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80269U - 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及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及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80269U
CN219780269U CN202320973096.4U CN202320973096U CN219780269U CN 219780269 U CN219780269 U CN 219780269U CN 202320973096 U CN202320973096 U CN 202320973096U CN 219780269 U CN219780269 U CN 2197802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lens
dual
clamping
clamp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730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海荣
曾勰
毛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ar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uar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uar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uar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730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802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802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802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及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其中,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件,夹持第一传感器向靠近或远离镜头的下表面方向移动;第二夹持件,夹持第二传感器向平行或垂直于所述镜头的侧表面方向转动;运载台,承载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并沿平行或垂直于所述镜头的下表面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夹持件夹持第一传感附着于第一夹持件的下表面,使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所述第二传感器向附着于所述镜头的侧表面。通过上述结构,实现单镜头双传感器摄像头模组的自动组装。

Description

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及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头组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及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黑暗监控环境要求出全彩视频流的需求下出现了大光圈镜头通过棱镜分两路光线出图,一路接收色彩,一路接收轮廓。
在医学内窥镜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单镜头双光路的荧光内窥镜技术。这类技术要求摄像头模组的装调精度非常高,大光圈镜头的焦深范围本身就很窄,Sensor(摄像头传感器)成像面与镜头光轴稍微倾斜一点图像周边就会模糊,所以出现一种AA(自动配准)装调技术,解决前面说的光轴倾斜问题,同时还能让镜头光轴与Sensor中心重合。
市面上能买到的AA设备大多是针对单镜头单Sensor(传感器)的,也有少数双镜头双Sensor(传感器)的AA设备,目前还没有单镜头双Sensor的AA设备。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及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实现单镜头双传感器摄像头模组的自动组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其中,所述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件,夹持第一传感器向靠近或远离镜头的下表面方向移动;第二夹持件,夹持第二传感器向平行于所述镜头的侧表面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镜头的侧表面平行;运载台,承载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并沿平行于所述镜头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所述第二传感器向靠近所述镜头的侧表面的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上均设置有真空吸盘,以吸附住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
其中,所述双传感器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紫外光固化灯头和第二紫外光固化灯头;所述第一紫外光固化灯头对应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所述第二紫外光固化灯头对应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以分别对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紫外光照,使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表面的胶水固化,并使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粘贴于所述镜头的两个表面上。
其中,所述双传感器夹持机构还包括旋转轴;所述第二夹持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所述第二传感器向平行于或垂直于所述镜头的侧表面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双传感器夹持机构还包括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与所述旋转轴连接,以带动所述旋转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其中,所述旋转轴包括圆盘面,所述旋转轴的圆盘面上设置有相互间隔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升降气缸连接,以随着所述升降气缸的伸缩带动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第一夹持件抵接,以在所述旋转轴随所述升降气缸转动时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夹持所述第一传感器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镜头的下表面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双传感器夹持机构还包括固定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弹簧和限高块;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运载台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之间,所述弹簧的弹力支撑所述第一夹持件向靠近所述镜头的方向移动;所述限高块为倒L型结构,所述限高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表面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夹持件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上升的高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所述AA设备包括:六轴位移台,以及对应所述六轴位移台的旋转中心设置的双传感器夹持机构,所述双传感器夹持机构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双传感器夹持机构。
其中,所述AA设备还包括:镜头运载台,与所述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相对设置,以移动所述镜头至对应位置;涂胶机构,与所述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对应设置,以在所述第一传感器或所述第二传感器运动到所述涂胶机构的对应位置时,对所述第一传感器或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涂胶;视觉检查机构,与所述涂胶机构连接,以控制所述涂胶机构的涂胶路径。
其中,所述AA设备还包括:测试卡运动机构,包括提供光源的背光板、摆放测试卡的玻璃板以及调节所述测试卡向靠近所述镜头方向或远离所述镜头方向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测试卡运动机构与所述镜头对应设置;中继镜,设置于所述测试卡与所述镜头之间,以减小所述测试卡与所述镜头的距离。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夹持件夹持第一传感器向靠近或远离镜头的下表面方向移动,以粘贴到所述镜头的下表面,通过第二夹持件夹持第二传感器向平行于所述镜头的侧表面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镜头的侧表面平行;再通过运载台的移动使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所述第二传感器向靠近所述镜头的侧表面的方向移动,并使第二传感器粘贴于镜头的侧表面,从而在一个镜头上实现双传感器的粘贴,得到单镜头双传感器的摄像头模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第二位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第三位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第四位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第五位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第六位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整体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他任何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Sensor(传感器):即指图像传感器,把接收到的光量,色彩转换成电信号,再以特定编码形式输出,后端即可解码成我们可以看到的图片或视频。
AA技术及设备:即主动对准,根据不同后焦位置的图像清晰度计算出Sensor与镜头光轴的倾角及最佳后焦位置,应用六轴调节机构改变镜头与Sensor的相对位姿以满足镜头光轴与Sensor中心法线重合,Sensor在镜头后焦最佳位置及Sensor中心与镜头光轴中心的重合,整体上满足使用时图像清晰度的要求,再以胶水固定镜头与Sensor,使之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像头模组。
大光圈:即指镜头的FNo.数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通过镜头进到Sensor上的光量越多,在黑暗环境会有更好的图像表现。
焦深范围:实物通过镜头成二维图像,在最佳后焦位置图像最清晰,在最佳后焦位前后一段范围内人眼看也是清晰的,这段距离叫焦深范围。大光圈从光学理论上就会减小焦深范围,高像素Sensor对细节看的比人眼更清晰,本身要求的焦深范围就更小。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传感器夹持机构,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双传感器夹持机构至少包括第一夹持件111,第二夹持件112以及运载台13。
其中,第一夹持件111上夹持有第一传感器1110,第二夹持件112上夹持有第二传感器11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111夹持第一传感器1110向靠近或远离镜头10的下表面方向移动。在装配的时候是靠近镜头10的下表面方向移动,在拆卸的时候是远离镜头10的下表面方向移动,另外,第一传感器1110转配到镜头10的下表面之后,第一夹持件111单独向远离镜头10的下表面方向移动。第二夹持件112夹持第二传感器1120向平行或垂直于镜头10的侧表面方向移动或转动,以使第二传感器1120与镜头10的侧表面平行。也就是说,在装配的时候,第二传感器1120由水平方向转动到竖直方向,在拆卸的时候,由竖直方向转动到水平方向。运载台13用于承载第一夹持件111和第二夹持件112,并夹持第一夹持件111和第二夹持件112沿平行于镜头10的方向移动,以在第一传感器1110附着于镜头10的下表面后使第二夹持件112夹持第二传感器1120向靠近镜头10的侧表面的方向移动。
其中,定义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Z轴,垂直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方向为Y轴,也就是说,与镜头10的下表面平行的方向为X轴,与镜头10的侧表面平行的方向为Z轴,与X轴和Z轴均垂直的方向为Y轴,如图1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111还包括夹持第一传感器1110沿Z轴方向移动,第二夹持件112还包括夹持第二传感器1120先沿平行于X轴方向向平行于Z轴的方向转动,再沿X轴向靠近镜头10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镜头10的侧表面与镜头10的下表面垂直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镜头10的侧表面和镜头10的下表面可以不完全垂直,在此不作限定。
为了详细描述本申请中的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将两个传感器附着于镜头10的两个相邻表面的位姿变化,请参阅图1-图4,图1也为本申请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第一位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第二位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第三位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第四位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第一位姿中,第一传感器1110和第二传感器1120均水平设置(沿X轴设置),且通过整体移动双传感器夹持机构或运载台13将第一传感器1110移动到镜头10的下表面的对应位置处,其中,第一传感器1110上表面还设置有胶水,以方便第一传感器1110在与镜头10的下表面接触时粘贴于镜头10的下表面上。在第一位姿中,第一传感器1110平行于镜头10的下表面,且靠近镜头10的下表面设置,此时,第一传感器1110可通过胶水附着于镜头10的下表面。第二传感器1120垂直于镜头10的侧表面设置,且与镜头10的侧表面间隔一定距离。
如图2所示,在第二位姿中,第二夹持件112夹持第二传感器1120向平行于镜头10的侧表面的方向移动/转动,直至平行于镜头10的侧表面,也就是说,从平行于X轴的方向转动到平行于Z轴的方向。此时,第一夹持件111松开第一传感器1110,并向远离镜头10的下表面方向移动,即第一夹持件111向下移动,以远离镜头10的下表面。
如图3所示,在第三位姿中,运载台13沿垂直于所述镜头10的下表面方向移动。具体地,将运载台13沿垂直于镜头10下表面的方向移动,以使运载台13能运载第二夹持件112向与镜头10侧表面对齐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二传感器1120与镜头10的侧表面平行且对齐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运载台13沿Z轴升高ΔZ的高度,以使第二夹持件112夹持第二传感器1120与镜头10的侧表面对齐。
如图4所示,在第四位姿中,运载台13沿平行于镜头10的下表面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二夹持件112夹持第二传感器1120向靠近镜头10的侧表面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二传感器1120粘贴于/附着于镜头10的侧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第一传感器1110和第二传感器1120附着于镜头10的两个表面后,双传感器夹持机构还包括位姿还原操作,以进行第二镜头的组装。其中,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的位置还原步骤为上述操作步骤的逆向操作,在此不作赘述。
在第二实施例中,双传感器夹持机构还包括滑台130以及滑台气缸131,其中,滑台130和滑台气缸131设置于所述运载台13上,滑台130通过滑台气缸131的伸缩沿运载台13的表面滑动,即沿平行于镜头10的下表面的方向滑动。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的滑台130平行于运载台13的表面设置,也平行于镜头10的下表面设置。
在第二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三位姿变化之后,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的位姿变化还包括第五位姿变化,和第六位姿变化。具体请参阅图5和图6,图5为本申请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第五位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第六位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第五位姿中,运载台13沿平行于镜头10的下表面方向移动,具体地,运载台13沿X轴方向移动,包括沿X轴的正方向移动和沿X轴的负方向移动。具体移动方向和距离与滑台气缸131沿X轴方向移动的距离有关。在图5实施例中,运载台13先沿X轴向左方向移动-ΔX,以使第二传感器1120与镜头10的侧表面的距离正好为滑台气缸131的移动距离。
如图6所示,在六位姿中,滑台气缸131伸出,以驱动滑台130承载的第二夹持件112夹持的第二传感器1120向靠近镜头10的侧表面的方向移动,并在滑台气缸131运动到位时,使第二传感器1120附着于镜头10的侧表面。
其中,在第二实施例中,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的位姿变化包括第一位姿、第二位姿、第三位姿、第五位姿以及第六位姿。即从第一位姿运动到第二位姿,第二位姿运动到第三位姿,第三位姿运动到第五位姿,第五位姿运动到第六位姿,从而使第一夹持件夹持第一传感器附着于第一夹持件的下表面,使第二夹持件夹持第二传感器附着于镜头的侧表面。当第三位姿中,第二传感器1120与镜头10的侧表面的距离正好为滑台气缸131的移动距离时,可以省去第五位姿的状态变化,从而从第三位姿直接运动到第六位姿,在此不作限定。在第二实施例中,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的位置还原步骤为上述图1、2、3、5、6操作步骤的逆向操作,在此不作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结构详细的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具体请参阅图7和图8,图7为本申请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双传感器夹持机构除了包括第一夹持件111、第二夹持件112以及运载台13之外,还包括旋转轴116以及控制旋转轴116旋转的升降气缸117。
旋转轴116设置于运载台13上,第二夹持件112设置于旋转轴116上,旋转轴116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以带动第二夹持件112夹持第二传感器1120向平行于镜头10的侧表面方向移动,或向垂直于镜头10的侧表面方向移动。
升降气缸117与旋转轴116连接,以带动旋转轴116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在第三实施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旋转轴116包括圆盘面,旋转轴116的圆盘面上设置有相互间隔的第一凸轮1161和第二凸轮1162,第一凸轮1161与升降气缸117连接,以随着升降气缸117的伸缩带动旋转轴116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具体地,升降气缸117伸出,推动第一凸轮1161向上移动,从而使旋转轴116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升降气缸117降下,旋转轴116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凸轮1162与第一夹持件111的上表面抵接,以在旋转轴116随升降气缸117转动时使第一夹持件111夹持第一传感器1110向靠近或远离镜头10的下表面方向移动。具体地,在第一状态时,升降气缸117降下,第二凸轮116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第一夹持件111夹持第一传感器1110向靠近镜头10的下表面方向移动,并粘贴于镜头10的下表面。在第二状态时,升降气缸117升起,第二凸轮116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向下压下第一夹持件111,使第一夹持件111向远离镜头10的下表面方向移动,同时第一夹持件111松开第一传感器1110。其中,第一状态对应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的第一位姿,第二状态对应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的第二位姿。
在第三实施例中,双传感器夹持机构还包括固定第一夹持件111的弹簧118和限高块119。其中,弹簧118设置于运载台13与第一夹持件111之间,弹簧118的弹力支撑第一夹持件111向靠近镜头10的方向移动。限高块119为倒L型结构,限高块119的一端与第一夹持件111的表面抵接,以限制第一夹持件111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上升的高度,也进一步限制第一夹持件111脱落并限制第一夹持件111的上表面水平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它结构固定第一夹持件111,在此不作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111和第二夹持件112上表面均设置有真空吸盘、平面支撑板等,真空吸盘用于吸附住第一传感器1110和第二传感器1120,以保证第一传感器1110和第二传感器1120固定于第一夹持件111和第二夹持件112的平面支撑板上。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它固定件进行固定,在此不作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双传感器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紫外光固化灯头113和第二紫外光固化灯头114。第一紫外光固化灯头113对应第一传感器1110设置,以对第一传感器1110进行紫外光照,使第一传感器1110表面的胶水固化,使第一传感器1110粘贴于镜头10的下表面;第二紫外光固化灯头114对应第二传感器1120设置,以对第二传感1120表面的胶水进行紫外光照,使第二传感器1120表面的胶水固化,从而粘贴于镜头10的侧表面。其中,第一紫外光固化灯头113和第二紫外光固化灯头114为两组,分别对应传感器的两侧设置,以从侧边使传感器表面的胶水进行UV固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使传感器固定于镜头10的两个表面,在此不作限定。
在第三实施例中,双传感器夹持机构显然还可以包括滑台以及滑台气缸,具体如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作赘述。其中,滑台气缸的伸缩距离为第一传感器1110的中心与第二传感器112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滑台气缸伸出时,第二传感器1120的中心移动到缩回时第一传感器1110的中心所在的位置。由于镜头10的侧表面和下表面在X轴上存在一定的位移差,因此,在第六位姿之前需要进行第五位姿变换,即向左移动-ΔX。在其它实施例中,滑台气缸的伸缩距离也可以为其它限定,在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具体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包括:六轴位移台2,以及对应六轴位移台2的旋转中心201设置的双传感器夹持机构1。其中,双传感器夹持机构1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双传感器夹持机构。
其中,六轴位移台2的旋转中心201位于六轴位移台2上方,双传感器夹持机构1的中心对应六轴位移台2的旋转中心201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六轴位移台2还包括支撑台202,支撑台202用于支撑双传感夹持机构1。
在本实施例中,双传感器夹持机构1先保持第一传感器的中心在六轴位移台的旋转中心上,使第一传感器所在的上表面位置与六轴位移台2的旋转中心201重合。此时,镜头位于六轴位移台2的旋转中心201上。之后再用双传感器夹持机构1的滑台气缸把第二传感器平移到六轴位移台2的旋转中心201上,从而实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自动对准(AA操作)。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以及运载台实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向镜头的两个侧表面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镜头的双传感器的组装。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图10为本申请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整体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AA设备还包括:
镜头运载台3,与双传感器夹持机构1相对设置。具体地,设置于双传感器夹持机构1的一侧。其中,镜头运载台3还包括镜头夹持机构31,镜头夹持机构31设置于镜头运载台3上,以夹持住镜头。镜头夹持机构31用于固定镜头,并保证镜头与测试卡的垂直及中心重合,具体可通过水平仪和标准镜头调节来保证镜头夹持机构31的精度。镜头运载台3用于移动镜头至对应位置处。具体地,镜头运载台3包括将镜头从上下料位置移动至加工位置,加工位置还对应六轴位移台2的旋转中心201设置。
涂胶机构5,涂胶机构5与双传感器夹持机构1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对应设置,以在第一传感器或第二传感器运动到涂胶位置时,对第一传感器或第二传感器进行涂胶。其中,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不同时涂胶。
视觉检查机构4,视觉检查机构4与涂胶机构5连接,以控制涂胶机构5的涂胶路径。具体地,通过传感装置控制第一夹持件或第二夹持件转圈,以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表面均匀涂上一圈胶水,也可以是其它路径,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AA设备还包括测试卡运动机构6,测试卡运动机构6至少包括提供光源的背光板、摆放测试卡的玻璃板以及调节测试卡向靠近镜头方向或远离镜头方向移动的升降机构(图中未作进一步编号)。测试卡运动机构6与镜头对应设置。具体地,测试卡运动机构6移动测试卡与镜头在Z轴方向上对应设置。
其中,测试卡运动机构6与镜头之间还设置有中继镜7,中继镜7可以在短物距下实现被测镜头很远的物距,以减小测试卡与镜头的距离,从而减小设备整体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AA设备还包括图像采集卡21,图像采集卡21对应六轴位移台2设置,且与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连接,以接收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接收到的图像,并为六轴位移台2和双传感器夹持机构1提供AA算法,以计算出需要调节的6个位姿移动量。
在本实施例中,AA设备还包括匀光板8,匀光板8用于提供纯白环境,以检测传感器上是否有赃污。
其中,图9为图10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AA设备计算出双传感器需要调节的6个位移量,然后再将双传感器夹持机构配合六轴位移台对双传感器进行调节,以使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与镜头的两个侧表面对准,从而实现单镜头双传感器的摄像头模组组装,得到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其中,需要说明的,镜头中设置有管理光路的反射镜面,以保证实现双光路的镜头。其中,AA设备还包括涂胶机构,以使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能粘贴于镜头的表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包括:
第一夹持件,夹持第一传感器向靠近或远离镜头的下表面方向移动;
第二夹持件,夹持第二传感器向平行或垂直于所述镜头的侧表面方向转动;
运载台,承载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并沿平行或垂直于所述镜头的下表面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夹持所述第一传感器附着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下表面,使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所述第二传感器附着于所述镜头的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台包括滑台和滑台气缸,所述滑台与所述滑台气缸连接,所述滑台气缸沿垂直于所述镜头的下表面方向移动,以带动设置于所述滑台上的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所述第二传感向靠近所述镜头的侧表面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二传感器附着于所述镜头的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传感器夹持机构还包括旋转轴和控制旋转轴旋转的升降气缸;
所述第二夹持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所述第二传感器向平行于或垂直于所述镜头的侧表面方向移动;
所述升降气缸与所述旋转轴连接,以带动所述旋转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包括圆盘面,所述旋转轴的圆盘面上设置有相互间隔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
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升降气缸连接,以随着所述升降气缸的伸缩带动所述旋转轴转动;
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第一夹持件抵接,以在所述旋转轴随所述升降气缸转动时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镜头的下表面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传感器夹持机构还包括固定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弹簧和限高块;
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运载台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之间,所述弹簧的弹力支撑所述第一夹持件向靠近所述镜头的方向移动;
所述限高块为倒L型结构,所述限高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表面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夹持件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上升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上均设置有真空吸盘,以吸附住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传感器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紫外光固化灯头和第二紫外光固化灯头;
所述第一紫外光固化灯头对应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所述第二紫外光固化灯头对应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以分别对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紫外光照,使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表面的胶水固化,并使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粘贴于所述镜头的两个表面上。
8.一种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A设备包括:六轴位移台,以及对应所述六轴位移台的旋转中心设置的双传感器夹持机构,所述双传感器夹持机构为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传感器夹持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A设备还包括:
镜头运载台,与所述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相对设置,以移动所述镜头至对应位置;
涂胶机构,与所述双传感器夹持机构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对应设置,以在所述第一传感器或所述第二传感器运动到所述涂胶机构的对应位置时,对所述第一传感器或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涂胶;
视觉检查机构,与所述涂胶机构连接,以控制所述涂胶机构的涂胶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A设备还包括:
测试卡运动机构,包括提供光源的背光板、摆放测试卡的玻璃板以及调节所述测试卡向靠近所述镜头方向或远离所述镜头方向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测试卡运动机构与所述镜头对应设置;
中继镜,设置于所述测试卡与所述镜头之间,以减小所述测试卡与所述镜头的距离。
CN202320973096.4U 2023-04-23 2023-04-23 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及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 Active CN2197802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3096.4U CN219780269U (zh) 2023-04-23 2023-04-23 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及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3096.4U CN219780269U (zh) 2023-04-23 2023-04-23 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及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80269U true CN219780269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08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73096.4U Active CN219780269U (zh) 2023-04-23 2023-04-23 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及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802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27488B2 (en) Alignment method, transfer method and transfer apparatus
CA2952449C (en) Autofocus for folded optic array cameras
TWI330733B (zh)
US9927594B2 (en) Image pickup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image pickup module manufacturing device
CN114439827B (zh) 摄像模组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
EP3711897B1 (en) Assembly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for optical assembly
CN114609153A (zh) 一种电池极耳缺陷检测设备及方法
WO2019076159A1 (zh) 光学模组组装设备及方法
WO2019076160A1 (zh) 光学模组组装设备及方法
CN208833689U (zh) 检测设备
CN108521539A (zh) 一种单工位半自动aa设备
CN219780269U (zh) 双传感器夹持机构及单镜头双光路摄像头模组的aa设备
EP3859419B1 (en) Optical zoom camera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TW201708863A (zh) 鏡頭調焦方法與光學模組
WO2024051104A1 (zh) 一种治具工装、加工平台及单视觉贴合组装方法
CN208285400U (zh) 一种单工位半自动aa设备
CN114783310B (zh) 一种用于立方体三色合光棱镜与微显示屏贴合的贴合机构、方法和系统
TWI661240B (zh) 透鏡元件搬送機構、控制器、光軸調整裝置、光學模組製造設備及其製造方法
KR101549139B1 (ko) 카메라 모듈 조립 방법 및 장치
CN214068708U (zh) 图像采集组件和对准系统
CN115079455A (zh) 全自动机器人led光学膜片精确贴合方法
WO2015016042A1 (ja) 撮像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JP5798017B2 (ja) 転写装置、アライメント方法および転写方法
CN114650415A (zh) 自动对焦检测系统
CN115716190A (zh) 一种多群镜头组的组装方法、设备和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