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3913U - 煤泥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煤泥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3913U
CN219823913U CN202320593973.5U CN202320593973U CN219823913U CN 219823913 U CN219823913 U CN 219823913U CN 202320593973 U CN202320593973 U CN 202320593973U CN 219823913 U CN219823913 U CN 219823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mixing drum
outlet
inlet
slim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939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朝
刘钦聚
王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939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3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3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39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泥水处理装置,该煤泥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筒,过滤筒上设置有过滤进口和过滤出口;沉降组件,包括第一混合筒和第一搅拌件,第一混合筒上设置有沉降进口、絮凝剂进口以及沉降出口,沉降进口与过滤出口相连通;净化组件,包括第二混合筒和第二搅拌件,第二混合筒上设置有净化进口、明矾进口以及净化出口,净化进口与沉降出口相连通;其中,过滤筒内设置导流件、第一过滤网以及第二过滤网,第一过滤网设置在导流件的上端,导流件的下端向下穿出第二过滤网,过滤出口位于第二过滤网的上方。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煤泥水中的颗粒杂质会导致煤泥水处理装置容易出现故障的问题。

Description

煤泥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泥水沉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煤泥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煤炭作为重要的基础能源与原料,在开采加工的同时需要进行排水,开采加工过程中水、煤以及岩石接触而产生煤泥水,煤泥水是煤炭生产过程中排放最多的废水,煤泥水中固体悬浮物含量较高,因此需要对煤泥水进行处理。
在相关技术中,通过煤泥水处理装置对煤泥水进行处理,需要先对煤泥水添加絮凝剂,再进行沉淀处理,进而将煤泥水中的杂质和水进行分离,实现对煤泥水的处理。
但是,相关技术中对煤泥水进行处理时,煤泥水中的颗粒杂质会导致煤泥水处理装置容易出现故障,进而影响处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泥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煤泥水中的颗粒杂质会导致煤泥水处理装置容易出现故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泥水处理装置,煤泥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筒,过滤筒上设置有过滤进口和过滤出口;沉降组件,包括第一混合筒以及设置在第一混合筒内的第一搅拌件,第一混合筒上设置有沉降进口、絮凝剂进口以及沉降出口,沉降进口与过滤出口相连通;净化组件,包括第二混合筒以及设置在第二混合筒内的第二搅拌件,第二混合筒上设置有净化进口、明矾进口以及净化出口,净化进口与沉降出口相连通;其中,过滤筒内设置导流件、第一过滤网以及第二过滤网,导流件具有沿竖向延伸的导流通道,导流件的上端位于过滤进口的下方,第一过滤网设置在导流件的上端,第二过滤网的外边沿与过滤筒的内侧壁相贴合,导流件的下端向下穿出第二过滤网,过滤出口位于第二过滤网的上方。
进一步地,导流件的下端位于过滤筒的远离过滤出口的一侧;和/或,导流件包括第一导流段以及与第一导流段的下端相连通的第二导流段,第一导流段的外侧壁与过滤筒的内侧壁相贴合,第一导流段的横截面尺寸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第二导流段为管状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过滤网的网孔大于第二过滤网的网孔。
进一步地,沉降组件还包括第一升降件以及设置在第一升降件上的压力传感器,第一升降件能够驱动压力传感器在第一混合筒内升降。
进一步地,第一升降件包括摇杆、导向杆以及连接杆,摇杆绕其竖向轴线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混合筒,摇杆上设置有外螺纹,压力传感器套设在摇杆上并与摇杆螺纹连接,导向杆沿竖向设置在第一混合筒内,导向杆上设置有沿其轴向可滑动的轴承,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轴承和压力传感器连接;和/或,煤泥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泵体、第二泵体、第三泵体以及控制器,第一泵体的出口与过滤进口相连通,第二泵体的进口与过滤出口相连通,第二泵体的出口与沉降进口相连通,第三泵体的进口与沉降出口相连通,第三泵体的出口与净化进口相连通,控制器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泵体电连接。
进一步地,沉降组件还包括第二升降件以及设置在第二升降件上的连接管,第二升降件能够驱动连接管在第一混合筒内升降。
进一步地,第二升降件包括:驱动电机;转动杆,绕其竖向轴线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混合筒,驱动电机与转动杆驱动连接以驱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上设置有外螺纹,连接管包括过滤盖和软管,过滤盖套设在转动杆上并与转动杆螺纹连接;滑动块,与过滤盖连接,第一混合筒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沿竖向延伸的滑槽,滑动块可滑动地伸入滑槽,软管的一端通过沉降出口伸入第一混合筒内并与过滤盖相连通。
进一步地,沉降组件还包括:传动齿轮,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位于第一混合筒的外侧并套设在转动杆上;螺杆,第一混合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板,螺杆绕其竖向轴线可转动地穿设于限位板,从动齿轮套设在螺杆上并与主动齿轮相啮合;螺纹管,套设在螺杆的外侧并与螺杆螺纹连接,螺纹管的上端与软管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搅拌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搅拌轴以及第一搅拌叶,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一混合筒的外壁上,第一电机与第一搅拌轴驱动连接,第一搅拌叶设置在第一搅拌轴上,第二搅拌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搅拌轴以及设置在第二搅拌轴上的第二搅拌叶,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二混合筒的外壁上,第二搅拌轴的一端位于第二混合筒内,第二搅拌轴的另一端伸出第二混合筒并与第二电机的电机轴驱动连接;和/或,第二混合筒还包括过滤板和出水管,过滤板设置在净化出口处,出水管的一端与净化出口相连接,过滤板位于出水管的内侧,出水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进一步地,第一混合筒的外侧壁设置有带刻度的观察窗;和/或,过滤筒的底部设置有物料出口,物料出口处设置有可插拔的密封塞。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煤泥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组件、沉降组件以及净化组件,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筒,并且具有过滤进口与过滤出口,将沉降组件中的第一混合筒通过沉降进口与过滤出口相连通,实现过滤筒与第一混合筒进行连通,净化组件中的第二混合筒通过净化进口与沉降出口相连通,进而能够实现过滤筒、第一混合筒以及第二混合筒进行连通,并且为了实现利用煤泥水处理装置对煤泥水进行处理,在第一混合筒内设置沉降进口、絮凝剂进口以及沉降出口,在过滤筒的过滤出口排入的煤泥水进入第一混合筒,通过利用絮凝剂进口加入絮凝剂,并利用第一搅拌件进行搅拌处理,实现对煤泥水进行除杂处理,将沉降出口与第二混合筒的净化进口相连通,通过进行除杂处理的煤泥水在明矾进口中加入明矾,利用第二搅拌件进行搅拌,进而能够对煤泥水进行净化处理,实现对煤泥水进行处理。其中,为了避免煤泥水中的杂质对煤泥水处理装置产生影响,通过在过滤筒内设置导流件,并且在导流件的上端设置第一过滤网,能够对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除杂处理,处理后的煤泥水经导流件中导流通道的作用下流入过滤筒的底部进行储存,并且在导流件的下端穿出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外边沿与过滤筒的内壁相贴合,使得经导流件流出的煤泥水进行储存,在储存的煤泥水的液面达到第二过滤网的位置时,第二过滤网能够对煤泥水中的杂质进一步进行过滤处理,并且将过滤出口设置在第二过滤网的上方,进而能够将过滤后的煤泥水经过滤出口排入第一混合筒进行进一步处理,进而通过在过滤筒能够对煤泥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处理,避免对煤泥水处理装置产生影响,保证煤泥水处理装置能够对煤泥水进行处理,提升煤泥水处理装置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煤泥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筒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混合筒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混合筒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混合筒的侧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过滤组件;11、过滤筒;111、导流件;1111、导流通道;1112、第一导流段;1113、第二导流段;112、第一过滤网;113、第二过滤网;114、物料出口;115、密封塞;12、过滤进口;13、过滤出口;
20、沉降组件;21、第一混合筒;211、沉降进口;212、絮凝剂进口;213、沉降出口;214、限位板;215、观察窗;22、第一搅拌件;221、第一电机;222、第一搅拌轴;223、第一搅拌叶;23、第一升降件;231、摇杆;232、导向杆;2321、轴承;233、连接杆;24、压力传感器;25、第二升降件;251、驱动电机;252、转动杆;253、滑动块;26、连接管;261、过滤盖;262、软管;27、传动齿轮;271、主动齿轮;272、从动齿轮;28、螺杆;29、螺纹管;
30、净化组件;31、第二混合筒;311、净化进口;312、明矾进口;313、净化出口;314、过滤板;315、出水管;316、单向阀;32、第二搅拌件;321、第二电机;322、第二搅拌轴;323、第二搅拌叶;
41、第一泵体;42、第二泵体;43、第三泵体;44、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煤泥水处理装置,该煤泥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组件10、沉降组件20以及净化组件30,过滤组件10包括过滤筒11,过滤筒11上设置有过滤进口12和过滤出口13,沉降组件20包括第一混合筒21以及设置在第一混合筒21内的第一搅拌件22,第一混合筒21上设置有沉降进口211、絮凝剂进口212以及沉降出口213,沉降进口211与过滤出口13相连通,净化组件30包括第二混合筒31以及设置在第二混合筒31内的第二搅拌件32,第二混合筒31上设置有净化进口311、明矾进口312以及净化出口313,净化进口311与沉降出口213相连通,其中,过滤筒11内设置导流件111、第一过滤网112以及第二过滤网113,导流件111具有沿竖向延伸的导流通道1111,导流件111的上端位于过滤进口12的下方,第一过滤网112设置在导流件111的上端,第二过滤网113的外边沿与过滤筒11的内侧壁相贴合,导流件111的下端向下穿出第二过滤网113,过滤出口13位于第二过滤网113的上方。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煤泥水处理装置,该煤泥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组件10、沉降组件20以及净化组件30,过滤组件10包括过滤筒11,并且具有过滤进口12与过滤出口13,将沉降组件20中的第一混合筒21通过沉降进口211与过滤出口13相连通,实现过滤筒11与第一混合筒21进行连通,净化组件30中的第二混合筒31通过净化进口311与沉降出口213相连通,进而能够实现过滤筒11、第一混合筒21以及第二混合筒31进行连通,并且为了实现利用煤泥水处理装置对煤泥水进行处理,在第一混合筒21内设置沉降进口211、絮凝剂进口212以及沉降出口213,在过滤筒11的过滤出口13排入的煤泥水进入第一混合筒21,通过利用絮凝剂进口212加入絮凝剂,并利用第一搅拌件22进行搅拌处理,实现对煤泥水进行除杂处理,将沉降出口213与第二混合筒31的净化进口311相连通,通过进行除杂处理的煤泥水在明矾进口312中加入明矾,利用第二搅拌件32进行搅拌,进而能够对煤泥水进行净化处理,实现对煤泥水进行处理。其中,为了避免煤泥水中的杂质对煤泥水处理装置产生影响,通过在过滤筒11内设置导流件111,并且在导流件111的上端设置第一过滤网112,能够对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除杂处理,处理后的煤泥水经导流件111中导流通道1111的作用下流入过滤筒11的底部进行储存,并且在导流件111的下端穿出第二过滤网113,第二过滤网113外边沿与过滤筒11的内壁相贴合,使得经导流件111流出的煤泥水进行储存,在储存的煤泥水的液面达到第二过滤网113的位置时,第二过滤网113能够对煤泥水中的杂质进一步进行过滤处理,并且将过滤出口13设置在第二过滤网113的上方,进而能够将过滤后的煤泥水经过滤出口13排入第一混合筒21进行进一步处理,进而通过在过滤筒11能够对煤泥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处理,避免对煤泥水处理装置产生影响,保证煤泥水处理装置能够对煤泥水进行处理,提升煤泥水处理装置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过滤筒11、第一混合筒21以及第二混合筒31的下端均设置多个支脚,进而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导流件111的下端位于过滤筒11的远离过滤出口13的一侧。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导流件111的下端设置在原理过滤出口13的一侧,进而能够在利用导流件111对过滤处理后的煤泥水进行导流进而流入过滤筒11内,并且能够避免过滤出口13对导流件111下端产生影响,进而保证第二过滤网113能够对煤泥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处理,保证过滤出口13流入的为处理后的煤泥水,实现对煤泥水中的杂质进行处理的作用,提升除杂效果。
如图2所示,导流件111包括第一导流段1112以及与第一导流段1112的下端相连通的第二导流段1113,第一导流段1112的外侧壁与过滤筒11的内侧壁相贴合,第一导流段1112的横截面尺寸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第二导流段1113为管状结构。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导流段1112和第二导流段1113,将第一导流段1112的外侧壁与过滤筒11的内侧壁相贴合,使得经第一过滤网112过滤后的煤泥水能够在第一导流段1112和第二导流段1113的作用下导流至过滤筒11内,并且能够避免未经第一过滤网112过滤的煤泥水与通过第二过滤网113过滤的煤泥水出现串流的问题,进而能够保证过滤筒11能够起到对煤泥水中的杂质进行除杂的作用,提升煤泥水处理装置的实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网112的网孔大于第二过滤网113的网孔。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第一过滤网112能够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处理,第二过滤网113能够较小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处理,提升过滤除杂效果,避免煤泥水中的杂质影响煤泥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效率。
如图3所示,沉降组件20还包括第一升降件23以及设置在第一升降件23上的压力传感器24,第一升降件23能够驱动压力传感器24在第一混合筒21内升降。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升降件23和压力传感器24,利用第一升降件23驱动压力传感器24在第一混合筒21内进行升降,进而能够对第一混合筒21内的液面高度进行调节,进而能够根据液面高度调节絮凝剂的比例,提升第一混合筒21对煤泥水的处理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升降件23包括摇杆231、导向杆232以及连接杆233,摇杆231绕其竖向轴线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混合筒21,摇杆231上设置有外螺纹,压力传感器24套设在摇杆231上并与摇杆231螺纹连接,导向杆232沿竖向设置在第一混合筒21内,导向杆232上设置有沿其轴向可滑动的轴承2321,连接杆233的两端分别与轴承2321和压力传感器24连接。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摇杆231、导向杆232以及连接杆233,摇杆231穿设于第一混合筒21内,并且能够在第一混合筒21内进行转动,摇杆231上设置有外螺纹,压力传感器24套设在摇杆231上,使得摇杆231进行转动时,能够驱动压力传感器24进行移动,并且为了避免压力传感器24进行转动,在导向杆232上设置能够滑动的轴承2321,利用连接杆233将轴承2321与压力传感器24进行连接,进而能够在摇杆231进行转动时,压力传感器24能够在导向杆232上的轴承2321的作用下只进行上下移动,不进行相对转动,进而起到止转作用。
如图1所示,煤泥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泵体41、第二泵体42、第三泵体43以及控制器44,第一泵体41的出口与过滤进口12相连通,第二泵体42的进口与过滤出口13相连通,第二泵体42的出口与沉降进口211相连通,第三泵体43的进口与沉降出口213相连通,第三泵体43的出口与净化进口311相连通,控制器44分别与压力传感器24和第二泵体42电连接。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煤泥水处理装置上设置第一泵体41、第二泵体42、第三泵体43以及控制器44,利用第一泵体41能够将煤泥水泵入过滤进口12,进而能够利用过滤筒11对煤泥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处理,利用第二泵体42能够将处理后的煤泥水从过滤筒11泵入第一混合筒21,在第一混合筒21中加入絮凝剂进而出去煤泥水中的漂浮颗粒物,将第三泵体43的进口与沉降出口213进行连通,第三泵体43的出口与净化进口311相连通,使得能够将第一混合筒21处理后的煤泥水泵入第二混合筒31,利用相第二混合筒31中加入明矾进行净化处理,便于实现煤泥水在煤泥水处理装置内进行流通,提升煤泥水处理装置的可靠性,并且将控制器44分别与压力传感器24和第二泵体42电连接,使得在第一混合筒21内的煤泥水的液面达到压力传感器24的位置时,压力传感器24传输信号给控制器44,控制器44能够控制第二泵体42停止工作,使得对第一混合筒21内的煤泥水进行沉降处理,能够提升沉降效率,并且还能够通过调整压力传感器24的位置来调整加入絮凝剂的比例,保证絮凝剂与煤泥水充分混合,进而提升处理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沉降组件20还包括第二升降件25以及设置在第二升降件25上的连接管26,第二升降件25能够驱动连接管26在第一混合筒21内升降。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第二升降件25和连接管26,第二升降件25带动连接管26进行升降,进而能够对加入第一混合筒21中煤泥水的液面进行高度调节,对煤泥水进行沉降处理后沉淀颗粒堆积在第一混合筒21下端,第一混合筒21的上方为上清液,进而能够实现通过连接管26将上清液泵入第二混合筒31,保证在第二升降件25的作用下,连接管26能够将沉淀处理后的煤泥水排入至第二混合筒31。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升降件25包括驱动电机251、转动杆252以及滑动块253,转动杆252绕其竖向轴线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混合筒21,驱动电机251与转动杆252驱动连接以驱动转动杆252转动,转动杆252上设置有外螺纹,连接管26包括过滤盖261和软管262,过滤盖261套设在转动杆252上并与转动杆252螺纹连接,滑动块253与过滤盖261连接,第一混合筒2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沿竖向延伸的滑槽,滑动块253可滑动地伸入滑槽,软管262的一端通过沉降出口213伸入第一混合筒21内并与过滤盖261相连通。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驱动电机251、转动杆252以及滑动块253,能够使得在驱动电机251的作用下能够驱动转动杆252进行转动,进而能够将与转动杆252进行螺纹连接的过滤盖261进行升降移动,并且为了避免过滤盖261进行转动,在过滤盖261上设置滑动块253,第一混合筒21内设置有滑槽,使得滑动块253在滑槽内只进行滑动不进行转动,进而能够实现在过滤盖261的作用下,软管262进行上下移动,不进行转动,进而保证第二升降件25的结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盖261设置在软管262的进口处,过滤盖261能够对沉淀后的煤泥水进行过滤,并且在转动杆252的外螺纹上设置螺母,螺母的外侧壁与过滤盖261的侧壁固定连接,进而保证过滤盖261在第二升降件25的作用下只进行上下移动,不进行转动。
如图3和图4所示,沉降组件20还包括传动齿轮27、螺杆28以及螺纹管29,传动齿轮27包括主动齿轮271和从动齿轮272,主动齿轮271位于第一混合筒21的外侧并套设在转动杆252上,第一混合筒2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板214,螺杆28绕其竖向轴线可转动地穿设于限位板214,从动齿轮272套设在螺杆28上并与主动齿轮271相啮合,螺纹管29套设在螺杆28的外侧并与螺杆28螺纹连接,螺纹管29的上端与软管262相连接。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传动齿轮27、螺杆28以及螺纹管29,利用主动齿轮271与转动杆252进行连接,进而能够实现转动杆252进行转动,并且在第一混合筒21上设置限位板214,螺杆28穿设于限位板214,并且从动齿轮272套设在螺杆28上,螺纹管29与螺杆28螺纹连接,使得在利用驱动电机251驱动转动杆252转动时,主动齿轮271进行转动,进而能够带动从动齿轮272进行转动,设计的螺纹管29能够在螺杆28转动的情况下进行升降移动,进而能够带动软管262进行升降,能够避免软管262弯折进而影响煤泥水流动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螺纹管29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限位环,软管262穿设于限位环,进而在第二升降件25驱动软管262上下移动时,位于第一混合筒21外部的软管262能够在限位环的作用下,一起进行升降,进而避免软管262进行弯折。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搅拌件22包括第一电机221、第一搅拌轴222以及第一搅拌叶223,第一电机221固定设置在第一混合筒21的外壁上,第一电机221与第一搅拌轴222驱动连接,第一搅拌叶223设置在第一搅拌轴222上,第二搅拌件32包括第二电机321、第二搅拌轴322以及设置在第二搅拌轴322上的第二搅拌叶323,第二电机321固定设置在第二混合筒31的外壁上,第二搅拌轴322的一端位于第二混合筒31内,第二搅拌轴322的另一端伸出第二混合筒31并与第二电机321的电机轴驱动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利用第一电机221能够驱动第一搅拌轴222进行转动,进而能够利用第一搅拌叶223对第一混合筒21内的煤泥水进行搅拌,保证絮凝剂能够对煤泥水进行沉淀处理,利用第二电机321驱动第二搅拌轴322进行转动,进而能够利用第二搅拌叶323对第二混合筒31内的煤泥水进行搅拌,保证明矾能够对煤泥水进行净化处理。
如图5所示,第二混合筒31还包括过滤板314和出水管315,过滤板314设置在净化出口313处,出水管315的一端与净化出口313相连接,过滤板314位于出水管315的内侧,出水管315上设置有单向阀316。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过滤板314和出水管315,利用过滤板314能够对净化处理后的煤泥水进行过滤,进而经出水管315进行排出,并且在出水管315上设置单向阀316,利用单向阀316能够实现对出水管315进行控制。
如图6所示,第一混合筒21的外侧壁设置有带刻度的观察窗215。通过设置观察窗215,能够对第一混合筒21内的液面进行观测,进而便于调整压力传感器24的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过滤筒11的底部设置有物料出口114,物料出口114处设置有可插拔的密封塞115。通过设置物料出口114,使得过滤筒11在对煤泥水进行过滤时,通过拔出密封塞115,进而能够通过物料出口114,将煤泥水过滤后的杂质经物料出口进行排出,保证过滤筒11能够长期使用。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了避免煤泥水中的杂质对煤泥水处理装置产生影响,通过在过滤筒11内设置导流件111,并且在导流件111的上端设置第一过滤网112,能够对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除杂处理,处理后的煤泥水经导流件111中导流通道1111的作用下流入过滤筒11的底部进行储存,并且在导流件111的下端穿出第二过滤网113,在储存的煤泥水的液面达到第二过滤网113的位置时,第二过滤网113能够对煤泥水中的杂质进一步进行过滤处理,并且将过滤出口13设置在第二过滤网113的上方,进而能够将过滤后的煤泥水经过滤出口13排入第一混合筒21进行进一步处理,进而通过在过滤筒11能够对煤泥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处理;
(2)第一过滤网112能够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处理,第二过滤网113能够较小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处理,提升过滤除杂效果,避免煤泥水中的杂质影响煤泥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效率;
(3)过设置第一升降件23和压力传感器24,利用第一升降件23驱动压力传感器24在第一混合筒21内进行升降,进而能够对第一混合筒21内的液面高度进行调节,进而能够根据液面高度调节絮凝剂的比例,提升第一混合筒21对煤泥水的处理效果;
(4)通过设置第二升降件25和连接管26,第二升降件25带动连接管26进行升降,进而能够对加入第一混合筒21中煤泥水的液面进行高度调节,对煤泥水进行沉降处理后沉淀颗粒堆积在第一混合筒21下端,第一混合筒21的上方为上清液,进而能够实现通过连接管26将上清液泵入第二混合筒31。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煤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泥水处理装置包括:
过滤组件(10),包括过滤筒(11),所述过滤筒(11)上设置有过滤进口(12)和过滤出口(13);
沉降组件(20),包括第一混合筒(2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合筒(21)内的第一搅拌件(22),所述第一混合筒(21)上设置有沉降进口(211)、絮凝剂进口(212)以及沉降出口(213),所述沉降进口(211)与所述过滤出口(13)相连通;
净化组件(30),包括第二混合筒(3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混合筒(31)内的第二搅拌件(32),所述第二混合筒(31)上设置有净化进口(311)、明矾进口(312)以及净化出口(313),所述净化进口(311)与所述沉降出口(213)相连通;
其中,所述过滤筒(11)内设置导流件(111)、第一过滤网(112)以及第二过滤网(113),所述导流件(111)具有沿竖向延伸的导流通道(1111),所述导流件(111)的上端位于所述过滤进口(12)的下方,所述第一过滤网(112)设置在所述导流件(111)的上端,所述第二过滤网(113)的外边沿与所述过滤筒(11)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导流件(111)的下端向下穿出所述第二过滤网(113),所述过滤出口(13)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113)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件(111)的下端位于所述过滤筒(11)的远离所述过滤出口(13)的一侧;和/或,
所述导流件(111)包括第一导流段(1112)以及与所述第一导流段(1112)的下端相连通的第二导流段(1113),所述第一导流段(1112)的外侧壁与所述过滤筒(11)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一导流段(1112)的横截面尺寸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导流段(1113)为管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112)的网孔大于所述第二过滤网(113)的网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组件(20)还包括第一升降件(2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件(23)上的压力传感器(24),所述第一升降件(23)能够驱动所述压力传感器(24)在所述第一混合筒(21)内升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升降件(23)包括摇杆(231)、导向杆(232)以及连接杆(233),所述摇杆(231)绕其竖向轴线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混合筒(21),所述摇杆(231)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压力传感器(24)套设在所述摇杆(231)上并与所述摇杆(231)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杆(232)沿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合筒(21)内,所述导向杆(232)上设置有沿其轴向可滑动的轴承(2321),所述连接杆(2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轴承(2321)和所述压力传感器(24)连接;和/或,
所述煤泥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泵体(41)、第二泵体(42)、第三泵体(43)以及控制器(44),所述第一泵体(41)的出口与所述过滤进口(12)相连通,所述第二泵体(42)的进口与所述过滤出口(13)相连通,所述第二泵体(42)的出口与所述沉降进口(211)相连通,所述第三泵体(43)的进口与所述沉降出口(213)相连通,所述第三泵体(43)的出口与所述净化进口(311)相连通,所述控制器(44)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器(24)和所述第二泵体(42)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组件(20)还包括第二升降件(25)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件(25)上的连接管(26),所述第二升降件(25)能够驱动所述连接管(26)在所述第一混合筒(21)内升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件(25)包括:
驱动电机(251);
转动杆(252),绕其竖向轴线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混合筒(21),所述驱动电机(251)与所述转动杆(252)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转动杆(252)转动,所述转动杆(252)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管(26)包括过滤盖(261)和软管(262),所述过滤盖(261)套设在所述转动杆(252)上并与所述转动杆(252)螺纹连接;
滑动块(253),与所述过滤盖(261)连接,所述第一混合筒(2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沿竖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动块(253)可滑动地伸入所述滑槽,所述软管(262)的一端通过所述沉降出口(213)伸入所述第一混合筒(21)内并与所述过滤盖(261)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煤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组件(20)还包括:
传动齿轮(27),包括主动齿轮(271)和从动齿轮(272),所述主动齿轮(271)位于所述第一混合筒(21)的外侧并套设在所述转动杆(252)上;
螺杆(28),所述第一混合筒(2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板(214),所述螺杆(28)绕其竖向轴线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限位板(214),所述从动齿轮(272)套设在所述螺杆(28)上并与所述主动齿轮(271)相啮合;
螺纹管(29),套设在所述螺杆(28)的外侧并与所述螺杆(28)螺纹连接,所述螺纹管(29)的上端与所述软管(262)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煤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搅拌件(22)包括第一电机(221)、第一搅拌轴(222)以及第一搅拌叶(223),所述第一电机(22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合筒(21)的外壁上,所述第一电机(221)与所述第一搅拌轴(222)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搅拌叶(223)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轴(222)上,所述第二搅拌件(32)包括第二电机(321)、第二搅拌轴(32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搅拌轴(322)上的第二搅拌叶(323),所述第二电机(32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混合筒(31)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搅拌轴(322)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混合筒(31)内,所述第二搅拌轴(322)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混合筒(31)并与所述第二电机(321)的电机轴驱动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混合筒(31)还包括过滤板(314)和出水管(315),所述过滤板(314)设置在所述净化出口(313)处,所述出水管(315)的一端与所述净化出口(313)相连接,所述过滤板(314)位于所述出水管(315)的内侧,所述出水管(315)上设置有单向阀(316)。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煤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混合筒(21)的外侧壁设置有带刻度的观察窗(215);和/或,
所述过滤筒(11)的底部设置有物料出口(114),所述物料出口(114)处设置有可插拔的密封塞(115)。
CN202320593973.5U 2023-03-23 2023-03-23 煤泥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9823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93973.5U CN219823913U (zh) 2023-03-23 2023-03-23 煤泥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93973.5U CN219823913U (zh) 2023-03-23 2023-03-23 煤泥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3913U true CN219823913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51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93973.5U Active CN219823913U (zh) 2023-03-23 2023-03-23 煤泥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39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43625U (zh) 纺织车间染色污水处理装置
CN114835295B (zh) 一种高效含油废水分离器
CN219823913U (zh) 煤泥水处理装置
CN212770210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悬浮杂质滤除收集装置
CN209554852U (zh) 含氟废水处理系统
CN208561938U (zh) 一种重金属废水治理装置
CN111732261A (zh) 一种不锈钢铸件生产用的废水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CN208591618U (zh) 一种搅拌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08649035U (zh) 一种环境工程废水处理装置
CN215250266U (zh) 一种zmbr污水处理设备
CN220999488U (zh) 一种高含盐污泥处理装置
CN208916968U (zh) 脱硫废水多级处理系统
CN108862524B (zh) 一种化工污染物处理装置
DE2637173A1 (de) Sandfiltervorrichtung
CN213771616U (zh) 电镀废水用的处理装置
CN220393499U (zh) 一种污水多级过滤装置
CN206570140U (zh) 一种纺织污水处理装置
CN210419529U (zh) 一种纺织印染污水处理装置
CN210313819U (zh) 一种水环境治理的污水回用装置
CN110127952A (zh)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5307971U (zh) 一种过滤罐体装置
CN214880747U (zh) 一种生物酶催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19314681U (zh)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装置
CN217972841U (zh) 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CN216837451U (zh) 一种石油化工废水净化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