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1412U - 车辆线束屏蔽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线束屏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1412U
CN219801412U CN202321185662.1U CN202321185662U CN219801412U CN 219801412 U CN219801412 U CN 219801412U CN 202321185662 U CN202321185662 U CN 202321185662U CN 219801412 U CN219801412 U CN 2198014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opper
wire harness
shielding
cylind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8566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伶丽
郑子迎
王学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kai (Shanghai) Testi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jiayuan Weikai Shanghai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jiayuan Weikai Shanghai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jiayuan Weikai Shanghai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8566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14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14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14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车辆线束屏蔽结构,包括第一线束,套设在第一线束上的第一外筒,第二线束,套设在第二线束上的第二外筒,连接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的屏蔽筒;所述屏蔽筒包括筒本体,包覆在筒本体外壁上的铜布,连接在筒本体内壁上的铜套;筒本体一端连接在第一外筒上,所述筒本体另一端和第二外筒螺接,第一外筒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二外筒上设有第二环形凹槽,铜套一端延伸入第一环形凹槽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线束屏蔽结构,通过在屏蔽筒上设置铜套和铜布,从而可在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连接处附近形成双重屏蔽,屏蔽效果好;此外,屏蔽筒、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高,整体结构简单,拆装灵活便捷,便于线束接头和检修。

Description

车辆线束屏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辆线束屏蔽结构。
背景技术
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汽车高压线束在接头部分电磁屏蔽效果一般较差,接头部分电磁功率较大,影响正常使用。有鉴于此,有必要对汽车线束接头部分的屏蔽结构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车辆线束屏蔽结构,通过在屏蔽筒上设置铜套和铜布,从而可在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连接处附近形成双重屏蔽,屏蔽效果好;此外,屏蔽筒、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高,整体结构简单,拆装灵活便捷,便于线束接头和检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车辆线束屏蔽结构,包括第一线束,套设在第一线束上的第一外筒,第二线束,套设在第二线束上的第二外筒,连接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的屏蔽筒;所述屏蔽筒包括筒本体,包覆在筒本体外壁上的铜布,连接在筒本体内壁上的铜套;所述筒本体一端连接在第一外筒上,所述筒本体另一端和第二外筒螺接,所述第一外筒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外筒上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铜套一端延伸入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铜套另一端延伸入第二环形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筒内壁上粘接有绝缘橡胶层,所述绝缘橡胶层和第一线束贴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筒本体和第一外筒为活动连接或者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外筒内径大于第二线束外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筒本体和铜套两端对齐,长度均为2cm~4c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铜套通过环形铜片和筒本体连接,所述环形铜片到筒本体一端的距离占筒本体长度的1/2~2/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铜布为360目铜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铜套厚度为1mm~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线束屏蔽结构,通过在屏蔽筒上设置铜套和铜布,从而可在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连接处附近形成双重屏蔽,屏蔽效果好;此外,屏蔽筒、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高,整体结构简单,拆装灵活便捷,便于线束接头和检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车辆线束屏蔽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车辆线束屏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车辆线束屏蔽结构的分解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所示的高压控制盒内部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3所示的车辆线束屏蔽结构,包括第一线束1,套设在第一线束1上的第一外筒3,第二线束2,套设在第二线束2上的第二外筒4,连接第一外筒3和第二外筒4的屏蔽筒5。所述第一线束1和第二线束2连接例如断裂连接或者导电接线连接等,所述屏蔽筒5位于两者连接处。
所述第一外筒3内壁上粘接有绝缘橡胶层6,所述绝缘橡胶层6和第一线束1贴合,从而使第一外筒3固定在第一线束1上,不易移动。所述第二外筒4内径大于第二线束2外径,可在第二线束2上自由移动,便于安装操作。
所述屏蔽筒5包括筒本体51,包覆在筒本体51外壁上的铜布54,连接在筒本体51内壁上的铜套52。所述铜套52厚度为1mm~3mm,并优选为2mm。所述铜布54为360目铜布。
所述铜套52通过环形铜片53和筒本体51连接,所述环形铜片53到筒本体51一端的距离占筒本体51长度的1/2~2/3,并优选为1/2。所述环形铜片53被第一外筒3和第二外筒4共同挤压。所述筒本体51和铜套52两端对齐,长度均为2cm~4cm,并优选为3cm。
所述第一线束1和第二线束2连接处位于屏蔽筒5中心附近。通过设置铜套52、铜布54,从而可在第一线束1和第二线束2连接处附近形成双重屏蔽,屏蔽效果好。
所述筒本体51一端连接在第一外筒3上,所述筒本体51和第一外筒3为活动连接或者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筒本体51和第一外筒3螺接。所述筒本体51另一端和第二外筒4螺接。所述筒本体51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外筒3和第二外筒4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屏蔽筒5、第一外筒3和第二外筒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高,整体结构简单,拆装灵活便捷,便于线束接头或检修。
所述第一外筒3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30,所述第二外筒4上设有第二环形凹槽40,所述铜套52一端延伸入第一环形凹槽30内,所述铜套52另一端延伸入第二环形凹槽40内。所述铜套52的安装,既起到屏蔽作用,且不影响筒本体51、第一外筒3和第二外筒4之间的拆装。
该车辆线束屏蔽结构工作原理为:将第一外筒3套设固定在第一线束1上,再将筒本体51一端螺接至第一外筒3上,同时,铜套52一端延伸入第一环形凹槽30内,再完成第一线束1和第二线束2接线,滑动第二外筒4至筒本体51另一端,再将第二外筒4旋转螺接至筒本体51上,同时,所述铜套52另一端延伸入第二环形凹槽40内。
车辆高压控制盒内部同时布置高低压线缆,高低压线路之间容易产生串扰,并通过低压线缆对外辐射。为了提高高压控制盒的电磁兼容性,授权公告号为CN21263717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电磁兼容的汽车高压控制盒,如图4所示,其通过对高压控制盒内的电路结构做简单的改进,实现了电磁兼容的效果,有效减小了高压电路差模电流的对外辐射,高压快充回路中与继电器连接的回路之间不存在共路线缆,阻断电路之间的传导耦合。如若将上述专利公开的内容和本专利结合使用,将会对车辆的使用带来更佳的技术效果。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车辆线束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线束,套设在第一线束上的第一外筒,第二线束,套设在第二线束上的第二外筒,连接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的屏蔽筒;所述屏蔽筒包括筒本体,包覆在筒本体外壁上的铜布,连接在筒本体内壁上的铜套;所述筒本体一端连接在第一外筒上,所述筒本体另一端和第二外筒螺接,所述第一外筒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外筒上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铜套一端延伸入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铜套另一端延伸入第二环形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线束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筒内壁上粘接有绝缘橡胶层,所述绝缘橡胶层和第一线束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线束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本体和第一外筒为活动连接或者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线束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筒内径大于第二线束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线束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本体和铜套两端对齐,长度均为2cm~4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线束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套通过环形铜片和筒本体连接,所述环形铜片到筒本体一端的距离占筒本体长度的1/2~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线束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布为360目铜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线束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套厚度为1mm~3mm。
CN202321185662.1U 2023-05-17 2023-05-17 车辆线束屏蔽结构 Active CN2198014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5662.1U CN219801412U (zh) 2023-05-17 2023-05-17 车辆线束屏蔽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5662.1U CN219801412U (zh) 2023-05-17 2023-05-17 车辆线束屏蔽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1412U true CN219801412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0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85662.1U Active CN219801412U (zh) 2023-05-17 2023-05-17 车辆线束屏蔽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14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131481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04471651A (zh) 线束
CN108963540A (zh) 一种设置有屏蔽层内部接地的插座
CN107069339B (zh) 一种磁悬浮列车全电磁屏蔽的电连接器系统
CN219801412U (zh) 车辆线束屏蔽结构
CN105379037A (zh) 线束
CN220065262U (zh) 高清视频传输抗干扰同轴线
CN214280378U (zh) 一种弯式射频连接器
CN109473807A (zh) 一种核级仪表连接器组件及带插头的核级仪表线缆组件
CN208336608U (zh) 一种设置有屏蔽层内部接地的插座
CN211507968U (zh) 一种阶梯式侧弯高压连接器
CN203466547U (zh) 电缆用线对线连接器及设置有线对线连接器的电缆组件
CN209045831U (zh) 一种高同轴度的射频连接器
CN208489011U (zh) 一种抗扭型控制电缆
CN20744133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抗变形充电桩电缆
CN219105791U (zh) 一种共挤式管型母线
CN2449399Y (zh) 双层应力分散交联电缆终端头
CN205666358U (zh) 一种新型的n型母头配接rg141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20753922U (zh) 一种抗干扰电缆插接器
CN219477191U (zh) 一种电池信号线束
CN219498288U (zh) 增高器、接头组件及环网柜
CN210326818U (zh) 一种用于车辆线束的屏蔽波纹管
CN217642660U (zh) 一种新型串接式高压电力电缆户内外终端
CN216015765U (zh) 一种宽频带电缆组件
CN219304088U (zh) 一种前灯线束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1800 Building 1, 485 Xiangjiang Road,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Weikai (Shanghai) Test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00 Building 1, 485 Xiangjiang Road,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Guangjiayuan Weikai (Shanghai) Test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