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60136U - 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60136U
CN219760136U CN202320974282.XU CN202320974282U CN219760136U CN 219760136 U CN219760136 U CN 219760136U CN 202320974282 U CN202320974282 U CN 202320974282U CN 219760136 U CN219760136 U CN 219760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fixedly connected
plate
connecting plate
stabil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742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超
杨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Nuoyid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Nuoyid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Nuoyid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Nuoyid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742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60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60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601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其技术方案是:包括连接头一,连接头一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接触件一,连接头一一侧设有连接头二,连接头二延伸至连接头一内部,连接头二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接触件二,多个接触件二分别套设于多个接触件一外侧,连接头一外侧固定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一侧开设有两个限位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加稳定组件以及转动组件,转动组件的设置可以通过将移动块以及圆杆插入限位槽内部并转动,从而使得连接头一与连接头二进行初步的固定,同时稳定组件的设置可以与固定框相配合,并通过弹簧以及卡块对方形块进行固定,并通过横杆以及稳定板对衔接板进行限位。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
背景技术
线束连接器是端子的一种,连接器又称插接器,由插头和插座组成。连接器是汽车电路中线束的中继站,线束连接器产品应用于汽车、家电、仪器仪表、电子产品引线、电子控制板等多种场合,随着汽车功能的增加,电子控制技术的普遍应用,电气件越来越多,线束也会越来越多。
现有的在对线束进行连接时,一般是将其中一个连接头插入另一个连接头中并通过塑料卡扣进行固定,这样的连接方式的确可以实现连接的目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卡扣可能会发生形变以及汽车行驶时产生的震动也会影响连接的紧密,同时当需要对线束进行检修时,在分离连接头时就需要将塑料卡扣掰开,这样就可能会导致再次进行对接时,卡扣的连接就不够紧密设置对卡扣造成损坏,从而导致线束的连接不够稳定,造成线束短路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通过各个结构的配合,以解决上述现有的所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包括连接头一,所述连接头一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接触件一,所述连接头一一侧设有连接头二,所述连接头二延伸至连接头一内部,所述连接头二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接触件二;
多个所述接触件二分别套设于多个接触件一外侧,所述连接头一外侧固定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一侧均开设有贯通槽,所述连接头二外侧设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与连接头二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连接板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衔接板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板,两个所述稳定板一侧设有稳定组件,所述稳定组件贯穿稳定板并延伸至固定框内部,两个所述限位槽内部均设有转动组件,两个所述转动组件分别穿过贯通槽并延伸至衔接板一侧。
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移动块,所述移动块设于限位槽内部并与限位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一侧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一侧穿过贯通槽并与衔接板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一侧开设有插槽。
优选的,所述稳定组件包括横杆,所述横杆设于稳定板一侧,所述横杆一侧贯穿稳定板并与稳定板滑动连接,所述横杆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板。
优选的,所述横杆一侧固定连接有方形块,所述方形块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所述方形块一侧穿过插槽并延伸至空腔内部。
优选的,所述空腔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
优选的,两个所述卡块分别延伸至两个卡槽内部并与卡槽相匹配,所述空腔一侧内壁开设有两个滑槽。
优选的,两个所述滑槽内部均嵌设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两个滑槽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块一侧分别与两个卡块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头一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线束一,所述连接头二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线束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稳定组件以及转动组件,转动组件的设置可以通过将移动块以及圆杆插入限位槽内部并转动,从而使得连接头一与连接头二进行初步的固定,同时稳定组件的设置可以与固定框相配合,并通过弹簧以及卡块对方形块进行固定,并通过横杆以及稳定板对衔接板进行限位,这样就可以使得连接头一与连接头二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避免了会由于汽车行驶时产生的震动导致连接松动,同时在对线束进行检修时也不会影响使用寿命,保证了线束连接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头一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头二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框的剖视立体图;
图中:1连接头一、2接触件一、3连接头二、4接触件二、5连接板、6限位槽、7贯通槽、8衔接板、9固定框、10稳定板、11移动块、12圆杆、13空腔、14横杆、15拉板、16方形块、17弹簧、18卡块、19滑槽、20滑块、21线束一、22线束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附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包括连接头一1,连接头一1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接触件一2,连接头一1一侧设有连接头二3,连接头二3延伸至连接头一1内部,连接头二3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接触件二4;
多个接触件二4分别套设于多个接触件一2外侧,连接头一1外侧固定设有连接板5,连接板5一侧开设有两个限位槽6,两个限位槽6一侧均开设有贯通槽7,连接头二3外侧设有衔接板8,衔接板8与连接头二3通过轴承连接,连接板5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9,衔接板8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板10,两个稳定板10一侧设有稳定组件,稳定组件贯穿稳定板10并延伸至固定框9内部,两个限位槽6内部均设有转动组件,两个转动组件分别穿过贯通槽7并延伸至衔接板8一侧;
本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中转动组件的设置可以将连接头一1与连接头二3进行初步的固定,同时稳定组件的设置可以与固定框9、弹簧17以及卡块18相配合对衔接板8进行限位,从而使得连接头一1与连接头二3的连接更加稳定;
其中,为了实现初步地对线束进行连接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转动组件包括移动块11,移动块11设于限位槽6内部并与限位槽6滑动连接,移动块11一侧固定连接有圆杆12,圆杆12一侧穿过贯通槽7并与衔接板8一侧固定连接,将移动块11以及圆杆12插入限位槽6内部后,转动衔接板8并通过衔接板8使得移动块11与圆杆12转动,这样就可以通过限位槽6以及连接板5对连接头一1以及连接头二3进行初步的固定;
其中,为了实现可以对衔接板8进行限位并使得连接更加稳定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固定框9内部开设有空腔13,空腔13一侧开设有插槽,稳定组件包括横杆14,横杆14设于稳定板10一侧,横杆14一侧贯穿稳定板10并与稳定板10滑动连接,横杆14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板15,横杆14一侧固定连接有方形块16,方形块16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方形块16一侧穿过插槽并延伸至空腔13内部,空腔13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7,两个弹簧17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8,两个卡块18分别延伸至两个卡槽内部并与卡槽相匹配,空腔13一侧内壁开设有两个滑槽19,两个滑槽19内部均嵌设有滑块20,两个滑块20分别与两个滑槽19滑动连接,两个滑块20一侧分别与两个卡块18一侧固定连接,连接头一1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线束一21,连接头二3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线束二22,通过推动拉板15并通过拉板15使得横杆14和方形块16移动,并将方形块16插入固定框9内部,以及通过弹簧17以及卡块18对方形块16进行固定,这样就可以通过横杆14以及稳定板10对衔接板8进行限位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当需要对线束一21与线束二22进行连接时,移动连接头二3,连接头二3移动从而带动衔接板8以及接触件二4进行移动,并将连接头二3插入连接头一1内部,同时接触件二4也会套在接触件一2外侧,衔接板8在移动时也会带动圆杆12、移动块11以及整个稳定组件进行移动,并将圆杆12以及移动块11插入限位槽6内部,之后转动衔接板8,衔接板8转动则带动圆杆12以及移动块11转动,这样就可以通过限位槽6以及贯通槽7对移动块11进行限位固定,同时也可以通过衔接板8和连接板5对连接头一1与连接板5二进行固定,在衔接板8转动时也会使得稳定组件与固定框9相对,之后推动拉板15,并通过拉板15以及横杆14将方形块16推入固定框9内部,由于卡块18是弧形并在弹簧17的作用下,方形块16会挤压卡块18并使得弹簧17压缩,在方形块16继续进入后,卡块18与卡槽相对应,这样弹簧17不受力并回弹就可以将卡块18推入卡槽内部,同时弹簧17产生的力通过卡块18就会对方形块16进行固定,从而对横杆14进行固定并通过稳定板10对衔接板8进行限位,这样就完成了对线束一21与线束二22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包括连接头一(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一(1)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接触件一(2),所述连接头一(1)一侧设有连接头二(3),所述连接头二(3)延伸至连接头一(1)内部,所述连接头二(3)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接触件二(4);
多个所述接触件二(4)分别套设于多个接触件一(2)外侧,所述连接头一(1)外侧固定设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一侧开设有两个限位槽(6),两个所述限位槽(6)一侧均开设有贯通槽(7),所述连接头二(3)外侧设有衔接板(8),所述衔接板(8)与连接头二(3)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连接板(5)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9),所述衔接板(8)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板(10),两个所述稳定板(10)一侧设有稳定组件,所述稳定组件贯穿稳定板(10)并延伸至固定框(9)内部,两个所述限位槽(6)内部均设有转动组件,两个所述转动组件分别穿过贯通槽(7)并延伸至衔接板(8)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移动块(11),所述移动块(11)设于限位槽(6)内部并与限位槽(6)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11)一侧固定连接有圆杆(12),所述圆杆(12)一侧穿过贯通槽(7)并与衔接板(8)一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9)内部开设有空腔(13),所述空腔(13)一侧开设有插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组件包括横杆(14),所述横杆(14)设于稳定板(10)一侧,所述横杆(14)一侧贯穿稳定板(10)并与稳定板(10)滑动连接,所述横杆(14)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板(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14)一侧固定连接有方形块(16),所述方形块(16)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所述方形块(16)一侧穿过插槽并延伸至空腔(13)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3)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7),两个所述弹簧(17)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块(18)分别延伸至两个卡槽内部并与卡槽相匹配,所述空腔(13)一侧内壁开设有两个滑槽(1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槽(19)内部均嵌设有滑块(20),两个所述滑块(20)分别与两个滑槽(19)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块(20)一侧分别与两个卡块(18)一侧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一(1)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线束一(21),所述连接头二(3)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线束二(22)。
CN202320974282.XU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 Active CN219760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4282.XU CN219760136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4282.XU CN219760136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60136U true CN219760136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5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74282.XU Active CN219760136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601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85109A (en) Electrical adapters
CN111600155B (zh) 连接器组件
KR101526354B1 (ko) 커넥터 및 단자
US20080194150A1 (en) Plug-In Connector
CN109713526B (zh) 一种高速差分信号连接器
CN219760136U (zh) 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
CN203339413U (zh) 新型工业连接器
CN113178724B (zh) 可斜插防水连接器
CN201112877Y (zh) 电连接器
CN111653888A (zh) 一种片式插孔结构及连接器
CN202142663U (zh) 卡缘连接器
JP3086642B2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212209825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插头
CN212085349U (zh) 一体式超薄连接器
CN201540915U (zh) 电池防误插连接器
US5772467A (en) Terminal free connector and method
CN113517579A (zh) 一种插接式mxm连接器
CN107425356B (zh)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CN201112948Y (zh) 电连接器及其开关
CN215377780U (zh) 一种接插头
CN218732239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6648801U (zh) 一种方便组合拼接的插座
CN215418656U (zh) 一种插接式mxm连接器
CN219371579U (zh) 双排错位板端连接器
CN220914603U (zh) 一种电连接器的公端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