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73400U - 一种光伏屋面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屋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73400U
CN219773400U CN202320517562.8U CN202320517562U CN219773400U CN 219773400 U CN219773400 U CN 219773400U CN 202320517562 U CN202320517562 U CN 202320517562U CN 219773400 U CN219773400 U CN 2197734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guiding
water guide
photovoltaic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1756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世谱
周聪
曲喆
卫一鸣
张松
冯春暖
吕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1756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734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734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734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屋面。该光伏屋面包括的框梁光伏组件和导水支撑组件,框梁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建筑板、横向边框和纵向边框,横向边框和纵向边框围成装配框架,光伏建筑板装配在装配框架中;导水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导水梁和第二导水梁,第一导水梁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横向边框的底部,第二导水梁沿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一导水梁的底部;每相邻两个装配框架包括的两个横向边框之间设置有导水间隙,导水间隙和第一导水梁导通,第一导水梁和第二导水梁导通,进入导水间隙的雨水经由第一导水梁流入第二导水梁,从第二导水梁的端部排出。这样可以降低安装成本,提升施工效率,且可以通过第一导水梁和第二导水梁进行两次导水,使得排水效率得以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屋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生产技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屋面。
背景技术
在光伏屋面的建造中,为避免雨雪天气时雨水从光伏屋面的连接处进入到光伏建筑体内,通常设置有排水结构用于引导雨水流出。
目前,光伏屋面包括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横梁和纵梁,排水结构包括排水槽和排水槽固定件。其中,排水槽通过排水槽固定件固定在光伏屋面上,纵梁和横梁也固定在屋面上。
然而,由于起到排水作用的排水结构和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结构均固定在屋面上,不仅增大了光伏屋面的生产制造成本,而且使得光伏屋面的结构复杂,增大了施工难度。同时,又由于排水槽的导水方向与光伏屋面的坡度方向同向,雨水流量较大时,造成的雨水冲击力大,降低了排水结构的排水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或部分的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屋面,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光伏屋面上设置排水结构成本较高以及排水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屋面,所述光伏屋面包括框梁光伏组件和导水支撑组件;
所述框梁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建筑板、横向边框和纵向边框,所述横向边框和纵向边框围成装配框架,所述光伏建筑板装配在所述装配框架中;
所述导水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导水梁和第二导水梁,所述第一导水梁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横向边框的底部,所述第二导水梁沿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水梁的底部,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光伏屋面的坡度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每相邻两个所述装配框架包括的两个所述横向边框之间设置有导水间隙,所述导水间隙和所述第一导水梁导通,所述第一导水梁和所述第二导水梁导通,进入所述导水间隙的雨水经由所述第一导水梁流入所述第二导水梁,从所述第二导水梁的端部排出。
可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装配框架中的一个所述装配框架具有第一纵向边框,另一个所述装配框架具有第二纵向边框,所述第一纵向边框和所述第二纵向边框之间通过第一密封胶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纵向边框的底部边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形成包覆板,所述包覆板位于第二纵向边框的底部,所述包覆板和所述第二纵向边框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密封胶连接在所述包覆板和所述第二纵向边框的底部的间隙中。
可选的,所述包覆板的端部沿靠近所述光伏建筑板的方向延伸形成翻折板,所述翻折板和所述第二纵向边框的侧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翻折板和所述第二纵向边框的侧部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吸水密封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水梁和所述第二导水梁均为中空管状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水梁和所述导水间隙接触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导水孔;
所述导水间隙通过所述第一导水孔和所述第一导水梁的内腔导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水梁和所述第二导水梁接触的部位开设有第二导水孔,所述第二导水梁和所述第一导水梁接触的部位开设有第三导水孔,所述第二导水孔和所述第三导水孔对齐。
可选的,所述第二导水孔和所述第三导水孔均为圆孔,所述第二导水孔的孔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导水孔的孔径。
可选的,所述横向边框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导水梁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叠,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为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形成的平面;
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胶。
可选的,所述导水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导水梁的宽度的20%,且小于所述第一导水梁的宽度的50%,其中,所述导水间隙的宽度为所述导水间隙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一导水梁的宽度为所述第一导水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导水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导水梁和第二导水梁,第一导水梁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横向边框的底部,第二导水梁沿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一导水梁的底部,因此导水支撑组件可以隐藏在框梁光伏组件的底部,提升光伏屋面表面一致性的同时,使得整个光伏屋面的结构更为简单,方便安装,降低安装成本,提升施工效率。又由于每相邻两个装配框架包括的两个横向边框之间设置有导水间隙,导水间隙和第一导水梁导通,第一导水梁和第二导水梁导通,进入导水间隙的雨水经由第一导水梁流入第二导水梁,从第二导水梁的端部排出,因此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导水梁和第二导水梁进行两次不同方向的导水,进而在通过与屋面坡度方向相交的第一导水梁进行初步导水,降低了雨水产生的冲击力,在通过第二导水梁进而二次导水时,已经减少落水冲击,进而使得排水效率得到提升。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屋面中,通过给框梁光伏组件提供支撑的导水支撑组件进行排水,不需要额外增加排水系统,可以降低安装成本,提升施工效率,且可以通过第一导水梁和第二导水梁进行两次导水,使得排水效率得以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屋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屋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屋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屋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屋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屋面沿图4中E-E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屋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屋面沿图7中F-F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框梁光伏组件;2-导水支撑组件;3-支撑柱;11-光伏建筑板;12-横向边框;13-纵向边框;14-第一密封胶;15-吸水密封件;16-第一固定板;17-第二固定板;18-第二密封胶;21-第一导水梁;22-第二导水梁;121-导水间隙;211-第一导水孔;212-第二导水孔;221-第三导水孔;1311-包覆板;1312-翻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参照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屋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屋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屋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光伏屋面包括框梁光伏组件1和导水支撑组件2。
框梁光伏组件1包括光伏建筑板11、横向边框12和纵向边框13,横向边框12和纵向边框13围成装配框架,光伏建筑板11装配在装配框架中;导水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第一导水梁21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横向边框12的底部,第二导水梁22沿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一导水梁21的底部,其中,第二方向为光伏屋面的坡度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
每相邻两个装配框架包括的两个横向边框12之间设置有导水间隙121,导水间隙121和第一导水梁21导通,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导通,进入导水间隙121的雨水经由第一导水梁21流入第二导水梁22,从第二导水梁22的端部排出。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水间隙121的宽度大于第一导水梁21的宽度的20%,且小于第一导水梁21的宽度的50%,其中,导水间隙121的宽度为导水间隙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第一导水梁21的宽度为第一导水梁21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这样,可以保证导水间隙121的导水尺寸,进而保证雨水可以顺利从导水支撑组件2中排出。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导水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第一导水梁21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横向边框12的底部,第二导水梁22沿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一导水梁21的底部,因此导水支撑组件2可以隐藏在框梁光伏组件1的底部,在提升光伏屋面表面一致性的同时,使得整个光伏屋面的结构更为简单,方便安装,降低安装成本,提升施工效率。又由于每相邻两个装配框架包括的两个横向边框12之间设置有导水间隙121,导水间隙121和第一导水梁21导通,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导通,进入导水间隙121的雨水经由第一导水梁21流入第二导水梁22,从第二导水梁22的端部排出,因此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进行两次不同方向的导水,进而在通过与屋面坡度方向相交的第一导水梁21进行初步导水,降低了雨水产生的冲击力,在通过第二导水梁进而二次导水时,已经减少落水冲击,进而使得排水效率得到提升。纵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屋面中,通过给框梁光伏组件1提供支撑的导水支撑组件2进行排水,不需要额外增加排水系统,可以降低安装成本,提升施工效率,且可以通过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进行两次导水,使得排水效率得以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如图1中的X所示的方向,第二方向如图1中Y所示的方向。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屋面可以被配置成以阵列排布的多个光伏建筑板11,横向边框12和纵向边框13设置在每个光伏建筑板11的边缘处,形成装配框架,换句话说,横向边框12和纵向边框13围成多个装配框架,每个装配框架内装配有一个光伏建筑板11。此外,横向边框12的顶部和纵向边框13的顶部具有安装槽,用于限位和固定光伏建筑板11,横向边框12的底部和纵向边框13的底部可以为中空的方管结构,以降低框梁光伏组件1整体的重量,便于框梁光伏组件1的支撑和固定。
进一步的,为避免框梁光伏组件1发生渗水,如图4、图5和图6所示,为提升光伏屋面整体的防水性能,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装配框架中的一个装配框架具有第一纵向边框131,另一个装配框架具有第二纵向边框132,第一纵向边框131和第二纵向边框132之间通过第一密封胶14连接。这样,可以使得第一纵向边框131和第二纵向边框132之间无间隙,避免雨水从第一纵向边框131和第二纵向边框132之间外渗,即避免雨水从相邻的两个装配框架的纵向边框13的连接部位外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纵向边框131的底部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包覆板1311,包覆板1311位于第二纵向边框132的底部,包覆板1311和第二纵向边框132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第一密封胶14连接在包覆板1311和第二纵向边框132的底部的间隙中。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纵向边框131的底部的一侧可以形成包覆板1311,包覆板1311和第一纵向边框131的主体部分形成一个L形结构,且包覆板1311的端部朝向远离第一纵向边框113的主体部分,使得包覆板1311位于第二纵向边框132的底部,即包覆板1311在光伏屋面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和第二纵向边框132的底部在光伏屋面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合。这样,可以通过在包覆板1311和第二纵向边框132的底部之间的间隙中填充第一密封胶14,使得第一纵向边框131和第二纵向边框132之间无间隙,避免雨水从第一纵向边框131和第二纵向边框132之间外渗,即避免雨水从相邻的两个装配框架的纵向边框13的连接部位外渗。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包覆板1311的端部沿靠近光伏建筑板11的方向延伸形成翻折板1312,翻折板1312和第二纵向边框132的侧部之间具有间隙,翻折板1312和第二纵向边框132的侧部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吸水密封件。
需要说明的是,包覆板1311的端部形成翻折板1312,该翻折板1312所在的平行垂直于光伏屋面所在的平面,即包覆板1311的端部沿靠近光伏建筑板11的方向延伸形成翻折板1312。这样,可以使得翻折板1312所在的平面和第二纵向边框13的侧部之间处于相对位置。这样,在翻折板1312和第二纵向边框132的侧部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吸水密封件之后,可以通过吸水密封件吸掉渗入翻折板1312和第二纵向边框132的侧部之间的雨水,进一步提升相邻的两个装配框架的纵向边框13的连接部位的密封性。还需要说明的是,该吸水密封件可以为海绵、吸水树脂等材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屋面在安装时,可以先安装导水支撑组件2,再安装框梁光伏组件1,即从光伏屋面的底部向光伏屋面的顶部依次安装,整个过程不需要在光伏屋面的顶部进行操作,方便了施工人员的操作,有利于提升施工效率。同时在后期维护时,在不影响其它件的前提下可以拆卸单个组件,有利于提升维护效率。
具体的,如图5和图7所示,导水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第一导水梁21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横向边框12的底部,第二导水梁22沿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一导水梁21的底部,其中,第二方向为光伏屋面的坡度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屋面还包括支撑柱3,在安装时,可以先将第二导水梁22固定在支撑柱3上,再将第二导水梁22和第一导水梁21进行固定,之后通过横向边框12和第一导水梁21的固定实现导水支撑组件2和框梁光伏组件1之间的固定。这样,在通过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对框梁光伏组件进行支撑的同时,可以通过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进行排水,进而简化光伏屋面的结构。
此外,由于第一导水梁21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横向边框12的底部,第二导水梁22沿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一导水梁21的底部,第二方向为光伏屋面的坡度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因此先通过第一导水梁21进行导水之后再进入和光伏屋面的坡度方向一致的第二导水梁22进行排水,可以通过第一导水梁21降低在雨水较大的情况下,雨水因光伏屋面的坡度而产生的冲击力,提升第二导水梁22的排水效率,防水因雨水流速较大而发生溢出,保证排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水梁21的长度小于光伏屋面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第二导水梁22的长度小于光伏屋面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此外,由于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屋面主要通过给框梁光伏组件1提供支撑的导水支撑组件2进行排水,即通过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中的导水空腔进行排水,排水的通路隐藏在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的内部,外部无法看到排水通路,提升了光伏屋面的外部结构的一致性。
可选的,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均为中空管状结构。这样,由于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均为中空管状结构,因此可以借助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的内腔进行排水的同时,可以降低导水支撑组件2整体的重量。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均可以包括多根中空管状结构焊接而成,在安装时,使用焊接的方式将对接缝的外圈焊上,并涂覆底漆、中间漆和面漆用于防腐,焊接缝空腔内部防腐可以喷漆的方式,实现空腔中空方管内部的防腐,进而避免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被水侵蚀,提升光伏屋面的使用寿命。
对于框梁光伏组件1和导水支撑组件2之间的导水通道: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水梁21和导水间隙121接触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导水孔211,导水间隙121通过第一导水孔211和第一导水梁21的内腔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水孔211可以是方孔,也可以是圆孔,或者其它形状的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在安装时,使得第一导水孔211和导水间隙121在垂直地面的方向上处于相对位置,进而使得流入每相邻两个装配框架包括的两个横向边框12之间设置有导水间隙121之间的雨水,可以经由第一导水孔211流入到第一导水梁21中,实现对雨水的第一次导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导水梁21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横向边框12的底部,第二方向为光伏屋面的坡度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因此在雨水进入到第一导水梁21中时,雨水的流向为沿着和光伏屋面的坡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而使得雨水不受屋面坡度的影响,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冲击力,同时可以在第一导水梁21起到汇集的作用,避免雨水发生外渗。
对于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之间的导水通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接触的部位开设有第二导水孔212,第二导水梁22和第一导水梁21接触的部位开设有第三导水孔221,第二导水孔212和第三导水孔221对齐。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水孔212和第三导水孔221均可以是方孔,也可以是圆孔,或者其它形状的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在安装时,使得第二导水孔212和第三导水孔221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处于相对位置,这样,在雨水流经第二导水孔212时,可以经由第二导水孔212和第三导水孔221流入到第二导水梁22中。由于第二导水梁22沿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一导水梁21的底部,第二方向为光伏屋面的坡度方向,因此在屋面坡度的作用下,使得雨水从第二导水梁22的端部流出,实现雨水的排出。其中,雨水的流向如图8中的W所示。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前述雨水已经在第一导水梁21中进行了首次导流,降低了雨水产生的冲击力,因此在雨水经过第二导水梁22时,可以减少落水冲击,增加导水效率。
可选的,第二导水孔212和第三导水孔221均为圆孔,第二导水孔212的孔径小于或者等于第三导水孔221的孔径。由于第二导水孔212位于第三导水孔221的顶部,因此在第二导水孔212的孔径小于或者等于第三导水孔221的孔径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二导水孔212缩口的作用下,使得雨水顺利经由第二导水孔212和第三导水孔221流入第二导水梁22中,以避免雨水在从第二导水梁22和第一导水梁21中过渡时发生外溢。
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梁光伏组件1和导水支撑组件2在安装时,如图5所示,横向边框12的底部包括第一固定板16,第一导水梁21的顶部包括第二固定板17,第一固定板16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和第二固定板17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叠,其中,第一平面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形成的平面,第一固定板16和第二固定板17之间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平面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形成的平面,第一平面可以理解为和光伏屋面所在的平面平行的平面。横向边框12的底部包括第一固定板16,第一固定板16向远离横向边框12的侧面的方向延伸,第一导水梁21的顶部包括第二固定板17,第二固定板17向远离横向边框12的侧面的方向延伸。这样,可以借助第一固定板16和第二固定板17给第一导水梁21和横向边框12的连接提供空间。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板16和第二固定板17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卡接或者铆接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这样,在第一固定板16和第二固定板17之间可拆卸连接的情况下,使得第一导水梁21和横向边框12之间可拆卸连接,这样,不仅可以给操作人员提供充足方便的安装空间,而且有利于后续的维护拆卸。
可选的,第一固定板16和第二固定板17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胶18。这样,使得第一固定板16和第二固定板17之间有第二密封胶18进行密封,进而使得第一固定板16和第二固定板17之间的密封性能更佳,防止第一固定板16和第二固定板17之间发生渗水,有利于提升整个光伏屋面整体的防水性能。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导水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第一导水梁21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横向边框12的底部,第二导水梁22沿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一导水梁21的底部,因此导水支撑组件2可以隐藏在框梁光伏组件1的底部,在提升光伏屋面表面一致性的同时,使得整个光伏屋面的结构更为简单,方便安装,降低安装成本,提升施工效率。又由于每相邻两个装配框架包括的两个横向边框12之间设置有导水间隙121,导水间隙121和第一导水梁21导通,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导通,进入导水间隙121的雨水经由第一导水梁21流入第二导水梁22,从第二导水梁22的端部排出,因此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进行两次不同方向的导水,进而在通过与屋面坡度方向相交的第一导水梁21进行初步导水,降低了雨水产生的冲击力,在通过第二导水梁进而二次导水时,已经减少落水冲击,进而使得排水效率得到提升。纵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屋面中,通过给框梁光伏组件1提供支撑的导水支撑组件2进行排水,不需要额外增加排水系统,可以降低安装成本,提升施工效率,且可以通过第一导水梁21和第二导水梁22进行两次导水,同时使得排水效率得以提升。
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光伏屋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屋面包括框梁光伏组件和导水支撑组件;
所述框梁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建筑板、横向边框和纵向边框,所述横向边框和纵向边框围成装配框架,所述光伏建筑板装配在所述装配框架中;
所述导水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导水梁和第二导水梁,所述第一导水梁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横向边框的底部,所述第二导水梁沿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水梁的底部,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光伏屋面的坡度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每相邻两个所述装配框架包括的两个所述横向边框之间设置有导水间隙,所述导水间隙和所述第一导水梁导通,所述第一导水梁和所述第二导水梁导通,进入所述导水间隙的雨水经由所述第一导水梁流入所述第二导水梁,从所述第二导水梁的端部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装配框架中的一个所述装配框架具有第一纵向边框,另一个所述装配框架具有第二纵向边框,所述第一纵向边框和所述第二纵向边框之间通过第一密封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边框的底部边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形成包覆板,所述包覆板位于第二纵向边框的底部,所述包覆板和所述第二纵向边框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密封胶连接在所述包覆板和所述第二纵向边框的底部的间隙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板的端部沿靠近所述光伏建筑板的方向延伸形成翻折板,所述翻折板和所述第二纵向边框的侧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翻折板和所述第二纵向边框的侧部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吸水密封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梁和所述第二导水梁均为中空管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梁和所述导水间隙接触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导水孔;
所述导水间隙通过所述第一导水孔和所述第一导水梁的内腔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梁和所述第二导水梁接触的部位开设有第二导水孔,所述第二导水梁和所述第一导水梁接触的部位开设有第三导水孔,所述第二导水孔和所述第三导水孔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水孔和所述第三导水孔均为圆孔,所述第二导水孔的孔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导水孔的孔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边框的底部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导水梁的顶部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叠,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为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形成的平面;
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导水梁的宽度的20%,且小于所述第一导水梁的宽度的50%,其中,所述导水间隙的宽度为所述导水间隙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一导水梁的宽度为所述第一导水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
CN202320517562.8U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光伏屋面 Active CN2197734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7562.8U CN219773400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光伏屋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7562.8U CN219773400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光伏屋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73400U true CN219773400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35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17562.8U Active CN219773400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光伏屋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734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773400U (zh) 一种光伏屋面
GB2596130A (en) A modular building unit
CN102556090B (zh) 轨道车辆车顶结构的加工方法
CN211774181U (zh) 一种拼接式水箱
CN202115527U (zh) 轨道车辆车顶结构
CN115573524A (zh) 光伏屋顶的水槽主梁一体化结构
CN215105162U (zh) 一种电站泄洪雾化区全封闭透明棚洞
CN206620091U (zh) 带排水系统的太阳能芯片固定装置、芯片总成及汽车
CN112796287A (zh) 一种电站泄洪雾化区全封闭透明棚洞
CN114753561A (zh) 一种转换节点、转换体系及使用方法
CN210067260U (zh) 一种用于模块建筑的装配式屋面防水排水系统
CN209703853U (zh) 双拼集装箱建筑的屋顶排水结构
CN106803736A (zh) 带排水系统的太阳能芯片固定装置、芯片总成及汽车
JP7429081B1 (ja) ソーラパネルを用いたカーポート
CN218541218U (zh) 光伏屋顶的水槽主梁一体化结构
CN219938287U (zh) 光伏组件及光伏导水系统
CN220080348U (zh) 一种建筑外墙截水装置
CN215519566U (zh) 一种彩钢板屋面端部内天沟防水连接节点结构
CN212773206U (zh) 露天平台天窗的连接结构
CN219343811U (zh) 应用于光伏棚的一体化c型主梁水槽
CN109629771A (zh) 双拼集装箱建筑的屋顶排水结构
CN215406832U (zh) 一种带有防水结构的屋脊盖板
CN214785440U (zh) 一种太阳能车棚全方位机械式防水结构
CN218714414U (zh) 一种女儿墙柱支撑组件
CN216616311U (zh) 装配式外墙板连接缝防水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