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8211U - 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 Google Patents

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8211U
CN219398211U CN202223052581.2U CN202223052581U CN219398211U CN 219398211 U CN219398211 U CN 219398211U CN 202223052581 U CN202223052581 U CN 202223052581U CN 219398211 U CN219398211 U CN 219398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uncture
joint
piercing
t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525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师宏
刘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China Sun Pharmaceutic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China Sun Pharmaceutic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China Sun Pharmaceutic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China Sun Pharmaceutic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525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82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8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82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包括接头座以及与接头座连接的第一接头管,第一接头管包括第一连通腔、与第一连通腔连通的第一穿刺端部以及布设于第一穿刺端部内的内塞,第一穿刺端部包括用于容纳内塞的第一穿刺腔、与第一穿刺端部一体成型并弯折布设的用于通过热压弯折成型以固定内塞的外压边以及附着于外压边的上端面上的用于密封第一穿刺腔的顶部的第一易撕膜,第一接头管还包括与第一穿刺腔的内壁卡持连接的用于从底部支撑内塞的内卡环,内卡环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分别与第一连通腔和第一穿刺腔的连通口,以使第一连通腔直接连通至第一穿刺腔。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输液袋。

Description

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注接头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输液袋。
背景技术
输液袋的输注接头通常由接头座和接头管两部分组成,接头座连接密封输液袋的开口,接头管对输注针进行穿刺导向,由于输液袋通常倒挂使用,以利用重力使药液自然输注,接头管内设置有内塞,以实现输注针穿刺输液后的密封,避免药液泄漏。
为了防止输注针穿刺时将内塞带入输液袋内,接头管内设置了支撑结构以对内塞进行支撑,同时,为了避免输注针穿刺前内塞与药液长时间接触,还设置了密封结构隔绝内塞和药液,但在输注针穿刺时,密封结构又会阻碍输注针的穿刺,增大穿刺难度,再不利于医护人员使用的同时,还易产生切削落屑进入药液中,且支撑结构和密封结构的尺寸要求差距大,加工难度大,而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部分内塞已经可以与药液长时间接触,例如药用丁基胶塞和覆膜胶塞,但现有的输注结构却没有相应的改进,还存在制造成本高等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以解决现有的输液袋中的输注接头穿刺难度大、加工难度大以及制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包括接头座以及与接头座连接的第一接头管,第一接头管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第一连通腔、与第一连通腔连通的第一穿刺端部以及布设于第一穿刺端部内的内塞,第一穿刺端部包括用于容纳内塞的第一穿刺腔、与第一穿刺端部一体成型并弯折布设的用于通过热压弯折成型以固定内塞的外压边以及附着于外压边的上端面上的用于密封第一穿刺腔的顶部的第一易撕膜,第一接头管还包括与第一穿刺腔的内壁卡持连接的用于从底部支撑内塞的内卡环,内卡环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分别与第一连通腔和第一穿刺腔的连通口,以使第一连通腔直接连通至第一穿刺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进一步地,内卡环还包括环形支撑部,环形支撑部包括沿径向向外并沿轴向向下倾斜延伸形成的卡持凸起,第一穿刺腔的内壁包括沿径向向外并沿轴向向下凹陷形成的卡持凹槽,卡持凸起和卡持凹槽卡持连接,卡持凸起的下端面和卡持凹槽的下端面水平抵持。
进一步地,环形支撑部的轴向厚度范围为1.5mm-2.5mm。
进一步地,第一接头管包括连通部,连通部的内侧壁围合形成第一连通腔,连通部的径向厚度小于第一穿刺端部的径向厚度。
进一步地,第一接头管包括沿径向方向间隔布设的两个第一穿刺端部,两个第一穿刺端部共用同一个第一接头管,内塞和第一穿刺端部一一对应布设,第一接头管的第一连通腔分别直接连通至两个第一穿刺端部的内塞。
进一步地,接头包括沿接头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两个第一接头管。
进一步地,第一接头管还包括第二穿刺端部,第二穿刺端部和第一穿刺端部沿第一接头管的径向方向间隔布设,且第二穿刺端部和第一穿刺端部共用同一个第一接头管,第二穿刺端部包括用于与输注针过盈配合密封的第二穿刺腔、与第二穿刺端部一体成型并布设于第二穿刺腔内的用于分隔第一连通腔和第二穿刺腔以密封第二穿刺腔的底部的穿刺部位以及附着于第二穿刺端部的上端面上的用于密封第二穿刺腔的顶部的第二易撕膜。
进一步地,接头还包括与接头座连接的第二接头管,第二接头管和第一接头管沿接头座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第二接头管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内腔的第二连通腔以及第二穿刺端部,第二穿刺端部包括用于与输注针过盈配合密封的第二穿刺腔、与第二穿刺端部一体成型并布设于第二穿刺腔内的用于分隔第二连通腔和第二穿刺腔以密封第二穿刺腔的底部的穿刺部位以及附着于第二穿刺端部的上端面上的用于密封第二穿刺腔的顶部的第二易撕膜。
进一步地,接头还包括与接头座连接的第三接头管,第三接头管包括用于连接盖体的连接端,连接端包括径向截面呈锥形布设的锥形口以及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输液袋,其包括上述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接头管和第一接头座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或者采用焊接工艺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连通腔连通输液袋的内腔,再通过第一穿刺端部对输注针进行穿刺导向,并通过内塞对输注针进行穿刺后的密封,实现药液的密封输注,先沿轴向向上将内卡环卡入第一穿刺腔内,再将内塞塞入第一穿刺腔内,以通过内卡环支撑内塞,内卡环的内侧壁围合形成连通口,以使第一连通腔直接连通第一穿刺腔,输注针穿刺内塞后即可实现药液的输注,大大降低了穿刺难度,然后通过外压边抵压固定内塞,外压边和第一穿刺端部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且注塑时第一穿刺端部先轴向延伸形成为弯折的外压边,再通过热压工艺使外压边朝内塞方向弯折,外压边在热压弯折过程中基体密实度增加,弯折成型的外压边完全贴紧和包裹于内塞表面,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可避免拔出输注针时将内塞带出,进而防止输液袋内的药液泄漏,最后通过焊接工艺将第一易撕膜焊接覆盖在外压边的上端面上,以密封第一穿刺腔的顶部,避免内塞与外界环境接触而污染,且第一易撕膜打开难度低,便于医护人员使用,本方案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通过内卡环支撑内塞,不再设置密封结构,第一连通腔直接连通第一穿刺腔,输注针穿刺内塞后即可进行药液输注,相对于现有技术,输注针仅需要穿刺内塞,穿刺难度低,内塞可选择丁基胶塞或者覆膜胶塞,降低了加工难度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且医护人员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应用。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剖视图。
图例说明:
100、接头座;200、第一接头管;210、第一连通腔;220、第一穿刺端部;221、第一穿刺腔;222、外压边;223、第一易撕膜;230、内塞;240、内卡环;241、连通口;242、环形支撑部;243、卡持凸起;250、连通部;260、第二穿刺端部;261、第二穿刺腔;262、穿刺部位;263、第二易撕膜;300、第二接头管;310、第二连通腔;400、第三接头管;410、连接端;411、锥形口;412、连接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剖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剖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的剖视图。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包括接头座100以及与接头座100连接的第一接头管200,第一接头管200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第一连通腔210、与第一连通腔210连通的第一穿刺端部220以及布设于第一穿刺端部220内的内塞230,第一穿刺端部220包括用于容纳内塞230的第一穿刺腔221、与第一穿刺端部220一体成型并弯折布设的用于通过热压弯折成型以固定内塞230的外压边222以及附着于外压边222的上端面上的用于密封第一穿刺腔221的顶部的第一易撕膜223,第一接头管200还包括与第一穿刺腔221的内壁卡持连接的用于从底部支撑内塞230的内卡环240,内卡环240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分别与第一连通腔210和第一穿刺腔221的连通口241,以使第一连通腔210直接连通至第一穿刺腔221。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接头管和第一接头座100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或者采用焊接工艺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连通腔210连通输液袋的内腔,再通过第一穿刺端部220对输注针进行穿刺导向,并通过内塞230对输注针进行穿刺后的密封,实现药液的密封输注,先沿轴向向上将内卡环240卡入第一穿刺腔221内,再将内塞230塞入第一穿刺腔221内,以通过内卡环240支撑内塞230,内卡环240的内侧壁围合形成连通口241,以使第一连通腔210直接连通第一穿刺腔221,输注针穿刺内塞230后即可实现药液的输注,大大降低了穿刺难度,然后通过外压边222抵压固定内塞230,外压边222和第一穿刺端部220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且注塑时第一穿刺端部220先轴向延伸形成为弯折的外压边222,再通过热压工艺使外压边222朝内塞230方向弯折,外压边222在热压弯折过程中基体密实度增加,弯折成型的外压边222完全贴紧和包裹于内塞230表面,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可避免拔出输注针时将内塞230带出,进而防止输液袋内的药液泄漏,最后通过焊接工艺将第一易撕膜223焊接覆盖在外压边222的上端面上,以密封第一穿刺腔221的顶部,避免内塞230与外界环境接触而污染,且第一易撕膜223打开难度低,便于医护人员使用,本方案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通过内卡环240支撑内塞230,不再设置密封结构,第一连通腔210直接连通第一穿刺腔221,输注针穿刺内塞230后即可进行药液输注,相对于现有技术,输注针仅需要穿刺内塞230,穿刺难度低,内塞230可选择丁基胶塞或者覆膜胶塞,降低了加工难度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且医护人员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应用。应当理解的是,注塑工艺、热压工艺和焊接工艺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此处不过多赘述。
本实施例中,内卡环240还包括环形支撑部242,环形支撑部242包括沿径向向外并沿轴向向下倾斜延伸形成的卡持凸起243,第一穿刺腔221的内壁包括沿径向向外并沿轴向向下凹陷形成的卡持凹槽,卡持凸起243和卡持凹槽卡持连接,卡持凸起243的下端面和卡持凹槽的下端面水平抵持。具体地,在装配时,沿轴向向上将内卡环240压入第一穿刺腔221内,直至环形支撑部242上的卡持凸起243卡入第一穿刺腔221的内壁上的卡持凹槽内,此时,卡持凸起243的下端面和卡持凹槽的下端面水平抵接,以支撑内塞230,防止内塞230轴向向下运动。
本实施例中,环形支撑部242的轴向厚度范围为1.5mm-2.5mm。具体地,当环形支撑部242的轴向厚度在1.5mm-2.5mm之间时,环形支撑部242有足够的轴向尺寸形成卡持凸起243,使得卡持凸起243的强度可靠,同时制造内卡环240的原材料成本适当;当环形支撑部242的轴向厚度小于1.5mm,环形支撑部242上的卡持凸起243强度过低,容易断裂;当环形支撑部242的轴向厚度大于2.5mm时,制造内卡环240的原材料成本过高,不利于大规模的批量化生产。应当理解的是,输注接头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广泛,需求量大,即使小幅度提高输注接头的制造成本,在大基数的情况,都会导致制造成本大大增加。
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头管200包括连通部250,连通部250的内侧壁围合形成第一连通腔210,连通部250的径向厚度小于第一穿刺端部220的径向厚度。应当理解的是,由于第一穿刺端部220中第一穿刺腔221需要与内卡环240卡接,还需要热压弯折形成外压边222,对强度要求较高,而连通部250仅需要围合形成第一连通腔210,相对来说,强度要求较低,因此,根据不同部位的强度需求,在第一穿刺端部220的径向厚度可提供足够的强度的同时,连通部250的径向厚度可适当减小,来减少原材料用量,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中,外压边222和第一穿刺端部220之间凹设有用于便于外压边222热压时定长度和弯折成型的热压凹槽。具体地,通过设置热压凹槽,使得外压边222热压时易于弯折,以保证外压边222弯折成型后上端面的平面度,进而提高第一易撕膜223焊接后的密封性,且弯折长度取决于热压凹槽的设置位置,使得外压边222的尺寸相对固定,便于注塑成型。应当理解的是,热压凹槽基体厚度相对较薄,强度低,但经过热压后,在热压凹槽处进行了局部焊合和加强,提高了热压凹槽基体的强度,强度可靠。
本实施例中,内塞230的顶部向下凹设有第一内球面。具体地,通过第一内球面减少输注针穿刺内塞230时的穿刺厚度,以降低穿刺难度,减少切削阻力。
本实施例中,内塞230的底部向上凹设有第二内球面。具体地,通过第二内球面减少输注针穿刺内塞230时的穿刺厚底,以降低穿刺难度,减少切削阻力。
本实施例中,外压边222的厚度范围为1.0-2.0mm。具体地,当外压边222的厚度处于1.0-2.0mm之间时,外压边222的强度适当,热压时容易弯折成型;当外压边222的厚度小于1.0mm时,外压边222的强度无法保证,易在热压弯折过程中断裂,弯折难度大;当外压边222的厚度大于2.0mm时,外压边222弯折时的内应力过大,易在折弯处断裂,弯折难度大。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接头管200包括沿径向方向间隔布设的两个第一穿刺端部220,两个第一穿刺端部220共用同一个第一接头管200,内塞230和第一穿刺端部220一一对应布设,第一接头管200的第一连通腔210分别直接连通至两个第一穿刺端部220的内塞230。具体地,通过两个第一穿刺端部220实现分别进行配药和输液,避免采用一个第一穿刺端部220进行配药和输液时一个内塞230被重复穿刺带来的污染风险。可选地,两个第一穿刺端部220中的内塞230半径大小不同,第一穿刺端部220中的小内塞230用于配药,第一穿刺端部220中的大内塞230用于输液,通过大小两个内塞230,便于医护人员区分使用。可选地,两个第一穿刺端部220中的内塞230分别具有不同的颜色,便于医护人员区分使用。可选地,第一接头管200采用透明材料注塑形成,便于医护人员直接观察内塞230的大小或者颜色。
实施例3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接头包括沿接头座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两个第一接头管200。具体地,通过两个第一接头管200实现分别进行配药和输液,避免采用一个第一接头管200进行配药和输液时一个内塞230被重复穿刺带来的污染风险。可选地,两个第一接头管200中的内塞230半径不同,其中,半径小的内塞230用于配药,半径大的内塞230用于输液,通过大小两个内塞230,便于医护人员区分使用。可选地,两个第一接头管200中的内塞230分别具有不同的颜色,便于医护人员区分使用。可选地,第一接头管200采用透明材料注塑形成,便于医护人员直接观察内塞230的大小或者颜色。可选地,两个第一接头管200管径不同,管径较小的第一接头管200用于配药,管径较大的第一接头管200用于输液,便于医护人员区分使用。
实施例4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接头管200还包括第二穿刺端部260,第二穿刺端部260和第一穿刺端部220沿第一接头管200的径向方向间隔布设,且第二穿刺端部260和第一穿刺端部220共用同一个第一接头管200,第二穿刺端部260包括用于与输注针过盈配合密封的第二穿刺腔261、与第二穿刺端部260一体成型并布设于第二穿刺腔261内的用于分隔第一连通腔210和第二穿刺腔261以密封第二穿刺腔261的底部的穿刺部位262以及附着于第二穿刺端部260的上端面上的用于密封第二穿刺腔261的顶部的第二易撕膜263。具体地,第一穿刺端部220用于配药,第二穿刺端部260用于输液,通过第二穿刺腔261实现对输注针的穿刺导向,且第二穿刺腔261的内径与输注针的外径过盈配合,以实现穿刺后的密封,通过穿刺部位262密封第二穿刺腔261的底部,且穿刺部位262和第二穿刺端部260一体成型,密封性能好,避免药液泄漏,通过第二易撕膜263密封第二穿刺腔261的顶部,避免第二穿刺腔261与外界环境接触而污染。应当理解的是,内塞230是影响接头密封性的关键部分,其价格往往相对昂贵,但本方案通过与输注针过盈配合的第二穿刺腔261,以在不使用内塞230的情况下实现穿刺输液时的密封,大大降低了接头的制造成本。可选地,第一易撕膜223与第二易撕膜263为连体的同一张膜,第一易撕膜223与第二易撕膜263之间设置有易断痕。可选地,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易撕膜223与第二易撕膜263为彼此间隔布设的分体膜。
本实施例中,穿刺部位262的厚度范围为0.30mm-0.50mm。具体地,当穿刺部位262的厚度处于0.30mm-0.50mm之间时,穿刺部位262强度适当,穿刺难度低;当穿刺部位262的厚度小于0.30mm,在注塑过程中易被烧穿,而无法使用;当穿刺部位262的厚度大于0.50mm时,穿刺部位262的强度过高,穿刺难度过大。优选地,穿刺部位262的厚度为0.40mm,当穿刺部位262的厚度为0.40mm时,综合性能最佳。
实施例5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接头还包括与接头座100连接的第二接头管300,第二接头管300和第一接头管200沿接头座1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第二接头管300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内腔的第二连通腔310以及第二穿刺端部260,第二穿刺端部260包括用于与输注针过盈配合密封的第二穿刺腔261、与第二穿刺端部260一体成型并布设于第二穿刺腔261内的用于分隔第二连通腔310和第二穿刺腔261以密封第二穿刺腔261的底部的穿刺部位262以及附着于第二穿刺端部260的上端面上的用于密封第二穿刺腔261的顶部的第二易撕膜263。具体地,第一接头管200用于配药,第二接头管300用于输液,第二接头管300通过第二穿刺端部260便于输注针穿刺,通过第二穿刺腔261实现对输注针的穿刺导向,且第二穿刺腔261的内径与输注针的外径过盈配合,以实现穿刺后的密封,通过穿刺部位262密封第二穿刺腔261的底部,且穿刺部位262和第二穿刺端部260一体成型,密封性能好,避免药液泄漏,通过第二易撕膜263密封第二穿刺腔261的顶部,避免第二穿刺腔261与外界环境接触而污染。应当理解的是,内塞230是影响接头密封性的关键部分,其价格往往相对昂贵,但本方案通过与输注针过盈配合的第二穿刺腔261,以在不使用内塞230的情况下实现穿刺输液时的密封,大大降低了接头的制造成本。可选地,第一接头管200的外径小于第二接头管300的外径,以便于医护人员区分使用。可选地,第一接头管200和/或第二接头管300采用透明材料注塑形成,以便于医护人员直接观察是否有内塞230。可选地,第一易撕膜223与第二易撕膜263为连体的同一张膜,第一易撕膜223与第二易撕膜263之间设置有易断痕。可选地,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易撕膜223与第二易撕膜263为彼此间隔布设的分体膜。
本实施例中,穿刺部位262的厚度范围为0.30mm-0.50mm。具体地,当穿刺部位262的厚度处于0.30mm-0.50mm之间时,穿刺部位262强度适当,穿刺难度低;当穿刺部位262的厚度小于0.30mm,在注塑过程中易被烧穿,而无法使用;当穿刺部位262的厚度大于0.50mm时,穿刺部位262的强度过高,穿刺难度过大。优选地,穿刺部位262的厚度为0.40mm,当穿刺部位262的厚度为0.40mm时,综合性能最佳。
实施例6
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接头还包括与接头座100连接的第三接头管400,第三接头管400包括用于连接盖体的连接端410,连接端410包括径向截面呈锥形布设的锥形口411以及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边412。具体地,第一接头管200用于配药,第三接头管400用于输液,第三接头管400通过连接端410连接盖体,以实现第三接头管400的密封,通过连接边412连接盖体,以与不同尺寸的盖体相适配,通过锥形口411与不同径向尺寸的盖体连通,确保输注针稳定穿刺。应当理解的是,通过第三接头管400与现有技术中不同结构和形式的盖体连接,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制造装配,提高了适用范围。
本实施例的输液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具体地,通过采用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密封输液袋的开口,由于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加工难度低,制造成本,适于大规模的批量化生产,相应降低了制造成本,进而降低了输液袋的制造成本,且穿刺难度低,便于医护人员使用,不易产生切削落屑,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包括接头座(100)以及与接头座(100)连接的第一接头管(200),第一接头管(200)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第一连通腔(210)、与第一连通腔(210)连通的第一穿刺端部(220)以及布设于第一穿刺端部(220)内的内塞(230),其特征在于,第一穿刺端部(220)包括用于容纳内塞(230)的第一穿刺腔(221)、与第一穿刺端部(220)一体成型并弯折布设的用于通过热压弯折成型以固定内塞(230)的外压边(222)以及附着于外压边(222)的上端面上的用于密封第一穿刺腔(221)的顶部的第一易撕膜(223),第一接头管(200)还包括与第一穿刺腔(221)的内壁卡持连接的用于从底部支撑内塞(230)的内卡环(240),内卡环(240)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分别与第一连通腔(210)和第一穿刺腔(221)的连通口(241),以使第一连通腔(210)直接连通至第一穿刺腔(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其特征在于,内卡环(240)还包括环形支撑部(242),环形支撑部(242)包括沿径向向外并沿轴向向下倾斜延伸形成的卡持凸起(243),第一穿刺腔(221)的内壁包括沿径向向外并沿轴向向下凹陷形成的卡持凹槽,卡持凸起(243)和卡持凹槽卡持连接,卡持凸起(243)的下端面和卡持凹槽的下端面水平抵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其特征在于,环形支撑部(242)的轴向厚度范围为1.5mm-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头管(200)包括连通部(250),连通部(250)的内侧壁围合形成第一连通腔(210),连通部(250)的径向厚度小于第一穿刺端部(220)的径向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头管(200)包括沿径向方向间隔布设的两个第一穿刺端部(220),两个第一穿刺端部(220)共用同一个第一接头管(200),内塞(230)和第一穿刺端部(220)一一对应布设,第一接头管(200)的第一连通腔(210)分别直接连通至两个第一穿刺端部(220)的内塞(230)。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其特征在于,接头包括沿接头座(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两个第一接头管(200)。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头管(200)还包括第二穿刺端部(260),第二穿刺端部(260)和第一穿刺端部(220)沿第一接头管(200)的径向方向间隔布设,且第二穿刺端部(260)和第一穿刺端部(220)共用同一个第一接头管(200),第二穿刺端部(260)包括用于与输注针过盈配合密封的第二穿刺腔(261)、与第二穿刺端部(260)一体成型并布设于第二穿刺腔(261)内的用于分隔第一连通腔(210)和第二穿刺腔(261)以密封第二穿刺腔(261)的底部的穿刺部位(262)以及附着于第二穿刺端部(260)的上端面上的用于密封第二穿刺腔(261)的顶部的第二易撕膜(263)。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其特征在于,接头还包括与接头座(100)连接的第二接头管(300),第二接头管(300)和第一接头管(200)沿接头座(1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第二接头管(300)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内腔的第二连通腔(310)以及第二穿刺端部(260),第二穿刺端部(260)包括用于与输注针过盈配合密封的第二穿刺腔(261)、与第二穿刺端部(260)一体成型并布设于第二穿刺腔(261)内的用于分隔第二连通腔(310)和第二穿刺腔(261)以密封第二穿刺腔(261)的底部的穿刺部位(262)以及附着于第二穿刺端部(260)的上端面上的用于密封第二穿刺腔(261)的顶部的第二易撕膜(263)。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其特征在于,接头还包括与接头座(100)连接的第三接头管(400),第三接头管(400)包括用于连接盖体的连接端(410),连接端(410)包括径向截面呈锥形布设的锥形口(411)以及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边(412)。
10.一种输液袋,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
CN202223052581.2U 2022-11-16 2022-11-16 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Active CN219398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2581.2U CN219398211U (zh) 2022-11-16 2022-11-16 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2581.2U CN219398211U (zh) 2022-11-16 2022-11-16 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8211U true CN219398211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5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52581.2U Active CN219398211U (zh) 2022-11-16 2022-11-16 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82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398211U (zh) 内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21309U (zh) 外卡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83532U (zh) 热压通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83195U (zh) 内卡通孔式一体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83193U (zh) 上卡闭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21312U (zh) 内卡闭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21314U (zh) 整体式内卡密封接头及输液袋
CN219375480U (zh) 内卡下沉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83198U (zh) 通孔整体式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21308U (zh) 热压双覆膜式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83190U (zh) 上卡双覆膜式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83196U (zh) 整体式内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83189U (zh) 热压闭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21310U (zh) 下卡覆膜式一体接头及输液袋
CN213791706U (zh) 一种滴液装置
CN219783192U (zh) 闭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83194U (zh) 通孔整体式外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21313U (zh) 内卡闭孔式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21311U (zh) 内卡双覆膜式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83191U (zh) 整体式双覆膜接头及输液袋
CN219398210U (zh) 热压通孔式接头及输液袋
CN219783197U (zh) 热压内覆膜式接头及输液袋
CN202288839U (zh) 马鞍式管体座式双管联体输液袋配件
CN115887218A (zh) 热压闭孔式易撕膜接头及输液袋
CN115670922A (zh) 通孔整体式接头及输液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