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83742U - 一种投掷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投掷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83742U
CN219783742U CN202320995912.1U CN202320995912U CN219783742U CN 219783742 U CN219783742 U CN 219783742U CN 202320995912 U CN202320995912 U CN 202320995912U CN 219783742 U CN219783742 U CN 219783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throwing
openings
elastic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959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 Com Spo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 Com Spo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 Com Spo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 Com Spo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9591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83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83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83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投掷塔,其中,投掷塔包括相连接的多个塔面和至少两弹性杆,多个塔面共同合围出一成投掷腔,投掷腔的形状配置为棱锥台,至少一塔面上设有与投掷腔相连通的投掷过口,连接于相邻两塔面之间的连接处,弹性杆具有相连接且相对设置的两安装杆段,两安装杆段分别设于投掷腔的不同侧棱线上;弹性杆能够弹性形变而具有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于支撑状态,两安装杆段相间隔并形成一喇叭口,并能够支撑多个塔面间隔形成出投掷腔,喇叭口朝向投掷塔的底部设置;于收纳状态,两安装杆段相邻堆叠设置,多个塔面相邻堆叠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提升飞盘训练器械的使用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投掷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训练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投掷塔。
背景技术
市面上现有的飞盘训练器械,如目标框、掷准架、飞盘九宫格等产品,以飞盘九宫格为例,使用者需将若干短杆通过套筒连接,使若干短杆拼接出具有九个格栅的框架,再将九片撞击板分别与框架上九个格栅的边缘卡接固定,最后还需在框架的下方固定支撑架,使框架能够竖直的立在使用场地上;在使用后需要将框架与支撑架拆除,将撞击板从框架上取下,再依次将框架拆分成若干短杆和套筒,再分别打包收纳。其安装和拆卸的步骤都较为繁琐,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投掷塔,旨在提升飞盘训练器械的使用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投掷塔,包括:
相连接的多个塔面,多个所述塔面共同合围出一成投掷腔,所述投掷腔的形状配置为棱锥台,至少一所述塔面上设有与所述投掷腔相连通的投掷过口;以及
至少两弹性杆,连接于相邻两所述塔面之间的连接处,所述弹性杆具有相连接且相对设置的两安装杆段,两所述安装杆段分别设于所述投掷腔的不同侧棱线上;所述弹性杆能够弹性形变而具有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于所述支撑状态,两所述安装杆段相间隔并形成一喇叭口,并能够支撑所述多个塔面间隔形成出所述投掷腔,所述喇叭口朝向所述投掷塔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收纳状态,两所述安装杆段相邻堆叠设置,所述多个塔面相邻堆叠设置。
可选地,所述投掷过口设有多个,至少两所述投掷过口分设于两所述塔面。
可选地,所述塔面设有四个,至少相对的两塔面上设有相对设置的投掷过口。
可选地,所述多个塔面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前侧塔面、左侧塔面、后侧塔面及右侧塔面,所述多个投掷过口包括设于所述前侧塔面的前侧过口、设于所述左侧塔面的左侧过口、及设于所述右侧塔面的右侧过口,所述左侧过口和所述右侧过口均设有至少两个并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地,至少两所述左侧过口沿所述投掷塔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可选地,至少一所述左侧过口配置为圆形孔,至少一所述左侧过口配置为长条形孔。
可选地,所述前侧过口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所述前侧过口沿所述投掷塔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可选地,至少一所述前侧过口配置为圆形孔,至少一所述前侧过口配置为长条形孔。
可选地,所述前侧过口上罩设有柔性网兜,所述柔性网兜能够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投掷腔内。
可选地,所述弹性杆设有四个并与四个所述塔面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弹性杆的相对两端首尾相连并设于同一所述塔面上。
可选地,相邻两所述塔面之间设有套管结构,所述弹性杆插设安装于所述套管结构内。
可选地,所述弹性杆的两端相拼接并通过弹性卡箍固定。
可选地,所述弹性杆的两端相拼接并通过焊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塔面的材质配置为柔性面料。
可选地,所述弹性杆的材质配置为弹簧钢丝。
可选地,所述塔面的底侧边缘设有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用以供地钉穿设安装,以通过所述地钉将所述投掷塔固定在之地面上。
可选地,所述投掷塔还包括标记牌,所述标记牌设于所述投掷过口的边沿处且可拆卸于所述投掷过口的边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弹性杆的弹性弯折实现对投掷塔的折叠收纳,使投掷塔能够在使用场地便捷的展开和收纳。具体地,弹性杆的安装杆段与塔面相连接,在支撑状态下,两个安装杆段呈朝下的喇叭口形态,并使弹性杆处于弹性形变的状态,此时弹性杆的安装杆段对塔面产生的反作用力能够将投掷塔支撑立起。当用户需要将投掷塔弯折收纳时,将弹性杆的弯扭折叠使弹性杆堆叠,并使多个塔面堆叠收纳,而当需要使用时,将折叠状态下的投掷塔展开即可使用,不需要组装零件,因此,能够提升飞盘训练器械的使用便捷。另外地,由于棱侧面最少的棱锥台为三棱锥台,因此相连接的多个塔面为至少三个相连接的塔面。在投掷塔的使用过程中,飞盘或其他投掷物穿过投掷过口,落入到投掷腔内,并堆叠于投掷腔的底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投掷塔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左侧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右侧视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投掷塔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投掷塔又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投掷塔的折叠步骤第一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投掷塔的折叠步骤第二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投掷塔的折叠步骤第三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投掷塔的折叠步骤第四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投掷塔的折叠步骤第五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投掷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投掷塔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
相连接的多个塔面10,多个塔面10共同合围出一成投掷腔20,投掷腔20的形状配置为棱锥台,至少一塔面10上设有与投掷腔20相连通的投掷过口30;以及
至少两弹性杆40,连接于相邻两塔面10之间的连接处,弹性杆40具有相连接且相对设置的两安装杆段41,两安装杆段41分别设于投掷腔20的不同侧棱线上;弹性杆40能够弹性形变而具有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于支撑状态,两安装杆段41相间隔并形成一喇叭口,并能够支撑多个塔面10间隔形成出投掷腔20,喇叭口朝向投掷塔的底部设置;于收纳状态,两安装杆段41相邻堆叠设置,多个塔面10相邻堆叠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弹性杆40的弹性弯折实现对投掷塔的折叠收纳,使投掷塔能够在使用场地便捷的展开和收纳。具体地,弹性杆40的安装杆段41与塔面10相连接,在支撑状态下,两个安装杆段41呈朝下的喇叭口形态,并使弹性杆40处于弹性形变的状态,此时弹性杆40的安装杆段41对塔面10产生的反作用力能够将投掷塔支撑立起。当用户需要将投掷塔弯折收纳时,将弹性杆40的弯扭折叠使弹性杆堆叠,并使多个塔面10堆叠收纳,而当需要使用时,将折叠状态下的投掷塔展开即可使用,不需要组装零件,因此,能够提升飞盘训练器械的使用便捷。另外地,由于棱侧面最少的棱锥台为三棱锥台,因此相连接的多个塔面10为至少三个相连接的塔面10。在投掷塔的使用过程中,飞盘或其他投掷物穿过投掷过口30,落入到投掷腔20内,并堆叠于投掷腔20的底部。
可选地,投掷过口30设有多个,至少两投掷过口30分设于两塔面10。飞盘能从多个投掷过口30进入,从而使用户能够多方面的训练飞盘的投掷能力,且不同的塔面10上具有投掷过口30,使该投掷塔能够供多人共同训练使用,另一方面,在户外训练时能够根据不同风向训练投掷技巧。在其他实施例中,只有一塔面10设有投掷过口30。
可选地,塔面10设有四个,至少相对的两塔面10上设有相对设置的投掷过口30。此时,该投掷塔具有另一种训练方法,即以飞盘能同时穿过两相对设置的投掷过口30为优,而非仅要求飞盘能穿过一投掷过口30。此时,具有相对的棱侧面的为四棱锥台以及其他侧棱数为偶数的棱锥台,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塔面10数设有四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塔面10数设有四以上的偶数个。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不设有相对设置的投掷过口30,此时塔面10数也不局限于四或其他偶数个,则此时投掷腔20的形状可以配置为三棱锥台或其他。
可选地,多个塔面10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前侧塔面11、左侧塔面12、后侧塔面13及右侧塔面14,多个投掷过口30包括设于前侧塔面11的前侧过口31、设于左侧塔面12的左侧过口33、及设于右侧塔面14的右侧过口34,左侧过口33和右侧过口34均设有至少两个并一一对应设置。仅后侧塔面13未设有投掷过口30,用以阻挡自前侧过口31进入投掷腔20的飞盘的飞行趋势,使飞盘落入投掷腔20底部,使该投掷塔具有至少两种训练方法。在其他实施例中,后侧塔面13具有后侧过口,并和前侧过口31错位设置。
可选地,至少两左侧过口33沿投掷塔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前侧过口31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前侧过口31沿投掷塔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用户可以此训练投掷出不同高度的飞盘,且具有较低的投掷过口30便于儿童训练使用,扩大了该投掷塔的适用人群。在其他实施例中,左侧过口33不沿投掷塔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可选地,至少一左侧过口33配置为圆形孔,至少一左侧过口33配置为长条形孔,至少一前侧过口31配置为圆形孔,至少一前侧过口31配置为长条形孔。圆形孔具有较大的投掷容错率,适合新手使用,长条形孔对投掷的精准度要求较高,适合具有一定投掷经验的老手训练提升技巧。其中,长条形孔可配置为腰圆形孔、月牙腰形孔、椭圆形孔、长方形孔等,例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位于上端的两个前侧过口31为腰圆形孔,图7和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位于上端的两个前侧过口31为月牙形孔。在其他实施例中,左侧过口33和前侧过口31均配置为圆形孔或长条形孔。
进一步可选地,至少一长条形孔与地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该设置进一步提升了投掷的精准度,尤其对于飞盘投掷运动,飞盘必须倾斜穿过该长条孔。在本实施例中,一长条形孔的左侧过口33与地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此时右侧塔面14上具有与该左侧过口33相对设置的右侧过口34。在其他实施例中,与地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的长条形孔为前侧过口31,或至少一前侧过口31和至少一左侧过口33配置为与地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的长条形孔。
进一步可选地,至少一圆形孔靠近塔面10的底侧边缘,该圆形孔便于取出堆叠于投掷腔20底部的飞盘。在其他实施例中,圆形孔可以不靠近塔面10的底侧边缘。
可选地,前侧过口31上罩设有柔性网兜311,柔性网兜311能够至少部分收容于投掷腔20内。柔性网兜311能够将飞入前侧过口31的飞盘兜住,以防止飞盘落入投掷腔20底部,从而能方便用户快速从柔性网兜311拾取飞盘。其次,用以防止自前侧过口31飞入的飞盘能够被柔性网兜311兜住,影响自其他侧面过口进入的飞盘的运动过程。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有柔性网兜311。
可选地,弹性杆40设有四个并与四个塔面10一一对应设置,每一弹性杆40的相对两端首尾相连并设于同一塔面10上。如图9至图13所示,在折叠投掷塔时,如图9所示,先将四个互相支撑的塔面10折叠为两层两个塔面10所组成的平面,如图10所示,再将两个塔面10所组成的平面折叠为四层一个塔面10所组成的平面,如图11所示,此时握住该平面的顶部和底部,将平面的顶部和底部互相折叠,此时弹性杆40的两安装杆段41均弯折成圆弧状,如图12所示,双手分别握住两圆弧上远离地面的一端,分别将两圆弧朝向两圆弧之间的中心处扭转翻折,以形成如图13所示的三个螺旋叠在一起的圆环,然后可利用收纳袋或捆绳将其约束在折叠的圆环结构的状态下。在需要使用时,可将其从收纳袋中取出或解除其上的捆绳,以解除对其的约束作用,以使弹性杆40能够依靠自身的弹性而展开,从而使多个塔面10能够快速展开并最终形成塔状的使用形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将两个塔面10所组成的平面折叠为四层一个塔面10所组成的平面后,也即,折叠成如图10所示的平面之后,握住该平面的顶部和底部,反转用力形成“8”字结构,再将“8”字结构的上下两个环折叠形成圆环结构。具体地,上述两种折叠手法均可参照摄影器械领域中反光板(也称柔光板)的折叠手法。
进一步可选地,塔面10的侧边缘均与弹性杆40连接,也即塔面10的顶部和底部均被弹性杆40撑开。在其他实施例中,塔面10的顶部侧缘不与弹性杆40连接,也即塔面10的顶侧边缘为直线形。
可选地,弹性杆40的两端相拼接并通过弹性卡箍固定,如此,方便安装和拆卸弹性杆40,以便在弹性杆40磨损或损坏时更换新的弹性杆4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弹性杆40的两端相拼接并通过焊接固定。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弹性杆40设有两个,投掷塔还包括两对相适配的插头和插槽,两个弹性杆40的中心位置通过铰接件铰接,铰接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每一对的插头和插槽分别安装在同一个弹性杆40的两端。在支撑状态时,每一弹性杆40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相邻的塔面10的距离较远两侧,并向塔面10施加弹性作用力以使多个塔面10能被撑开,并形成出投掷腔20。在收纳状态时,适配的插头和插槽相连接,以使弹性杆40的两端首尾相连并组成较大的圆环结构,然后将两个圆环结构旋转合并到一处,再任意选取圆环结构的相对两端,两端方向反转用力形成“8”字结构,最后将“8”字结构的上下两个环折叠形成较小的圆环结构。
进一步可选地,由于一弹性杆40围合在一塔面10的四周,则在塔面10的相邻两侧处,弹性杆40弯折形成有弧形段42,两相邻弹性杆的弧形段42围合出避让间隙50,该避让间隙50可供用户的手部伸入投掷腔20内,可将投掷塔略微抬起并取出堆叠在投掷腔20内的飞盘。避让间隙50的上端设有柔性遮挡布51,该柔性遮挡布51遮盖部分避让间隙50的同时,不影响用户将手部伸入投掷腔20,柔性遮挡布51用以使投掷塔的外观更美观,使投掷塔的塔身具有较高的完整度。在其他实施例中,避让间隙50内不设有柔性遮挡布51。
可选地,相邻两塔面10之间设有套管结构60,弹性杆40插设安装于套管结构60内。如此,能够方便生产时将弹性杆40安装在塔面10上,并提升其连接可靠性。进一步可选地,两相邻的弹性杆40插设安装于同一套管结构60,通过套管结构60将相邻的弹性杆40连接,同时将相邻的两塔面10互相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杆40通过粘接或缝制的方式固定在塔面10上。
可选地,塔面10的材质配置为柔性面料。在本实施例中,塔面10的材质为防水布料。进一步可选地,套管结构60配置为面料边套,面料边套缝制在塔面10的侧缘上。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管结构60也可以配置为塑料套管,塑料套管通过粘接或缝制的方式固定在塔面10的侧缘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塔面10的材质还可以是塑料等,例如PVC材质。具体可选地,当塔面为塑料板时,相邻的两塔面10之间设有弹簧合页,通过弹簧合页将相邻的两塔面10连接,在收纳时可将四个塔面10叠合成类似于V形回旋镖的形态,同时收纳时弹簧合页保持展开的趋势,在将投掷塔重新展开时弹簧合页使将塔面10从平面展开为立体的过程更方便。
可选地,弹性杆40的材质配置为弹簧钢丝。弹簧钢丝较易于取得,且使用寿命长。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能够弹性形变的树脂纤维杆。
可选地,塔面10的底侧边缘设有环状结构70,环状结构70用以供地钉穿设安装,以通过地钉将投掷塔固定在之地面上。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用户投掷飞盘的力度过大,将投掷塔撞翻。同时防止在户外使用中,投掷塔被大风刮倒。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有环状结构70,也即无需地钉固定投掷塔。
请参照图8,可选地,投掷塔还包括标记牌80,标记牌80设于投掷过口30的边沿处且可拆卸于投掷过口30的边沿。标记牌80能够增加更多该投掷塔的玩法,例如,用户自由地给每一投掷过口30设置分数,增加多人玩耍的时候的设定等。为方便对每一场比赛设立不同的规则,使标记牌80可拆卸于投掷过口30的边沿,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投掷过口30的边沿处设置有魔术贴的母贴,标记牌80上相对设置的两侧面中,一侧面绘制数字(例如代表分数的5、10、20等)、符号或图形等,另一侧面设置有魔术贴的子贴,也即标记牌80通过魔术贴与投掷过口30的边沿处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标记牌80上相对设置的两侧面中,一侧面绘制符号,另一侧面设置有别针,也即标记牌80通过别针刺穿塔面布料的方式固定在投掷过口30的边沿处。其中,标记牌80上的符号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多种图案纹理,如山、水和动物等。标记牌8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是长条形或随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投掷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连接的多个塔面,多个所述塔面共同合围出一成投掷腔,所述投掷腔的形状配置为棱锥台,至少一所述塔面上设有与所述投掷腔相连通的投掷过口;以及
至少两弹性杆,连接于相邻两所述塔面之间的连接处,所述弹性杆具有相连接且相对设置的两安装杆段,两所述安装杆段分别设于所述投掷腔的不同侧棱线上;所述弹性杆能够弹性形变而具有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于所述支撑状态,两所述安装杆段相间隔并形成一喇叭口,并能够支撑所述多个塔面间隔形成出所述投掷腔,所述喇叭口朝向所述投掷塔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收纳状态,两所述安装杆段相邻堆叠设置,所述多个塔面相邻堆叠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掷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掷过口设有多个,至少两所述投掷过口分设于两所述塔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掷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面设有四个,至少相对的两塔面上设有相对设置的投掷过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掷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塔面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前侧塔面、左侧塔面、后侧塔面及右侧塔面,所述多个投掷过口包括设于所述前侧塔面的前侧过口、设于所述左侧塔面的左侧过口、及设于所述右侧塔面的右侧过口,所述左侧过口和所述右侧过口均设有至少两个并一一对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掷塔,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所述左侧过口沿所述投掷塔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和/或,至少一所述左侧过口配置为圆形孔,至少一所述左侧过口配置为长条形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掷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过口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所述前侧过口沿所述投掷塔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和/或,至少一所述前侧过口配置为圆形孔,至少一所述前侧过口配置为长条形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掷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过口上罩设有柔性网兜,所述柔性网兜能够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投掷腔内。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掷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杆设有四个并与四个所述塔面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弹性杆的相对两端首尾相连并设于同一所述塔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掷塔,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塔面之间设有套管结构,所述弹性杆插设安装于所述套管结构内;
和/或,所述弹性杆的两端相拼接并通过弹性卡箍固定,或者,所述弹性杆的两端相拼接并通过焊接固定。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投掷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面的材质配置为柔性面料;
和/或,所述塔面的底侧边缘设有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用以供地钉穿设安装,以通过所述地钉将所述投掷塔固定在之地面上;
和/或,所述弹性杆的材质配置为弹簧钢丝;
和/或,所述投掷塔还包括标记牌,所述标记牌设于所述投掷过口的边沿处且可拆卸于所述投掷过口的边沿。
CN202320995912.1U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投掷塔 Active CN219783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95912.1U CN219783742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投掷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95912.1U CN219783742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投掷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83742U true CN219783742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7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95912.1U Active CN219783742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投掷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837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31555B1 (en) Training system for basketball player training
US5244213A (en) Portable sports goal
US20110092321A1 (en) Pop-up SportsTraining Assemblies & Rel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US20120077628A1 (en) Goal shot training system and methods
ES2098503T3 (es) Estructura de soporte de red.
CN210009594U (zh) 一种羽毛球球头弹性筛选装置
CN219783742U (zh) 一种投掷塔
US5374056A (en) Baseball practice device
BR102018070332A2 (pt) Tabuleiro de jogo
US3627316A (en) Magnetic fishing game apparatus
JP6956852B2 (ja) サッカー戦術ダミー用多機能サポート装置
US5385113A (en) Tennis score keeper and display device
US4768784A (en) Strike zone pitching aid
US20160082336A1 (en) Baseball Pitch Training Device
JP7116858B2 (ja) スポーツトレーニング補助具
CN215781191U (zh) 多功能跳床
CN206027095U (zh) 一种手动玩具
US3635478A (en) Card game board and card-holding means
CN215195334U (zh) 排舞技巧翻腾抄保训练器
CN220443180U (zh) 一种变脸玩偶
KR101126309B1 (ko) 비거리 억제수단을 갖는 감각 훈련용 골프공
CN213965079U (zh) 一种排球辅助训练器材
CN219848060U (zh) 一种足球练习装置
CN214019135U (zh) 一种羽毛球训练辅助装置
KR100365301B1 (ko) 골프 타격연습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