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7351U - 一种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7351U
CN219757351U CN202321329080.6U CN202321329080U CN219757351U CN 219757351 U CN219757351 U CN 219757351U CN 202321329080 U CN202321329080 U CN 202321329080U CN 219757351 U CN219757351 U CN 2197573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sensor
sensor body
proximity senso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290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乒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Wanf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Wanf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Wanf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Wanf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290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73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73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73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该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内部开设有注胶孔,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内部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内部设置有负压组件,所述负压组件,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内部连通有插管,所述插管的顶部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插管的一端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连通有按压气囊,所述排气孔的内壁与插管的外侧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解决了在进行注胶作业时,传感器内部的空气会影响胶水的了流动,导致传感器内部不能被完全密封,影响传感器正常使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近传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
背景技术
接近传感器,是代替限位开关等接触式检测方式,以无需接触检测对象进行检测为目的的传感器的总称,能检测对象的移动信息和存在信息转换为电气信号,在换为电气信号的检测方式中,包括利用电磁感应引起的检测对象的金属体中产生的涡电流的方式、捕测体的接近引起的电气信号的容量变化的方式、利石和引导开关的方式。
接插式接近传感器在使用时,需要对其进行注胶作业,用以对其内部电子元器件进行防护,但是在进行注胶作业时,传感器内部的空气会影响胶水的了流动,导致传感器内部不能被完全密封,影响传感器的正常使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便于工作人员对传感器进行注胶作业,使得传感器密封效果较好的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内部开设有注胶孔,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内部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内部设置有负压组件,所述负压组件,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内部连通有插管,所述插管的顶部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插管的一端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连通有按压气囊,所述排气孔的内壁与插管的外侧滑动连接。
为了达到打开第一阀门,通过按压气囊,使得传感器本体内部的气体可以通过插管进入软管内部,进而气体可以进入按压气囊内部,然后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进而使得传感器本体内部形成负压,进而使得胶水可以完全进入传感器本体内部,对传感器本体内部进行密封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优选的,所述软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按压气囊的底部设置有防护盒。
为了达到按压气囊内部的气体可以通过排气管进行排放,进而使得传感器本体内部形成负压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按压气囊的外侧分别连通有排气管和进气管,所述排气管和进气管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二阀门。
为了达到便于工作人员拉动拉杆,进而拉杆可以带动压板运动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优选的,所述防护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
为了达到便于工作人员对插管进行定位和安装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插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插管的内部开设有凹槽。
为了达到在密封环的作用下,使得插管可以与传感器本体紧密连接,防止气体逸散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排气孔的内圈设置有密封环,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与卡块配合使用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与卡块的外侧滑动连接。
为了达到便于对滑杆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便于对卡板的位置进行调节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优选的,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内部分别开设有放置槽和滑槽,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
为了达到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推动推板,对卡板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插管进行拆装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滑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滑杆的外侧焊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传感器本体的内部焊接,所述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滑槽配合使用的推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通过设置负压组件,工作人员需要对传感器本体及你想迷你狗注胶作业时,首先工作人员将胶水管与注胶孔紧密连接,形成密封,然后推动拉杆,拉杆带动压板运动,进而压板可以对按压气囊进行挤压,同时打开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使得传感器本体内部的气体通过插管、连接管和软管进入按压气囊内部,然后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再次通过压板使得按压气囊被压缩,进而使得按压气囊内部的气体可以通过排气管进行排放,从而使得传感器本体内部的空气可以被完全排放,同时使得胶水可以完全进入传感器本体内部,对传感器本体进行密封作业,解决了在进行注胶作业时,传感器内部的空气会影响胶水的了流动,导致传感器内部不能被完全密封,影响传感器正常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负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管和排气孔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所示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1、传感器本体;2、注胶孔;3、排气孔;4、负压组件;41、插管;42、连接管;43、软管;44、按压气囊;5、第一阀门;6、防护盒;7、排气管;8、进气管;9、第二阀门;10、压板;11、拉杆;12、卡块;13、凹槽;14、密封环;15、卡槽;16、放置槽;17、滑槽;18、滑杆;19、弹簧;20、卡板;21、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负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管和排气孔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所示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一种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1,传感器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注胶孔2,传感器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排气孔3,排气孔3的内部设置有负压组件4,负压组件4,传感器本体1的内部连通有插管41,插管41的顶部连通有连接管42,连接管42远离插管41的一端连通有软管43,软管43远离连接管42的一端连通有按压气囊44,排气孔3的内壁与插管41的外侧滑动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软管43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阀门5,按压气囊44的底部设置有防护盒6。
按压气囊44的外侧分别连通有排气管7和进气管8,排气管7和进气管8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二阀门9。
防护盒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拉杆11,拉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10。
需要说明的是:需要对传感器本体1进行注胶作业时,首先将注胶管与注胶孔2紧密连接,同时使其密封,然后通过拉杆11和压板10,使得按压气囊44开始工作,关闭第二阀门9,打开第一阀门5,进而使得传感器本体1内部的气体可以通过插管41、连接管42和软管43进入按压气囊44的内部,使得按压气囊44逐渐膨胀,在按压气囊44膨胀完毕后,关闭第一阀门5,打开第二阀门9,再次按压拉杆11,使得按压气囊44被压缩,从而使得按压气囊44内部的空气可以被排出,同时传感器本体1的内部形成负压空间,使得胶水可以对传感器本体1进行快速密封,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完成注胶作业。
参考图3和图4所示,插管4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卡块12,插管41的内部开设有凹槽13。
排气孔3的内圈设置有密封环14,传感器本体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与卡块12配合使用的卡槽15,卡槽15的内壁与卡块12的外侧滑动连接。
传感器本体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放置槽16和滑槽17,传感器本体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18。
滑杆18的外侧套设有弹簧19,弹簧19的一端与滑杆18的外侧焊接,弹簧19的另一端与传感器本体1的内部焊接,滑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板20,滑杆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滑槽17配合使用的推板21。
需要说明的是:工作人员需要对负压组件4进行连接和使用时,首先将插管41和卡块12对准卡槽15内部,然后通过推板21带动滑杆18运动,使得弹簧19被压缩,同时使得卡板20进入放置槽16的内部,再将插管41插入排气孔3内部,在密封环14的作用下,使得排气孔3和插管41可以进行密封,同时松开推板21,在弹簧19的弹力作用下,可以使得卡板20开始运动,进而卡板20可以进入凹槽13的内部,从而可以对插管41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人员需要对传感器本体1进行注胶作业时,首先工作人员使得注胶管可以与注胶孔2的内部,然后工作人员通过卡板20和卡块12对插管41进行定位和安装,在插管41安装完毕后,关闭第一阀门5,打开第二阀门9,推动拉杆11,使得压板10可以作用在按压气囊44,同时使得按压气囊44可以被压缩,然后工作人员关闭第二阀门9,打开第一阀门5,进而使得传感器本体1内部空气可以进入按压气囊44的内部,同时在传感器本体1的内部形成负压环境,进而使得胶水可以进入传感器本体1内部指定空间,从而可以快速完成注胶作业,提高注胶作业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本体(1),所述传感器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注胶孔(2),所述传感器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排气孔(3),所述排气孔(3)的内部设置有负压组件(4),所述负压组件(4),所述传感器本体(1)的内部连通有插管(41),所述插管(41)的顶部连通有连接管(42),所述连接管(42)远离插管(41)的一端连通有软管(43),所述软管(43)远离连接管(42)的一端连通有按压气囊(44),所述排气孔(3)的内壁与插管(41)的外侧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43)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阀门(5),所述按压气囊(44)的底部设置有防护盒(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气囊(44)的外侧分别连通有排气管(7)和进气管(8),所述排气管(7)和进气管(8)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二阀门(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盒(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拉杆(11),所述拉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4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卡块(12),所述插管(41)的内部开设有凹槽(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3)的内圈设置有密封环(14),所述传感器本体(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与卡块(12)配合使用的卡槽(15),所述卡槽(15)的内壁与卡块(12)的外侧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本体(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放置槽(16)和滑槽(17),所述传感器本体(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18)的外侧套设有弹簧(19),所述弹簧(19)的一端与滑杆(18)的外侧焊接,所述弹簧(19)的另一端与传感器本体(1)的内部焊接,所述滑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板(20),所述滑杆(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滑槽(17)配合使用的推板(21)。
CN202321329080.6U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 Active CN2197573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29080.6U CN219757351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29080.6U CN219757351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7351U true CN219757351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91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29080.6U Active CN219757351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73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08126B2 (en) Vacuum sealing device
CN205496490U (zh) 气动拉铆枪
CN219757351U (zh) 一种带加排气孔的接插式接近传感器
CN202464347U (zh) 一种充抽气两用袋
CN209992255U (zh) 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测装置
CN107253048B (zh) 汽车管道的气密性检测及管口保持圈安装一体工装
CN203350005U (zh) 用于隔离器系统在线检测手套完整性的装置
CN204820977U (zh) 外置胎压监测装置
CN207426862U (zh) 一种超速台的密封和冷却结构
CN208968771U (zh) 一种用于缸体的气密检测夹具
CN210372244U (zh) 一种气动控制的阀门
CN204783530U (zh) 抽真空装置
CN209802774U (zh) 一种压缩空气成分检测采样装置
CN211693569U (zh) 一种低压气控阀门
CN204692646U (zh) 一种拉扣式真空无阻排污阀
CN201439253U (zh) 糊盒机除尘装置
CN210400760U (zh) 一种空压机气管快速检测气密性试漏总成
CN220508549U (zh) 一种便携式环境监测大气收集装置
CN202433165U (zh) 一种小型汽油机油箱呼吸器检测装置
CN220819531U (zh) 有机硅生产取样装置
CN210949269U (zh) 工业风机腔体
WO2008149903A1 (ja) 空気圧工具
CN214426920U (zh) 一种涂料封口的检测装置
CN204852417U (zh) 一种气冷密封装置
CN101070917A (zh) 耐高温快速开关大流量排气隔膜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