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73679U - 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773679U CN219773679U CN202321314274.9U CN202321314274U CN219773679U CN 219773679 U CN219773679 U CN 219773679U CN 202321314274 U CN202321314274 U CN 202321314274U CN 219773679 U CN219773679 U CN 2197736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form body
- plate
- hopper
- panel
-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5 construc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属于建筑施工材料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平台本体和位于所述平台本体一侧且盛放第一板材的第一料斗,所述平台本体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料斗结构相同且用于盛放第二板材的第二料斗,所述平台本体靠近所述第一料斗的一侧设有夹持第一板材的第一夹具,且所述平台本体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夹具结构相同且夹持第二板材的第二夹具,所述平台本体一端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夹具穿过并螺纹连接的第一丝杠,所述平台本体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二夹具穿过并螺纹连接的第二丝杠,且所述第一丝杠和所述第二丝杠端部均安装有与所述平台本体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本申请具有降低对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不利影响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材料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
背景技术
在建筑过程中常用到支撑架,而双托梁是支撑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构件,双托梁在支撑架中作为支撑梁,具有减少支撑架用料、保证支撑架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作用,同时通过立杆圆盘承担并传递竖向荷载。
常见的双托梁通常由相互平行的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组成,在安装双托梁时,工作人员将第一板材放置在平台上,将螺栓从第一板材下方穿过第一板材上的通孔,此时将套筒套接在螺栓穿过第一板材的一端,此时将第二板材上的通孔对准螺栓并套接在螺栓上,此时工作人员稳定安装好的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和套筒,并将螺母安装在螺栓上端,通过电动扳手将螺母拧紧,完成双托梁组装。
相关技术中工作人员需手动将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放置在平台上,并完成安装螺栓、套筒和拧紧螺母的工作,从而完成双托梁的安装,由此易对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对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不利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和位于所述平台本体一侧且盛放第一板材的第一料斗,所述平台本体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料斗结构相同且用于盛放第二板材的第二料斗,所述平台本体靠近所述第一料斗的一侧设有夹持第一板材的第一夹具,且所述平台本体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夹具结构相同且夹持第二板材的第二夹具,所述平台本体一端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夹具穿过并螺纹连接的第一丝杠,所述平台本体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二夹具穿过并螺纹连接的第二丝杠,且所述第一丝杠和所述第二丝杠端部均安装有与所述平台本体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双托梁组装平台时,第一夹具将第一料斗中的第一板材夹起并在第一丝杠的驱动下向靠近平台本体的方向移动,直至将第一板材放置在平台本体上,此时工作人员将螺栓安装在第一板材的通孔中,并将套筒安装在螺栓穿过第一板材的一端,此时第二夹具以相同的方式将第二板材移动至第一板材上方并套接在螺栓穿过套筒的一端,此时工作人员将螺母安装在螺栓上,实现双托梁的组装,从而减少工作人员手动放置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的可能,降低对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不利影响。
可选的,所述平台本体上设有用于承接第一板材的顶杆,所述顶杆位于所述平台本体下侧且所述顶杆上端穿过所述平台本体并与所述平台本体滑动连接,所述顶杆下端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朝向所述顶杆并与所述顶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板材放置在平台本体上时,第一气缸驱动顶杆向靠近平台本体上端的方向移动,直至顶杆上端与平台本体上端之间的距离与螺栓相适应,此时第一夹具将第一板材放置在顶杆上端,此时第一板材与平台本体之间的距离便于工作人员将螺栓放置在第一板材下侧并与第一板材上的通孔对准,此时第一气缸驱动顶杆向下移动,直至顶杆上端高度与平台本体上端高度相平,此时第一板材与平台本体抵接,且螺栓上端穿过第一板材上的通孔,从而便于将螺栓安装在第一板材上,进一步降低对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不利影响。
可选的,所述第一夹具包括平行于所述平台本体且位于所述平台本体上方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两端均插接并滑动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靠近所述平台本体的一端均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折,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驱动所述夹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的移动件,所述安装板上方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朝向所述安装板并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下端与所述第一丝杠套接并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杆上设有限制所述安装杆转动的限位件,所述第二夹具以相同的方式与所述第二丝杠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夹具将第一板材夹起时,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丝杠带动第一夹具移动至第一料斗处,此时第二气缸驱动安装板向靠近第一板材的方向移动,直至夹板高度与第一板材高度相适应,此时移动件驱动夹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直至夹板下端分别位于第一板材端部的下方并与第一板材抵接,第二气缸驱动安装板向上移动,此时第一板材被吊起,第二板材以相同的方式放置在第一板材上,从而便于安装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降低对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不利影响。
可选的,所述安装杆靠近所述平台本体的一侧与所述平台本体抵接,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杆靠近所述平台本体一侧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插接在所述平台本体中并与所述平台本体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杆在第一丝杠的驱动下沿平台本体的长度方向移动时,限位块插接并滑动连接在平台本体中,从而对安装杆进行限位,减少安装杆转动的可能,提高安装杆移动的稳定性,降低对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不利影响。
可选的,所述移动件包括穿设并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中的双向丝杠,位于同一个所述安装板两端的所述夹板靠近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均与所述双向丝杠套接并螺纹连接,所述双向丝杠一端安装有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夹板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时,第二电机驱动双向丝杠转动,此时夹板沿双向丝杠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便于夹取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降低对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不利影响。
可选的,所述第一料斗、所述第二料斗与所述顶杆均位于同一垂直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平面内,所述第一料斗和所述第二料斗均平行于所述平台本体的长度方向,且所述第一料斗和所述第二料斗相互靠近一端的底部均向下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夹具将第一板材从第一料斗中夹起时,第一料斗底部的斜面使得第一料斗中的第一板材沿斜面向靠近平台本体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料斗靠近平台本体的一端始终有第一板材,便于第一夹具夹取,且第二料斗靠近平台本体的一端同样始终有第二板材,便于第二夹具夹取,提高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的放置效率,进一步降低对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不利影响。
可选的,所述平台本体上端的一侧设有垂直于所述平台本体的限位板,所述平台本体上端且远离所述限位板的一端设有推动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向靠近所述限位板的方向移动的推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板材安装在第一板材上时,推动件推动第一板材和第二板直至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的侧壁均与限位板抵接,从而对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限位,便于将螺母安装在螺栓上,减少安装螺母的过程中,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发生偏移的可能,降低对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不利影响。
可选的,所述推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平台本体上端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杆朝向所述限位板,且所述第三气缸位于所述顶杆远离所述限位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向靠近限位板的方向移动时,第三气缸的伸缩杆伸长并推动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向靠近限位板的方向移动直至抵接在限位板上,此时第三气缸的伸缩杆和限位板同时对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进行限位,提高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在安装螺母过程中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第一夹具将第一料斗中的第一板材移动并放置在平台本体上,此时工作人员将螺栓安装在第一板材的通孔中,并将套筒安装在螺栓穿过第一板材的一端,此时第二夹具以相同的方式将第二板材移动至第一板材上方并套接在螺栓穿过套筒的一端,此时工作人员将螺母安装在螺栓上,实现双托梁的组装,从而减少工作人员手动放置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的可能,降低对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不利影响;
2.第一气缸驱动顶杆移动,直至顶杆上端与平台本体上端之间的距离与螺栓相适应,此时将第一板材放置在顶杆上端,工作人员将螺栓放置在第一板材下侧并与第一板材上的通孔对准,驱动顶杆向下移动,直至第一板材与平台本体抵接,此时螺栓上端穿过第一板材上的通孔,进一步降低对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不利影响;
3.第一料斗和第二料斗底部的斜面使得第一料斗靠近平台本体的一端始终有第一板材,便于第一夹具夹取,且第二料斗靠近平台本体的一端同样始终有第二板材,便于第二夹具夹取,提高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的放置效率,进一步降低对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双托梁组装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体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体现夹板和安装板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体现顶板和平台本体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平台本体;11、第一料斗;12、第二料斗;13、第一丝杠;14、第一电机;15、第二丝杠;16、限位槽;2、第一夹具;21、安装板;211、插接槽;22、夹板;221、连接部;222、承接部;23、安装杆;231、限位块;24、第二气缸;3、第二夹具;4、移动件;41、双向丝杠;42、固定板;43、第二电机;5、顶杆;51、连接杆;52、第一气缸;6、限位板;7、推动件;71、第三气缸;72、抵接板;73、稳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参照图1,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包括水平的平台本体1,平台本体1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一侧设有盛放第一板材的第一料斗11,第一料斗11朝向平台本体1的方向,且第一板材长度与第一料斗11的宽度方向相适应。平台本体1远离第一料斗11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料斗11结构相同的第二料斗12,且第二板材以相同的方式放置在第二料斗12中,且第一料斗11和第二料斗12底部均向相互靠近的方向且向下倾斜。
参照图2和图3,平台本体1靠近第一料斗11的一侧设有夹持第一板材的第一夹具2,平台本体1一端转动连接有水平且沿平台本体1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丝杠13,第一丝杠13穿过第一夹具2下端并与第一夹具2螺纹连接,且第一丝杠13远离第一料斗11的一端安装有与平台本体1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14。
平台本体1远离第一夹具2的一侧设有与第一夹具2结构相同且用于夹持第二板材的第二夹具3,平台远离第一丝杠1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水平且平行于第一丝杠13的第二丝杠15。第二夹具3与第一夹具2的连接方式和第一夹具2与第一丝杠13的连接方式相同,且第二丝杠15远离第二料斗12的一端同样安装有与平台本体1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14。
使用双托梁组装平台时,第一夹具2将第一料斗11中的第一板材夹起并在第一丝杠13的驱动下向靠近平台本体1的方向移动,直至将第一板材放置在平台本体1上,工作人员将螺栓安装在第一板材的通孔中,并将套筒安装在螺栓穿过第一板材的一端,此时第二夹具3以相同的方式将第二板材移动至第一板材上方并套接在螺栓穿过套筒的一端,工作人员将螺母安装在螺栓上,完成双托梁的组装。
第一夹具2将第一板材从第一料斗11中夹起时,第一料斗11底部的斜面使得第一料斗11中的第一板材沿斜面向靠近平台本体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料斗11靠近平台本体1的一端始终有第一板材,便于第一夹具2夹取,且第二料斗12靠近平台本体1的一端同样始终有第二板材,便于第二夹具3夹取,提高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的放置效率。
参照图2和图3,第一夹具2包括水平且平行于平台本体1长度方向的安装板21,安装板21两侧设有对称设置的夹板22,夹板22包括靠近安装板21一端的竖直的连接部221,安装板21下侧开设有两个与连接部221相适应且沿安装板2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插接槽211,连接部221靠近安装板21的一端均插接在对应的插接槽211中并与插接槽211滑动连接。
连接部221远离安装板2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水平的承接部222,且位于同一安装板21两端的承接部222均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安装板21上设有驱动夹板22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的移动件4。安装板21靠近第一料斗11的一侧设有竖直的安装杆23,安装杆23下端套接在第一丝杠13上并与第一丝杠13螺纹连接,安装杆23靠近平台本体1的一侧与平台本体1侧壁抵接,且安装杆23靠近平台本体1的一侧设有限位件。
参照图2和图4,限位件包括朝向平台本体1且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向靠近平台本体1的一侧逐渐增加的限位块231,平台本体1侧壁上开设有与限位块231相适应的水平的限位槽16,限位块231插接在限位槽16中并与限位槽16滑动连接。安装杆23上端向靠近第一料斗11的方向弯折呈直角,安装板21上侧设有竖直的第二气缸24,第二气缸24的伸缩杆朝向安装板21并与安装板21中部固定连接,第二气缸24远离安装板21的一端与安装杆23弯折的一端固定连接。
第一夹具2将第一板材夹起时,第一电机14驱动第一丝杠13带动第一夹具2移动至第一料斗11处,此时第二气缸24驱动安装板21向靠近第一板材的方向移动,直至夹板22高度与第一板材高度相适应,此时移动件4驱动夹板2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直至承接部222分别位于第一板材端部的下方并与第一板材抵接,移动件4驱动夹板2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直至将第一板材夹紧,第二气缸24驱动安装板21向上移动,此时第一板材被吊起,第二板材以相同的方式放置在第一板材上,完成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的放置。
且安装杆23在第一丝杠13的驱动下沿平台本体1的长度方向移动时,限位块231插接并滑动连接在平台本体1中,从而对安装杆23进行限位,减少安装杆23转动的可能,提高安装杆23移动的稳定性。
参照图3,移动件4包括位于安装板21下方的水平的双向丝杠41,安装板21下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竖直的固定板42,双向丝杠41端部穿过固定板42并与固定板42转动连接。位于同一个安装板21下方的两个夹板22的连接板均套接在双向丝杠41端部并与双向丝杠41螺纹连接,且双向丝杠41靠近安装杆23的一端安装有与安装板21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43。第二夹具3与第一夹具2结构相同,且第二夹具3以相同的方式与第二丝杠15连接。
驱动夹板22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时,第二电机43驱动双向丝杠41转动,此时夹板22沿双向丝杠41的长度方向移动,便于夹取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且夹板22移动过程中插接槽211对连接部221进行限位,减少夹板22随双向丝杠41的转动而转动的可能。
参照图4,平台本体1水平方向上的中部设有两个对称设置且竖直的顶杆5,顶杆5下端穿过平台本体1并与平台本体1滑动连接。顶杆5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水平的连接杆51。连接杆51远离顶杆5一侧的中部设有竖直的第一气缸52,第一气缸52的伸缩杆朝向连接杆51并与连接杆51固定连接,且第一气缸52远离连接杆51的一端与地面抵接。参照图1,第一夹具2、第二夹具3和顶杆5始终位于同一竖直面中,且第一料斗11和第二料斗12所在竖直面与顶杆5所在竖直面重合。
将第一板材放置在平台本体1上时,第一气缸52驱动顶杆5向靠近平台本体1上端的方向移动,直至顶杆5上端与平台本体1上端之间的距离与螺栓相适应,此时第一夹具2将第一板材放置在顶杆5上端,第一板材与平台本体1之间的距离便于工作人员将螺栓放置在第一板材下侧并与第一板材上的通孔对准,第一气缸52驱动顶杆5向下移动,直至顶杆5上端高度与平台本体1上端高度相平,此时第一板材与平台本体1抵接,且螺栓上端穿过第一板材上的通孔,从而便于将螺栓安装在第一板材上。
参照图2,平台本体1上侧且靠近第一料斗11的一侧设有竖直且呈C字形的限位板6,限位板6两端朝向远离平台本体1的一侧并竖直设置,且限位板6中部水平并与平台本体1抵接并固定连接。参照图1和图2,平台本体1上侧且远离限位板6的一侧设有推动件7,推动件7包括水平的第三气缸71,第三气缸71的伸缩杆朝向限位板6并固定连接有竖直的抵接板72,抵接板72下端与平台本体1抵接并滑动连接。
抵接板72远离限位板6的一侧设有竖直的稳定板73,稳定板73下端与平台本体1固定连接,第三气缸71的伸缩杆穿过稳定板73并与稳定板73滑动连接,且第三气缸71远离抵接板72的一端与稳定板73固定连接。
将第二板材安装在第一板材上,第三气缸71的伸缩杆伸长并通过抵接板72推动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向靠近限位板6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远离稳定板73的一侧抵接在限位板6上,此时第三气缸71的伸缩杆和限位板6同时对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进行限位,提高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在安装螺母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的实施原理为:第一夹具2夹起第一板材夹起并在第一丝杠13的驱动下向靠近平台本体1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气缸52驱动顶杆5上升,直至顶杆5上端与平台本体1上端之间的距离与螺栓相适应,此时将第一板材放置在顶杆5上,工作人员将螺栓放置在第一板材下侧并与第一板材上的通孔对准,第一气缸52驱动顶杆5下降,直至第一板材与平台本体1抵接,螺栓穿过第一板材上的通孔,工作人员将套筒套接在螺栓上端,此时第二夹具3将第二板材移动至第一板材上方并套接在螺栓穿过套筒的一端,工作人员将螺母安装在螺栓上,完成双托梁的组装。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本体(1)和位于所述平台本体(1)一侧且盛放第一板材的第一料斗(11),所述平台本体(1)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料斗(11)结构相同且用于盛放第二板材的第二料斗(12),所述平台本体(1)靠近所述第一料斗(11)的一侧设有夹持第一板材的第一夹具(2),且所述平台本体(1)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夹具(2)结构相同且夹持第二板材的第二夹具(3),所述平台本体(1)一端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夹具(2)穿过并螺纹连接的第一丝杠(13),所述平台本体(1)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二夹具(3)穿过并螺纹连接的第二丝杠(15),且所述第一丝杠(13)和所述第二丝杠(15)端部均安装有与所述平台本体(1)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本体(1)上设有用于承接第一板材的顶杆(5),所述顶杆(5)位于所述平台本体(1)下侧且所述顶杆(5)上端穿过所述平台本体(1)并与所述平台本体(1)滑动连接,所述顶杆(5)下端设有第一气缸(52),所述第一气缸(52)的伸缩杆朝向所述顶杆(5)并与所述顶杆(5)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2)包括平行于所述平台本体(1)且位于所述平台本体(1)上方的安装板(21),所述安装板(21)两端均插接并滑动连接有夹板(22),所述夹板(22)靠近所述平台本体(1)的一端均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折,所述安装板(21)上设有驱动所述夹板(2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的移动件(4),所述安装板(21)上方设有第二气缸(24),所述第二气缸(24)的伸缩杆朝向所述安装板(21)并与所述安装板(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24)远离所述安装板(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杆(23),所述安装杆(23)下端与所述第一丝杠(13)套接并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杆(23)上设有限制所述安装杆(23)转动的限位件,所述第二夹具(3)以相同的方式与所述第二丝杠(1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23)靠近所述平台本体(1)的一侧与所述平台本体(1)抵接,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杆(23)靠近所述平台本体(1)一侧的限位块(231),所述限位块(231)插接在所述平台本体(1)中并与所述平台本体(1)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4)包括穿设并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21)中的双向丝杠(41),位于同一个所述安装板(21)两端的所述夹板(22)靠近所述安装板(21)的一端均与所述双向丝杠(41)套接并螺纹连接,所述双向丝杠(41)一端安装有与所述安装板(21)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斗(11)和所述第二料斗(12)与所述顶杆(5)均位于同一垂直于所述平台本体(1)的平面内,所述第一料斗(11)和所述第二料斗(12)均平行于所述平台本体(1)的长度方向,且所述第一料斗(11)和所述第二料斗(12)相互靠近一端的底部均向下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本体(1)上端的一侧设有垂直于所述平台本体(1)的限位板(6),所述平台本体(1)上端且远离所述限位板(6)的一端设有推动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向靠近所述限位板(6)的方向移动的推动件(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7)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平台本体(1)上端的第三气缸(71),所述第三气缸(71)的伸缩杆朝向所述限位板(6),且所述第三气缸(71)位于所述顶杆(5)远离所述限位板(6)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14274.9U CN219773679U (zh) | 2023-05-27 | 2023-05-27 | 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14274.9U CN219773679U (zh) | 2023-05-27 | 2023-05-27 | 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773679U true CN219773679U (zh) | 2023-09-29 |
Family
ID=88103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314274.9U Active CN219773679U (zh) | 2023-05-27 | 2023-05-27 | 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773679U (zh) |
-
2023
- 2023-05-27 CN CN202321314274.9U patent/CN21977367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705371U (zh) | 一种免清洗石墨舟安装校准装置 | |
KR102056706B1 (ko) | 가드레일 설치 자동화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가드레일 설치방법 | |
CN219773679U (zh) | 一种双托梁组装平台 | |
CN219649022U (zh) | 一种夹持稳定的建筑施工钢架焊接对接装置 | |
CN214365052U (zh) | 一种石膏板安装用辅助工具 | |
CN116623939A (zh) | 工具式悬吊钢模板施工方法 | |
CN214039914U (zh) | 一种便捷安装于钢结构上高精度变形监测装置 | |
CN219173630U (zh) |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真空吸附夹具 | |
CN214264431U (zh) | 一种钢柱垂直度便捷校核结构 | |
CN117071919B (zh) | 一种钢结构用吊挂装置 | |
CN214696977U (zh) | 一种钢结构框架主次梁、次梁安装定位固定架 | |
CN214539452U (zh) | 一种管道检测辅助装置 | |
CN221440142U (zh) | 一种梁上超长轨道安装预埋件 | |
CN215659813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维修维护的夹具 | |
CN217972402U (zh) | 一种轻质隔墙板运输安装工具 | |
CN217128535U (zh) | 一种立柱连接调节装置 | |
CN205520580U (zh) | 一种用于牵引电机吊杆座的钻孔夹具 | |
CN216883603U (zh) | 一种光学晶体偏角度加工的定向夹具 | |
CN217890713U (zh) | 一种v形支撑工装夹具 | |
CN220133505U (zh) | 建筑模板固定装置 | |
CN218467167U (zh) | 一种预制结构柱安装定位装置 | |
CN220787791U (zh) | 新型横梁吊具结构 | |
CN220960876U (zh) | 一种具有夹持固定功能的钢结构检测装置 | |
CN214531373U (zh) | 便于安装的加厚石材幕墙 | |
CN210818219U (zh) | 一种用于加工升降车固定平台的夹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