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60855U - 恒压去闪频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 - Google Patents
恒压去闪频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760855U CN219760855U CN202320376909.1U CN202320376909U CN219760855U CN 219760855 U CN219760855 U CN 219760855U CN 202320376909 U CN202320376909 U CN 202320376909U CN 219760855 U CN219760855 U CN 2197608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voltage
- electrolytic capacitor
- output end
- resis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恒压去闪频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恒压去闪频电路,包括用于连通电源驱动单元的电压输出端和用电器的恒压去闪频模块,所述恒压去闪频模块包括第一充电模组、与所述第一充电模组并联的第二充电模组、第三充电模组、开关模组、第一电解电容;所述第二充电模组、所述开关模组的电压输入端均用于与电源驱动单元的电压输出端的正极连接;所述开关模组的电压输出端用于连接用电器的正极,还公开了一种供电驱动电路,包括EMI滤波整流模块、单级PFC反激转模块以及上述的恒压去闪频模块,本方案可实现优化供电驱动电路的局部输出电路,实现供电驱动电路的恒压去闪频输出,减少应用局限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驱动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压去闪频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如灯具等用电器采用交流电作为电力源时,常常通过供电驱动电路连接到交流电电路上,由于交流电的自身特性以及供电驱动电路转接引起的电流电压不稳定,造成加载在用电器上的电压电流并不稳定,为了避免影响用电器的运作效果,常常会优化供电驱动电路的结构,如在电路中添加变压器以及控制电路进行电压转换、将局部输出电路更改成恒流优化等等,从而避免如像灯具等用电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闪烁、无法恒定保持亮度、损坏灯泡等问题,但上述技术优化路线均没有对供电驱动电路的局部输出电路进行恒压输出、去闪频等集成化的改进,存在应用局限性。
所以,本方案问题,如何实现构建可用于供电驱动电路上的恒压去闪频电路,减少应用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恒压去闪频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实现构建可用于供电驱动电路上的恒压去闪频电路,减少应用局限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恒压去闪频电路,包括用于连通电源驱动单元的电压输出端和用电器的恒压去闪频模块,所述恒压去闪频模块包括第一充电模组、与第一充电模组并联的第二充电模组、第三充电模组、开关模组、第一电解电容;所述第二充电模组、所述开关模组的电压输入端均用于与电源驱动单元的电压输出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第三充电模组的电压输出端连接,且用于连接电源驱动单元的电压输出端的负极和用电器的负极;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分别与所述开关模组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充电模组的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三充电模组的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模组的电压输出端用于连接用电器的正极。
在上述的恒压去闪频电路中,所述第一充电模组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充电模组并联。
在上述的恒压去闪频电路中,所述第二充电模组包括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电源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的正极。
在上述的恒压去闪频电路中,所述第三充电模组包括第二稳压二极管和第三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且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连接。
在上述的恒压去闪频电路中,所述开关模组包括开关件、第三电阻;所述开关件的电压输入端用于连接电源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的正极,所述开关件的电压输出端用于连接用电器的正极;所述开关件的控制端、所述第三电阻、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依次连接。
在上述的恒压去闪频电路中,所述开关模组还包括第四稳压二极管;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开关件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开关件的控制端连接。
在上述的恒压去闪频电路中,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开关模组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连接。
供电驱动电路,包括电源驱动单元;所述电源驱动单元包括PWM脉宽调制模块以及依次连接的EMI滤波整流模块、单级PFC反激转模块、整流输出模块;所述PWM脉宽调制模块与单级PFC反激转模块连接,还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恒压去闪频电路,所述第二充电模组、所述开关模组的电压输入端均与所述整流输出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与所述整流输出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的负极连接。
在上述的供电驱动电路中,所述整流输出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电解电容、第三电解电容、第四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单级PFC反激转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负极均与所述单级PFC反激转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二充电模组的电压输入端连接。
在上述的供电驱动电路中,所述整流输出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与第二电容串联的第五电阻;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单级PFC反激转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电压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解电容、所述第二充电模组的电压输入端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恒压去闪频电路,相对于现有的电路设计而言省去DC-DC电压变换电路,采用MOS管(压降为0.5-1V),效率高、开启电压低;同时填补市面上仅有恒流专用的去频闪IC、无恒压用的去频闪IC的应用缺口,减少供电驱动电路的应用局限性,具有电路简单、元件少、可靠性高等优点,同时兼具有带输出保护、短路保护等功能。
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供电驱动电路,供电驱动电路输出电压的局部电路采用整流输出电路,整流输出电路输出至恒压去闪频电路,电力经恒压去闪频电路传导至用电器上,大大提高如灯具等用电器的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避免产生闪频。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恒压去闪频电路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供电驱动电路的模块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供电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EMI滤波整流模块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单级PFC反激转模块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PWM脉宽调制模块的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整流输出模块。
附图标记:1、恒压去闪频模块;2、EMI滤波整流模块;3、单级PFC反激转模块;4、整流输出模块;5、PWM脉宽调制模块;
11、第一充电模组;12、第二充电模组;13、第三充电模组;14、开关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恒压去闪频电路,包括用于连通电源驱动单元的电压输出端和用电器的恒压去闪频模块1,所述恒压去闪频模块1包括第一充电模组11、与第一充电模组11并联的第二充电模组12、第三充电模组13、开关模组14、第一电解电容;所述第二充电模组12、开关模组14的电压输入端均用于与电源驱动单元的电压输出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与第三充电模组13的电压输出端连接,且用于连接电源驱动单元的电压输出端的负极和用电器的负极;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分别与开关模组14的控制端、第二充电模组12的电压输出端、第三充电模组13的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模组14的电压输出端用于连接用电器的正极。
其运作原理为,恒压去频闪电路输入端接到供电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启动运作时,电流一路经第二充电模组12快速给第一电解电容C1充电,另一路经第一充电模组11给第一电解电容C1充电,第一电解电容C1电压快速上升、当C1电压上升到设定值后第二充电模组12电压降低,降低到阀值后第二充电模截止,此时第一充电模组11继续给第一电解电容C1充电,第一电解电容C1电压上升到第三充电模组13的电压阀之后,第三充电模组13导通,将第一电解电容C1电压稳定在设定值内。第一电解电容C1的电压电流给开关模组14的控制端提供稳定平滑的直流电压,开关模组14导通,输出纹波较小的电压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电模组11包括第一电阻R5;所述第一电阻R5与第二充电模组12并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充电模组12包括第二电阻R27、第一二极管D1、第一稳压二极管D4;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与第一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二电阻R2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7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电源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的正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充电模组13包括第二稳压二极管D7和第三稳压二极管D10;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7的负极与第一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与第三稳压二极管D10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D10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1的负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组14包括开关件Q2、第三电阻R24;所述开关件Q2的电压输入端(漏极)用于连接电源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的正极,所述开关件Q2的电压输出端(源极)用于连接用电器的正极;所述开关件Q2的控制端(栅极)、第三电阻R24、第一电解电容C1的正极依次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关模组14还包括第四稳压二极管D9;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D9的正极与开关件Q2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D9的负极与开关件Q2的控制端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第四稳压二极管D9为开关件Q2栅源极的保护二极管,防止输出短路时加在Q2栅源两端的电压过高。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电容C15;所述第一电容C15的一端与开关模组14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解电容C1的负极连接。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电容C15为输出滤波电容。
恒压去闪频电路的具体运作过程为,恒压去频闪电路输入端接到供电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启动运作时,电流一路经第二充电模组12的第二电阻R27、第一二极管D1、第一稳压二极管D4快速给第一电解电容C1充电,另一路经第一充电模组11的第一电阻R5给第一电解电容C1充电,第一电解电容C1电压快速上升、当C1电压上升到设定值后第二充电模组12中的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稳压二极管D4两端电压降低,降低到阀值后第二充电模组12的第一二极管D1、第一稳压二极管D4截止,此时第一充电模组11中的第一电阻R5继续给第一电解电容C1充电,第一电解电容C1电压上升到第三充电模组13中的第二稳压二极管D7加第三稳压二极管D10的电压阀之后,第三充电模组13中的第二稳压二极管D7和第三稳压二极管D10导通,将第一电解电容C1电压稳定在设定值内。第一电解电容C1的电压电流经第三电阻R24给开关件Q2的栅极提供稳定平滑的直流电压,开关模组14中的开关件Q2导通,输出纹波较小的电压电流。
其实施效果为,省去DC-DC电压变换电路,采用MOS管(压降为0.5-1V),效率高、开启电压低;同时填补市面上仅有恒流专用的去频闪IC、无恒压用的去频闪IC的应用缺口,减少供电驱动电路的应用局限性,具有电路简单、元件少、可靠性高等优点,同时兼具有带输出保护、短路保护等功能。
如图1-7所示,供电驱动电路,包括电源驱动单元;所述电源驱动单元包括PWM脉宽调制模块5以及依次连接的EMI滤波整流模块2、单级PFC反激转模块3、整流输出模块4;所述PWM脉宽调制模块5与单级PFC反激转模块3连接,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恒压去闪频电路,所述第二充电模组12、开关模组14的电压输入端均与整流输出模块4的电压输出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与整流输出模块4的电压输出端的负极连接。
如图6所示,整流输出模块4的具体结构为,所述整流输出模块4包括第二二极管D8、第二电解电容C11、第三电解电容C12、第四电阻R26;所述第二二极管D8的正极与单级PFC反激转模块3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8的负极分别与第三电解电容C11的正极、第四电解电容C1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解电容C11的正极、第四电解电容C12的负极均与单级PFC反激转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26的一端分别与第三电解电容C12的负极、第一电解电容C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2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电解电容C12的正极、第二充电模组12的电压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整流输出模块4还包括第二电容C9、与第二电容串联的第五电阻R22;所述第二电容C9的电压输入端与单级PFC反激转模块3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22的电压输出端分别与第三电解电容C12、第二充电模组12的电压输入端连接。
如图4所示,EMI滤波整流模块2的具体为,EMI滤波整流模块2包括保险丝F1、压敏电阻VR1、绕组LF1、电阻R1和R2、电容CX1、整流桥DB1;保险丝F1的一端与火线连接、另一端与压敏电阻VR1的一端连接,压敏电阻VR1的另一端与零线连接,绕组LF1的电压输入端与火零两线连接,绕组LF1的电压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X1并联在绕组LF1的电压输出端的两极上,绕组LF1的输出端的两端分别与整流桥DB1上的对应AC连接位上,整流桥的两个直流电压连接位分别与单级PFC反激转模块3连接。
如图5所示,单级PFC反激转模块3的具体结构为,单级PFC反激转模块3包括串联的电阻R3和R4、并联的电感L1和电阻R29、并联的压敏电阻VR2和电容C3、并联的电阻R8~电阻R10、并联的电阻R11和R12、变压器T1、串联的电阻R23和电容C7,整流桥DB1上的两个直流电压连接位相对布置,电阻R3和电感L1的一端均连接在整流桥DB1的第一个直流电压连接位上,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压敏电阻VR2的一端、电阻R8、电阻R11连接,压敏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3与变压器T1的原边1端连接,电容C7与变压器T1的原边2端连接。
如图7所示,还包括用于调节单级PFC反激转模块3的PWM脉宽调制模块5;PWM脉宽调制模块5分别与单级PFC反激转模块3的原边绕组、副边绕组连接;PWM脉宽调制模块5还包括控制芯片U1、串联的电阻R25和电容C2、并联的电阻R7和电容C4、串联的电阻R6和电阻R16、电容C5、二极管D2、开关管Q1、分别开关管Q1的栅极和源极连接的电阻R17、并联的电阻R14和二极管D3、串联的电阻R18和二极管D5、并联的双向稳压二极管D6、电阻R19~电阻R21、电解电容C8、电容CY1;控制芯片U1上设有VDD端、COMP端、GND端、ZCD端、CS端、GATE端;电阻R4和电容C5的一端均连接在VDD端和电解电容C8的正极上,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解电容C8的负极均接地;控制芯片U1的COMP端与电阻R25连接,电容C2与整流桥DB1的第二直流电压连接位置;控制芯片U1的GND端与整流桥DB1的第二直流电压连接位置;控制芯片U1的ZCD端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7另一端与整流桥DB1的第二直流电压连接位置;控制芯片U1的CS端、电阻R15、开关件Q1的源极依次连接;控制芯片U1的GATE端、电阻D13、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与开关件Q1的栅极连接;开关件Q1的发射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变压器的原边2端连接;电阻R16、二极管D5的正极均与变压器的原边4端连接,电阻R18与电解电容C8的正极连接;变压器T1的原边5端与电容CY1的一端连接,且接地;电容CY1的另一端与整流输出模块4连接;双向稳压二极管D6的一端与开关件Q1的源极连接、另一端接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恒压去闪频电路,包括用于连通电源驱动单元的电压输出端和用电器的恒压去闪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去闪频模块包括第一充电模组、与第一充电模组并联的第二充电模组、第三充电模组、开关模组、第一电解电容;
其中,所述第二充电模组、所述开关模组的电压输入端均用于与所述电源驱动单元的电压输出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第三充电模组的电压输出端连接,且用于连接电源驱动单元的电压输出端的负极和用电器的负极;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分别与所述开关模组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充电模组的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三充电模组的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模组的电压输出端用于连接用电器的正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压去闪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模组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充电模组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压去闪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模组包括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电源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的正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压去闪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充电模组包括第二稳压二极管和第三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压去闪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组包括开关件、第三电阻;所述开关件的电压输入端用于连接电源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的正极,所述开关件的电压输出端用于连接用电器的正极;其中,所述开关件的控制端、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依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恒压去闪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组还包括第四稳压二极管;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开关件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开关件的控制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压去闪频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开关模组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连接。
8.供电驱动电路,包括电源驱动单元;所述电源驱动单元包括PWM脉宽调制模块以及依次连接的EMI滤波整流模块、单级PFC反激转模块、整流输出模块;所述PWM脉宽调制模块与单级PFC反激转模块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恒压去闪频电路,所述第二充电模组、所述开关模组的电压输入端均与所述整流输出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与所述整流输出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的负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输出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电解电容、第三电解电容、第四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单级PFC反激转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负极均与所述单级PFC反激转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二充电模组的电压输入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电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输出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与第二电容串联的第五电阻;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单级PFC反激转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电压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解电容、所述第二充电模组的电压输入端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76909.1U CN219760855U (zh) | 2023-03-01 | 2023-03-01 | 恒压去闪频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76909.1U CN219760855U (zh) | 2023-03-01 | 2023-03-01 | 恒压去闪频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760855U true CN219760855U (zh) | 2023-09-26 |
Family
ID=88071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376909.1U Active CN219760855U (zh) | 2023-03-01 | 2023-03-01 | 恒压去闪频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760855U (zh) |
-
2023
- 2023-03-01 CN CN202320376909.1U patent/CN21976085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64635B2 (en) | Ripple suppression circuit and light emitting diode driver | |
CN106793293B (zh) | 调光装置及led调光驱动电源 | |
CN110166721B (zh) | 交错式pfc恒流直驱电路、驱动电源和电视机 | |
CN102014557A (zh) | Led调光电源 | |
WO2021129784A1 (zh) | 用于驱动led装置的驱动电路及led电路 | |
EP4037439B1 (en) | Constant-current drive circuit, constant-current drive device and lamp | |
CN104113967A (zh) | 一种led驱动装置 | |
CN104219855B (zh) | 基于apfc的无频闪led恒流驱动控制电路 | |
CN104822208B (zh) | 小功率hid灯驱动电路的降压电路 | |
CN105451409A (zh) | 兼容电感、电子镇流器的直管led电源 | |
CN110798927B (zh) | 一种基于t型灯管的led驱动电路 | |
CN103338560B (zh) | Led供电电路 | |
CN108024420B (zh) | Led低压驱动电路和led灯具 | |
CN219760855U (zh) | 恒压去闪频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 | |
CN206118103U (zh) | 原边反馈恒流控制二段调光电路 | |
CN210579385U (zh) | 一种buck拓扑抑制电流过冲的时序控制电路 | |
CN211509375U (zh) | 用于驱动led装置的驱动电路及led电路 | |
CN104735837A (zh) | 具有apfc功能的无工频纹波led路灯电源 | |
CN116111823A (zh) | 恒压去闪频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 | |
CN217183010U (zh) | 一种电源电路及电源适配器 | |
CN217824726U (zh) | 一种单级pfc电源电路 | |
CN211509366U (zh) | 一种基于t型灯管的led驱动电路 | |
CN108601131B (zh) | Triac调光器电流维持电路及使用其的线性调光驱动电路 | |
CN203645889U (zh) | 一种采用有pfc功能芯片的led灯驱动电源 | |
CN111511079A (zh) | 一种利用输入谷底补偿的无频闪调光驱动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