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5058U - 一种电子雾化器及其发热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雾化器及其发热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5058U
CN219845058U CN202320921523.4U CN202320921523U CN219845058U CN 219845058 U CN219845058 U CN 219845058U CN 202320921523 U CN202320921523 U CN 202320921523U CN 219845058 U CN219845058 U CN 219845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element
liquid
heating
array
he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2152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伟
尹迪
曹泷
杨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2152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5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5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50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器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子雾化器及其发热体,包括:发热体基体、补液体阵列,所述补液体阵列包括多个倾斜的补液体;所述补液体阵列设于所述发热体基体的上表面,且至少位于所述发热体基体的一侧。本申请中的发热体设置有补液体阵列,补液体向发热体基体中间倾斜。在发热体工作时,在补液体的毛细力作用下,可以将侧端的液体向发热体基体中间区域输送,避免发热体基体中间区域出现干烧的情况,提升雾化效率,同时避免发热体基体被烧毁,延长发热体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发热体基体中间区域可以避免出现干烧的情况,中间区域的温度不会过多升高,从而降低发热体整体的温差,降低热畸变出现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雾化器及其发热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器及其发热体。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器的发热体与吸油多孔基体接触以实现加热雾化的效果。当电子雾化器的工作温度升温至雾化温度,吸油棉内的烟油在发热体表面发生相变后离开电子雾化器。
发热体在工作时电流仅流过中间部分,该部分区域通过电阻发热升温,最容易因毛细供液速率不足而首先达到临界温度,容易出现干烧的情况,使雾化效率变低,严重时会出现烧毁的情况,从而使得电子雾化器失效或产生其他物质而破坏原有的雾化效果。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重点关注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器及其发热体,以避免发热体在工作时干烧甚至烧毁,提升雾化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雾化器的发热体,包括:
发热体基体、补液体阵列,所述补液体阵列包括多个倾斜的补液体;
所述补液体阵列设于所述发热体基体的上表面,且至少位于所述发热体基体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的电子雾化器的发热体中,所述补液体阵列中的所述补液体呈等间距分布。
可选的,所述补液体向所述发热体基体的中间倾斜。
可选的,所述的电子雾化器的发热体中,在由所述发热体基体的侧端的方向上,所述补液体阵列中所述补液体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可选的,所述补液体的顶端呈弯曲状。
可选的,述补液体整体呈直线型。
可选的,所述补液体呈针状,所述补液体的顶端为针尖部。
可选的,所述的电子雾化器的发热体中,所述补液体与所述发热体基体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在30°~70°之间。
可选的,所述的电子雾化器的发热体中,所述补液体的形状为柱状。
可选的,所述的电子雾化器的发热体中,所述补液体阵列位于所述发热体基体相对的两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器,所述电子雾化器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发热体。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电子雾化器的发热体,包括:发热体基体、补液体阵列,所述补液体阵列包括多个倾斜的补液体;所述补液体阵列设于所述发热体基体的上表面,且至少位于所述发热体基体的一侧。
可见,本申请中的发热体在发热体基体上设置有补液体阵列,补液体阵列中的补液体呈倾斜态。补液体之间的间隙形成了微通道,液体存在于微通道中时,受表面张力和毛细力的作用,液体会顺着补液体表面移动,补液体的倾斜方向为液体移动的方向。因此,通过设置倾斜的补液体实现发热体某区域的定向补液,避免发热体基体出现干烧的情况,提升雾化效率,同时避免发热体基体烧毁的情况,延长发热体使用寿命。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优点的电子雾化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雾化器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电子雾化器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发热体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电子雾化器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至图1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制备发热体的工艺流程图;
图中,1、发热体基体,2、补液体阵列,21、补液体,3、掩膜板,4、PDMS印模板,5、倾斜板,6、补液体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发热体在工作时电流仅流过中间部分,发丝中间区域最容易因毛细供液速率不足而首先达到临界温度,容易出现干烧甚至烧毁的现象,进而影响雾化效率、或者导致电子雾化器失效。同时发热体中间区域与两侧的温差大,存在热畸变的隐患。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器的发热体,请参考图1至图3,包括:
发热体基体1、补液体阵列2,所述补液体阵列2包括多个倾斜的补液体21;
所述补液体阵列2设于所述发热体基体1的上表面,且至少位于所述发热体基体1的一侧。
补液体21的倾斜方向给液体移动提供方向,补液体21的倾斜方向可以根据所需的液体移动方向进行设置,本申请中不做具体限定。
发热体基体1的中间有电流通过,升温最快,最容易达到临界温度,出现干烧甚至烧毁的情况,并且,由于发热体两侧引脚部分没有电流流入,使得发热体中间区域与两侧区域的温差较大,存在热畸变的隐患。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补液体21向所述发热体基体1的中间倾斜,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使得液体向发热体基体1中间移动,避免发热体基体中间区域出现干烧及烧毁,提升发热体基体1中间区域雾化效率,以及避免中间区域出现烧毁的情况。同时,由于发热体基体1中间区域可以避免出现干烧的情况,中间区域的温度不会过多升高,从而降低发热体整体的温差,降低热畸变出现的概率。
发热体基体1中间区域的结构可参考相关技术,本申请中不再详细赘述。
发热体基体1为金属基体,补液体21也可以为金属补液体,具体的金属材料本申请中不做限定,可自行选择。
根据补液体21不同材料本身硬度的区别,补液体21可以呈现不同的形态。例如,所述补液体21的顶端呈弯曲状,顶端指补液体21远离发热体基体1的一端。或者,所述补液体21整体呈直线型。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对补液体21的形状也不做限定,可自行设置。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补液体21可以为等宽的结构,例如柱状、长方体等。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补液体21呈针状,所述补液体的顶端为针尖部。液体在补液体21的针尖部接触角以及表面张力更大,可以使得液体向顶端的移动速度加快。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中对补液体阵列2中补液体21的数量不做限定,视情况而定。补液体21的尺寸可以在纳米级别。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补液体阵列2设于发热体基体1的一侧,左侧或者右侧均可,如图1所示,但是本申请对此并不做具体限定。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补液体阵列位于所述发热体基体1相对的两侧,如图2和图3所示,此时两侧补液体阵列2均将侧端的液体向发热体基体1中间区域输送,可以使得输送的液体更加集中的处于发热体基体1的中间区域。补液体阵列2所在的侧端为发热体基体1在宽度上的一侧或者两侧,也即发热体两侧引脚的区域。
当补液体阵列位于发热体基体1相对的两侧时,补液体21均向发热体基体1中间倾斜,也即位于发热体基体1两侧的补液体21的倾斜方向是相对的。
可选的,所述补液体21与所述发热体基体1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在30°~70°之间,包括端点值。例如,补液体21与发热体基体1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40°、50°、60°、70°等。
本申请中的发热体在发热体基体1上设置有补液体阵列2,补液体阵列2中的补液体21呈倾斜态。补液体21之间的间隙形成了微通道,液体存在于微通道中时,受表面张力和毛细力的作用,液体会顺着补液体表面移动,补液体21的倾斜方向为液体移动的方向。因此,通过设置倾斜的补液体21实现发热体某区域的定向补液,避免发热体基体1出现干烧的情况,提升雾化效率,同时避免发热体基体1烧毁的情况,延长发热体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补液体阵列2中的所述补液体21呈等间距分布,如图1和图2所示,以便于补液体21的制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由所述发热体基体1的侧端向所述发热体基体1的中间的方向上,所述补液体阵列2中所述补液体21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本实施例中补液体21之间的间距在靠近发热体基体1中间的方向上,间距逐渐变小,即补液体阵列2中产生的毛细力在靠近发热体基体1中间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可以更好的将侧端的液体输送至发热体基体1中间区域,提升补液体阵列2的液体输送效果。
下面以一具体情况对本申请中发热体的制作工艺进行介绍。
步骤1、将待加工的发热体基体1蚀刻表面进行酸溶液清洗,以去除表面天然氧化层,再用无水乙醇去除表面有机污染物,取出后用去离子水超声波浴清洗10min,随后在清洁的氮气中干燥;
步骤2、如图5所示,设计具有目标圆阵列的掩膜板3,使用激光直写或电子束光刻方式加工;
步骤3、如图6所示,将PDMS(polydimethylsiloxane,聚二甲基硅氧烷)印模板4放置在60°的倾斜板5上,掩膜板3放置在PDMS印模板4上表面,并进行曝光处理,制备具有倾斜角度的补液体模具6,如图7所示;
步骤4、将制备好的两块补液体模具6,以发热体基体1中轴线为基准放置在发热体基体1蚀刻片两侧,使补液体21倾斜方向相对,如图3和图8所示,图8为左侧部分示意图;
步骤5、将放置有补液体模具6(即光刻后PDMS印模板)的发热体基体11放入电解液中,首先通过电沉积15min使补液体模具6结合到发热体基体11上;
步骤6、在电镀池中控制时间,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发热体基体11引脚区域表面延补液体模具6生长出纳米微柱,即生长出补液体2121,如图9所示;
步骤7、将步骤6中图9所示的结构浸入NaOH溶液中溶解多余的补液体21模具,并用去离子水清洗并烘干,得到具有倾斜微柱的发热体,微柱倾斜角度为30°,如图10所示。
本申请中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器,所述电子雾化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热体。
电子雾化器中还包括吸油棉,发热体水平贴附于吸油棉,发热体中的补液体位于背离吸油棉的一侧。在发热体工作时,电流通过的区域迅速升温导致烟油迅速雾化,发热体引脚位置的温度较低,此区域的烟油受到补液体的毛细力,定向输运到中心高温区域,避免干烧现象的同时提高了雾化效率。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子雾化器及其发热体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雾化器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体基体、补液体阵列,所述补液体阵列包括多个倾斜的补液体;
所述补液体阵列设于所述发热体基体的上表面,且至少位于所述发热体基体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器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体阵列中的所述补液体呈等间距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器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体向所述发热体基体的中间倾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器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发热体基体的侧端向所述发热体基体的中间的方向上,所述补液体阵列中所述补液体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器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体的顶端呈弯曲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器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体整体呈直线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雾化器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体呈针状,所述补液体的顶端为针尖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器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体与所述发热体基体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在30°~70°之间。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雾化器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体阵列位于所述发热体基体相对的两侧。
10.一种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发热体。
CN202320921523.4U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电子雾化器及其发热体 Active CN219845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1523.4U CN219845058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电子雾化器及其发热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1523.4U CN219845058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电子雾化器及其发热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5058U true CN219845058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45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21523.4U Active CN219845058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电子雾化器及其发热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50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97595B2 (ja) 針状体および針状体製造方法
Ko et al. Direct nanoimprinting of metal nanoparticles for nanoscale electronics fabrication
Seifert et 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compared: morphology of deposits of silver ink using inkjet and aerosol jet printing
JP5207334B2 (ja) マイクロパターン形成装置、マイクロパターン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218086B1 (en) Method of forming ultrasmall structure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EP2408283A1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pattern
JP5223218B2 (ja) フェムト秒レーザ加工による針状体アレイの製造方法
US8951825B1 (en) Solar cell texturing
KR20070038987A (ko) 나노-스케일 제조공정을 위한 유체 배분방법과 필요에 따른액적 배분방법
KR20110115573A (ko) 액체함유재료를 분배관을 사용하여 패턴형성된 표면에 분배
US20100036470A1 (en) Laser-Based Fabrication of Implantable Stimulation Electrodes
CN101142487B (zh) 探针卡及其制造方法
US1029783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micropillar array
CN101623954B (zh) 整体转印喷墨喷嘴板及整体转印喷墨打印机
CN219845058U (zh) 一种电子雾化器及其发热体
JP2020532097A (ja) 実効的に透明な接点の製造プロセス
CN104803348A (zh) 一种牺牲模板制备高深宽比聚合物纳米柱阵列的方法
JP2010063666A (ja) 針状体
JP2009220350A (ja) 針状体金型
Chiaranairungroj et al. Fabrication of high‐density microneedle masters towards the commercialisation of dissolving microneedles
DE102013113241B4 (de) Verfahren zum Prägen von Strukturen
CN113369608B (zh) 一种在金属表面同步制备微织构和微织化微坑的方法
Zhang et al. Printing High-resolution Micro-patterns by Solution Processes
CN113539811B (zh) 导电图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与图案化的基底
CN113213421B (zh) 大面阵纳米针结构制备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