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93216U - 一种氨纶组合纺丝甬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氨纶组合纺丝甬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93216U
CN219793216U CN202321005072.6U CN202321005072U CN219793216U CN 219793216 U CN219793216 U CN 219793216U CN 202321005072 U CN202321005072 U CN 202321005072U CN 219793216 U CN219793216 U CN 2197932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upper air
air inlet
return
spa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050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晓丽
徐翊桄
李卫
康锦涛
田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Ningdong Tai And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a Ningdong Tai And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a Ningdong Tai And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xia Ningdong Tai And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050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932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932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932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氨纶组合纺丝甬道,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纺丝甬道体,所述甬道体上设置:喷丝板、上进风装置、回风装置;所述喷丝板位于甬道体顶部,所述上进风装置位于甬道体内侧上部;所述回风装置包括位于甬道体内侧上部、与进风装置位置水平相对的上回风装置和位于甬道体下方的下回风装置。本申请通过多个甬道体并联组合设置形成组合纺丝甬道,甬道体之间紧紧靠在一起,降低了甬道内热量向甬道外的散失量,从而不需要在甬道中部设置保温系统,因此本申请的组合式纺丝甬道,既能保持甬道内温度需求,又减少了甬道体内的热量损失,节约了甬道能耗,且本申请的氨纶组合纺丝甬道,甬道设置结构紧凑,大大节约设备的占地面积。

Description

一种氨纶组合纺丝甬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氨纶纺丝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氨纶组合纺丝甬道。
背景技术
纺丝甬道是氨纶纺丝工艺中重要的生产设备,国内90%氨纶企业都采用干法纺丝工艺。作为氨纶纤维生产的核心设备,纺丝甬道直接影响着氨纶纤维成形过程中纤维的断裂伸长等品质指标。
目前,纺丝甬道外壁延纺程方向采用单程伴管伴热、伴热基本采用蒸汽或高温导热油,其存在的问题是:
单程伴管伴热温度难以同纺丝甬道内空气温度一致,存在伴管给甬道内部空气加热或内部空气反向给外部伴管加热现象;
圆形伴管与方形纺丝甬道外壁为线接触、接触面小、传热效率低;
用于对纺丝甬道伴管进行供热的外界供热系统热损失大、运行成本高;
多组甬道共用一套供热系统,易造成每组伴管内蒸汽或导热油分布不均、同一截面温度差过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丝甬道,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纺丝甬道的保温性能,提高纺丝甬道伴管供热的一致性,降低纺丝甬道供热能耗。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氨纶组合纺丝甬道,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纺丝甬道体,所述甬道体上设置:喷丝板、上进风装置、回风装置;所述喷丝板位于甬道体顶部,所述上进风装置位于甬道体内侧上部;上回风装置和下回风装置,所述上回风装置位于甬道体内侧上部、与上进风装置水平相对的位置,所述下回风装置位于甬道体下方。
进一步,相邻的甬道体对称设置,相邻甬道体对称设置时,相邻甬道体的上进风装置或上出风装置的位置背对背设置。
另一种可降低甬道体内热量散失的技术方案为,相邻的所述甬道体同向设置,相邻甬道体同向设置时,相邻甬道体的上进风装置和上回风装置位置相邻。
进一步,为了控制甬道的风压、风速、温度,所述上进风装置包括上进风口、上进风静压室、上进风整流器,所述上进风口、上进风静压室、上进风整流器按进风流向依次相连设置,所述上进风口和上进风静压室与甬道体内部相连。
所述上回风装置包括上回风整流器、上回风静压室、上回风口,所述上回风整流器、上回风静压室、上回风口按回风流向依次相连设置,所述上回风口和上回风静压室与甬道体内侧相连。
进一步,为了实现对甬道内挥发的溶剂进行回收,所述上回风口和下回风装置的回风出口均与纺丝溶剂回收装置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申请通过多个甬道体并联组合设置形成组合纺丝甬道,甬道体之间紧紧靠在一起,降低了甬道内热量向甬道外的散失量,从而不需要在甬道中部设置保温系统,因此本申请的组合式纺丝甬道,既能保持甬道内温度需求,又减少了甬道体内的热量损失,节约了甬道能耗,且本申请的氨纶组合纺丝甬道,甬道设置结构紧凑,大大节约设备的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甬道体对称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甬道体同向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甬道体;2、喷丝板;3、上进风装置;4、上回风装置;5、下回风装置;31、上进风口;32、上进风静压室;33、上进风整流器;41、上回风整流器;42、上回风静压室;43、上回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1-2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2所示,
一种氨纶组合纺丝甬道,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纺丝甬道体1,所述甬道体1上设置:喷丝板2、上进风装置3、回风装置;所述喷丝板2位于甬道体1顶部,所述上进风装置3位于甬道体1内侧上部;上回风装置4和下回风装置5,所述上回风装置4位于甬道体内侧上部、与上进风装置3水平相对的位置,所述下回风装置5位于甬道体下方。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参照图1,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的甬道体1对称设置,相邻甬道体1对称设置时,相邻甬道体1的上进风装置3或上出风装置4的位置背对背设置。参照图2,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的所述甬道体1同向设置,相邻甬道体1同向设置时,相邻甬道体1的上进风装置3和上回风装置4位置相邻,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技术启示下,还可设置其他甬道体组合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形象地说明甬道体的设置方式,图1和图2中,通过喷丝板2的位置不同,示意了甬道体1对称设置或同向设置方式,图1和图2中的示意的喷丝板2的位置并不代表具体实施过程中喷丝板2设定的具体位置。
在纺丝过程中,熟化后的聚氨酯原液通过喷丝板2形成聚氨酯丝束进入到甬道体1中,在甬道体1内,由于设置上进风装置3、上回风装置4、下回风装置5以及甬道加热伴管,实现了甬道内部的温度、风压、风速的控制,使聚氨酯丝束在特定风压、风速和温度中,聚氨酯丝束上的溶剂被挥发,形成氨纶纤维,形成的氨纶纤维从甬道体1下方送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多个甬道体1并联组合设置形成组合纺丝甬道,甬道体之间紧紧靠在一起,降低了甬道内热量向甬道外的散失量,从而不需要在甬道中部设置保温系统,因此本申请的组合式纺丝甬道,既能保持甬道内温度需求,又减少了甬道体内的热量损失,节约了甬道能耗,且本申请的氨纶组合纺丝甬道,甬道设置结构紧凑,大大节约设备的占地面积。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地,所述上进风装置3包括上进风口31、上进风静压室32、上进风整流器33,所述上进风口31、上进风静压室32、上进风整流器33按进风流向依次相连设置,所述上进风口31和上进风静压室33与甬道体1内部相连。所述上回风装置4包括上回风整流器41、上回风静压室42、上回风口43,所述上回风整流器41、上回风静压室42、上回风口43按回风流向依次相连设置,所述上回风口43和上回风静压室42与甬道体1内侧相连,上进风装置3和上回风装置4设置在甬道体内,从而实现甬道体并联设置后,并联的甬道体之间无缝隙。
具体地,通过上进风口31进风,并通过上进风静压室32形成一定压力的风,通过上进风整流器33设定进风流速,上回风整流器41控制回风流速,通过上回风静压室42控制回风压力,通过上回风口43将甬道内气体排出,通过上回风装置4和下回风装置5使甬道体1内的气体形成回流,使甬道气压相对恒定。
进一步,上回风口43和下回风装置5的回风出口均与纺丝溶剂回收装置相连。具体地,在纺丝过程中,通过上进风装置向甬道内吹入风,将聚氨酯丝束上的溶剂挥发,形成氨纶纤维,同时由于挥发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溶剂气体可进行回收利用,通过上回风口43和下回风装置5的回风出口与纺丝溶剂回收装置相连,可对溶剂进行回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氨纶组合纺丝甬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纺丝甬道体(1),所述甬道体(1)上设置:喷丝板(2)、上进风装置(3)、回风装置;
所述喷丝板(2)位于甬道体(1)顶部,所述上进风装置(3)位于甬道体(1)内侧上部;
所述回风装置包括:上回风装置(4)和下回风装置(5),所述上回风装置(4)位于甬道体内侧上部、与上进风装置(3)水平相对的位置,所述下回风装置(5)位于甬道体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纶组合纺丝甬道,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甬道体(1)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纶组合纺丝甬道,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甬道体(1)同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氨纶组合纺丝甬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风装置(3)包括上进风口(31)、上进风静压室(32)、上进风整流器(33),所述上进风口(31)、上进风静压室(32)、上进风整流器(33)按进风流向依次相连设置,所述上进风口(31)和上进风静压室(32)与甬道体(1)内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氨纶组合纺丝甬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回风装置(4)包括上回风整流器(41)、上回风静压室(42)、上回风口(43),所述上回风整流器(41)、上回风静压室(42)、上回风口(43)按回风流向依次相连设置,所述上回风口(43)和上回风静压室(42)与甬道体(1)内侧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氨纶组合纺丝甬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回风口(43)和下回风装置(5)的回风出口均与纺丝溶剂回收装置相连。
CN202321005072.6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氨纶组合纺丝甬道 Active CN2197932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5072.6U CN219793216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氨纶组合纺丝甬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5072.6U CN219793216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氨纶组合纺丝甬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93216U true CN219793216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7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05072.6U Active CN219793216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氨纶组合纺丝甬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932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83752B (zh) 一种光纤拉丝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
CN101620892A (zh) 一种大功率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系统结构设计
US20180201033A1 (en) Hot Air Circulating System for Printing Press
CN101709221A (zh) 一种新型焦粉冷却装置
CN206056325U (zh) 一种扩大单元制直接空冷机组系统
CN219793216U (zh) 一种氨纶组合纺丝甬道
CN204530049U (zh)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干燥装置
CN107300330B (zh) 侧向进汽凝汽器的布管结构
CN210220293U (zh) 一种节能高效的超低温空气源热泵
CN101693868B (zh) 节能型空气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206618280U (zh) 一种退火窑余热蒸汽发电装置
CN206204369U (zh) 一种低压高效节能外循环风冷系统
CN101413759B (zh) 热处理生产线高温废热气再利用装置
CN201129905Y (zh) 热管余热回收型干燥机
CN204535432U (zh) 水泥厂窑头孰料冷却机低温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204454888U (zh) 一种可以回收冷却风热能的套筒窑
CN220597322U (zh) 一种燃烧器及沉降筒热量回收系统
CN203403197U (zh) 纺纱机的加热辊
CN205000026U (zh) 一种纺丝甬道系统
CN101169307A (zh) 一种热管余热回收型干燥机
CN219415837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放空汽回收组件
CN110411067A (zh) 一种用于低温烟气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的降膜发生器
CN203011219U (zh) 一种锅炉换热器
CN203744813U (zh) 圆块孔式石墨换热器壳程介质入口导向板装置
CN202902611U (zh) 分列式燃烧换热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