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3955U - 一种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3955U
CN219863955U CN202320800601.5U CN202320800601U CN219863955U CN 219863955 U CN219863955 U CN 219863955U CN 202320800601 U CN202320800601 U CN 202320800601U CN 219863955 U CN219863955 U CN 219863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on platform
shaft connecting
counter beam
well body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006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林洋
杨万里
张星
陈锡伟
张皓瑞
夏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Bureau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Bureau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Bureau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006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39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3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39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其包括采光井本体和反梁,反梁位于采光井本体的外围;网状结构,其包括多个短轴连接件和多个长轴连接件;短轴连接件沿采光井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与反梁可拆卸连接;长轴连接件沿采光井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反梁可拆卸连接;每个短轴连接件均与多个长轴连接件接触;卡扣,设置于网状结构的节点处;木方承载装置,铺设于多个短轴连接件上,以形成承载面;多个模板,铺设于承载面上,从而在采光井本体内形成一悬空状态的操作平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装卸简单,且不占用采光井本体下方空间,为采光井本体的下部建筑留出了施工空间,满足平行施工的条件,缩短了工期,提升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采光井操作平台与防护是非常重要的,采光井100上下贯通,施工较为不易,也是安全事故的频发地,在主体结构采光井及预留洞口对采光井内壁模板支设过程,如图1所示,传统做法是钢管脚手架200从基础开始搭设,直至操作层,或采用钢管脚手架200加型钢分层卸载直至操作层的做法,但是传统做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钢管脚手架200需要从基础一直向上搭设,直至其高度与采光井的高度相匹配,即工作人员站立于钢管脚手架200上时,可以在采光井100内进行安装操作。这就导致钢管脚手架200占用采光井下方空间,只有在将钢管脚手架200拆除后,才能对采光井100下方空间进行安装等操作,造成了施工的不便,延长了施工工期,工作效率较低。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旨在提升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其包括采光井本体和反梁,所述反梁位于所述采光井本体的外围,其还包括:
网状结构,其包括多个短轴连接件和多个长轴连接件;所述短轴连接件沿所述采光井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反梁可拆卸连接;所述长轴连接件沿所述采光井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反梁可拆卸连接;每个短轴连接件均与多个长轴连接件接触;
卡扣,设置于所述网状结构的节点处;
木方承载装置,铺设于所述多个短轴连接件上,以形成承载面;
多个模板,铺设于所述承载面上。
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其中,所述短轴连接件位于所述长轴连接件的下方。
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其中,所述卡扣包括:
U型件,所述U型件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U型件的两端,以与所述U型件合围成容纳空间;
两个螺母,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U型件的两端,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
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其中,沿所述采光井本体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各个节点,卡扣均间隔布置。
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其中,相邻两个短轴连接件的间距相邻小于两个长轴连接件的间距。
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其中,相邻两个长轴连接件的间距为相邻两个短轴连接件的间距的2.5倍。
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其中,所述木方承载着装置包括:
多个第一木方单元;所述第一木方单元包括沿所述采光井本体的宽度方向并列布置的多个第一木方;
多个第二木方单元;所述第二木方单元包括沿所述采光井本体的宽度方向并列布置的多个第二木方;
所述第一木方单元和所述第二木方单元沿所述采光井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交替布置;相邻的第一木方单元和第二木方单元中,第一木方单元与第二木方单元交替布置且部分重叠。
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其中,所述反梁对应所述短轴连接件和所述长轴连接件处均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沿所述反梁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反梁;所述短轴连接件的端部、所述长轴连接件的端部均穿过对应的套管,并延伸至所述反梁外。
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其中,所述短轴连接件与所述长轴连接件的端部均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位于所述反梁的外侧,并与所述反梁连接。
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其中,所述锁紧装置包括:
垫板,设置于所述反梁上;
锚具,设置于所述垫板远离所述反梁一侧,并与所述套管同轴布置。
有益效果:本申请中通过在所述反梁上安装所述网状结构,并在所述网状结构上铺设所述木方承载装置形成所述承载面后,在所述承载面上铺设所述模板,从而在所述采光井本体内形成一悬空状态的操作平台;工作人员可以站立于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上进行施工。相比于脚手架的安装和拆卸,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装卸简单,且不占用所述采光井本体下方空间,为所述采光井本体的下部建筑留出了施工空间,满足平行施工的条件,缩短了工期,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采光井操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所述网状结构的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所述短轴连接件、所述反梁以及所述锁紧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所述卡扣的分布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所述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中所述卡扣、所述短轴连接件和所述长轴连接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中所述木方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采光井操作平台与防护是非常重要的,采光井上下贯通,施工较为不易,也是安全事故的频发地,在主体结构采光井及预留洞口对采光井内壁模板支设过程,传统做法是钢管脚手架。如图1所示,从基础底面搭设钢管脚手架200,一直向上逐层搭建,直至钢管脚手架200的高度满足工作人员站立于其上后可以对采光井100进行施工操作。在钢管脚手架200的搭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钢管、并在各个钢管节点处安装钢管扣件、脚手片等,料台搭设费工时。尤其,当采光井100高度过高时,为了保证钢管脚手架200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需在采光井100下方相应的楼层预埋型钢,以通过型钢搭载钢管脚手架200。
当好不容易搭载完钢管脚手架200,并将采光井100施工完成后,由于钢管脚手架200几乎将采光井100下方空间全部占用,因此还需要将钢管脚手架200拆除后才能对采光井100下方空间进行安装等操作,造成了施工的不便,延长了施工工期,工作效率较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如图2、图3、图4和图7所示,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包括采光井本体20、反梁30、网状结构10、卡扣3、木方承载装置4和多个模板(图中未示出);所述反梁30沿所述采光井本体20的外围环绕设置呈闭环结构,且所述反梁30竖直布置。
如图2所示,所述网状结构10包括多个短轴连接件1和多个长轴连接件2;多个短轴连接件1沿所述采光井本体20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布置,多个长轴连接件2沿所述采光井本体20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布置,且每个短轴连接件1均与多个长轴连接件2接触,从而使得多个短轴连接件1和多个长轴连接件2共同构成所述网状结构10。
所述短轴连接件1沿所述采光井本体20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短轴连接件1的两端均与所述反梁30可拆卸连接;所述长轴连接件2沿所述采光井本体2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长轴连接件2的两端均与所述反梁30可拆卸连接。
所述卡扣3设置于所述网状结构10的节点处,以将所述网状结构10的节点处的短轴连接件1和长轴连接件2进行联合定位(如图4和图6所示),使所述网状结构10的节点处的短轴连接件1和长轴连接件2始终处于相接触的状态,从而保证所述网状结构10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力。
如图7所示,所述木方承载装置4铺设于所述多个短轴连接件1上,以形成承载面;所述多个模板铺设于所述承载面上,以供工作人员站立施工。
本申请中通过在所述反梁30上安装所述网状结构10,并在所述网状结构10上铺设所述木方承载装置4形成所述承载面后,在所述承载面上铺设所述模板,从而在所述采光井本体20内形成一悬空状态的操作平台;工作人员可以站立于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上进行施工。相比于钢管脚手架的安装和拆卸,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装卸简单,且不占用所述采光井本体20下方空间,为所述采光井本体20的下部建筑留出了施工空间,满足平行施工的条件,极大降低了人力和材料成本,缩短了工期,提升了工作效率。
本申请中一实施例,所述短轴连接件1和所述长轴连接件2均采用钢丝绳,以在便于安装施工的同时,保证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的支撑强度。
本申请中一实施例,多个短轴连接件1均位于第一平面内,多个长轴连接件2均位于第二平面内,所述第一平面位于所述第二平面的下方。具体的,多个短轴连接件1沿同一平面分布,且该平面为第一平面;多个长轴连接件2沿同一平面分布,且该平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且相重叠。所述短轴连接件1位于所述长轴连接件2的下方,且所述短轴连接件1与所述长轴连接件2相互垂直。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短轴连接件1沿所述采光井本体20的宽度方向延伸布置,而所述长轴连接件2沿所述采光井本体20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使得所述短轴连接件1的跨度相对于所述长轴连接件2的跨度较小,支撑强度更强;因此,将所述短轴连接件1布置于所述长轴连接件2的下方,以提升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的支撑稳定性。
本申请中一实施例,所述反梁30对应所述短轴连接件1和所述长轴连接件2处均设置有套管5,所述套管5沿所述反梁30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反梁30(如图3所示,图3中以短轴连接件1为示例,以显示短轴连接件1、套管5和反梁30之间的装配结构)。具体的,所述短轴连接件1的直径、所述长轴连接件2的直径均小于所述套管5的直径;对于所述短轴连接件1,对应的套管5与所述短轴连接件1同轴布置,并供所述短轴连接件1穿过,且所述短轴连接件1的端部延伸至所述套管5外(即所述反梁30的外侧);对于所述长轴连接件2,对应的套管5与所述长轴连接件2同轴布置,并供所述长轴连接件2穿过,且所述长轴连接件2的端部延伸至所述套管5外(即所述反梁30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反梁30上预先布置所述套管5,以便于将所述短轴连接件1和所述长轴连接件2穿过所述反梁30,提升所述短轴连接件1和所述长轴连接件2在所述反梁30上装配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一实施方式,所述短轴连接件1的端部、以及所述长轴连接件2的端部均设置有锁紧装置6,所述锁紧装置6位于所述反梁30的外侧,并与所述反梁30连接;所述锁紧装置6用于将对应的短轴连接件1和对应的长轴连接件2进行锁紧,以避免短轴连接件1和长轴连接件2从对应的套管5脱出(如图3所示,图3中以短轴连接件1为示例,以显示短轴连接件1、套管5、反梁30和锁紧装置6之间的装配结构)。
如图3所示,所述锁紧装置6包括垫板62和锚具61;所述垫板62设置于所述反梁30的外侧,并与所述套管5相对应;所述锚具61设置于所述垫板62远离所述反梁30一侧,并与所述套管5同轴布置。所述锚具61用于套设至对应的短轴连接件1或长轴连接件2上,并与短轴连接件1或长轴连接件2紧密压合。
所述垫板62上设置有仅容短轴连接件1或长轴连接件2穿过的安装孔,且所述垫板62的尺寸大于所述锚具61的外径,从而对所述锚具61进行限位,降低短轴连接件1或长轴连接件2从所述锚具61内滑脱的概率。
如图5所示,所述卡扣3包括U型件31、限位件32和两个螺母33;所述U型件31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所述限位件32位于所述U型件31的开口方向,并套设于所述U型件31的两端,从而使得所述限位件32与所述U型件31之间合围形成容纳空间40;所述容纳空间40用于收容所述节点对应的短轴连接件1和长轴连接件2。
两个螺母33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U型件31的两端,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40外,从而将所述限位件32限位于所述U型件31的开口位置,使得所述节点对应的短轴连接件1和长轴连接件2始终位于所述容纳空间40内。
同时,由于所述螺母33与所述U型件31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因此通过旋转所述螺母33,调整所述螺母33在所述U型件31上的装配位置,即可改变所述限位件32的位置,达到调整所述容纳空间40的大小的目的。
本申请中一实施例,如图4所示,沿所述采光井本体20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各个节点,卡扣3均间隔布置。具体的,沿所述采光井本体20的宽度方向的各个节点上,所有卡扣3以隔一布一的方式间隔布置;沿所述采光井本体20的长度方向的各个节点上,所有卡扣3同样以隔一布一的方式间隔布置,使得当一个节点处布置有卡扣3时,沿所述采光井本体20的宽度方向、以及沿所述采光井本体20的宽度方向上与该节点相邻的节点处,均未布置卡扣3。
本实施例中,卡扣3隔一布一的方式布置,使得在满足所述网状结构10的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尽量减少卡扣3的数量,从而减少卡扣3装配时间和成本,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本申请中一实施例,相邻两个短轴连接件1的间距相邻小于两个长轴连接件2的间距,使得多个短轴连接件1的排列相较于多个长轴连接件2的排列更为密集,进一步提升多个短轴连接件1形成的所述第一平面的支撑强度。
本实施例中一实施方式,相邻两个长轴连接件2的间距为相邻两个短轴连接件1的间距的2.5倍,以使得多个短轴连接件1的排列相较于多个长轴连接件2的排列更为密集,进一步提升多个短轴连接件1形成的所述第一平面的支撑强度的同时,可以尽量减少短轴连接件1和长轴连接件2的数量,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如图7所示,所述木方承载装置4包括多个第一木方单元41和多个第二木方单元42;所述第一木方单元41包括多个第一木方;多个第一木方沿所述采光井本体20的宽度方向依次并列布置。所述第二木方单元42包括多个第二木方,多个第二木方沿所述采光井本体20的宽度方向依次并列布置。
所述第一木方单元41和所述第二木方单元42沿所述采光井本体20的长度方向依次交替布置;相邻的第一木方单元41和第二木方单元42中,第一木方单元41与第二木方单元42交替布置且部分重叠。
具体的,所述第一木方单元41中,每相邻两个第一木方之间均布置有两个第二木方;所述两个第二木方沿所述采光井本体20的长度方向分布,且所述两个第二木方均与所述两个第一木方部分重叠,使得在满足所述第一木方和所述第二木方的抗弯性要求的同时,减少所述第一木方和所述第二木方的装配数量,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所述第一木方和所述第二木方均通过钢丝锁附在对应的短轴连接件1上;所述多个模板以阵列方式在所述承载面上排布,且所述模板与对应的第一木方和第二木方之间采用螺钉等方式进行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本申请中通过在所述反梁上安装所述网状结构,并在所述网状结构上铺设所述木方承载装置形成所述承载面后,在所述承载面上铺设所述模板,从而在所述采光井本体内形成一悬空状态的操作平台;工作人员可以站立于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上进行施工。相比于钢管脚手架的安装和拆卸,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装卸简单,且不占用所述采光井本体下方空间,为所述采光井本体的下部建筑留出了施工空间,满足平行施工的条件,缩短了工期,提升了工作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其包括采光井本体和反梁,所述反梁位于所述采光井本体的外围,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网状结构,其包括多个短轴连接件和多个长轴连接件;所述短轴连接件沿所述采光井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反梁可拆卸连接;所述长轴连接件沿所述采光井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反梁可拆卸连接;每个短轴连接件均与多个长轴连接件接触;
卡扣,设置于所述网状结构的节点处;
木方承载装置,铺设于所述多个短轴连接件上,以形成承载面;
多个模板,铺设于所述承载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轴连接件位于所述长轴连接件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
U型件,所述U型件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U型件的两端,以与所述U型件合围成容纳空间;
两个螺母,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U型件的两端,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采光井本体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各个节点,卡扣均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短轴连接件的间距相邻小于两个长轴连接件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长轴连接件的间距为相邻两个短轴连接件的间距的2.5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方承载着装置包括:
多个第一木方单元;所述第一木方单元包括沿所述采光井本体的宽度方向并列布置的多个第一木方;
多个第二木方单元;所述第二木方单元包括沿所述采光井本体的宽度方向并列布置的多个第二木方;
所述第一木方单元和所述第二木方单元沿所述采光井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交替布置;相邻的第一木方单元和第二木方单元中,第一木方单元与第二木方单元交替布置且部分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梁对应所述短轴连接件和所述长轴连接件处均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沿所述反梁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反梁;所述短轴连接件的端部、所述长轴连接件的端部均穿过对应的套管,并延伸至所述反梁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轴连接件与所述长轴连接件的端部均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位于所述反梁的外侧,并与所述反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
垫板,设置于所述反梁上;
锚具,设置于所述垫板远离所述反梁一侧,并与所述套管同轴布置。
CN202320800601.5U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 Active CN2198639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0601.5U CN219863955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0601.5U CN219863955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3955U true CN219863955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18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00601.5U Active CN219863955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39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55372B1 (ko) 시스템 비계
US9938733B2 (en) Wire rope tension grid improvements
US7967272B2 (en) Industrial hangers for framing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WO2011132735A1 (ja) 架台の取り付け固定方法
CN106760634B (zh) 活动房
CN106193402B (zh) 桁架梁集成式楼面模块及其安装方法
CN219863955U (zh) 一种异形采光井操作平台
CN116876737A (zh) 一种钢丝绳做受力龙骨的吊顶安装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9403639B (zh) 大面积屋面桁架受力转换层安装方法
EP3761503A1 (de) Bauelemente mit photovoltaik
CN101761223A (zh) 一种脚手架组件的安装方法
CN114673364B (zh) 一种利用欧本桁架空腹结构安装管线方法
CN110778094A (zh) 高空大跨度拉索网操作平台及施工方法
US8567743B2 (en) System for attaching column to a structural support
CN212104754U (zh) 一种应用于金属屋面系统的支撑结构
CN210002666U (zh) 适用于h型钢屋架用夹板及灯具安装结构
CN209046168U (zh) 一种高压电缆落地式钢排架
CN108824689B (zh) 一种双曲面吊顶安装组件
CN209837464U (zh) 大面积屋面桁架受力转换层
CN207053113U (zh) 一种用于桥架的支撑装置
CN219825790U (zh) 一种吊顶挂钩及使用该挂钩的装配式钢构建筑吊顶结构
CN219060368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轻钢龙骨连接结构
CN113958010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室内设计用墙体连接设备
CN221075548U (zh) 一种二次钢构喷淋支管吊支架
CN213143566U (zh) 一种走道吊顶转换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