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但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件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所有组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
如图1-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1、风机2和室外换热器3。
如图1-图5所示,机壳1即室外机框体,限定出空调室外机的外部轮廓,其通常呈长方体状;机壳1具有顶部和底部,机壳1顶部和机壳1底部为相对的两端,机壳1顶部到机壳1底部为机壳1高度方向,机壳1前侧和机壳1后侧为相对的两侧,机壳1前侧到机壳1后侧为机壳1厚度方向;机壳1左侧和机壳1右侧为相对的两侧,机壳1左侧到机壳1右侧为机壳1宽度方向;机壳1包括顶盖11、底板14、前面板12、左侧板17和右侧板13,顶盖11与底板14相对设置并对应位于机壳1的顶部和底部,前面板12位于机壳1前侧,左侧板17和右侧板13对应位于机壳1的左右两侧;机壳1内部限定有容置腔并且机壳1设有进风口171和出风口121,进风口171、出风口121分别与容置腔连通,以使机壳1外部的空气由进风口171进入容置腔,并且容置腔中空气由出风口121流出容置腔;进风口171至少开设于位于左侧板17,出风口121开设于前面板12;进风口171包括若干通气口,通气口贯穿左侧板17设置,以使左侧板17呈格栅状,出风口121处设有出风格栅122,出风格栅122安装于机壳1;其中,左侧板17设置为格栅状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灰尘进入容置腔中,出风格栅122主要是保护设置在容置腔内的部件,以防止机壳1外部的物体由出风口121伸入容置腔中;需要说明的是,底板14连接有连接座15,机壳1通过连接座15进行安装固定;还需要说明的是,出风口121处设有导风圈4,导风圈4安装于机壳1,导风圈4的内侧位于容置腔内并与由出风口121流出容置腔的空气接触,导风圈4的外侧位于机壳1外部,以引导容置腔内空气流至机壳1外部。
上述空调室外机中,如图5所示,容置腔内安装有室外换热器3和风机2,室外换热器3靠近进风口171设置并且室外换热器3沿机壳1高度方向延伸,以增加与空气进行换热的换热面积;风机2位于室外换热器3背离进风口171的一侧,通过风机2运转将机壳1外部空气由进风口171引入容置腔内,并经由室外换热器3换热形成换热气流,换热气流在风机2的运转驱动下由出风口121向外输出;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容置腔中设有风机连接件21,风机连接件21沿机壳1高度方向延伸,风机连接件21的上端与室外换热器3连接,风机连接件21的下端与底板14连接,风机连接件21与风机2连接,以使风机2设于容置腔中。
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风机连接件21包括第一连接部211、第二连接部212和第三连接部213,第一连接部211沿机壳1厚度方向设置,第一连接部211的一端与前面板12连接,第一连接部211的另一端与室外换热器3背离风机2的一侧连接;第二连接部212沿机壳1高度方向设置,第二连接部212的上端与第一连接部211连接,第二连接部212的下端竖直向下延伸;第三连接部213连接于底板14并与第二连接部212的下端连接,以使风机连接件21设置于容置腔内;第二连接部212连接有电机6,电机6与风机2连接,以驱动风机2转动。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空调器室外机与空调器室内机共同组成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3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室外换热器3用作蒸发器,空调器执行制热模式;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室外换热器3用作冷凝器,空调器执行制冷模式。其中,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压缩机5,压缩机5安装于容置腔中,压缩机5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室外换热器3连接,压缩机5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室内换热器连接,以使冷媒在室外换热器3与室内换热器之间循环流动,从而实现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
具体地,风机2的运转可以将机壳1外部的气流由进风口171引入机壳1内部的容置腔内,由于室外换热器3和室内换热器之间会形成冷媒循环回路,室外换热器3可以与风机2引入机壳1内部的气流进行热交换,在室外换热器3与风机2引入机壳1内部的气流进行热交换,并且形成换热气流后,风机2的运转又将使换热气流从出风口121向外输出,从而保证空调器室外机以及整个空调器的正常运行。
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5、膨胀阀、冷凝器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冷媒。压缩机5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冷媒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冷媒气体,所排出的冷媒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冷媒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冷媒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冷媒。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冷媒,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冷媒气体返回到压缩机5。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冷媒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空调室外机中的风机2可以加速流过室外换热器3的风的流速,从而可以提升室外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
空调器的制冷工作原理是:压缩机5工作使室内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内处于超低压状态,室内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迅速蒸发吸收热量,室内风机2吹出的风经过室内换热器盘管降温后变为冷风吹到室内,蒸发汽化后的冷媒经压缩机5加压后,在室外换热器3(此时为冷凝器)中的高压环境下凝结为液态,释放出热量,通过室外风机2,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如此循环就达到了制冷效果。
空调器的制热工作原理是:气态冷媒被压缩机5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冷媒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室外换热器3(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变得更冷),成为气态冷媒,再次进入压缩机5开始下一个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空调室外机还安装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5连通,用于对冷媒进行气液分离,以向压缩机5提供冷媒气体,气液分离器把从蒸发器返回到压缩机5的冷媒分离成气体和液体,仅使气体回到压缩机5,从而避免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5,避免压缩机5液击;需要说明的是,气液分离器固定设于底板上并位于容置腔内,气液分离器与底板之间设置橡胶等减振部件,减小振动。
上述空调室外机中,如图5和图8所示,容置腔内设有隔板16,隔板16将容置腔分隔成左右并列设置的第一腔18和第二腔19,其中,第一腔18与出风口121、进风口171相连通,室外换热器3和风机2安装于第一腔18中,压缩机5和气液分离器安装于第二腔19中;通过风机2运转将机壳1外部空气由进风口171引入第一腔18内,并经由室外换热器3换热形成换热气流,换热气流在风机2的运转驱动下由出风口121向外输出。
上述空调室外机中,如图12和图14所示,室外换热器3包括若干翅片31和换热管33;换热管33中流动有冷媒,翅片31连接于换热管33,用于增加换热管33中冷媒的换热的面积;翅片31沿机壳1高度方向延伸并且翅片31的一侧朝向进风口171设置,翅片31的另一侧朝背离进风口171的方向设置;相邻两个翅片31之间具有间隔,以形成换热通道,换热通道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换热通道的进风端朝向进风口171设置,换热通道的出风端朝向出风口121设置,以使由进风口171进入容置腔的空气进入换热通道中与翅片31和换热管33路进行换热,并由出风口121流出容置腔;换热通道的尺寸取决于相邻两个翅片31之间的间隔,相邻两个翅片31之间的间隔越大,换热通道的尺寸越大,反之,相邻两个翅片31之间的间隔越小,换热通道的尺寸越小;换热通道尺寸较大可以避免翅片31表面结霜而堵塞换热通道,但是会降低翅片31的换热效果,而换热通道尺寸较小可以增加翅片的换热效果,但是翅片31表面结霜后容易堵塞换热通道。上述空调室外机中,换热通道进风端的尺寸取值范围的最小值为换热通道出风端的尺寸,这是由于,流经换热通道进风端的空气中水蒸气会在翅片31朝向出风口的一侧因凝结成霜,使得流经换热通道出风端的空气湿度小于流经换热通道进风端的空气湿度,从而使得翅片31远离出风口的一侧因空气湿度小而不易凝结成霜。通过使换热通道进风端的尺寸较大,以防止翅片31表面结霜导致相邻翅片31之间的形成的换热通道被堵塞,而导致由进风口171进入容置腔内的空气无法进入换热通道进行换热;通过使换热通道出风端的尺寸较小,以降低空气的流动速度,增加换热通道的换热效果。
具体地,翅片31设有连接孔32,连接孔32开口方向与机壳1高度方向相交并且连接孔32贯穿翅片31设置,换热管33穿设于连接孔32中,以使其与翅片3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冷媒在换热管33中流动并与第一腔18中空气进行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翅片31设有若干翅片通孔313,翅片通孔313的开口方向与机壳1高度方向相交并且翅片通孔313贯穿翅片31设置,翅片通孔313与换热通道连通,并且相邻换热通道通过翅片通孔313连通,以抑制翅片31表面结霜而导致换热通道堵塞。
在一些实施例中,翅片31的上端涂覆有亲水涂层,以使空气中的水分在翅片31表面形成水膜,防止水气在翅片31表面聚集形成水珠而在相邻两个翅片31之间形成水桥;翅片31的下端涂覆有疏水涂层,当翅片31表面的水分积聚形成水珠时,水珠在重力作用下沿翅片31向下滴落;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翅片31下方设有接水盘,以承接沿翅片31滴落的积水;接水盘设于底板14的顶部,接水盘连接有排水管,以使接水盘中的水由排水管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加翅片31的换热效果,如图10-图14所示,翅片31包括平翅部311和波纹翅部312,平翅部311与波纹翅部312分别沿机壳1高度方向延伸且并列设置;平翅部311位于翅片31靠近进风口171的一侧;波纹翅部312连接于平翅部311远离进风口171的一侧;波纹翅部312的波纹方向为由靠近进风口171的方向朝向远离进风口171的方向设置,以增加换热通道中空气与波纹翅部312表面的换热面积;需要说明的是,相邻翅片31的平翅部311之间的间隔大于相邻翅片31的波纹翅部312之间的间隔,这是由于波纹翅部312与进风口171距离较远,热通道内空气流经波纹翅部312时在波纹翅部312表面结霜量逐渐减少,因此,相邻波纹翅部312之间结的霜不会堵塞换热通道。
上述空调室外机的工作原理为:当室内环境需要制冷时,室外换热器3作为蒸发器,室内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气相冷媒由压缩机5进入室外换热器3进行换热处理后以液相的形式进入室内换热器,吸收室内空气热量,以对室内环境进行制冷,然后并变为气相通过管路进入压缩机5;当室内环境需要制热时,气相冷媒进入室内机,并变为液相流回室外机,又吸收室外空气热量变为气相,然后进入室内机进行循环制热;室外换热器3作为冷凝器,室内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气相冷媒由压缩机5进入室内换热器,释放热量,以对室内环境进行制热,并且气相冷媒变为液相,然后经过通过管路进入室外换热器3与外界空气进行换热处理后变为气相,又通过进入压缩机5。
上述空调室外机中室外换热器3的工作原理为:通过风机2运转,机壳1外部空气由进风口171进入第一腔18中,第一腔18中的空气经过换热通道进行换热处理后,由出风口121流出第一腔18。当第一腔18中空气进入换热通道进行换热时,第一腔18中空气先与平翅部311接触,因此,相邻平翅部311之间的间隔较大(即换热通道进风端尺寸较大),以防止平翅部311表面结霜而堵塞换热通道;随着空气在换热通道中朝靠近出风口121的方向流动,换热通道中空气的湿度降低,经过波纹翅部312表面时结霜量逐渐减少,因此,相邻波纹翅部312之间的间隔较小,以降低空气的流动速度,增加空气与波纹翅部312表面的换热效率;并且波纹翅部312表面积较大,增加了空气与换热管33中冷媒的换热面积,进一步增加了换热效果。
上述空调室外机从相邻翅片31之间形成的换热通道的尺寸、翅片31形状以及翅片31表面涂层三个方面分别对翅片31进行了改进,以抑制翅片31表面结霜,同时又增加了翅片31的换热效果,提高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果。通过使换热通道的进风端尺寸较大,以防止空气中水气在换热通道的进风端凝聚成霜而堵塞换热通道,避免空气无法进入换热通道中进行换热处理;通过设置换热通道出风端尺寸较小,以降低空气流动速度,增加空气的换热效果;通过设置波纹翅部312,以增加翅片31的换热面积,从而增加翅片31的换热效果;通过在翅片31上端设置亲水涂层,以防止水气在翅片31表面积聚形成水珠;通过在翅片31下端设置疏水涂层,以使水气在翅片31表面凝聚形成的水珠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滴落,避免在翅片31表面凝结成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内部设有容置腔;所述机壳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机壳顶部到所述机壳底部为所述机壳高度方向;
风机,其设于所述容置腔中;通过所述风机运转,将所述机壳外部空气由所述进风口引入所述容置腔后,由所述出风口流出;
换热器,其设于所述容置腔中并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换热器包括若干翅片和换热管;至少部分所述翅片之间呈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换热管连接,以增加所述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所述翅片沿所述机壳高度方向设置;
换热通道,其由相邻的两个所述翅片共同限定形成;所述换热通道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换热通道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换热通道的进风端朝向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换热通道的出风端朝向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换热通道的进风端开口尺寸的取值范围的最小值为所述换热通道的出风端开口尺寸;
亲水层,其涂覆于所述翅片的上端,以使所述换热通道中空气的水分均匀分布在所述翅片表面形成水膜;
疏水层,其涂覆于所述翅片的下端,以使所述翅片表面的水珠沿所述翅片滴落;
通过所述风机运转,将所述容置腔中的空气经过所述换热通道由所述出风口流出所述容置腔时,所述翅片朝向所述换热通道的一侧形成有水膜,所述翅片表面的水珠沿所述翅片朝向所述翅片下端滴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翅片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翅片的一侧朝向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翅片的另一侧朝向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翅片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开口方向与所述机壳高度方向相交并且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翅片设置,所述换热管设于所述连接孔中,以使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翅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设有翅片通孔,所述翅片通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机壳高度方向相交并且所述翅片通孔贯穿所述翅片设置,以使若干相邻所述翅片形成的所述换热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包括平翅部和波纹翅部,所述平翅部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并位于所述换热通道的进风端,所述波纹翅部连接于所述平翅部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并位于所述换热通道的出风端,用于增加所述翅片与所述换热通道中空气的接触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翅片的平翅部之间间隔取值范围的最小值为相邻所述翅片的波纹翅部之间的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中设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翅片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导风圈,所述导风圈安装于所述机壳,所述导风圈的一侧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导风圈的另一侧位于所述机壳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安装于所述机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设有机壳隔板,所述机壳隔板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风机和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腔内;所述第二腔内设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通过制冷管路与所述换热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通过风机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风机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换热器连接,所述风机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机壳连接,所述风机转动连接于所述风机连接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72574.8U CN219868214U (zh) | 2023-05-16 | 2023-05-16 | 空调室外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72574.8U CN219868214U (zh) | 2023-05-16 | 2023-05-16 | 空调室外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68214U true CN219868214U (zh) | 2023-10-20 |
Family
ID=88341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172574.8U Active CN219868214U (zh) | 2023-05-16 | 2023-05-16 | 空调室外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68214U (zh) |
-
2023
- 2023-05-16 CN CN202321172574.8U patent/CN2198682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14141B (zh) | 一种冷冻冷藏柜性能测试装置用空气处理系统 | |
CN213395597U (zh) | 一种空调器 | |
KR20150045753A (ko) | 열교환기 및 이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 |
CN216522044U (zh) | 空调器 | |
CN110779081A (zh) | 一种具快速除湿结构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及其工作方法 | |
CN112944770A (zh) | 冰箱及其制冷系统 | |
CN203595244U (zh) | 一体式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219868214U (zh) | 空调室外机 | |
JPH11118199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0455021A (zh) | 一种蓄热式热泵融霜系统 | |
CN206786902U (zh) | 冷水系统、除湿机、空调及风机盘管式中央空调 | |
CN21414814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7214528U (zh) | 一种全新风机组的直膨式蒸发器组件 | |
CN112212408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21744182U (zh) | 屋顶式空调机 | |
CN212657795U (zh) | 立柜式空调 | |
CN1337552A (zh) | 风冷热泵式空调器的防结冰装置 | |
CN216693800U (zh) | 一种室外空调器 | |
CN220186961U (zh) | 空调器 | |
CN217274541U (zh) | 一种空调系统 | |
CN219014671U (zh) | 一种具有防霜功能的冷凝器流路结构 | |
CN215597447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1567547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790555U (zh) | 蒸发冷却式制冷机组 | |
CN219995640U (zh) | 一种节能整体冷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