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62000U - 一种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62000U
CN219762000U CN202222426631.2U CN202222426631U CN219762000U CN 219762000 U CN219762000 U CN 219762000U CN 202222426631 U CN202222426631 U CN 202222426631U CN 219762000 U CN219762000 U CN 219762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pipe
cover plate
fixe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2663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喜凤
张如晋
候其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zhou Shanggutang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zhou Shanggutang F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zhou Shanggutang F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zhou Shanggutang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2663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62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62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620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包括槽体和自动加水单元;槽体:其左端底部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槽体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右侧后端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盖板的中部等距离阵列设置有植物栽种孔,所述槽体的顶部四角分别设置有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分别与盖板上设置的安装孔配合活动卡扣连接;自动加水单元:包含进水管、混合筒、固定管、环形挡块、活塞、连接杆、滑槽和浮力球,该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操作简单,相比与传统的有土栽培植物种植槽,可自动对种植槽内部进行加水,可保证植物健康生长,同时,使用成本较低,可对种植槽内的植物进行及时补水,当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还可自动停止加水,实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
背景技术
植物种植,可分为有土栽培种植和无土栽培种植,随着时代发展,对植物的种植技术也不断发展提高,传统的有土栽培种植槽,在对植物浇水时,需要种植人员记录浇水时间、浇水水量,如多浇水,容易导致植物根系沤烂,如少浇水,容易影响植物生长,操作较为麻烦;
经检索,如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5836118U,公开的一种自动加水花艺植物种植槽,使用土壤水分传感器,来对检测种植槽内的土壤进行水分检测,同时,通过水泵和多头排喷来给种植槽内的土壤进行浇水,但是,土壤水分传感器只能对附近一定范围的土壤进行水分进行检测,同时通过土壤水分传感器向水泵发送信号,实现自动浇水(加水),使用成本较高;而针对现有的无土栽培种植槽,使用水与营养液,对植物根系所需营养进行补充,但是如果种植槽内种植的植物数量较多,同时因气温变化(夏天),水分自然蒸发较快,植物所需的水分较多,则需要种植人员实时关注种植槽内水位变化,向种植槽内频繁加水,进而增大种植人员的劳动强度,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槽体和自动加水单元;
槽体:其左端底部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槽体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右侧后端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盖板的中部等距离阵列设置有植物栽种孔,所述槽体的顶部四角分别设置有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分别与盖板上设置的安装孔配合活动卡扣连接;通过排液管的设置,方便种植人员将槽体内部的液体向外进行排放,通过盖板上设置的定位槽,可方便种植人员对盖板进行安装,而植物栽种孔可对栽种的植物进行固定,则方便种植人员将植物栽种在盖板上,使植物根系可浸润在槽体内部的液体中,通过固定单元的设置,可对盖板进行卡扣固定;
自动加水单元:包含进水管、混合筒、固定管、环形挡块、活塞、连接杆、滑槽和浮力球,所述固定管为“Z”形结构,所述固定管设置在槽体的右端,所述固定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混合筒,所述混合筒的后端沿切线方向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固定管的底部左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L形结构,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浮力球,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正上方设置有环形挡块,所述环形挡块与固定管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浮力球的设置,可跟随槽体的水位高低进行移动,通过连接杆的设置,可将活塞与浮力球连为一体,使活塞跟随浮力球的移动而进行上下起伏,通过活塞与环形挡块的配合,从而可对固定管的“自动”排放水进行控制,通过滑槽的设置,使连接杆可沿其上下平稳滑动,同时,可将固定管内的水向槽体内进行排放,通过进水管沿混合筒的切线方向设置,在进水管与外观送水管路接通后,使进入至混合筒内的水可进行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板的中部等距离阵列设置有透气孔,可使槽体内部与外部空气连通,有利于植物生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槽体的内部后端设置有分隔网,所述分隔网位于固定管与植物栽种孔之间,可阻隔植物根系产生的杂物,避免植物根系影响自动加水单元正常运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单元包含轴承、旋转杆和卡块,所述轴承与旋转杆分别设置有四个,所述旋转杆分别通过轴承与槽体的顶部四角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杆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卡块。通过轴承的设置,可将旋转杆与槽体之间进行连接,同时使旋转杆可进行转动,通过卡块的设置,可对盖板进行活动卡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L形固定板、槽口和连接螺栓,所述L形固定板设置有两个,所述L形固定板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槽体的底部,所述L形固定板的底部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分别穿过L形固定板底部设置的通孔与槽体螺纹连接,所述L形固定板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槽口。通过连接螺栓的设置,可将L形固定板与槽体进行连接,同时L形固定板则可对槽体进行支撑,通过槽口的设置,方便种植人员在对L形固定板进行安装时,使外部安装螺栓可沿槽口进行滑动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筒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搅拌桨。通过固定轴的设置,可对搅拌桨进行支撑,同时搅拌桨可沿固定轴进行转动,通过搅拌桨转动,从而可对混合筒内的液体进行均匀搅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筒的顶部前端固定安装有送液管,方便种植人员将配比好的营养液通过送液管送入至混合筒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送液管与排液管的顶部分别设置有阀门,方便种植人员对送液管和排液管的排送液体的流量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水管与外部送水管道连通,使水通过混合筒进入固定管中,然后进入固定管内的水再从滑槽流入至槽体的内,随着槽体内的水位不断升高,槽体内的水则将浮力球“托起”,浮力球则通过连接杆推动活塞向上移动,而连接杆则沿滑槽进行滑动,当活塞与固定管内的环形挡块底部紧贴,从而对固定管向槽体内输送的水进行阻挡,进而使固定管达到“自动”关闭的效果,当槽体内部的水位下降,浮力球可跟随槽体的水位向下移动,连接杆则带动活塞向下移动,使活塞与环形挡块分离,从而固定管内部的水流入至槽体内,进而达到自动加水的目的;
通过进水管沿混合筒的切线方向设置,使进入混合筒内的水流对搅拌桨进行冲击,使搅拌桨沿固定轴进行转动,从而可将营养液与水进行充分混合搅拌;
综上,该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操作简单,相比与传统的有土栽培植物种植槽,可自动对种植槽内部进行加水,可保证植物健康生长,同时,使用成本较低,可对种植槽内的植物进行及时补水,当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还可自动停止加水,实用性高,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有土栽培种植槽,需要种植人员记录浇水时间、浇水水量,如多浇水,容易导致植物根系沤烂,如少浇水,容易影响植物生长,操作较为麻烦的问题,可以解决现有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只能对附近一定范围的土壤进行水分进行检测,同时通过土壤水分传感器向水泵发送信号,实现自动浇水(加水),使用成本较高,针对现有的无土栽培种植槽,需要种植人员实时关注种植槽内水位变化,向种植槽内频繁加水,增大种植人员的劳动强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槽体、2盖板、3植物栽种孔、4固定单元、41轴承、42旋转杆、43卡块、5自动加水单元、51进水管、52混合筒、53固定管、54环形挡块、55活塞、56连接杆、57滑槽、58浮力球、6分隔网、7透气孔、8L形固定板、9槽口、10连接螺栓、11进液管、12排液管、13定位槽、14安装孔、15固定轴、16搅拌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槽体1和自动加水单元5;
槽体1:其左端底部设置有排液管12,槽体1顶部设置有盖板2,盖板2的中部等距离阵列设置有透气孔7,通过盖板2上设置的透气孔7,使槽体1内部与外部空气连通,从而有利于槽体1内部植物根系“呼吸”,进而利于植物根系生长,盖板2的右侧后端设置有定位槽13,方便对盖板2进行安装,盖板2的中部等距离阵列设置有植物栽种孔3,可对植物进行栽种,槽体1的顶部四角分别设置有固定单元4,固定单元4分别与盖板2上设置的安装孔14配合活动卡扣连接,固定单元4包含轴承41、旋转杆42和卡块43,轴承41与旋转杆42分别设置有四个,旋转杆42分别通过轴承41与槽体1的顶部四角转动连接,旋转杆4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卡块43,将旋转杆42分别进行旋转,使旋转杆42沿轴承41进行旋转,使安装孔14上的孔槽分别与卡块43上下对应,此时,将盖板2安插在槽体1顶部的旋转杆42上,当卡块43穿过安装孔14后,再次转动旋转杆42,使卡块43与安装孔14错开,从而达到对盖板2进行固定的目的;
自动加水单元5:包含进水管51、混合筒52、固定管53、环形挡块54、活塞55、连接杆56、滑槽57和浮力球58,固定管53为“Z”形结构,固定管53设置在槽体1的右端,固定管5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混合筒52,混合筒52的后端沿切线方向设置有进水管51,固定管53的底部左侧设置有滑槽57,滑槽57的内部滑动安装有连接杆56,连接杆56为L形结构,连接杆5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浮力球58,连接杆56的顶部设置有活塞55,活塞55的正上方设置有环形挡块54,环形挡块54与固定管53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将进水管51与外部送水管道连通,使水通过混合筒52进入固定管53中,然后进入固定管53内的水再从滑槽57流入至槽体1的内,随着槽体1内的水位不断升高,槽体1内的水则将浮力球58“托起”,浮力球58则通过连接杆56推动活塞55向上移动,而连接杆56则沿滑槽57进行滑动,当活塞55与固定管53内的环形挡块54底部紧贴,从而对固定管53向槽体1内输送的水进行阻挡,进而使固定管53达到“自动”关闭的效果,当槽体1内部的水位下降,浮力球58可跟随槽体1的水位向下移动,连接杆56则带动活塞55向下移动,使活塞55与环形挡块54分离,从而固定管53内部的水流入至槽体1内,进而达到自动加水的目的,混合筒52的顶部前端固定安装有送液管11,种植人员可将配比好的营养液通过送液管11输送至混合筒52的内部,送液管11与排液管1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阀门,方便种植人员送液管11或排液管12打开关闭,混合筒52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轴15,固定轴15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搅拌桨16,通过进水管51沿混合筒52的切线方向设置,使进入混合筒52内的水流对搅拌桨16进行冲击,使搅拌桨16沿固定轴15进行转动,从而可将营养液与水进行充分混合搅拌,槽体1的内部后端设置有分隔网6,分隔网6位于固定管53与植物栽种孔3之间,通过分隔网6的设置,可对滑槽57、浮力球58进行保护,避免植物根系影响浮力球58和连接杆56正常上下移动。
还包括L形固定板8、槽口9和连接螺栓10,L形固定板8设置有两个,L形固定板8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槽体1的底部,L形固定板8的底部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螺栓10,连接螺栓10分别穿过L形固定板8底部设置的通孔与槽体1螺纹连接,L形固定板8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槽口9。在对该种植槽进行安装时,将连接螺栓10分别穿过L形固定板8上的通孔与槽体1的底部进行连接,然后使用外部固定螺栓分别穿过槽口9与外部预留孔进行连接,从而可对槽体1进行安装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种植时,将需要种植植物分别栽插至植物栽种孔3中,然后将旋转杆42分别进行旋转,使旋转杆42沿轴承41进行旋转,使安装孔14上的孔槽分别与卡块43上下对应,此时,将盖板2安插在槽体1顶部的旋转杆42上,当卡块43穿过安装孔14后,再次转动旋转杆42,使卡块43与安装孔14错开,从而达到对盖板2进行固定的目的,而盖板2上设置的定位槽13,可与固定管53的外侧进行卡合,从而方便种植人员对盖板2的安装进行快速定位,通过盖板2上设置的透气孔7,使槽体1内部与外部空气连通,从而有利于槽体1内部植物根系“呼吸”,进而利于植物根系生长;向槽体1的内部进行加水时,将进水管51的右端与外部送水管道连接,使水通过混合筒52进入固定管53中,然后进入固定管53内的水再从滑槽57流入至槽体1的内,随着槽体1内的水位不断升高,槽体1内的水则将浮力球58“托起”,浮力球58则通过连接杆56推动活塞55向上移动,而连接杆56则沿滑槽57进行滑动,当活塞55与固定管53内的环形挡块54底部紧贴,从而对固定管53向槽体1内输送的水进行阻挡,进而使固定管53达到“自动”关闭的效果,而在浮力的作用下,在槽体1内部的水位下降时,浮力球58可跟随槽体1的水位向下移动,连接杆56则带动活塞55向下移动,与此同时,固定管53顶部的水则将环形挡块54底部的活塞55冲开,从而使固定管53内部的水流入至槽体1内,进而达到自动加水的目的;在自动加水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可将配比好的营养液从送液管11处输送至混合筒52的内部,通过进水管51沿混合筒52的切线方向设置,使进入混合筒52内的水流对搅拌桨16进行冲击,使搅拌桨16沿固定轴15进行转动,从而可将营养液与水进行充分混合搅拌;当种植人员对槽体1内部的水进行更换时,首先将外部送水管道上的阀门关闭,使进水管51停止送水,通过打开排液管12上的阀门,可将槽体1内部的水向外排出,从而达到对槽体1内部水进行更换的目的。
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8)

1.一种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1)和自动加水单元(5);
槽体(1):其左端底部设置有排液管(12),所述槽体(1)顶部设置有盖板(2),所述盖板(2)的右侧后端设置有定位槽(13),所述盖板(2)的中部等距离阵列设置有植物栽种孔(3),所述槽体(1)的顶部四角分别设置有固定单元(4),所述固定单元(4)分别与盖板(2)上设置的安装孔(14)配合活动卡扣连接;
自动加水单元(5):包含进水管(51)、混合筒(52)、固定管(53)、环形挡块(54)、活塞(55)、连接杆(56)、滑槽(57)和浮力球(58),所述固定管(53)为“Z”形结构,所述固定管(53)设置在槽体(1)的右端,所述固定管(5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混合筒(52),所述混合筒(52)的后端沿切线方向设置有进水管(51),所述固定管(53)的底部左侧设置有滑槽(57),所述滑槽(57)的内部滑动安装有连接杆(56),所述连接杆(56)为L形结构,所述连接杆(5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浮力球(58),所述连接杆(56)的顶部设置有活塞(55),所述活塞(55)的正上方设置有环形挡块(54),所述环形挡块(54)与固定管(53)的内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的中部等距离阵列设置有透气孔(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的内部后端设置有分隔网(6),所述分隔网(6)位于固定管(53)与植物栽种孔(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4)包含轴承(41)、旋转杆(42)和卡块(43),所述轴承(41)与旋转杆(42)分别设置有四个,所述旋转杆(42)分别通过轴承(41)与槽体(1)的顶部四角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杆(4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卡块(4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L形固定板(8)、槽口(9)和连接螺栓(10),所述L形固定板(8)设置有两个,所述L形固定板(8)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槽体(1)的底部,所述L形固定板(8)的底部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螺栓(10),所述连接螺栓(10)分别穿过L形固定板(8)底部设置的通孔与槽体(1)螺纹连接,所述L形固定板(8)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槽口(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52)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轴(15),所述固定轴(15)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搅拌桨(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52)的顶部前端固定安装有送液管(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液管(11)与排液管(1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阀门。
CN202222426631.2U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 Active CN219762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26631.2U CN219762000U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26631.2U CN219762000U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62000U true CN219762000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07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26631.2U Active CN219762000U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620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86290B (zh) 一种节能、生态自动灌溉系统
CN100579368C (zh) 一种有机废弃物循环用于种植养殖工厂化的生产方法
CN109984005A (zh) 一种甘蔗单芽精量播种种植方法
CN213368972U (zh) 一种西红柿种植育苗设备
CN205124335U (zh) 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装置
CN204443028U (zh) 一种丘陵山区荞麦多功能播种施肥机
CN110149878B (zh) 一种水肥一体化智能精准灌溉装置
CN206472491U (zh) 一种烤烟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装置
CN204560497U (zh) 一种提高薄壳山核桃育苗水分利用效率的控根装置
CN110140486A (zh) 一种多管道气力式水稻播量可调穴播机及其播种方法
CN219762000U (zh) 一种自动加水植物种植槽
CN205993086U (zh) 一种小型油菜精量播种装置
CN205848115U (zh) 可旋转立柱式种植装置
CN206061757U (zh) 一种农业用栽培装置
CN104041445B (zh) 大水面低成本健康高效养殖鳙鱼的方法
CN111133874A (zh) 一种水稻液体肥料施肥灌溉装置
CN114342701A (zh) 一种毛豆种植用具有自动向光功能的培育架
CN208286083U (zh) 一种循环水肥无土栽培装置
CN111296106A (zh) 一种可控式立体种植养殖循环机
CN219421721U (zh) 一种蔬菜种子培育存放装置
CN219046687U (zh) 一种紫花苜蓿和燕麦混播种装置
CN110074050A (zh) 一种鱼池水处理系统
CN218163707U (zh) 一种水稻栽培装置
CN204968499U (zh) 一种山药工厂化种植收获集成装置
CN215872814U (zh) 一种荔枝幼苗培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