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1845U -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除沙装置以及冷却塔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除沙装置以及冷却塔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1845U
CN219841845U CN202321020903.7U CN202321020903U CN219841845U CN 219841845 U CN219841845 U CN 219841845U CN 202321020903 U CN202321020903 U CN 202321020903U CN 219841845 U CN219841845 U CN 219841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nd
cooling tower
liquid
assembly
sand remo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2090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鸿山
胡航空
黄绍明
聂泽森
皮特
李丰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tmai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Bitmai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tmai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Bitmai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232102090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18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1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18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用于冷却塔的除沙装置以及冷却塔结构,该除沙装置,包括:冲洗组件和旋流除砂组件;冲洗组件包括具有多个出水口的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用于通过多个出水口向冷却塔底部喷射液体;旋流除砂组件,用于抽取冷却塔底部的液体,并对液体进行除沙处理,再将除沙后的液体排入冷却塔底部。通过本申请,能够提高对液体的除沙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除沙装置以及冷却塔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除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冷却塔的除沙装置以及冷却塔结构。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用于将携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塔体内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散入大气中的装置,降低冷却水温度,实现冷却水循环利用的装置。但是,在含沙量较高的环境中,冷却水在冷却塔中冷却降温时,冷却水不可避免的会混合携带大量空气中的泥沙,影响冷却水的循环再利用。现有技术的方案通常是将收集到的冷却水通过具有多个标准高速砂罐单元的自清洗砂滤器,或者是网式过滤器对冷却水进行除沙。
但是,自清洗砂滤器在除沙过程中的耗水量过大,并且,由于自清洗砂滤器和网式过滤器都是通过抽取混合了泥沙的冷却水进行除沙,若冷却水在收集后底部存在沉淀的积沙,现有的除沙方式无法去除积沙,除沙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却塔的除沙装置以及冷却塔结构,实现降低除沙装置结构的复杂度,在减少耗水量的同时,提高了除沙的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冷却塔的除沙装置,包括:冲洗组件和旋流除砂组件;冲洗组件包括具有多个出水口的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用于通过多个出水口向冷却塔底部喷射液体;旋流除砂组件,用于抽取冷却塔底部的液体,并对液体进行除沙处理,再将除沙后的液体排入冷却塔底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冲洗组件还包括:第一循环泵以及第二管道;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分别与第一循环泵连接;第一循环泵,用于通过第二管道抽取冷却塔底部的液体,并输出至第一管道。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管道设置在冷却塔底部并至少环绕冷却塔底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管道与冷却塔底部之间具有空隙。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管道上的多个出水口面向冷却塔底部,并且相对于冷却塔底部的竖直方向具有斜角。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旋流除砂组件还包括:第三管道、第四管道以及第二循环泵;第二循环泵通过第三管道分别连接冷却塔底部以及旋流除砂组件的入水口,第二循环泵用于通过第三管道抽取冷却塔底部的液体,并将液体送入旋流除砂组件的入水口;第四管道分别与旋流除砂组件的出水口以及冷却塔底部连接,用于将除沙后的液体排入冷却塔底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四管道与冷却塔底部的连接点高于液体在冷却塔底部的液面高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旋流除砂组件具有一出沙口;出沙口与储沙组件连接;储沙组件,用于存储旋流除砂组件对液体进行除沙处理后排出的积沙。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储沙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开口;至少一个开口中每个开口上设置有一个用于打开或闭合开口的盖板;开口打开时,积沙能够通过开口从储沙组件内取出。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储沙组件内设置有盛放结构,盛放结构用于盛放积沙;盛放结构的外径小于开口的内径,盛放结构能够通过开口从储沙组件内取出。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储沙组件上设置有可视窗口;可视窗口用于展示储沙组件内的积沙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旋流除砂组件还包括:球阀组件;球阀组件设置在出沙口与储沙组件之间;球阀组件,用于开关出沙口与储沙组件之间的连通。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却塔结构,该冷却塔结构包括:冷却塔和如上述第一方面的除沙装置;除沙装置用于对冷却塔底部的液体进行清沙。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申请中,第一管道通过多个出水口向冷却塔底部喷射液体,能够将冷却塔底部的泥沙搅拌均匀,从而使旋流除砂组件抽取冷却塔底部的液体进行除沙时,能够将沉积在冷却塔底部的泥沙顺利抽出。如此,能够提高对液体的除沙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于冷却塔的除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管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管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管道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d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有支撑杆的第一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冲洗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出水口方向的侧视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出水口方向的主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向设置的第一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旋流除砂组件除沙原理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旋流除砂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有储沙组件的旋流除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盛放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旋流除砂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
10、除沙装置;11、冲洗组件;12、旋流除砂组件;20、冷却塔;21、容置空间;111、第一管道;31、第二管道;32、第一循环泵;41、出水口;60、主体;61、入水口;62、出水口;63、出沙口;71、第二循环泵;72、第三管道;73、第四管道;731、连接点;80、储沙组件;90、盛放结构;91、提手;92、通孔;100、球阀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申请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申请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为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冷却塔是一种用于将携带废热的冷却介质冷却的装置,通过冷却塔对冷却介质进行降温再利用。通过冷却塔冷却的冷却介质通常是液体,例如,冷却介质可以是液态的水。水作为冷却介质通过热交换、质交换等过程使被冷却介质温度降低,被冷却介质中的热量转移至水中,导致水温会升高,利用冷却塔可以冷却升温后的水。携带有废热的水在冷却塔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质交换,从而使水温下降。携带有废热的水在进入冷却塔后,通常会通过喷淋的方式让水在冷却塔内部的填充物上形成水滴,增加的水表面积以通过更大的散热面积来更好地散热,散热冷却后的水可以被收集起来被再次作为冷却介质使用。
但是,由于水在冷却塔中需要与空气接触,在含沙量高的环境中,冷却塔内部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较多的积沙,水在冷却塔中降温时,冷却塔内的积沙可能会被水冲刷下来并与水混合在一起,导致冷却后的水中携带的泥沙量过大,不符合被再次作为冷却介质使用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冷却后的水进行除沙。
除沙装置通常包括自清洗砂滤器或网式过滤器。其中,自清洗砂滤器是由多个标准高速砂罐单元组成,各砂罐单元内部设有布水器和集水器,拥有独特的双向自动冲洗阀,可实现在正常系统运行中多个标准高速砂罐逐个单独的反冲洗。而网式过滤器通常安装在减压阀、泄压阀、定水位阀或其它设备的进口端,用来消除介质中的杂质,以保护阀门及设备的正常使用。当流体进入置有一定规格滤网的滤筒后,其杂质被阻挡,而清洁的滤液则由过滤器出口排出。
但是,自清洗砂滤器在除沙过程中的耗水量过大,除沙后污水排放存在问题。并且,由于自清洗砂滤器和网式过滤器都是通过抽取混合了泥沙的冷却水进行除沙,若冷却水在收集后底部存在沉淀的积沙,现有的除沙方式无法去除积沙,除沙效果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冷却塔的除沙装置以及冷却塔结构。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于冷却塔的除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该除沙装置10可以包括:冲洗组件11和旋流除砂组件12。冲洗组件11包括具有多个出水口的第一管道111,第一管道111用于通过多个出水口向冷却塔20底部喷射液体。旋流除砂组件12用于抽取冷却塔20底部的液体,并对液体进行除沙处理,再将除沙后的液体排入冷却塔20底部。其中,冷却塔20底部可以包括能够储存液体的容置空间21。
需要说明的是,容置空间21能够收集并储存经冷却塔20冷却后的液体,例如,上述液体为水时,容置空间21可以是用于储存经冷却塔20冷却后的水的集水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11上的多个出水口可以是任意形状,例如,圆形、菱形等。多个出水口的形状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只需要第一管道111内的液体可以从每个出水口喷出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水口的数量以及分布可以基于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出水口可以是在第一管道111上等距离均匀设置。或者,出水口的数量和分布可以根据第一管道111的形状进行设置。例如,在第一管道111存在弯折区域时,弯折区域内设置较多的出水口,其他区域设置相对较少的出水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液体可以是任意需要降温冷却的液体,例如该液体可以是作为冷却介质的水、盐水、机械油等。下面以该液体为作为冷却介质的水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除沙装置10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冷却塔是用于对升温后的水进行降温的设施,降温冷却后的水在冷却塔底部被收集可以继续作为冷却介质循环使用。在含沙量较高的环境中,空气中具有较高的含沙量,由于冷却塔与空气直接接触,导致冷却塔内也可能会存在大量的积沙。升温后的水通过冷却塔降温时,在流经冷却塔过程中,可能会将空气中所包含的泥沙和冷却塔内的积沙一并携带下来,导致冷却后的水中含沙量过高,无法满足作为冷却介质被再次利用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冷却后的水进行除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冷却后的水被收集在冷却塔底部,通过除沙装置10对冷却塔底部的水进行除沙时,冲洗组件11中的第一管道111可以抽取冷却塔底部的水,第一管道111通过管道上的多个开口向冷却塔底部喷水,将沉积在冷却塔底部的泥沙冲起来,使泥沙能够与水充分混合。旋流除砂组件12抽取混合后的水,并对其进行除沙,然后将除沙后的水再排入冷却塔底部,从而使除沙后的水能够继续作为冷却介质循环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沙装置10对冷却塔底部的液体除沙的过程中,第一管道111上的多个出水口对冷却塔底部喷射液体的过程和旋流除砂组件12抽取冷却塔底部的液体并进行除沙处理的过程的顺序可以不进行限制。例如,同样以该液体为水为例进行说明:除沙装置10对冷却塔底部的水除沙可以是:冲洗组件11先利用冷却塔底部的水对冷却塔底部进行冲洗(第一管道111通过管道上的多个开口向冷却塔底部喷水),从而冲洗冷却塔底部的积沙,使积沙与水充分混合。旋流除砂组件12抽取混合后的水进行除沙,并将除沙后的水排入冷却塔底部。或者,除沙装置10对冷却塔底部的水除沙也可以是:先通过旋流除砂组件12进行一次除沙后,将除沙后的水排入冷却塔底部。然后冲洗组件11抽取除沙后的水,再通过第一管道111上的多个出水口向冷却塔底部喷射水,从而冲洗冷却塔底部的积沙,使积沙与水充分混合。旋流除砂组件12抽取混合后的水再一次进行除沙,并将再次除沙后的水排入冷却塔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除沙装置10的除沙效果,除沙装置10还可以对冷却塔底部的液体进行多次除沙。
其中,除沙装置10对冷却塔底部的液体具体的除沙次数可以基于实际情况具体确定。例如,除沙装置10可以对冷却塔底部的液体进行固定次数的除沙。或者,除沙装置10对冷却塔底部的液体进行除沙的次数,也可以基于除沙装置10每次除沙后的效果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11通过多个出水口向冷却塔底部喷射液体,能够对冷却塔底部进行冲洗,可以将冷却塔底部的泥沙搅拌均匀,通过旋流除砂组件12抽取冷却塔底部的液体进行除沙时,能够将沉积在冷却塔底部的泥沙顺利抽出,能够提高除沙效果。同时,旋流除砂组件12对液体进行除沙后再排入冷却塔底部,第一管道111利用冷却塔底部的液体对冷却塔底部进行冲洗,实现了液体的循环利用,还可以减少耗水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管道111设置在冷却塔底部并环绕冷却塔底部。
可以理解的,第一管道111是用于通过管道上的多个出水口向外喷射液体,从而冲洗冷却塔底部的积沙。因此,将第一管道111设置为环绕冷却塔底部,第一管道111可以实现对冷却塔底部每个方向进行冲洗,提高冲洗的效果,从而使冷却塔底部的积沙能够充分与液体混合。通过旋流除砂组件12抽取冷却塔底部的液体进行除沙时,能够将沉积在冷却塔底部的泥沙顺利抽出,进而提高对液体的除沙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11可以以任意结构形式设置在冷却塔底部,并且至少环绕冷却塔底部一周。参见图2a至图2c所示,图2a至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11环绕冷却塔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管道111为直管时在冷却塔底部外围环绕一周设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管道111为弯曲型管道时在冷却塔底部外围环绕一周设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管道111为存在多个分支的直管时在冷却塔底部环绕设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各分支处通过三通结构连接在一起。
在图2a至图2c中,第一管道111设置在冷却塔底部时存在弯折区域。此时,存在弯折区域的第一管道111可以是一体成型,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双通结构将多节管道连接在一起。例如,第一管道111是一体成型的管道时,第一管道111可以是在制作时便设置有对应的弯折区域的结构,或者第一管道111也可以是选用本身具有能够弯曲的特性的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11与冷却塔底部之间具有空隙。
可以理解的,旋流除砂组件12在通过管道抽取冷却塔底部的液体进行除沙处理时,为了充分抽取冷却塔底部的液体,旋流除砂组件12的抽水管道需要紧贴冷却塔底部。若第一管道111紧贴在冷却塔底部上不存在空隙,抽水管道在抽取冷却塔底部的液体时,部分液体可能会被第一管道阻挡,旋流除砂组件12无法充分抽取液体,导致这部分液体无法被除沙,影响除沙装置10整体的除沙效果。而在第一管道111与冷却塔底部之间设置空隙,沉积在冷却塔底部的泥沙和液体能够通过空隙被旋流除砂组件12抽取,能够提高除沙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管道111与冷却塔底部之间具有空隙时,为了保证第一管道111的稳定性,可以在第一管道111与冷却塔底部之间设置多个支撑杆。
示例性的,图2d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有支撑杆的第一管道111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d,第一管道111上存在四个弯折区域,每个弯折区域上设置有一个支撑杆,分别为图2d中的d1、d2、d3以及d4,用来支撑第一管道111固定在冷却塔底部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杆设置的位置和数量可以基于实际需求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冲洗组件11中的第一管道111通过多个出水口喷出液体,从而冲洗冷却塔底部的积沙。为了提高液体的对冷却塔底部的冲击力,进而提高液体对冷却塔底部的积沙的冲洗效果,冲洗组件11还可以包括:第一循环泵以及第二管道。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循环泵可以是能够输送液体并使液体增压的机械装置。其原理是利用装置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以上述液体为水为例,第一循环泵可以是任意类型的水泵,例如,叶片式泵、容积式泵、往复泵等。第二管道可以作为第一循环泵的抽水管道,用来将储存在冷却塔底部的水抽入第一循环泵。
示例性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冲洗组件1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所示,冲洗组件11分别由第一管道111、第二管道31以及第一循环泵32组成。第二管道31连接第一循环泵32的入口,第一管道111连接第一循环泵32的出口。第一循环泵32通过第二管道31抽取冷却塔底部的液体,液体在经过第一循环泵32增能后,输送至第一管道111,第一管道111通过管道上的多个出水口向冷却塔底部喷射液体。
可以理解的,第一循环泵32能够增加流经的液体的能量。因此,通过设置第一循环泵32为液体增能,第一管道111内的液体具有更高的能量。而液体的能量越高,在通过多个出水口向冷却塔底部喷射时具有越高的冲击力,从而对冷却塔底部的积沙具有更好的冲洗效果,使冷却塔底部的液体与积沙能够充分混合。进而在旋流除砂组件12抽取冷却塔底部液体时,冷却塔底部的积沙能够尽可能多的被抽出,提高除沙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管道111上的多个出水口面向冷却塔底部,并且相对于冷却塔底部的竖直方向具有斜角。
可以理解的,第一管道111上的出水口是用于通过向外喷出液体,以冲洗冷却塔底部的积沙,从而使冷却塔底部的液体与积沙搅拌混合在一起。而为了使积沙不会过快沉淀,需要使液体在冷却塔底部充分流动。同时,充分流动的液体还能带动未被冲洗到的积沙。例如,液体从出水口喷出,带动冷却塔底部的液体形成旋流,带动未被冲洗到的泥沙一起与液体混合。而将第一管道111上的出水口面向冷却塔底部的竖直方向设置一定的斜角,相较于将出水口方向直接面向冷却塔底部的竖直方向,出水口喷出的水流具有更高的动力,使冷却塔底部的液体的流动能力更高,从而在旋流除砂组件12抽取混合后的液体时,能够使更多的积沙被抽出,提高除沙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斜角的角度大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自行选择。例如,根据与竖直方向呈45°存在最大的作用力,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个出水口的方向可以是同时面向冷却塔底部中心方向,与冷却塔底部的竖直方向存在45°的斜角。参见图4a和图4b,图4a至图4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11上的多个出水口41,与冷却塔底部的竖直方向存在45°的斜角时,出水方向的示意图。其中,图4a为多个出水口方向的侧视图,图4b为出水方向的主视图,斜角a1和斜角a2均为出水口的出水方向与冷却塔底部竖直方向之间的斜角,且a1和a2均为4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11在冷却塔底部可以周期性的旋转。例如,同样参考图2a所示的第一管道111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管道111的四个弯折区域处可以分别包括一个自旋转组件,冲洗组件11工作时,四个旋转组件可以带动第一管道111周期性的自旋转。此时,斜角的角度大小随着第一管道111的自旋转可以周期性的变化。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出水口41可以是设置在第一管道111上的单独的组件,冲洗组件11在工作时,出水口41可以在第一管道111上周期性的旋转。此时,斜角的角度大小也可以随着出水口41的旋转周期性的变化。
可以理解的,第一管道111环绕冷却塔底部设置,在冷却塔底部中心两边设置的第一管道111相对于冷却塔底部中心相互之间对向设置。例如同样参考图2a中所示的第一管道111的结构示意图,相对于冷却塔底部中心,设置于冷却塔底部四个方向上的第一管道111两两之间对向设置。若第一管道111上的多个出水口均面向冷却塔底部中心方向,那么对向设置的第一管道111上的多个出水口方向是完全相反的。为了避免对向设置的第一管道111上的多个出水口由于出水口方向相反,导致出水口向外喷射液体时相互之间的作用力互相抵消,对向设置的第一管道111上的出水口可以错位设置,使对向设置的第一管道111上的出水口喷出液体时的方向相互之间不存在交汇处。
示例性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向设置的第一管道111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所示,第一管道111上包括多个出水口41,对向的第一管道111上每个出水口41之间错位设置。其中,多个出水口的方向均为面向冷却塔底部中心方向,与冷却塔底部的竖直方向存在45°的斜角。如此,对向的多个出水口喷出液体时的方向相互之间不存在交汇处,不会导致相互之间的作用力抵消,能够使泥沙与液体能充分混合,提高除沙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流除砂组件12可以是任意类型的旋流除砂器。旋流除砂器是根据流体中地固体颗粒在除砂器里旋转流动时地筛分原理制成的。再加以过滤装置组合而成的新型分离装置。当水流在一定的压力下从除砂水密度不同在离心力向心力共同作用下,使密度低的水上升,由出水口排出,密度大的砂由设备底部排出,沿水流共同上浮的个别微小颗粒再由第二级过滤装备过滤,从而达到除砂的目的。具有除砂率高,节省安装空间,对个别微小颗粒的漏捕率低、工作状态稳定等优点。参见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旋流除砂组件12除沙原理的示意图,旋流除砂组件12包括旋流除砂组件主体60,入水口61,出水口62以及出沙口63。液体从入水口61切向进入旋流除砂组件主体60后,产生强烈的旋转运动,在在离心力、向心力、浮力和流体曳力的共同作用下,密度低的液体上升,从出水口62排出主体60,密度大的积沙从出沙口63排出主体60。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旋流除砂组件12还可以包括:第三管道、第四管道以及第二循环泵。
其中,第二循环泵通过第三管道分别连接冷却塔底部以及旋流除砂组件的入水口,第二循环泵用于通过第三管道抽取冷却塔底部的液体,并将液体送入旋流除砂组件的入水口;第四管道分别与旋流除砂组件的出水口以及冷却塔底部连接,用于将除沙后的液体排入冷却塔底部。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循环泵也可以是能够输送液体并使液体增压的机械装置,第二循环泵与第一循环泵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同样以液体为水为例,第二循环泵可以是和第一循环泵相同或者不同的水泵。例如叶片式泵、容积式泵、往复泵等。
可以理解的,以旋流除砂组件12为旋流除砂器设备为例,对液体进行除沙时,液体从入水口61切向进入主体60,在主体60内产生旋转运动实现除沙。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进入主体60的液体压力越大,液体在主体60内的旋转运动越强烈,除砂效率越高。因此,通过设置第二循环泵,能够提高进入主体60的液体压力,提高除沙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四管道与冷却塔底部的连接点高于液体在冷却塔底部的液面高度。
可以理解的,除沙后的液体通过第四管道从旋流除砂组件12的出水口62排入冷却塔底部,若第四管道与冷却塔底部的连接位置比液体在冷却塔底部时的液面高度低,由于压强差的原因,可能产生虹吸现象,可能导致冷却塔底部的液体直接从第四管道倒流回旋流除砂组件12的主体60内,影响旋流除砂组件12的除沙。因此,将第四管道与冷却塔底部的连接点的位置设置为高于液面高度,可以避免冷却塔底部的液体直接从第四管道倒流回旋流除砂组件12的主体60内的情况,提高除沙效率。
示例性的,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旋流除砂组件1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所示,第二循环泵71通过第三管道72分别连接冷却塔底部以及旋流除砂组件12的入水口61,第四管道73分别与旋流除砂组件12的出水口62以及冷却塔底部连接。其中,第三管道72在冷却塔底部的一端紧贴冷却塔底部,第四管道73与冷却塔底部的连接点731的位置比冷却塔底部的液体的液面高度要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处理旋流除砂组件12进行除沙操作后,从出沙口63排出的积沙,可以在出沙口63设置储沙组件,用来收集旋流除砂组件12排出的积沙。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有储沙组件的旋流除砂组件12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所示,旋流除砂组件12的出沙口63与储沙组件80连接,储沙组件用于存储旋流除砂组件12对液体进行除沙处理后所排出的积沙。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沙组件80可以和出沙口63可拆卸连接。
可以理解的,储沙组件80在积沙储存到一定量之后,需要对积沙进行清理。将储沙组件80与出沙口63可拆卸连接,在需要清理积沙时,能够直接拆卸整个储沙组件80,方便积沙的快速清理。同时,还可以直接替换相同规格的储沙组件80,减少由于清理积沙而造成的旋流除砂组件12停止工作的时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储沙组件80上包括至少一个开口。并且每个开口上设置有一个用于打开或闭合该开口的盖板。在开口打开时,储沙组件80内的积沙能够通过开口从储沙组件80内取出。
可以理解的,在储沙组件80上设置开口,在清理储沙组件80内的积沙时,可以直接通过开口进行操作,无需拆卸整个储沙组件80。如此,不仅方便了对储沙组件80内的积沙进行处理的流程,而且还避免了由于拆卸储沙组件80造成的旋流除砂组件12无法连续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储沙组件80上的开口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开口的规格可以相同。
可以理解的,将多个开口的规格设置为相同,各个开口上的盖板便可以相互共用。如此,各个开口上的盖板在替换时可以基于统一标准选择替换盖板,减少替换成本。同时,在对多个开口进行闭合操作时,可以不需要确认各开口和对应的盖板,也能够方便盖板的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与开口可以活动连接,或者盖板与开口也可以固定连接。例如,盖板与开口活动连接时,盖板与开口之间可以通过设置多个合页实现连接。在合页打开时,开口为打开状态,合页闭合时,开口被盖板闭合。盖板与开口固定连接时,盖板与开口可以通过多个螺栓连接在一起。在需要打开开口时,通过拆卸螺栓将盖板从开口上拆卸下来实现开口的打开。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储沙组件80内设置有盛放结构,盛放结构用于盛放积沙。其中,盛放结构的外径可以设置为小于开口的内径。
可以理解的,将盛放结构设置为外径小于开口的内径,可以使盛放结构能够通过开口从储沙组件80中取出。如此,在需要清理储沙组件80内的积沙时,无需拆卸整个储沙组件80,方便了对储沙组件80内的积沙进行处理的流程。
可以理解的,旋流除砂组件12对液体进行除沙后,通过出沙口63排出积沙的同时,可能还会有部分液体同时被从出沙口63排出,进入储沙组件盛放结构。因此,为了减少液体占用盛放结构的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盛放机构上可以设置有多个通孔。进入盛放结构的液体可以通过通孔排出,而储存在盛放结构内的积沙不会通过通孔从盛放结构中漏出。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盛放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盛放结构90上设置有提手91以及多个通孔92。
其中,提手91可以作为盛放结构90的支撑结构,用于提起盛放结构。盛放结构90上的通孔92用于排出出沙口63排出积沙时所携带的液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盛放结构中的液体从通孔中排出后,可以进入整个储沙组件80的空间内。为了将进入储沙组件80内的液体排出,在储沙组件80上,还可以设置一排放结构。
可以理解的,以液体为水为例,旋流除砂组件12对水进行除沙操作后,从出沙口63排出积沙,但必然还是存在部分水同积沙一起被从出沙口63排出。在积沙被通过如图9所示的盛放结构存储后,这部分水从盛放结构的通孔流出进入储沙组件80。为了将这部分水排出储沙组件80,可以通过在储沙组件80上设置排放结构将进入储沙组件80的水排出储沙组件80。
示例性的,排放结构可以是设置在储沙组件80底部的多个通孔;或者排放结构也可以是设置在储沙组件80底部的龙头装置、球阀装置等;或者排放结构还可以是设置在储沙组件80任意位置上具有抽取液体能力的装置。总之,排放结构可以是任意能够控制将液体排出储沙组件80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直观到的展示储沙组件80内的积沙量,确定何时需要清理储沙组件内的积沙,可以通过在储沙组件80上设置可视窗口,用来展示储沙组件80内的积沙量。
其中,可视窗口可以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盖板。例如,可视窗口的制作材料可以是玻璃、亚克力板等。
可以理解的,为了充分展示储沙组件80内的积沙量,可视窗口可以设置在储沙组件80的顶部靠近出沙口63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需要清理储沙组件80内的积沙时,旋流除砂组件12需要暂停工作,影响除沙效率。为了保证旋流除砂组件12的持续工作,可以通过在旋流除砂组件12与储沙组件80之间设置球阀组件,用来控制旋流除砂组件12与储沙组件80之间的联通。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旋流除砂组件12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0所示,旋流除砂组件12还包括:球阀组件100。球阀组件100设置在旋流除砂组件12的出沙口63与储沙组件80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球阀组件100控制出沙口63与储沙组件80之间的连通。在需要清理储沙组件80内的积沙时,可以通过关闭球阀组件100,让出沙口63排出的积沙暂时落入球阀组件100内。此时,旋流除砂组件12可以继续工作。在清理储沙组件80内的积沙后,打开球阀组件100。如此,旋流除砂组件12能够在清理储沙组件80内的积沙过程中持续工作,保证除沙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球阀组件100可以是任意规格的球阀,例如,DN80、DN25的球阀。具体的球阀的规格可以基于实际需求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基于相同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冷却塔结构,该冷却塔结构包括:冷却塔和如上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除沙装置10。其中,除沙装置10用于对冷却塔底部的液体进行清沙。
例如,仍参考图1所示,冷却塔20的底部具有能够收集并储存经冷却塔20冷却后的液体的容置空间21。上述液体为水为例,容置空间21可以是用于储存经冷却塔20冷却后的水的集水池。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11通过多个出水口向冷却塔20底部的容置空间21喷射液体,能够将冷却塔20底部的容置空间21内的泥沙搅拌均匀,通过旋流除砂组件12抽取冷却塔20底部的容置空间21内的液体进行除沙时,能够将沉积在容置空间21内的泥沙顺利抽出。同时,旋流除砂组件12对液体进行除沙后再排入容置空间21,第一管道111利用容置空间21内的液体对容置空间21进行冲洗,实现了液体的循环利用。如此,在减少耗水量的同时提高了对液体的除沙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冷却塔的除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洗组件和旋流除砂组件;
所述冲洗组件包括具有多个出水口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用于通过所述多个出水口向所述冷却塔底部喷射液体;
所述旋流除砂组件,用于抽取所述冷却塔底部的液体,并对所述液体进行除沙处理,再将除沙后的液体排入所述冷却塔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组件还包括:第一循环泵以及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循环泵连接;
所述第一循环泵,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管道抽取所述冷却塔底部的液体,并输出至所述第一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设置在所述冷却塔底部并环绕所述冷却塔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冷却塔底部之间具有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所述多个出水口面向所述冷却塔底部,并且相对于所述冷却塔底部的竖直方向具有斜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除砂组件还包括:第三管道、第四管道以及第二循环泵;
第二循环泵通过所述第三管道分别连接所述冷却塔底部以及所述旋流除砂组件的入水口,所述第二循环泵用于通过所述第三管道抽取所述冷却塔底部的液体,并将所述液体送入所述旋流除砂组件的入水口;
所述第四管道分别与所述旋流除砂组件的出水口以及所述冷却塔底部连接,用于将所述除沙后的液体排入所述冷却塔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冷却塔底部的连接点高于所述液体在所述冷却塔底部的液面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除砂组件具有一出沙口;
所述出沙口与储沙组件连接;
所述储沙组件,用于存储所述旋流除砂组件对所述液体进行除沙处理后排出的积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沙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开口;
所述至少一个开口中每个开口上设置有一个用于打开或闭合所述开口的盖板;
所述开口打开时,所述积沙能够通过所述开口从所述储沙组件内取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沙组件内设置有盛放结构,所述盛放结构用于盛放所述积沙;
所述盛放结构的外径小于所述开口的内径,所述盛放结构能够通过所述开口从所述储沙组件内取出。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沙组件上设置有可视窗口;
所述可视窗口用于展示所述储沙组件内的积沙量。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除砂组件还包括:球阀组件;
所述球阀组件设置在所述出沙口与所述储沙组件之间;
所述球阀组件,用于开关所述出沙口与所述储沙组件之间的连通。
13.一种冷却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塔和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除沙装置;
所述除沙装置用于对所述冷却塔底部的液体进行清沙。
CN202321020903.7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除沙装置以及冷却塔结构 Active CN219841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0903.7U CN219841845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除沙装置以及冷却塔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0903.7U CN219841845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除沙装置以及冷却塔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1845U true CN219841845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298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20903.7U Active CN219841845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除沙装置以及冷却塔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18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14168U (zh) 新型节能水处理过滤器
CN110065993A (zh) 一种废油收集设备
CN102965682B (zh) 高炉水冷壁水垢快速清洗及强化传热装置
CN219841845U (zh)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除沙装置以及冷却塔结构
CN212119273U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CN212467398U (zh) 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除砂器
CN112229100A (zh) 一种基于污水源的水源热泵系统
CN204434389U (zh) 一种水电站中使用的自清污滤水器
CN110844974A (zh) 一种水处理箱及一种自动刮垢电化学水处理系统
WO2023284203A1 (zh) 一种过滤装置、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CN215480150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过滤设备
CN206391690U (zh) 一种陶瓷蜂窝状过滤器
CN206522239U (zh) 一种用于水泵的过滤装置
CN103301684A (zh) 一种原生污水液固暂离旋流防阻装置
CN210786375U (zh) 一种化工泵过滤装置
CN209631735U (zh) 高塔设备清洗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0631764U (zh) 一种外旋式二次过滤装置
CN111348732A (zh) 一种加油站污水处理装置
CN212396126U (zh) 一种新型水利工程施工用排水装置
CN214792635U (zh) 一种新型冷却塔
CN215863319U (zh) 一种易清洁的高耐压分汽缸
CN220766549U (zh) 一种环境治理用污水过滤装置
CN213836985U (zh) 一种自清洁的户外箱式集成泵站
CN218712732U (zh) 一种水利施工排水器
CN216523211U (zh) 一种具有水循环功能的丝堵式闭式冷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