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96501U - 快接管件 - Google Patents

快接管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96501U
CN219796501U CN202321202127.2U CN202321202127U CN219796501U CN 219796501 U CN219796501 U CN 219796501U CN 202321202127 U CN202321202127 U CN 202321202127U CN 219796501 U CN219796501 U CN 219796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wall
pipe
assembly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0212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茜民
刁振彬
林细勇
邱帮龙
周龙飞
何旺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Rifeng Enterprise Co Ltd
Rifeng Enterprise Group Co Ltd
Ri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Rifeng Enterprise Co Ltd
Rifeng Enterprise Group Co Ltd
Ri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Rifeng Enterprise Co Ltd, Rifeng Enterprise Group Co Ltd, Rif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Rifeng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0212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96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96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96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快接管件,涉及快速安装连接领域。其包括内管体和插管机构;插管机构包括弹性卡簧、外套组件、弹性引导环以及密封圈;内管体具有装配段,插管机构装配在与其数量相同的装配段上;外套组件套设在对应的装配段上,外套组件的内壁与装配段的外壁围成插管腔,外套组件的一端与装配段连接,另一端与装配段的端部围成与插管腔连通的插管入口;弹性卡簧具有环形安装部和多个抓齿,弹性引导环装配于插管腔内靠近插管入口的位置,弹性引导环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靠近插管入口;每个装配段上设置有密封槽,密封圈设置在密封槽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接管件,使用方便,不需要管材端面倒角也可快接安装。

Description

快接管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速安装连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快接管件。
背景技术
在管道行业中,管用接头的密封结构普遍使用O型圈进行密封,如钳压式结构,螺母卡套式结构以及普通直插式结构中常常采用均O型圈进行密封,但采用这种方式密封时,管件接头在安装前需要对管材端口进行整圆倒角,工序复杂,安装烦琐,费时费力,成本高,且不能剪斜管材,否则插入管材时极易将密封圈挤坏或将密封圈推出密封槽,使密封圈的密封性失效,密封效果差;此外,若安装工人忘记对管材端口进行整圆倒角,使密封性达不到使用需求,会导致高压流体泄漏,从而造成损失。
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接管件,旨在改善背景技术提到的至少同一种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接管件,包括内管体和至少一组插管机构;
每一组插管机构包括弹性卡簧、外套组件、弹性引导环以及至少一个密封圈;
内管体具有与插管机构数量相同的装配段,至少一组插管机构一一对应装配在与其数量相同的装配段上;
外套组件套设在对应的装配段上,外套组件的内壁与装配段的外壁围成插管腔,外套组件的一端与装配段连接,另一端与装配段的端部围成与插管腔连通的插管入口,从插管入口到插管腔的方向为插入方向;
弹性卡簧具有环形安装部和多个抓齿,多个抓齿位于同一圆锥面上且与环形安装部的内圆周连接;插管腔内设置有卡簧卡位,环形安装部卡设在卡簧卡位内,每个抓齿的延伸方向为倾斜于轴线方向且趋向于插入方向;
弹性引导环装配于插管腔内靠近插管入口的位置,弹性引导环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靠近插管入口;第二端面通过第一圆弧过渡面与弹性引导环的内圆周面连接,通过第二圆弧过渡面与弹性引导环的外圆周面连接;
每个装配段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槽,至少一个密封圈一一对应设置在密封槽内,且相对于弹性引导环更远离插管入口,每个密封圈的外周均凸出于与其对应的密封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外套组件包括管座、管套和抱紧环,管座的内壁、管套的内壁、抱紧环的内壁与装配段的外壁一起围成插管腔;
管座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管套具有相对的第三连接端和入口端,第一连接端与装配段连接,第二连接端与第三连接端连接,入口端与装配段的端部围成插管入口;
抱紧环为开口环,其具有锥面外壁,管套具有锥面内壁,抱紧环位于管套内部,锥面外壁与锥面内壁贴合,抱紧环对应锥面外壁处的外径沿着插入方向逐渐变大;
抱紧环的内壁具有一圈内倒齿,内倒齿的齿尖延伸方向为倾斜于轴线方向且趋向于插入方向;
第二连接端伸入第三连接端内,环形安装部卡设在第二连接端与抱紧环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抱紧环靠近第二连接端的一端设置有端面凸齿,端面凸齿的延伸方向为倾斜于轴线方向且趋向于插入方向,端面凸齿的齿端延伸至靠近或接触多个抓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端的内壁设置有内圆凸环,装配段远离插管入口处的外壁设置有连接卡槽,装配时,内圆凸环卡设在连接卡槽内实现管座与内管体的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端的内壁具有沿远离第一连接端的方向内径逐渐增大的管座锥面,管座锥面与多个抓齿所在的圆锥面围成变形空间,变形空间用于在管材插入时为多个抓齿提供变形后的可活动空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端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圆面和延伸至最端面的第二外圆面,第二连接端在第一外圆面处的外径大于在第二外圆面处的外径;
第三连接端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圆面和延伸至最端面的第二内圆面,第三连接端在第一内圆面处的内径小于在第二内圆面处的内径;
第二外圆面上设置有多个外凸起;
在所述管套未与所述管座相互装配连接时,所述外凸起的最外端到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内圆面到轴线的距离,且所大于的量为0.01mm~0.2mm;所述第一外圆面到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内圆面到轴线的距离,且大于所述第一内圆面到轴线的距离,且所大于的量为0.1mm~1.2mm;
管套具有弹性以使得管套在与管座装配连接时,第一外圆面能够卡在多个外凸起外过盈配合进行预装配,在进一步施加外力和对所述第一内圆面及所述第一外圆面进行焊接后,所述第一内圆面能够卡在所述第一外圆面外过盈配合实现装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弹性引导环的外圆周面靠近第一端面的位置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变形槽,每个变形槽贯穿第一端面每一个变形槽内均设置有一个凸筋,每一个凸筋具有连接端和自由端,连接端与变形槽的槽底连接,连接端的设置位置为靠近或连接弹性引导环的外圆周面,自由端向远离轴线方向倾斜延伸,延伸至凸出弹性引导环的外圆周面;
管套的内壁在靠近插管入口处设置有一圈限位凹槽,限位凹槽具有位置相对的活动倾斜面和止退端面,活动倾斜面相对于止退端面更远离插管入口;
弹性引导环装配入插管腔内后,自由端卡入限位凹槽内与止退端面抵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抱紧环的外壁设置有沿轴向方向平行的进胶口槽,进胶口槽贯穿抱紧环靠近第二连接端的端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管座为透明管座,用于使使用者能够在装配时观察到管座内部情况。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圆弧过渡面与弹性引导环的内圆周面之间还设置有圆锥挤压面,第二端面通过第一圆弧过渡面和圆锥挤压面与弹性引导环的内圆周面连接,圆锥挤压面的内径从与第一圆弧过渡面的连接处到与内圆周面的连接处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接管件由于弹性卡簧的具体设置能使得管材插入快接管件后不易脱出;由于弹性引导环的具体设置,能够使得管材端口不进行倒角处理也能便捷插入快接管件的插管腔内,且可避免挤出密封圈。该快接管件可应用于给排水、燃气等快速安装连接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接管件的剖视图;
图2为将管材刚从插管入口插入快接管件时的剖视图;
图3为将管材刚插入快接管件内后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弹性卡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区域的放大图;
图6为内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弹性引导环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弹性引导环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管座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管座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管套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管套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2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14为抱紧环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抱紧环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标:100-快接管件;101-插管腔;102-插管入口;104-变形空间;110-内管体;111-装配段;112-密封槽;113-第一凸环;114-第二凸环;115-连接卡槽;120-弹性卡簧;121-环形安装部;122-抓齿;130-密封圈;140-外套组件;150-管座;151-第一连接端;152-内圆凸环;154-第二连接端;155-第一外圆面;156-第二外圆面;156a-外凸起;157-管座锥面;158-限位凸环;159-限位面;160-管套;161-限位凹槽;161a-活动倾斜面;161b-止退端面;162-第一抵接面;163-第二抵接面;164-入口内圆面;165-第一内圆面;166-第二内圆面;167-锥面内壁;168-第三连接端;169-入口端;170-抱紧环;171-开口;172-锥面外壁;173-进胶口槽;174-内倒齿;175-端面凸齿;180-弹性引导环;181-第一端面;182-变形槽;183-凸筋;183a-连接端;183b-自由端;184-第二端面;185-第一圆弧过渡面;186-第二圆弧过渡面;187-圆锥挤压面;11-管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接管件100,包括内管体110和至少一组插管机构;
每一组插管机构包括弹性卡簧120、外套组件140以及至少一个密封圈103;
内管体110具有与插管机构数量相同的装配段111,至少一组插管机构一一对应装配在与其数量相同的装配段111上;
外套组件140套设在对应的装配段111上,外套组件140的内壁与装配段111的外壁围成插管腔101,外套组件140的一端与装配段111连接,另一端与装配段111的端部围成与插管腔101连通的插管入口102,从插管入口102到插管腔101的方向为插入方向;
如图4所示,弹性卡簧120具有环形安装部121和多个抓齿122,多个抓齿122位于同一圆锥面上且与环形安装部121的内圆周连接;插管腔101内设置有卡簧卡位,环形安装部121卡设在卡簧卡位内,每个抓齿122的延伸方向为倾斜于轴线方向且趋向于插入方向。
如图1、2、5所示,弹性引导环180装配于插管腔101内靠近插管入口102的位置,弹性引导环18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181和第二端面184第二端面184通过第一圆弧过渡面185与弹性引导环180的内圆周面连接,通过第二圆弧过渡面186与弹性引导环180的外圆周面连接;
如图1和图6所示,每个装配段1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槽112,至少一个密封圈103一一对应设置在密封槽112内,且相对于弹性引导环180更远离插管入口102,每个密封圈103的外周均凸出于与其对应的密封槽112。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快接管件100,在使用时将内径与装配段111相同或略大,厚度与插管腔101匹配的管材11沿着插入方向从插管入口102插入至插管腔101内,管材11在插入时,管材11会推动抓齿122产生形变,由于插入方向与抓齿122的延伸方向趋于一致,抓齿122不会对管材11的插入产生明显阻力;管材11插入后,抓齿122处于对管材11外壁抵紧的状态,此时若想要外力拔出管材11,则管材11外壁对抓齿122产生的向外摩擦力会使得抓齿122具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该趋势会进一步导致抓齿122对管材11抵紧,如此能够有效实现管材11锁紧;管材11插入后首先抵接到弹性引导环180的第一端面181,随着继续插入,弹性引导环180被推动向内移动,当移动至密封圈103上时,由于弹性引导环180的两个圆弧过渡面的设置,对密封圈103外周的推动作用小,弹性引导环180更顺畅的滑入管材11内孔,减少对管件密封圈103及内管装配段111外圆面的摩擦阻力,当端面不进行倒角的管材11插入后,推动弹性引导环180前进,在弹性引导环180的引导下,不会出现挤出密封圈103的现象,故该设置能实现管材11口部免倒角插管安装,安装过程并更加顺畅。
故本实施例提供的快捷管件使用简单,安装方便,且安装好后锁紧效果好,安装时不需要对管材11进行倒角处理,安装过程不会挤出密封圈103。
可选地,在实际生产中可按需求制作成堵头或多个端头,例如内管体110为直通、弯头、三通或四通。
如图5、7和8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圆弧过渡面185与弹性引导环180的内圆周面之间还设置有圆锥挤压面187,第二端面184通过第一圆弧过渡面185和圆锥挤压面187与弹性引导环180的内圆周面连接,圆锥挤压面187的内径从与第一圆弧过渡面185的连接处到与内圆周面的连接处逐渐减小。
圆锥挤压面187的设置,能够使得弹性引导环180在移动过程中,第一圆弧过渡面185经过密封圈103后,圆锥挤压面187能够在移动过程中逐渐从上部对密封圈103进行挤压,将其压入密封槽112内,可进一步保证弹性引导环180更顺畅划入插入腔内。
如图1-3所示,进一步地,外套组件140包括管座150、管套160和抱紧环170,管座150的内壁、管套160的内壁、抱紧环170的内壁与装配段111的外壁一起围成插管腔101。
结合图9-12所示,管座150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端151和第二连接端154,管套具有相对的第三连接端168和入口端169,第一连接端151与装配段111连接,第二连接端154与第三连接端168连接,入口端169与装配段111的端部围成插管入口102。
具体地,内管体110的装配段111的外径略小于管材11内径,用作安装插管。如图1和图6所示,装配段111外壁上间隔设有2个密封槽112用于套设密封圈103。进一步地,一个密封槽112设置在靠近插管入口102处,另一个设置在对应装配有弹性卡簧120处。如图1、6、10所示,装配段111远离插管入口102的位置端还设有连接卡槽115,连接卡槽115由第一凸环113和第二凸环114围成,第一连接端151的内壁设置有内圆凸环152,装配后管座150的内圆凸环152卡入连接卡槽115内,实现管座150和管套160的连接,可防止管座150脱出。
如图9和图10所示,管座150外壁上设有限位凸环158,限位凸环158的外径与管套160的第三连接端168的端面的外径尺寸一致;限位凸环158靠近插管入口102的一端为第二连接端154,第二连接端154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圆面155和延伸至最端面的第二外圆面156,第二连接端154在第一外圆面155处的外径大于在第二外圆面156处的外径,第一外圆面155紧邻限位凸环158设置,限位凸环158的外径大于管座150在第一外圆面155处的直径,第一外圆面155和第二外圆面156交界处形成的阶梯面为限位面159。
如图9、11和图13所示,第三连接端168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圆面165和延伸至最端面的第二内圆面166,第三连接端168在第一内圆面165处的内径小于在第二内圆面166处的内径;第二外圆面156上设置有多个外凸起156a;命名第三连接端168的最端面为第一抵接面162,命名第一内圆面165和第二内圆面166交界处的阶梯面为第二抵接面163。
在管套160未与管座150相互装配连接时,外凸起156a的最外端到轴线的距离大于第一内圆面到轴线的距离,且所大于的量为0.01mm~0.2mm(例如0.01mm、0.02mm、0.03mm、0.05mm、0.08mm、0.1mm、0.15mm以及0.2mm)(即外凸起156a的最外端到轴线的距离略大于第一内圆面165到轴线的距离);第一外圆面155到轴线的距离小于第二内圆面166到轴线的距离,且大于第一内圆面165到轴线的距离,且所大于的量为0.1mm~1.2mm(例如0.1mm、0.2mm、0.3mm、0.5mm、0.8mm、1mm、1.1mm以及1.2mm)(即第一外圆面155到轴线的距离略大于第一内圆面165到轴线的距离);
管套160具有弹性,上述设置能实现将管套160与管座150装配连接时,可先将第一外圆面165卡在多个外凸起156a上,通过过盈配合进行预装配,此时第二抵接面163抵接到限位面159上。然后将预装配的零件置于焊接设备中,第一内圆面165和第一外圆面155为焊接区域,通过超声波使焊接区域发热,在此过程中推动管套160继续向靠近管座150的方向轴向移动,直至第一抵接面162抵接到限位凸环158的侧面,从而使第一内圆面165能卡在第一外圆面155外过盈配合实现进一步装配;或者,将预装配的零件置于焊接设备中,推动管套160继续向靠近管座150的方向轴向移动,通过摩擦力使焊接区域发热,直至第一抵接面162抵接到限位凸环158的侧面,从而使第一内圆面165能卡在第一外圆面155外过盈配合实现进一步装配。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连接端154的内壁具有沿远离第一连接端151的方向内径逐渐增大的管座150锥面,管座150锥面与多个抓齿122所在的圆锥面围成变形空间104。该变形空间104在管材11插入时为多个抓齿122提供变形后的可活动空间。
管座150采用可超声波焊接或摩擦焊接的透明工程注塑料制作,透明材料可方便观察内部安装插管情况。管套160采用与管座150材料种类属性一致的可超声波焊接或摩擦焊接的工程注塑料制作,方便焊接制作。
如图12、14和15所示,管套160的入口端169具有入口内圆面164,管套160在该入口内圆面164处的内径尺寸略大于管材11外径尺寸,且小于在第一内圆面165处的内径尺寸,入口内圆面164和第一内圆面165之间由锥面内壁167连接;抱紧环170为开口环,其具有锥面外壁172,抱紧环170位于管套160内部,锥面外壁172与锥面内壁167贴合,抱紧环170对应锥面外壁172处的外径沿着插入方向逐渐变大。抱紧环170的内壁具有一圈内倒齿174,内倒齿174的齿尖延伸方向为倾斜于轴线方向且趋向于插入方向。
锥面外壁172和锥面内壁167的的倾斜夹角在5到40度之间。使用时锥面内壁167可使与之贴合的抱紧环170在管件向插管入口102轴向移动的同时产生径向收缩,使抱紧环170内倒齿174更加抓紧管材11外壁阻止管材11脱出。
进一步地,抱紧环170靠近第二连接端154的一端设置有端面凸齿175,端面凸齿175的延伸方向为倾斜于轴线方向且趋向于插入方向,端面凸齿175的齿端延伸至靠近或接触多个抓齿122。
当管材11受到更大拉拔力具有脱出倾向时弹性卡簧120的抓齿122会接触并挤压抱紧环170端部的端面凸齿175,此时会增加弹性卡簧120的抓齿122刚度,同时也使抱紧环170尖齿更加包紧管材11外圆增加摩擦力阻止管材11脱出。
进一步地,抱紧环170的外壁设置有沿轴向方向平行的进胶口槽173,进胶口槽173贯穿抱紧环170靠近第二连接端154的端面。生产注塑的进胶口设置在进胶口槽173上,设置进胶口槽173方便去除水口残留段,防止生产后水口残留过高影响产品装配使用。
抱紧环170设置有端面凹齿的端面与管座150的第二连接端154的端面之间的空间即为卡簧卡位,弹性卡簧120的环形安装部121则设置在此处。
进一步地,抱紧环170设置有端面凹齿的端面与管座150的第二连接端154的端面之间的空间即为卡簧卡位,弹性卡簧120的环形安装部121则设置在此处。弹性卡簧120的抓齿122向远离插管入口102的方向逐渐减小,自由状态下抓齿122的齿顶部到轴线的距离稍小于管材11外径,使安装插管后抓齿122对管材11外壁有抱紧力,防止管材11脱出。弹性卡簧120采用高强度,钢度高,弹性好的金属板金材料制作。
如图16所示,进一步地,弹性引导环180的第一端面181靠近插管入口102,弹性引导环180的外圆周面靠近第一端面181的位置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变形槽182,每个变形槽182贯穿第一端面181;弹性引导环180上,每一个变形槽182内均设置有一个凸筋183,每一个凸筋183具有连接端183a和自由端183b,连接端183a与变形槽182的槽底连接且,连接端183a的设置位置为靠近或连接弹性引导环180的外圆周面,自由端183b向远离轴线方向倾斜延伸,延伸至凸出弹性引导环180的外圆周面;管套160的内壁在靠近插管入口102处设置有一圈限位凹槽161,限位凹槽161具有位置相对的活动倾斜面161a和止退端面161b,活动倾斜面161a相对于止退端面161b更远离插管入口102。
凸筋183最端部到轴线的距离与限位凹槽161槽底到轴线的距离相当,弹性引导环180装配入插管腔101内后,自由端183b卡入限位凹槽161内与止退端面161b抵接。
装配时使凸筋183顶部卡入凹槽内,由于止退端面161b的设置能有效防止快接管件100运输过程中,弹性引导环180掉出。活动倾斜面161a与凸筋183远离变形槽182的外侧面贴合并推挤弹性引导环180的凸筋183使其弹性变形,凸筋183顶部径向尺寸逐渐减小,能减少引导环对管套160的摩擦阻力,安装插管更轻松。故上述凸筋183和限位凹槽161的设置能够实现管材11插入前弹性引导件的限位,还能保证管材11插入后弹性限位件能够顺利从活动倾斜面161a移出限位凹槽161。
进一步地,凸筋183端部不超出第一端面181,其与第一端面181的轴向尺寸相差≥0.2mm,凸筋183端部不与端面1平齐可以使安装插管时凸筋183有一定弹性变形空间104,减少插管阻力,凸筋183顶部的直径略大于管套160在入口内圆面164处的内径尺寸。装配后可实现凸筋183顶部卡入管套160的内凹槽防止引导环掉出,安装插管时凸筋183弹性变形滑出管套160内凹槽。
进一步地,弹性引导环180采用有一定韧性且颜色鲜明的工程塑料注塑成型。颜色鲜明可便于使用者透过管座150观察到内部弹性引导环180所处位置情况。
本实施例提供的快接管件100的安装方法为:
1.将抱紧环170轴向放入管套160内,放置方向为抱紧环170的锥面外壁172与管套160的锥面内壁167;
2.将弹性卡簧120轴向放入管套160内,放置方向为弹性卡簧120的抓齿122凸起方向远离内管体110端口方向。
3.将管座150轴向放入管套160内并采用较轻的力度压入使管座150的外凸起156a卡入管套160的第二外圆面156内,此时第二抵接面163抵接到限位面159上,实现过盈配合,配件不易脱出。
4.将上述组装好的外壳组件放入焊接模具完成焊接,此时第一抵接面162抵接到限位凸环158的侧面。焊接时管座150和管套160的焊接区会产生局部高温快速将两种配件熔合在一起。由于采用焊接工艺,所以管座150和管套160优选的采用同种工程塑料,或对材质软化温度相近且能相熔焊的工程塑料。
5.将密封圈103套设在内管密封槽112上;
6.用压力机设备将上述焊接好的组件轴向压入内管上,使管座150内圆凸环152卡入内管卡槽内。套入方向为,管座150的内圆凸环152远离内管体110端口部位。
7.将弹性引导环180轴向套入内管体110,采用装配工具使弹性引导环180的凸筋183卡入管套160的限位凹槽161上。套入方向为弹性引导环180的第一端面181靠近内管体110的端口方向。
快接管件100的使用安装过程:
1.使用时将管材11端口从插管入口102轴向插入,将弹性引导环180推入到插管腔101底部。弹性引导环180往插管腔101底部轴向移动时弹性引导环180凸筋183的与管套160的活动倾斜面161a抵触,并使凸筋183弹性变形。当弹性引导环180通过密封圈103时,弹性引导环180的圆锥挤压面187和内圆周面表面先抵触密封圈103表面并压缩密封圈103外径尺寸,随之导入管材11内孔。
管材11端面依次通过管套160的第一内圆面165并推抵弹性引导环180的第一端面181通过抱紧环170的内孔,再顶开弹性卡簧120的倒抓齿122,抓齿122弹性变形有一定预紧力抱紧管材11外圆,然后施微力将弹性引导环180推至管座150内壁腔底部,此时通过透明管座150能看到内部的插管情况,安装使用安全可靠。由于有弹性引导环180先引导挤压密封圈103,故管材11无倒内角安装插管更轻松。
2.当管件内部受介质压力或外力促使管材11往管件端口方向脱出时,弹性卡簧120的抓齿122和抱紧环170内壁的内倒齿174会阻止管材11脱出。同时弹性卡簧120环促使抱紧环170往管件端口方向轴向位移,由于带开口171的抱紧环170与管套160的内圆锥面贴合,抱紧环170在轴向位移的同时也径向收缩使抱紧环170内壁的内倒齿174也径向收缩更加抱紧管材11外圆,增加尖齿对管材11外圆的摩擦力,阻止管材11脱出。
3.当管材11受到更大拉拔力脱出时弹性卡簧120的抓齿122会接触并挤压抱紧环170端部的端面凸齿175,此时会增加弹性卡簧120的抓齿122刚度,同时也使抱紧环170尖齿更加包紧管材11外圆增加摩擦力阻止管材11脱出。
整个安装过程无需专业人员和特殊安装工具,可视化安装,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更节约安装成本,绿色环保。较易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成本低廉提高产品竟争力。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快接管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体和至少一组插管机构;
每一组插管机构包括弹性卡簧、外套组件、弹性引导环以及至少一个密封圈;
所述内管体具有与所述插管机构数量相同的装配段,所述至少一组插管机构一一对应装配在与其数量相同的所述装配段上;
所述外套组件套设在对应的所述装配段上,所述外套组件的内壁与所述装配段的外壁围成插管腔,所述外套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装配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装配段的端部围成与所述插管腔连通的插管入口,从所述插管入口到所述插管腔的方向为插入方向;
所述弹性卡簧具有环形安装部和多个抓齿,所述多个抓齿位于同一圆锥面上且与所述环形安装部的内圆周连接;所述插管腔内设置有卡簧卡位,所述环形安装部卡设在所述卡簧卡位内,每个所述抓齿的延伸方向为倾斜于轴线方向且趋向于所述插入方向;
所述弹性引导环装配于所述插管腔内靠近所述插管入口的位置,所述弹性引导环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靠近所述插管入口,所述第二端面通过第一圆弧过渡面与所述弹性引导环的内圆周面连接,通过第二圆弧过渡面与所述弹性引导环的外圆周面连接;
每个所述装配段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槽,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圈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密封槽内,且相对于所述弹性引导环更远离所述插管入口,每个所述密封圈的外周均凸出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密封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接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组件包括管座、管套和抱紧环,所述管座的内壁、所述管套的内壁、所述抱紧环的内壁与所述装配段的外壁一起围成所述插管腔;
所述管座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管套具有相对的第三连接端和入口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装配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端连接,所述入口端与所述装配段的端部围成所述插管入口;
所述抱紧环为开口环,其具有锥面外壁,所述管套具有锥面内壁,所述抱紧环位于所述管套内部,所述锥面外壁与所述锥面内壁贴合,所述抱紧环对应所述锥面外壁处的外径沿着所述插入方向逐渐变大;
所述抱紧环的内壁具有一圈内倒齿,所述内倒齿的齿尖延伸方向为倾斜于轴线方向且趋向于所述插入方向;
所述第二连接端伸入所述第三连接端内,所述环形安装部卡设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抱紧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接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紧环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一端设置有端面凸齿,所述端面凸齿的延伸方向为倾斜于轴线方向且趋向于所述插入方向,所述端面凸齿的齿端延伸至靠近或接触所述多个抓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接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内壁设置有内圆凸环,所述装配段远离所述插管入口处的外壁设置有连接卡槽,装配时,所述内圆凸环卡设在所述连接卡槽内实现所述管座与所述内管体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接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内壁具有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方向内径逐渐增大的管座锥面,所述管座锥面与所述多个抓齿所在的圆锥面围成变形空间,所述变形空间用于在管材插入时为多个所述抓齿提供变形后的可活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接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圆面和延伸至最端面的第二外圆面,所述第二连接端在所述第一外圆面处的外径大于在所述第二外圆面处的外径;
所述第三连接端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圆面和延伸至最端面的第二内圆面,所述第三连接端在所述第一内圆面处的内径小于在所述第二内圆面处的内径;
所述第二外圆面上设置有多个外凸起;
在所述管套未与所述管座相互装配连接时,所述外凸起的最外端到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内圆面到轴线的距离,且所大于的量为0.01mm~0.2mm;所述第一外圆面到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内圆面到轴线的距离,且大于所述第一内圆面到轴线的距离,且所大于的量为0.1mm~1.2mm;
所述管套具有弹性以使得所述管套在与所述管座装配连接时,所述第一内圆面能够卡在多个所述外凸起外过盈配合进行预装配,在进一步施加外力和对所述第一内圆面及所述第一外圆面进行焊接后,所述第一内圆面能够卡在所述第一外圆面外过盈配合实现装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接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引导环的外圆周面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位置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变形槽,每个所述变形槽贯穿所述第一端面;
每一个所述变形槽内均设置有一个凸筋,每一个所述凸筋具有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变形槽的槽底连接,所述连接端的设置位置为靠近或连接所述弹性引导环的外圆周面,所述自由端向远离轴线方向倾斜延伸,延伸至凸出所述弹性引导环的外圆周面;
所述管套的内壁在靠近所述插管入口处设置有一圈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具有位置相对的活动倾斜面和止退端面,所述活动倾斜面相对于所述止退端面更远离所述插管入口;
所述弹性引导环装配入所述插管腔内后,所述自由端卡入所述限位凹槽内与所述止退端面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接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紧环的外壁设置有沿轴向方向平行的进胶口槽,所述进胶口槽贯穿所述抱紧环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接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座为透明管座,用于使使用者能够在装配时观察到管座内部情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接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过渡面与所述弹性引导环的内圆周面之间还设置有圆锥挤压面,所述第二端面通过第一圆弧过渡面和所述圆锥挤压面与所述弹性引导环的内圆周面连接,所述圆锥挤压面的内径从与所述第一圆弧过渡面的连接处到与所述内圆周面的连接处逐渐减小。
CN202321202127.2U 2023-05-17 2023-05-17 快接管件 Active CN219796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2127.2U CN219796501U (zh) 2023-05-17 2023-05-17 快接管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2127.2U CN219796501U (zh) 2023-05-17 2023-05-17 快接管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96501U true CN219796501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75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02127.2U Active CN219796501U (zh) 2023-05-17 2023-05-17 快接管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965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84879B1 (ko) 관 조인트
US6481759B1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US5829795A (en) Press-fitting device for connection of a tube
EP2503207B1 (en) Pipe joint
US9746114B2 (en) Cartridge type quick coupling device
US7731245B2 (en) Quick connector coupling
US8973952B2 (en) Connector
US7328922B2 (en) Quick connector
JP5531306B2 (ja) 接続ニップルにプラスチック管を接続する装置
JPS6410711B2 (zh)
US20140062078A1 (en) Pipe connector apparatus
EP1602870A1 (en) Tube to hose coupling
US9027966B2 (en) Fitting for a pipe
US20030122372A1 (en) Tube joint
EP1800047B1 (en) Pipe coupling
CN219796501U (zh) 快接管件
US5681064A (en) Gasket retainer
EP1070899B1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CN112236612B (zh) 用于软管结构的接头装置
KR102631753B1 (ko) 커플링이 달린 튜브
US20200256494A1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a female connector of a plug-in connector
JP6532000B2 (ja) 配管用継手
CN220037807U (zh) 一种快速接头
CN211599880U (zh) 一种带有密封装置的车用尼龙管快插接头
CN220891352U (zh) 新型卡压式管件和管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