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63514U - 一种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63514U
CN219763514U CN202320849968.6U CN202320849968U CN219763514U CN 219763514 U CN219763514 U CN 219763514U CN 202320849968 U CN202320849968 U CN 202320849968U CN 219763514 U CN219763514 U CN 219763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t
reduction
rod
screw rod
res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4996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uble Medical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32084996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63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63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63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包括主体和螺接在主体上的推进螺杆,推进螺杆的首端上可连接有复位推块,主体上连接有复位杆,复位杆的端部形成有复位弯头,通过旋转推进螺杆使复位推块与复位弯头形成夹紧配合,以对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且推进螺杆中形成轴向孔道,复位推块上形成有与推进螺杆的轴向孔道相连通的通孔。本实用新型的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使用复位推块取代复位钳的尖钩结构,复位推块可以良好贴合骨面,加强小骨折片与大骨块的复位效果,复位杆的长杆结构可以在微创切口下,伸入复杂的解剖结构,尤其适合髋部骨折,以恢复内侧支撑。并且,通过推进螺杆的轴向孔道和复位推块上的通孔可以插入克氏针以进行临时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
背景技术
髋部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一般是指股骨近端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转子下骨折。股骨近端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近年来青年人的发病率也有增加。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易出现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畸形愈合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临床建议手术治疗。其中髓内钉治疗由于其中心固定,力学性能良好、微创的手术操作、术后即可完全负重,利于骨折愈合等特点,成为股骨近端骨折治疗公认的“金标准”。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能否获得良好固定效果,插入髓内钉前的良好的解剖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无论是髋内翻还是髋外翻畸形,都会导致术后愈合不良、手术失败。即便是术前复位良好,髓内钉置入股骨近端和扩髓过程都有可能导致复位丢失。由于股骨近端骨折部位深,髋部复杂的解剖结构以及肌肉牵拉,复位和维持复位往往非常困难。现有股骨近端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方法包括:牵引床闭合牵引复位、透视或直视下持骨钳和复位钳复位固定。目前临床上尚无稳定、可靠的复位和维持复位的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便于股骨近端骨折复位和维持复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包括主体和螺接在主体上的推进螺杆,推进螺杆的首端上可转动地连接有一复位推块,主体上连接有一复位杆,复位杆的端部形成有朝复位推块方向回折弯曲的复位弯头,通过旋转推进螺杆使复位推块与复位弯头形成夹紧配合,以对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且推进螺杆中形成有轴向贯穿推进螺杆两端的轴向孔道,复位推块上形成有与推进螺杆的轴向孔道相连通的通孔。
进一步,推进螺杆的尾部上连接有便于旋转的手柄。
进一步,复位杆可拆卸地连接在主体上。
进一步,主体上形成有一螺接部,复位杆的尾部上形成有一限位端,限位端处套接有一螺母套,通过螺母套与主体上的螺接部的螺接配合将复位杆与主体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主体两侧形成有若干便于手持的防滑槽。
进一步,推进螺杆上的轴向孔道与复位推块上的通孔对接形成中空通孔以供克氏针穿过;复位杆内部形成有中空通道,且主体的螺接部上形成有中空孔,当复位杆与螺接部对准连接后,复位杆的中空通道与螺接部的中空孔对接导通以供线缆从螺接部端部一侧穿进并从复位弯头端部一侧穿出。
进一步,复位推块上形成有作用部和设置于作用部背部的套接部,套接部中形成有套接孔,推进螺杆的首端为光杆结构,且推进螺杆的首端适配地活动插接于套接部的套接孔中。
进一步,推进螺杆的首端周壁上形成有一圈环形凹槽,在套接部的套接孔内壁上设置有与环形凹槽适配的限位凸起,通过限位凸起与环形凹槽的限位防脱配合,使得复位推块可转动地活动连接在推进螺杆的首端处。
进一步,作用部上形成有弧形内凹端面。
进一步,弧形内凹端面上设有若干尖齿。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中,使用更大面积的复位推块取代复位钳的尖钩结构,复位推块可以良好贴合骨面,加强小骨折片与大骨块的复位效果,复位杆的长杆结构可以在微创切口下,伸入复杂的解剖结构,尤其适合髋部骨折,以恢复内侧支撑。并且,通过推进螺杆的轴向孔道和复位推块上的通孔可以插入克氏针以进行临时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组装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组装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组装状态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主体,2、推进螺杆,3、复位推块,4、复位杆,5、手柄,6、螺母套,11、螺接部,12、防滑槽,31、通孔,32、作用部,33、套接部,41、复位弯头,42、限位端,321、弧形内凹端面,322、尖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适用于牵引效果不理想或需要额外固定的股骨近端骨折手术,具体可适用于股骨颈骨折、股骨近端大粗隆骨折、股骨近端小粗隆骨折、股骨近端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大粗隆合并小粗隆骨折、股骨近端转子下骨折等,包括主体1和螺接在主体1上的推进螺杆2,推进螺杆2的首端上可转动地连接有一复位推块3,主体1上连接有一复位杆4,复位杆4的端部形成有朝复位推块3方向回折弯曲的复位弯头41,通过旋转推进螺杆2使复位推块3与复位弯头41形成夹紧配合,以对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且推进螺杆2中形成有轴向贯穿推进螺杆2两端的轴向孔道,复位推块3上形成有与推进螺杆2的轴向孔道相连通的通孔31。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该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整体有不锈钢材料制成,在传统的复位钳的原理上,创新地使用螺纹结构来取得加压固定效果,可承受更大的牵引力,并且复位固定相比于传统复位钳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中,使用更大面积的复位推块3取代复位钳的尖钩结构,复位推块3可以良好贴合骨面,加强小骨折片与大骨块的复位效果,复位杆4的长杆结构可以在微创切口下,伸入复杂的解剖结构,尤其适合髋部骨折,以恢复内侧支撑。并且,通过推进螺杆2的轴向孔道和复位推块3上的通孔31可以插入直径2.5mm的克氏针以进行临时固定。该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可实现对股骨近端骨折处实现良好复位固定效果,进而便于股骨近端骨折复位和维持复位。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3,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复位杆4可拆卸地连接在主体1上。优选地,主体1上形成有一螺接部11,复位杆4的尾部上形成有一限位端42,限位端42处套接有一螺母套6,通过螺母套6与主体1上的螺接部11的螺接配合将复位杆4与主体1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复位推块3上形成有作用部32和设置于作用部32背部的套接部33,套接部33中形成有套接孔,推进螺杆2的首端为光杆结构,且推进螺杆2的首端适配地活动插接于套接部33的套接孔中。推进螺杆2的首端周壁上形成有一圈环形凹槽,在套接部33的套接孔内壁上设置有与环形凹槽适配的限位凸起,通过限位凸起与环形凹槽的限位防脱配合,使得复位推块3可拆卸且可转动地活动连接在推进螺杆2的首端处。作用部32上形成有弧形内凹端面321。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弧形内凹端面321上设有若干尖齿322。本实施例中,该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配置有至少两套复位杆4和复位推块3,两复位杆4的复位弯头41的弯曲程度不同,而两复位推块3的弧形内凹端面321的大小及弯曲弧度也有所不同,并且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弧形内凹端面321上设置防脱用的尖齿322以提高复位推块3与骨面的结合稳固性。术中,可根据需要方便地更换不同的复位杆4和复位推块3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骨折复位固定需求。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还可以根据需要为该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配置其他套数的复位杆4和复位推块3,各套的复位杆4和复位推块3的具体结构可以略有不同,只要能够便于股骨近端骨折复位固定即可。其具体结构(如复位弯头的弯曲程度以及复位推块的弧形内凹端面的大小和弧度等)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具体设置。
请参照附图1,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主体1两侧形成有若干便于手持的防滑槽12。在手术过程中,操作人员可稳定把持主体1,可对抗股骨近端强大的牵张力。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3,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推进螺杆2上的轴向孔道与复位推块3上的通孔31对接形成中空通孔以供克氏针穿过;复位杆4内部形成有中空通道,且主体1的螺接部11上形成有中空孔,当复位杆4与螺接部11对准连接后,复位杆4的中空通道与螺接部11的中空孔对接导通以供线缆从螺接部11端部一侧穿进并从复位弯头41端部一侧穿出,以便于植入线缆。
请参照附图1,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推进螺杆2的尾部上连接有便于旋转的手柄5。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5,该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的具体使用方法为:1、在股骨大转子上方2厘米处做一个5-10cm切口,游离软组织,创建手术通道。切口大小和具体位置可根据骨折类型选择。2、准备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根据患者体型和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复位杆4和复位推块3装配到主体1和推进螺杆2上,使用扳手将复位杆4固定在主体1的螺接部11上,确保其不松动。逆时针旋转手柄5,尽可能地增大复位弯头41与复位推块3之间的间距。3、复位弯头41从手术切口进入,绕过骨折端。4、顺时针旋转手柄5,使复位推块3尽可能贴近骨面,复位骨块。整个过程需在透视下进行。5、透视下确认复位效果,可根据需要,植入直径2.5mm的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或植入1.8mm的线缆。6、完成髓内钉的植入。7、移除该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缝合伤口。
具体地,参照附图4、附图5:股骨近端大、小粗隆骨折块脱离股骨主体。复位弯头41从手术通道进入,从股骨下方绕行穿越骨折线,钩住小转子;顺时针缓慢旋转手柄5使推进螺杆,复位推块3直线行进到外侧皮质,并将游离的外侧皮质推向股骨主体,确认复位效果;一边继续缓慢旋转手柄5,一边控制复位弯头41向外,将小转子拉回股骨主体。确认复位完成后,还可通过植入2.5mm的克氏针进行临时固或通过植入1.8mm线缆借助卡扣夹紧完成固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的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和螺接在主体(1)上的推进螺杆(2),推进螺杆(2)的首端上可转动地连接有一复位推块(3),主体(1)上连接有一复位杆(4),复位杆(4)的端部形成有朝复位推块(3)方向回折弯曲的复位弯头(41),通过旋转推进螺杆(2)使复位推块(3)与复位弯头(41)形成夹紧配合,以对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且推进螺杆(2)中形成有轴向贯穿推进螺杆(2)两端的轴向孔道,复位推块(3)上形成有与推进螺杆(2)的轴向孔道相连通的通孔(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推进螺杆(2)的尾部上连接有便于旋转的手柄(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复位杆(4)可拆卸地连接在主体(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主体(1)上形成有一螺接部(11),复位杆(4)的尾部上形成有一限位端(42),限位端(42)处套接有一螺母套(6),通过螺母套(6)与主体(1)上的螺接部(11)的螺接配合将复位杆(4)与主体(1)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主体(1)两侧形成有若干便于手持的防滑槽(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推进螺杆(2)上的轴向孔道与复位推块(3)上的通孔(31)对接形成中空通孔以供克氏针穿过;复位杆(4)内部形成有中空通道,且主体(1)的螺接部(11)上形成有中空孔,当复位杆(4)与螺接部(11)对准连接后,复位杆(4)的中空通道与螺接部(11)的中空孔对接导通以供线缆从螺接部(11)端部一侧穿进并从复位弯头(41)端部一侧穿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复位推块(3)上形成有作用部(32)和设置于作用部(32)背部的套接部(33),套接部(33)中形成有套接孔,推进螺杆(2)的首端为光杆结构,且推进螺杆(2)的首端适配地活动插接于套接部(33)的套接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推进螺杆(2)的首端周壁上形成有一圈环形凹槽,在套接部(33)的套接孔内壁上设置有与环形凹槽适配的限位凸起,通过限位凸起与环形凹槽的限位防脱配合,使得复位推块(3)可转动地活动连接在推进螺杆(2)的首端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作用部(32)上形成有弧形内凹端面(3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弧形内凹端面(321)上设有若干尖齿(322)。
CN202320849968.6U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 Active CN219763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9968.6U CN219763514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9968.6U CN219763514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63514U true CN219763514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37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49968.6U Active CN219763514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63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4291B (zh) 移植物组装装置
EP0192840B1 (en) Appliance for fixing fractures of the femur
US6379359B1 (en) Percutaneous intrafocal plate system
ES2379877T3 (es) Clavo humeral con un inserto para fijar un tornillo
EP0471418B1 (en) Components of a modular femoral fixation system
CN106963446B (zh) 用于制备外科手术用骨的方法和系统
US3118444A (en) Forearm rod for fractures
JPH10211214A (ja) 股関節破損治療用髄内腔平爪及びこれを取扱うための装置
AU2011253305A1 (en) Pediatric intramedullary nail
EP1865865A1 (en) Surgical fixation pin
JPH02277452A (ja) 大腿骨に移植される器具
CN102813544B (zh) 髋部骨折的外固定架
JP6464367B2 (ja) 上腕骨近位端の固定装置
CN219763514U (zh) 一种股骨近端复位固定器
EP0517435B1 (en) Intramedullary osteosynthetic device
WO2018072181A1 (zh) 一种双向固定钢板以及骨干固定系统
US20210346075A1 (en) A femoral nail and instrumentation system
NIEMANN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tibia in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CN209074836U (zh) 生物降解材料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系统
CN206214169U (zh) 股骨粗隆间骨折单皮质固定用斜t型金属异形解剖钢板
JP2003500154A (ja) 小児科用骨髄内釘及び方法
CN212234651U (zh) 一种股骨小转子骨折复位固定捆绑带
CN204468248U (zh) 经皮锁定螺钉
CN219374878U (zh) 一种适用于固定骨盆骨折的锁定弹性髓内钉
CN111281511A (zh) 一种解剖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5

Address after: No. 18 Shanbian Hongdong Road, Haicang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361000

Patentee after: DOUBLE MEDICAL TECHNOLOGY Inc.

Address before: No. 49 Huayuan North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8

Patentee before: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