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5120U - 一种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5120U
CN219865120U CN202321126271.2U CN202321126271U CN219865120U CN 219865120 U CN219865120 U CN 219865120U CN 202321126271 U CN202321126271 U CN 202321126271U CN 219865120 U CN219865120 U CN 219865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net
gob
dust catching
catching 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2627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清河
于永宁
韩文杰
周海丰
张虎
孙祺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2627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5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5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5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Or Clearing Of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包括:支撑组件;第一捕尘网、第二捕尘网及喷雾管悬挂在支撑组件上,第一捕尘网包括多个第一活动单元,多个第一活动单元具有沿第一预设方向拼接的第一捕尘状态,及多个第一活动单元沿第一预设方向进行分离使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活动单元之间形成避让通道的第一避让状态,第二捕尘网与第一捕尘网间隔设置,第二捕尘网包括多个第二活动单元,多个第二活动单元具有沿第二预设方向拼接的第二捕尘状态,以及多个第二活动单元沿第二预设方向进行分离以使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二活动单元之间形成避让通道的第二避让状态;喷雾管上连通有多个降尘喷头。第一捕尘网与第二捕尘网配合以对沿空留巷进行全断面捕尘。

Description

一种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综合防尘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井工煤矿的开采,粉尘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随着近年来采掘机械化程度以及开采强度的不断提高,粉尘的治理难度越来越大。粉尘浓度超标不仅严重影响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由于粉尘浓度超标引起的作业视线模糊,极易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并且对于具有煤尘爆炸性的矿井,煤尘浓度超标将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巨大的影响。有效控制粉尘产生、采取措施降低粉尘浓度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以及职工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
目前,针对使用门式支架支护的沿空留巷,由于巷道内设备限制以及需要行人、过车从而难以为其布置全断面的捕尘网。主要是通过减少工作面割煤或割岩时产生的粉尘以及在通往沿空留巷的巷道内布置非全断面的捕尘网及喷雾,实现沿空留巷的降尘。在沿空留巷巷道内虽布置有降尘喷雾,但降尘效果较差,难以有效治理沿空留巷内的粉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以解决沿空留巷内的粉尘难以进行有效治理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与门式支架进行连接;第一捕尘网,第一捕尘网悬挂在支撑组件上,第一捕尘网包括多个第一活动单元,多个第一活动单元具有沿第一预设方向进行拼接的第一捕尘状态,以及多个第一活动单元沿第一预设方向进行分离以使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活动单元之间形成避让通道的第一避让状态;第二捕尘网,第二捕尘网悬挂在支撑组件上,第二捕尘网与第一捕尘网间隔地设置,第二捕尘网包括多个第二活动单元,多个第二活动单元具有沿第二预设方向进行拼接的第二捕尘状态,以及多个第二活动单元沿第二预设方向进行分离以使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二活动单元之间形成避让通道的第二避让状态;喷雾管,喷雾管与支撑组件连接,喷雾管上连通有多个降尘喷头。
进一步地,第一捕尘网包括两个第一网片和多个第一磁吸块,两个第一网片通过多个第一磁吸块进行拼接,第二捕尘网包括两个第二网片和多个第二磁吸块,两个第二网片通过多个第二磁吸块进行拼接。
进一步地,第一捕尘网的网孔与第二捕尘网的网孔呈错位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捕尘网和第二捕尘网的底部边缘为双层或者多层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捕尘网和第二捕尘网均为阻燃性尼龙材料。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架,固定架的第一端与门式支架连接,固定架的第二端与喷雾管连接;第一横梁,第一横梁与喷雾管前后间隔地设置,第一横梁通过第一连杆与喷雾管连接,第一捕尘网悬挂在第一横梁上;第二横梁,第二横梁与第一横梁前后间隔地设置,第一横梁位于喷雾管与第二横梁之间,第二横梁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一横梁连接,第二捕尘网悬挂在第二横梁上。
进一步地,第二横梁上安装有挂钩,挂钩用于与沿空留巷的顶壁挂接。
进一步地,固定架为矩形框架结构,固定架的第一端设有开口,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延伸板,两个延伸板之间形成限位空间,部分的门式支架位于限位空间内。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吊环,第一吊环为多个,多个第一吊环可滑动地设于第一横梁上,第一捕尘网与第一吊环连接;第二吊环,第二吊环为多个,多个第二吊环可滑动地设于第二横梁上,第二捕尘网与第二吊环连接。
进一步地,喷雾管的第一端封堵,喷雾管的第二端用于与进水管连通,喷雾管的第二端处设有过滤网。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一捕尘网以及第二捕尘网均为拼接结构,处于拼接状态时进行捕尘,处于分体状态时用于通行,第一捕尘网与第二捕尘网间隔设置,当行人或车辆通过第一捕尘网时,第一捕尘网对沿空留巷进行部分捕尘,第二捕尘网对沿空留巷进行全断面捕尘,第一捕尘网与第二捕尘网配合以对沿空留巷进行全断面捕尘,捕尘的同时,通过降尘喷头喷水以提高空气中的湿度,使得空气中的粉尘因吸附水雾导致质量变大进而附着在第一捕尘网及第二捕尘网上,达到降尘的目的,以对沿空留巷内的粉尘进行全方位有效治理。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捕尘网;11、第一磁吸块;
20、第二捕尘网;21、第二磁吸块;
30、喷雾管;31、降尘喷头;
40、固定架;41、延伸板;42、限位空间;
50、第一横梁;51、第一吊环;52、第一连杆;
60、第二横梁;61、挂钩;62、第二吊环;63、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
具体地,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包括:支撑组件、第一捕尘网10、第二捕尘网20和喷雾管30。支撑组件与门式支架进行连接,第一捕尘网10悬挂在支撑组件上,第一捕尘网10包括多个第一活动单元,多个第一活动单元具有沿第一预设方向进行拼接的第一捕尘状态,以及多个第一活动单元沿第一预设方向进行分离以使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活动单元之间形成避让通道的第一避让状态。第二捕尘网20悬挂在支撑组件上,第二捕尘网20与第一捕尘网10间隔地设置,第二捕尘网20包括多个第二活动单元,多个第二活动单元具有沿第二预设方向进行拼接的第二捕尘状态,以及多个第二活动单元沿第二预设方向进行分离以使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二活动单元之间形成避让通道的第二避让状态。喷雾管30与支撑组件连接,喷雾管30上连通有多个降尘喷头3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捕尘网10与第二捕尘网20之间的距离大于200mm。其中,喷雾管30的第一端封堵,喷雾管30的第二端用于与进水管连通,喷雾管30的第二端处设有过滤网。过滤网能够过滤掉水中的杂质,避免造成降尘喷头31堵塞。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捕尘网10以及第二捕尘网20均为拼接结构,处于拼接状态时进行捕尘,处于分体状态时用于通行,第一捕尘网10与第二捕尘网20间隔设置,当行人或车辆通过第一捕尘网10时,第一捕尘网10对沿空留巷进行部分捕尘,第二捕尘网20对沿空留巷进行全断面捕尘,第一捕尘网10与第二捕尘网20配合以对沿空留巷进行全断面捕尘,在捕尘的同时,通过降尘喷头31喷水以提高空气中的湿度,使得空气中的粉尘因吸附水雾导致质量变大进而附着在第一捕尘网10及第二捕尘网20上,达到降尘的目的,以对沿空留巷内的粉尘进行全方位有效治理。
其中,第一捕尘网10包括两个第一网片和多个第一磁吸块11,两个第一网片通过多个第一磁吸块11进行拼接。具体地,第一磁吸块11具有三组,分别设置在第一网片的顶部、中部以及底部。第二捕尘网20包括两个第二网片和多个第二磁吸块21,两个第二网片通过多个第二磁吸块21进行拼接。具体地,第二磁吸块21具有三组,分别设置在第二网片的顶部、中部以及底部。通过第一磁吸块11以及第二磁吸块21进行拼接和分离,一般情况下,磁吸力不会衰减,无需借助其他动力部件,简单且可靠。
进一步地,第一捕尘网10的网孔与第二捕尘网20的网孔呈错位设置。当沿空流巷内的粉尘浓度过大,第二捕尘网20无法对粉尘进行完全吸附时,第一捕尘网10能够对剩余粉尘进行深层次吸附,以提高降尘效果,对沿空流巷内的粉尘进行有效治理。
其中,第一捕尘网10和第二捕尘网20的底部边缘为双层或者多层结构。捕尘网的底部边缘通过双层以及多层结构,以使第一捕尘网10和第二捕尘网20保持下垂状态,避免底部边缘因自然卷叠而降低捕尘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捕尘网10和第二捕尘网20均为阻燃性尼龙材料,以提升第一捕尘网10和第二捕尘网20安全性能,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失火。
如图1、图2所示,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架40、第一横梁50和第二横梁60。固定架40的第一端与门式支架连接,固定架40的第二端与喷雾管30连接,喷雾管30起到支撑作用。第一横梁50与喷雾管30前后间隔地设置,第一横梁50通过第一连杆52与喷雾管30连接,第一捕尘网10悬挂在第一横梁50上。第二横梁60与第一横梁50前后间隔地设置,第一横梁50位于喷雾管30与第二横梁60之间,第二横梁60通过第二连杆63与第一横梁50连接,第二捕尘网20悬挂在第二横梁60上。
其中,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吊环51和第二吊环62。第一吊环51为多个,多个第一吊环51可滑动地设于第一横梁50上,第一捕尘网10与第一吊环51连接。第二吊环62为多个,多个第二吊环62可滑动地设于第二横梁60上,第二捕尘网20与第二吊环62连接。通过第一吊环51的滑动,实现第一捕尘网10拼接和分离,通过第二吊环62的滑动,实现第二捕尘网20的拼接和分离,避免第一捕尘网10以及第二捕尘网20因拉扯出现损伤。
进一步地,第二横梁60上安装有挂钩61,挂钩61用于与沿空留巷的顶壁挂接。挂钩61的设置,避免第二横梁60因重力出现下移现象。
进一步地,固定架40为矩形框架结构,固定架40的第一端设有开口,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延伸板41,两个延伸板41之间形成限位空间42,部分的门式支架位于限位空间42内。其中,固定架40具有两个,两个固定架40间隔的设置,以提升支撑组件的稳定性。固定架40采用矩形框架结构,增加支撑组件固定点的刚度。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门式支架连接;
第一捕尘网(10),所述第一捕尘网(10)悬挂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一捕尘网(10)包括多个第一活动单元,多个所述第一活动单元具有沿第一预设方向进行拼接的第一捕尘状态,以及多个所述第一活动单元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进行分离以使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活动单元之间形成避让通道的第一避让状态;
第二捕尘网(20),所述第二捕尘网(20)悬挂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二捕尘网(20)与所述第一捕尘网(10)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二捕尘网(20)包括多个第二活动单元,多个所述第二活动单元具有沿第二预设方向进行拼接的第二捕尘状态,以及多个所述第二活动单元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进行分离以使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活动单元之间形成避让通道的第二避让状态;
喷雾管(30),所述喷雾管(30)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所述喷雾管(30)上连通有多个降尘喷头(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捕尘网(10)包括两个第一网片和多个第一磁吸块(11),两个所述第一网片通过多个所述第一磁吸块(11)进行拼接,所述第二捕尘网(20)包括两个第二网片和多个第二磁吸块(21),两个所述第二网片通过多个所述第二磁吸块(21)进行拼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捕尘网(10)的网孔与所述第二捕尘网(20)的网孔呈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捕尘网(10)和所述第二捕尘网(20)的底部边缘为双层或者多层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捕尘网(10)和所述第二捕尘网(20)均为阻燃性尼龙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固定架(40),所述固定架(40)的第一端与所述门式支架连接,所述固定架的第二端与所述喷雾管(30)连接;
第一横梁(50),所述第一横梁(50)与所述喷雾管(30)前后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一横梁(50)通过第一连杆(52)与所述喷雾管(30)连接,所述第一捕尘网(10)悬挂在所述第一横梁(50)上;
第二横梁(60),所述第二横梁(60)与所述第一横梁(50)前后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一横梁(50)位于所述喷雾管(30)与所述第二横梁(60)之间,所述第二横梁(60)通过第二连杆(63)与所述第一横梁(50)连接,所述第二捕尘网(20)悬挂在所述第二横梁(6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60)上安装有挂钩(61),所述挂钩(61)用于与沿空留巷的顶壁挂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40)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固定架(40)的第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延伸板(41),两个所述延伸板(41)之间形成限位空间(42),部分的所述门式支架位于所述限位空间(42)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
第一吊环(51),所述第一吊环(5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吊环(51)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横梁(50)上,所述第一捕尘网(10)与所述第一吊环(51)连接;
第二吊环(62),所述第二吊环(62)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吊环(62)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横梁(60)上,所述第二捕尘网(20)与所述第二吊环(6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管(30)的第一端封堵,所述喷雾管(30)的第二端用于与进水管连通,所述喷雾管(30)的第二端处设有过滤网。
CN202321126271.2U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 Active CN219865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6271.2U CN219865120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6271.2U CN219865120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5120U true CN219865120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7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26271.2U Active CN219865120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51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89630B (zh) 一种综采工作面抑尘与除尘装置
US5264014A (en) Arrangement for cleaning ventilation air polluted with paint particles
CN204511498U (zh) 矿用巷道综合捕尘净化装置
CN102080565B (zh) 一种用于煤矿综放工作面的支架喷雾降尘装置
CN219865120U (zh) 一种沿空留巷捕尘降尘装置
CN203891918U (zh) 一种防尘帘和防尘系统
CN115138160A (zh) 干式漆雾分离过滤处理系统
CN102787862A (zh) 煤矿用湿式振弦帘除尘风机及其使用方法
KR101222676B1 (ko) 글라스 울 생산 공장의 배가스 처리를 위한 수평형 습식 전기집진기
CN107626482A (zh) 一种铝型材喷粉工序的隔粉装置
CN205714264U (zh) 一种矿井除尘装置
CN109127631A (zh) 一种移动吹吸型模块化除尘系统
CN206694061U (zh) 一种煤矿井下防尘装置
CN210217814U (zh) 回风巷捕尘装置
CN205007787U (zh) 一种喷涂废气滤筒式吸附柜
CN102652949B (zh) 三轴龙门架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用顶直式除尘罩
CN205936689U (zh) 煤矿水平式全断面高效除尘装置
CN217055234U (zh) 挡矸降尘装置及液压支架系统
CN211286956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围挡
CN213980854U (zh) 一种集成吸附式降尘结构的台车
CN215924110U (zh) 一种防火安装电梯
CN105999937A (zh) 一种建筑用烟雾排放防火装置
CN212581299U (zh) 一种钢结构一体化电梯防护安全网
CN210498722U (zh) 一种环保型龙门式数控切割机
CN108425084A (zh) 一种用于热浸镀锌的吊镀式防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