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9687U - 锂电池唤醒电路 - Google Patents

锂电池唤醒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9687U
CN219759687U CN202320159986.1U CN202320159986U CN219759687U CN 219759687 U CN219759687 U CN 219759687U CN 202320159986 U CN202320159986 U CN 202320159986U CN 219759687 U CN219759687 U CN 219759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resistor
unit
level
lithium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599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599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9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9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96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唤醒电路包括霍尔检测支路、电平转换支路、脉冲生成支路、开关支路与控制器。霍尔检测支路、电平转换支路及开关支路均与锂电池连接,霍尔检测支路与电平转换支路连接,脉冲生成支路与开关支路、电平转换支路连接,开关支路连接至控制器。霍尔检测支路用于在检测到磁信号时输出第一电平。电平转换支路用于将第一电平转换为第二电平。脉冲生成支路用于在接收到第二电平时生成第一脉冲。开关支路用于基于第一脉冲而建立锂电池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控制器用于在得电时输出控制信号至开关支路,以保持开关支路导通。通过上述方式,能够降低功率损耗。

Description

锂电池唤醒电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电池唤醒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很多带霍尔元件的锂电池产品在关机后,并未完全处于断电状态。如锂电池产品中的中央处理器只是进入了一种休眠状态,休眠状态即锂电池停止执行相关功能,但保持中央处理器上电的状态。在休眠状态下通过霍尔元件检测到磁信号后输出对应的反馈信号到中央处理器,就能够唤醒中央处理器解除休眠状态,并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然而,处于休眠状态的中央处理器仍然会造成功率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锂电池唤醒电路,本申请能够降低功率损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锂电池唤醒电路,包括:
霍尔检测支路、电平转换支路、脉冲生成支路、开关支路与控制器;
所述霍尔检测支路的第一端、所述电平转换支路的第二端及所述开关支路的第二端均与所述锂电池连接,所述霍尔检测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平转换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平转换支路的第三端与所述脉冲生成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脉冲生成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支路的第三端与第四端均连接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霍尔检测支路用于在检测到磁信号时输出第一电平;
所述电平转换支路用于将第一电平转换为第二电平,所述第一电平与所述第二电平的电平相反;
所述脉冲生成支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电平时生成第一脉冲,并将所述第一脉冲输入至所述开关支路;
所述开关支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脉冲而建立所述锂电池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得电;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得电时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开关支路,以保持所述开关支路导通。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开关支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与第二开关单元;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锂电池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四端与所述脉冲生成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脉冲而导通,以建立所述锂电池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而导通,并输出与所述第一脉冲相同的电平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以保持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导通。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与第一开关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均与所述锂电池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脉冲生成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与第二开关管;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均接地。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脉冲生成支路包括储能单元、电能泄放单元与第三开关单元;
所述储能单元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能泄放单元的第一端及所述电平转换支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储能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电能泄放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储能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电平而充电;
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用于在第一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时导通,并在所述第一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时关断,以生成所述第一脉冲,其中,所述第一电压为所述第二电平的电压与所述储能单元上的电压之差;
所述电能泄放单元用于在所述储能单元放电时提供电能泄放回路,以泄放所述储能单元上的电能。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储能单元包括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能泄放单元的第一端及所述电平转换支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电能泄放单元包括第五电阻与第一二极管;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平转换支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均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与第三开关管;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电能泄放单元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均接地。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电平转换支路包括第四开关管;
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霍尔检测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锂电池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脉冲生成支路的第一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霍尔检测支路包括霍尔芯片、第二电容与第三电容;
所述霍尔芯片的电源端分别与所述锂电池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霍尔芯片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电平转换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霍尔芯片的接地端均接地。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锂电池唤醒电路包括霍尔检测支路、电平转换支路、脉冲生成支路、开关支路与控制器。在检测到磁信号时,霍尔检测支路输出基于磁信号输出第一电平至电平转换支路。电平转换支路将第一电平转换为第二电平,并输入至脉冲生成支路。继而,脉冲生成支路生成第一脉冲,并将第一脉冲输入至开关支路,以通过开关支路建立锂电池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控制器得电,即控制器可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之后,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至开关支路,以保持开关支路导通,从而控制器保持得电。并且,由上述过程可知,在未检测到磁信号时,控制器与锂电池之间的连接处于断开状态,控制器上不存在功率损耗,因此,相对于相关技术中控制器处于休眠状态的场景而言,本申请的功率损耗更低,从而达到了降低功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唤醒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唤醒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唤醒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唤醒电路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锂电池唤醒电路100包括霍尔检测支路10、电平转换支路20、脉冲生成支路30、开关支路40与控制器50。
其中,霍尔检测支路10的第一端、电平转换支路20的第二端及开关支路40的第二端均与锂电池BAT连接,霍尔检测支路10的第二端与电平转换支路20的第一端连接,电平转换支路20的第三端与脉冲生成支路30的第一端连接,脉冲生成支路30的第二端与开关支路40的第一端连接,开关支路40的第三端与第四端均连接至控制器50。
具体地,霍尔检测支路10用于在检测到磁信号时输出第一电平。电平转换支路20用于将第一电平转换为第二电平,第一电平与第二电平的电平相反。例如,若第一电平为高电平,则第二电平为低电平;若第一电平为低电平,则第二电平为高电平。脉冲生成支路30用于在接收到第二电平时生成第一脉冲,并将第一脉冲输入至开关支路40。开关支路40用于基于第一脉冲而建立锂电池BAT与控制器50之间的连接,以使控制器50得电。控制器50用于在得电时输出控制信号至开关支路40,以保持开关支路40导通。
其中,控制器50可以采用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或者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控制器等。
在实际应用中,在检测到磁信号时,霍尔检测支路10能够输出基于磁信号输出第一电平至电平转换支路20。电平转换支路20再将第一电平转换为第二电平,并将第二电平输入至脉冲生成支路30,以使脉冲生成支路生成第一脉冲。在开关支路40接收到第一脉冲输入时,开关支路40能够建立锂电池BAT与控制器50之间的连接。此时,控制器50得电,控制器50可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之后,控制器50输出控制信号至开关支路40,以在第一脉冲消失时保持开关支路40导通,从而控制器50保持得电。可以理解的是,在未检测到磁信号时,霍尔检测支路10未输出第一电平,脉冲生成支路30也无法生成第一脉冲,开关支路40未能建立锂电池BAT与控制器50之间的连接,可见控制器50与锂电池BAT之间的连接处于断开状态,控制器50上不存在功率损耗。而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在休眠状态下接收霍尔元件检测到磁信号后所输出的反馈信号,则需要保持控制器得电,仍会存在一定的功率损耗。因此,相对于相关技术中控制器处于休眠状态的场景而言,本申请实施例的功率损耗更低,则达到了降低功耗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开关支路40包括第一开关单元41与第二开关单元42。
其中,第一开关单元41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单元42的第三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41的第二端与锂电池BAT连接,第一开关单元41的第三端与控制器50连接,第一开关单元41的第四端与脉冲生成支路3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单元42的第一端与控制器50连接。其中,第一开关单元41的第二端为开关支路40的第二端,第一开关单元41的第四端为开关支路40的第一端,第一开关单元41的第三端为开关支路40的第三端,第二开关单元42的第一端为开关支路40的第四端。
具体地,第一开关单元41用于基于第一脉冲而导通,以建立锂电池BAT与控制器50之间的连接。第二开关单元42用于响应于控制信号而导通,并输出与第一脉冲相同的电平至第一开关单元41,以保持第一开关单元41导通。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41导通对应开关支路40导通。在第一开关单元41接收到第一脉冲时,第一开关单元41导通,并建立锂电池BAT与控制器50之间的连接,控制器50得电。之后,控制器50输出控制信号至第二开关单元42,以使第二开关单元42导通。第二开关单元42的导通能够使第一开关单元41保持导通,从而保持锂电池BAT与控制器50之间的连接,以保持控制器50得电。
在一实施例中,脉冲生成支路30包括储能单元31、电能泄放单元32与第三开关单元33。
其中,储能单元31的第一端分别与电能泄放单元32的第一端及电平转换支路20的第三端连接,储能单元31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关单元33的第三端连接,第三开关单元33的第一端与电能泄放单元3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开关单元333的第二端与开关支路40的第一端连接。其中,储能单元31的第一端为脉冲生成支路30的第一端,第三开关单元33的第二端为脉冲生成支路30的第二端。
具体地,储能单元31用于响应于第二电平而充电。第三开关单元33用于在第一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时导通,并在第一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时关断,以生成第一脉冲。其中,第一电压为第二电平的电压与储能单元31上的电压之差。电能泄放单元32用于在储能单元31放电时提供电能泄放回路,以泄放储能单元31上的电能。其中,第一电压阈值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该实施例中,当储能单元31接收到第二电平时,储能单元31开始被充电。此时,储能单元31上的电压最小,而第二电平的电压保持不变,所以第一电压最大,并且大于第一电压阈值。第三开关单元33导通,并开始输出第一脉冲。随着储能单元31继续被充电,储能单元31的电压逐渐增大,第一电压逐渐减小。当第一电压减小至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时,第三开关单元33关断,并停止输出第一脉冲。即第一脉冲的时长对应第三开关单元33导通的时长。而电能泄放单元32则用于在储能单元31放电时提供电能泄放回路,以泄放储能单元31上的电能,从而可保证在下一次磁信号到来时,储能单元31上不存在电能,以保持各功能的正常运行。
请参照图3,图3中示例性示出了锂电池唤醒电路的一种电路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霍尔检测支路10包括霍尔芯片U1、第二电容C2与第三电容C3。
其中,霍尔芯片U1的电源端分别与锂电池BAT及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霍尔芯片U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及电平转换支路2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及霍尔芯片U1的接地端均接地GND。其中,霍尔芯片U1的电源端为霍尔检测支路10的第一端,霍尔芯片U1的输出端为霍尔检测支路10的第二端。
具体地,霍尔芯片U1可选用型号为SDC49EaDZS-E1等的霍尔检测芯片。在该实施例中,当霍尔芯片U1检测到磁信号时,霍尔芯片U1输出低电平至电平转换支路20;当霍尔芯片U1未检测到磁信号时,霍尔芯片U1输出高电平至电平转换支路20。其中,霍尔芯片U1输出的高电平的电压与锂电池BAT的电压相等。第二电容C2与第三电容C3均用于滤波。
在一实施例中,电平转换支路20包括第四开关管Q4。
其中,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与霍尔检测支路10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与锂电池BAT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三端与脉冲生成支路30的第一端连接。其中,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为电平转换支路20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为电平转换支路20的第二端,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三端为电平转换支路20的第三端。
具体地,当接收到霍尔芯片U1输出的低电平(对应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平)时,第四开关管Q4导通,锂电池BAT通过第四开关管Q4输出高电平(对应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电平)至脉冲生成支路30。从而,实现了将第一电平转换为第二电平的过程,并且第一电平与第二电平的电平相反。此外,当接收到霍尔芯片U1输出的高电平时,第四开关管Q4关断,输出低电平至脉冲生成支路30。
其中,在该实施例中,以第四开关管Q4为PMOS管为例。PMOS管的栅极为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PMOS管的源极为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PMOS管的漏极为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三端。
除此之外,第四开关管Q4可以是任何可控开关,比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器件、门极关断晶闸管(GTO)器件、可控硅整流器(SCR)器件、结栅场效应晶体管(JFET)器件、MOS控制晶闸管(MCT)器件等。
在一实施例中,储能支路30包括第一电容C1。
其中,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分别与电能泄放单元32的第一端及电平转换支路20的第三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关单元33的第三端连接。其中,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为储能支路30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为储能支路30的第二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三端为储能支路30的第三端。
具体地,当第四开关管Q4导通时,锂电池BAT通过第四开关管Q4输出第二电平至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开始被充电。并且在第二电平刚作用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瞬间第一电容C1相当于短路,第二电平通过第一电容C1作用于第三开关单元33,以使第三开关单元33导通。接着,第一电容C1继续被充电,第一电容C1上的电压逐渐增大,第二电平的电压与第一电容C1的电压之间的差值逐渐减小,即作用于第三开关单元33上的第一电压逐渐减小。当第一电压减小至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则第三开关单元33关断。
当第四开关管Q4关断时,第一电容C1通过电能泄放单元32进行放电,以保证在检测到下一个磁信号时,第一电容C1上的电能为零,以保证第一电容C1能够被正常充电。从而,能够提高该锂电池唤醒电路100整体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开关单元33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与第三开关管Q3。
其中,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与储能单元31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电能泄放单元32的第二端及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三端与开关支路3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及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均接地GND。其中,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为第三开关单元33的第一端,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三端为第三开关单元33的第二端,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为第三开关单元33的第三端。
具体地,第六电阻R6用于进行限流。第七电阻R7用于确保第三开关管Q3的可靠关断。当第一电容C1刚接收到第二电平时,作用于第三开关单元33的第一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此时可对应第一电压经过第六电阻R6与第七电阻R7分压后,作用于第三开关管Q3第一端的电压大于第三开关管Q3的导通压降,以使第三开关管Q3导通。开关支路40的第一端通过第三开关管Q3连接至地GND,相当于开关支路40的第一端输入低电平。而在第三开关管Q3未导通时间,由于锂电池BAT的电压通过开关支路40的第二端作用于开关支路40的第一端,以使开关支路40的第一端保持为高电平。所以,在开关支路40输入低电平时,对应开关支路40开始接收到第一脉冲。
当第一电容C1继续被充电,并充电至使第一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此时可对应第一电压在第七电阻R7上的分压小于第三开关管Q3的导通压降,第三开关管Q3关断。开关支路40的第一端与地GND之间的连接被断开。开关支路40停止接收第一脉冲。
综上,实现了在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三端输出具有一定时长的第一脉冲至开关支路40的第一端,以使开关支路40在接收到第一脉冲的期间导通。其中,第一脉冲的时长即为第三开关管Q3导通的时长。
其中,在该实施例中,以第三开关管Q3为PNP型三极管为例。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三端。
除此之外,第三开关管Q3可以是任何可控开关,比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器件、门极关断晶闸管(GTO)器件、可控硅整流器(SCR)器件、结栅场效应晶体管(JFET)器件、MOS控制晶闸管(MCT)器件等。
在一实施例中,电能泄放单元32包括第五电阻R5与第一二极管D1。
其中,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电平转换支路30的第三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及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均接地GND,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三开关单元33的第一端连接。其中,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为电能泄放单元32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为电能泄放单元32的第二端。
具体地,当第一电容C1需要放电时,第一二极管D1正向导通,第一电容C1、第五电阻R5、第一二极管D1与第六电阻R6形成第一电容C1的电能泄放回路,以泄放第一电容C1上的电能。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41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与第一开关管Q1。
其中,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及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均与锂电池BAT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及脉冲生成支路3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及第二开关单元42的第三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三端与控制器50连接。其中,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为第一开关单元41的第一端,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为第一开关单元41的第二端,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三端为第一开关单元31的第三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为第一开关单元31的第四端。
具体地,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用于保证第一开关管Q1的可靠关断。当第一脉冲通过第二电阻R2作用于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时,第一开关管Q1导通。锂电池BAT与控制器50建立连接,控制器50得电。继而,控制器50控制第二开关单元42导通,以输出与第一脉冲相同的电平(如第一脉冲为低电平时,第二开关单元42也输出低电平)至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这样一来,即使脉冲生成支路30不再生成第一脉冲,控制器50输出的电平仍能够保持第一开关管Q1导通。
其中,在该实施例中,以第一开关管Q1为PMOS管为例。PMOS管的栅极为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PMOS管的源极为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PMOS管的漏极为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三端。
除此之外,第一开关管Q1可以是任何可控开关,比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器件、门极关断晶闸管(GTO)器件、可控硅整流器(SCR)器件、结栅场效应晶体管(JFET)器件、MOS控制晶闸管(MCT)器件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开关单元42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与第二开关管Q2。
其中,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控制器50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及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三端与第一开关单元4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及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均接地GND。
具体地,第三电阻R3用于进行限流。第四电阻R4用于使第二开关管Q2可靠关断。在控制器50得电后,控制器50输出高电平至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以使第二开关管Q2导通。继而,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接地GND,相当于将低电平(由前面实施例可知,第一脉冲的电平也为低电平)输入至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以保持第一开关管Q1导通,控制器50保持得电。
综上,若将图3所示的电路结构应用于锂电池产品中,则在该锂电池产品关机时,也能够一并断开锂电池BAT与控制器50之间的连接,从而使控制器50上的功率损耗为零,即达到了降低功率损耗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锂电池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霍尔检测支路、电平转换支路、脉冲生成支路、开关支路与控制器;
所述霍尔检测支路的第一端、所述电平转换支路的第二端及所述开关支路的第二端均与所述锂电池连接,所述霍尔检测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平转换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平转换支路的第三端与所述脉冲生成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脉冲生成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支路的第三端与第四端均连接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霍尔检测支路用于在检测到磁信号时输出第一电平;
所述电平转换支路用于将第一电平转换为第二电平,所述第一电平与所述第二电平的电平相反;
所述脉冲生成支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电平时生成第一脉冲,并将所述第一脉冲输入至所述开关支路;
所述开关支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脉冲而建立所述锂电池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得电;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得电时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开关支路,以保持所述开关支路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支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与第二开关单元;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锂电池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四端与所述脉冲生成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脉冲而导通,以建立所述锂电池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而导通,并输出与所述第一脉冲相同的电平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以保持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与第一开关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均与所述锂电池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脉冲生成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与第二开关管;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均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生成支路包括储能单元、电能泄放单元与第三开关单元;
所述储能单元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能泄放单元的第一端及所述电平转换支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储能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电能泄放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储能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电平而充电;
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用于在第一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时导通,并在所述第一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时关断,以生成所述第一脉冲,其中,所述第一电压为所述第二电平的电压与所述储能单元上的电压之差;
所述电能泄放单元用于在所述储能单元放电时提供电能泄放回路,以泄放所述储能单元上的电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电池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包括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能泄放单元的第一端及所述电平转换支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电池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泄放单元包括第五电阻与第一二极管;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平转换支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均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电池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与第三开关管;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电能泄放单元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均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支路包括第四开关管;
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霍尔检测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锂电池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脉冲生成支路的第一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霍尔检测支路包括霍尔芯片、第二电容与第三电容;
所述霍尔芯片的电源端分别与所述锂电池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霍尔芯片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电平转换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霍尔芯片的接地端均接地。
CN202320159986.1U 2023-01-16 2023-01-16 锂电池唤醒电路 Active CN219759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9986.1U CN219759687U (zh) 2023-01-16 2023-01-16 锂电池唤醒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9986.1U CN219759687U (zh) 2023-01-16 2023-01-16 锂电池唤醒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9687U true CN219759687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2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59986.1U Active CN219759687U (zh) 2023-01-16 2023-01-16 锂电池唤醒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96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90283U (zh) 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及其开关电源
CN205017207U (zh) 开关机控制电路和开关电源
CN104935199A (zh) 逆变装置
MY133203A (en) High current welding power supply
CN103699169B (zh) 电源电路
WO2022007523A1 (zh) 一种电池保护电路
CN101902028A (zh) 过电流保护电路
CN107948555B (zh) 开关控制电路及电视机
CN213693129U (zh) 一种过流保护电路
CN219759687U (zh) 锂电池唤醒电路
CN108683153B (zh) 一种可自动恢复的保护电路
CN110971224A (zh) 一种控制电路及无触点开关
CN114400897B (zh) 一种自激式Buck变换器
WO2017206385A1 (zh) 智能功率模块和空调器
CN114928147A (zh) 一种电池充电保护电路、芯片以及电源模块
CN207664602U (zh) 用于dc/dc变换器的低功耗短路保护电路
CN218162210U (zh) 供电电路与家用电器
CN219938332U (zh) 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与电子设备
CN101854163A (zh) 电压侦测启动器及控制器
CN115632176B (zh) 电池管理电路与电池管理系统
CN215222153U (zh) 一种半导体开关器件退饱和检测电路及电机控制器
CN111082546A (zh) 低功率启动并有电压监视功能的数控能量收集管理电路
CN212969439U (zh) 一种使芯片待机快速下电的低功耗电路
CN216564505U (zh) 一种在输入电压快速通断下的电源保护电路
CN218888171U (zh) 电池充放电电路与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