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75675U - 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75675U
CN219775675U CN202321012941.8U CN202321012941U CN219775675U CN 219775675 U CN219775675 U CN 219775675U CN 202321012941 U CN202321012941 U CN 202321012941U CN 219775675 U CN219775675 U CN 219775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lens cover
light
lens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1294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明
陈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pwinner Opt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pwinner Opt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pwinner Opto Corp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pwinner Opto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101294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75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75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75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该发光模组包括透镜盖、发光板和散热器。散热器采用型材。散热器的安装面上设置有多条插槽。透镜盖包括透镜主体、环形翻边和插接件。环形翻边的内侧面与透镜主体的外边缘连接。环形翻边环绕在散热器安装面的四周。环形翻边的内侧面与散热器的边缘处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散热器的安装面上设置两端贯通至散热器侧面的插槽,并利用透镜盖上的插接件实现透镜盖与散热器的固定;同时,本实用新型在透镜盖的边缘处设置环形翻边;环形翻边能够封闭插槽的端部;并且环形翻边与散热器之间形成填充密封胶的第一密封凹槽,在使用型材散热器,保证了发光模组密封防水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
背景技术
发光模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LED灯具等电子设备中的关键组件。然而,随着模组功率的提高,散热问题日益显著。目前,一般使用铸造散热器来提高发光模组的散热性能。但是,由于铸造散热器的翅片存在拔模角度,这使得铸造散热器的翅片长度较小,翅片间距较大,无法有效增加散热面积,限制了散热效果的提升。
相比于常用用于发光模组的铸造散热器,型材制备的散热器不存在拔模角度,故可以使得散热器具有长度更大,间距更小的散热翅片,从而有效提高散热性能。然而,型材散热器由于加工的原因,不能制造出环形凹槽结构,导致难以保证散热器与透镜之间的密封效果。因此,如何同时满足散热性能和透镜密封的要求,已经成为发光模组领域需要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包括透镜盖、发光板和散热器。散热器采用型材。散热器的两侧分别为安装面和散热面;透镜盖和发光板设置在散热器的安装面上。发光板位于透镜盖与散热器之间。
所述的散热器的安装面上设置有n条插槽;n≥2。所述的透镜盖包括透镜主体、环形翻边和插接件。环形翻边的内侧面与透镜主体的外边缘连接。环形翻边环绕在散热器安装面的四周。n个插接件设置在透镜主体上,且与散热器上的n条插槽分别形成过盈配合。环形翻边的内侧面与散热器的边缘处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插槽在挤出成型加工散热器的过程中直接形成。因此,插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散热器在挤出成型时的挤出方向,且插槽的两端与散热器的两侧边缘分别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环形翻边的底部边缘的两条长度边上设置有槽体;槽体与环形翻边的内侧面连通。环形翻边上的两条槽体配合散热器的边缘,形成两条第一密封凹槽。第一密封凹槽中填充有密封胶。
作为优选,沿着各插槽的排列方向,散热器的安装面分为与发光板错开的两个端部紧固区域,以及与发光板对齐的发光区域。两个端部紧固区域上均存在至少一条的插槽。
作为优选,处于端部紧固区域的插槽的顶部边缘高于散热器上的发光区域。
作为优选,处于端部紧固区域的插槽对应的插接件采用一体式结构,从透镜主体内侧面的一侧边缘延伸至另一侧边缘。
作为优选,处于端部紧固区域的插槽中填充有密封胶,以此形成发光模组两条宽度边上的密封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环形翻边的底部边缘的两条长度边上设置有槽体;槽体与环形翻边的内侧面连通。环形翻边上的两条槽体配合散热器的边缘,形成两条第一密封凹槽。第一密封凹槽中填充有密封胶。第一密封凹槽内的密封胶的端部与位于端部紧固区域的两个插槽中的密封胶的端部连为一体,形成首尾相连的环形密封结构。
作为优选,沿着各插槽的排列方向,散热器的安装面分为与发光板错开的两个端部紧固区域,以及与发光板2对齐的发光区域。发光区域上存在至少一条的插槽。
作为优选,处于发光区域3-3的插槽对应的插接件采用独立式结构,包括一个插接块,或包括独立且依次间隔排列的多个插接块。插接块沿着插槽长度方向的宽度,小于发光板沿着插槽长度方向的宽度;部分或全部的插接块各自整体或局部穿过发光板上的让位通槽。不同的插接件上的插接块的数量和长度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优选,部分或全部的采用独立式结构的插接件中的插接块数量m≥3;m个插接块中,两个插接块分别位于透镜主体内侧面的两侧边缘处。其余插接块中至少有一个插接块整体穿过开设在发光板上的让位通槽。
作为优选,部分或全部让位通槽的截面形状与对应的插接块的截面形状相匹配,使得插接块能够通过让位通槽对发光板提供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透镜主体朝向散热器的侧面的两条长度边上均设置有第二密封凹槽;处于发光区域的各插接件均位于两条第二密封凹槽之间。两条第二密封凹槽中均填充有密封胶。
作为优选,所述的插接件与插槽之间在过盈位置存在静摩擦力;该静摩擦力使得透镜盖与发光板之间存在挤压力。该挤压力具体产生过程为:透镜盖受到插接件的拉力(由静摩擦力提供);该拉力使得透镜盖产生弹性变形,进而挤压发光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插接件上开设有间槽;间槽的深度小于插接件的高度;所述的插接件在高度方向上分为与间槽位置对应的变形部,以及与间槽位置错开的过盈部;过盈部与插槽形成过盈配合,过盈量为0.1mm~0.3mm。
作为优选,所述的插槽的侧壁上与插接件形成过盈配合的区域,均在插槽的深度方向上呈现由内向外相互背离的倾斜状。
作为优选,所述插接件上朝向插槽的侧壁的两个侧面均呈凹凸不平状。
作为优选,插接件呈凹凸不平状的侧面上具有从插接件的根部延伸至尖端的导胶槽。
作为优选,部分或全部插槽中与对应的插接件连接的位置填充有密封胶。
作为优选,环形翻边的底部边缘的两条长度边和两条宽度边上均设置有槽体;槽体与环形翻边的内侧面连通;两条长度边和两条宽度边上的槽体依次首尾相连呈环形;槽体与散热器的边缘处共同合围形成环绕散热器一周的第一密封凹槽。第一密封凹槽中填充有密封胶。
作为优选,所述的散热器的两侧分别为安装面和散热面;散热器的安装面与发光板贴合;散热器的散热面上设置有间隔排列的散热翅片。散热翅片的间距为8mm~12mm;散热翅片的高度30mm~38mm。
作为优选,所述的发光板包括PCB板,以及分布在PCB板上的若干颗灯珠。透镜主体上设置有若干个透镜单元。各透镜单元的位置与发光板上各灯珠的位置分别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的环形翻边在透镜主体的边缘处形成一圈高于透镜主体远离散热器的侧面的凸沿。
作为优选,所述的发光板上开设有多个定位通孔。散热器上开设有多个定位盲孔。透镜盖的内侧面上设置多个定位柱。各定位柱穿过发光板上的对应定位通孔,并分别伸入散热器上的对应定位盲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散热器的安装面上设置两端贯通至散热器侧面的插槽,并利用透镜盖上的插接件实现透镜盖与散热器的固定;同时,本实用新型在透镜盖的边缘处设置环形翻边;环形翻边能够封闭插槽的端部;并且环形翻边与散热器之间形成填充密封胶的第一密封凹槽,在使用型材散热器,保证了发光模组密封防水性能(具体为达到IP68级以上的密封效果)。
2、本实用新型在位于散热器端部紧固区域的插槽中填充密封胶,实现了发光模组两条宽度边上的充分密封;本实用新型在透镜盖环形翻边的长度边内侧设置槽体,从而使得透镜盖的两条长度边与散热器之间自动形成第一密封凹槽。在第一密封凹槽中填充密封胶,实现了发光模组两条长度边上的充分密封;同时,宽度边上的密封胶与长度边上的密封胶还能够连为一体,形成环形的密封结构,完全封闭所有存在泄露风险的缝隙。
3、本实用新型在透镜盖的内侧面上设置了两条第二密封凹槽,为发光模组的两条长度边提供了第二层密封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发光模组的密封防水性能。
4、本实用新型将透镜盖的多个不同位置与散热器上的插槽通过插接的结构形成过盈配合;该结构一方面能够对透镜盖提供拉力约束,使得透镜盖的长期使用中不易发生隆起变形,提高透镜配光的准确性,从而使得发光模组在长期使用中维持高出光率。另一方面能够使得透镜盖上的不同位置对发光板均匀施加挤压力,确保发光板的不同位置均能够紧密贴合在散热器上,从而增大发光板与散热器的热交换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5、本实用新型中发光板的不同位置均被透镜盖压紧在散热器上,避免了在发光板与散热器之间使用螺钉进行固定的技术方案,进而避免了螺钉固定导致的PCB板远离螺钉的位置翘曲易形变的问题,这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光板能够同时紧贴散热器,提高散热效率。
6、本实用新型中的PCB板被压制在透镜盖与散热器之间,整体受力均衡;因此,PCB板的厚度能够进一步减薄而不用担心形变问题,由此进一步降低了发光模组的生产成本。并且,由于透镜盖的整个底面均紧压在PCB板上,使得PCB板表面平整度的要求降低,省去了对PCB表面的平整度进行处理的工序,降低了发光模组的生产成本。
7、本实用新型中的插接紧固结构一体成型在透镜盖上,在实现透镜盖的中间位置与散热器形成过盈配合的同时,不会产生额外的独立连接件,简化了发光模组组装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沿长度边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位于端部紧固区域的插槽与对应的插接件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即图3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位于发光区域的插槽与对应的插接件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即图3中B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透镜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沿宽度边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在长度边上的密封结构连接示意图(即图8中C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插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和3所示,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包括透镜盖1、发光板2和散热器3。散热器3采用型材,通过铝合金挤出成型得到。散热器3的两侧分别为安装面和散热面;透镜盖1和发光板2设置在散热器3的安装面上。散热器3的散热面上设置有间隔排列的散热翅片。发光板2位于透镜盖1与散热器3之间。散热器3的安装面与发光板2紧密贴合。发光板2包括PCB板,以及分布在PCB板上的若干颗灯珠。透镜盖1上一体成型有若干个透镜单元。各透镜单元的位置与发光板2上各灯珠的位置分别对应,用于对灯珠发出的光进行配光。发光板2的供电线通过散热器3中部的过线孔引出。散热器3与供电线的连接处密封设置。
如图2和6所示,散热器3的安装面上设置有沿着发光模组长度边方向依次排列间隔的八条插槽3-1。插槽3-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散热器3的宽度边方向;各插槽3-1的排列方向垂直于插槽3-1的长度方向;由于散热器3为型材,故插槽3-1的两端与散热器3的两侧边缘分别连通,且插槽3-1的长度方向与散热翅片的长度方向平行。插槽3-1用于与透镜盖1上的插接件1-3配合,实现透镜盖1与散热器3的固定。
沿着各插槽3-1的排列方向,散热器3的安装面与发光板2错开的两个端部紧固区域3-2,以及与发光板2对齐的发光区域3-3。
排列在两端的插槽3-1分别处于端部紧固区域3-2;其余六条排列在中间的插槽3-1处于发光区域3-3。处于发光区域3-3的插槽3-1的顶部边缘与散热器3的安装面平齐。
处于端部紧固区域3-2的插槽3-1的顶部边缘高于散热器3的安装面,即:处于端部紧固区域3-2的插槽3-1由相对于散热器3的安装面凸起的具有间隔的两块侧板3-4形成。
如图3、4、5、7所示,透镜盖1包括一体成型的透镜主体1-1、环形翻边1-2和插接件1-3。透镜盖1上的所有透镜单元均设置在透镜主体1-1上。环形翻边1-2的内侧面与透镜主体1-1的外边缘连接,并环绕在透镜主体1-1的四周。环形翻边1-2的底部边缘环绕在散热器3靠近安装面的边缘处的四周。
八个插接件1-3设置在透镜盖1的内侧面。八个插接件1-3沿着透镜盖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且与散热器3上的八条插槽3-1分别位置对应。八个插接件1-3分别插入对应的插槽3-1,形成过盈配合。
插接件1-3既可以采用一体式结构,也可以采用独立式结构;在八个插接件1-3中,排列在两端的两个插接件1-3与排列在中间的六个插接件1-3结构不同。排列在两端的两个插接件1-3与散热器3安装面的两个端部紧固区域3-2上的插槽3-1分别对应;排列在中间的六个插接件1-3与散热器3安装面的发光区域3-3上的六个插槽3-1分别对应;
排列在两端的两个插接件1-3为一体式结构,从透镜主体1-1一侧的长度边延伸至另一侧的长度边。
排列在中间的六个插接件1-3为独立式结构,包括独立的三个插接块1-3-1。其中两个插接块1-3-1分别位于透镜主体1-1内侧面的两侧边缘处。第三个插接块1-3-1位于透镜主体1-1内侧面在宽度边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如图2所示,发光板2上开设有六个让位通槽2-1。各让位通槽2-1的位置与排列在中间的六个插接件1-3中的位于中间的插接块1-3-1的位置分别对应。由于排列在中间的四个插接件1-3采用独立式结构;故让位通槽2-1不需要完全截断发光板。让位通槽2-1的截面形状与对应的插接块1-3-1的截面形状相匹配,使得插接块1-3-1能够通过让位通槽2-1对发光板2提供定位。
位于端部紧固区域3-2中两个插槽3-1中填充有密封胶;该两个插槽3-1中填充的密封胶,能够封闭透镜盖1的两条宽度边与散热器3的两条宽度边之间的缝隙,用于对发光模组的两条宽度边提供密封。
位于发光区域3-3中六个插槽3-1中也填充有密封胶。该六个插槽3-1中填充的密封胶,用于提高插接件1-3与插槽3-1之间的紧固性。
应注意,插槽3-1(特别是位于发光区域3-3的六个插槽3-1)中填充密封胶并非必要技术特征,在插接件1-3与插槽3-1之间的连接足够稳固,且发光模组的两条宽度边的密封性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插槽3-1可以部分或全部不打密封胶。
插接件1-3插入插槽3-1至极限位置(即发光板2的两侧面与散热器3、透镜主体1-1分别接触时插接件1-3的位置)后,进一步向透镜盖1施加预紧压力,使得发光板2受到透镜盖1和散热器3施加的挤压,且插接件1-3插入插槽3-1的深度进一步增大(进一步插入所需的空间由透镜盖1、发光板2和散热器3的弹性变形提供);当透镜盖1受到的预紧压力取消时,过盈配合的插接件1-3与插槽3-1之间产生抵抗弹性变形恢复的摩擦力,使得透镜盖1保持对发光板2的挤压力,将发光板2压紧在散热器3上。
同时,位于透镜主体1-1内侧面中间位置的插接块1-3-1能够避免透镜盖1的中部在使用中因受热的原因隆起变形,进而避免透镜与发光板2之间产生间隙,避免各灯珠与对应的透镜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因此,插接件1-3与插槽3-1的结构能够使得发光模组的透镜配光在长时间使用中保持准确。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插接件1-3既能够进一步提高透镜盖1的抗变形能力,又能够提高发光板与散热器贴合的紧密程度,还能够对发光板提供进一步限位,确保发光板不发生位置偏移。
如图8和9所示,环形翻边1-2的底部边缘的两条长度边上设置有L形截面的槽体;槽体与环形翻边1-2的内侧面连通。环形翻边1-2两条长度边上的槽体与散热器的两条长度边共同合围形成两条截面呈U形的第一密封凹槽4。两条第一密封凹槽4中均填充有密封胶,为发光模组的两条长度边提供第一层密封结构。两条第一密封凹槽4能够封闭处于发光区域3-3的六条插槽3-1的两端,从而克服挤出成型中直接形成的插槽端部开放对发光模组密封性能带来的隐患。
透镜主体1-1内侧面的两条长度边上设置截面呈U形的第二密封凹槽5;处于发光区域3-3的各插接件均位于两条第二密封凹槽5之间。两条第二密封凹槽5中均填充有密封胶,为发光模组的两条长度边提供第二层密封结构。
第一密封凹槽4、第二密封凹槽5以及位于端部紧固区域3-2的两个插槽3-1中的密封胶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发光板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完全隔绝,使得发光模组达到IP68的防水等级。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的非必要技术特征:第一密封凹槽4内的密封胶的端部与位于端部紧固区域3-2的两个插槽3-1中的密封胶的端部连为一体,形成首尾相连的环形密封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的非必要技术特征:插接件1-3的尖端位置(即最远离透镜主体1-1的面)上开设有沿插槽3-1长度方向设置的间槽1-3-2。间槽1-3-2使得插接件1-3上形成相互间隔设置的两个变形片。间槽1-3-2的深度小于插接件1-3的高度,使得插接件1-3靠近透镜盖1的端部形成未被间槽1-3-2分隔的部分。间槽1-3-2的深度大于或等于2mm(优选等于2mm),宽度大于或等于0.7mm(优选等于0.7mm)。
插接件1-3在自身高度方向上分为与间槽1-3-2位置对应的变形部1-3-3,以及与间槽1-3-2位置错开的过盈部1-3-4。变形部1-3-3在间槽1-3-2的作用下刚度较小,用于在插入插槽3-1时进行变形,以便于增大插接件1-3插入插槽3-1的深度;过盈部1-3-4具有实心结构,刚度较大,用于与插槽3-1的侧壁之间形成过盈量,使得透镜盖1与散热器3之间能够产生抵抗变形的摩擦力。透镜盖1与散热器3之间能够产生抵抗变形的摩擦力的过盈量,由插接件1-3的过盈部1-3-4提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的非必要技术特征:所述的插槽3-1与插接件1-3过盈配合的两个侧面沿相反方向倾斜设置,且在由内向外的方向上距离逐渐增大;该形状能够便于插接件1-3插入插槽3-1并逐渐形成过盈配合结构。插接件1-3上的过盈部1-3-4与插槽3-1之间的过盈量大于或等于0.1mm。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的非必要技术特征:透镜盖1的材质为PC,能够承受将插接件1-3插入插槽3-1时需要施加的5000N~30000N的压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的非必要技术特征:环形翻边1-2的顶部边缘在透镜主体1-1的边缘处形成一圈高于透镜主体1-1外侧面的凸沿;该凸沿能够起到保护透镜主体1-1上各透镜单元免受直接冲击的作用。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的非必要技术特征:散热翅片的间距为8mm~12mm(优选11mm);散热翅片的高度30mm~38mm(优选30mm)。在发光模组的功率较小,散热要求较低的情况下,散热翅片的高度也可以设定为10mm,或其他小于30mm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插接件1-3的根部表示插接件1-3连接透镜盖的位置;插接件1-3的尖端表示插接件1-3最远离透镜盖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环形翻边1-2的底部边缘和顶部边缘不指代绝对空间意义上的上下概念;环形翻边1-2的底部边缘表示环形翻边1-2靠近散热器3的边缘;环形翻边1-2的顶部边缘表示环形翻边1-2靠近散热器3的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有长度边和宽度边不指代长度大小;长度边的长度既可以大于宽度边的长度,也可以小于长度边的长度。宽度边表示平行于散热器3的型材挤出方向的边缘;长度边表示垂直于散热器3的型材挤出方向的边缘。
实施例2
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透镜盖1的环形翻边1-2内侧面上的槽体结构不同;
本实施例中,环形翻边1-2的底部边缘的两条长度边和两条宽度边上均设置有L形截面的槽体;两条长度边和两条宽度边上的槽体依次首尾相连呈环形;槽体与散热器的边缘处共同合围形成截面呈U形且环绕散热器一周的第一密封凹槽4。第一密封凹槽4中填充有密封胶。
第一密封凹槽4中的密封胶固化后形成环绕散热器一周的密封圈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发光模组密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密封凹槽4中的密封胶能够兼顾发光模组宽度边上的密封,故端部紧固区域的插槽中可以不注入密封胶。
本实施例的其他技术特征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插接件1-3的结构不同。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插接件1-3的两侧均设置有波浪状的条纹结构1-3-5。插槽3-1内的密封胶进入到插接件1-3上的条纹结构1-3-5的内凹区域与插槽3-1之间形成的间隙中,使得插接件1-3与插槽3-1之间在摩擦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粘接力,提高插接件1-3与散热器3连接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的非必要技术特征:插接件1-3上设有条纹结构1-3-5的侧面上形成有从插接件1-3的根部延伸至尖端的导胶槽。
本实施例的其他技术特征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发光板2上还开设有两个定位通孔。散热器3上开设有两个定位盲孔。透镜盖1的内侧面上一体成型有两个定位柱。两个定位柱分别穿过发光板2上的两个定位通孔,并分别伸入散热器3上的两个定位盲孔,由此实现透镜盖1、发光板2和散热器3之间的定位。
本实施例的其他技术特征均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Claims (24)

1.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包括透镜盖(1)、发光板(2)和散热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器(3)采用型材;所述的透镜盖(1)和发光板(2)设置在散热器(3)的安装面上;发光板(2)位于透镜盖(1)与散热器(3)之间;
所述的散热器(3)的安装面上设置有n条插槽(3-1);n≥2;所述的透镜盖(1)包括透镜主体(1-1)、环形翻边(1-2)和插接件(1-3);环形翻边(1-2)的内侧面与透镜主体(1-1)的外边缘连接;环形翻边(1-2)环绕在散热器(3)安装面的四周;n个插接件(1-3)设置在透镜主体(1-1)上,且与散热器(3)上的n条插槽(3-1)分别形成过盈配合;环形翻边(1-2)的内侧面与散热器(3)的边缘处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槽(3-1)在挤出成型加工散热器(3)的过程中直接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翻边(1-2)的底部边缘的两条长度边上设置有槽体;环形翻边(1-2)上的两条槽体配合散热器的边缘,形成两条第一密封凹槽(4);第一密封凹槽(4)中填充有密封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沿着各插槽(3-1)的排列方向,散热器(3)的安装面分为与发光板(2)错开的两个端部紧固区域(3-2),以及与发光板(2)对齐的发光区域(3-3);两个端部紧固区域(3-2)上均存在至少一条的插槽(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处于端部紧固区域(3-2)的插槽(3-1)的顶部边缘高于散热器(3)上的发光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处于端部紧固区域(3-2)的插槽(3-1)对应的插接件(1-3)采用一体式结构,从透镜主体(1-1)内侧面的一侧边缘延伸至另一侧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处于端部紧固区域(3-2)的插槽(3-1)中填充有密封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翻边(1-2)的底部边缘的两条长度边上设置有槽体;槽体与环形翻边(1-2)的内侧面连通;环形翻边(1-2)上的两条槽体配合散热器的边缘,形成两条第一密封凹槽(4);第一密封凹槽(4)中填充有密封胶;第一密封凹槽(4)内的密封胶的端部与位于端部紧固区域(3-2)的两个插槽(3-1)中的密封胶的端部连为一体,形成首尾相连的环形密封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沿着各插槽(3-1)的排列方向,散热器(3)的安装面分为与发光板(2)错开的两个端部紧固区域(3-2),以及与发光板(2)对齐的发光区域(3-3);发光区域(3-3)上存在至少一条的插槽(3-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处于发光区域3-3的插槽(3-1)对应的插接件(1-3)采用独立式结构,包括一个插接块(1-3-1),或包括独立且依次间隔排列的多个插接块(1-3-1);插接块(1-3-1)沿着插槽(3-1)长度方向的宽度,小于发光板(2)沿着插槽(3-1)长度方向的宽度;部分或全部的插接块(1-3-1)各自整体或局部穿过发光板(2)上的让位通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部分或全部的采用独立式结构的插接件(1-3)中的插接块数量m≥3;m个插接块中,两个插接块(1-3-1)分别位于透镜主体(1-1)内侧面的两侧边缘处;其余插接块(1-3-1)中至少有一个插接块(1-3-1)整体穿过开设在发光板(2)上的让位通槽(2-1)。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部分或全部让位通槽(2-1)的截面形状与对应的插接块(1-3-1)的截面形状相匹配,使得插接块(1-3-1)能够通过让位通槽(2-1)对发光板(2)提供定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主体(1-1)朝向散热器(3)的侧面的两条长度边上均设置有第二密封凹槽(5);处于发光区域(3-3)的各插接件均位于两条第二密封凹槽(5)之间;两条第二密封凹槽(5)中均填充有密封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件(1-3)与插槽(3-1)之间在过盈位置存在静摩擦力;该静摩擦力使得透镜盖(1)与发光板(2)之间存在挤压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件(1-3)上开设有间槽(1-3-2);间槽(1-3-2)的深度小于插接件(1-3)的高度;所述的插接件(1-3)在高度方向上分为与间槽(1-3-2)位置对应的变形部(5-1-2),以及与间槽(1-3-2)位置错开的过盈部(5-1-3);过盈部(5-1-3)与插槽(3-1)形成过盈配合,过盈量为0.1mm~0.3mm。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槽(3-1)的侧壁上与插接件(1-3)形成过盈配合的区域,均在插槽(3-1)的深度方向上呈现由内向外相互背离的倾斜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1-3)上朝向插槽(3-1)的侧壁的两个侧面均呈凹凸不平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插接件(1-3)呈凹凸不平状的侧面上具有从插接件(1-3)的根部延伸至尖端的导胶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部分或全部插槽(3-1)中与对应的插接件(1-3)连接的位置填充有密封胶。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环形翻边(1-2)的底部边缘的两条长度边和两条宽度边上均设置有槽体;槽体与环形翻边(1-2)的内侧面连通;两条长度边和两条宽度边上的槽体依次首尾相连呈环形;槽体与散热器的边缘处共同合围形成环绕散热器一周的第一密封凹槽(4);第一密封凹槽(4)中填充有密封胶。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器(3)的两侧分别为安装面和散热面;散热器(3)的安装面与发光板(2)贴合;散热器(3)的散热面上设置有间隔排列的散热翅片;散热翅片的间距为8mm~12mm;散热翅片的高度30mm~38mm。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板(2)包括PCB板,以及分布在PCB板上的若干颗灯珠;透镜主体(1-1)上设置有若干个透镜单元;各透镜单元的位置与发光板(2)上各灯珠的位置分别对应。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翻边(1-2)在透镜主体(1-1)的边缘处形成一圈高于透镜主体(1-1)远离散热器(3)的侧面的凸沿。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板(2)上开设有多个定位通孔;散热器(3)上开设有多个定位盲孔;透镜盖(1)的内侧面上设置多个定位柱;各定位柱穿过发光板(2)上的对应定位通孔,并分别伸入散热器(3)上的对应定位盲孔。
CN202321012941.8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 Active CN219775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2941.8U CN219775675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2941.8U CN219775675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75675U true CN219775675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37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12941.8U Active CN219775675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756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48604B2 (en) Light-emitting module
CN101603677B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US20100149806A1 (en) Led ligh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3460323A1 (en) Light-emitting diode lighting module
EP3254021B1 (en) Led module
KR101088715B1 (ko) 엘이디 조명장치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CN108847145B (zh) 一种双导热片夹板式led显示单元模组
CN202871786U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件和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219775675U (zh) 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
US11543116B2 (en) Lighting module and lighting device
CN219775674U (zh) 一种基于型材散热器的发光模组
CN116428569A (zh) 一种基于包围式透镜盖的发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209947331U (zh) 一种led显示屏、led箱体及其led显示模组
CN213746229U (zh) 一种灯具模组
CN220017142U (zh) 一种发光模组、电器腔和发光装置
CN219735135U (zh) 一种基于过盈结构强化散热的发光模组
CN117190148A (zh) 一种基于型材散热器的发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202584615U (zh) 防透光的led显示屏
WO2021027419A1 (zh) 照明模块及其组装方法和照明装置
CN220017155U (zh) 一种基于起伏式过盈结构的发光模组、电器腔和发光装置
CN205717124U (zh) 发光二极管照明模组
CN220017156U (zh) 一种基于边缘过盈连接的发光模组、电器腔和发光装置
CN219889492U (zh) 一种基于过盈安装结构的照明灯具
CN219797009U (zh) 一种隧道照明设备
CN217843584U (zh) 新型塑包铝户外防水线条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