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5269U - 一种全金属制的模型飞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金属制的模型飞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5269U
CN219815269U CN202320869778.0U CN202320869778U CN219815269U CN 219815269 U CN219815269 U CN 219815269U CN 202320869778 U CN202320869778 U CN 202320869778U CN 219815269 U CN219815269 U CN 2198152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tail
fuselage
model
camber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697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正平
李天行
王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86977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52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52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52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金属制的模型飞机,其包括机身、机翼、尾翼及动力控制系统,所述动力控制系统安设于翼台内,所述机身、机翼、翼台及尾翼均采用铝箔制成;所述机翼及尾翼的端部分别设有塑料薄膜制成的端翼结构,为保护机翼在碰撞时损坏机翼;所述机身首部、翼台首部或翼台尾部均可设置螺旋桨,所述尾翼包括安设于机身尾部的水平升降舵组和安设于水平升降舵组上方的垂直转向舵组,所述水平升降舵组与垂直转向舵组均采用铝箔制成;其解决了现有模型飞机制作难度大,维护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全金属制的模型飞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模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金属制的模型飞机。
背景技术
模型飞机是各种航空器模型的一种,其具有强烈的探索性质,并属于研究航空科学的必要手段。同时其作为普及航空知识的工具和娱乐玩具的作用更加突出。
模型飞机一般与实际飞机结构相似,其主要由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动力控制系统等组成,其中机翼用于模型飞机飞行时产生升力,机翼的上反角设计对于模型飞机飞行是横侧安定起到一定作用;尾翼则由水平尾翼及垂直尾翼构成,其中水平尾翼配合机翼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俯仰安定,垂直尾翼配合机翼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方向安定。
目前多数模型飞机中机翼及尾翼采用轻木或塑料制成,采用轻木制作的飞机结构通过预先制好机翼部件,并依照图纸粘接成为一体,最后表面蒙上热缩性塑料蒙皮,但所采用轻木材料需进口,其成本较高,且制作时较为困难,所制作的机翼或尾翼结构一旦受损,需整体全部更换,维护成本更高,其次用于模型飞机的轻木材料无法回收,一旦模型飞机受损,其无法二次回收利用。而塑料制成的机翼或尾翼结构是采用吹塑板或泡沫塑料压制而成的实心板,其做工虽较好,外形美观且尺寸型号繁多,但塑料制的模型构件需通过模具制作,无法由航模爱好者自由发挥创造能力,并且在航模飞行过程中,塑料制的飞机自身强度较脆,在碰撞时很容易断裂,发生损毁,且无法再次修补,其维护成本较高,并且长时间后也极易发生老化。
基于上述缺陷,亟需设计一种低维护成本且高强度的模型飞机,以保障航模爱好者充分发挥自身创造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金属制的模型飞机,其解决了现有模型飞机制作难度大,维护成本高的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金属制的模型飞机,其包括机身、机翼、尾翼、螺旋桨及动力控制系统,所述机翼是根据模型飞机的优良翼形所设计的,所述机身上设有用于连接机翼的翼台,所述动力控制系统安设于翼台内;所述机身、机翼、翼台及尾翼均采用铝箔制成;所述机翼及尾翼的端部分别设有塑料薄膜制成的端翼结构,所述端翼结构用于避免机翼及尾翼碰撞时损坏;所述螺旋桨安设于机身首部、翼台首部或翼台尾部,所述尾翼包括安设于机身尾部的水平升降舵组和安设于水平升降舵组上方的垂直转向舵组,所述水平升降舵组与垂直转向舵组均采用铝箔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机翼采用铝箔制成的单层弧面结构,所述机翼表面呈光滑弧面或者框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机翼采用铝箔制成的双层弧面结构,所述机翼包括上弧面和下弧面,所述机翼的上弧面及下弧面依据翼型结构由铝箔一体卷制而成,且所述下弧面的后边线与上弧面的中部位置相切连接,所述上弧面与下弧面之间设有中空腔体,所述上弧面中后边线至相切下弧面后边线位置的部分采用光滑弧面或框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控制系统包括无线接收器、电子调速器、无刷电机、舵机及电池,其中所述无线接收器与电子调速器固定安设于机身中部,所述无线接收器用于接受遥控设备传输的无线信号并向电子调速器及舵机输出控制信号,所述电子调速器用于根据无线接收器的控制信号调节无刷电机转速;所述无刷电机安设于机身首部、翼台首部或尾部,且所述螺旋桨安设于无刷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舵机包括有升降舵机和转向舵机,所述升降舵机和转向舵机均固定于机身尾部,且所述升降舵机和转向舵机分别通过信号线连接无线接收器,所述升降舵机通过连杆连接升降舵面,并由升降舵机控制升降舵面偏转角度,所述转向舵机通过连杆连接转向舵面,并由转向舵机控制转向舵面偏转角度;所述电池固定于机身中部,且所述电池用于向无线接收器、无刷电机及舵机提供动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升降舵组包括水平安定面和升降舵面,所述水平安定面固定于机身尾部,所述升降舵面的前边线与水平安定面的后边线铰接连接;所述垂直转向舵组包括垂直安定面和转向舵面,所述垂直安定面竖置固定连接于水平安定面上表面,所述转向舵面的前边线与垂直安定面的后边线铰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安定面、垂直安定面、升降舵面及转向舵面分别采用铝箔制成的光滑平板结构或框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结构表面分别贴敷有至少一层塑料薄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机身采用实心的细杆状结构,所述机身采用碳纤维制成,所述机身中部设有工字型的连接块,所述机翼通过连接块固定于机身上部,所述动力控制系统中无线接收器及电子调速器固定连接于连接块侧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机身采用多节中空的管状机身,多节管状机身依次插接连接,且相邻管状机身的连接位置设有用于固定的连接胶带,所述机身中部固定设有用于连接机翼的翼台结构,所述机翼通过翼台连接至机身上;所述动力控制系统中无线接收器及电子调速器固定安设于翼台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机身采用桁架结构,所述桁架结构包括一体连接的前桁架部、中桁架部及后桁架部,所述中桁架部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机翼,所述动力控制系统中无线接收器及电子调速器安设于中桁架部内部。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模型飞机通过传统材质的轻木或塑料替换为金属薄铝片,使得模型飞机维护更为便捷,且制作模型部件时更方便,同时采用金属薄铝片所制成的模型飞机其强度更优于轻木或塑料结构,更适宜航模爱好者进行创新;此外本模型飞机中还可针对机翼及尾翼进行减重处理,通过将机翼或尾翼设置为贴敷有塑料薄膜的框架结构,极大减少了模型飞机的重量,进而减少了飞行能耗,提高了续航时间。
(2)本实用新型的模型飞机可采用典型气动布局结构,例如常规布局、鸭式布局、翼身合体布局、飞翼布局,还可采用水上飞机布局结构,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模型飞机针对其气动性能有所改进,该模型飞机中由于使用了铝箔制作的机翼,其表面匀称光滑且一致性好,故机翼空气阻力小,升力可加强,使得升阻比有所上升,而尾翼部分在保证刚度情况下,用铝箔做的尾翼相比塑料及木材所制作的尾翼更薄、更平滑,故尾翼阻力更小,提高了整机的升阻比,同时由于尾翼更轻便,对应的转向舵面和升降舵面操作也更加灵活。
(3)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铝箔制成的模型飞机,制作工艺简便,由于该模型飞机大多数结构采用铝箔材质,其取材方便,例如铝制易拉罐,材料在农村及城镇均可获得,更便于推广开展模型飞行制作。其次采用塑料及木材做的模型飞机很容易老化,塑料飞机风化后,其表面变得粗糙,飞机阻力增加,同时模型飞机变脆或者变形,影响飞行状态;而木质模型飞机受潮后,其采用的各零件也会变形,影响模型飞机整体性能。相比于上述材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铝箔制成的模型飞机更便于保管、维护和维修。
(4)本实用新型的模型飞机由于是采用铝箔制作的,其拥有特有的金属光泽,使模型飞机外形更接近于真实飞机,此外传统塑料模型飞机在生产过程中均是化学制品,因此生产过程中易产生污染,飞机在报废后也会影响环境,木质模型飞机由于需要采用轻木制作,其成本较高,且报废后很难回收,对环境也有污染;相比较而言,本实施例中采用铝箔制作的模型飞机可回收,对环境污染更小。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模型飞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型飞机中呈光滑弧面的单层弧面机翼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型飞机中呈框架结构的单层弧面机翼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型飞机中呈光滑弧面的双层弧面机翼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型飞机中呈框架结构的双层弧面机翼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型飞机中呈光滑平板结构的尾翼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型飞机中光滑平板与框架结构相结合的尾翼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型飞机中呈框架结构的尾翼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型飞机中呈细杆状的机身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型飞机中呈管状的机身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型飞机中呈桁架结构的机身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机身;2-机翼;21-端翼结构;22-上弧面;23-下弧面;24-弧形前缘;25-中空腔体;3-尾翼;31-水平安定面;32-升降舵面;33-垂直安定面;34-转向舵面;4-螺旋桨;5-起落架;6-翼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联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具体公开了一种全金属制的模型飞机,其包括机翼2、机身1、尾翼3、动力控制系统及起落架5。
本实施例中模型飞机采用典型气动布局结构,例如常规布局、鸭式布局、翼身合体布局、飞翼布局,还可采用水上飞机布局结构,在此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模型飞机针对其气动性能有所改进。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机翼2采用翼型结构,所述机身21上设有用于连接机翼的翼台6,所述动力控制系统安设于翼台6内;所述机身1、机翼2、翼台6及尾翼3均采用铝箔制成;所述机翼2及尾翼3的端部分别设有塑料薄膜制成的端翼结构21,所述端翼结构21用于避免机翼2及尾翼3碰撞时损坏;本实施例中所述机翼2采用翼型结构是在普通模型飞机通用翼形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改进的;所述机翼2及尾翼3均采用铝箔制成;所述机翼2的端部以及尾翼3的端部分别设有塑料薄膜制成的端翼结构21,所述端翼结构21主要用于保护机翼及尾翼,由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机翼及尾翼采用金属铝箔制成,因此机翼及尾翼的边缘端部较为轻薄且锋利,当发生碰撞时,机翼及尾翼的边缘端部极易损坏,甚至会对人身造成伤害,为解决此问题,本实施例将机翼及尾翼的边缘端部粘接固定塑料薄膜制成的端翼结构21,通过柔软的端翼结构21进行缓冲,可避免机翼及尾翼的边缘端部损毁,同时也可避免对人身产生危害;本实施例中由于机翼2与尾翼3采用铝箔制成,其制作更为方便,且更适合航模爱好者,由于铝箔具有延展性,且具有一定强度,其更符合用于制作模型飞机的机翼2及尾翼3,有利于航模爱好者发挥自身创造力。并且采用铝箔所制成的机翼2和尾翼3用于模型飞机时,在飞行过程中一旦机翼2或尾翼3受损,可实现对受损部位进行修复,无需更换零部件,其更有利于模型飞机维护。同时采用铝箔所制成的机翼2和尾翼3还具有其他优势,例如塑料或轻木制作的机翼或尾翼,由于模型飞机的制造及强度要求,一般机翼或尾翼较厚,使得模型飞机整体阻力较大,在飞行过程需分出一部分动力来克服模型飞机的整体阻力,因此能耗较高,而本实施例中采用铝箔制成的机翼或尾翼更为轻薄,模型飞机整体阻力较小,因此飞行时能耗较低。当然还需说明一点的是,本实施例中机身1、机翼2、翼台6及尾翼3均优选采用铝箔制成,但不排除其他金属材质,例如铜箔等也可采用。
具体的,结合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机翼2采用铝箔制成的单层弧面结构,所述机翼2表面呈光滑弧面或者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呈光滑弧面的单层弧面机翼2采用整片铝箔制成,飞行过程中气流可经机翼2表面流动,以提供模型飞机升力;又或者如图3所示,所述机翼2表面采用框架结构,并在框架结构表面紧密贴敷一层塑料薄膜,飞行过程中气流经薄膜表面流动,此结构既不会影响机翼表面气流流动,同时还可进一步减轻机翼重量,降低飞行能耗。本实施例中机翼2的框架结构可通过对铝箔表面进行切割并保留铝制的矩形框架构成。
作为另一种替代结构,本实施例还公开有一种采用铝箔制成的双层弧面结构机翼2,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机翼2包括上弧面22和下弧面23,所述机翼2包括上弧面22和下弧面23,所述机翼2的上弧面22及下弧面23依据翼型结构由铝箔一体卷制而成,且所述下弧面23的后边线与上弧面22的中部位置相切连接,所述上弧面22与下弧面23之间设有中空腔体25,所述上弧面22中后边线至相切下弧面23后边线位置的部分采用光滑弧面结构,如图4所示,上述结构中机翼2的弧形前缘24可对机翼结构强度进行加强,相比较单层弧面结构机翼2,其抗撞击能力更好,飞行过程中机翼2更稳定。需强调的是,上述双层弧面结构机翼2中上弧面22、下弧面23及机翼2的弧形前缘24是采用同一张铝箔进行卷制的,因此该机翼的表面更为平滑,当气流流进机翼表面时,气流扰动更小。可替代的,本实施例双层弧面结构机翼2中所述上弧面22中后边线至相切下弧面23后边线位置的部分还可采用框架结构,如图5所示,同时在框架结构表面紧密贴敷有至少一层塑料薄膜,该结构中通过将机翼2部分结构设置为框架,可最大程度减少模型飞机整体重量,进而减少模型飞机电量消耗,延长续航时间,同时为了确保机翼2位置气流稳定通过,在机翼2的框架结构位置表面紧密贴敷一层塑料薄膜,以稳定模型飞机机翼2的气流。
本实施例中所述尾翼3包括安设于机身1尾部的水平升降舵组和安设于水平升降舵组上方的垂直转向舵组,所述水平升降舵组与垂直转向舵组均采用铝箔制成。其中所述水平升降舵组包括水平安定面31和升降舵面32,所述水平安定面31固定于机身1尾部,所述升降舵面32的前边线与水平安定面31的后边线铰接连接;所述垂直转向舵组包括垂直安定面33和转向舵面34,所述垂直安定面33竖置固定连接于水平安定面31上表面,所述转向舵面34的前边线与垂直安定面33的后边线铰接连接。
结合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安定面31、垂直安定面33、升降舵面32及转向舵面34可分别采用铝箔制成的光滑平板结构,该铝制的尾翼3结构不仅重量较轻,同时自身还可保持一定强度,可满足模型飞机中尾翼3功能需求,并且基于金属铝箔的延展特性,在模型飞机尾翼3受损时,更便于维护修理;作为另一种替代结构,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安定面31、垂直安定面33、升降舵面32及转向舵面34还可分别采用铝箔制成的框架结构,并在对应框架结构的表面分别贴敷一层塑料薄膜,此结构中采用框架结构的尾翼3的重量被大幅降低,同时采用重量较轻且表面光滑的塑料薄膜作为尾翼3表面结构,提高了尾翼3操控稳定性。当然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安定面31、垂直安定面33、升降舵面32及转向舵面34也可将采用铝箔制成的光滑平板结构与框架结构进行结合,如图7所示,例如水平安定面31、垂直安定面33采用光滑平板结构,而升降舵面32及转向舵面34则采用贴敷塑料薄膜的框架结构,由于升降舵面32及转向舵面34自重降低,舵机控制升降舵面32及转向舵面34偏转时更容易。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水平安定面31与升降舵面32、垂直安定面33与转向舵面34之间可分别采用柔性连接布进行连接,例如水平安定面31、升降舵面32的连接边缘分别粘接柔性连接布,又或者通过双层水平安定面31、升降舵面32分别夹紧连接柔性连接布等方式,从而使得水平安定面31与升降舵面32之间既保持连接关系,同时两者之间可轻易弯折;同理的垂直安定面33与转向舵面34之间也可采用上述结构。
所述动力控制系统安设于翼台6内,所述动力控制系统包括无线接收器、电子调速器、无刷电机、舵机及电池,其中所述无线接收器与电子调速器固定安设于机身1中部,所述无线接收器用于接受遥控设备传输的无线信号并向电子调速器及舵机输出控制信号,所述电子调速器用于根据无线接收器的控制信号调节无刷电机转速;所述无刷电机安设于机身1头部,所述螺旋桨4安设于机身1首部、翼台6首部或翼台6尾部,所述螺旋桨4安设于无刷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舵机包括有升降舵机和转向舵机,所述升降舵机和转向舵机均固定于机身1,且所述升降舵机和转向舵机分别通过信号线连接无线接收器,所述升降舵机通过连杆连接升降舵面32,并由升降舵机控制升降舵面32偏转角度,所述转向舵机通过连杆连接转向舵面34,并由转向舵机控制转向舵面34偏转角度;所述电池固定于机身1中部,且所述电池用于向无线接收器、无刷电机及舵机提供动力。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机身1作为模型飞机的主体承载结构,其强度影响模型飞机整体强度,本中实施例所述机身1可采用实心的细杆状结构,如图9所示,所述机身1中部设有工字型的连接块,所述机翼2通过连接块固定于机身1上部,所述动力控制系统中无线接收器及电子调速器固定连接于连接块侧方。所述无刷电机固定于细杆状机身1的首部位置;所述尾翼3则固定于机身1后端。
更进一步的,作为一种替代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机身1还可采用多节中空的管状结构,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机身1采用多节中空的管状结构进插接连接,采用此结构的机身1长度可随意组合,更便于机身组装,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机身1中部固定设有用于连接机翼2的翼台,进一步的该翼台6可连接于其中一节管状结构上,所述机翼2通过翼台6连接至机身1上;所述动力控制系统中无线接收器及电子调速器固定安设于翼台6内部,以避免飞行过程中受气流影响,线路晃动脱落;同时所述无刷电机固定于位于机身1首部的管状结构上,所述尾翼3则固定在位于机身1后端的管状结构上。采用上述机身结构的模型飞机更便于作为模型飞机的实验平台,由于模型飞机的爱好者经常会对模型飞机进行改装以获得优异的飞行性能或操控性能,传统结构的模型飞机无法随意对机身进行拆卸调整,而采用多节中空的管状结构的机身则具有机身长度任意调整的优势,通过增加或减少管状结构的数量,可更改机身长度,并且组装时进行简单插拔即可,装拆更方便,无需对机翼、螺旋桨、尾翼等结构进行拆卸。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相邻管状结构的连接强度,可在相邻管状结构的连接位置粘接一圈固定胶带进行固定,而拆卸时,则将固定胶带撕去,则可将相邻管状结构拆分。
作为另一种替代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机身1可采用桁架结构,如图11所示,具体的,所述桁架结构包括一体连接的前桁架部、中桁架部及后桁架部,所述中桁架部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机翼2,所述动力控制系统中无线接收器及电子调速器安设于中桁架部内部,同理,所述无刷电机固定于机身1的前桁架部,所述尾翼3则固定于机身1后桁架部。该桁架结构可进一步增强机身1强度,以确保整体模型飞机结构稳固。
本实施例中所述起落架5则包括两组前起落架5及一组后起落架5,通过前起落架5与后起落架5共同支撑模型飞机,以确保模型飞机起飞或着陆稳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全金属制的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机翼、尾翼、螺旋桨及动力控制系统,所述机翼是根据模型飞机的优良翼形所设计的,所述机身上设有用于连接机翼的翼台;所述机身、机翼、翼台及尾翼均采用铝箔制成;所述机翼及尾翼的端部分别设有塑料薄膜制成的端翼结构,所述端翼结构用于避免机翼及尾翼碰撞时损坏;所述螺旋桨安设于机身首部、翼台首部或翼台尾部,所述尾翼包括安设于机身尾部的水平升降舵组和安设于水平升降舵组上方的垂直转向舵组,所述水平升降舵组与垂直转向舵组均采用铝箔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采用铝箔制成的单层弧面结构,所述机翼表面呈光滑弧面或者框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采用铝箔制成的双层弧面结构,所述机翼包括上弧面和下弧面,所述机翼的上弧面及下弧面依据翼型结构由铝箔一体卷制而成,且所述下弧面的后边线与上弧面的中部位置相切连接,所述上弧面与下弧面之间设有中空腔体,所述上弧面中后边线至相切下弧面后边线位置的部分采用光滑弧面或框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控制系统包括无线接收器、电子调速器、无刷电机、舵机及电池,其中所述无线接收器与电子调速器固定安设于机身中部,所述无线接收器用于接受遥控设备传输的无线信号并向电子调速器及舵机输出控制信号,所述电子调速器用于根据无线接收器的控制信号调节无刷电机转速;所述无刷电机安设于机身首部、翼台首部或翼台尾部,且所述螺旋桨安设于无刷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舵机包括有升降舵机和转向舵机,所述升降舵机和转向舵机均固定于机身尾部,且所述升降舵机和转向舵机分别通过信号线连接无线接收器,所述升降舵机通过连杆连接升降舵面,并由升降舵机控制升降舵面偏转角度,所述转向舵机通过连杆连接转向舵面,并由转向舵机控制转向舵面偏转角度;所述电池固定于机身中部,且所述电池用于向无线接收器、无刷电机及舵机提供动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升降舵组包括水平安定面和升降舵面,所述水平安定面固定于机身尾部,所述升降舵面的前边线与水平安定面的后边线铰接连接;所述垂直转向舵组包括垂直安定面和转向舵面,所述垂直安定面竖置固定连接于水平安定面上表面,所述转向舵面的前边线与垂直安定面的后边线铰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安定面、垂直安定面、升降舵面及转向舵面分别采用铝箔制成的光滑平板结构或框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3或6所述的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表面分别贴敷有至少一层塑料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采用实心的细杆状结构,所述机身采用碳纤维制成,所述机身中部设有工字型的连接块,所述机翼通过连接块固定于机身上部,所述动力控制系统中无线接收器及电子调速器固定连接于连接块侧方。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采用多节中空的管状机身,多节管状机身依次插接连接,且相邻管状机身的连接位置设有用于固定的连接胶带,所述机身中部固定设有用于连接机翼的翼台结构,所述机翼通过翼台连接至机身上;所述动力控制系统中无线接收器及电子调速器固定安设于翼台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采用桁架结构,所述桁架结构包括一体连接的前桁架部、中桁架部及后桁架部,所述中桁架部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机翼,所述动力控制系统中无线接收器及电子调速器安设于中桁架部内部。
CN202320869778.0U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全金属制的模型飞机 Active CN2198152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69778.0U CN219815269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全金属制的模型飞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69778.0U CN219815269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全金属制的模型飞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5269U true CN219815269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78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69778.0U Active CN219815269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全金属制的模型飞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52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90906B (zh) 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器
US20150048215A1 (en) Efficient control and stall prevention in advanced configuration aircraft
CN111315655B (zh) 用于空中、水上、陆上或太空交通工具的三个复合翼的组件
CN103466074A (zh) 一种舰载撞网回收无人机
CN108045575A (zh) 一种短距起飞垂直着陆飞行器
US20050116116A1 (en) Wing employing leading edge flaps and winglets to achieve improved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CN112896499A (zh) 一种倾转涵道与固定螺旋桨组合布局的垂直起降飞行器
CN207712292U (zh) 一种倾转旋翼无人机
CN113371175A (zh) 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及其设计方法
CN109649648B (zh) 一种双螺旋桨垂直起降椭圆形环翼飞行器的制造方法
CN101348168A (zh) 浮升式飞行器
CN215944856U (zh) 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
CN219815269U (zh) 一种全金属制的模型飞机
CN113277066A (zh) 可伸缩机翼、包含其的飞行器及飞行器控制方法
CN112644686B (zh) 一种串列翼布局太阳能无人机
CN215043673U (zh) 一种倾转涵道与固定螺旋桨组合布局的垂直起降飞行器
CN213649899U (zh) 一种可折叠垂直起降无人机
WO2005044661A2 (en) Supersonic aircraft with aerodynamic control
CN213083496U (zh) 一种连翼可垂直起降的飞行器
CN208021734U (zh) 用于固定翼无人机的可调式旋翼机头装置
CN112896500A (zh) 一种四涵道倾转布局的飞行器
AU5207386A (en) Graduated aircraf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CN210503149U (zh) 螺旋桨动力配平无尾无人机
CN113148149B (zh) 一种带拉线的太阳能无人机
CN219277817U (zh) 一种具有搭接翼的垂直起降三旋翼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