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56703U - 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56703U
CN219856703U CN202321281124.2U CN202321281124U CN219856703U CN 219856703 U CN219856703 U CN 219856703U CN 202321281124 U CN202321281124 U CN 202321281124U CN 219856703 U CN219856703 U CN 219856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amphibious unmanned
drooping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8112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Kaitianyan Uav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Kaitianyan Uav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Kaitianyan Uav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Kaitianyan Uav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8112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56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56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56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包括机架、一对浮艇以及动力单元,其中机架包括依次连接的机头、机身、机翼以及机尾,在机翼的下侧均固定安装有一浮艇,浮艇能够支撑无人机漂浮于水面上,此外机架与浮艇上安装有动力装置,具有浮艇以及动力装置配合实现无人机在空中的持久飞行以及水面航行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UAV)是一种无需人员驾驶直接进行飞行任务的飞行器。它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遥控器或自主飞行系统进行操作。无人机最初设计用于军事任务,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展,它们现在已经在各种行业和应用中得到广泛使用。
如今无人机在水利领域上应用主要是高空侦查、抛投等,但是在对于需要无人机进行持续的水面作业,现有的无人机只能通过低空悬浮飞行的方式进行,而无人机的飞行续航时间并不长,导致无法长时间水面作业。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包括
机架:包括位于中间的机身、对称设置于机身两侧的机翼以及位于机身前侧的机头;
一对浮艇:分别设置于机翼的下方;
垂起动力单元:包括设置于浮艇长度方向两端上侧的垂起旋翼;
推进动力单元:包括空中推进旋翼以及水下推进旋翼,所述空中推进旋翼设置机身后侧,所述水下推进旋翼设置于所述浮艇的下侧。
优选地,每个所述浮艇的下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水下推进旋翼。
优选地,所述浮艇底部还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下端面与水下推进旋翼的下端面齐平。
优选地,所述机头上安装有摄像头。
优选地,所述机头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摄像头的云台。
优选地,所述机头在竖直平面转动设置。
优选地,所述机身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机头转动的电机。
优选地,所述机头上设置有用于保护摄像头的透明防水罩。
优选地,所述机架还包括机尾,所述机尾包括水平尾翼与竖直尾翼。
优选地,所述机架上侧覆盖有太阳能电池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无人机上设置浮艇以及动力装置配合,实现无人机在空中的持久飞行以及水面航行;
2、动力装置包括水下推进旋翼,通过两个水下推进旋翼的转动,能够快速调整无人机水上航行方向以及水上航行速度;
3、旋转的机头,避免水浪等污染摄像头,保证无人机在空中和水上行驶时摄像头的正常工作;
4、无人机上侧全覆盖太阳能电池,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无人机的续航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用于展示无人机底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摄像头转动至上方后无人机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机头;21、云台;22、摄像头;3、机身;4、机尾;41、水平尾翼;42、竖直尾翼;5、机翼;6、浮艇;7、垂起动力单元;71、垂起旋翼;8、推进动力单元;81、空中推进旋翼;82、水下推进旋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包括机架1、一对浮艇6以及动力单元,其中机架1包括依次连接的机头2、机身3、机翼5以及机尾4,在机翼5的下侧均固定安装有一浮艇6,浮艇6能够支撑无人机漂浮于水面上,此外机架1与浮艇6上安装有动力装置。
动力装置包括垂起动力单元7和推进动力单元8,垂起动力单元7包括分别安装于浮艇6上侧两端的垂起旋翼71,通过四个垂起旋翼71能够带动无人机起飞与移动,推进动力单元8至少包括一对水下推进旋翼82与一个空中推进旋翼81,其中空中推进旋翼81安装于机身3的后侧,两个水下推进旋翼82则分别安装于浮艇6的下侧;
当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首先通过四个垂起旋翼71带动无人机垂直起飞,而后再通过配合空中推进旋翼81,机翼5形成升力,使得无人机能够更加持久且平稳的飞行;当无人机在水上时,浮艇6能够支撑无人机漂浮于水面上,空中推进旋翼81能够带动无人机在水面上移动,并配合水下推进旋翼82方便的控制无人机转向。
在两个浮艇6的下侧还可以分别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呈开口朝下的U形的型材,并且支撑架的下端与水下推进旋翼82的下端齐平,当无人机着陆于地面或其他平面时,无人机能够水平且稳定的停放。
此外在无人机机身3的前部内侧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转轴水平设置,机头2转动安装于电机的输出端,并在机头2上安装有云台21以及摄像头22;当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机头2转动致使摄像头22位于其下方,便于进行拍摄等工作;当无人机在水面上航行时,控制机头2转动,使得摄像头22移动至机头2的上方,此时水面航行过程中,避免摄像头22过于接近水面,能够在航行过程更加清晰的进行拍摄等工作。
同时在机头2上还可以加装透明防水罩(结构与安装方式简单未在图中示意),在空中或水面航行过程中,透明防水罩能够进一步避免浪花或者其他物体直接碰撞摄像头22,提升摄像头22保护等级,并在水面航行中,可控制摄像头22位于下方,使得摄像头22进入水下,实现对水下进行拍摄的目的。
上述中的机尾4包括位于中的水平尾翼41以及位于两侧的竖直尾翼42,通过水平尾翼41和竖直尾翼42的转动调整无人机飞行时的方向以及升降。
同时在机架1朝上的一侧(例如:机身3上侧、机翼5上侧、水平尾翼41上侧等)均贴附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进一步提高无人机的续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当无人机起飞时,垂起旋翼71带动无人机升空,空中推进旋翼81推动无人机移动,实现无人机在空中的自动移动;
当无人机下降至水面上后,浮艇6能够保证无人机漂浮于水面之上,并机头2转动,致使摄像头22位于机头2上侧,此时空中推进旋翼81仍然能够用于推动无人机在水面上的移动,并且配合水下推进旋翼82控制无人机的转向,实现无人机在水面上的自动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包括位于中间的机身(3)、对称设置于机身(3)两侧的机翼(5)以及位于机身(3)前侧的机头(2);
一对浮艇(6):分别设置于机翼(5)的下方;
垂起动力单元(7):包括设置于浮艇(6)长度方向两端上侧的垂起旋翼(71);
推进动力单元(8):包括空中推进旋翼(81)以及水下推进旋翼(82),所述空中推进旋翼(81)设置机身(3)后侧,所述水下推进旋翼(82)设置于所述浮艇(6)的下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浮艇(6)的下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水下推进旋翼(8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艇(6)底部还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下端面与水下推进旋翼(82)的下端面齐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2)上安装有摄像头(2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摄像头(22)的云台(21)。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2)在竖直平面转动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3)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机头(2)转动的电机。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2)上设置有用于保护摄像头(22)的透明防水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还包括机尾(4),所述机尾(4)包括水平尾翼(41)与竖直尾翼(42)。
10.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侧覆盖有太阳能电池板。
CN202321281124.2U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 Active CN219856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1124.2U CN219856703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1124.2U CN219856703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56703U true CN219856703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48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81124.2U Active CN219856703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567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81777B (zh) 一种水空两栖无人救援平台
CN106516110A (zh) 可垂直起降飞行的水空两栖滑翔机
CN108312795B (zh) 一种可实现空中-水下自主运动的两栖航行器和航行方法
CN112572707A (zh) 一种海上风电智能巡检系统
CN110217064B (zh) 一种水空陆三栖潜航器
CN112140820A (zh) 一种自动折叠多旋翼水空两栖机器人
CN110775266A (zh) 基于油电混动的海空两栖航行器
CN112758314A (zh) 一种可变形复合翼跨介质飞行潜水航行器
CN110576713A (zh) 一种空水潜三栖无人机
CN110722941A (zh) 一种旋翼型水空跨越两栖航行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4394233A (zh) 一种海空两栖跨介质仿生飞行器及其工作方法
CN216101397U (zh) 海空兼用飞行器
CN111559212A (zh) 一种海空双动力两栖无人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07953987B (zh) 一种串联式混合动力矢量推进海空探测搭载平台
CN219856703U (zh) 一种垂起两栖无人机
CN117485076A (zh) 一种可用于潜空两栖跨介质可变体的无人航行器
CN216269839U (zh) 一种新型水下滑翔机
CN112319161A (zh) 一种可水下高速航行的旋翼无人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4905903B (zh) 一种扇翼航行器的海空两用航行方法
CN115771364A (zh) 一种基于同步带传动结构的水空两栖矢量多旋翼航行器及控制方法
CN113636073B (zh) 陆海空三栖飞机
CN115648870A (zh) 一种水空两栖跨介质无人飞行器
CN213862665U (zh) 一种双层倾转翼水上无人机
CN115071971A (zh) 一种基于矢量四旋翼的水空两栖航行器及控制方法
CN201678041U (zh) 一种循环扑翼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