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55618U - 自动戴抹装置及手套浸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动戴抹装置及手套浸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55618U
CN219855618U CN202223473208.4U CN202223473208U CN219855618U CN 219855618 U CN219855618 U CN 219855618U CN 202223473208 U CN202223473208 U CN 202223473208U CN 219855618 U CN219855618 U CN 219855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ove
support frame
base
fram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7320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47320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55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55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55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lo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戴抹装置及手套浸胶系统。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戴抹模组,所述戴抹模组包括支撑架、摩擦件和伸缩部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可转动地摆臂,所述摩擦件设置在所述摆臂的自由端部,所述伸缩部件铰接在所述支撑架和对应的所述摆臂之间;其中,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移动座上。通过自动戴抹装置使得手套紧贴在手模上,实现提高手套浸胶质量以提高成品率。

Description

自动戴抹装置及手套浸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戴抹装置及手套浸胶系统。
背景技术
手套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用品,其中浸胶手套因其防护性较好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在生产过程中,手套需要套在浸胶系统中的手模上,然后,手模带动手套到浸胶箱处完成浸胶处理。而将手套套在手模上,一般都是有人工来操作完成,这便造成需要针对每条生产线配置大类的人工。而为了实现自动套戴手套,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13927806 A公开了一种手套生产用上模装置,以实现自动套戴手套。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手套套在手模上的方式无论是人工套戴还是机器套戴,都存着手套未能全部紧贴在手模上,这在后期浸胶时便会造成残次品的产生。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提高手套套袋质量以确保手套紧贴手模,进而提高手套浸胶质量以提高成品率的技术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戴抹装置及手套浸胶系统,通过自动戴抹装置使得手套紧贴在手模上,实现提高手套浸胶质量以提高成品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戴抹装置,包括: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
戴抹模组,所述戴抹模组包括支撑架、摩擦件和伸缩部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可转动地摆臂,所述摩擦件设置在所述摆臂的自由端部,所述伸缩部件铰接在所述支撑架和对应的所述摆臂之间;
其中,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移动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戴抹模组还包括基座,所述支撑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上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还设置有弹性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弹簧座,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夹在所述弹簧座和所述支撑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弹性部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套在所述转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上还设置有导向齿条,所述导向齿条沿所述移动座的滑动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移动座上还设置有可转动地导向齿轮,所述导向齿轮与所述导向齿条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摩擦件上设置有多片柔性弹片,多片所述柔性弹片并排布置。
进一步的,多片所述柔性弹片的自由端部沿弧面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摩擦件整体呈柱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两个可转动地所述摆臂,每个所述摆臂上设置有所述摩擦件,所述摆臂与所述支撑架之间铰接有所述伸缩部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手套浸胶系统,包括机架、输送链、手模和模杆,所述输送链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模杆设置在所述输送链上并跟随所述输送链循环移动,每个所述模杆上设置有至少一所述手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自动戴抹装置,所述自动戴抹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一侧所形成的套戴区域中并配置成对所述手模上的手套进行剐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戴抹装置及手套浸胶系统,通过在安装架上配置可以移动的移动座,通过移动座来带动戴抹模组往复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手模,而戴抹模组上两个摆臂上设置有摩擦件,利用两个摩擦件将手模以及其上的手套夹紧,并依靠移动座移动,使得摩擦件在手套上剐蹭,最终使得手套的紧贴在手模上,实现提高手套浸胶质量以提高成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套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套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套戴装置中开口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套戴装置中撑开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套戴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戴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戴抹装置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戴抹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快换模杆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快换模杆总成中模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快换模杆总成中换装模组的局部组装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快换模杆总成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5为本发明手套浸胶系统的布局示意图。
附图标记:
自动套戴装置100;
开口模组110、第一安装座111、夹具112、第二滑动架113、安装平台114、第一气缸115、第二气缸116、第三气缸117、升降气缸118;
承载面1111、第一滑动架1112、升降架1113、安装口1114、上夹爪1121、下夹爪1122;
撑开模组120、第二安装座121、撑开组件122、安装支架123、滑动座124、驱动模块125;
撑开部件1221、夹紧支撑部件1222、第二驱动件1223、第一驱动件1251、传动齿轮1252、传动齿条1253;
自动戴抹装置200;
安装架210、移动座211、导向齿条212、导向齿轮213、驱动气缸214;
戴抹模组220、支撑架221、摩擦件222、伸缩部件223、摆臂224、基座225、弹性部件226、弹簧座227、柔性弹片228;
快换模杆总成300;
模杆310、锁紧销311、定位块312、挡片313;
换装模组320、连接座321、锁具322、连接杆323;
卡槽3211、锁座3221、锁舌3222、解锁部件3223;
锁槽32211;
触发部件330;
手套1000、手模2000、输送链3000、机架4000、机械手50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套浸胶生产线,手套浸胶生产线通常配置有机架、输送链、手模和模杆,所述输送链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模杆310设置在所述输送链上并跟随所述输送链循环移动,每个模杆310上设置有至少一所述手模。
相对应的,在机架的特定位置处还配置有浸胶箱等相关辅助设备,以实现手模跟随输送链移动过程中,使得手模上的手套能够移动进入到浸胶箱中,完成浸胶的操作。
实施例一,而对于现有的手套浸胶生产线而言,手套通常有人工套戴到手模上,为了实现自动向手模上套戴手套,并提高手套的套戴准确性。手套浸胶生产线可以配置有自动套戴装置100,利用自动套戴装置100来自动将手套套在手模上,以替代人工。
如图1-图5所示,一种自动套戴装置,包括:
开口模组110,开口模组110包括第一安装座111和夹具112,第一安装座111的上表面形成承载面1111,夹具112设置在第一安装座111上,夹具112配置成夹持手套的外表面以拉开手套的端口;
撑开模组120,撑开模组120包括第二安装座121和两个撑开组件122,两个撑开组件122相对布置并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安装座121,撑开组件122包括撑开部件1221和夹紧支撑部件1222,撑开部件1221可相对于夹紧支撑部件1222活动,撑开部件1221与夹紧支撑部件1222之间形成夹紧空间;
其中,第二安装座121可相对于第一安装座111往复移动。
具体而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手套1000放置在承载面1111上,开口模组110中的夹具112将夹持住手套1000的外表面,以从手套1000的外部将手套的端口打开。
而在通过开口模组110打开手套的端口的过程中,由于夹具112从手套的外表面拉动手套以打开其端口,能够确保手套的整体位置保持不变,这样,对于自动套戴装置100一侧已经定位等待的手模2000而言,可以确保手套1000上的手指与手模2000上的对应手指位置保持基本一致的状态。
即通过夹具112来夹持手套以打开手套端口时,夹具112还配置成定位所夹持的手套上至少一手指与手模上对应手指的位置相对准。参考上述的记载,由于夹具112在打开手套1000的端口时,是对手套1000的外表面进行夹持操作,手套1000在承载面1111上进行开口前能够在上料时保证手套1000的姿态达到精确的位置,同时,手模2000每次到达自动套戴装置100的位置也是可以确保准确的。这样,在手套1000开口前,手套1000的初始姿态位置能够与手模2000的位置相匹配,即手套1000的手指位置与手模2000的手指位置对准。
在开口过程中,由于夹具112夹持住手套1000的外表面,对手套1000的整体位置变化影响较小,并且,在手套1000的外表面被夹具112夹持住后,夹具112在开口过程中,由于夹具112与所述手模2000的相对位置是可以确保准的,进而可以使得与夹具112在将手套1000打开后,使得所述手套上至少一个手指能够准确地与手模2000上对应的手指位置对准。这样,可以为了后期撑开模组120撑开手套1000的端口以及自动将手套1000准确的套戴在所述手模上做好基础。
在通过开口模组110将手套1000的端口打开后,便可以通过撑开模组120将手套1000的端口撑开以满足套戴至手模2000上的尺寸要求。具体的,第二安装座121将带动两个撑开组件122朝向手套1000方向移动,以使得撑开部件1221插入到手套的端口中,而对于夹紧支撑部件1222而言,始终处于手套端口的外侧。然后,撑开部件1221动作以使得手套端口的两侧能够夹紧在撑开部件1221与夹紧支撑部件1222之间所形成的夹紧空间中;而在将手套1000夹紧过程中,由于夹具112夹持手套1000的外表面并确保其位置保持基本不同的状态,使得撑开组件122能够更加准确且受力均衡的夹持住手套1000端口的两侧,并且,在手套1000被撑开组件122夹持住后,夹具112释放手套1000,使得在撑开模组120上的手套1000依然能够较好的保持其至少一根手指与手模2000上的对应手指对准。最后,撑开组件122相对远离,以使得手套1000的端口被撑开。
而在手套1000的端口被撑开后,受前一工序开口模组110的定位影响,使得手套1000能够与手模2000保持较高的对准精度,此时,第二安装座121便可以远离第一安装座111并朝向所述手模方向移动,以使得手套1000套在手模2000上。在套戴过程中,由于前期开口时,自动套戴装置100的夹具112能够确保手套1000上至少一根手指与手模2000上的对应手指对准,进而可以使得手套1000能够经由对准的手指导向以使得其他手指对应的对齐,最终达到手套1000精确的套在手模2000上,实现了提高手套套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因手套1000未套戴准确而出现停机延误生产,提高了手套浸胶的生产效率,更能有效的减少次品产品的产生以提高良品率。
其中,撑开部件1221和夹紧支撑部件1222的表现实体可以为板状结构,而板状结构的宽度则需要与手模2000的厚度相匹配,进而使得手套1000撑开的开口能够顺畅的套在手模2000上。
另外,在第一安装座111远离撑开模组120的端部可以配置有用于盛放手套的存储槽(未标记),操作人员将手套放置在存储槽,这样,夹具能够移动到存储槽的上方并夹取存储槽中的手套。
进一步的,第一安装座111上设置有可往复滑动地第一滑动架1112,第一滑动架1112上设置有升降架1113;夹具112包括上夹爪1121,上夹爪1121设置在升降架1113上,上夹爪1121配置成夹持手套上层的外表面。
具体的,为了准确的打开手套1000的端口,对于夹具112而言,其采用上夹爪1121从手套1000的顶部来夹住外表面,并且,通过升降架1113上升使得手套1000的端口打开。另外,由于上夹爪1121安装在第一滑动架1112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滑动架1112将上夹爪1121先移动到存放手套1000的存储位置处,上夹爪1121下降夹持住手套1000后,第一滑动架1112带动上夹爪1121移动并使得手套1000移动至承载面1111处;再由升降架1113带动上夹爪1121上升以打开手套1000的端口。
优选地,为了在开口过程中,更有效地确保手套1000的整体姿态位置保持准确,第一安装座111在承载面1111上设置有安装口1114,夹具112还包括下夹爪1122,下夹爪1122设置在安装口1114中,上夹爪1121配置成夹持手套下层的外表面。
具体的,通过上夹爪1121将手套1000移动到承载面1111上后,位于承载面1111下方的下夹爪1122动作夹住手套1000的下表面,这样,手套1000的上下表面均有对应的夹爪夹持住。在升降架1113带动上夹爪1121动作以打开手套1000的端口时,由于手套1000的下表面被下夹爪1122稳定的夹持住,可以更有效的定位手套1000的位置和姿态。
更重要的是,由于手套1000的上下表面均通过对应的夹爪牢靠准确的夹持住,在通过撑开模组120进行撑开端口的过程中,由于手套1000上下均获得良好的夹持定位,进而使得撑开部件1221相对于夹紧支撑部件1222动作以夹持手套1000端口的两侧的过程中,不会造成手套1000发生歪斜,为后续套戴过程提高精确的位置基础。
其中,当通过上夹爪1121和下夹爪1122对手套的端口进行拉动开口过程中,上夹爪1121位于下夹爪1122的正上方。
另外,对于上夹爪1121和下夹爪1122而言,其在夹取手套1000的外表面时,尽量的减小与手套1000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达到减少对手套1000的位置造成偏斜的影响,而具体的表现实体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上夹爪1121和下夹爪1122可以为针勾夹爪、针式吸盘等结构形式,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
又进一步的,为了使得两个撑开组件122能够同步异向移动,以满足准确撑开端口的要求,第二安装座121上设置有安装支架123,安装支架123上设置有两个可横向滑动地滑动座124,撑开组件122设置在对应的滑动座124上。
具体的,在撑开部件1221插入到手套1000的端口中并与外侧的夹紧支撑部件1222夹紧后,便可以通过滑动座124带动两个撑开组件122同步异向滑动分离开,以使得手套1000的端口撑开到设定的尺寸大小。
其中,安装支架123上设置有驱动模块125,驱动模块125配置成驱动两个滑动座124同步异向滑动。具体的,驱动模块125包括第一驱动件1251、传动齿轮1252和两个传动齿条1253,传动齿条1253与传动齿轮1252啮合,传动齿轮1252位于两个传动齿条1253之间,传动齿轮1252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支架123上,传动齿条1253与对应侧的滑动座124连接,所述驱动件配置成驱动所述齿轮转动。当需要分离开撑开组件122时,第一驱动件1251带动传动齿轮1252转动,以通过两个传动齿条1253带动两个滑动座124相互远离;反之,第一驱动件1251带动传动齿轮1252反向转动,以使得两个滑动座124相互靠近。第一驱动件1251的表现实体可以为旋转气缸或电机等提供转动驱动力的部件,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
再进一步的,夹紧支撑部件1222设置在滑动座124上,撑开部件1221布置在夹紧支撑部件1222的内侧,撑开部件1221可转动地设置在夹紧支撑部件1222上,滑动座124上还设置有第二驱动件1223,第二驱动件1223配置成驱动撑开部件1221转动。
具体的,夹紧支撑部件1222固定安装在滑动座124上,而撑开部件1221则可以通过轴连接等方式可转动地设置在夹紧支撑部件1222的内侧,同时,滑动座124上设置的第二驱动件1223能够驱动撑开部件1221相对于夹紧支撑部件1222转动,以实现将手套的端口夹在撑开部件1221和夹紧支撑部件1222之间。
而在实际使用时,两个撑开部件1221配置成以相对靠拢倾斜的方式插入到手套的端口。具体的,在手套1000的端口打开后,撑开部件1221相对于夹紧支撑部件1222旋转打开,而两个撑开部件1221整体相对倾斜,并且,两个撑开部件1221的自由端部相互靠近以更加容易且准确的插入到手套1000的端口中,提高了操作的精确性。手套的端口部位两侧部通常形成平行的边缘,两侧的两个夹紧支撑部件1222固定在滑动座124上并保持相互平行的状态,这样,在撑开部件1221转动闭合后,能够使得手套的端口部位更加贴合在夹紧支撑部件1222上,并且使得手套1000的两侧受力均匀,在撑开过程中减少手套1000产生较大移位,以提高后续套戴的精确性。
或者,对于撑开组件122的开闭方式,还可以采用撑开部件1221滑动的方式来完成开闭,即撑开部件1221和夹紧支撑部件1222并排布置,并且,撑开部件1221可相对滑动地设置在夹紧支撑部件1222上。相对应的,可以在滑动座124上设置驱动件来驱动撑开部件1221滑动,例如可以采用气缸或电推杆等方式,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
同样的,针对上述记载的两个撑开组件122采用滑动打开的方式,替代方案为,两个撑开组件122还可以采用转动打开的方式。具体的,两个撑开组件122可相对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安装座121上,而在实际组装时,则采用夹紧支撑部件1222作为支撑安装件并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支架123上,同样的,为了实现夹紧支撑部件1222转动,安装支架123上设置的驱动件则用于驱动夹紧支撑部件1222转动,例如可以采用气缸或电推杆等方式,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
又进一步的,第一安装座111上设置有可往复滑动地第二滑动架113,第二滑动架113上设置有安装平台114,第二安装座121沿第二滑动架113的滑动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平台114上。
具体的,第二安装座121一方面需要带动撑开组件122插入到手套1000的端口中完成撑开的操作,另一方面还需要带动撑开组件122移动至手模2000处以使得手套1000套在手模2000上,为此,第二安装座121的整体行程较长且需要针对不同的工序确保第二安装座121移动到设定的位置处。为此,将第二安装座121设置在第二滑动架113上的安装平台114上,第二安装座121在安装平台114上滑动来实现将撑开组件122插入到手套1000中并夹紧手套将手套1000从开口模组110上取下。第二滑动架113动作便可以使得撑开模组120整体靠近或远离手模2000,以完成套戴手套1000.
对于第一滑动架1112、第二滑动架113和第二安装座121在使用过程中要完成滑动操作,则针对性的分别配置有滑动驱动件,滑动驱动件将根据动作要求来驱动滑动架或第二安装座往复滑动,而对于滑动驱动件的具体表现实体则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滑动驱动件可以为独立的伸缩机构,如气缸、电推杆;或者,滑动驱动件可以采用齿轮驱动齿条滑动等结构形式,在此不做结构上的限制。举例说明,实际使用时,可以在第一安装座111上设置第一气缸115来驱动第一滑动架1112往复滑动,可以在第一安装座111上设置第二气缸116来驱动第二滑动架113往复滑动,可以在安装平台114设置第三气缸117来驱动第二安装座121往复滑动。另外,为了满足升降架1113升降的要求,第一滑动架1112上还设置有升降气缸118来驱动升降架1113上下滑动。
通过配置开口模组和撑开模组,开口模组采用夹具夹取手套的外表面来打开手套的端口,夹具夹在手套的外表面对手套的整体姿态和位置影响较小,确保手套开口时依然保证较高的位置精确性;并且,在撑开模组撑开手套端口的过程中,两侧的夹紧支撑部件能够布置在手套的端口的外侧以对手套的端部进行定位,而撑开部件能插入到手套的端口并在撑开时,手套被夹具限制位置,以确保手套的至少一手指与手模上的对应手指相对准,实现提高手套套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手套浸胶的生产效率。
实施例二,对于现有的手套浸胶生产线而言,手套套在手模上后,存在手套未套紧到位,这便会导致手套浸胶时手套浸胶不良而导致次品的产。为了提高手套的浸胶效果以提高成品率。手套浸胶生产线可以配置有自动戴抹装置200,利用自动戴抹装置200对手模上的手套进行剐蹭,以使得手套能够紧贴在手模上。
如图6-图9所示,自动戴抹装置200包括:
安装架210,安装架210上设置有移动座211,移动座211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架210上;
戴抹模组220,戴抹模组220包括支撑架221、摩擦件222和伸缩部件223,支撑架221上设置有可转动的摆臂224,摩擦件222设置在摆臂224的自由端部,伸缩部件223铰接在支撑架221和对应的摆臂224之间;
其中,支撑架221设置在移动座211上。
具体而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套戴上手套的手模2000移动到自动戴抹装置200处,移动座211带动戴抹模组220朝向手模2000方向移动,以使得摩擦件222靠近手模2000,然后,伸缩部件223驱动摆臂224转动,以使得摩擦件222抵靠在手模2000上的手套上;移动座211继续朝向手模2000方向移动,此时,摩擦件222对手模2000所套戴的手套表面产生摩擦并使得手套根据紧密的套在手模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两个可转动地所述摆臂,每个所述摆臂上设置有所述摩擦件,所述摆臂与所述支撑架之间铰接有所述伸缩部件。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套戴上手套的手模2000移动到自动戴抹装置200处,移动座211带动戴抹模组220朝向手模2000方向移动,并使得手模2000位于两个摩擦件222之间。然后,伸缩部件223驱动摆臂224转动,以使得两个摩擦件222相互靠近,最终手模2000夹在两个摩擦件222之间。移动座211继续朝向手模2000方向移动,此时,两个摩擦件222挤压在手模2000所套戴的手套表面并使得手套根据紧密的套在手模上。
利用戴抹模组220上的两个摩擦件222夹住手模2000,并使得摩擦件222相对于手模2000上的手套相对移动,摩擦件222将剐蹭手套的表面利用摩擦件222与手套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使得手套能够紧实的套在手模2000上,通过自动戴抹装置使得手套紧贴在手模上,实现提高手套浸胶质量以提高成品率。
其中,对于移动座211的驱动力,则可以有安装架上设置的驱动气缸214等驱动件来实现驱动移动座211 往复移动,具体的驱动方式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戴抹模组220还包括基座225,支撑架221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225上,基座225固定安装在移动座211上。
具体的,支撑架221通过基座225间接的安装在移动座211上,而支撑架221能够相对于基座225转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手模2000的外轮廓并非是平整的结构,这样,在通过摩擦件222剐蹭手套表面的过程中,支撑架221能够根据受力方向不同而发生转动,以使得摩擦件222能够贴敷在手模2000上手套的外表面,进而使得手套的外表面能够获得良好的剐蹭以使得未套戴到位的手套能够紧密的套戴在手模2000上。
又进一步的,基座225上与支撑架221之间还设置有弹性部件226。
具体的,一方面,弹性部件226能够对支撑架221起到限位支撑的作用,以使得支撑架221在不受力状态下能够保持在设定的位置范围内,另一方面,在两个摩擦件222受力不同而导致支撑架221转动时,摩擦件222能够对支撑架221起到缓冲的作用,以更好地通过摩擦件222将手套剐蹭套戴到位。
其中,基座225上还设置有弹簧座227,弹性部件226为弹簧,所述弹簧夹在弹簧座227和支撑架221之间。或者,基座225通过转轴安装在基座225上,弹性部件226为扭簧,所述扭簧套在所述转轴上。
更进一步的,安装架210上还设置有导向齿条212,导向齿条212沿移动座211的滑动方向延伸布置,移动座211上还设置有可转动地导向齿轮213,导向齿轮213与导向齿条212啮合。
更进一步的,为了自动调节摩擦件222对手套的剐蹭力度,以获得良好的剐蹭的效果,摩擦件222上设置有多片柔性弹片228,多片柔性弹片228并排布置。
具体的,摩擦件222的整体截面呈梳状结构,这样,摩擦件222在剐蹭手套过程中,使得多片柔性弹片228与手套的表面接触,柔性弹片228具有更好的弯曲弹性,并在受力后能够较大幅度的弯曲变形,进而能够更好的对手套进行均匀受力剐蹭操作,而手套不同部位受力均匀,可以使得未与手模准确套戴的手套也能进一步的驱动对应的手指位置套戴准确。
其中,多片柔性弹片228的自由端部沿弧面布置,即摩擦件222整体呈柱状结构。
通过在安装架上配置可以移动的移动座,通过移动座来带动戴抹模组往复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手模,而戴抹模组上两个摆臂上设置有摩擦件,利用两个摩擦件将手模以及其上的手套夹紧,并依靠移动座移动,使得摩擦件在手套上剐蹭,最终使得手套的紧贴在手模上,实现提高手套浸胶质量以提高成品率。
实施例三,为了使得手模2000能够快速的移动到特定的装置位置处进行相应的操作,同时,使得减少手模2000在套戴手套以及剐蹭手套时造成对整体输送链输送速度造成的影响,则对于输送链上安装的手摸采用快速拆装的结构形式,即采用在输送链上设置快换模杆总成300。
如图10-图14所示,快换模杆总成300包括:
模杆310,模杆310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锁紧销311;
换装模组320,换装模组320包括连接座321和锁具322,连接座321上还设置有卡槽3211,锁具322上包括锁座3221、锁舌3222和解锁部件3223,锁座3221上设置有锁槽32211,锁舌3222可活动地设置在锁座3221上并配置成受锁紧销311挤压以将锁紧销311锁在锁槽32211,解锁部件3223配置成在受挤压触发后解锁锁舌3222打开锁槽32211,锁座3221设置在连接座321上,锁槽32211的开口方向与卡槽3211的开口方向相同。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模杆310上根据需要安装对应数量的手模2000,而换装模组320则安装在输送链3000,输送链3000在机架4000循环运行,以带动换装模组320循环移动。
对于换装模组320上所安装的模杆310,当需要进行拆卸时,则可以配置有机械手5000来自动夹取换装模组320上所安装的模杆310。其中,在取下模杆310之前,解锁部件3223受触发动作以使得锁舌3222解锁打开锁槽32211。此时,模杆310上的锁紧销311则不受锁舌3222的限制可以自由的从锁槽32211中脱离出,所述机械手便可以将模杆310从换装模组320上取下。
反之,当需要将模杆310装配到换装模组320上时,此时,换装模组320上的锁具322处于解锁的状态,所述机械手将模杆310搬运移动到换装模组320处,并将锁紧销311沿着卡槽3211装入到连接座321上。而随着所述锁紧槽滑入到卡槽3211的底部,锁紧销311同步也滑入到锁槽32211中并压动锁槽32211中的锁舌3222,进而使得锁舌3222受锁紧销311的挤压而锁死锁紧销311,以实现通过锁具322将模杆310固定安装在换装模组320上。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自动控制解锁部件3223进行解锁操作,则可以在所述机架的设定位置处配置有触发部件330,所述触发部件配置成触发解锁部件3223动作,以利用解锁部件3223来解锁锁舌3222打开锁槽32211。而触发部件330则可以由手套浸胶生产线配置的控制器(如PLC)来控制,控制器结合机械手5000的位置以及对应的工序要求,来控制触发部件330在机械手5000要取出模杆310的情况下触发解锁部件3223动作进行解锁操作。
对于触发部件330触发解锁部件3223解锁的方式可以采用机械挤压或碰撞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电信号控制的方式。为此,采用机械触发解锁的方式,触发部件330可以为动作气缸等动作部件,动作气缸伸出气缸杆触碰解锁部件3223,以使得解锁部件3223来解锁;或者,采用电信号控制的方式,锁具322中则配置有电动驱动单元,触发部件330给电动驱动单元发送触发信号,由电动驱动单元驱动解锁部件3223来解锁,例如:可以采用汽车后备箱锁等电控锁的结构形式,在此不做限制。
以下以机械触发解锁的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锁座3221上还设置有复位弹簧(未图示),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锁座3221与锁舌3222之间,所述复位弹簧配置成在解锁部件3223解锁锁舌3222后驱动锁舌3222复位打开锁槽32211。
具体的,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是在锁舌3222被解锁部件3223解锁后,由所述复位弹簧给锁舌3222提供动力活动以打开锁槽32211。
其中,锁舌3222可转动地设置在锁座3221上,解锁部件3223可转动地或可滑动地设置在锁座3221上。
具体的,在解锁部件3223将锁舌3222解锁后,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锁舌3222转动以打开锁槽32211。而在装入模杆310的过程中,锁紧销311抵靠在锁舌3222上以驱动锁舌3222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转动后锁死锁槽32211。
另外,锁舌3222上设置有定位部(未图示),解锁部件3223上设置有定位配合部(未图示);在锁舌3222将锁紧销311所在锁槽32211中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定位配合部连接在一起。
又进一步的,为了使得两侧的换装模组320保持同步,换装模组320还包括连接杆323,连接杆323设置在两个连接座321之间。
再进一步的,为了使得模杆310能够牢靠的装配到换装模组320上,则可以在模杆310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定位块312,定位块312位于锁紧销311的一侧;定位块312配置成在锁紧销311插入到卡槽3211并锁在锁槽32211中后在卡槽3211中。
具体的,将模杆310装配到位后,一方面锁紧销311在滑入到卡槽3211的底部的同时还锁紧在锁具322的锁槽中,另一方面定位块312紧密的卡入到卡槽3211中,以确保模杆310保持稳固的装配状态。
其中,锁紧销311的自由端部设置有挡片313,挡片313配置成在锁紧销311锁在锁槽32211中后布置在锁槽32211的外侧。
具体的,利用挡片313能够减少模杆310在两个换装模组320之间发生晃动,也有利于避免锁紧销从锁槽32211的一侧脱离出,以提高使用可靠性。
通过在模杆的两端部配置锁紧销,同时,在输送链上设置换装模组,模杆通过锁紧销装配锁止在换装模组的锁具中,当需要拆卸时,则仅需触发解锁部件便可以实现锁舌的解锁操作,而在组装时,锁紧销压在锁舌上便可以完成锁舌锁止锁槽,这样,便可以方便的实现自动化操作,在无需人工手动操作锁具解锁和上锁的情况下,通过快换模杆总成满足自动化拆装模杆的要求,进而实现自动化操作。
实施例四,基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手套浸胶生产线,为了满足自动搬运模杆310,手套浸胶生产线包括机械手5000,通过机械手5000在现场自动搬运模杆310,
同时,手套浸胶生产线至少还包括自动套戴装置100和快换模杆总成300。
具体的,自动套戴装置100和自动戴抹装置200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相互配合,以确保手套能够可靠得套戴在手模2000上。通常情况下,自动套戴装置100和自动戴抹装置200布置在手套浸胶生产线的套戴工位处。
当需要更换模杆310时,则通过机械手5000将模杆310从输送链3000上取下,并再通过机械手5000自动在输送链3000上更换上新的模杆310,以完成自动化更换模杆310,以实现生产线全自动化设计。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戴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
戴抹模组,所述戴抹模组包括支撑架、摩擦件和伸缩部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可转动地摆臂,所述摩擦件设置在所述摆臂的自由端部,所述伸缩部件铰接在所述支撑架和对应的所述摆臂之间;
其中,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移动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戴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戴抹模组还包括基座,所述支撑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戴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还设置有弹性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戴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弹簧座,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夹在所述弹簧座和所述支撑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戴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弹性部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套在所述转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戴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上还设置有导向齿条,所述导向齿条沿所述移动座的滑动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移动座上还设置有可转动地导向齿轮,所述导向齿轮与所述导向齿条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戴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上设置有多片柔性弹片,多片所述柔性弹片并排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戴抹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片所述柔性弹片的自由端部沿弧面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戴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两个可转动地所述摆臂,每个所述摆臂上设置有所述摩擦件,所述摆臂与所述支撑架之间铰接有所述伸缩部件。
10.一种手套浸胶系统,包括机架、输送链、手模和模杆,所述输送链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模杆设置在所述输送链上并跟随所述输送链循环移动,每个所述模杆上设置有至少一所述手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戴抹装置,所述自动戴抹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一侧所形成的套戴区域中并配置成对所述手模上的手套进行剐蹭。
CN202223473208.4U 2022-12-26 2022-12-26 自动戴抹装置及手套浸胶系统 Active CN219855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3208.4U CN219855618U (zh) 2022-12-26 2022-12-26 自动戴抹装置及手套浸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3208.4U CN219855618U (zh) 2022-12-26 2022-12-26 自动戴抹装置及手套浸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55618U true CN219855618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41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73208.4U Active CN219855618U (zh) 2022-12-26 2022-12-26 自动戴抹装置及手套浸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556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42287A (en) Manipulator device for a bending machine and a method for changing the position of the workpiece in a bending process
TW201742807A (zh) 具有抓夾鉗之運輸裝置
US5775163A (en) Transfer arrangement for multistation presses
CN106475476B (zh) 铁壳铆合方法
CN219855618U (zh) 自动戴抹装置及手套浸胶系统
CN219855617U (zh) 快换模杆总成及手套浸胶系统
CN219855613U (zh) 手套自动浸胶生产线
CN109968403B (zh) 一种机械手自动更换端拾器的装置及更换方法
CN111531152B (zh) 适应多尺寸模具取模合模的下料装置
CN219560297U (zh) 自动套戴装置及纺织品浸胶系统
CN109353802A (zh) 一种工装自动搬运下料装置
CN117817923A (zh) 手套自动浸胶生产线
CN209737655U (zh) 一种机械手自动更换端拾器的装置
TW201739535A (zh) 用於在加工裝置中傳送工作件的運輸裝置
CN117123444A (zh) 自动套戴装置及纺织品浸胶系统
CN212421000U (zh) 一种模具用的工装辅助治具结构
CN214454892U (zh) 一种c型弹簧定型机
CN213533521U (zh) 一种具有视觉引导定位功能的注塑机械手
JP5561258B2 (ja) ランナ取り出し装置及びランナ取り出し方法
JPH0666982U (ja) 板材把持装置
CN212127308U (zh) 一种移动式夹取升降台
KR20180131746A (ko) 자동화기기의 소재 이송장치
CN219561850U (zh) 一种激光打标机的抓取装置
CN209242104U (zh) 一种工装自动搬运下料装置
CN218855386U (zh) 一种传递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