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1560U - 一种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及镀膜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及镀膜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1560U
CN219861560U CN202320955645.5U CN202320955645U CN219861560U CN 219861560 U CN219861560 U CN 219861560U CN 202320955645 U CN202320955645 U CN 202320955645U CN 219861560 U CN219861560 U CN 219861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outlet
compressor
inlet
electromagnetic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5564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95564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1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1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1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及镀膜机,该控温系统包括制冷剂循环系统,其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第一换热器、制冷节流装置、制热节流装置和第二换热器,四通换向阀包括a口、b口、c口和d口,压缩机的第一出口与a口连通,压缩机的第一进口与c口连通。在制冷循环回路中,制冷剂由压缩机进入a口,从b口流出,流经第一换热器、制冷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进入d口,经c口回流至压缩机内;在制热循环回路中,制冷剂由压缩机进a口、从d口进入第二换热器,并流经制热节流装置、第一换热器,进入b口,经c口回流至压缩机内。防冻液循环系统包括储液箱、循环泵,防冻液与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Description

一种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及镀膜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真空镀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及镀膜机。
背景技术
真空卷绕镀膜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复合铜箔在汽车电池及储能电池中的优越性能得到广泛认可与关注,使得其关键生产设备真空卷绕镀膜机的需求量巨大。
真空卷绕镀膜机主要结构包括真空腔、收卷辊、放卷辊、镀膜冷辊、蒸发源或溅射源。镀膜机在镀膜过程中,需要对镀膜冷辊进行冷却,以防止柔性基材受热变形、褶皱、断裂等现象,影响生产。镀膜完成后,取换柔性基材之前需要对镀膜冷辊加热升温恢复到常温状态,否则,镀膜冷辊在大气状态会出现结霜结露,影响下一次抽真空。因此,需要不断地对镀膜冷辊进行冷却和加热,为了保证镀膜质量和效率,对镀膜冷辊的冷却必须要温度低、波动小、应变快。
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半封闭蝶阀压缩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经过冷凝器冷凝液化后,再经过节流装置(比如膨胀阀)在板式换热器进行蒸发制冷。当镀膜冷辊需要升温时,制冷系统停止工作,防冻液循环管路中设置有大功率电加热管对防冻液进行加热,由循环泵驱动防冻液进入镀膜冷辊进行热交换。由于压缩机频繁启停,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采用加热管对防冻液进行加热,当防冻液流动速度慢或者加热管周围有空气存在时,加热管很容易烧毁,因此导致控温系统的工作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及镀膜机,以提高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包括:
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第一换热器、制冷节流装置、制热节流装置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四通换向阀包括a口、b口、c口和d口,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a口连通,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c口连通,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制冷循环回路和制热循环回路。在所述制冷循环回路中,所述压缩机将制冷剂由所述第一出口排入所述四通换向阀的a口,经所述四通换向阀的b口流出,并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制冷节流装置、所述第二换热器,进入所述四通换向阀的d口,并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c口经所述第一进口回流至所述压缩机内。在所述制热循环回路中,所述压缩机将制冷剂由所述第一出口排入所述四通换向阀的a口,经所述四通换向阀的d口流出,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并流经所述制热节流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进入所述四通换向阀的b口,并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c口经所述第一进口回流至所述压缩机内。防冻液循环系统,用于冷却或加热镀膜冷辊,包括储液箱、循环泵、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循环泵用于驱动所述防冻液循环流动,所述防冻液由所述储液箱的出口流出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并由所述第二换热器流出经所述循环泵泵入所述镀膜冷辊的进口,经所述镀膜冷辊的出口、所述储液箱的出口回流至所述储液箱内。所述防冻液与所述制冷剂在所述第二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其还可以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冻液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进液管道、第二进液管道、第三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所述第一进液管道用于连通所述储液箱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所述第二进液管道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循环泵的进口,所述第三进液管道用于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镀膜冷辊的进口,所述出液管道用于连通所述镀膜冷辊的出口与所述储液箱的进口;所述防冻液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旁路,沿防冻液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旁路的入口端设于所述第三进液管道上,所述第一旁路的出口端设于所述出液管道上;所述第三进液管道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沿防冻液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电磁阀设于所述入口端的下游,所述第一旁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时,所述防冻液由所述储液箱的出口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并经过所述循环泵进入所述镀膜冷辊的进口,并经过所述镀膜冷辊的出口回流至所述储液箱内;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时,所述防冻液由所述储液箱的出口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并经过所述循环泵进入所述第一旁路回流至所述储液箱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冻液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旁路,所述第二旁路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旁路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旁路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进液管道连通;所述出液管道设有第三电磁阀,沿防冻液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三电磁阀设于所述第一旁路的出口端的下游,所述第二旁路上设有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开启,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关闭时,所述防冻液由所述储液箱的出口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并经过所述循环泵进入所述镀膜冷辊的进口,并经过所述镀膜冷辊的出口回流至所述储液箱内;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开启,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关闭时,所述防冻液由所述第一进液管道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并经过所述循环泵进入所述镀膜冷辊的进口,并经过所述镀膜冷辊的出口回流至所述第二换热器内;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开启,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关闭时,所述防冻液由所述储液箱的出口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并经过所述循环泵进入所述第一旁路,经所述储液箱的进口回流至所述储液箱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二进口和压缩机冷却回路,所述压缩机冷却回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所述压缩机冷却回路上设有压缩机冷却节流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冷却回路上设有第五电磁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循环回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制热循环回路上设有第二单向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分别设于所述制冷节流装置、所述制热节流装置的上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为带能量调节的压缩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为同轴换热器,或者,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镀膜机,所述镀膜机包括以上所述的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其所包括的制冷剂循环系统与防冻液循环系统在第二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当镀膜冷辊需要冷却时,制冷剂循环系统的制冷循环回路流通,此时为镀膜冷辊的制冷模式,在该模式下,制冷循环回路对镀膜冷辊进行持续制冷降温。具体步骤为:压缩机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从第一出口排出至四通换向阀a口,并进入四通换向阀b口,制冷剂从b口流出,来到第一换热器,在第一换热器中进行水冷冷却,制冷剂液化后,经过制冷节流装置对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以便使第二换热器中液体制冷剂在要求的低压下蒸发吸热,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低温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内与防冻液进行热交换,对防冻液进行降温,降温后的防冻液有循环泵输送到镀膜冷辊,用于给镀膜冷辊降温。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吸热气化流向四通换向阀的d口,并从四通换向阀的c口出来经第一进口回流至压缩机内。
当镀膜冷辊需要加热时,制冷剂循环系统的制热循环回路流通,此时为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的回温模式,在该模式下,制热循环回路对镀膜冷辊进行加热回到常温。具体步骤为:压缩机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从压缩机的第一出口排出至四通换向阀的a口,经四通换向阀的d口流出,进入第二换热器,在第二换热器中制冷剂与防冻液进行热交换,防冻液得到加热,制冷剂冷凝液化后流经制热节流装置,制热节流装置对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以便使第一换热器中液体制冷剂在要求的低压下进行蒸发吸热,制冷剂气化后进入四通换向阀的b口,并从四通换向阀的c口经第一进口回流至压缩机内。
本实施例中的控温系统不需要加热管对防冻液进行加热,因此一方面能够减少因为加热管带来的故障,提高控温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降低控温系统的能耗。而且本实施例中的控温系统通过制冷循环回路对防冻液进行降温,并通过制热循环回路对防冻液进行加热,制冷循环回路和制热循环回路之间的切换只需通过控制四通换向阀的流向即可实现,操作简单,不用频繁启停压缩机,能够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通过该控温系统对防冻液进行降温和升温,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制冷剂循环系统为防冻液降温、加热管为防冻液升温的方式,防冻液本身温度波动较小,能效比可以达到4,大大节约能耗,且控温精度更高。
此外,压缩机不仅适用于吸气压力较低的工况,还能够适用于吸气压力较高的热泵工况,因此能够保证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的工作稳定性。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真空镀膜机的真空腔室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真空腔室10;放卷辊110;收卷辊120;镀膜冷辊130;镀膜冷辊的进口131;镀膜冷辊的出口132;蒸发源或溅射源140;
防冻液循环系统20;第一进液管道21;第二进液管道22;第三进液管道23;出液管道24;第一旁路25;第二旁路26;储液箱210;储液箱的进口211;储液箱的出口212;循环泵220;第一电磁阀230;第二电磁阀240;第三电磁阀250;第四电磁阀260;
制冷剂循环系统30;制冷循环回路31;制冷节流装置31a;第一单向阀31b;制热循环回路32;制热节流装置32a;第二单向阀32b;压缩机冷却回路33;压缩机冷却节流装置33a;第五电磁阀33b;压缩机310;第一进口311;第二进口312;第一出口313;四通换向阀320;第一换热器330;第二换热器3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制冷剂循环系统30和防冻液循环系统20。其中制冷剂循环系统30包括压缩机310、四通换向阀320、第一换热器330、制冷节流装置31a、制热节流装置32a和第二换热器340。四通换向阀320包括四个口,如图1所示的a口、b口、c口和d口,压缩机310包括第一进口311和第一出口313。第一出口313与四通换向阀320的a口连通,第一进口311与四通换向阀320的c口连通。制冷剂循环系统30包括制冷循环回路31和制热循环回路32。在制冷循环回路31中,压缩机310将制冷剂由第一出口313排入四通换向阀320的a口,经四通换向阀320的b口流出,并流经第一换热器330、制冷节流装置31a、第二换热器340,进入四通换向阀320的d口,并从四通换向阀320的c口经第一进口311回流至压缩机310内。在制热循环回路32中,压缩机310将制冷剂由第一出口313排入四通换向阀320的a口,经四通换向阀320的d口流出,进入第二换热器340,并流经制热节流装置32a、第一换热器330,进入四通换向阀320的b口,并从四通换向阀320的c口经第一进口311回流至压缩机310内。防冻液循环系统20用于冷却或加热镀膜冷辊130。防冻液循环系统20包括储液箱210、循环泵220、第二换热器340,循环泵220用于驱动防冻液循环流动,防冻液由储液箱的出口212流出进入第二换热器340,并由第二换热器340流出经循环泵220泵入镀膜冷辊的进口131,经镀膜冷辊的出口132、储液箱的出口212回流至储液箱210内。防冻液与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340进行热交换。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制冷剂循环系统30与防冻液循环系统20在第二换热器340中进行热交换。当镀膜冷辊130需要冷却时,制冷剂循环系统30的制冷循环回路31流通,此时为镀膜冷辊130的制冷模式,在该模式下,制冷循环回路31对镀膜冷辊130进行持续制冷降温。具体步骤为:压缩机310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从第一出口313排出至四通换向阀320的a口,并进入四通换向阀320的b口,制冷剂从b口流出,来到第一换热器330,在第一换热器330中进行水冷冷却,制冷剂液化后,经过制冷节流装置31a对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以便使第二换热器340中液体制冷剂在要求的低压下蒸发吸热,从而达到制冷降压的目的。低温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340内与防冻液进行热交换,对防冻液进行降温,降温后的防冻液由循环泵220输送到镀膜冷辊130,用于给镀膜冷辊130降温。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吸热气化流向四通换向阀320的d口,并从四通换向阀320的c口出来经第一进口311回流至压缩机310内。
当镀膜冷辊130需要加热时,制冷剂循环系统30的制热循环回路32流通,此时为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的回温模式,在该模式下,制热循环回路32对镀膜冷辊130进行加热回到常温。具体步骤为:压缩机310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从压缩机310的第一出口313排出至四通换向阀320的a口,经四通换向阀320的d口流出,进入第二换热器340,在第二换热器340中制冷剂与防冻液进行热交换,防冻液得到加热,制冷剂冷凝液化后流经制热节流装置32a,制热节流装置32a对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以便使第一换热器330中液体制冷剂在要求的低压下进行蒸发吸热,制冷剂气化后进入四通换向阀320的b口,并从四通换向阀320的c口经第一进口311回流至压缩机310内。
本实施例中的控温系统不需要加热管对防冻液进行加热,因此一方面能够减少因为加热管带来的故障,提高控温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降低控温系统的能耗。而且本实施例中的控温系统通过制冷循环回路31对防冻液进行降温,并通过制热循环回路32对防冻液进行加热,制冷循环回路31和制热循环回路32之间的切换只需通过控制四通换向阀320的流向即可实现,操作简单,不用频繁启停压缩机310,能够提高压缩机310的使用寿命。通过该控温系统对防冻液进行降温和升温,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制冷剂循环系统30为防冻液降温、加热管为防冻液升温的方式,防冻液本身温度波动较小,能效比可以达到4,大大节约能耗,且控温精度更高。
此外,压缩机310不仅适用于吸气压力较低的工况,还能够适用于吸气压力较高的热泵工况,因此能够保证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的工作稳定性。
为了便于理解镀膜冷辊130的冷却过程和加热过程,以图2所示的镀膜机的真空腔室10为例,介绍一下镀膜机的镀膜过程:柔性基材从放卷辊110抽放出来展开,经过镀膜冷辊130时,蒸发源或溅射源140将镀膜材料激发,使镀膜材料附着在柔性基材上,柔性基材镀膜完成,被收卷辊120重新收成卷。镀膜过程中,柔性基材会吸收大量来自蒸发源或溅射源所产生的热量,所以柔性材料必须紧贴在镀膜冷辊130,通过镀膜冷辊130迅速带走所吸收的热量,否则就会出现柔性基材受热变形、褶皱、断裂等现象,影响生产。镀膜完成后,真空腔室10充入大气,开门取换柔性基材,在此之前需要对镀膜冷辊130加热升温恢复到常温状态,否则,镀膜冷辊130在大气状态会出现结霜结露,影响下一次抽真空。
其中,制冷节流装置31a、制热节流装置32a可以为但不限于膨胀阀,比如制冷节流装置31a、制热节流装置32a还可以为毛细管。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防冻液循环系统20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进液管道21、第二进液管道22、第三进液管道23和出液管道24,第一进液管道21用于连通储液箱的出口212与第二换热器340的进口,第二进液管道22用于连通第二换热器340的出口与循环泵220的进口,第三进液管道23用于连通循环泵220的出口与镀膜冷辊的进口131,出液管道24用于连通镀膜冷辊的出口132与储液箱的进口211;防冻液循环系统20还包括第一旁路25,沿防冻液的流动方向,第一旁路25的入口端设于第三进液管道23上,第一旁路25的出口端设于出液管道24上。第三进液管道23上设有第一电磁阀230,沿防冻液的流动方向,第一电磁阀230设于入口端的下游,第一旁路25上设有第二电磁阀240。第一电磁阀230开启,第二电磁阀240关闭时,防冻液由储液箱的出口212进入第二换热器340,并经过循环泵220进入镀膜冷辊的进口131,并经过镀膜冷辊的出口132回流至储液箱210内。第一电磁阀230关闭,第二电磁阀240开启时,防冻液由储液箱的出口212进入第二换热器340,并经过循环泵220进入第一旁路25回流至储液箱210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磁阀230、第二电磁阀240和第一旁路25的设置使得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还具有待机模式,在该模式下,制冷剂循环系统30可以只对储液箱210内的防冻液进行制冷,不对镀膜冷辊130进行制冷。具体地,当镀膜冷辊130不需要制冷也不需要制热时,此时可以控制第一电磁阀230关闭,第二电磁阀240开启,防冻液由储液箱的出口212进入第二换热器340,并经过循环泵220进入第一旁路25回流至储液箱210内。即防冻液可以不用流经镀膜冷辊130,制冷剂循环系统30的制冷循环回路31可以只对储液箱210内的防冻液进行制冷,为下一轮镀膜冷辊130再次降温蓄冷,以节约镀膜冷辊130在下一轮制冷降温时所用的时间,提高制冷效率。
其中,第一电磁阀230开启,第二电磁阀240关闭时为正常的制冷剂循环系统30的制冷回路对镀膜冷辊130进行降温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防冻液循环系统20还包括第二旁路26,第二旁路26的入口端与第一旁路25的出口端连通,第二旁路26的出口端与第一进液管道21连通。出液管道24设有第三电磁阀250,沿防冻液的流动方向,第三电磁阀250设于第一旁路25的出口端的下游,第二旁路26上设有第四电磁阀260。第一电磁阀230、第三电磁阀250开启,第二电磁阀240、第四电磁阀260关闭时,防冻液由储液箱的出口212进入第二换热器340,并经过循环泵220进入镀膜冷辊的进口131,并经过镀膜冷辊的出口132回流至储液箱210内。第一电磁阀230、第四电磁阀260开启,第二电磁阀240、第三电磁阀250关闭时,防冻液由第一进液管道21进入第二换热器340,并经过循环泵220进入镀膜冷辊的进口131,并经过镀膜冷辊的出口132回流至第二换热器340内。第二电磁阀240、第三电磁阀250开启,第一电磁阀230、第四电磁阀260关闭时,防冻液由储液箱的出口212进入第二换热器340,并经过循环泵220进入第一旁路25,经储液箱的进口211回流至储液箱210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旁路26、第三电磁阀250和第四电磁阀260的设置,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制冷模式下防冻液循环系统20的循环路径和回温模式下防冻液循环系统20的循环路径,从而进一步节约能耗,提高制冷效率。具体地,在制冷模式下,当储液箱210内防冻液的温度比镀膜冷辊的出口132流出的防冻液的温度低很多时,比如温差大于10度时,需要充分利用储液箱210内防冻液的冷量,储液箱210内的防冻液也为防冻液循环系统20的一部分,参与防冻液的循环,制冷循环回路31对防冻液循环系统20内的防冻液进行制冷。此时,可以控制第一电磁阀230、第三电磁阀250开启,控制第二电磁阀240、第四电磁阀260关闭,防冻液由储液箱210出来经过第二换热器340冷却后由循环泵220输送到镀膜冷辊的进口131,进入镀膜冷辊130内对镀膜冷辊130进行冷却,而后经镀膜冷辊130出口、储液箱210进口回流至储液箱210内。当镀膜冷辊130的回液温度即镀膜冷辊的出口132流出的防冻液的温度接近储液箱210内的防冻液的温度时,储液箱210内的防冻液不参与到防冻液循环系统20中去,制冷循环回路31可以仅对防冻液循环系统20中参与循环的防冻液进行冷却,不对储液箱210内的防冻液进行冷却,减少了需要冷却的防冻液的体积,从而提高制冷效率。具体步骤为:控制第一电磁阀230、第四电磁阀260开启,控制第二电磁阀240、第三电磁阀250关闭,第一进液管道21内的防冻液进入第二换热器340进行降温,经过第二换热器340冷却后由循环泵220输送到镀膜冷辊的进口131,进入镀膜冷辊130内对镀膜冷辊130进行冷却,而后经镀膜冷辊的出口132、第二旁路26再次进入第一进液管道21内。
在回温模式下,控制第一电磁阀230、第四电磁阀260开启,控制第二电磁阀240、第三电磁阀250关闭,使得储液箱210内的防冻液不参与到防冻液循环系统20中去,制热循环回路32可以仅对防冻液循环系统20中参与循环的防冻液进行加热,而不对储液箱210内的防冻液进行加热,减少需要加热的防冻液的体积,从而提高制热效率。防冻液的具体路径为:第一进液管道21内的防冻液进入第二换热器340进行加热,经过第二换热器340加热后由循环泵220输送到镀膜冷辊的进口131,进入镀膜冷辊130内对镀膜冷辊130进行冷却加热,而后经镀膜冷辊的出口132、第二旁路26再次进入第一进液管道21内。
进一步地,当镀膜冷辊130返回的防冻液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可以控制第二电磁阀240、第三电磁阀250开启,控制第一电磁阀230、第四电磁阀260关闭,使得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自动切换到待机模式,不再对镀膜冷辊130进行加热,只对储液箱210内防冻液进行制冷,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压缩机310包括第二进口312和压缩机冷却回路33,压缩机冷却回路33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330、第二换热器340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进口312连通;压缩机冷却回路33上设有压缩机冷却节流装置33a。
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冷却回路33用于对压缩机310自身进行冷却,从而避免压缩机310自身温度超过耐受温度的现象,延长压缩机310的使用寿命。压缩机冷却节流装置33a能够对制冷剂起到节流降温的作用,从而使得制冷剂的温度、压力更低,对压缩机310的冷却效果更好。具体地,压缩机冷却节流装置33a可以为但不限于膨胀阀,膨胀阀主要起着节流降压和调节流量的作用,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膨胀阀时,会降压降温,从而变成低压低温液体制冷剂。
其中,当压缩机310的制冷循环回路31流通时,压缩机冷却回路33与第一换热器330能够连通,使得经过第一换热器330降温后的部分制冷剂可以经过压缩机冷却回路33回流至压缩机310的第二进口312,对压缩机310自身进行降温。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压缩机冷却回路33上设有第五电磁阀33b。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电磁阀33b用于连通与关断压缩机冷却回路33。第五电磁阀33b的设置使得压缩机冷却回路33可以在压缩机310温度过高的时候开启,从而避免压缩机310温度超过耐受温度的现象,使压缩机310处于安全的工作环境下,延长压缩机310的使用寿命。第五电磁阀33b的设置还使得压缩机冷却回路33在压缩机310温度较低时关闭,从而使制冷剂尽可能多地用于与防冻液进行热交换,提高制冷剂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制冷循环回路31上设有第一单向阀31b,制热循环回路32上设有第二单向阀32b。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向阀31b的设置可以避免制冷循环回路31中制冷剂反向流动,第二单向阀32b的设置可以避免制热循环回路32中制冷剂反向流动。此外,第一单向阀31b和第二单向阀32b的设置还可以避免制冷循环回路31和制热循环回路32中制冷剂交叉流通的现象,使制冷循环回路31和第二制热循环回路32相互独立,从而能够增加制冷剂的流动速度,减少制冷剂的热量损失。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第一单向阀31b、第二单向阀32b分别设于制冷节流装置31a、制热节流装置32a的上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向阀31b设于制冷节流装置31a的上游,能够避免制冷剂回流至第一换热器330的情形,提高第一换热器330的换热效率。第二单向阀32b设于制热节流装置32a的上游,能够避免制冷剂回流至第二换热器340的情形,提高第二换热器340的换热效率。
以上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压缩机310为带能量调节的压缩机。
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310为带能量调节的压缩机,当镀膜冷辊130的制冷温度达到设定温度附近范围时,通过压缩机310的能量调节来改变制冷量的大小,例如:能量调节的方式可以为改变压缩机310吸气量的大小或者改变压缩机310的运行频率,从而达到精准控温,无需通过停机或关断阀门来实现控温。当镀膜冷辊130的制热温度到达预设温度时,自动切换成待机模式状态对储液箱210内的防冻液进行制冷循环。且在制热工况下,通过压缩机310的能量调节,以及与制热节流装置32a的配合,还可以保证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在5度以上,防止冷却水结冰。
需要说明的是,带能量调节的压缩机其能量调节的方式具有多种,例如:压缩机间歇启动、多台压缩机系统中部分压缩机停开、压缩机电机转速的改变、顶开压缩机吸气阀片调节、压缩机排气旁通调节。其中顶开压缩机吸气阀片调节压缩机是通过顶开压缩机吸气阀片以改变压缩机310的吸气量变化、调节压缩机电机转速的改变。压缩机间歇启动、多台压缩机系统中部分压缩机停开均可通过吸气压力控制压缩机310的启停,最终通过压缩机310的间歇启动或者部分停开,改变压缩机310的吸气量变化。压缩机电机转速的改变也就是常说的变频压缩机,通过电机转速改变实现压缩机310制冷量的调节。进一步地,变频压缩机可以为直流变频压缩机或者交流变频压缩机。优选直流变频压缩机,直流变频压缩机效率高,具有节能降噪的优点。
以上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换热器330和/或第二换热器340为同轴换热器,或者,第一换热器330和/或第二换热器340为板式换热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330和第二换热器340可以均为同轴换热器,或者均为板式换热器,或者其中一个为同轴换热器,另一个为板式换热器,当然也可以为其他适于使用的换热器,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同轴换热器适应水质的能力更强,能够提高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并延长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的使用寿命。更具体地,第一换热器330和第二换热器340均为同轴换热器。
可以理解的,同轴换热器是由同心的内管和外套管组成,冷热流体分别在内管和外套管环隙中流动的同时进行传热的产品。第一换热器330为同轴换热器,其可以为内管中流通冷却水,外套管中流通制冷剂,或者内管中流通制冷剂,外套管中流通冷却水。第二换热器340为同轴换热器,其可以为内管中流通制冷剂,外套管中流通防冻液,或者内管中流通防冻液,外套管中流通制冷剂。
板式换热器具有传热系数高,适应性好的优点,比如可以通过增减板片达到所需要的传热面积。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镀膜机,镀膜机包括以上所述的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镀膜机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其所包含的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取消了加热管,因此能够减少因为加热管带来的故障,提高控温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同时还能够降低控温系统的能耗。而且本实施例中的控温系统通过制冷循环回路31对防冻液进行降温,并通过制热循环回路32对防冻液进行加热,制冷循环回路31和制热循环回路32之间的切换只需通过控制四通换向阀320的流向即可实现,操作简单,不用频繁启停压缩机310,能够提高压缩机310的使用寿命。通过该控温系统对防冻液进行降温和升温,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制冷剂循环系统30为防冻液降温、加热管为防冻液升温的方式,防冻液本身温度波动较小,能效比可以达到4,大大节约能耗,且控温精度更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剂循环系统(30),包括压缩机(310)、四通换向阀(320)、第一换热器(330)、制冷节流装置(31a)、制热节流装置(32a)和第二换热器(340),所述四通换向阀(320)包括a口、b口、c口和d口,所述压缩机(310)包括第一进口(311)和第一出口(313),所述第一出口(313)与所述四通换向阀(320)的a口连通,所述第一进口(311)与所述四通换向阀(320)的c口连通,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30)包括制冷循环回路(31)和制热循环回路(32);
在所述制冷循环回路(31)中,所述压缩机(310)将制冷剂由所述第一出口(313)排入所述四通换向阀(320)的a口,经所述四通换向阀(320)的b口流出,并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330)、所述制冷节流装置(31a)、所述第二换热器(340),进入所述四通换向阀(320)的d口,并从所述四通换向阀(320)的c口经所述第一进口(311)回流至所述压缩机(310)内;
在所述制热循环回路(32)中,所述压缩机(310)将制冷剂由所述第一出口(313)排入所述四通换向阀(320)的a口,经所述四通换向阀(320)的d口流出,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340),并流经所述制热节流装置(32a)、所述第一换热器(330),进入所述四通换向阀(320)的b口,并从所述四通换向阀(320)的c口经所述第一进口(311)回流至所述压缩机(310)内;
防冻液循环系统(20),用于冷却或加热镀膜冷辊(130),包括储液箱(210)、循环泵(220)、所述第二换热器(340),所述循环泵(220)用于驱动所述防冻液循环流动,所述防冻液由所述储液箱的出口(212)流出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340),并由所述第二换热器(340)流出经所述循环泵(220)泵入所述镀膜冷辊的进口(131),经所述镀膜冷辊的出口(132)、所述储液箱的出口(212)回流至所述储液箱(210)内;
所述防冻液与所述制冷剂在所述第二换热器(340)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冻液循环系统(20)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进液管道(21)、第二进液管道(22)、第三进液管道(23)和出液管道(24),所述第一进液管道(21)用于连通所述储液箱的出口(212)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40)的进口,所述第二进液管道(22)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340)的出口与所述循环泵(220)的进口,所述第三进液管道(23)用于连通所述循环泵(220)的出口与所述镀膜冷辊的进口(131),所述出液管道(24)用于连通所述镀膜冷辊的出口(132)与所述储液箱的进口(211);所述防冻液循环系统(20)还包括第一旁路(25),沿防冻液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旁路(25)的入口端设于所述第三进液管道(23)上,所述第一旁路(25)的出口端设于所述出液管道(24)上;
所述第三进液管道(23)上设有第一电磁阀(230),沿防冻液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电磁阀(230)设于所述第一旁路(25)的入口端的下游,所述第一旁路(25)上设有第二电磁阀(240);
所述第一电磁阀(230)开启,所述第二电磁阀(240)关闭时,所述防冻液由所述储液箱的出口(212)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340),并经过所述循环泵(220)进入所述镀膜冷辊的进口(131),并经过所述镀膜冷辊的出口(132)回流至所述储液箱(210)内;
所述第一电磁阀(230)关闭,所述第二电磁阀(240)开启时,所述防冻液由所述储液箱的出口(212)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340),并经过所述循环泵(220)进入所述第一旁路(25)回流至所述储液箱(2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冻液循环系统(20)还包括第二旁路(26),所述第二旁路(26)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旁路(25)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旁路(26)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进液管道(21)连通;
所述出液管道(24)设有第三电磁阀(250),沿防冻液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三电磁阀(250)设于所述第一旁路(25)的出口端的下游,所述第二旁路(26)上设有第四电磁阀(260);
所述第一电磁阀(230)、所述第三电磁阀(250)开启,所述第二电磁阀(240)、所述第四电磁阀(260)关闭时,所述防冻液由所述储液箱的出口(212)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340),并经过所述循环泵(220)进入所述镀膜冷辊的进口(131),并经过所述镀膜冷辊的出口(132)回流至所述储液箱(210)内;
所述第一电磁阀(230)、所述第四电磁阀(260)开启,所述第二电磁阀(240)、所述第三电磁阀(250)关闭时,所述防冻液由所述第一进液管道(21)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340),并经过所述循环泵(220)进入所述镀膜冷辊的进口(131),并经过所述镀膜冷辊的出口(132)回流至所述第二换热器(340)内;
所述第二电磁阀(240)、所述第三电磁阀(250)开启,所述第一电磁阀(230)、所述第四电磁阀(260)关闭时,所述防冻液由所述储液箱的出口(212)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340),并经过所述循环泵(220)进入所述第一旁路(25),经所述储液箱的进口(211)回流至所述储液箱(2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310)包括第二进口(312)和压缩机冷却回路(33),所述压缩机冷却回路(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30)、所述第二换热器(34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口(312)连通;
所述压缩机冷却回路(33)上设有压缩机冷却节流装置(33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冷却回路(33)上设有第五电磁阀(33b)。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回路(31)上设有第一单向阀(31b);所述制热循环回路(32)上设有第二单向阀(32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单向阀(31b)、所述第二单向阀(32b)分别设于所述制冷节流装置(31a)、所述制热节流装置(32a)的上游。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310)为带能量调节的压缩机。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330)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340)为同轴换热器,或者,所述第一换热器(330)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340)为板式换热器。
10.一种镀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镀膜机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
CN202320955645.5U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及镀膜机 Active CN219861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55645.5U CN219861560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及镀膜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55645.5U CN219861560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及镀膜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1560U true CN219861560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48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55645.5U Active CN219861560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及镀膜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15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59138B (zh) 二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及系统
CN108518773B (zh) 一种蓄能式双循环热泵空调系统
CN112611140A (zh) 温控装置及方法
WO2021196770A1 (zh) 一种集成桅杆综合冷却系统
CN219861560U (zh) 一种镀膜冷辊的控温系统及镀膜机
CN207178364U (zh) 一种液压油温度控制系统
CN108954909A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油冷却循环控制方法
CN211011723U (zh) 一种空调冷液一体系统
CN210663485U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热氟化霜系统及制冷系统
LU501502B1 (en) Air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and defrosting method thereof
CN205784150U (zh) 一种工艺冷却水辅助降温装置
CN212362491U (zh) 利用余热对冷风机除霜的间接冷却系统
CN211400370U (zh) 新型双温双控冷水机
CN216924875U (zh) 一种货物存储设备及其空调系统
CN219776097U (zh) 一种节能水冷制冷机组
CN109855321A (zh) 一种高精度油冷却系统
CN114251873B (zh) 风冷冷水热泵系统
CN111328247B (zh) 一种相变冷却系统
CN110500829B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热氟化霜系统、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
CN216347140U (zh) 冷水机组制冷系统
CN220169699U (zh) 一种空气能中央空调冷媒循环系统
CN213454357U (zh) 一种蒸发冷机组板管热泵系统
CN220604782U (zh) 一种自由冷却式蓄电池冷却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储能系统
CN107477899B (zh) 一种水路耦合复叠式低温风冷热泵系统
CN117222188A (zh) 一种基于冷凝海水余热控温的冷却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