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57368U - 发动机舱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舱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57368U
CN219857368U CN202320675373.3U CN202320675373U CN219857368U CN 219857368 U CN219857368 U CN 219857368U CN 202320675373 U CN202320675373 U CN 202320675373U CN 219857368 U CN219857368 U CN 219857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flow
engine compartment
cover
flow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7537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然
李牧遥
费利克斯·达罗卡·莫索斯
那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7537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57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57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573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舱及车辆。本公开提供的发动机舱包括发动机舱和用于封闭所述发动机舱的机舱盖,所述机舱盖和前挡风玻璃之间形成有连通于外界的排气间隙;发动机舱内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流通道设置于所述机舱盖的下方且靠近所述机舱盖设置;其中,所述气流通道设置于车身宽度方向的中部区域,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机舱盖的前端,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机舱盖的后端。本公开通过位于车辆中间的气体通道气流从机舱盖和前挡风玻璃之间形成的排气间隙导出,起到降低气动阻力的作用,提升了动力经济性。

Description

发动机舱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舱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空气气流会在车辆的车头位置产生正压,从而会对车辆产生较大的气动阻力,从而会增加能源消耗,提高成本。
现有技术中采用尽量压低发动机盖的方式,以尽可能减小车头正压区的范围,从而减小前后压差,以改善气动阻力的问题,然而,发动机盖能够调整的程度受限,对于改善气动阻力的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舱及车辆。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舱,包括:发动机舱和用于封闭所述发动机舱的机舱盖,所述机舱盖和前挡风玻璃之间形成有连通于外界的排气间隙;
发动机舱内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流通道设置于所述机舱盖的下方且靠近所述机舱盖设置;
其中,所述气流通道设置于车身宽度方向的中部区域,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机舱盖的前端,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机舱盖的后端。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位于所述车身宽度方向的中部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口截面面积小于所述进气口的截面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的高度H1满足:25mm≤H1≤40mm;
所述出气口的高度H2满足:15mm≤H2≤30mm。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进气口在所述机舱盖的前端均匀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出气口在所述机舱盖的后端均匀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出气口的截面面积之和小于多个所述进气口的截面面积之和。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排气间隙。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发动机舱。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舱包括发动机舱和用于封闭发动机舱的机舱盖,机舱盖和前挡风玻璃之间形成有连通于外界的排气间隙;发动机舱内设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气流通道设置于机舱盖的下方且靠近机舱盖设置;其中,气流通道设置于车身宽度方向的中部区域,进气口位于机舱盖的前端,出气口位于机舱盖的后端。当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气流从进气口进入,经过气流通道4,再从出气口排出,之后从排气间隙导出,有效降低了汽车的风阻,达到了降低能耗的效果。本实施例通过位于车辆中间的气体通道气流从机舱盖和前挡风玻璃之间形成的排气间隙导出,起到降低气动阻力的作用。本公开实施例充分发动机舱的空间,通过在机舱盖下方设置排风通道,优化压差,更大程度上减弱了车头的正压力,从而有效优化整车道路行驶过程中的气动阻力,降低风阻系数,提升动力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车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舱盖;2、排气通道;21、进气口;22、出气口;3、挡风玻璃;4、排气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舱包括发动机舱和用于封闭发动机舱的机舱盖1,机舱盖1和前挡风玻璃3之间形成有连通于外界的排气间隙4;发动机舱内设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具有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气流通道设置于机舱盖1的下方且靠近机舱盖1设置;其中,气流通道设置于车身宽度方向的中部区域,进气口21位于机舱盖1的前端,出气口22位于机舱盖1的后端。当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气流从进气口21进入,经过气流通道4,再从出气口22排出,之后从排气间隙4导出,有效降低了汽车的风阻,达到了降低能耗的效果。本实施例通过位于车辆中间的气体通道气流从机舱盖1和前挡风玻璃3之间形成的排气间隙4导出,起到降低气动阻力的作用,提升了动力经济性。本公开实施例充分发动机舱的空间,通过在机舱盖1下方设置排风通道,优化压差,更大程度上减弱了车头的正压力,从而有效优化整车道路行驶过程中的气动阻力,降低风阻系数,提升了整车续航和能耗经济性。
同时,由于不断有气流经由气流通道4排出,可以带走大部分前舱的热量,起到了散热的作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气流通道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均位于车身宽度方向的中部区域。有助于气流快速进入到气流通道,最后再由出气口22流出,防止气流在机舱盖1内窜动,实现气流的快速穿过,进而减少了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风阻。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出气口22截面面积小于进气口21的截面面积。使气流通呈喇叭形状,其导流效果更好。由于进气口21的截面面积较大,出气口22截面面积小,这样能够使出气口22处的气流流速较高,从而能够促使气流更快地从排气间隙4吹出,能够有效降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消耗过多的能量克服汽车前端的风阻。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这种气帘装置成还具有降低汽车能耗的优点。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进气口21的高度H1满足:25mm≤H1≤40mm;出气口22的高度H2满足:15mm≤H2≤30mm,使出气口22处的气流流速较高,从而能够促使气流更快地从排气间隙4吹出,能够有效降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消耗过多的能量克服汽车前端的风阻。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气流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气流通道沿车身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助于气流快速进入到气流通道,最后再由出气口22流出,防止气流在机舱盖1内窜动,实现气流的快速穿过,进而减少了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风阻。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多个进气口21在机舱盖1的前端均匀间隔设置,使气流进行分流后分别进入气流通道,有助于气流快速进入到气流通道,最后再由出气口22流出,防止气流在机舱盖1内窜动,实现气流的快速穿过,进而减少了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风阻。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出气口22在机舱盖1的后端均匀间隔设置,使气流均匀排出,防止气流在机舱盖1内窜动,实现气流的快速穿过,进而减少了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风阻。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出气口22的截面面积之和小于多个进气口21的截面面积之和。由于进气口21的截面面积之和较大,出气口22截面面积之和小,这样能够使出气口22处的气流流速较高,从而能够促使气流更快地从排气间隙4吹出,能够有效降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消耗过多的能量克服汽车前端的风阻。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出气口22位于排气间隙4。产生的气流从进气口21进入,经过气流通道4,再从出气口22排出,之后从排气间隙4导出,有效降低了汽车的风阻,达到了降低能耗的效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气流通道通过螺栓与机舱盖1紧固连接。保证了气流通道与机舱盖1的安装强度,避免由于较强的气流流通造成气流通道脱落或失效。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舱。由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舱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舱和用于封闭所述发动机舱的机舱盖,所述机舱盖和前挡风玻璃之间形成有连通于外界的排气间隙;
发动机舱内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流通道设置于所述机舱盖的下方且靠近所述机舱盖设置;
其中,所述气流通道设置于车身宽度方向的中部区域,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机舱盖的前端,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机舱盖的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位于所述车身宽度方向的中部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截面面积小于所述进气口的截面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的高度H1满足:25mm≤H1≤40mm;
所述出气口的高度H2满足:15mm≤H2≤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进气口在所述机舱盖的前端均匀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出气口在所述机舱盖的后端均匀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出气口的截面面积之和小于多个所述进气口的截面面积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排气间隙。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舱。
CN202320675373.3U 2023-03-30 2023-03-30 发动机舱及车辆 Active CN219857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75373.3U CN219857368U (zh) 2023-03-30 2023-03-30 发动机舱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75373.3U CN219857368U (zh) 2023-03-30 2023-03-30 发动机舱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57368U true CN219857368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68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75373.3U Active CN219857368U (zh) 2023-03-30 2023-03-30 发动机舱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573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73206A (en) Motor vehicle with an air guidance device arranged in the body
CN108216392B (zh) 用于车辆的气流管理系统
US9227677B2 (en) Motor vehicle with an underbody trim
CN108116514B (zh) 气流管理盖
US9969367B2 (en) Air-guiding arrangement and vehicle with at least one air-guiding arrangement
US7958966B2 (en) Exhaust stack fairing
US20050051372A1 (en) Aerodynamically constructed covering part for the underside of a motor vehicle
US20090025993A1 (en) Vehicle having an aeroducting system
EP2489537B1 (en) Front part of a vehicle body
US10946910B2 (en) Downforce duct
US6116365A (en) Arrangement for ventilating an assembly on a vehicle
EP3274247A1 (en) Drag reduction system
CN1315676C (zh) 汽车除霜装置
CN106627105A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通风系统
US20090195018A1 (en) Motor Vehicle Rear End and Associated Rear Light
CN110861486A (zh) 车辆的管道结构体
CN219857368U (zh) 发动机舱及车辆
JP6465139B2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CN210310698U (zh) 全地形车
CN110027631B (zh) 用于机动车辆车身的空气导向装置和机动车辆车身
EP3793888B1 (en) Twist beam air guided tunnel diffuser
CN111016636B (zh) 一种进出气结构、发动机舱总成及汽车
CN219838630U (zh) 气帘装置、前保险杠及车辆
CN218112783U (zh) 一种降低汽车风阻的舱盖
GB2068851A (en) Drag-reducing arrangements for road veh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