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3785U - 一种节能的复合外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的复合外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3785U
CN219753785U CN202321186134.8U CN202321186134U CN219753785U CN 219753785 U CN219753785 U CN 219753785U CN 202321186134 U CN202321186134 U CN 202321186134U CN 219753785 U CN219753785 U CN 219753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board
ventilation hole
moving mechanism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8613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言雨桓
李水生
周泉
方作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8613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3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3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37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的复合外墙,其包括设置在墙体的外侧的保温板,所述保温板内设有调温空腔,所述调温空腔内设有多个水管,所述保温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有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内均设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连接有移动机构,所述调温空腔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移动机构通信连接,所述移动机构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移动密封块以便打开或关闭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移动机构、密封块、温度传感器和水管相配合,温度高时,通过水管吸热控制外墙的温度,温度持续升高时通过移动机构打开调温空腔,使调温空腔得到进一步散热,从而利于减少室内空调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的复合外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的复合外墙。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消费者对于外墙的保温结构的要求日益提高,外墙不仅可以实现保温,实现随着四季变化进行调节温度,而且还需要节省能源并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外墙保温的问题亟待解决。公开号为CN21362678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节能改造外墙外保温装置,包括保温板,保温板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插设有支架,支架上装设有保温水管,保温水管的一侧装设有吸热层,保温水管的另一侧装设有导热层,白天的时候,吸热层吸收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后,对保温水管内水体进行加热,当夜晚气温下降时,利用水体散热慢的特性,通过导热层将保温水管散发的热能传递到建筑外墙,从而减少墙体与室内的温差,有利于减少室内热能的损耗,增加了能源的利用率。然而白天温度高的时候,在加热完水体后,密封的安装槽的温度会持续上升,引起外墙温度升高,最终会引起室内温度升高,从而增加室内降温的能耗;其次,白天温度升高后墙体难以散热,增加夜间制冷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节能的复合外墙,用以解决现有外墙外保温装置白天温度高的时候引起外墙温度升高导致节能效果欠佳、及白天温度升高后墙体难以散热增加夜间制冷能耗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节能的复合外墙,包括设置在墙体的外侧的保温板,所述保温板内设有调温空腔,所述调温空腔内设有多个水管,所述保温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有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内均设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连接有移动机构,所述调温空腔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移动机构通信连接,所述移动机构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移动密封块以便打开或关闭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调温空腔内固定有龙骨,所述移动机构和水管均固定在龙骨上。
优选的,所述调温空腔内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龙骨上,所述水管设于固定套内。
优选的,所述保温板上固定有装饰板,所述保温板设于装饰板和墙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密封块包括保温层和装饰层,所述密封块位于第一通风孔时,所述保温层与保温板相连接,所述装饰层和装饰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保温板通过预埋件与墙体固定。
优选的,所述保温板包括内层板和外层板,所述调温空腔设于内层板和外层板之间,所述外层板和装饰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外层板通过紧固件与龙骨固定。
优选的,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一螺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预埋在装饰板内,另一端穿过第一连接件后通过螺母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件与龙骨通过第二螺栓固定,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三螺栓固定。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为电动推杆。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的复合外墙有如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中,温度高时,通过水管内的流水吸走调温空腔内的热量,控制外墙的温度,防止外墙温度升高引起人体感热辐射增加(人体对热辐射敏感度高于空气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升高,从而降低室内空调能耗,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调温空腔内的温度升到预定值时,通过控制器通知移动机构将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内的密封块移开,调温空腔的空气通过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与外部空气流通,实现调温空腔散热,防止或阻止外墙温度和室内温度的升高,利于降低室内空调能耗,。温度低时,温度传感器与移动机构相配合,通过密封块密封住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调温空腔恢复保温功能,水管内的流水向调温空腔释放热量,减缓室内的温度流失,利于减少室内热能的损耗,从而降低室内空调能耗。其次,白天温度升高后墙体难以散热,增加夜间制冷能耗,通过打开通风孔引发空气对流能很好的散热,降低空调制冷能耗;而关闭通风孔时可以解决带通风间层的墙体冬季蓄热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墙体,2.保温板,21.内层板,22.外层板,3.水管,4.密封块,41.保温层,42.装饰层,5.移动机构,6.龙骨,61.方钢,7.固定套,8.装饰板,10.预埋件,9.紧固件,91.第一螺栓,92.第一连接件,93.第二连接件,94.第二螺栓,95.第三螺栓,96.角板,100.调温空腔,200.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通过TRNSYS模拟对内嵌管式空面及外墙降温技术的降温可行性进行分析,对其应用在三种典型住宅建筑中的节能潜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对内嵌管式屋面及外墙降温技术降温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管道布置在屋面时,室内操作温度仅降低了1℃左右,累计负荷降低率为9.4%;布置在墙体中时,室内操作温度降低了4.5℃,累计负荷降低率为41.7%;布置在屋面及外墙时,室内操作温度降低幅度最大,降低了5.5℃,累计负荷降低率达到48.2%。由此可知,管道布置在屋面及外墙时节能效果最好。
参照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的复合外墙,包括设置在墙体1的外侧的保温板2,保温板2内设有调温空腔100,保温板2呈n型结构,保温板2设置在地面上,调温空腔100由地面与保温板2围合形成。调温空腔100内设有多个水管3,水管3可以由专门的水箱供水,也可以外接自来水,水管3通水后可以吸走调温空腔100内的热量,从而控制调温空腔100内的温度,防止温度升高引起室内温度升高,能够显著降低室内空调能耗。保温板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有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内均设有密封块4,密封块4连接有移动机构5,调温空腔100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移动机构5通信连接,移动机构5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移动密封块4以便打开或关闭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调温空腔100内的温度较高时,通过控制器通知移动机构5移动密封块4,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均打开,调温空腔100的空气通过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与外部空气流通,实现调温空腔100散热,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调温空腔100内的温度较低时,通过控制器通知移动机构5移动密封块4,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均关闭,调温空腔100恢复保温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调温空腔100内固定有龙骨6,移动机构5和水管3均固定在龙骨6上,龙骨6竖向设置在调温空腔100内,且位于调温空腔100靠近墙体1的腔壁上,对保温板2提供支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调温空腔100内设有固定套7,固定套7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龙骨6上,水管3设于固定套7内,具体的,固定套7有两个,每个固定套7内设置两个水管3,水管3由PE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保温板2上固定有装饰板8,保温板2设于装饰板8和墙体1之间。
具体的,密封块4包括保温层41和装饰层42,当密封块4密封住第一通风孔时,保温层41与保温板2相连接,装饰层42和装饰板8相连接,当密封块4密封住第二通风孔时,保温层41与保温板2相连接,装饰层42和装饰板8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保温板2通过预埋件10与墙体1固定。
具体的,保温板2包括内层板21和外层板22,调温空腔100设于内层板21和外层板22之间,外层板22和装饰板8为一体成型结构,内层板21通过预埋件10与墙体1固定,装饰板8的一种固定方式:装饰板8通过外层板22与内层板21固定。
装饰板8的另一种固定方式:外层板22通过紧固件9与龙骨6固定,具体的,紧固件9为两个,两个固定套7位于两个紧固件9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紧固件9包括:第一螺栓91、第一连接件92和第二连接件93,第一螺栓91的一端预埋在装饰板8内,另一端穿过第一连接件92后通过螺母固定,第二连接件93与龙骨6通过第二螺栓94固定,第一连接件92和第二连接件93通过第三螺栓95固定。在安装时先将第一连接件92通过第一螺栓91固定在外层板22上,将第二连接件93通过第二螺栓94固定在龙骨6上,然后再通过第三螺栓95将第一连接件92和第二连接件93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紧固件9还包括角板96,角板96与龙骨6的方钢61通过第四螺栓固定,角板96与第二连接件93通过第二螺栓94固定。角板96位于龙骨6内,方钢61横向设置在龙骨6内,安装时,角板96通过第四螺栓与方钢61固定好,第二连接件93伸入龙骨6内与角板96通过第二螺栓94固定。
具体的,移动机构5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外接电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保温板2的上端固定有遮板200,遮板200延伸至装饰板8外,以便为装饰板8、保温板2遮挡阳光和雨水。
具体的,遮板200的外侧的下端设有凸起,以避免雨水横向朝装饰板8方向流动。
本实用新型中,温度高时,通过水管3内的流水吸走调温空腔100内的热量,控制外墙的温度,防止防止外墙温度升高引起人体感热辐射增加(人体对热辐射敏感度高于空气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升高,从而降低室内空调能耗,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调温空腔100内的温度升到预定值时,通过控制器通知移动机构5将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内的密封块4移开,调温空腔100的空气通过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与外部空气流通,实现调温空腔100散热,减缓外墙温度和室内温度的升高,利于降低室内空调能耗。温度低时,温度传感器与移动机构5相配合,通过密封块4密封住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调温空腔100恢复保温功能,水管3内的流水向调温空腔100释放热量,减缓室内的温度流失,利于减少室内热能的损耗,从而降低室内空调能耗。其次,白天温度升高后墙体难以散热,增加夜间制冷能耗,通过打开通风孔引发空气对流能很好的散热,降低空调制冷能耗;而关闭通风孔时可以解决带通风间层的墙体冬季蓄热性差的问题。
最后,本申请的方法仅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节能的复合外墙,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墙体的外侧的保温板,所述保温板内设有调温空腔,所述调温空腔内设有多个水管,所述保温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有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内均设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连接有移动机构,所述调温空腔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移动机构通信连接,所述移动机构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移动密封块以便打开或关闭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的复合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空腔内固定有龙骨,所述移动机构和水管均固定在龙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的复合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空腔内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龙骨上,所述水管设于固定套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的复合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上固定有装饰板,所述保温板设于装饰板和墙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的复合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块包括保温层和装饰层,所述密封块位于第一通风孔时,所述保温层与保温板相连接,所述装饰层和装饰板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的复合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通过预埋件与墙体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的复合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包括内层板和外层板,所述调温空腔设于内层板和外层板之间,所述外层板和装饰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能的复合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板通过紧固件与龙骨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节能的复合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一螺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预埋在装饰板内,另一端穿过第一连接件后通过螺母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件与龙骨通过第二螺栓固定,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三螺栓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的复合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为电动推杆。
CN202321186134.8U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节能的复合外墙 Active CN219753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6134.8U CN219753785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节能的复合外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6134.8U CN219753785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节能的复合外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3785U true CN219753785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85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86134.8U Active CN219753785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节能的复合外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37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15116B (zh) 一种自适应节能墙体结构
CN102444222B (zh) 双流道-中间隔热型太阳能相变蓄热墙体系统
CN102776959B (zh) 一种蓄能太阳能结合模块化分体式相变房屋节能系统
CN102383504B (zh) 热管植入式智能换热墙体
CN111609501B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的被动式通风系统
CN106091478A (zh) 一种基于建筑围护结构的光伏幕墙及余热热泵利用系统
CN103015646A (zh) 一种具有新风换气功能的光伏遮阳装置
CN215166831U (zh) 一种基于主被动调节技术的新型相变节能墙体
CN219753785U (zh) 一种节能的复合外墙
CN101192743A (zh) 节能型变电站
CN102759155A (zh) 太阳能墙体空调及其室内空气调节方法
CN205980441U (zh) 一种基于建筑围护结构的光伏幕墙及余热热泵利用系统
CN215167338U (zh) 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微能耗建筑
CN108442619A (zh) 自清洁光热光伏一体化隔热通风可透光玻璃屋顶
CN103938788A (zh) 建筑节能保温方法及空心砌块
CN108316467A (zh) 一种集成化的低能耗建筑节能系统及其方法
CN109680816B (zh) 一种控温空气层阻断式绝热超低能耗外墙构造
CN101476355B (zh) 节能型机房或基站外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3286701U (zh) 采用可采光太阳能集热技术的被动式蓄能太阳能通风系统
CN202248366U (zh) 热管植入式智能换热墙体
CN201810173U (zh) 太阳能空调窗
CN203396004U (zh) 一种主动式相变智能暖通系统
CN106121276A (zh) 一种超节能建筑室内装修结构
CN2735241Y (zh) 主动式太阳能房
CN109779003A (zh) 驱动型的节能建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