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1705U - 一种自航式半潜风电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航式半潜风电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1705U
CN219821705U CN202321280302.XU CN202321280302U CN219821705U CN 219821705 U CN219821705 U CN 219821705U CN 202321280302 U CN202321280302 U CN 202321280302U CN 219821705 U CN219821705 U CN 219821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self
floating body
anchor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803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舒旎
郝玉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izhuang Offshore Wind Power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aizhuang Offshore Wind Power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aizhuang Offshore Wind Power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aizhuang Offshore Wind Power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8030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1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1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17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7Off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航式半潜风电平台,包括浮动平台,所述浮动平台包括下浮体、立柱,所述下浮体呈三角形,所述立柱设置有三根,三根所述立柱分别分布在所述下浮体的三个角上,所述下浮体的三个角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动力推进机构,所述动力推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浮动平台移动至不同位置,每根所述立柱上分别设置有锚泊机构。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给位于不同位置的钻井平台等需要用电用电的海洋平台进行就地供电,就地消纳风机产生的电能,减少输电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自航式半潜风电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漂浮式风电平台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航式半潜风电平台。
背景技术
海风向深远海发展成为未来趋势。近海资源较为饱和加之风能利用效率高,海风向深远发展趋势较为明显。世界上80%的海上风资源位于水深超过60米的海域。由于近海风电资源相对有限,资源开发趋于饱和,且受限于近海养殖、渔业捕捞、运输航线等用海需求限制。此外,由于深海区域比近海区域的风力更强劲、持续,因此深远海的风能利用率更高,可以充分利用海上风资源,加大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力度。但由于远海风电离岸距离过远,安装成本和输电成本均很高,故需要设计一种可减少安装成本和输电成本的漂浮式风电平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减少输电成本的自航式半潜风电平台。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自航式半潜风电平台,包括浮动平台,所述浮动平台包括下浮体、立柱,所述下浮体呈三角形,所述立柱设置有三根,三根所述立柱分别分布在所述下浮体的三个角上,所述下浮体的三个角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动力推进机构,所述动力推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浮动平台移动至不同位置,每根所述立柱上分别设置有锚泊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下浮体的每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两组所述动力推进机构,所述下浮体相邻两个角上的所述动力推进机构之间的夹角为120°。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推进机构包括导流罩、伺服电机、螺旋桨、驱动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设置在所述下浮体上,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轴和所述导流罩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螺旋桨分别设置在所述导流罩内,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螺旋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罩呈圆环状,所述导流罩内部直径位置设置有横杆,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横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桨为三叶片式螺旋桨。
进一步地:所述锚泊机构包括锚机、导缆器、锚链、锚头,所述锚机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上端面,所述导缆器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侧壁,所述锚链的一端连接所述锚头,所述锚链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导缆器后和所述锚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浮体的三个角分别设置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用于避免所述下浮体与所述锚链产生干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以下效果:
通过在下浮体的底部设置三组呈三角形分布的动力推进机构,在每根立柱上设置锚泊机构,通过动力推进机构,可驱动下浮体移动,从而驱动整个平台移动至远海,使平台随时跟随钻井平台等需要用电的海洋平台一起移动,给钻井平台等需要用电的海洋平台进行供电,实现就地供电,就地消纳风机产生的电能,无需对风机产生的电能进行远距输送,减少输电成本,另外,将本平台开往远海前,可在岸边码头进行组装后再开赴远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推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浮动平台,2-下浮体,3-立柱,4-动力推进机构,5-锚泊机构,6-导流罩,7-伺服电机,8-螺旋桨,9-驱动电机,10-转轴,11-横杆,12-锚机,13-导缆器,14-锚链,15-锚头,16-避让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航式半潜风电平台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包括浮动平台1,浮动平台1包括下浮体2、立柱3,下浮体2呈三角形,立柱3设置有三根,三根立柱3分别分布在下浮体2的三个角上,下浮体2的三个角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动力推进机构4,动力推进机构4用于驱动浮动平台1移动至不同位置,每根立柱3上分别设置有锚泊机构5。
每根立柱3上设置三组相互平行的锚泊机构5,可使整体平台有足够的可靠性。
下浮体2的每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两组动力推进机构4,下浮体2相邻两个角上的动力推进机构4之间的夹角为120°。
通过相邻两个角的动力推进机构4之间互成120°角,可实现使下浮体2在原地整体转向。
动力推进机构4包括导流罩6、伺服电机7、螺旋桨8、驱动电机9,伺服电机7设置在下浮体2上,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通过转轴10和导流罩6连接,驱动电机9和螺旋桨8分别设置在导流罩6内,且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和螺旋桨连接。
导流罩6呈圆环状,导流罩6内部直径位置设置有横杆11,驱动电机9固定在横杆11上。
呈圆环状的导流罩6可用于稳定流场并为驱动电机9和螺旋桨8提供支撑。
螺旋桨8为三叶片式螺旋桨8。
锚泊机构5包括锚机12、导缆器13、锚链14、锚头15,锚机12设置在立柱3的上端面,导缆器13设置在立柱3的侧壁,锚链14的一端连接锚头15,锚链14的另一端穿过导缆器13后和锚机12连接。
进行锚泊时,通过锚机12驱动锚链14下降,将锚头15啮入土中,从而使平台固定,进行移动时,通过锚机12驱动锚链14上升,使锚头15脱离土中。
通过在立柱3的侧壁设置导缆器13,避免锚链14与立柱3侧壁发现剐蹭。
在本实施例中,锚头15可选用史蒂芙帕瑞斯(Stevpris)锚、史蒂芙夏克(Stevshark)锚、布鲁斯FFTS锚等。
下浮体2的三个角分别设置有避让部16,避让部16用于避免下浮体2与锚链14产生干涉。
本风电平台上安装有风机(图未示),本风电平台移动时以安装风机的平台作为主方向,驱动本风电平台移动时,通过伺服电机7驱动导流旋转,以使各动力推进机构4可根据流向独立旋转角度,使得平台整体的合力方向朝向前进方向,达到平稳前进的目的,通过驱动电机9驱动螺旋桨8旋转,以驱动平台移动,当平台移动到工作水域时,通过现有的动力系统(图未示)进行刹车,然后通过锚机12驱动锚链14下降,锚链14带动锚头15啮入土中,实现锚泊定位,然后给钻井平台等需要用电的海洋平台进行供电,从而实现了就地供电,就地消纳风机产生的电能,无需对风机产生的电能进行远距输送,减少输电成本。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Claims (7)

1.一种自航式半潜风电平台,包括浮动平台,所述浮动平台包括下浮体、立柱,所述下浮体呈三角形,所述立柱设置有三根,三根所述立柱分别分布在所述下浮体的三个角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浮体的三个角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动力推进机构,所述动力推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浮动平台移动至不同位置,每根所述立柱上分别设置有锚泊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航式半潜风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浮体的每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两组所述动力推进机构,所述下浮体相邻两个角上的所述动力推进机构之间的夹角为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自航式半潜风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推进机构包括导流罩、伺服电机、螺旋桨、驱动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设置在所述下浮体上,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轴和所述导流罩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螺旋桨分别设置在所述导流罩内,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螺旋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自航式半潜风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呈圆环状,所述导流罩内部直径位置设置有横杆,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横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自航式半潜风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为三叶片式螺旋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自航式半潜风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泊机构包括锚机、导缆器、锚链、锚头,所述锚机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上端面,所述导缆器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侧壁,所述锚链的一端连接所述锚头,所述锚链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导缆器后和所述锚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自航式半潜风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浮体的三个角分别设置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用于避免所述下浮体与所述锚链产生干涉。
CN202321280302.XU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自航式半潜风电平台 Active CN219821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0302.XU CN219821705U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自航式半潜风电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0302.XU CN219821705U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自航式半潜风电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1705U true CN219821705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46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80302.XU Active CN219821705U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自航式半潜风电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17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42135B2 (ja) 水流発電装置
JP5760133B2 (ja) 洋上風力タービンの支持のための水エントラップメントプレートおよび非対称的係留システムを伴う、コラムで安定化された洋上プラットホーム
US7893556B1 (en)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with direct drive generator
CN103459832A (zh) 多用旋转设备和包括该多用旋转设备的发电系统
CN108407986B (zh) 一种可浮运的海上风电浮式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KR20110010479A (ko) 수차를 이용한 발전장치
CN108407987A (zh) 一种水上张拉的海上风电浮式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108248783A (zh) 一种新型海上风电潜式浮式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211874639U (zh) 一种可被动偏航的双风轮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装置
US20220259806A1 (en) Submerged floating rail transit system
KR20130065044A (ko) 풍력발전기에 태양광발전장치가 연설되는 수면 구조물
CN103979081B (zh) 深吃水海上浮动式风力机整体安装工作船
CN208102275U (zh) 一种可浮运的海上风电浮式基础
CN107542623B (zh) 推力型漂浮式集风发电装置
CN219821705U (zh) 一种自航式半潜风电平台
CN111712629A (zh) 一种提高低流速的动力装置
JP3530872B2 (ja) 水力エネルギー変換装置
JP6721886B2 (ja) 浮体支持軸の軸構造および該浮体支持軸の軸構造を備えた水上発電装置
CN206031706U (zh) 漂浮式动态调平组件及测风装置
JP2013002399A (ja) 風力の一部を風上への推進力に利用することで、海底に係留しなくても風に流されない洋上風力発電用風車。
CN207985139U (zh) 一种新型海上风电潜式浮式基础
CN104018980A (zh) 一种利用多个浮体的桩式波浪能俘获装置
KR101202156B1 (ko) 수상 부유 풍력 발전기
KR20110093308A (ko) 교각의 충돌방지 구조물을 이용한 조류발전장치 및 그 시공방법
AU2007200888B1 (e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