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4839U - 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4839U
CN219744839U CN202320882250.7U CN202320882250U CN219744839U CN 219744839 U CN219744839 U CN 219744839U CN 202320882250 U CN202320882250 U CN 202320882250U CN 219744839 U CN219744839 U CN 219744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arbon
outlet
pipeline
fil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8225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茆林凤
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Youxin Yingt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Youxin Yingt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Youxin Yingt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Youxin Yingt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8225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4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4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48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该装置的滤池内由上而下依次设有防混板和水帽板,通过防混板和水帽板将滤池内空间由上而下分成存储层、砂滤层和进水层;水帽板表面分布连接有水帽,水帽设有连通进水层和砂滤层的通孔;滤池设有出炭口;炭池内根据需要设置喷管和喷嘴。水池包括第一水池出口和第二水池出口,第一水池出口通过鼓炭水管路与滤池进水口连通,第二水池出口连通出水管路一端,出炭口连通出炭管路一端,出水管路另一端分别与出炭管路另一端、水炭混合管路一端连通,水炭混合管路另一端连通水炭混合出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拢炭效率高。本实用新型涉的炭池具有多种形式:活性炭吸附滤池和活性炭中转滤池。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炭再生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
背景技术
活性炭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食品脱色和药物分离等环保领域。活性炭在滤池内吸附饱和后需要从滤池内移送出,或者活性炭储存池中的活性炭需要移送至其它的位置。现有活性炭移送依靠人工采用挖坑移送。这种人力移送的方法时间长、效率低,且无法实现自动化控制。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活性炭移送依靠人力的方法时间长、效率低,且无法实现自动化控制的问题。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包括滤池、水池、拢炭水管路、出水管路、出炭管路、水炭混合管路和水炭混合出口,所述滤池内由上而下依次设有防混板和水帽板,通过所述防混板和水帽板将滤池内空间由上而下分成存储层、砂滤层和进水层;所述水帽板表面分布连接有水帽,所述水帽设有连通进水层和砂滤层的通孔;所述防混板用于防止砂滤层中的滤砂与存储层中的活性炭混合,并能够使得水通过;所述滤池上位于存储层的一侧设有出炭口;所述拢炭水管路用于向滤池内供水;所述水池包括第一水池出口和第二水池出口;所述第一水池出口通过鼓炭水管路与滤池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池出口连通出水管路一端;所述出炭口连通出炭管路一端;所述出水管路另一端分别与出炭管路另一端、水炭混合管路一端连通;所述水炭混合管路另一端连通水炭混合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拢炭水管路包括多个进水单元,每个进水单元包括喷管、分布于喷管的多个喷嘴以及设于进水单元的进水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鼓炭水管路上沿所述第一水池出口至进水单元方向依次设有第一维修阀、第一水泵、第一出水开关阀和第一水量调节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反冲洗管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气反冲洗管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已过滤水排出管路上设有第三控制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池底部设有支撑于水帽板的托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帽与所述水帽板垂直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帽在所述水帽板上均匀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管路上沿所述第二水池出口出水方向依次设有第二维修阀、第二水泵、第二出水开关阀和第二水量调节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出炭管路上沿出炭口的出炭方向依次设有出炭量调节阀和出炭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炭混合管路设有炭输送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砂滤层由粗砂层、中砂层、细砂层堆积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水经过鼓炭水管路进入滤池内部的进水层,进水层内的水通过水帽板的水帽、砂滤层和防混板连续或间歇性进行对存储层内的活性炭鼓动,使活性炭漂浮在水里,打开出炭口的出炭阀,并调整出炭量调节阀的开度输出合适的出炭量,从而使滤池内漂浮在水里的活性炭全部移送出去,通过炭输送泵将炭水从水炭混合出口输送出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拢炭效率高,且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具有中转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具有吸附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拢炭水管路以及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移送喷管以及喷嘴的移送装置,喷管根据滤池的大小配置一层二层或N层喷管,每根喷管根据要求配置N个喷嘴。滤池一般由土建池用水泥或其他材料制作制作,大小不等,形状一般有长方形或正方形等。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00、活性炭;200、防混板;300、水帽板;400、水帽;1、滤池;11、存储层;12、砂滤层;121、粗砂层;122、中砂层;123、细砂层;13、进水层;14、出炭口;15、托柱;2、水池;21、第一水池出口;22、第二水池出口;3、拢炭水管路;30、进水单元;301、喷管;302、喷嘴;303、进水阀;304、排空阀;31、第一维修阀;32、第一水泵;33、第一出水开关阀;34、第一水量调节阀;4、出水管路;41、第二维修阀;42、第二水泵;43、第二出水开关阀;44、第二水量调节阀;5、出炭管路;51、出炭量调节阀;52、出炭阀;6、水炭混合管路;61、炭输送泵;7、水炭混合出口;8、进炭管路;81、进碳口;82、碳出口;9、反冲管路装置;91、反冲洗排水管路;92、水反冲洗管路;921、第一控制阀;93、气反冲洗管路;931、第二控制阀;94、已过滤水排出管路;941、第三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包括滤池1、水池2、拢炭水管路3、出水管路4、出炭管路5、水炭混合管路6和水炭混合出口7;所述滤池1内由上而下依次设有防混板200和水帽板300,通过所述防混板200和水帽板300将滤池1内空间由上而下分成存储层11、砂滤层12和进水层13;所述水帽板300表面分布连接有水帽400;所述水帽400设有连通进水层13和砂滤层12的通孔;所述防混板200用于防止砂滤层12中的滤砂与存储层11中的活性炭100混合,并能够使得水通过;所述滤池1上位于存储层11的一侧设有出炭口14,所述拢炭水管路3用于向滤池1内供水;所述水池2包括第一水池出口21和第二水池出口22;所述第一水池出口21通过鼓炭水管路与滤池1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池出口22连通出水管路4一端;所述出炭口14连通出炭管路5一端;所述出水管路4另一端分别与出炭管路5另一端、水炭混合管路6一端连通;所述水炭混合管路6另一端连通水炭混合出口7。
具体地,所述拢炭水管路3包括多个进水单元30,每个进水单元30包括喷管301、分布于喷管301的多个喷嘴302以及设于进水单元30的进水阀303。可根据滤池1的大小配置一层或多层喷管301,每根喷管301根据要求配置多个喷嘴302。
具体地,所述鼓炭水管路上沿所述第一水池出口21至进水单元30方向依次设有第一维修阀31、第一水泵32、第一出水开关阀33和第一水量调节阀34。
具体地,所述滤池1底部设有支撑于水帽板300的托柱15。
具体地,所述水帽400与所述水帽板300垂直设置;所述水帽400在所述水帽板300上均匀分布,能够对存储层11内的活性炭100均匀鼓动。
具体地,所述出水管路4上沿所述第二水池出口22出水方向依次设有第二维修阀41、第二水泵42、第二出水开关阀43和第二水量调节阀44。
具体地,所述出炭管路5上沿出炭口14的出炭方向依次设有出炭量调节阀51和出炭阀52。通过第二水量调节阀44调节水流大小,通过调整出炭量调节阀51的开度输出合适的出炭量,从而调节炭水比,保证炭水比例符合要求。
具体地,所述水炭混合管路6设有炭输送泵61,通过炭输送泵61能够将炭水从水炭混合出口7输送出去。
本实施例中,所述滤池1的结构为圆形或矩形,滤池1可以通过土建制造也可以通过型材制造。防混板200关键作用防止砂滤层12中的滤砂无法通过防混板200与活性炭100混合,同时活性炭100也无法通过防混板200与滤砂混合,从而保证活性炭100对纯度,但水可以双向通过。本实施例中,防混板200由3毫米多孔板制作,滤砂由粒度不同大小的砂粒组成,砂粒的最小直径不小于4毫米,由若干粗砂层121、中砂层122、细砂层123堆积而成,从而保证活性炭100对纯度,但水可以双向通过。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通过进炭管路将活性炭100输送至存储层11内,打开第一水泵32以及第一出水开关阀33,通过第一水量调节阀34调节鼓炭水量;打开第二水泵42、第二出水开关阀43以及炭输送泵61,通过第二水量调节阀44调节水流大小,从而调节炭水比;水经过鼓炭水管路的多个喷嘴302喷射而出,对活性炭进行拢炭,并吹扫活性炭向出炭口移动,调节阀51的开度输出合适的出炭量,从而使滤池的活性炭100全部移送出去,通过炭输送泵61将炭水从水炭混合出口7输送出去。
实施例2
参照图2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100拢炭移送装置,包括滤池1、水池2、拢炭水管路3、出水管路4、出炭管路5、水炭混合管路6、水炭混合出口7、进炭管路8和反冲管路装置9,所述滤池1内由上而下依次设有防混板200和水帽板300,通过所述防混板200和水帽板300将滤池1内空间由上而下分成存储层11、砂滤层12和进水层13;
所述水帽板300表面分布连接有水帽400,所述水帽400设有连通进水层13和砂滤层12的通孔;
所述防混板200用于防止砂滤层12中的滤砂与存储层11中的活性炭100混合,并能够使得水通过;
所述滤池1上位于存储层11的一侧设有出炭口14,所述拢炭水管路3用于向滤池1内供水;
所述进炭管路8设于所述滤池1上方;
所述水池2包括第一水池出口21和第二水池出口22;所述第一水池出口21通过鼓炭水管路3与滤池1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池出口22连通出水管路4一端;所述出炭口14连通出炭管路5一端;所述出水管路4另一端分别与出炭管路5另一端、水炭混合管路6一端连通;所述水炭混合管路6另一端连通水炭混合出口7;
所述存储层11还连接有反冲洗排水管路91;所述反冲管路装置9包括连通于所述进水层13的水反冲洗管路92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水反冲洗管路92的气反冲洗管路93和已过滤水排出管路94。
具体地,所述拢炭水管路3包括多个进水单元30,每个进水单元30包括喷管301、分布于喷管301的多个喷嘴302以及设于水管两端的进水阀303和排空阀304。根据滤池1的大小配置一层或多层喷管301,每根喷管301根据要求配置多个喷嘴302。
具体地,所述鼓炭水管路3上沿所述第一水池出口21至进水单元30方向依次设有第一维修阀31、第一水泵32、第一出水开关阀33和第一水量调节阀34。
具体地,所述水反冲洗管路92上设有第一控制阀921,所述气反冲洗管路93上设有第二控制阀931,所述已过滤水排出管路94上设有第三控制阀941。
具体地,所述进炭管路8一端设有进碳口81,所述进炭管路8分布有碳出口82。
具体地,所述滤池1底部设有支撑于水帽板300的托柱15。
具体地,所述水帽400与所述水帽板300垂直设置,所述水帽400在所述水帽板300上均匀分布,能够对存储层11内的活性炭100均匀鼓动。
具体地,所述出水管路4上沿所述第二水池出口22出水方向依次设有第二维修阀41、第二水泵42、第二出水开关阀43和第二水量调节阀44。
具体地,所述出炭管路5上沿出炭口14的出炭方向依次设有出炭量调节阀51和出炭阀52。通过第二水量调节阀44调节水流大小,通过调整出炭量调节阀51的开度输出合适的出炭量,从而调节炭水比,保证炭水比例符合要求。
具体地,所述水炭混合管路6设有炭输送泵61,通过炭输送泵61能够将炭水从水炭混合出口771输送出去。
本实用新型涉的炭池具有多种形式:活性炭吸附滤池和活性炭中转滤池。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池(1)、水池(2)、拢炭水管路(3)、出水管路(4)、出炭管路(5)、水炭混合管路(6)和水炭混合出口(7),所述滤池(1)内由上而下依次设有防混板(200)和水帽板(300),通过所述防混板(200)和水帽板(300)将滤池(1)内空间由上而下分成存储层(11)、砂滤层(12)和进水层(13);
所述水帽板(300)表面分布连接有水帽(400);所述水帽(400)设有连通进水层(13)和砂滤层(12)的通孔;
所述防混板(200)用于防止砂滤层(12)中的滤砂与存储层(11)中的活性炭(100)混合,并能够使得水通过;
所述滤池(1)上位于存储层(11)的一侧设有出炭口(14),所述拢炭水管路(3)用于向滤池(1)内供水;
所述水池(2)包括第一水池出口(21)和第二水池出口(22);所述第一水池出口(21)通过鼓炭水管路与滤池(1)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池出口(22)连通出水管路(4)一端;所述出炭口(14)连通出炭管路(5)一端;所述出水管路(4)另一端分别与出炭管路(5)另一端、水炭混合管路(6)一端连通;所述水炭混合管路(6)另一端连通水炭混合出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拢炭水管路(3)包括多个进水单元(30),每个进水单元(30)包括喷管(301)、分布于喷管(301)的多个喷嘴(302)以及设于进水单元(30)的进水阀(3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鼓炭水管路上沿所述第一水池出口(21)至进水单元(30)方向依次设有第一维修阀(31)、第一水泵(32)、第一出水开关阀(33)和第一水量调节阀(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1)底部设有支撑于水帽板(300)的托柱(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帽(400)与所述水帽板(300)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帽(400)在所述水帽板(300)上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路(4)上沿所述第二水池出口(22)出水方向依次设有第二维修阀(41)、第二水泵(42)、第二出水开关阀(43)和第二水量调节阀(4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炭管路(5)上沿出炭口(14)的出炭方向依次设有出炭量调节阀(51)和出炭阀(5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炭混合管路(6)设有炭输送泵(6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滤层(12)由粗砂层(121)、中砂层(122)、细砂层(123)堆积而成。
CN202320882250.7U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 Active CN219744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82250.7U CN219744839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82250.7U CN219744839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4839U true CN219744839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90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82250.7U Active CN219744839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48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74966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urifying sewage
CN202080948U (zh) 防堵塞曝气生物滤池
CN109336346B (zh) 水利工程除泥装置
CN219744839U (zh) 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
CN219744838U (zh) 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反冲洗移送装置
CN217795002U (zh) 一种用于共沉淀反应系统的过滤浓缩装置
CN107224877A (zh) 一种集装式超滤净水装置
CN218553393U (zh) 一种共沉淀反应系统及其出清系统
CN110754416A (zh) 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
CN219722918U (zh) 一种具有炭罐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
CN216986709U (zh) 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
CN219722917U (zh) 一种具有圆形炭罐的活性炭反冲洗移送装置
CN114931804A (zh) 一种共沉淀反应系统及其出清系统
CN115138137A (zh) 一种共沉淀反应系统
CN115138136A (zh) 一种共沉淀反应系统及其过滤浓缩装置
CN114931802A (zh) 一种共沉淀反应系统及其出清系统
CN115069022A (zh) 一种共沉淀反应系统
CN115054986A (zh) 一种共沉淀反应系统及其过滤浓缩装置
CN214244101U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CN211497316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膜生物净水装置
CN114931803A (zh) 一种共沉淀反应系统
CN210764792U (zh) 一种河水净化系统
CN211881777U (zh) 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
CN219848450U (zh) 一种水厂用供水设备反冲洗设备
CN215161348U (zh) 一种纤维转盘滤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