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61309U - 一种微型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型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61309U
CN219761309U CN202321247580.5U CN202321247580U CN219761309U CN 219761309 U CN219761309 U CN 219761309U CN 202321247580 U CN202321247580 U CN 202321247580U CN 219761309 U CN219761309 U CN 219761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tuning hole
speaker
magnetic circuit
vibr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475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rr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rr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rr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rr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475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61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61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61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型扬声器,微型扬声器包括外壳、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弹波和控制电路。磁路系统设置在外壳内,振动系统设置在外壳上,弹波两端分别连接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磁路系统与外壳之间形成共鸣腔,磁路系统设有第一调音孔,振动系统上设有第二调音孔,弹波设置为环状结构以形成第三调音孔。第一调音孔、第三调音孔和第二调音孔配合形成连通外界与共鸣腔的导音通道。控制电路对振动系统输入直流偏置电流以调整振动系统初始位置,弹波跟随伸长或缩短以使不同直流电流对应不同的导音通道长度。由此,通过设置共鸣腔和可变导音通道,可以在限制微型扬声器外型尺寸的条件下放大特定频段的频率响应,从而可以达到最大音量输出。

Description

一种微型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型扬声器。
背景技术
微型扬声器是一种十分常用的电声换能器件。动圈式扬声器通过向处于磁路系统产生的磁间隙中的音圈通以电信号,使音圈受到安培力而运动,推动振膜振动,从而推动空气发声。目前市场上的微型扬声器大多为全频段音域设计,无法放大特定频段的频率响应。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扬声器,以在限制外型尺寸的条件下放大特定频段的频率响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型扬声器,微型扬声器包括:外壳;磁路系统,磁路系统悬挂设置在外壳内部,磁路系统将外壳内部分隔形成共鸣腔,磁路系统设有连通共鸣腔的第一调音孔;振动系统,振动系统设置在外壳上,振动系统上设有第二调音孔;弹波,弹波设置为环状结构以形成有第三调音孔,弹波的两端分别与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连接;以及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对振动系统输入直流偏置电流,以调整振动系统的初始位置;其中,第一调音孔、第三调音孔和第二调音孔位于同一轴线上并且相配合以形成导音通道,导音通道位于微型扬声器的中心位置处,弹波跟随所述振动系统初始位置变化伸长或缩短以使不同直流电流对应不同的导音通道长度。
进一步地,外壳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部,外壳通过固定部与磁路系统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磁路系统包括:磁碗,磁碗与外壳具有间距以形成共鸣腔,磁碗与固定部固定连接;磁铁,磁铁设置在磁碗上方;以及顶片,顶片设置在磁铁上方;其中,第一调音孔贯穿磁碗、磁铁和顶片。
进一步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音圈;弹波的两端分别与顶片和振膜连接。
进一步地,磁碗包括:主体部;以及侧边部,侧边部由主体部的边缘向上延伸并且与固定部固定连接;其中,磁铁设置在主体部上方,第一调音孔贯穿主体部。
进一步地,外壳包括:底板,底板与主体部具有间距;以及侧壁,侧壁由底板的边缘向上延伸并且与侧边部具有间距,侧壁朝向内侧延伸形成有固定部。
进一步地,侧边部朝向侧壁的一侧凹陷形成有容纳槽;固定部伸入容纳槽内以与侧边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容纳槽位于侧边部的顶端。
进一步地,多个固定部间隔设置,以配合磁路系统形成连通共鸣腔的漏孔。
进一步地,第一调音孔、第二调音孔与第三调音孔共同形成有呈上宽下窄的导音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处设有定位槽;振动系统的边缘定位设置在定位槽内。
进一步地,弹波包括:支撑部,支撑部设置为环状结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由支撑部的上端朝向远离导音通道的方向延伸,并且与振动系统连接;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由支撑部的下端朝向远离导音通道的方向延伸,并且与磁路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支撑部的截面设置为V字形,并且朝向远离导音通道的方向凹陷。
进一步地,支撑部的截面设置为锯齿形。
进一步地,支撑部的截面设置为圆弧形,并且朝向远离导音通道的方向凹陷。
进一步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音圈;其中,振膜包括:振膜主体;以及补强件,补强件贴装于振膜主体上;其中,第二调音孔贯穿振膜主体和补强件。
进一步地,微型扬声器设置为回转体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调音孔的孔径与第二调音孔相等。
进一步地,第三调音孔的口径与第一调音孔和第二调音孔的孔径相等。
进一步地,第三调音孔的口径大于第一调音孔和第二调音孔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型扬声器,微型扬声器包括外壳、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弹波和控制电路。磁路系统设置在外壳内,振动系统设置在外壳上,弹波两端分别连接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磁路系统与外壳之间形成共鸣腔,磁路系统设有第一调音孔,振动系统上设有第二调音孔,弹波设置为环状结构以形成第三调音孔。第一调音孔、第三调音孔和第二调音孔配合形成连通外界与共鸣腔的导音通道。控制电路对振动系统输入直流偏置电流以调整振动系统初始位置,弹波跟随伸长或缩短以使不同直流电流对应不同的导音通道长度。由此,通过设置共鸣腔和可变导音通道,可以在限制微型扬声器外型尺寸的条件下放大特定频段的频率响应,从而可以达到最大音量输出。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型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型扬声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型扬声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路系统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弹波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弹波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微型扬声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微型扬声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微型扬声器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11-共鸣腔;12-导音通道;13-固定部;14-定位槽;15-底板;16-侧壁;17-漏孔;2-磁路系统;21-第一调音孔;22-磁碗;221-主体部;222-侧边部;2221-容纳槽;23-磁铁;24-顶片;25-间隙;3-振动系统;31-第二调音孔;32-振膜;321-振膜主体;322-补强件;33-音圈;34-外侧通孔;4-弹波;41-第三调音孔;42-支撑部;43-第一连接部;44-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整个申请文件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为易于说明,诸如“内”、“外”、“之下”、“下方”、“下部”、“上方”、“上部”、“左侧”、“右侧”等等的空间相关术语在此被用于描述图中例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空间相关术语可意欲包含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不同的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于是将被定位为在该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而,示例术语“下方”能包含上方和下方的方位二者。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型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型扬声器设置为圆柱形结构,也即设置为回转体结构。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微型扬声器的横截面也可以设置为长方形或者椭圆形等其它形状。进一步地,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型扬声器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型扬声器的爆炸示意图,结合图2与图3所示,微型扬声器包括外壳1、磁路系统2、振动系统3以及弹波4。具体地,外壳1的顶部开口形成连通外界的容置空间。磁路系统2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容置空间内,并适于形成磁间隙区域,用于产生磁场。如图2所示,磁路系统2与外壳1具有间距,从而配合外壳1底部将外壳1内部分隔形成共鸣腔11,同时磁路系统2设有连通共鸣腔11的第一调音孔21。结合图2与图3所示,振动系统3设置在外壳1的开口处并且包括振膜32和音圈33,同时振膜32上设有连通外界的第二调音孔3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波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与图4所示,弹波4设置为环状结构以形成有第三调音孔41,同时弹波4的两端分别与磁路系统2和振膜32连接,以将所述第三调音孔41分别对准并连通所述第一调音孔21和所述第二调音孔31。
如图2所示,第一调音孔21、第三调音孔41和第二调音孔31位于同一轴线上并且相配合,从而形成连通共鸣腔11与外界的导音通道12,导音通道12位于微型扬声器的中心位置处,以保障振动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共鸣腔11可以基于亥姆霍兹共振原理对声音信号进行物理分频,以实现优化听感。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弹波4具有弹性,可以沿竖直方向发生弹性形变。微型扬声器还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可以对音圈33输入直流偏置电流,从而实现通过音圈33的移动调整振膜32的初始位置,同时弹波4可以随振膜32的移动而发生弹性形变以实现改变导音通道12的长度。也就是说,振膜32初始位置变化时,弹波4跟随伸长或缩短,从而使得第三调音孔41的长度增大或减小,进而使得不同直流电流对应不同的导音通道长度。易于被理解的是,当振膜32向上移动时弹波4呈拉伸状态,同时导音通道12变长;当振膜32向下移动时弹波4呈压缩状态,同时导音通道12变短。由此,通过设置连通共鸣腔11和外界的导音通道12,可以实现利用导音设计将共鸣腔声波沿发声方向传导并迭加放大,从而可以在限制微型扬声器外型尺寸的条件下放大特定频段的频率响应以达到最大音量输出。同时,利用控制电路和弹波4的弹性形变结构使得导音通道12的长度可以改变,以实现改变共振频率,从而使得特定频率的输出声压最大化。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外壳1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部13。易于被理解的是,外壳1通过固定部13与磁路系统2固定连接。也就是说,磁路系统2通过与固定部13固定连接实现悬置于外壳1的容置空间内,也即实现安装于外壳1内。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路系统的安装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固定部13间隔设置,从而可以配合磁路系统2形成连通共鸣腔11的漏孔17。由此,当微型扬声器工作时,内部空气可以通过漏孔17进行流动,既可以确保形成亥姆霍兹共振腔,又可以实现提高微型扬声器的散热能力,从而有助于避免失真。
如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磁路系统2包括磁碗22、磁铁23以及顶片24。具体地,磁碗22与外壳1具有间距,从而形成共鸣腔11。易于被理解的是,磁碗22与固定部13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磁铁23设置在磁碗22上方,顶片24设置在磁铁23上方。更进一步地,第一调音孔21贯穿磁碗22、磁铁23以及顶片24。也就是说,磁碗22、磁铁23以及顶片24上设有位置相互匹配的通孔,以便配合形成第一调音孔21。在本实施方式中,磁路系统2通过磁碗22、磁铁23以及顶片24产生磁场,以便音圈33在磁场的作用下驱动振膜32振动。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磁碗22包括盘状的主体部221以及由主体部221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环状侧边部222。易于被理解的是,第一调音孔21贯穿主体部221,磁碗22通过侧边部222与固定部13固定连接。结合图6所示,侧边部222与磁铁23和顶片24之间形成有间隙25,也即形成磁间隙区域。
结合图2与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振膜32连接于外壳1的开口处。对应于圆柱形的微型扬声器,振膜32设置为圆形。需要说明的是,振膜32通常采用密度小、刚性较好的薄片状材料,例如纸盘、塑料振膜、玻璃纤维振膜等。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膜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与图8所示,振膜32上设有第二调音孔31,也即第二调音孔31贯穿振膜32。进一步地,结合图2所示,音圈33插于侧边部222与磁铁23和顶片24之间形成的间隙25中。也就是说,音圈33位于磁路系统2形成的磁间隙区域中,从而可以受控驱动振膜32振动。具体地,音圈33根据外部电信号发生装置产生、经由导电连接件传输的电信号,在磁路系统2内形成的磁场的作用下运动,带动振膜32振动,导致周围空气疏密变化而发声。
如图8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振膜32包括振膜主体321以及贴装于振膜主体321上的补强件322。其中,补强件322可以提高振膜32中心位置的强度,从而可以稳定振膜32的振动姿态并提高微型扬声器的声音质量。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调音孔31贯穿振膜主体321和补强件322。
如图5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外壳1包括设置为盘状的底板15以及由底板15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16。进一步地,底板15与主体部221之间具有间距,同时侧壁16与侧边部222之间具有间距,由此可以形成共鸣腔11。易于被理解的是,固定部13由侧壁16朝向内侧延伸而形成。
如图7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侧边部222朝向侧壁16的一侧凹陷形成有容纳槽2221。结合图2易理解,固定部13伸入容纳槽2221,从而实现与侧边部222固定连接,也即实现将磁路系统2安装于外壳1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外壳1上设有固定部13,而侧边部222上对应设有容纳槽222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侧边部222上设有凸起,同时外壳1上对应设有凹槽,从而通过凸起配合凹槽实现将磁路系统2安装于外壳1上。
如图7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容纳槽2221位于侧边部222的顶端。易于被理解的是,容纳槽2221设置为环状结构。由此,有助于固定部13于容纳槽2221相配合,也即有助于为磁路系统2的安装提供便利。
如图5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3设置为片状结构。易于被理解的是,片状的固定部13在与容纳槽2221进行配合时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提高固定部13与容纳槽2221的安装强度,从而可以保证磁路系统2可以稳固地安装在外壳1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片状的固定部13沿水平方向设置。同时,对应于侧壁16与侧边部222的尺寸差异,每个固定部13的横截面均为等腰梯形。也就是说,固定部13的尺寸由侧壁16朝向侧边部222逐渐减小,由此既可以使固定部13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又可以使漏孔17的尺寸足够大以便空气流动。
如图5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外壳1的开口处,也即侧壁16的顶端设有定位槽14。易于被理解的是,振膜32的边缘定位设置在定位槽14内。由此,通过设置定位槽14,有助于定位安装振膜32,避免由于振膜32安装偏差导致微型扬声器出现质量问题。
如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波4的两端分别与顶片24和振膜32连接。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波4包括支撑部42、第一连接部43以及第二连接部44。具体地,支撑部42设置为环状结构,从而实现形成第三调音孔41。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43由支撑部42的上端朝向远离导音通道12的方向延伸,并且与振膜32连接,也即与振动系统3连接。对应地,第二连接部44由支撑部42的下端朝向远离导音通道12的方向延伸,并且与顶片24连接,也即与磁路系统2连接。由此,通过将弹波4安装于磁路系统2和振动系统3之间,实现了第三调音孔41与第一调音孔21和第二调音孔31配合形成导音通道12。
结合图2易理解,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部42的截面设置为V字形。需要说明的是,V字形的支撑部42朝向远离导音通道12的方向凹陷。由此,通过对支撑部42结构的设计,可以保证振膜32发生偏移时弹波4可以同步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可以改变导音通道12的长度,进而可以调整共振频率。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弹波的剖面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部42的截面设置为锯齿形。由此,通过对支撑部42结构的设计,可以保证振膜32发生偏移时弹波4可以同步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可以改变导音通道12的长度,进而可以调整共振频率。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弹波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部42的截面设置为圆弧形。需要说明的是,圆弧形的支撑部42朝向远离导音通道12的方向凹陷。由此,通过对支撑部42结构的设计,可以保证振膜32发生偏移时弹波4可以同步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可以改变导音通道12的长度,进而可以调整共振频率。
需要说明的是,对应于本实施例中微型扬声器的回转体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导音通道12整体设置为圆孔状。结合图2易理解,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调音孔21和第二调音孔31设置为圆孔,并且第一调音孔21的孔径与第二调音孔31相等。
如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调音孔41的口径与第一调音孔21和第二调音孔31的孔径相等。由此,声波可以通过顺直的导音通道12稳定传导出来。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微型扬声器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调音孔41的口径大于第一调音孔21和第二调音孔31的孔径。由此,导音通道12的结构变化有助于对声波进行调整。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微型扬声器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振膜32上围绕第二调音孔31设置多个连通微型扬声器内部与外界的外侧通孔34。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外侧通孔34呈环形阵列分布,以避免振膜32受到干扰而发生偏振。进一步地,外侧通孔34贯穿振膜主体321和补强件322。由此,通过在第二调音孔31的基础上增设多个外侧通孔34,有助于空气流动,从而既可以配合导音通道12放大特定频段的频率响应,又可以提高微型扬声器的散热能力。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微型扬声器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3所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调音孔21、第二调音孔31与第三调音孔41共同形成有呈上宽下窄的导音通道12,通过锥形通孔的结构设置一端的孔径缩小,而使空气流速增大而压强降低,另一端则是扩张的态样,即声阻变小,因此具有放大声响的作用。另外,此导音通道12,又类似于文氏管的结构,也就是射吸效应,能够加速气体的流动,以供利用导音设计将共鸣腔声波沿发声方向传导并迭加与加速放大,即能提高微型扬声器的发声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型扬声器,微型扬声器包括外壳、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弹波和控制电路。磁路系统设置在外壳内,振动系统设置在外壳上,弹波两端分别连接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磁路系统与外壳之间形成共鸣腔,磁路系统设有第一调音孔,振动系统上设有第二调音孔,弹波设置为环状结构以形成第三调音孔。第一调音孔、第三调音孔和第二调音孔配合形成连通外界与共鸣腔的导音通道。控制电路对振动系统输入直流偏置电流以调整振动系统初始位置,弹波跟随伸长或缩短以使不同直流电流对应不同的导音通道长度。由此,通过设置共鸣腔和可变导音通道,可以在限制微型扬声器外型尺寸的条件下放大特定频段的频率响应,从而可以达到最大音量输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扬声器包括:
外壳(1);
磁路系统(2),所述磁路系统(2)悬挂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部,所述磁路系统(2)将所述外壳(1)内部分隔形成共鸣腔(11),所述磁路系统(2)设有连通所述共鸣腔(11)的第一调音孔(21);
振动系统(3),所述振动系统(3)设置在所述外壳(1)上,所述振动系统(3)上设有第二调音孔(31);
弹波(4),所述弹波(4)设置为环状结构以形成有第三调音孔(41),所述弹波(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磁路系统(2)和所述振动系统(3)连接;以及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对所述振动系统(3)输入直流偏置电流,以调整所述振动系统(3)的初始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调音孔(21)、所述第三调音孔(41)和所述第二调音孔(31)位于同一轴线上并且相配合以形成导音通道(12),所述导音通道(12)位于所述微型扬声器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弹波(4)跟随所述振动系统(3)初始位置变化伸长或缩短以使不同直流电流对应不同的导音通道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部(13),所述外壳(1)通过所述固定部(13)与所述磁路系统(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2)包括:
磁碗(22),所述磁碗(22)与所述外壳(1)具有间距以形成所述共鸣腔(11),所述磁碗(22)与所述固定部(13)固定连接;
磁铁(23),所述磁铁(23)设置在所述磁碗(22)上方;以及
顶片(24),所述顶片(24)设置在所述磁铁(23)上方;
其中,所述第一调音孔(21)贯穿所述磁碗(22)、所述磁铁(23)和所述顶片(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3)包括振膜(32)和音圈(33);
所述弹波(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片(24)和所述振膜(3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碗(22)包括:
主体部(221);以及
侧边部(222),所述侧边部(222)由所述主体部(221)的边缘向上延伸并且与所述固定部(13)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磁铁(23)设置在所述主体部(221)上方,所述第一调音孔(21)贯穿所述主体部(2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
底板(15),所述底板(15)与所述主体部(221)具有间距;以及
侧壁(16),所述侧壁(16)由所述底板(15)的边缘向上延伸并且与所述侧边部(222)具有间距,所述侧壁(16)朝向内侧延伸形成有所述固定部(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部(222)朝向所述侧壁(16)的一侧凹陷形成有容纳槽(2221);
所述固定部(13)伸入所述容纳槽(2221)内以与所述侧边部(22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221)位于所述侧边部(222)的顶端。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固定部(13)间隔设置,以配合所述磁路系统(2)形成连通所述共鸣腔(11)的漏孔(1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音孔(21)、所述第二调音孔(31)与所述第三调音孔(41)共同形成有呈上宽下窄的所述导音通道(12)。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处设有定位槽(14);
所述振动系统(3)的边缘定位设置在所述定位槽(14)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波(4)包括:
支撑部(42),所述支撑部(42)设置为环状结构;
第一连接部(43),所述第一连接部(43)由所述支撑部(42)的上端朝向远离所述导音通道(12)的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振动系统(3)连接;以及
第二连接部(44),所述第二连接部(44)由所述支撑部(42)的下端朝向远离所述导音通道(12)的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磁路系统(2)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42)的截面设置为V字形,并且朝向远离所述导音通道(12)的方向凹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42)的截面设置为锯齿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42)的截面设置为圆弧形,并且朝向远离所述导音通道(12)的方向凹陷。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3)包括振膜(32)和音圈(33);
其中,所述振膜(32)包括:
振膜主体(321);以及
补强件(322),所述补强件(322)贴装于所述振膜主体(321)上;
其中,所述第二调音孔(31)贯穿所述振膜主体(321)和所述补强件(322)。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扬声器设置为回转体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音孔(21)的孔径与所述第二调音孔(31)相等。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音孔(41)的口径与所述第一调音孔(21)和所述第二调音孔(31)的孔径相等。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音孔(41)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一调音孔(21)和所述第二调音孔(31)的孔径。
CN202321247580.5U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微型扬声器 Active CN219761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47580.5U CN219761309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微型扬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47580.5U CN219761309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微型扬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61309U true CN219761309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2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47580.5U Active CN219761309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微型扬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613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2564B (zh) 缓解扬声器中腔共振的影响
CN210405624U (zh) 具备气压平衡装置的耳机
US7454025B2 (en) Loudspeaker with internal negative stiffness mechanism
US11223897B2 (en) Sound producing device
JP4377243B2 (ja) 薄型オーディオスピーカー
EP2983378A1 (en) Dual-frequency coaxial earphone
US6320970B1 (en) High frequency compression drivers
WO2022121740A1 (zh) 一种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WO2022166388A1 (zh) 发声装置和耳机
WO2022166385A1 (zh) 发声装置和耳机
WO2022222489A1 (zh) 发声装置
KR102070202B1 (ko) 실장이 용이한 하이브리드 스피커
US20220312124A1 (en) Speaker unit for earphone
CN212115664U (zh) 扬声器和耳机
CN219761309U (zh) 一种微型扬声器
CN116489578A (zh) 一种微型扬声器
JP2013128199A (ja) スピーカ装置
CN116471527A (zh) 一种微型扬声器
KR20080095962A (ko) 왜율 방지 성능을 구비한 동 위상 저음 반전 방식의 출력구조를 갖는 전기음향변환 유닛
JP5548554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CN107820172B (zh) 喇叭以及包括该喇叭的耳机
CN108605182B (zh) 用于扬声器中衍射槽的适形适配器
KR102272386B1 (ko) 박형 음향 트랜스듀서 및 이를 구비한 영상표시장치
KR100769885B1 (ko) 전자음향변환기
KR20180059995A (ko) 광대역 고해상 전자기 스피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