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3892U - 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3892U
CN219823892U CN202320967546.9U CN202320967546U CN219823892U CN 219823892 U CN219823892 U CN 219823892U CN 202320967546 U CN202320967546 U CN 202320967546U CN 219823892 U CN219823892 U CN 219823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tank
host
reoxygenation
bl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675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艳
樊兴
郑栋
冯浩
张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eji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eji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eji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eji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675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3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3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38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设备生成的微纳米气泡较大,溶解氧的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复氧主机,复氧主机内设置有溶气罐、浮筒和虹吸罐;复氧主机的外侧设置有进水管和气液释放管,进水管与虹吸罐相连接,虹吸罐通过气液混合泵与溶气罐相连接,溶气罐与气液释放管相连接,浮筒呈周向设置在复氧主机的底部;通过虹吸罐配合气液混合泵有效的提高了气体和水的混合效果,从而提高了气液混合效率;溶气罐将混合后的气体和水依靠内部压力使其进一步的溶解混合,使气液混合效果更好,气泡更小更均匀,大幅度提高了氧气的溶解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
背景技术
修复农村黑臭水体时,一般采取为水体进行供氧,恢复水中的溶解氧,从而加强水体自净能力。微纳米曝气技术在黑臭水体治理上表现较为突出,可以有效净化水体,提升环境质量,从而在现有的水体治理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然而目前现有的传统微纳米曝气机集成度不高,因此设备占地面积大,设备重量较大,需要配套较大的浮筒,在治理使用过程中十分的不便。且现有的微纳米曝气机通常使用潜水泵直接在水面下抽水同时与空气混合,产生的微纳米气泡较大,在水中停留的时间不够长,溶解氧的效果一般,因此需要对传统装置进行结构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备占地面积大使用不便且生成的微纳米气泡较大,溶解氧的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包括复氧主机,所述复氧主机内设置有溶气罐、浮筒和虹吸罐;所述复氧主机的外侧设置有进水管和气液释放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虹吸罐相连接,所述虹吸罐通过气液混合泵与所述溶气罐相连接,所述溶气罐与所述气液释放管相连接,所述浮筒呈周向设置在所述复氧主机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虹吸罐包括真空罐、第一进水口、第一排气口、空气计量计;所述第一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真空罐的底部,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真空罐相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真空罐相连通的一端插入所述真空罐至所述真空罐内部的顶部,所述第一排气口设置在所述真空罐的顶部,所述空气计量计设置在所述真空罐的顶部,所述虹吸罐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进水管相连接,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排气口内皆设置有球阀。
优选地,所述溶气罐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手动常开阀和自动排气阀,所述溶气罐通过所述手动常开阀与所述气液释放管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溶气罐的压力为0.4-0.45MPa。
优选地,所述气液释放管远离所述溶气罐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位于水面下方0.3m以上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真空罐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的垂直距离在0.4m以上。
优选地,还包括主机锚固系统,所述主机锚固系统与所述复氧主机相连接,所述主机锚固系统包括拉绳、锚固块、固定桩;所述固定桩设置在岸边,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复氧主机相连接,所述锚固块与所述拉绳远离所述复氧主机的一端相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电控系统,所述电控系统包括供电电缆、岸基控制箱、控制元件;所述供电电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桩上,且所述供电电缆与所述岸基控制箱相连接,所述供电电缆远离所述岸基控制箱的一端与所述复氧主机相连接,所述控制元件设置在所述复氧主机的内部上方,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岸基控制箱电连接,所述供电电缆表面设置有多个浮球,多个所述浮球通过钢丝绳相互连接。
优选地,所述复氧主机为圆柱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黑臭水体治理时,复氧主机在浮筒的支撑下浮于待治理水体的表层,进水管没入液面下方,在虹吸罐内负压及气液混合泵的辅助作用下将待处理水体快速抽离至水面以上,同时输送至气液混合泵内,从而避免气液混合泵无水空转,使得液体与气体的接触更为充分,提高了气液混合的效率和效果。混合后的气液混合体从气液混合泵中输送进入溶气罐,氧气在高压的作用下在溶气罐内充分的溶解于液体之中,接着将气液混合体从气液释放管快速排出,从而在黑臭水体中充入大量的微小气泡,从而实现对水体的净化。复氧主机整体结构紧凑,集成度高,占地较小;通过虹吸罐将水吸至水面上,配合气液混合泵有效的提高了气体和水的混合效果,从而提高了气液混合效率;溶气罐将混合后的气体和水依靠内部压力使其进一步的溶解混合,使气液混合效果更好,气泡更小更均匀,大幅度提高了氧气的溶解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中复氧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中复氧主机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中1、复氧主机;11、溶气罐;12、浮筒;13、虹吸罐;2、进水管;3、气液释放管;4、气液混合泵;5、锚固系统;51、拉绳;52、锚固块;53、固定桩;6、电控系统;61、供电电缆;62、岸基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3对本实施例的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包括复氧主机1,复氧主机1内设置有溶气罐11、浮筒12和虹吸罐13;复氧主机1的外侧设置有进水管2和气液释放管3,进水管2与虹吸罐13相连接,虹吸罐13通过气液混合泵4与溶气罐11相连接,溶气罐11与气液释放管3相连接,浮筒12呈周向设置在复氧主机1的底部。
黑臭水体治理时,复氧主机1在浮筒12的支撑下浮于待治理水体的表层,进水管2没入液面下方,在虹吸罐13内负压及气液混合泵4的辅助作用下将待处理水体快速抽离至水面以上,同时输送至气液混合泵4内,从而避免气液混合泵4无水空转,使得液体与气体的接触更为充分,提高了气液混合的效率和效果。混合后的气液混合体从气液混合泵4中输送进入溶气罐11,氧气在高压的作用下在溶气罐11内充分的溶解于液体之中,接着将气液混合体从气液释放管3快速排出,从而在黑臭水体中充入大量的微小气泡,从而实现对水体的净化。复氧主机1整体结构紧凑,集成度高,占地较小;通过虹吸罐13将水吸至水面上,配合气液混合泵4有效的提高了气体和水的混合效果,从而提高了气液混合效率;溶气罐11将混合后的气体和水依靠内部压力使其进一步的溶解混合,使气液混合效果更好,气泡更小更均匀,大幅度提高了氧气的溶解效率。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虹吸罐13包括真空罐、第一进水口、第一排气口、空气计量计;第一进水口设置在真空罐的底部,进水管2通过第一进水口与真空罐相连通,进水管2与真空罐相连通的一端插入真空罐至真空罐内部的顶部,第一排气口设置在真空罐的顶部,空气计量计设置在真空罐的顶部,虹吸罐13通过第一进水口与进水管2相连接,第一进水口和第一排气口内皆设置有球阀。
使用前,使用者需通过第一排气口向真空罐内注水,直至真空罐内充满液体后关闭第一排气口,使真空罐密封。水体处理过程中,气液混合泵4运转,同时真空罐内的液体输送至气液混合泵4内,避免气液混合泵4无水空转,与此同时在真空罐内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待处理水依次通过进水管2和第一进水口进入真空罐内,同时将待处理水提升至水面之上,避免水体回落,从而使得水体与氧气接触更为充分,提升混合溶解的效果;在吸入待处理水的同时,空气计量计对溶解氧过程中吸入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从而及时精确的记录和观测工作过程中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实时情况,空气计量计设置在真空罐的顶部,以防停泵时罐内存留的水外溢,减少了空气计量计在监测过程中的干扰,保证了空气计量计的使用安全。使用后或对装置进行检修时,只需通过球阀开启第一排气口,此时真空罐内负压消失,水体回落,即可将装置内的液体排出排净,便于装置的回收和检查。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溶气罐1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手动常开阀和自动排气阀,溶气罐11通过手动常开阀与气液释放管3相连接。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溶气罐11的压力为0.4-0.45MPa。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气液释放管3远离溶气罐1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排气口,第二排气口位于水面下方0.3m以上的位置。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进水管2远离真空罐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水口,第二进水口与第二排气口的垂直距离在0.4m以上。
通过手动常开阀的开度大小对溶气罐11内的压力进行调节,手动常开阀开度越大,排水过程中水流流速越快,溶气罐11内的压力越小,反之同理;通过上述方法将溶气罐11内的压力控制在0.4-0.45MPa,在0.4-0.45MPa高压的作用下气液混合效果更好,气泡更小更均匀,使得氧气在水中维持时间更长,大幅度提高氧气的溶解效率。溶氧后的气液混合体从溶气罐11中通过手动常开阀从气液释放管3将气液混合体排出至治理水体中,产生大量的均匀微小气泡;与此同时,自动排气阀的下端设置在溶气罐11内,当自动排气阀的下端与溶气罐11液面相接触时,自动排气阀闭合,当液面低于自动排气阀的下端时,自动排气阀开启并将含量超出的气体从溶气罐11内排出。通过采用手动常开阀和自动排气阀相复合辅助的方式,从而确保了氧气在溶气罐11内的溶气效率,避免了溶气过程中溶气罐11内的气液混合体外溢或气液比例不平衡造成的压力降低和气液混合不充分的问题。第二排气口位于水面下方0.3m以上的位置,第二进水口与第二排气口的垂直距离在0.4m以上,在此尺寸的基础上减少了设备周边的死角,利用进水和出水的搅动,实现设备周边水体的循环流动,使得复氧水能够均匀分布到周边水体中,从而实现高效提高水体中氧浓度。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主机锚固系统,主机锚固系统与复氧主机1相连接,主机锚固系统5包括拉绳51、锚固块52、固定桩53;固定桩53设置在岸边,拉绳51的一端与复氧主机1相连接,锚固块52与拉绳51远离复氧主机1的一端相连接。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电控系统6,电控系统6包括供电电缆61、岸基控制箱62、控制元件;供电电缆61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桩53上,且供电电缆61与岸基控制箱62相连接,供电电缆61远离岸基控制箱62的一端与复氧主机1相连接,控制元件设置在复氧主机1的内部上方,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岸基控制箱62电连接,供电电缆61表面设置有多个浮球,多个浮球通过钢丝绳相互连接。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复氧主机1为圆柱体。
在对黑臭水体进行治理时,将锚固块52与拉绳51连接固定,随后将锚固块52坠入至水体底部,拉绳51的另一端与复氧主机1相连接,从而将复氧主机1固定于水体表面,避免设备的随水流移动造成的丢失和对水体处理作业的影响。岸基控制箱62通过供电电缆61对复氧主机1进行供电,同时技术人员可用岸基控制箱62通过控制元件对复氧主机1进行控制,从而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设备,节省了工作强度;电缆61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桩53上,供电电缆61表面设置有多个浮球,且浮球通过钢丝绳相互连接,使得供电电缆61能够浮于水体表面,减少了水底杂物的影响,同时在浮球和钢丝绳的辅助下提高了供电电缆61的韧性和强度,保证了作业过程中供电的安全和稳定性。复氧主机1为圆柱体,大程度的减少风力对设备的干扰,可保证装置在大风条件下正常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表述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文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氧主机(1),所述复氧主机(1)内设置有溶气罐(11)、浮筒(12)和虹吸罐(13);所述复氧主机(1)的外侧设置有进水管(2)和气液释放管(3),所述进水管(2)与所述虹吸罐(13)相连接,所述虹吸罐(13)通过气液混合泵(4)与所述溶气罐(11)相连接,所述溶气罐(11)与所述气液释放管(3)相连接,所述浮筒(12)呈周向设置在所述复氧主机(1)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罐(13)包括真空罐、第一进水口、第一排气口、空气计量计;所述第一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真空罐的底部,所述进水管(2)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真空罐相连通,所述进水管(2)与所述真空罐相连通的一端插入所述真空罐至所述真空罐内部的顶部,所述第一排气口设置在所述真空罐的顶部,所述空气计量计设置在所述真空罐的顶部,所述虹吸罐(13)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进水管(2)相连接,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排气口内皆设置有球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罐(1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手动常开阀和自动排气阀,所述溶气罐(11)通过所述手动常开阀与所述气液释放管(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罐(11)的压力为0.4-0.45MPa。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释放管(3)远离所述溶气罐(1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位于水面下方0.3m以上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远离所述真空罐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的垂直距离在0.4m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机锚固系统,所述主机锚固系统与所述复氧主机(1)相连接,所述主机锚固系统(5)包括拉绳(51)、锚固块(52)、固定桩(53);所述固定桩(53)设置在岸边,所述拉绳(51)的一端与所述复氧主机(1)相连接,所述锚固块(52)与所述拉绳(51)远离所述复氧主机(1)的一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系统(6),所述电控系统(6)包括供电电缆(61)、岸基控制箱(62)、控制元件;所述供电电缆(6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桩(53)上,且所述供电电缆(61)与所述岸基控制箱(62)相连接,所述供电电缆(61)远离所述岸基控制箱(62)的一端与所述复氧主机(1)相连接,所述控制元件设置在所述复氧主机(1)的内部上方,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岸基控制箱(62)电连接,所述供电电缆(61)表面设置有多个浮球,多个所述浮球通过钢丝绳相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氧主机(1)为圆柱体。
CN202320967546.9U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 Active CN219823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7546.9U CN219823892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7546.9U CN219823892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3892U true CN219823892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76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67546.9U Active CN219823892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38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973305B2 (ja) 加圧式酸素溶解方法
CN203976496U (zh) 一种用于水处理的全自动快速加氧生态系统
CN219823892U (zh) 一种高效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的装置
CN211570330U (zh) 一种芬顿气浮物化水处理设备
CN217297359U (zh) 一种用于树脂加工的废水处理设备
CN111807501A (zh) 一种持续高浓度臭氧氧化处理污水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111992076A (zh) 一种污水处理的药剂溶解箱及其加药方法
CN206901886U (zh) 可提升曝气器及深水曝气池
CN207891208U (zh) 一种原位生态活水净水设备
CN208218632U (zh) 一种填料式变气压强化剩余污泥臭氧减量化装置
CN114713176A (zh) 一种高效溶铜罐
CN104843903A (zh) 一种高集成溶气气浮设备
CN209468202U (zh) 一种利用沉水微生物改善河道水质装置
CN209837276U (zh) 一种恒流量出水的水量调节装置
CN207537259U (zh) 一种含锑废水处理系统
CN202745023U (zh) 悬浮式浮藻汲取机
CN208218641U (zh) 一种旋流式剩余污泥臭氧减量化装置
CN206828217U (zh) 浮筒式离心曝气机
CN214218328U (zh) 一种脉冲气提混合器
CN205676238U (zh) 一种水体水质净化装置
CN210103532U (zh) 一种气提混合与网格絮凝相结合的加药反应装置
CN112326342B (zh) 一种污水河流治理用投药采样浮船泵站
CN219194542U (zh) 一种净水剂投放装置
CN204727694U (zh) 一种高集成溶气气浮设备
CN220485468U (zh) 一种湖面治理曝气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