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83192U - 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 Google Patents

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83192U
CN219783192U CN202223052222.7U CN202223052222U CN219783192U CN 219783192 U CN219783192 U CN 219783192U CN 202223052222 U CN202223052222 U CN 202223052222U CN 219783192 U CN219783192 U CN 2197831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injection molding
joint
cavity
integral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522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师宏
刘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China Sun Pharmaceutic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China Sun Pharmaceutic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China Sun Pharmaceutic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China Sun Pharmaceutic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522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831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831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831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包括接头座以及与接头座连接的第一接头管,第一接头管包括远离接头座布设的注塑端部,注塑端部包括注塑壳体、注塑壳体的内侧壁围合形成的注塑腔以及与注塑壳体的底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注塑腔的底部的第一下密封部,注塑腔内填充有分别与注塑壳体的内侧壁和第一下密封部的上端面粘合相容连接的用于采用注塑工艺填充成型的注塑内塞,注塑壳体的上端面焊接附着有用于密封注塑腔的顶部的第一上密封膜,注塑内塞的上端面与注塑壳体的上端面平齐或者低于注塑壳体的上端面。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输液袋。

Description

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注接头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输液袋。
背景技术
输液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的医疗用品,主要用于患者的输注治疗,因此,输液袋上设置了输注接头,以对输注针进行穿刺导向和穿刺后的密封,输注接头通常由接头座和接头管两部分组成,将接头座焊接在输液袋的开口,再由接头管进行穿刺导向和密封,而输液袋通常倒挂使用,以利用重力实现药液的自然输注,因此,接头管内设置有内塞,以在输注针穿刺内塞后抱紧内塞,实现输注针穿刺输液后的密封,且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往往会在输液袋中仍残留有药液的情况下拔出输注针,此时,内塞上的穿刺孔在弹性作用下合拢,以实现对输注针拔出后的密封,防止药液撒漏,即内塞在接头座中的固定密封十分关键,需要保证穿刺前对内塞可靠密封,穿刺后对内塞可靠固定。
现有的输注接头上的接头管通常由内管体、内塞和外盖体三部分拼装组成,且内管体、内塞和外盖体都是分别单独制造,以在制造完成后,由内管体和外盖体相互连接以形成固定密封内塞的腔室,但这种固定密封内塞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内管体、内塞和外盖体都需要单独制造,且制造完成后还需要装配,工艺步骤繁多且复杂,生产效率低下;2、内塞的密封主要取决于内管体和外管体的装配,而基于医疗产品的特殊性,内塞的密封性要求高,导致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的装配精度要求高,注塑加工难度大;3、由于在进行输注治疗时,要保证在穿刺输注针时内塞不被带入输液袋内,拔出输注针时内塞不被带出接头管外,因此,相应的固定内塞的结构的强度要求高,注塑原材料的强度要求高,可适用的材料范围有限,原材料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及输液袋,以解决现有的输液袋上的输注接头制造工艺繁杂,生产效率低下,注塑加工难度大,原材料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包括接头座以及与接头座连接的第一接头管,第一接头管包括远离接头座布设的注塑端部,注塑端部包括注塑壳体、注塑壳体的内侧壁围合形成的注塑腔以及与注塑壳体的底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注塑腔的底部的第一下密封部,注塑腔内填充有分别与注塑壳体的内侧壁和第一下密封部的上端面粘合相容连接的用于采用注塑工艺填充成型的注塑内塞,注塑壳体的上端面焊接附着有用于密封注塑腔的顶部的第一上密封膜,注塑内塞的上端面与注塑壳体的上端面平齐或者低于注塑壳体的上端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进一步地,第一下密封部的中部一体成型有用于输注针穿刺的穿刺部位,穿刺部位的厚度小于第一密封部的厚度。
进一步地,穿刺部位的厚度为0.2mm-0.4mm。
进一步地,注塑内塞的上端面设有内凹形成的穿刺凹槽。
进一步地,第一接头管包括两个注塑端部,两个注塑端部沿第一接头管的径向方向间隔排布并布设于同一个第一接头管上,注塑端部、注塑内塞和第一上密封膜一一对应布设。
进一步地,接头包括两个第一接头管,两个第一接头管沿接头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均安装于同一个接头座上。
进一步地,第一接头管还包括第一密封端部,注塑端部和第一密封端部沿第一接头管的径向方向间隔排布并布设于同一个第一接头管上,第一密封端部包括第一密封壳体、第一密封壳体的内侧壁围合形成的用于与输注针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腔以及与第一密封壳体的底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第一密封腔的底部的第二下密封部,第一密封端部的上端面焊接附着有用于密封第一密封腔的顶部的第二上密封膜。
进一步地,接头包括第二接头管,第一接头管和第二接头管沿接头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均安装于同一个接头座上,第二接头管包括远离接头座布设的第二密封端部,第二密封端部包括第二密封壳体、第二密封壳体的内侧壁围合形成的用于与输注针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腔以及与第二密封壳体的底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第二密封腔的底部的第三下密封部,第二密封端部的上端面焊接附着有用于密封第二密封腔的顶部的第三上密封膜。
进一步地,接头包括第三接头管,第一接头管和第三接头管沿接头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均安装于同一个接头座上,第三接头管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连通腔、用于连接外盖体的连接平台以及连接平台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并与连通腔连通的用于连通外盖体的内腔的锥形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输液袋,其包括上述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通过采用注塑工艺注塑获得接头座,第一接头管在接头座注塑过程中一并成型,或者单独注塑成型后再与接头座焊接固定,注塑端部在第一接头管注塑过程中一并成型,且一体成型有注塑壳体、注塑腔和第一下密封部,再采用注塑工艺在注塑腔中填充以获得注塑内塞,注塑内塞的外表面基体分别与注塑壳体的内侧壁基体和第一下密封部的上端面基体紧密粘合相容连接,结构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通过第一下密封部密封注塑腔的底部,以防止输注针穿刺前注塑内塞与药液接触,最后采用焊接工艺在注塑壳体的上端面焊接第一上密封膜,以密封注塑腔的顶部,防止输注针穿刺前注塑内塞与外界环境接触,且注塑内塞的上端面与注塑壳体的上端面平齐或者低于注塑壳体的上端面,确保第一上密封膜水平密封,提高了密封性能,本方案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首先采用注塑成型获得第一接头管,再注塑填充获得注塑内塞的双料注塑工艺,使得注塑内塞的可靠固定,再采用焊接工艺覆膜密封,使得注塑内塞的密封可靠,相对于现有技术,工艺步骤简单明了,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无需装配,注塑加工难度低,同时注塑内塞固定后可靠性高,且主要取决于两者基体之间的注塑后的粘合相容性,对注塑原材料的强度要求低,增大了注塑原材料的选择范围,即可在多种注塑原材料中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一种,以降低原材料成本,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应用。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例说明:
100、接头座;200、第一接头管;210、注塑端部;211、注塑壳体;212、注塑腔;213、第一下密封部;214、穿刺部位;220、注塑内塞;230、第一上密封膜;240、第一密封端部;241、第一密封壳体;242、第一密封腔;243、第二下密封部;250、第二上密封膜;300、第二接头管;310、第二密封端部;311、第二密封壳体;312、第二密封腔;313、第三下密封部;320、第三上密封膜;400、第三接头管;410、连通腔;420、连接平台;430、锥形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剖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剖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的剖视图。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包括接头座100以及与接头座100连接的第一接头管200,第一接头管200包括远离接头座100布设的注塑端部210,注塑端部210包括注塑壳体211、注塑壳体211的内侧壁围合形成的注塑腔212以及与注塑壳体211的底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注塑腔212的底部的第一下密封部213,注塑腔212内填充有分别与注塑壳体211的内侧壁和第一下密封部213的上端面粘合相容连接的用于采用注塑工艺填充成型的注塑内塞220,注塑壳体211的上端面焊接附着有用于密封注塑腔212的顶部的第一上密封膜230,注塑内塞220的上端面与注塑壳体211的上端面平齐或者低于注塑壳体211的上端面。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通过采用注塑工艺注塑获得接头座100,第一接头管200在接头座100注塑过程中一并成型,或者单独注塑成型后再与接头座100焊接固定,注塑端部210在第一接头管200注塑过程中一并成型,且一体成型有注塑壳体211、注塑腔212和第一下密封部213,再采用注塑工艺在注塑腔212中填充以获得注塑内塞220,注塑内塞220的外表面基体分别与注塑壳体211的内侧壁基体和第一下密封部213的上端面基体紧密粘合相容连接,结构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通过第一下密封部213密封注塑腔212的底部,以防止输注针穿刺前注塑内塞220与药液接触,最后采用焊接工艺在注塑壳体211的上端面焊接第一上密封膜230,以密封注塑腔212的顶部,防止输注针穿刺前注塑内塞220与外界环境接触,且注塑内塞220的上端面与注塑壳体211的上端面平齐或者低于注塑壳体211的上端面,确保第一上密封膜230水平密封,提高了密封性,本方案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首先采用注塑成型获得第一接头管200,再注塑填充获得注塑内塞220的双料注塑工艺,使得注塑内塞220的可靠固定,再采用焊接工艺覆膜密封,使得注塑内塞220的密封可靠,相对于现有技术,制造工艺简单明了,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无需装配,注塑加工难度低,同时注塑内塞220可靠性高,且主要取决于两者基体之间的注塑后的粘合相容性,对注塑原材料的强度要求低,增大了注塑原材料的选择范围,即可在多种注塑原材料中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一种,以降低原材料成本,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应用。应当理解的是,双料注塑工艺和焊接工艺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此处不过多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下密封部213的中部一体成型有用于输注针穿刺的穿刺部位214,穿刺部位214的厚度小于第一密封部的厚度。具体地,通过设置穿刺部位214,并使穿刺部位214的厚度小于第一密封部的厚度,以降低输注针的穿刺难度,便于输注针穿刺。
本实施例中,穿刺部位214的厚度为0.2mm-0.4mm。具体地,当穿刺部位214的厚度处于0.20mm-0.40mm之间时,穿刺部位214强度适当,穿刺难度低,被穿刺时不易破裂而使不溶性微粒落入药液中;当穿刺部位214的厚度小于0.20mm,在注塑过程中易被烧穿,而无法使用,且强度过低,被穿刺时易破裂而使不溶性微粒落入药液中;当穿刺部位214的厚度大于0.40mm时,穿刺部位214的强度过高,穿刺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切削阻力,穿刺难度过大,同时增大了不溶性微粒产生的几率。优选地,穿刺部位214的厚度为0.30mm,当穿刺部位214厚度为0.30mm时,综合性能最佳。
本实施例中,注塑内塞220的上端面设有内凹形成的穿刺凹槽。具体地,通过穿刺凹槽减少输注针穿刺注塑内塞220时的穿刺厚度,以降低穿刺难度,减少切削阻力。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注塑腔212的内径为10mm,第一接头管200的内径为10.5mm。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接头管200包括两个注塑端部210,两个注塑端部210沿第一接头管200的径向方向间隔排布并布设于同一个第一接头管200上,注塑端部210、注塑内塞220和第一上密封膜230一一对应布设。具体地,通过两个注塑端部210实现分别进行配药和输液,避免采用一个注塑端部210进行配药和输液时一个注塑内塞220被重复穿刺带来的污染风险。可选地,两个注塑端部210中注塑腔212内径大小不同,以使注塑内塞220半径大小不同,注塑端部210中的小注塑内塞220用于配药,注塑端部210中的大注塑内塞220用于输液,通过大小两个注塑内塞220,便于医护人员区分使用。可选地,两个注塑端部210中的注塑内塞220分别具有不同的颜色,便于医护人员区分使用。可选地,第一接头管200采用透明材料注塑形成,便于医护人员直接观察注塑内塞220的大小或者颜色。可选地,第一上密封膜230和注塑端部210一一对应布设,两个第一上密封膜230为分隔膜,或者两个第一上密封膜230为一体膜,两者之间设有易断痕。优选地,布设有小注塑内塞220的注塑端部210中穿刺部位214的径向长度为4mm,布设有大注塑内塞220的注塑端部210中穿刺部位214的径向长度为6mm,第一下密封部213的厚度为1.5mm。
实施例3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接头包括两个第一接头管200,两个第一接头管200沿接头座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均安装于同一个接头座100上。具体地,通过两个第一接头管200实现分别进行配药和输液,避免采用一个第一接头管200行配药和输液时一个注塑内塞220被重复穿刺带来的污染风险。可选地,两个注塑端部210中注塑腔212内径大小不同,以使注塑内塞220半径大小不同,注塑端部210中的小注塑内塞220用于配药,注塑端部210中的大注塑内塞220用于输液,通过大小两个注塑内塞220,便于医护人员区分使用。可选地,两个注塑端部210中的注塑内塞220分别具有不同的颜色,便于医护人员区分使用。可选地,第一接头管200采用透明材料注塑形成,便于医护人员直接观察注塑内塞220的大小或者颜色。可选地,第一上密封膜230和注塑端部210一一对应布设,两个第一上密封膜230为分隔膜,或者两个第一上密封膜230为一体膜,两者之间设有易断痕。
实施例4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接头管200还包括第一密封端部240,注塑端部210和第一密封端部240沿第一接头管200的径向方向间隔排布并布设于同一个第一接头管200上,第一密封端部240包括第一密封壳体241、第一密封壳体241的内侧壁围合形成的用于与输注针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腔242以及与第一密封壳体241的底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第一密封腔242的底部的第二下密封部243,第一密封端部240的上端面焊接附着有用于密封第一密封腔242的顶部的第二上密封膜250。具体地,注塑端部210用于配药,第一密封端部240用于输液,第一密封腔242实现对输注针的穿刺导向,且第一密封腔242的内径与输注针的外径过盈配合,以实现穿刺后的密封,通过第二上密封膜250密封第一密封腔242的顶部,以防止第一密封腔242被外界环境污染,通过第二下密封部243密封第一密封腔242的底部,防止药液进入第一密封腔242而泄漏,且第二下密封部243在注塑过程中和第一密封壳体241一并成型,结构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应当理解的是,注塑内塞220是影响接头密封性的关键部分,其价格往往相对昂贵,但本方案通过与输注针过盈配合的第一密封腔242,实现穿刺输液后的密封,以在不使用注塑内塞220的情况下实现穿刺输液时的密封,简化制造工艺步骤,大大降低了接头的制造成本。可选地,第一上密封膜230和第二上密封膜250为分隔膜,或者第一上密封膜230和第二上密封膜250为一体膜,两者之间设有易断痕。
本实施例中,第二下密封部243的厚度为0.2mm-0.4mm。具体地,当第二下密封部243的厚度处于0.20mm-0.40mm之间时,第二下密封部243强度适当,穿刺难度低,被穿刺时不易破裂而使不溶性微粒落入药液中;当第二下密封部243的厚度小于0.20mm,在注塑过程中易被烧穿,而无法使用,且强度过低,被穿刺时易破裂而使不溶性微粒落入药液中;当第二下密封部243的厚度大于0.40mm时,第二下密封部243的强度过高,穿刺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切削阻力,穿刺难度过大,同时增大了不溶性微粒产生的几率。优选地,第二下密封部243的厚度为0.30mm,当第二下密封部243厚度为0.30mm时,综合性能最佳。
实施例5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接头包括第二接头管300,第一接头管200和第二接头管300沿接头座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均安装于同一个接头座100上,第二接头管300包括远离接头座100布设的第二密封端部310,第二密封端部310包括第二密封壳体311、第二密封壳体311的内侧壁围合形成的用于与输注针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腔312以及与第二密封壳体311的底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第二密封腔312的底部的第三下密封部313,第二密封端部310的上端面焊接附着有用于密封第二密封腔312的顶部的第三上密封膜320。具体地,第一接头管200用于配药,第二接头管300用于输液,第二接头管300通过第二密封端部310便于输注针穿刺,通过第二密封腔312实现对输注针的穿刺导向,且第二密封腔312的内径与输注针的外径过盈配合,以实现穿刺后的密封,通过第三下密封部313密封第二密封腔312的底部,且第三下密封部313和第二密封壳体311一体成型,密封性能好,避免药液泄漏,通过第三上密封膜320密封第二密封腔312的顶部,避免第二密封腔312与外界环境接触而污染。应当理解的是,注塑内塞220是影响接头密封性的关键部分,其价格往往相对昂贵,但本方案通过与输注针过盈配合的第二密封腔312,实现穿刺输液后的密封,以在不使用内塞的情况下实现穿刺输液时的密封,大大降低了接头的制造成本。可选地,第一接头管200的外径小于第二接头管300的外径,以便于医护人员区分使用。可选地,第一接头管200和/或第二接头管300用于透明材料注塑形成,以便于医护人员直接观察是否有注塑内塞220。可选地,第一上密封膜230与第三上密封膜320为连体的同一张膜,第一上密封膜230与第三上密封膜320之间设置有易断痕。可选地,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上密封膜230与第三上密封膜320为彼此间隔布设的分体膜。可选地,注塑端部210的最大外径小于第一接头管200的最大外径,第二密封端部310的最大外径小于第二接头管300的最大外径,以节约原材料成本,并拉开第一穿刺端部和第二穿刺端部之间的距离,便于操作。
本实施例中,第三下密封部313的厚度为0.2mm-0.4mm。具体地,当第三下密封部313的厚度处于0.20mm-0.40mm之间时,第三下密封部313强度适当,穿刺难度低,被穿刺时不易破裂而使不溶性微粒落入药液中;当第三下密封部313的厚度小于0.20mm,在注塑过程中易被烧穿,而无法使用,且强度过低,被穿刺时易破裂而使不溶性微粒落入药液中;当第三下密封部313的厚度大于0.40mm时,第三下密封部313的强度过高,穿刺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切削阻力,穿刺难度过大,同时增大了不溶性微粒产生的几率。优选地,第三下密封部313的厚度为0.30mm,当第三下密封部313厚度为0.30mm时,综合性能最佳。
实施例6
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接头包括第三接头管400,第一接头管200和第三接头管400沿接头座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均安装于同一个接头座100上,第三接头管400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连通腔410、用于连接外盖体的连接平台420以及连接平台420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并与连通腔410连通的用于连通外盖体的内腔的锥形口430。具体地,第一接头管200用于配药,第三接头管400用于输液,第三接头管400通过连通腔410连通输液袋的内腔,通过连接平台420连接外盖体,通过锥形口430连通外盖体的内腔,确保输注针稳定穿刺,实现药液输注。应当理解的是,通过第三接头管400与现有技术中不同结构和形式的盖体连接,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制造装配,提高了适用范围。
本实施例的输液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具体地,通过采用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密封输液袋的开口,以简化制造工艺步骤,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注塑加工难度,增大原材料的选择范围,进而降低成本,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包括接头座(100)以及与接头座(100)连接的第一接头管(200),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头管(200)包括远离接头座(100)布设的注塑端部(210),注塑端部(210)包括注塑壳体(211)、注塑壳体(211)的内侧壁围合形成的注塑腔(212)以及与注塑壳体(211)的底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注塑腔(212)的底部的第一下密封部(213),注塑腔(212)内填充有分别与注塑壳体(211)的内侧壁和第一下密封部(213)的上端面粘合相容连接的用于采用注塑工艺填充成型的注塑内塞(220),注塑壳体(211)的上端面焊接附着有用于密封注塑腔(212)的顶部的第一上密封膜(230),注塑内塞(220)的上端面与注塑壳体(211)的上端面平齐或者低于注塑壳体(211)的上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下密封部(213)的中部一体成型有用于输注针穿刺的穿刺部位(214),穿刺部位(214)的厚度小于第一密封部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其特征在于,穿刺部位(214)的厚度为0.2mm-0.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其特征在于,注塑内塞(220)的上端面设有内凹形成的穿刺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头管(200)包括两个注塑端部(210),两个注塑端部(210)沿第一接头管(200)的径向方向间隔排布并布设于同一个第一接头管(200)上,注塑端部(210)、注塑内塞(220)和第一上密封膜(230)一一对应布设。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其特征在于,接头包括两个第一接头管(200),两个第一接头管(200)沿接头座(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均安装于同一个接头座(10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头管(200)还包括第一密封端部(240),注塑端部(210)和第一密封端部(240)沿第一接头管(200)的径向方向间隔排布并布设于同一个第一接头管(200)上,第一密封端部(240)包括第一密封壳体(241)、第一密封壳体(241)的内侧壁围合形成的用于与输注针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腔(242)以及与第一密封壳体(241)的底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第一密封腔(242)的底部的第二下密封部(243),第一密封端部(240)的上端面焊接附着有用于密封第一密封腔(242)的顶部的第二上密封膜(250)。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其特征在于,接头包括第二接头管(300),第一接头管(200)和第二接头管(300)沿接头座(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均安装于同一个接头座(100)上,第二接头管(300)包括远离接头座(100)布设的第二密封端部(311)(310),第二密封端部(311)(310)包括第二密封壳体、第二密封壳体的内侧壁围合形成的用于与输注针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腔(312)以及与第二密封壳体的底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第二密封腔(312)的底部的第三下密封部(313),第二密封端部(311)(310)的上端面焊接附着有用于密封第二密封腔(312)的顶部的第三上密封膜(320)。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其特征在于,接头包括第三接头管(400),第一接头管(200)和第三接头管(400)沿接头座(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均安装于同一个接头座(100)上,第三接头管(400)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连通腔(410)、用于连接外盖体的连接平台(420)以及连接平台(420)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并与连通腔(410)连通的用于连通外盖体的内腔的锥形口(430)。
10.一种输液袋,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
CN202223052222.7U 2022-11-16 2022-11-16 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Active CN2197831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2222.7U CN219783192U (zh) 2022-11-16 2022-11-16 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2222.7U CN219783192U (zh) 2022-11-16 2022-11-16 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83192U true CN219783192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77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52222.7U Active CN219783192U (zh) 2022-11-16 2022-11-16 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831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08677A1 (en) Rigid double-port tube with medicine dispensing nozzle for the big transfusion soft bag
CN219783192U (zh) 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WO2012043161A1 (ja) 針付医療器具
CN219783194U (zh) 通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83198U (zh) 通孔整体式接头及输液袋
CN219375480U (zh) 内卡下沉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83196U (zh) 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83191U (zh) 整体式双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21314U (zh) 整体式内卡密封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83532U (zh) 热压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CN115778813A (zh) 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21309U (zh) 外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83195U (zh) 内卡通孔式一体接头及输液袋
CN219398211U (zh) 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21308U (zh) 热压双覆膜式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21310U (zh) 下卡覆膜式一体接头及输液袋
CN115670922A (zh) 通孔整体式接头及输液袋
CN115778814A (zh) 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21313U (zh) 内卡闭孔式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21311U (zh) 内卡双覆膜式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83190U (zh) 上卡双覆膜式接头及输液袋
CN208799614U (zh) 一种预灌封注射器
CN219783197U (zh) 热压内覆膜式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83189U (zh) 热压闭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83193U (zh) 上卡闭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