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8448U - 一种水路转接结构及座圈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路转接结构及座圈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8448U
CN219808448U CN202321033064.2U CN202321033064U CN219808448U CN 219808448 U CN219808448 U CN 219808448U CN 202321033064 U CN202321033064 U CN 202321033064U CN 219808448 U CN219808448 U CN 219808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joint
communicated
water inlet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3306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平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hl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hl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hl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hl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3306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8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8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84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路转接结构及座圈机构,包括具有冲水接头的壳体、具有出水接头及回水接头的转动芯体和具有进水接头的进水端头;所述进水端头固定地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转动芯体至少部分可枢转地装配在所述壳体中,所述转动芯体远离所述进水端头的一端连接有出水接头和回水接头;所述转动芯体中具有连通所述进水接头与所述出水接头的出水流道;所述转动芯体中还具有与所述回水接头连通的回水流道,所述转动芯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回水流道连通的转接水槽,所述冲水接头与所述转接水槽连通。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水路转接结构及座圈机构,优化了座圈中的水管布置,缩短座圈中的水管长度,节省安装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水路转接结构及座圈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便器水路转接零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路转接结构及座圈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对卫浴产品的座便器的功能也有更多的要求。座便器的盖板组件中的水路布置直接影响着盖板组件的尺寸和使用的便利性。
公开号为CN115736690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冲洗组件集成在座圈内部的冲洗盖板,在座圈的中部设置有水路转接头,水路转接头与外部的自来水连接。水路转接头的出水端与安装在座圈底部的分水阀连接,分水阀再通过管路与冲洗组件连接。
由此可见,上述专利中的水路转接头仅用于将分水阀与外部的自来水接头,而不具有将分水阀的出水转换至冲洗组件的功能,导致需要在座圈的后部的安装腔中安装较长的水管,以将分水阀与冲洗组件连接,管路结构集成度不高,较长的水管会占用安装腔的安装空间,并且较长的管路还需要专门固定,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路转接结构及座圈机构,既可以将水路转接至座圈的控制阀,又可以将控制阀输出的水转接至座圈的冲水组件,可以优化座圈中的水管布置,缩短座圈中的水管长度,节省安装空间。水路转接结构的转动芯体还可与座圈一体转动,从而可将控制阀安装在座圈的侧部,便于用户使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水路转接结构,包括具有冲水接头的壳体、具有出水接头及回水接头的转动芯体和具有进水接头的进水端头;
所述进水端头固定地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转动芯体至少部分可枢转地装配在所述壳体中,所述转动芯体远离所述进水端头的一端连接有出水接头和回水接头;
所述转动芯体中具有连通所述进水接头与所述出水接头的出水流道;
所述转动芯体中还具有与所述回水接头连通的回水流道,所述转动芯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回水流道连通的转接水槽,所述冲水接头与所述转接水槽连通。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转接水槽在所述转动芯体的外周面上呈弧形或圆环形。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转接水槽的两侧与所述壳体之间装配有密封圈。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接头包括冷水进水接头和/或热水进水接头;
所述出水流道包括冷水出水流道和/或热水出水流道,所述冷水出水流道与所述冷水进水接头连通,所述热水出水流道与所述热水进水接头连通;
所述出水接头包括冷水出水接头和/或热水出水接头,所述冷水出水接头与所述冷水出水流道连通,所述热水出水接头与所述热水出水流道连通。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端头中包括具有隔板的转动套;
所述冷水进水接头和所述热水进水接头的出水口与所述转动套之间依次装配有第一密封片和与所述第一密封片贴合的第二密封片;
所述第一密封片上具有与所述冷水进水接头和所述热水进水接头的出水口相应连通的两个第一密封片通孔;
所述第二密封片上具有与两个所述第一密封片通孔相应连通的两个第二密封片通孔,所述第二密封片通孔呈弧形;
所述冷水出水流道的进水端和所述热水出水流道的进水端分别穿过所述隔板并与两个所述第二密封片通孔相应连通。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密封片和所述第二密封片分别为陶瓷密封片。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冷水进水接头和所述热水进水接头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密封片之间装配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上具有与两个所述第一密封片通孔相应连通的两个第一垫片通孔;
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密封片之间装配有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上具有与两个所述第二密封片通孔相应连通的两个第二垫片通孔。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冲水接头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冲水接头和第二冲水接头;
所述回水流道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回水流道和第二回水流道,所述回水接头包括与所述第一回水流道连通的第一回水接头和与所述第二回水流道连通的第二回水接头;
所述转接水槽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转接水槽和第二转接水槽,所述第一转接水槽与所述第一回水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冲水接头与所述第一转接水槽连通;
所述第二转接水槽与所述第二回水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冲水接头与所述第二转接水槽连通。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水路转接结构包括有用于与座圈的连接套装配的卡盘,所述卡盘上间隔地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卡槽;
所述出水接头和所述回水接头分别与所述卡槽卡接。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水路转接结构包括有用于与座圈的安装座连接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壳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座圈机构,包括座圈和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水路转接结构;
所述壳体与所述座圈连接;
所述座圈的后端具有连接套,所述转动芯体与所述连接套同轴布置,且所述转动芯体与所述座圈一体转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路转接结构包括壳体、转动芯体和进水端头,壳体固定在座圈后端的安装腔中,转动芯体与壳体可枢转连接,转动芯体还能够与座圈一体转动,转动芯体的进水流道与进水端头的进水接头连通,转动芯体的出水接头用于与座圈的控制阀的进水口连接,转动芯体的回水接头用于与控制阀的出水口连接,壳体的冲水接头用于与座圈的冲水组件连接,冲水接头与转动芯体的转接水槽连通。
水可经进水接头、进水流道、出水接头进入控制阀中,从控制阀流出水经回水接头、回水流道、转接水槽和冲水接头进入冲水组件中。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路转接结构及座圈机构,既可以将水路转接至座圈的控制阀,又可以将控制阀输出的水转接至座圈的冲水组件,可以优化座圈中的水管布置,缩短座圈中的水管长度,节省安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路转接结构及座圈机构,转动芯体还可与座圈一体转动,座圈的转动时,同时带动控制阀、转动芯体、出水接头、回水接头及连接在出水接头、回水接头与控制阀之间的水管一体转动,从而可将控制阀安装在座圈的侧部,便于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水路转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水路转接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壳体的立体图;
图4为转动芯体的立体图;
图5为转动芯体从进水端侧看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沿着A-A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5沿着B-B向的剖视图;
图8为出水接头、回水接头由卡盘固定的示意图;
图9为卡盘的立体图;
图10为进水端头的立体图;
图11为进水端头在第一视角下的爆炸图;
图12为进水端头在第二视角下的爆炸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水路转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座圈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路转接结构,包括具有冲水接头12的壳体1、具有出水接头23及回水接头24的转动芯体2和具有进水接头32的进水端头3。
进水端头3固定地安装在壳体1的一端,转动芯体2至少部分可枢转地装配在壳体1中,转动芯体2远离进水端头3的一端连接有出水接头23和回水接头24。
转动芯体2中具有连通进水接头32与出水接头23的出水流道21。
转动芯体2中还具有与回水接头24连通的回水流道22,转动芯体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回水流道22连通的转接水槽25,冲水接头12与转接水槽25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路转接结构包括壳体1、转动芯体2和进水端头3。
壳体1呈筒状,壳体1中具有通孔11或安装腔体。壳体1用于固定在图14所示的座圈6的后座中。壳体1的外侧安装有冲水接头12,装配时,冲水接头12通过水管与座圈6的冲水组件(喷管)连接,用于用户清洗隐私部位。
转动芯体2的一端插入在壳体1的通孔11或安装腔体中,转动芯体2的另一端可伸出壳体1的外侧。转动芯体2能够相对于壳体1转动。装配时,转动芯体2与座圈6后部的连接套61同轴配置。座圈6在绕着连接套61转动时,转动芯体2可一体转动。
转动芯体2中具有相互独立的出水流道21和回水流道22,转动芯体2伸出壳体1侧的端部上连接有出水接头23和回水接头24,转动芯体2的外周面上开设有转接水槽25。
进水端头3装配在壳体1的一端,其与出水接头23、回水接头24布置在壳体1的相对两端。进水端头3的外壳31与壳体1采用销钉、螺栓等连接,进水接头32安装在外壳31上,其用于与供水管路连接。供水管路可为自来水供给管路、温控阀的出水管路等等。根据需要,进水接头32可单接冷水、单接热水或单接预先调制好的温水。
出水流道21的进水端与进水接头32的出水端保持连通,两者可套接或插接,或者通过转接机构转接,在出水流道21的进水端随着转动芯体2一体转动时,进水接头32的水也可供给至出水流道21中。根据需要,可在出水流道21的进水端装配有插接头26,插接头26与进水接头32的出水端直接配合,例如插接或套接;插接头26与进水接头32的出水端也可间接配合,例如采用转接环、转接腔等结构转接连接。出水流道21中的水经出水接头23流出。装配时,出水接头23通过水管与座圈6的控制阀7的进水口连接,控制阀7可为切换阀和/或混水阀。装配时,回水接头24通过水管与座圈6的控制阀7的出水口连接,以将从控制阀7排出的水输送至回水流道22中。转接水槽25与回水流道22之间通过通孔连通,回水流道22的水经通孔排出至转接水槽25中。转接水槽25设置在转动芯体2的外周面上,转接水槽25大致与转动芯体2的径向垂直,转接水槽25与壳体1的通孔11的孔壁密封,从而形成水道。在转动芯体2转动时,冲水接头12保持与转接水槽25连通,因此,可将水输送至座圈6的冲水组件。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路转接结构,既可以将水路转接至座圈6的控制阀7,又可以将控制阀7输出的水转接至座圈6的冲水组件,可以优化座圈6中的水管布置,控制阀7与冲水组件之间由水路转接结构过渡,不再直接通过水管直接连接,缩短了座圈6中的水管长度,不用再专门采用固定结构来固定连接在控制阀7与冲水组件之间的水管,简化了水路安装方式,也节省安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路转接结构,转动芯体2还可与座圈6一体转动,座圈6的转动时,同时带动控制阀7、转动芯体2、出水接头23、回水接头24及连接在出水接头23、回水接头24与控制阀7之间的水管一体转动,从而可将控制阀7安装在座圈的侧部,便于用户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7所示,转接水槽25在转动芯体2的外周面上呈弧形或圆环形。弧形或圆环形的转接水槽25与转动芯体2同轴布置,在转动芯体2转动时,带动弧形或圆环形的转接水槽25一体转动,转动的转接水槽25可与固定的冲水接头12保持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接水槽25的两侧与壳体1之间装配有密封圈。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其装配在转接水槽25的左右两侧与通孔11的孔壁之间,提升转接水槽25的密封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进水接头32包括冷水进水接头321和/或热水进水接头322。
出水流道21包括冷水出水流道211和/或热水出水流道212,冷水出水流道211与冷水进水接头321连通,热水出水流道212与热水进水接头322连通。
出水接头23包括冷水出水接头231和/或热水出水接头232,冷水出水接头231与冷水出水流道211连通,热水出水接头232与热水出水流道212连通。
本实施例中,进水接头32包括有冷水进水接头321和/或热水进水接头322。装配时,冷水进水接头321与自来水管路连接,热水进水接头322可与外部的热水管路连接,也可与温控阀的热水出水口连接。
出水流道21相应地包括冷水出水流道211和/或热水出水流道212,在转动芯体2转动时,冷水出水流道211的进水端与冷水进水接头321的出水口保持连通,热水出水流道212的进水端与热水进水接头322的出水口保持连通。
出水接头23包括有与冷水出水流道211连通的冷水出水接头231和/或与热水出水流道212连通的热水出水接头232。装配时,冷水出水接头231通过水管与控制阀7的混水阀连接,以向混水阀中供给冷水。装配时,热水出水接头232通过水管与控制阀7的混水阀连接,以向混水阀中供给热水。混水阀将冷热水混合至所需温度后,将温水输送至控制阀7的切换阀,再由管道输送至回水接头24、回水流道22及冲水接头12,以将温水输送给冲洗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冷水出水流道211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一插接头261,第一插接头261与冷水进水接头321的出水口采用转接环连接,转接环具有与冷水进水接头321的出水口连通的第一环形水槽,第一插接头261与第一环形水槽保持连通。在热水出水流道212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二插接头262,第二插接头262与热水进水接头322的出水口采用转接环转接连接,转接环具有与热水进水接头322的出水口连通的第二环形水槽,第二插接头262与保持第二环形水槽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12所示,进水端头3中包括具有隔板331的转动套33。
冷水进水接头321和热水进水接头322的出水口与转动套33之间依次装配有第一密封片34和与第一密封片34贴合的第二密封片35。
第一密封片34上具有与冷水进水接头321和热水进水接头322的出水口相应连通的两个第一密封片通孔341。
第二密封片35上具有与两个第一密封片通孔341相应连通的两个第二密封片通孔351,第二密封片通孔351呈弧形。
冷水出水流道211的进水端和热水出水流道212的进水端分别穿过隔板331并与两个第二密封片通孔351相应连通。
本实施例中,进水端头3中设置有转动套33,转动套33中具有隔板331。具体地,转动套33可枢转地安装在外壳31中,其与进水接头32处于转动套33的相对两端。进水接头32安装在外壳31的端盖311上。
在转动套33与端盖311之间装配有第一密封片34和第二密封片35,第一密封片34处于靠近端盖311侧,第二密封片35处于靠近转动套33侧。第一密封片34和第二密封片35固定装配在转动套33与端盖311之间。转动套33能够随着转动芯体2一体转动,第一密封片34和第二密封片35保持不动。
第一密封片34上具有两个第一密封片通孔341,其中一个第一密封片通孔341与冷水进水接头321的出水口保持连通,另一个第一密封片通孔341与热水进水接头322的出水口保持连通。
第二密封片35上具有两个第二密封片通孔351,两个第二密封片通孔351与两个第一密封片通孔341相应连通。第二密封片通孔351呈弧形,第二密封片35的中心即为弧形的第二密封片通孔351的中心。
隔板331上设置有两个隔板插孔332,隔板插孔332为圆孔,两个隔板插孔332与两个第二密封片通孔351对应配置。
冷水出水流道211的进水端穿过隔板331的一个隔板插孔332,并与一个第二密封片通孔351连通,该第二密封片通孔351与冷水进水接头321的出水口连通。热水出水流道212的进水端穿过隔板331的另一个隔板插孔332,并与另一个第二密封片通孔351连通,该另一个第二密封片通孔351与热水进水接头322的出水口连通。
在转动芯体2转动时,转动套33随着转动芯体2一体转动,冷水出水流道211及热水出水流道212的进水端在转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弧形的第二密封片通孔351的两端之间,从而保持与第二密封片通孔351连通。冷水经冷水进水接头321、一个第一密封片通孔341、一个第二密封片通孔351进入冷水出水流道211中。热水经热水进水接头322、另一个第一密封片通孔341、另一个第二密封片通孔351进入热水出水流道212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冷水出水流道211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一插接头261,热水出水流道212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二插接头262。第一插接头261和第二插接头262分别穿过隔板331的两个隔板插孔332,并与两个第二密封片通孔351相应连通。
在转动芯体2转动时,第一插接头261和第二插接头262作用转动套33,使得转动套33在外壳31中转动。第一插接头261和第二插接头262始终与弧形的第二密封片通孔351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片34和第二密封片35分别为陶瓷密封片,密封效果好,满足进水端的高压水的密封要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12所示,冷水进水接头321和热水进水接头322的出水口与第一密封片34之间装配有第一垫片36,第一垫片36上具有与两个第一密封片通孔341相应连通的两个第一垫片通孔361。
隔板331与第二密封片35之间装配有第二垫片37,第二垫片37上具有与两个第二密封片通孔351相应连通的两个第二垫片通孔371。
本实施例中,端盖311与第一密封片34之间装配有第一垫片36,第一垫片36为橡胶垫,避免第一密封片34与端盖311摩擦。第一垫片36上具有与两个第一垫片通孔361,两个第一垫片通孔361与两个第一密封片通孔341相应连通。
隔板331与第二密封片35之间装配有第二垫片37,第二垫片37为橡胶垫,避免第二密封片35与隔板331摩擦。第二垫片37上具有两个第二垫片通孔371,两个第二垫片通孔371与两个第二密封片通孔351相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冲水接头12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冲水接头121和第二冲水接头122。
回水流道22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回水流道221和第二回水流道222,回水接头24包括与第一回水流道221连通的第一回水接头241和与第二回水流道222连通的第二回水接头242。
转接水槽25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转接水槽251和第二转接水槽252,
第一转接水槽251与第一回水流道221连通,第一冲水接头121与第一转接水槽251连通。
第二转接水槽252与第二回水流道222连通,第二冲水接头122与第二转接水槽252连通。
本实施例中,冲水接头12包括第一冲水接头121和第二冲水接头122,其适用于冲洗组件具有两根喷管(前后冲洗)的情形,第一冲水接头121和第二冲水接头122分别通过水管与一根喷管连接。
相应地,回水流道22包括第一回水流道221和第二回水流道222,第一回水流道221和第二回水流道222相互独立。
相应地,回水接头24包括第一回水接头241和第二回水接头242。第一回水接头241与第一回水流道221连通,第二回水接头242与第二回水流道222连通。
相应地,转接水槽25包括第一转接水槽251和第二转接水槽252。第一转接水槽251与第一回水流道221连通,第一冲水接头121与第一转接水槽251连通。第二转接水槽252与第二回水流道222连通,第二冲水接头122与第二转接水槽252连通。
控制阀7的切换阀可切换水路,以控制第一回水流道221和/或第二回水流道222中回水,进而控制相应的喷管喷水。例如,在第一回水流道221回水时,一根喷管实现前冲;在第二回水流道222回水时,另一根喷管实现后冲,满足用户不同的冲洗需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9和图14所示,水路转接结构包括有用于与座圈6的连接套61装配的卡盘4,卡盘4上间隔地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卡槽41。出水接头23和回水接头24分别与卡槽41卡接。
本实施例中,在转动芯体2的一端配置有卡盘4,卡盘4可与转动芯体2连接,卡盘4也可与转动芯体2间隔布置。卡盘4用于卡在座圈6后端的连接套61中。连接套61的中心为座圈6的枢转轴或枢转中心,因此,卡盘4可与座圈6一体转动。卡盘4沿着圆周方向开设有两个以上的卡槽41,出水接头23和回水接头24分别与卡槽41卡接。卡盘4转动时,会带动出水接头23和回水接头24一体转动,进而带动转动芯体2一体转动,不会影响连接在控制阀7与出水接头23、回水接头24之间的水管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水路转接结构包括有用于与座圈6的安装座连接的连接座5,连接座5与壳体1连接,以便将水路转接结构固定在座圈6后端的后座中。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圈机构,包括座圈6和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水路转接结构。
壳体1与座圈6连接。
座圈6的后端具有连接套61,转动芯体2与连接套61同轴布置,且转动芯体2与座圈6一体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圈机构包括座圈6和水路转接结构。
有关水路转接结构的结构、构造及工作原理,请参考前面对水路转接结构的描述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壳体1固定安装在座圈6后端的后座中,转动芯体2与连接套61同轴布置,出水接头23和回水接头24穿出连接套61,并通过水管与控制阀7连接。在座圈6转动时,转动芯体2与座圈6保持一体转动。
有关座圈6中的冲洗组件,例如喷管,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有关控制阀7,例如混水阀和/或切换阀,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有关温控阀,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水路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冲水接头(12)的壳体(1)、具有出水接头(23)及回水接头(24)的转动芯体(2)和具有进水接头(32)的进水端头(3);
所述进水端头(3)固定地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一端,所述转动芯体(2)至少部分可枢转地装配在所述壳体(1)中,所述转动芯体(2)远离所述进水端头(3)的一端连接有出水接头(23)和回水接头(24);
所述转动芯体(2)中具有连通所述进水接头(32)与所述出水接头(23)的出水流道(21);
所述转动芯体(2)中还具有与所述回水接头(24)连通的回水流道(22),所述转动芯体(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回水流道(22)连通的转接水槽(25),所述冲水接头(12)与所述转接水槽(2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水槽(25)在所述转动芯体(2)的外周面上呈弧形或圆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水槽(25)的两侧与所述壳体(1)之间装配有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路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接头(32)包括冷水进水接头(321)和/或热水进水接头(322);
所述出水流道(21)包括冷水出水流道(211)和/或热水出水流道(212),所述冷水出水流道(211)与所述冷水进水接头(321)连通,所述热水出水流道(212)与所述热水进水接头(322)连通;
所述出水接头(23)包括冷水出水接头(231)和/或热水出水接头(232),所述冷水出水接头(231)与所述冷水出水流道(211)连通,所述热水出水接头(232)与所述热水出水流道(21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路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头(3)中包括具有隔板(331)的转动套(33);
所述冷水进水接头(321)和所述热水进水接头(322)的出水口与所述转动套(33)之间依次装配有第一密封片(34)和与所述第一密封片(34)贴合的第二密封片(35);
所述第一密封片(34)上具有与所述冷水进水接头(321)和所述热水进水接头(322)的出水口相应连通的两个第一密封片通孔(341);
所述第二密封片(35)上具有与两个所述第一密封片通孔(341)相应连通的两个第二密封片通孔(351),所述第二密封片通孔(351)呈弧形;
所述冷水出水流道(211)的进水端和所述热水出水流道(212)的进水端分别穿过所述隔板(331)并与两个所述第二密封片通孔(351)相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路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片(34)和所述第二密封片(35)分别为陶瓷密封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路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进水接头(321)和所述热水进水接头(322)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密封片(34)之间装配有第一垫片(36),所述第一垫片(36)上具有与两个所述第一密封片通孔(341)相应连通的两个第一垫片通孔(361);
所述隔板(331)与所述第二密封片(35)之间装配有第二垫片(37),所述第二垫片(37)上具有与两个所述第二密封片通孔(351)相应连通的两个第二垫片通孔(371)。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路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水接头(12)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冲水接头(121)和第二冲水接头(122);
所述回水流道(22)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回水流道(221)和第二回水流道(222),所述回水接头(24)包括与所述第一回水流道(221)连通的第一回水接头(241)和与所述第二回水流道(222)连通的第二回水接头(242);
所述转接水槽(25)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转接水槽(251)和第二转接水槽(252),所述第一转接水槽(251)与所述第一回水流道(221)连通,所述第一冲水接头(121)与所述第一转接水槽(251)连通;
所述第二转接水槽(252)与所述第二回水流道(222)连通,所述第二冲水接头(122)与所述第二转接水槽(25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路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路转接结构包括有用于与座圈(6)的连接套(61)装配的卡盘(4),所述卡盘(4)上间隔地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卡槽(41);
所述出水接头(23)和所述回水接头(24)分别与所述卡槽(41)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路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路转接结构包括有用于与座圈(6)的安装座连接的连接座(5),所述连接座(5)与所述壳体(1)连接。
11.一种座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圈(6)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水路转接结构;
所述壳体(1)与所述座圈(6)连接;
所述座圈(6)的后端具有连接套(61),所述转动芯体(2)与所述连接套(61)同轴布置,且所述转动芯体(2)与所述座圈(6)一体转动。
CN202321033064.2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水路转接结构及座圈机构 Active CN219808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3064.2U CN219808448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水路转接结构及座圈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3064.2U CN219808448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水路转接结构及座圈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8448U true CN219808448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12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33064.2U Active CN219808448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水路转接结构及座圈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84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54289A (zh) 低压大流量淋浴器
CN219808448U (zh) 一种水路转接结构及座圈机构
CN115341631B (zh) 一种喷射头及马桶
CN210106676U (zh) 一种龙头
CN115354725B (zh) 一种马桶喷射头、冲刷系统及马桶
CN212248553U (zh) 一种冲洗阀及马桶
CN212641626U (zh) 一种直通切换装置及沐浴器
CN113789840A (zh) 一种智能马桶储液瓶快捷拆装结构
CN211596935U (zh) 一种盥洗盆水龙头组件
CN219699776U (zh) 一种座圈水路系统、座圈结构及座便器
CN107701762B (zh) 奶泡器的输奶系统
CN216951792U (zh) 一种多功能水龙头
CN214574400U (zh) 智能马桶喷枪的喷头、智能马桶的喷枪及智能马桶
CN214497734U (zh) 智能马桶喷枪的枪体、智能马桶的喷枪及智能马桶
CN220818102U (zh) 一种前置控温热水器系统
WO2024037277A1 (zh) 一种喷射头、冲刷系统及马桶
CN114151574A (zh) 一种多功能水龙头
CN220185845U (zh) 一种带花洒插座的按键出水阀
CN213000691U (zh) 能远程控制的出水装置
CN213929521U (zh) 皂液龙头
CN212564536U (zh) 浴缸独立控制沐浴器
CN217539773U (zh) 一种水龙头及净热一体装置
CN214497735U (zh) 智能马桶的喷枪及智能马桶
CN112854389A (zh) 智能马桶喷枪的枪体、智能马桶的喷枪及智能马桶
CN216454774U (zh) 一种刷圈马桶盖和马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