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7564U - 油气弹簧机构和悬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油气弹簧机构和悬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7564U
CN219827564U CN202321317012.8U CN202321317012U CN219827564U CN 219827564 U CN219827564 U CN 219827564U CN 202321317012 U CN202321317012 U CN 202321317012U CN 219827564 U CN219827564 U CN 2198275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as
line
air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1701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四平
王�锋
张广城
叶继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1701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75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75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75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气弹簧机构和悬架系统,其包括油气弹簧蓄能器、液压缸、储气容器和气体调节装置,油气弹簧蓄能器包括蓄能器壳体和蓄能器活塞,蓄能器活塞可移动地设置在蓄能器壳体内,并分隔蓄能器壳体的内腔以形成油腔和气腔;液压缸通过第一油液管路与油腔连接;储气容器通过气体管路与气腔连接;气体调节装置设置于气体管路上,用于切换气体管路的连通状态以形成进气通路和排气通路,气腔通过进气通路与储气容器连通,气腔通过排气通路与大气环境连通。由此,可以向油气弹簧蓄能器的气腔进气和从气腔排气,气腔内气体的体积可增减,蓄能器活塞受压力变化自动移位以改变油气弹簧的刚度;油气弹簧的刚度可调节的范围较大。

Description

油气弹簧机构和悬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气弹簧机构和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使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车辆的悬架通常会设置有各种类型的弹簧,例如油气弹簧。已有的油气弹簧,其蓄能器的内腔对称设置有两个气囊,这两个气囊彼此连通分别位于由活塞分隔的两个油腔内。这种形式的油气弹簧中气囊的气体总体积恒定,调节范围较小;此外,该油气弹簧无法准确控制靠近液压缸一侧的气囊的体积,致使无法准确调整油气弹簧刚度。
因此,需要一种油气弹簧机构和悬架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的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气弹簧机构,用于悬架系统,其包括:
油气弹簧蓄能器,所述油气弹簧蓄能器包括蓄能器壳体和蓄能器活塞,所述蓄能器活塞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蓄能器壳体内,并分隔所述蓄能器壳体的内腔以形成油腔和气腔;
至少一个液压缸,所述至少一个液压缸通过第一油液管路与所述油腔连接;
储气容器,所述储气容器通过气体管路与所述气腔连接;以及
气体调节装置,所述气体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气体管路上,用于切换所述气体管路的连通状态以形成进气通路和排气通路,
其中,所述气腔通过所述进气通路与所述储气容器连通以向所述气腔进气,所述气腔通过所述排气通路与大气环境连通以从所述气腔排气。
可选地,所述油气弹簧机构还包括位移测量装置,所述位移测量装置设置于所述蓄能器壳体并延伸进入所述气腔或所述油腔。
可选地,所述气体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储气容器与所述油气弹簧蓄能器之间的所述气体管路,所述气体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控制阀,所述至少一个控制阀中的一个可切换地设有用于形成所述进气通路的第一通道和用于形成所述排气通路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具有用于与所述大气环境连通的端口。
可选地,所述气体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储气容器之间并用于接通和阻断所述进气通路,所述第二控制阀可切换地设有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
可选地,所述气体管路包括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储气容器和所述气腔均连接,所述排气管路与所述气腔连接,所述气体调节装置包括进气阀和排气阀,所述进气阀设置于所述进气管路上,所述排气阀设置于所述排气管路上。
可选地,所述油气弹簧机构还包括储油容器和油液调节装置,所述至少一个液压缸通过第二油液管路与所述储油容器连接,所述油液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油液管路上,用于切换所述第二油液管路的连通状态以形成进油通路和回油通路。
可选地,所述第二油液管路包括并联设置的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所述油液调节装置包括驱动泵和第三控制阀,所述驱动泵设置于所述进油管路上,所述第三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回油管路上。
可选地,所述第三控制阀为回流阀,所述第二油液管路还包括主干管路和连接管路,所述主干管路与所述第一油液管路和所述第二油液管路均连接,所述连接管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回流阀,所述连接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位于所述驱动泵的出口下游侧的所述进油管路。
可选地,所述油液调节装置还包括单向阀和/或减压蓄能器,所述单向阀和/或所述减压蓄能器设置在所述进油管路上并位于所述驱动泵的出口下游侧。
可选地,所述液压缸包括液压缸壳体、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液压缸活塞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液压缸壳体内,并分隔所述液压缸壳体的内腔以形成上油腔和下油腔,所述上油腔位于所述下油腔上方并与所述下油腔连通,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液压缸活塞,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从所述液压缸壳体的上方伸出。
可选地,所述活塞杆设有油液通道,所述油液通道与所述下油腔连通,并且所述第一油液管路和/或所述第二油液管路与所述油液通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悬架系统,用于车辆,其包括悬架、气源和根据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油气弹簧机构,所述油气弹簧机构的液压缸连接至所述悬架,所述油气弹簧机构的储气容器与所述气源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弹簧机构和悬架系统,油气弹簧蓄能器同时设有油腔和气腔,并且可以向气腔进气和从气腔排气,气腔内气体的体积可增减,蓄能器活塞受压力变化自动移位以改变油气弹簧的刚度。油气弹簧的刚度可调节的范围较大。油气弹簧机构可以具有很广的适用范围,同时可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油气弹簧的非线性与等偏频悬架弹性特性更接近,提高整车舒适性和行驶速度。可以通过调节气体调节装置,使油气弹簧的刚度保持在理想的设定值。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油气弹簧机构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油气弹簧机构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其中蓄能器活塞相对于图1更靠近液压缸所在侧;
图3为图1中所示的油气弹簧蓄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油气弹簧机构 2气源
10油气弹簧蓄能器 11蓄能器壳体
12蓄能器活塞 13油腔
14气腔 15第一密封件
20液压缸 21液压缸壳体
22液压缸活塞 23活塞杆
24上油腔 25下油腔
26第二密封件 27通孔
28油液通道 31第一电控阀
32压力检测装置 33储油容器
41储气容器 42位移测量装置
50气体调节装置 51第一控制阀
52第二控制阀 60油液调节装置
61驱动泵 62第三控制阀
63第二电控阀 64单向阀
65减压蓄能器 L1第一油液管路
L2气体管路 L3第二油液管路
L31进油管路 L32回油管路
L33主干管路 L34连接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气弹簧机构1,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该油气弹簧机构1的刚度可调范围较大,使得悬架系统能够具有更佳的缓冲能力和减振能力,车辆的行驶更佳平顺。
如图1和图2所示,油气弹簧机构1包括液压单元和气压单元。液压单元包括油气弹簧蓄能器10和至少一个液压缸20。油气弹簧蓄能器10包括蓄能器壳体11和蓄能器活塞12。蓄能器活塞12可移动地设置在蓄能器壳体11内并分隔蓄能器壳体11的内腔以形成油腔13和气腔14。示意性地,油气弹簧蓄能器10可以基本上沿水平方向安装在悬架处,蓄能器活塞12竖向设置在隔蓄能器壳体11内。
液压缸20可以基本上沿竖向方向安装在悬架处。液压缸20包括液压缸壳体21、液压缸活塞22和活塞杆23。液压缸活塞22能够可移动地设置在液压缸壳体21内并分隔液压缸壳体21的内腔以形成上油腔24和下油腔25,上油腔24位于下油腔25上方并与下油腔25连通。活塞杆23的一端连接至液压缸活塞22,活塞杆23的另一端从液压缸壳体21的上方伸出。
至少一个液压缸20可以通过第一油液管路L1与油腔13连接。为了控制油液,第一油液管路L1上还设有第一电控阀31和压力检测装置32,第一电控阀31用于接通和阻断第一油液管路L1。压力检测装置32用于检测油液的压力。第一电控阀31可以是电磁阀等任何控制通断的电控制的阀门。液压缸20的上端,具体是活塞杆23的伸出端可以与簧上质量,例如车架或车身等相连;液压缸20的下端,具体是液压缸壳体21的下端可以与簧下质量,例如控制臂或转向节等相连。油气弹簧蓄能器10和液压缸20构成的油气弹簧能够传递车辆的垂直载荷,缓和路面不平度引起的冲击和振动,是车辆设计的关键部件。
图示实施方式示出了一个液压缸20,使得油气弹簧机构1用于单轮悬架系统。本文以图示实施方式为例,描述油气弹簧机构1。
气压单元包括储气容器41和气体调节装置50。储气容器41可以通过气体管路L2与气腔14连接,并储存有高压气体,气体的压力高于油气弹簧机构1的额定压力。储气容器41还可以与气源2连接,以向储气容器41内补充气体。储气容器41例如可以是储气筒等任何适合的容器。气体调节装置50设置于气体管路L2上,能够用于切换气体管路L2的连通状态以形成进气通路和排气通路。气腔14通过进气通路与储气容器41连通以向气腔14进气,气腔14通过排气通路与大气环境连通以从气腔14排气。可以理解,本文使用的术语的“进气通路”是由气腔14与储气容器41之间的管路、管件和/或装置构成,“排气通路”是由气腔14与具有与大气环境连通的端口之间的管路、管件和/或装置构成。
本实施方式可以借助于气体调节装置50对气腔14内的气体体积进行调节,以增大或减小气体体积。当需要增大气体体积时,可以控制气体调节装置50以将气体管路L2的连通状态切换为形成进气通路的状态。储气容器41内的气体可以经由进气通路输送至气腔14。气腔14内的气体增多,气体压力变大,使得蓄能器活塞12向油腔13所在侧移动。由此,气腔14的容积变大,油腔13的容积变小,进一步说,气腔14内的气体体积增大,油腔13内的油液体积减小。
当需要减小气体体积时,可以控制气体调节装置50以将气体管路L2的连通状态切换为形成排气通路的状态。气腔14内的气体可以经由排气通路外排至大气环境。气腔14内的气体减少,气体压力变小,使得蓄能器活塞12向气腔14所在侧移动。由此,气腔14的容积变小,油腔13的容积变大,进一步说,气腔14内的气体体积减小,油腔13内的油液体积增大。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蓄能器活塞12位于蓄能器壳体11的大致中间位置,当向气腔14输送气体后,蓄能器活塞12能够从中间位置向油腔13所在层移动,例如可以位于图2所示的偏左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气腔14内气体的体积可增减,蓄能器活塞12受压力变化自动移位以改变油气弹簧的刚度。油气弹簧的刚度可调节的范围较大。油气弹簧机构1可以具有很广的适用范围,同时可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油气弹簧的非线性与等偏频悬架弹性特性更接近,提高整车舒适性和行驶速度。可以通过调节气体调节装置50,使油气弹簧的刚度保持在理想的设定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示实施方式,气体调节装置50设置于储气容器41与油气弹簧蓄能器10之间的气体管路L2。气体调节装置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控制阀,至少一个控制阀中的一个可切换地设有用于形成进气通路的第一通道和用于形成排气通路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具有用于与大气环境连通的端口。可以操作控制阀,使其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切换。当切换至第一通道时,气体调节装置50两端侧的气体管路L2经由第一通道连通,以便向气腔14进气。当切换至第二通道时,气体调节装置50与气腔14之间的气体管路L2经由第二通道与大气环境连通,以便从气腔14排气。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气体调节装置50包括第一控制阀51和第二控制阀52,第一控制阀51设置于第二控制阀52与储气容器41之间,并用于接通和阻断进气通路。也就是说,打开第一控制阀51,可以接通进气通路,关闭第一控制阀51可以阻断进气通路。第二控制阀52可切换地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可选地,第一控制阀51和第二控制阀52可以均是电磁阀,由此也可以称为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具体地,当需要向气腔14进气时,第一电磁阀通电,第二电磁阀断电,储气容器41与气腔14之间的气体管路L2处于连通状态,形成了进气通路。当需要从气腔14排气时,第一电磁阀断电,第二电磁阀通电,第二电磁阀与储气容器41之间的气体管路L2处于阻断状态,第二电磁阀与气腔14之间的气体管路L2处于连通状态,并且经由第二电磁阀与大气环境连通。
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气体调节装置50可以构造为一个控制阀,该一个控制阀能够实现上述第一控制阀51和第二控制阀52组合在一起的功能。并且该一个控制阀也可以由电驱动,即为电控阀。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其未用附图示出,气体管路包括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进气管路与储气容器和气腔均连接,换句话说,储气容器通过进气管路与气腔连接。排气管路与气腔连接。气体调节装置包括进气阀和排气阀,进气阀设置于进气管路上,排气阀设置于排气管路上。进气阀和排气阀可以均为电控阀。该方案独立设置进气通路和排气通路。
油气弹簧机构1还包括位移测量装置42。位移测量装置42设置于蓄能器壳体11并延伸进入气腔14或油腔13。图示实施方式示意性地示出了位移测量装置42延伸进入气腔14。位移测量装置42准确地测量蓄能器活塞12的位移,从而推算出气腔14内气体的体积,由此可精确的控制油气弹簧的刚度。
油气弹簧机构1还包括储油容器33和油液调节装置60。至少一个液压缸20可以通过第二油液管路L3与储油容器33连接。储油容器33例如可以是油箱等任何适合的容器。油液调节装置60能够设置于第二油液管路L3上,用于切换第二油液管路L3的连通状态以形成进油通路和回油通路。储油容器33内的油液可以通过进油通路输送至液压缸20,液压缸20内的油液可以通过回油通路回流到储油容器33。可以理解,本文使用的术语的“进油通路”和“回油通路”是由储油容器33与液压缸20之间的管路、管件和/或装置构成。
本实施方式可以借助于油液调节装置60对液压缸20内的油液量进行调节,以增大或减小油液量。当需要增大油液量时,可以控制油液调节装置60以将油液管路的连通状态切换为形成进油通路的状态。储油容器33内的油液可以经由进油通路输送至液压缸20的上油腔24和下油腔25。由于液压缸活塞22的上表面与活塞杆23连接,使得液压缸活塞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面积不同,从而能够油液在上油腔24和下油腔25内产生压力差,活塞杆23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外伸出,液压缸20整体的长度相应伸长,从而车辆高度上升。
当需要减小油液量时,可以控制油液调节装置60以将油液管路的连通状态切换为形成回油通路的状态。在车辆重力的作用下,活塞杆23向内缩回,使得液压缸20内的油液经由回油通路回流到储油容器33。由于活塞杆23缩回,液压缸20整体的长度相应缩短,从而车辆高度下降。
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缸20内的油液量可增减,使得液压缸20的整体长度可伸长或缩短,从而控制车辆的升降。油气弹簧机构1可以具有很广的适用范围,同时可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可以通过调节油液调节装置60,使车辆的高度保持在理想的设定值。
第二油液管路L3可以包括并联设置的进油管路L31和回油管路L32。油液调节装置60包括驱动泵61和第三控制阀62,驱动泵61设置于进油管路L31上,第三控制阀62设置于回油管路L32上。驱动泵61用于将储油容器33内的油液泵送至液压缸20。第三控制阀62用于接通和阻断回油管路L32。
第二油液管路L3还包括主干管路L33。主干管路L33与第一油液管路L1和第二油液管路L3均连接。油液调节装置60还包括第二电控阀63、单向阀64和减压蓄能器65。第二电控阀63设置于主干管路L33上,用于接通和阻断第二油液管路L3。第二电控阀63可以是电磁阀等任何控制通断的电控制的阀门。单向阀64和减压蓄能器65设置在进油管路L31上并位于驱动泵61的出口下游侧。
可选地,第三控制阀62可以为回流阀。回流阀是自动开闭的部件。第二油液管路L3还包括连接管路L34。连接管路L34的一端连接至回流阀,连接管路L34的另一端连接至位于驱动泵61的出口下游侧的进油管路L31。当驱动泵61开启时,连接管路L34的压力大于回油管路L32的压力,也就是说,回流阀在连接管路L34侧压力较大,从而推动回流阀关闭。当驱动泵61关闭时,来自液压缸20的油液推动回流阀开启,之后回流到储油容器33。
如图3所示,蓄能器活塞12设有第一密封件15,第一密封件15与蓄能器壳体11的内壁接触,用于密封蓄能器活塞12与蓄能器壳体11之间的安装间隙。如图4所示,液压缸活塞22设有第二密封件26,第二密封件26与液压缸壳体21的内壁接触,用于密封液压缸活塞22与液压缸壳体21之间的安装间隙。液压缸活塞22还设有通孔27,上油腔24通过通孔27与下油腔25连通。活塞杆23可以设有油液通道28,第一油液管路L1和第二油液管路L3与油液通道28连通。当然,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一油液管路L1和第二油液管路L3中的任一个可以与液压缸20的油腔13连通;也可以不设油液通道28,第一油液管路L1和第二油液管路L3均与液压缸20的油腔13连通。
此外,可以根据需要和/或期望,增加液压缸20和相应电控阀的数量,例如可以设置有两个液压缸20、三个液压缸20、四个液压缸20等,使得油气弹簧机构1对应地用于两轮悬架系统、三轮悬架系统、四轮悬架系统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悬架系统和车辆,悬架系统包括悬架、气源2和上述油气弹簧机构1,油气弹簧机构1的液压缸20连接至悬架,油气弹簧机构1的储气容器41与气源2连接。车辆包括具有上述油气弹簧机构1的悬架系统。
悬架系统还可通过增加路面预扫描摄像头或雷达、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高度传感器、车身水平传感器及可控阻尼系统等,实现全主动悬架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弹簧机构1:
与刚度固定的螺旋弹簧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弹簧的非线性与等偏频悬架弹性特性更接近,并且可以降低悬架偏频,提高整车舒适性和行驶速度。
空气弹簧在载荷一定时,调节气囊高度会使悬架偏频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车辆的操稳和平顺性。与空气弹簧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弹簧机构1可对车辆的高度和油气弹簧的刚度单独可调,具有很广的适用范围,同时可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
不可充气的油气弹簧只能调节油液量实现车辆的升降,而无法调节充气量,在载质量发生变化时,偏频随之改变。与不可充气的油气弹簧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弹簧机构1可以通过调节液压单元和气压单元,使车辆的高度和油气弹簧的保持在期望的设定值。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2)

1.一种油气弹簧机构,用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气弹簧蓄能器,所述油气弹簧蓄能器包括蓄能器壳体和蓄能器活塞,所述蓄能器活塞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蓄能器壳体内,并分隔所述蓄能器壳体的内腔以形成油腔和气腔;
至少一个液压缸,所述至少一个液压缸通过第一油液管路与所述油腔连接;
储气容器,所述储气容器通过气体管路与所述气腔连接;以及
气体调节装置,所述气体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气体管路上,用于切换所述气体管路的连通状态以形成进气通路和排气通路,
其中,所述气腔通过所述进气通路与所述储气容器连通以向所述气腔进气,所述气腔通过所述排气通路与大气环境连通以从所述气腔排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弹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弹簧机构还包括位移测量装置,所述位移测量装置设置于所述蓄能器壳体并延伸进入所述气腔或所述油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弹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储气容器与所述油气弹簧蓄能器之间的所述气体管路,所述气体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控制阀,所述至少一个控制阀中的一个可切换地设有用于形成所述进气通路的第一通道和用于形成所述排气通路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具有用于与所述大气环境连通的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弹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储气容器之间并用于接通和阻断所述进气通路,所述第二控制阀可切换地设有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弹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管路包括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储气容器和所述气腔均连接,所述排气管路与所述气腔连接,所述气体调节装置包括进气阀和排气阀,所述进气阀设置于所述进气管路上,所述排气阀设置于所述排气管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油气弹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弹簧机构还包括储油容器和油液调节装置,所述至少一个液压缸通过第二油液管路与所述储油容器连接,所述油液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油液管路上,用于切换所述第二油液管路的连通状态以形成进油通路和回油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气弹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液管路包括并联设置的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所述油液调节装置包括驱动泵和第三控制阀,所述驱动泵设置于所述进油管路上,所述第三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回油管路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气弹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阀为回流阀,所述第二油液管路还包括主干管路和连接管路,所述主干管路与所述第一油液管路和所述第二油液管路均连接,所述连接管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回流阀,所述连接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位于所述驱动泵的出口下游侧的所述进油管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气弹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液调节装置还包括单向阀和/或减压蓄能器,所述单向阀和/或所述减压蓄能器设置在所述进油管路上并位于所述驱动泵的出口下游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气弹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包括液压缸壳体、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液压缸活塞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液压缸壳体内,并分隔所述液压缸壳体的内腔以形成上油腔和下油腔,所述上油腔位于所述下油腔上方并与所述下油腔连通,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液压缸活塞,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从所述液压缸壳体的上方伸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油气弹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设有油液通道,所述油液通道与所述下油腔连通,并且所述第一油液管路和/或所述第二油液管路与所述油液通道连通。
12.一种悬架系统,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架、气源和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油气弹簧机构,所述油气弹簧机构的液压缸连接至所述悬架,所述油气弹簧机构的储气容器与所述气源连接。
CN202321317012.8U 2023-05-26 2023-05-26 油气弹簧机构和悬架系统 Active CN2198275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7012.8U CN219827564U (zh) 2023-05-26 2023-05-26 油气弹簧机构和悬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7012.8U CN219827564U (zh) 2023-05-26 2023-05-26 油气弹簧机构和悬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7564U true CN219827564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73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17012.8U Active CN219827564U (zh) 2023-05-26 2023-05-26 油气弹簧机构和悬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75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057159U (zh) 一种电磁平衡式车辆液压悬架系统
US20230249512A1 (en) Integrated multiple actuator electro-hydraulic units
EP0286072A2 (en) System supplying a hydraulic pressure variable with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MXPA06002086A (es) Sistema de suspension de aire con valvula de restriccion de aire de suministro.
CN214295464U (zh) 一种油气平衡悬架系统及车辆
CN109606055A (zh) 一种空气悬架系统及方法和安装该系统的车辆
CN219827564U (zh) 油气弹簧机构和悬架系统
CN111038207A (zh) 油气悬挂模组、油气悬挂系统及车辆
CN102529631B (zh) 缓冲保护式油气悬挂系统以及车辆
RU71298U1 (ru) Гидро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подвеск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12572087A (zh) 一种电磁平衡式车辆液压悬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4815751A (en) Level and inclination regulation for a vehicle
US4993744A (en) Vehicular anti-roll system for stabilizing the orientation of a vehicle body
CN106379131B (zh) 一种车辆悬架及车辆
CN113460107B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抗侧倾液压互联系统
EP0539438B1 (en) self-pumping, self-levelling damper unit
CN113847379A (zh) 一种减振器阻尼调节系统和方法
CN212124779U (zh) 客车悬架系统
CN109515105B (zh) 轮毂驱动电动汽车用带多层附加气室的空气悬架控制方法
CN113147298A (zh) 一种多模式双气室油气isd悬架及其工作方法
CN219339130U (zh) 一种全主动悬架及包括该悬架的系统
KR20200124518A (ko) 차량용 능동 현가장치
KR102437629B1 (ko) 유체와 압력탱크를 이용한 차량용 서스펜션
CN116039319A (zh) 一种全主动悬架及包括该悬架的系统
GB2603943A (en) Intelligent gas spring suspens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