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7431U - 一种集酸槽酸雾捕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酸槽酸雾捕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7431U
CN219817431U CN202321075562.3U CN202321075562U CN219817431U CN 219817431 U CN219817431 U CN 219817431U CN 202321075562 U CN202321075562 U CN 202321075562U CN 219817431 U CN219817431 U CN 2198174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driving
face
collecting tank
vertical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755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卫民
唐加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Jiam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Jiam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Jiam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Jiam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755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74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7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74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酸槽酸雾捕集装置,包括送风扇叶、主动锥齿轮、从动竖轴、从动链轮、主动竖轴、主动链轮、驱动电机、吸风扇叶和传动轴,驱动电机传动端安装有主动竖轴,主动竖轴环形侧面上侧安装有送风扇叶,主动竖轴环形侧面下侧设置有主动链轮,从动竖轴上端设置有主动锥齿轮,传动轴环形侧面右侧安装有吸风扇叶,本实用通过使主动竖轴带动主动链轮和送风扇叶转动,使导风壳内部产生负压对周围空气进行吸附,以便对集酸槽体上方的大部分酸雾向右侧推进,同时主动链轮会通过传动链条带动从动链轮转动,使传动轴带动吸风扇叶转动,此时排风筒内部会产生负压将被送风扇叶气流向右侧推进的酸雾吸入。

Description

一种集酸槽酸雾捕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酸雾捕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酸槽酸雾捕集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不污染周围环境,现有的集酸槽上方都会配备酸雾捕集装置,酸雾捕集装置是一种通过在槽一侧进行鼓风,在另一侧进行抽风,使集酸槽上方形成一层空气幕,可以有效阻止酸雾外逸,最后通过风管将酸雾集中抽吸到吸收塔处理。
公开号“CN215879170U”提供的一种吹吸式酸雾捕集槽,通过在若干组设置吹风孔的风箱安装独立的鼓风机进行吹风,使吹风更均匀稳定,通过顶板和侧板来阻挡外逸的酸雾,可以有效提高捕集效率。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该酸雾捕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控制鼓风机和抽风机一同工作才能达到对酸雾的捕集,此种结构增加了生产厂家的用电量,并且该酸雾捕集装置仅依靠顶板对向上逃逸的酸雾进行拦截,而顶板只能起到对少部分酸雾阻拦作用,并不具备捕集能力,从而不能对大部分向上逃逸的酸雾进行捕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酸槽酸雾捕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酸槽酸雾捕集装置,包括集酸槽体、支撑基座以及防护壳,所述支撑基座上端面固定有集酸槽体,所述集酸槽体左右端面均设置有用于对酸雾进行捕集的送风捕集机构,所述集酸槽体上方设置有用于对送风捕集机构进行辅助捕集的辅助组件,所述集酸槽体右端面固定有防护壳。
优选地,所述送风捕集机构包括导风壳、送风扇叶、主动锥齿轮、从动竖轴、从动链轮、防护筒、主动竖轴、主动链轮、驱动电机、吸风扇叶、传动轴和从动锥齿轮,所述集酸槽体左端面固定有防护筒,所述防护筒上端面固定有导风壳,所述防护筒底部中间位置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传动端安装有主动竖轴,所述主动竖轴环形侧面上侧安装有送风扇叶,所述主动竖轴环形侧面下侧设置有主动链轮,所述防护壳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从动竖轴,所述从动竖轴环形侧面下侧设置有从动链轮,所述从动竖轴上端设置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环形侧面右侧啮合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右端面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环形侧面右侧安装有吸风扇叶。
优选地,所述辅助组件包括条形叶片、传动纵轴、转动电机和导风顶罩,所述防护壳上端面焊连有导风顶罩,所述导风顶罩前端面右侧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传动端连接有传动纵轴,所述传动纵轴环形侧面设置有条形叶片,且条形叶片与传动纵轴通过焊接方式相连。
优选地,所述导风壳右端面前后两侧对称固定有弧形挡板,且弧形挡板与导风壳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所述导风顶罩右端面下侧固定有排风筒,且排风筒右端连接有导送管道,导送管道出口与外界酸雾净化塔入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之间设置有传动链条,所述排风筒内部设置有固定吊架,所述传动轴环形侧面左侧设置有第二限位环,且第二限位环环形侧面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从动竖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固定吊架和传动轴外表面均喷涂有耐酸漆。
优选地,所述导风顶罩下端面开设有贯穿孔,所述防护筒环形侧面左侧安装有第一挡板,所述防护壳右端面下侧安装有第二挡板,所述从动竖轴环形侧面下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环,且第一限位环环形侧面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转动电机和驱动电机均通过导向与外界控制开关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集酸槽体内壁上侧开设有进口,所述集酸槽体内壁下侧开设有出口,且出口和进口后端均设置有耐酸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只需使驱动电机转动工作,便可以使送风扇叶和吸风扇叶一同工作,以便对集酸槽体向上飘出的酸雾进行捕集,从而节省了生产厂家的用电量;
2、本实用通过在导风顶罩内部设置条形叶片和转动电机,便可以使导风顶罩具备主动捕集能力,以便对向上逃逸的酸雾进行吸入捕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风壳和弧形挡板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送风扇叶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从动竖轴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送风捕集机构和辅助组件的正视剖面图。
图中:1、集酸槽体;11、进口;12、出口;2、支撑基座;3、防护壳;31、第二挡板;4、送风捕集机构;41、导风壳;42、弧形挡板;43、送风扇叶;44、主动锥齿轮;45、从动竖轴;451、第一限位环;46、从动链轮;47、防护筒;471、第一挡板;48、主动竖轴;49、主动链轮;411、驱动电机;412、传动链条;413、排风筒;414、吸风扇叶;415、传动轴;4151、第二限位环;416、固定吊架;417、从动锥齿轮;5、辅助组件;51、条形叶片;52、传动纵轴;53、转动电机;54、导风顶罩;541、贯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一种集酸槽酸雾捕集装置,包括集酸槽体1、支撑基座2以及防护壳3,支撑基座2上端面固定有集酸槽体1,集酸槽体1左右端面均设置有用于对酸雾进行捕集的送风捕集机构4,集酸槽体1上方设置有用于对送风捕集机构4进行辅助捕集的辅助组件5,集酸槽体1右端面固定有防护壳3。
送风捕集机构4包括导风壳41、送风扇叶43、主动锥齿轮44、从动竖轴45、从动链轮46、防护筒47、主动竖轴48、主动链轮49、驱动电机411、吸风扇叶414、传动轴415和从动锥齿轮417,集酸槽体1左端面固定有防护筒47,防护筒47上端面固定有导风壳41,防护筒47底部中间位置安装有驱动电机411,驱动电机411传动端安装有主动竖轴48,主动竖轴48环形侧面上侧安装有送风扇叶43,主动竖轴48环形侧面下侧设置有主动链轮49,防护壳3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从动竖轴45,从动竖轴45环形侧面下侧设置有从动链轮46,从动竖轴45上端设置有主动锥齿轮44,主动锥齿轮44环形侧面右侧啮合有从动锥齿轮417,从动锥齿轮417右端面设置有传动轴415,传动轴415环形侧面右侧安装有吸风扇叶414。
导风壳41右端面前后两侧对称固定有弧形挡板42,且弧形挡板42与导风壳4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导风顶罩54右端面下侧固定有排风筒413,且排风筒413右端连接有导送管道,导送管道出口12与外界酸雾净化塔入口相连通,排风筒413与导风壳41和防护壳3之间均通过焊接方式相连,弧形挡板42会对从导风壳41右端吹出的气流进行纵向阻挡,以便大部分气流向右侧移动,而排风筒413方便转动的吸风扇叶414对集酸槽体1上方飘出的酸雾进行抽吸。
主动链轮49与从动链轮46之间设置有传动链条412,排风筒413内部设置有固定吊架416,固定吊架416左端面下侧安装有第二阻挡盖,传动轴415环形侧面左侧设置有第二限位环4151,且第二限位环4151环形侧面设置有第二轴承,第二限位环4151与传动轴415通过焊接方式相连,从动竖轴45、主动锥齿轮44、从动锥齿轮417、固定吊架416和传动轴415外表面均喷涂有耐酸漆,主动链轮49与主动竖轴48通过焊接方式相连,从动链轮46与从动竖轴45通过焊接方式相连,传动链条412方便主动链轮49带动从动链轮46一同转动,固定吊架416会对传动轴415进行支撑限位,第二阻挡盖会对第二限位环4151进行阻挡,避免第二限位环4151在转动使用过程中出现左右位移情况,第二限位环4151避免传动轴415在转动使用过程中出现左右位移情况,第二轴承使第二限位环4151转动稳定性更好,而耐酸漆使从动竖轴45、主动锥齿轮44、从动锥齿轮417、固定吊架416和传动轴415外表面耐酸性和耐腐蚀性更好。
集酸槽体1内壁上侧开设有进口11,集酸槽体1内壁下侧开设有出口12,且出口12和进口11后端均设置有耐酸阀门,进口11方便向集酸槽体1内部输送适量酸洗液,出口12方便将集酸槽体1中的酸洗液排出,而耐酸阀门方便工作人员控制出口12和进口11的开闭。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转动电机53带动条形叶片51转动下使导风顶罩54内部产生负压,此时导风顶罩54会对大部分向上逃逸的酸雾进行吸入。
辅助组件5包括送风扇叶43、传动纵轴52、转动电机53和导风顶罩54,防护壳3上端面焊连有导风顶罩54,导风顶罩54前端面右侧安装有转动电机53,转动电机53传动端连接有传动纵轴52,传动纵轴52环形侧面设置有条形叶片51,且条形叶片51与传动纵轴5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
导风顶罩54下端面开设有贯穿孔541,且贯穿孔541开设有多个,防护筒47环形侧面左侧安装有第一挡板471,防护壳3右端面下侧安装有第二挡板31,从动竖轴45环形侧面下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环451,且第一限位环451环形侧面设置有第一轴承,第一限位环451与从动竖轴45之间通过焊接方式相连,防护壳3内壁下侧安装有第一阻挡盖,转动电机53和驱动电机411均通过导向与外界控制开关相连接,传动纵轴52与条形叶片51之间通过焊接方式相连,多个贯穿孔541方便导风顶罩54对向上逃逸的大部分酸雾进行吸入捕集,第一挡板471方便后期工作人员对防护筒47内部进行检修,第二挡板31方便后期工作人员对防护壳3内部进行检修维护,第一限位环451会对从动竖轴45进行限位,避免从动竖轴45在转动使用过程中出现上下位移情况,第一轴承使第一限位环451转动稳定性更好,而第一阻挡盖会对第一限位环451进行阻挡,避免第一限位环451在转动使用过程中出现上下位移情况。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集酸槽体1上方的酸雾进行捕集时,工作人员只需启动驱动电机411,使驱动电机411工作带动主动竖轴48转动,而主动竖轴48会带动主动链轮49和送风扇叶43转动,此时转动的送风扇叶43使导风壳41内部产生负压对周围空气进行吸附,而后吸入的空气会经过导风壳41右端吹出,以便对集酸槽体1上方的大部分酸雾向右侧推进,而弧形挡板42会对从导风壳41右端吹出的气流进行纵向阻挡,以便大部分气流向右侧移动对酸雾进行推进;与此同时,主动链轮49会通过传动链条412带动从动链轮46转动,而从动链轮46会带动从动竖轴45转动,使从动竖轴45带动主动锥齿轮44转动,而主动锥齿轮44会转动啮合从动锥齿轮417,进而使传动轴415带动吸风扇叶414转动,此时排风筒413内部会产生负压将被送风扇叶43气流向右侧推进的酸雾吸入,而后排风筒413会通过导送管道将酸雾导送至外界酸雾净化塔中进行净化处理。
在驱动电机411转动工作之前,工作人员先启动转动电机53,使转动电机53带动传动纵轴52转动,而传动纵轴52会带动条形叶片51转动,使导风顶罩54内部产生负压,此时导风顶罩54会对大部分向上逃逸的酸雾进行吸入,而后转动的条形叶片51会将吸入至导风顶罩54内部的酸雾向下方排出,以便排风筒413将其吸入,从而对集酸槽体1飘出的酸雾进行捕集,避免酸雾污染周围环境。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集酸槽酸雾捕集装置,包括集酸槽体(1)、支撑基座(2)以及防护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座(2)上端面固定有集酸槽体(1),所述集酸槽体(1)左右端面均设置有用于对酸雾进行捕集的送风捕集机构(4),所述集酸槽体(1)上方设置有用于对送风捕集机构(4)进行辅助捕集的辅助组件(5),所述集酸槽体(1)右端面固定有防护壳(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酸槽酸雾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捕集机构(4)包括导风壳(41)、送风扇叶(43)、主动锥齿轮(44)、从动竖轴(45)、从动链轮(46)、防护筒(47)、主动竖轴(48)、主动链轮(49)、驱动电机(411)、吸风扇叶(414)、传动轴(415)和从动锥齿轮(417),所述集酸槽体(1)左端面固定有防护筒(47),所述防护筒(47)上端面固定有导风壳(41),所述防护筒(47)底部中间位置安装有驱动电机(411),所述驱动电机(411)传动端安装有主动竖轴(48),所述主动竖轴(48)环形侧面上侧安装有送风扇叶(43),所述主动竖轴(48)环形侧面下侧设置有主动链轮(49),所述防护壳(3)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从动竖轴(45),所述从动竖轴(45)环形侧面下侧设置有从动链轮(46),所述从动竖轴(45)上端设置有主动锥齿轮(44),所述主动锥齿轮(44)环形侧面右侧啮合有从动锥齿轮(417),所述从动锥齿轮(417)右端面设置有传动轴(415),所述传动轴(415)环形侧面右侧安装有吸风扇叶(4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酸槽酸雾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5)包括条形叶片(51)、传动纵轴(52)、转动电机(53)和导风顶罩(54),所述防护壳(3)上端面焊连有导风顶罩(54),所述导风顶罩(54)前端面右侧安装有转动电机(53),所述转动电机(53)传动端连接有传动纵轴(52),所述传动纵轴(52)环形侧面设置有条形叶片(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酸槽酸雾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壳(41)右端面前后两侧对称固定有弧形挡板(42),所述导风顶罩(54)右端面下侧固定有排风筒(4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酸槽酸雾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链轮(49)与从动链轮(46)之间设置有传动链条(412),所述排风筒(413)内部设置有固定吊架(416),所述传动轴(415)环形侧面左侧设置有第二限位环(4151),所述从动竖轴(45)、主动锥齿轮(44)、从动锥齿轮(417)、固定吊架(416)和传动轴(415)外表面均喷涂有耐酸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酸槽酸雾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顶罩(54)下端面开设有贯穿孔(541),所述防护筒(47)环形侧面左侧安装有第一挡板(471),所述防护壳(3)右端面下侧安装有第二挡板(31),所述从动竖轴(45)环形侧面下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环(4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酸槽酸雾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酸槽体(1)内壁上侧开设有进口(11),所述集酸槽体(1)内壁下侧开设有出口(12)。
CN202321075562.3U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集酸槽酸雾捕集装置 Active CN2198174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5562.3U CN219817431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集酸槽酸雾捕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5562.3U CN219817431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集酸槽酸雾捕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7431U true CN219817431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80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75562.3U Active CN219817431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集酸槽酸雾捕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74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01920U (zh) 批量热浸镀锌池上吹吸式废气收集装置
CN219817431U (zh) 一种集酸槽酸雾捕集装置
CN218460405U (zh) 一种切割烟尘吸收装置
CN214235505U (zh) 一种可净化有机废气的实验室通风柜
CN216177436U (zh) 钢板切割用火焰切割机烟气净化系统
CN215883045U (zh) 一种锂电池生产制造用喷码机
CN212693715U (zh) 一种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及排放装置
CN215057517U (zh) 一种隧道施工用通风装置
CN213068789U (zh) 一种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设备
CN214287192U (zh) 一种炼铁用高炉环保除尘装置
CN214079911U (zh) 一种具备防护功能的焊管机组
CN212614829U (zh) 一种煤矿通风除尘装置
CN210934407U (zh) 一种工业窑炉烟气脱硝的装置
CN220633565U (zh) 一种脱硫脱硝除尘装置
CN220276657U (zh)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净化塔
CN218608693U (zh) 一种一体式蓄热高温氧化设备
CN215570499U (zh) 一种碱蚀作业废气处理系统
CN218295855U (zh) 一种油烟净化风机可旋转式组合箱
CN216582998U (zh) 一种碳粉输送装置
CN109173679B (zh) 一种高效率工业烟尘节能净化装置
CN220238061U (zh) 一种溶铅锅的烟气处理组件
CN213266325U (zh) 一种无尘环保型有机肥翻抛机
CN219128834U (zh) 一种酸性废气处理装置
CN215113143U (zh) 一种轴流风幕新风除尘装置
CN220370695U (zh) 一种用于碳中和的除尘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