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80343U - 出声腔结构及开放式耳机 - Google Patents

出声腔结构及开放式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80343U
CN219780343U CN202321012020.1U CN202321012020U CN219780343U CN 219780343 U CN219780343 U CN 219780343U CN 202321012020 U CN202321012020 U CN 202321012020U CN 219780343 U CN219780343 U CN 2197803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cavity
sound outlet
piece
cavity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120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霞云
陈科
张云峰
高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anni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anni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anni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anni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120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803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803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803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公开了出声腔结构及开放式耳机,包括用于音波传输的腔体,腔体内安装有发声组件;腔体的一端设有与发声组件间隔设置的出音件,出音件上开设有利于高频音波输出的透声区域。工作时,发声组件发出音波并沿腔体内的预设方向传播至出音件,发声组件与出音件间隔设置,从而通过出音件进行音波输出,且出音件上设置有透声区域,通过透声区域有利于高频音波的输出,结合出音件的中低频音波的输出,能够保证最终输出音波的音频多样性,提高了音波输出品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出声腔结构及开放式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出声腔结构及开放式耳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开放式耳机至少包括一出声区域,出声区域通常设置于耳机靠近于耳部的一端面上,并在该端面上设置凸起结构,以将出声区域和用户耳部间隔开,从而允许外界的音波进入用户耳部,达到开放式听音的效果;但是常规的耳机设置方式由于出音部分涉及简单,通常为整体式设计,导致发出的音波传播频率单一,输出的音波品质较为有限,尤其是对于高频响应效果较差。
鉴于此,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耳机设备加以改进,以解决音波输出频率单一,输出的音波品质低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声腔结构及开放式耳机,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出声腔结构,包括用于音波传输的腔体,以及安装于所述腔体内的发声组件;
所述腔体的开口端设有与所述发声组件间隔设置的出音件,所述出音件上开设有利于高频音波输出的透声区域。
可选的,所述腔体内设有隔音板,所述隔音板的两侧隔离形成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所述发声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可选的,所述出音件的内侧或外侧布置有声学网布。
可选的,所述出音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若干个穿音孔形成的所述透声区域。
可选的,所述主体部上环绕于中心点依次设置有若干个凸环部,相邻两个凸环部之间形成有间隔部,所述间隔部上交替设置有凹陷部和所述穿音孔。
可选的,所述穿音孔的中部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两端部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凸环部连接,所述声学网布布置于所述出音件内侧。
可选的,所述透声区域的面积与所述主体部的截面积之比的范围在0.05至0.9之间。
可选的,所述声学网布间隔布置于所述出音件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开放式耳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出声腔结构。
可选的,所述开放式耳机还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出声腔结构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第一腔体的开口贯穿所述壳体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工作时,发声组件发出音波并沿腔体内的预设方向传播至出音件,发声组件与出音件间隔设置,从而通过出音件进行音波输出,且出音件上设置有透声区域,通过透声区域有利于高频音波的输出,结合出音件的中低频音波的输出,能够保证最终输出音波的音频多样性,提高了音波输出品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出声腔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施例一的出声腔结构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一的出声腔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施例二的出声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二的出声腔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腔体1、音波输出端11、出音件2、透声区域21、隔音板3、第一腔体12、第二腔体13、发声组件4、声学网布5、边缘环部22、主体部23、挡音板24、穿音孔241、凸环部242、间隔部243、凹陷部244、加强筋245、出音口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声腔结构,包括用于音波传输的腔体1,以及安装于腔体1内的发声组件4;腔体1的开口端设有与发声组件4间隔设置的出音件2,出音件2上开设有利于高频音波输出的透声区域2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工作时,发声组件发出音波并沿腔体1内的预设方向传播至出音件2,发声组件4与出音件2间隔设置,从而通过出音件2进行音波输出,且出音件2上设置有透声区域21,通过透声区域21有利于高频音波的输出,结合出音件2的中低频音波的输出,能够保证最终输出音波的音频多样性,提高了音波输出品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腔体1内的预设位置设有隔音板3,隔音板3的两侧隔离形成有第一腔体12和第二腔体13;第一腔体12内安装有发声组件4,发声组件4的发声面朝向出音件2。从而腔体1的位置关系上看,通过隔音板3的设置,将腔体1分为前腔体(第一腔体12)和后腔体(第二腔体13),隔音板3起到隔离发声组件4音波的作用,避免音波干扰。
进一步说明的是,出音件2的内侧或外侧布置有声学网布(5);其中优选地,声学网布5间隔布置于出音件2外侧,声学网布5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声学网布5优选为200目,通过声学网布5与定制的透音件相结合的方式,调节声学泄露面积及增加物理强度。
具体说明的是,出音件2包括边缘环部22,以及设于边缘环部22的内环上的主体部23;主体部23的厚度小于边缘环部22的厚度,主体部23以形成有透声区域21;其中,主体部23自其外缘向中部逐渐凸出于边缘环部22设置。即本方案中的出音件呈现出外缘厚,中间薄的结构,通过出音件2的中部进行音波的输出。
结合图2所示,本方案中的出音件2的中部向外凸出设置,呈现出外缘厚,中间薄的结构,这种设置方式起到导向音波传播方向的作用,腔体1出声方向指向用户的耳部,进而优化气导声的指向性和强度。出声方向指向用户的耳廓,使得上述气导声更容易被耳廓收集进入耳道,进而优化气导声的强度。出声方向也指向用户的耳道,也能够优化前述气导声的强度。
基于亥姆霍兹共振腔模型,频率f与第一腔体12的体积V、腔体1的音波输出端11的截面积S、腔体1等效半径R及其长度L之间可以满足关系式:f∝[S/(VL+1.7VR)]1/2。在腔体1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加腔体1的音波输出端11的截面积有利于增加谐振频率,进而使得气导声尽可能地往高频移动,增强高频效果。
实施例二: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声腔结构的另一种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是,出音件2的设置方式不同,以及声学网布5的安装位置不同。
具体的,出音件2包括挡音板24,挡音板24上开设有若干个穿音孔241,若干个穿音孔241以形成透声区域21。作为进一步限定,挡音板24依次环绕于其中心设置有若干个凸环部242,相邻两个凸环部242之间形成有间隔部243,间隔部243上交替设置有凹陷部244和穿音孔241。从径向方向上,凸环部242和凹陷部244交替设置,有利于出声孔在佩戴状态下与耳部间隔开,从而有利于开放式耳机的开放听音功能。
有效音波的泄露面积是透声区域21的面积,第一腔体12发出的音波从穿音孔241口传输至人耳。透声区域21为了保持音频泄露量区域平衡,因此通过设置若干个穿音孔241来调节音波的泄露面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设计成大开口的形式,可以起到减少渗水、渗灰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穿音孔241的中部设有加强筋245,加强筋245的两端部分别与相邻两个凸环部242连接。通过加强筋245的设置,有利于增加开口的物理强度。同时,凹陷部244也为实体区域,有利于加强隔音件的整体物理强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透声区域21的面积与挡音板24的截面积之比的范围在0.05至0.9之间。其中优选的方式,透声区域21的面积与挡音板24的截面积之比为0.4;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穿音孔241的宽度为W,W范围为0.6mm~3mm之间,优选的为1.2mm宽度;
从参考数据的实施例来讲,优选的,穿音孔241至少包括两层,透声区域21的面积可以大于或者等于4.8mm。
随着腔体1的音波输出端11的实际面积的增加,第一腔体12的排气愈发顺畅,低频段或者中低频段的峰值谐振强度明显增加;但随着腔体1的音波输出端11增设网布,第一腔体12的排气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使得经音波输出端11输出至耳机外部的气导声的中低频下降,频响曲线相对平坦。其中,隙率为14%的网布可以简单地视作单层网,那么孔隙率为7%的网布可以简单地视作双层网,声阻可以小于或者等于260MKSrayls,均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本方案中,可以根据透声区域21的宽度、长度、层数动态调节有效声学泄露面积,而这一参数将根据不同的第一腔体12体积来动态适配,以平衡低、中、高频的声学参数达到较好的声学效果。本方案中,低频段对应的频率范围可以为20-150Hz,中频段对应的频率范围可以为150-5kHz,高频段对应的频率范围可以为5k-20kHz。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放式耳机,包括如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出声腔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的开放式耳机还包括壳体组件,出声腔结构安装于壳体组件内;壳体组件的一端面上开设有出音口14,出音件2安装于出音口14。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出声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音波传输的腔体(1),以及安装于所述腔体(1)内的发声组件(4);
所述腔体(1)的开口端设有与所述发声组件(4)间隔设置的出音件(2),所述出音件(2)上开设有利于高频音波输出的透声区域(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声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内设有隔音板(3),所述隔音板(3)的两侧隔离形成有第一腔体(12)和第二腔体(13);其中,所述发声组件(4)安装于所述第一腔体(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声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件(2)的内侧或外侧布置有声学网布(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声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件(2)包括主体部(24),所述主体部(24)上开设有若干个穿音孔(241)形成的所述透声区域(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声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4)上环绕于中心点依次设置有若干个凸环部(242),相邻两个凸环部(242)之间形成有间隔部(243),所述间隔部(243)上交替设置有凹陷部(244)和所述穿音孔(2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声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音孔(241)的中部设有加强筋(245),所述加强筋(245)的两端部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凸环部(242)连接,所述声学网布(5)布置于所述出音件(2)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声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声区域(21)的面积与所述主体部(24)的截面积之比的范围在0.05至0.9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声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网布(5)间隔布置于所述出音件(2)的外侧。
9.开放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出声腔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放式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出声腔结构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腔体(1)的开口端贯穿于所述壳体组件。
CN202321012020.1U 2023-04-28 2023-04-28 出声腔结构及开放式耳机 Active CN2197803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2020.1U CN219780343U (zh) 2023-04-28 2023-04-28 出声腔结构及开放式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2020.1U CN219780343U (zh) 2023-04-28 2023-04-28 出声腔结构及开放式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80343U true CN219780343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11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12020.1U Active CN219780343U (zh) 2023-04-28 2023-04-28 出声腔结构及开放式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803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99236U (ja) 逆方向音波イヤホン
CN108882126B (zh) 扬声器箱
CN213638177U (zh) 一种耳机
CN211152189U (zh) 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CN112584265A (zh) 一种耳机
CN210579147U (zh) 一种降噪耳机
CN219780343U (zh) 出声腔结构及开放式耳机
CN212586656U (zh) 一种带有喇叭支架的眼镜腿和音频眼镜
CN210405611U (zh) 一种智能无线耳机
CN217063997U (zh) 号角及扬声器
CN116709096A (zh) 一种入耳式同轴双动圈单元耳机
CN109151643B (zh) 耳机和耳机单元
US11715452B2 (en) Active noise reduction earphone
CN117956348A (zh) 一种开放式耳机
CN210807564U (zh) 耳机
CN210518782U (zh) 一种新型耳机喇叭音腔共鸣结构
CN210670507U (zh) 一种降噪耳机主体及降噪耳机
CN210469675U (zh) 头戴式降噪耳机
CN211909132U (zh) 一种双12寸有源四分频线性阵列音箱
CN113055777A (zh) 降噪装置及降噪耳机
JP2001309477A (ja) ヘッドホン・ユニット
CN208337845U (zh) 一种耳机
JP7571300B1 (ja) イヤホン
CN221509771U (zh) 耳壳组件及具有其的头戴式耳机
CN221354466U (zh) 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