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4541U - 一种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74541U
CN217274541U CN202220322377.9U CN202220322377U CN217274541U CN 217274541 U CN217274541 U CN 217274541U CN 202220322377 U CN202220322377 U CN 202220322377U CN 217274541 U CN217274541 U CN 2172745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outdoor heat
expansion valve
electronic expansion
out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2237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东方
李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2237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745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74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745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室外换热器包括外层室外换热器和内层室外换热器,室外风机用于产生先与外层室外换热器换热再与内层室外换热器换热的气流;外层室外换热器的两个端口分别串联节流装置后与内层室外换热器并联,节流装置配置为使外层室外换热器的蒸发压力大于内层室外换热器的蒸发压力。本实用新型蒸发温度高的外层室外换热器作为迎风侧首先与空气接触,由于蒸发温度高,与空气的传热温差小,降低了结霜的速度;内层室外换热器的蒸发温度低,但空气因为与外层室外换热器进行了热量交换,空气温度也有所降低,使得内层室外换热器的传热温差和外层室外换热器的传热温差相差不大,因此,整个室外换热器结霜的厚度也趋近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调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减少结霜、延长制热周期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制热时,冷媒在室外侧蒸发器内从环境中吸热,由液态变成气态,完成蒸发过程。一般空气源热泵在蒸发侧选用翅片管式换热器,在冬季温度较低但湿度较大的时候,蒸发器结霜问题一直困扰着空气源热泵的发展。结霜时翅片上被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霜层,使得空气与冷媒之间的传热热阻成倍增加,同时,霜层会阻碍翅片间的空气流道,使风量大大降低,导致换热量急剧衰减,严重影响了空气源热泵在冬季使用的可靠性,因此解决结霜问题是空气源热泵蒸发器性能改善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传统设计蒸发器的思路是为了提高性能会减小翅片间距,以增大传热面积;为了降低结霜程度,又要增大翅片间距,延缓霜堵,这两个矛盾很难在实际中达成平衡。传统的蒸发器设计为一体式蒸发器,即整个换热器为一个部件,不考虑压力损失,换热器每一流路的进口温度基本相同,沿着空气流向的流路布置为一般为同一流路,同一流路管内压力相等,蒸发压力决定了蒸发温度,因此蒸发温度在空气的流向上恒定的。
一般空调蒸发器设计时采用环境温度7/6℃标准工况进行设计,蒸发温度一般在0-1℃,蒸发温度越低,盘管表面温度越低,就越容易结霜。整体式蒸发器的一个缺点是整个蒸发器的蒸发温度是一致的(假设风场均匀),迎风侧空气和冷媒的传热温差最大,最容易结霜,空气中的大部分水汽被迎风侧吸收,导致迎风侧结霜严重,背风侧温差减小,同时湿度降低,因此,霜量很小,如图1所示,结霜的不均匀影响了整体的性能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解决了现有空调系统室外换热器结霜程度不均匀,影响了整体的性能的发挥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器和室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外层室外换热器和内层室外换热器,室外风机用于产生先与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换热再与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换热的气流;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的两个端口分别串联节流装置后与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并联,所述节流装置配置为使外层室外换热器的蒸发压力大于内层室外换热器的蒸发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换热器为U型或L型或一字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或者,毛细管,或者,并联的电子膨胀阀和毛细管;另一个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或者,毛细管,或者,并联的电子膨胀阀和毛细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机包括室外电子膨胀阀,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与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串联后形成第一支路,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和所述节流装置串联后的形成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并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电子膨胀阀均受控开启以使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均工作,或者,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或所述电子膨胀阀受控开启以使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之一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机包括室外电子膨胀阀,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形成第一支路,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和所述节流装置串联后的形成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并联,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位于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并联后的管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电子膨胀阀均受控开启以使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均工作,或者,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开启所述电子膨胀阀受控关闭,以使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相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厚度等于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的厚度之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的厚度小于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外层室外换热器压力检测模块和压缩机吸气压力检测模块,所述节流装置配置为使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压力检测模块检测的压力P-所述压缩机吸气压力检测模块的压力Ps在设定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定范围为0.02-0.08MPa。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器和室外风机,室外换热器包括外层室外换热器和内层室外换热器,室外风机用于产生先与外层室外换热器换热再与内层室外换热器换热的气流;外层室外换热器的两个端口分别串联节流装置后与内层室外换热器并联,节流装置配置为使外层室外换热器的蒸发压力大于内层室外换热器的蒸发压力。本实用新型室外换热器分为内层室外换热器和外层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配置为使外层室外换热器的蒸发压力大于内层室外换热器,也即外层室外换热器的蒸发温度大于内层室外换热器的蒸发温度,蒸发温度高的外层室外换热器作为迎风侧首先与空气接触,由于蒸发温度高,因而,与空气的传热温差小,降低了结霜的速度;内层室外换热器的蒸发温度低,但此时,空气因为与外层室外换热器进行了热量交换,空气温度也有所降低,使得内层室外换热器的传热温差和外层室外换热器的传热温差相差不大,因此,整个室外换热器结霜的厚度也趋近均匀,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大延缓整体结霜,增加每一个除霜周期的时间,提高整体运行能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室外换热器冷媒结霜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空调系统室外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空调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空调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室外换热器冷媒结霜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室外换热器与现有技术风量或制热能力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节流装置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节流装置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其中,室外机至少为一个,室内机至少为一个。空调系统可以是包括一个室内机和一个室外机的普通空调系统,也可以是包括一个(多个)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的多联机。
如图2-6所示,本方案的重点在于对室外换热器78和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回路进行改进。
如图2-4所示,首先对本方案的室外换热器78的改进进行说明:本方案将室外换热器78设计为包括外层室外换热器7和内层室外换热器8两部分,其中,外层室外换热器7和内层室外换热器8的蒸发压力(蒸发温度)不同。
室外换热器78可以为任意形式的翅片式室外换热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78的形状为U型。
如图2所示,室外换热器78的形状为U型。内层室外换热器8的形状为U型,外层室外换热器7的形状为U型,内层室外换热器8和外层室外换热器8的形状相适配,均为U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的形状为L型。
如图3所示,室外换热器78的形状为L型。内层室外换热器8的形状为L型,外层室外换热器7的形状为L型,内层室外换热器8和外层室外换热器8的形状相适配,均为L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的形状为平板一字型。
如图4所示,室外换热器78的形状为平板一字型。内层室外换热器8的形状为平板一字型,外层室外换热器7的形状为平板一字型,内层室外换热器8和外层室外换热器8的形状相适配,均为平板一字型。
外层室外换热器7和内层室外换热器8相接。外层室外换热器7和外层室外换热器8的形状相适配,外层室外换热器7的内侧与内层室外换热器8的外侧相接。
具体的,外层室外换热器7的翅片与内层室外换热器8的翅片相接,或者,外层室外换热器7内侧的翅片外缘与内层室外换热器8外侧的翅片外缘处于同一平面,或者,外层室外换热器7内侧的翅片外缘与内层室外换热器8外侧的翅片外缘交叠。
外层室外换热器7和内层室外换热器8,通常加工合为一体,但管路分别独立设置。例如,可以外层室外换热器7和内层室外换热器8分别生产后固定为一体,或者,外层室外换热器7和内层室外换热器8共用翅片,但是外层室外换热器7和内层室外换热器8的管路分别独立设置。
通常情况下,为了提高室外换热器的整体性能,外层室外换热器7和内层室外换热器8的厚度不同,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需要指出的是,图2-4仅给出了示意图,实际室外换热器8可能有多种形状或者多个换热器组合实现。
室外换热器78的厚度等于外层室外换热器7和内层室外换热器8的厚度之和。
也即,室外换热器78的厚度d=外层室外换热器7的厚度d1和内层室外换热器8的厚度d2之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层室外换热器7的厚度d1小于内层室外换热器8的厚度d2。
本申请保护的是在气流方向上实现蒸发温度分区的方案,也即,在气流方向上由均一的蒸发温度改善到分温区的蒸发温度,任何利用本方案实现不同型式的换热器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对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回路的改进进行说明:
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的冷媒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扇3、室内电子膨胀阀4、室外电子膨胀阀5、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78、室外风机9和气液分离器13。
室外风机9用于产生流经室外换热器78的气流。
本实施例中,室外风机9用于产生先与外层室外换热器7换热再与内层室外换热器8换热的气流。
外层室外换热器7的两个端口分别串联节流装置后与内层室外换热器8并联。
其中,节流装置配置为使外层室外换热器7的蒸发压力大于内层室外换热器8的蒸发压力,也即外层室外换热器7的蒸发温度大于内层室外换热器8的蒸发温度。蒸发温度高的外层室外换热器7作为迎风侧首先与空气接触,由于蒸发温度高,因而,与空气的传热温差小,降低了结霜的速度;内层室外换热器8的蒸发温度低,但是,空气因为与外层室外换热器7进行了热量交换,空气温度也有所降低,使得内层室外换热器8的传热温差和外层室外换热器7的传热温差相差不大,因此,整个室外换热器78结霜的厚度也趋近均匀,本实施例能够大大延缓整体结霜,增加每一个除霜周期的时间,提高整体运行能效。
对于翅片式换热器,进风温度在较短时间内可认为是恒定值,随着空气在翅片间的流动,空气中的能量不断减低,温度逐渐降低,但是蒸发器内部始终保持一定的蒸发温度,这就导致了传热温差在空气流向上是不同的,温差越大,不可逆损失也越大,能效越低,因此,本实施例重点在于使蒸发温度随着进风温度改变而改变,使空气流向上空气和冷媒的传热温差尽量一致。
本实施例室外换热器采用蒸发温度分区设计,根据蒸发温度不同分为内层室外换热器8和外层室外换热器7,外层室外换热器7为迎风面。外层室外换热器7首先与空气接触,为迎风侧蒸发温度高,与空气的传热温差小,降低了结霜的速度;内层室外换热器8的蒸发温度低,但此时,空气因为外层室外换热器7的吸热,空气温度也有所降低,导致内层室外换热器8的传热温差和外层室外换热器7的传热温差相差不大,因此结霜的厚度也趋近均匀,这能够大大延缓整体结霜,增加每一个除霜周期的时间,提高整体运行能效。
本实施例的核心技术点是对室外换热器78进行分区,对每一个区通过节流装置设计不同的蒸发压力,蒸发压力的不同会导致蒸发温度的不同,能够实现上述蒸发温度分区的目的。本实施例的冷媒循环系统,将室外换热器78分区,通过节流装置的配置实现蒸发温度的分区,以此实现不同区域的换热器不同的蒸发压力。
下面对节流装置进行说明:
其中一个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或者,毛细管,或者,并联的电子膨胀阀和毛细管;另一个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或者,毛细管,或者,并联的电子膨胀阀和毛细管。
具体的,两个节流装置均为电子膨胀阀;或者两个节流装置均为毛细管;或者一个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一个节流装置为毛细管;或者一个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一个节流装置为并联的电子膨胀阀和毛细管;或者一个节流装置为毛细管,一个节流装置为并联的电子膨胀阀和毛细管;或者两个节流装置均为并联的电子膨胀阀和毛细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室外机包括室外电子膨胀阀5,室外电子膨胀阀5与内层室外换热器8串联后形成第一支路,外层室外换热器7和节流装置串联后的形成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并联。
其中,至少一个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第一支路的室外电子膨胀阀5和第二支路的电子膨胀阀均受控开启以使内层室外换热器8和外层室外换热器7均工作,或者,第一支路的室外电子膨胀阀5或第二支路的电子膨胀阀受控开启以使内层室外换热器8和外层室外换热器7之一工作。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一个节流装置为第一电子膨胀阀6,另一个节流装置为并联的第二电子膨胀阀12和毛细管11。
室外电子膨胀阀5和第一电子膨胀阀6、第二电子膨胀阀12均受控开启以使内层室外换热器8和外层室外换热器7均工作,或者,室外电子膨胀阀5或第一电子膨胀阀6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2受控开启以使内层室外换热器8和外层室外换热器7之一工作。
具体的,如图7所示,空调系统具有室外电子膨胀阀5受控开启、第一电子膨胀阀6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2受控开启以使内层室外换热器8和外层室外换热器7均工作的第一工作状态。空调系统还具有室外电子膨胀阀5受控开启、第一电子膨胀阀6和/或第二电子膨胀阀12受控关闭,以使内层室外换热器8工作、外层室外换热器7不工作的第二工作状态。空调系统还具有室外电子膨胀阀5受控关闭、第一电子膨胀阀6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2受控开启,以使内层室外换热器8不工作、外层室外换热器7工作的第三工作状态。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室外机包括室外电子膨胀阀5,内层室外换热器8形成第一支路,外层室外换热器7和节流装置串联后的形成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并联,室外电子膨胀阀5位于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并联后的管路上。
其中,至少一个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室外电子膨胀阀5和第二支路的电子膨胀阀均受控开启以使内层室外换热器8和外层室外换热器7均工作,或者,室外电子膨胀阀5开启、第二支路的电子膨胀阀受控关闭,以使内层室外换热器8工作,外层室外换热器7停止工作。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一个节流装置为第一电子膨胀阀6,另一个节流装置为并联的第二电子膨胀阀12和毛细管11。
室外电子膨胀阀5和第一电子膨胀阀6、第二电子膨胀阀12均受控开启以使内层室外换热器8和外层室外换热器7均工作,或者,室外电子膨胀阀5开启、第一电子膨胀阀6或第二电子膨胀阀12受控关闭以使内层室外换热器8工作、外层室外换热器7不工作。
具体的,如图8所示,空调系统具有室外电子膨胀阀5受控开启、第一电子膨胀阀6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2受控开启以使内层室外换热器8和外层室外换热器7均工作的第一工作状态。空调系统还具有室外电子膨胀阀5受控开启、第一电子膨胀阀6和/或第二电子膨胀阀12受控关闭,以使内层室外换热器8工作、外层室外换热器7不工作的第二工作状态。
通过对内层室外换热器8工作、外层室外换热器7工作和不工作状态的控制,还可以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例如,室外环境温度很低但是室内还制冷运行时,针对多联机,当室外机很大,室内机有多台并只开一台制冷时,此时室外机的热负荷极小,即便完全关闭室外机换热器的风扇,仅靠自然对流即可实现室外机的超强散热,此时,系统运行的排气压力Pd很低,导致进入室内机制冷剂温度过低,此时制冷剂在室内机节流后很容易导致室内机蒸发器的冷媒温度低于0℃,进而产生防冻结报警停机。采用本方案后,在上述工况下可以根据室内机负荷的大小,决定启用外层室外换热器7和内层室外换热器8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两个同时启用,保证适当的Pd,提高蒸发温度,使室内机不会进行防冻结保护。
通过两个节流装置控制外层室外换热器7的蒸发压力(蒸发温度)与内层室外换热器8不同。
具体的,如图5、6所示,一个节流装置为第一电子膨胀阀6,另一个节流装置为并联的第二电子膨胀阀12和毛细管11,通过两个节流装置-第一电子膨胀阀6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2控制外层室外换热器7的蒸发压力(蒸发温度)与内层室外换热器8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外层室外换热器压力检测模块10和压缩机吸气压力检测模块(图中未示出),节流装置配置为使外层室外换热器压力检测模块检测的压力P-压缩机吸气压力检测模块的压力Ps在设定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定范围为0.02-0.08MPa。可保证处于迎风面的外层室外换热器7的蒸发温度高于背风面内层室外换热器8的温度,大约高2℃。经试验后,室外换热器78表面的结霜状况如图9所示,达到室外换热器78的整体结霜均匀的效果。本实施例还能延长除霜周期,延缓结霜的效果。
本发明由于延缓了结霜,所产生的效果如图10所示,风量和制热能力与现有技术相比,随着制热运行时间的延长均有所提高。
本方案还可以减小传热的不可逆损失,从热力学上提高传热效率:本方案可以提高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进风温度在较短时间内可认为是恒定值,传统的蒸发器,随着空气在翅片间的流动,空气中的能量不断减低,温度逐渐降低,但是蒸发器内部始终保持一定的蒸发温度,这就导致了传热温差在空气流向上是不同的,温差越大,不可逆损失也越大,能效越低。而本方案使蒸发温度随着进风温度改变而改变,使得在空气流向上,空气和冷媒的传热温差始终较小,减小了换热的不可逆损失,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器和室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外层室外换热器和内层室外换热器,室外风机用于产生先与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换热再与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换热的气流;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的两个端口分别串联节流装置后与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并联,所述节流装置配置为使外层室外换热器的蒸发压力大于内层室外换热器的蒸发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为U型或L型或一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或者,毛细管,或者,并联的电子膨胀阀和毛细管;另一个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或者,毛细管,或者,并联的电子膨胀阀和毛细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包括室外电子膨胀阀,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与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串联后形成第一支路,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和所述节流装置串联后的形成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并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所述室外机包括室外电子膨胀阀,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电子膨胀阀均受控开启以使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均工作,或者,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或所述电子膨胀阀受控开启以使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之一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包括室外电子膨胀阀,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形成第一支路,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和所述节流装置串联后的形成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并联,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位于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并联后的管路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电子膨胀阀均受控开启以使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均工作,或者,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开启所述电子膨胀阀受控关闭,以使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相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厚度等于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的厚度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的厚度小于所述内层室外换热器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外层室外换热器压力检测模块和压缩机吸气压力检测模块,所述节流装置配置为使所述外层室外换热器压力检测模块检测的压力P-所述压缩机吸气压力检测模块的压力Ps在设定范围。
CN202220322377.9U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空调系统 Active CN2172745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2377.9U CN217274541U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2377.9U CN217274541U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74541U true CN217274541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54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22377.9U Active CN217274541U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745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59785B1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KR101639814B1 (ko) 냉장 및 냉동 복합 공조시스템
US7984621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WO2019091241A1 (zh) 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US8667810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JP442834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4776629A (zh) 蒸发式冷凝器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WO2019091240A1 (zh) 空调制热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112944770B (zh) 冰箱及其制冷系统
CN108119953A (zh) 分体式热泵空调器
CN111306833A (zh) 一种双温空调系统
CN113007831B (zh) 一种三管制多联机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2375187B1 (en) Heat pump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of heat pump apparatus
CN217274541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14701320U (zh) 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16481291U (zh) 空调器
CN2130199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2944709A (zh) 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减缓结霜速率的方法
KR20070031783A (ko) 통신장비용 냉방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2460755B (zh) 一种空调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
CN113646597B (zh) 冷冻循环装置
CN108332323B (zh) 一种扁平管板翅式热源塔热泵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KR101423137B1 (ko) 실외기 없는 난방장치
JP2011247522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ならびに本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を用いた冷蔵庫、低温装置、および空調装置
JP734134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