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4393U - 烟气预处理塔及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烟气预处理塔及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4393U
CN219744393U CN202320776643.XU CN202320776643U CN219744393U CN 219744393 U CN219744393 U CN 219744393U CN 202320776643 U CN202320776643 U CN 202320776643U CN 219744393 U CN219744393 U CN 219744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hing
liquid
tower
flue gas
le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766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争荣
王凯亮
白永锋
汪洋
孙路长
苏军划
耿宣
何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Huad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Huad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Huad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7664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4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4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4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烟气预处理塔及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该烟气预处理塔包括塔体、碱洗机构、喷淋降温机构和外部排水管路,塔体的底部和顶部设有进气口、排气口,塔体内设有第一集液层,第一集液层上设第一升气帽,碱洗机构与塔体连通且位于第一集液层下方,喷淋降温机构包括设于塔体内并位于第一集液层上方的水洗喷淋头和水洗管路,水洗管路一端与第一集液层连接,水洗管路另一端与水洗喷淋头连接,喷淋降温机构用于对碱洗后的烟气喷淋降温至预设温度,外部排水管路与水洗管路或第一集液层连接。本实用新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烟气预处理阶段大幅度降低酸性废液生成,减少对废液后续的处理步骤、经济性好。

Description

烟气预处理塔及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烟气预处理塔及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CO2)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对排放的二氧化碳实施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处理具有环保和节能的双重效用,碳捕集有多种技术路线,其中广泛用于火电机组的是醇胺吸收法。由于燃煤电厂排烟一般来自湿法脱硫装置或者湿式电除尘,其排烟温度一般可达50℃-52℃,超过了碳捕集系统吸收塔适宜的进口温度要求。虽然电厂已普遍达到超净排放,但排烟中还含有少量的酸性气体,如SO2、SO3等,会影响有机胺对烟气中CO2的吸收,因此,必须先对烟气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装置位于CO2吸收塔之前,预处理装置一般为填料塔,利用碱性洗涤液除去烟气中的酸性气体,同时降低烟气温度,但是这种方法,洗涤烟气后的洗涤液内含有大量的硫酸盐、亚硫酸盐和氯化物,需要及时排出预处理装置以免影响预处理效果,这会造成大量废液排放,造成水资源浪费,同时增大废液处理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CO2预处理装置产生大量废液、造成水资源浪费,同时增大废液处理难度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无废液产生的烟气预处理塔及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气预处理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底部设有进气口,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口,所述塔体内设有第一集液层,所述第一集液层上设有第一升气帽;碱洗机构,与所述塔体的内腔连通并且所述碱洗机构位于所述第一集液层的下方,用于对自所述进气口进入的烟气进行碱洗中和;喷淋降温机构,包括水洗喷淋头和水洗管路,所述水洗喷淋头设于所述塔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集液层的上方,所述水洗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液层连接,所述水洗管路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塔体内与所述水洗喷淋头连接,所述喷淋降温机构用于对碱洗后的所述烟气喷淋降温至预设温度;外部排水管路,与所述水洗管路或所述第一集液层连接。
作为烟气预处理塔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碱洗机构包括:碱洗喷淋头,设置于所述塔体内;碱洗管路,伸入所述塔体并与所述碱洗喷淋头连接;碱洗泵,设置于所述碱洗管路上。
作为烟气预处理塔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碱洗机构还包括储有碱液的碱液罐,所述碱液罐与所述碱洗管路连接。
作为烟气预处理塔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塔体的底部储有碱洗产生的弱碱性溶液,所述碱洗机构还包括:反应池,与所述塔体的底部连接,所述反应池内添加有氢氧化物悬浮液,以与所述弱碱性溶液反应;沉淀池,与所述反应池和所述碱液罐均连接,所述沉淀池用于沉淀置换出碱液。
作为烟气预处理塔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碱洗机构还包括PH检测计,所述PH检测计设置于所述碱洗管路上并且位于所述碱液罐与所述碱洗泵之间;或所述PH检测计设置于所述碱液罐上。
作为烟气预处理塔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碱洗机构还包括碱液补给管路,所述碱液补给管路与所述碱液罐连接,以在所述PH检测计的PH值小于预设值时向所述碱液罐补充碱液。
作为烟气预处理塔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喷淋降温机构还包括:水洗泵,设置于所述水洗管路上;水洗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水洗管路上并且位于所述水洗泵的下游,所述水洗换热器用于对水洗液冷却,所述外部排水管路与所述水洗管路连接并且连接点位于所述水洗泵和所述水洗换热器之间。
作为烟气预处理塔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碱洗机构的碱液温度与所述烟气温度保持一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预处理塔;吸收塔,所述吸收塔的底部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吸收塔的顶部设有尾气出口,所述吸收塔用于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
作为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贫液喷淋机构,所述贫液喷淋机构包括:贫液喷淋头,设置于所述吸收塔内,所述贫液喷淋头用于喷淋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贫液喷淋管路,伸入所述吸收塔内并与所述贫液喷淋头连接;贫液冷却器,设置于所述贫液喷淋管路上,用于对贫液降温冷却。
作为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吸收塔内设有第二集液层,所述第二集液层位于所述贫液喷淋头的下方,所述第二集液层上设有第二升气帽,所述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还包括级间冷却机构,所述级间冷却机构包括:冷却喷头,设于所述吸收塔内并且位于所述第二集液层的下方;级间冷却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液层连接,所述级间冷却管路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吸收塔并与所述冷却喷头连接;级间冷却器,设置于所述级间冷却管路上,用于对吸收液冷却。
作为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吸收塔内还设有第三集液层,所述第三集液层位于所述贫液喷淋头的上方,所述第三集液层上设有第三升气帽,所述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还包括洗涤机构,所述洗涤机构包括:洗涤喷头,设置于所述吸收塔内并位于所述第三集液层的上方;洗涤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三集液层连接,所述洗涤管路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吸收塔内与所述洗涤喷头连接;洗涤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洗涤管路上。
作为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洗涤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洗涤管路上的洗涤泵,所述贫液喷淋管路与所述洗涤管路连通并且连通处位于所述洗涤泵和所述洗涤换热器之间。
作为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再生塔,所述再生塔的底部与所述贫液喷淋管路连接,所述再生塔的顶部设有再生气出口,所述再生塔内设有富液喷淋头,所述富液喷淋头通过富液管路与所述吸收塔底部的富液连接;再沸器,所述再沸器的出口与所述再生塔的内腔连通且连通处位于所述富液喷淋头的下方。
作为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再生塔内设有第四集液层,所述第四集液层位于所述富液喷淋头的下方,所述第四集液层上设有第四升气帽,所述再沸器的入口与所述第四集液层连接,所述再沸器的出口位于所述第四集液层的下方。
作为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贫富液换热器,所述贫富液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富液管路和所述贫液喷淋管路上,适于对所述富液管路内的富液与所述贫液喷淋管路内的贫液进行热交换,所述贫液冷却器位于所述贫富液换热器的下游。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预处理塔,烟气自进气口进入塔体的底部,并向上流动,碱洗机构与塔体的内腔连通并且碱洗机构位于第一集液层的下方,碱洗机构能够对自进气口进入的烟气进行碱洗中和,脱除烟气中的硫化物等酸性气体,碱洗后的烟气穿过第一升气帽向塔体的顶部流动,水洗管路将第一集液层内的水洗液输送至水洗喷淋头,水洗喷淋头对碱洗后的烟气进行喷淋降温,烟气降温过程会产生大量凝结水,凝结水落在第一集液层实现储存,以实现水洗液的循环利用,以将烟气喷淋降温至预设温度,便于烟气后续脱碳处理,同时,由于烟气中的酸性气体几乎已通过碱洗机构脱除,因此凝结出的凝结水基本为中性水,可通过外部排水管路输出,来实现将凝结水输出为电厂脱硫塔等需补水的设备补水,可节约脱硫塔大量补水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特别对于缺水地区特别有益。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预处理塔将碱洗和降温分开操作,使其在碱洗段就将烟气中的硫化物中和,等到水洗降温时,烟气产生的凝结水为中性水,即可实现回收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整个烟气预处理阶段大幅度降低酸性废液生成,避免了对废液后续的一系列处理步骤,经济性好。
2、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预处理塔,碱洗机构包括碱洗喷淋头、碱洗管路和碱洗泵,碱洗喷淋头设置于塔体内,碱洗管路伸入塔体并与碱洗喷淋头连接,碱洗泵设置于碱洗管路上。此设置,碱洗泵驱动碱液经碱洗管路流向碱洗喷淋头,碱洗喷淋头喷出碱液,与向上流动的烟气进行接触反应,进而使碱液与烟气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脱除烟气中的硫化物等酸性气体。
3、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预处理塔,塔体的底部储有碱洗产生的弱碱性溶液,该碱洗机构还包括反应池和沉淀池,反应池与塔体的底部连接,反应池内添加有氢氧化物悬浮液,以与弱碱性溶液反应,沉淀池与反应池和碱液罐均连接,沉淀池用于沉淀置换出碱液。塔体内的弱碱性溶液流入反应池内,并与反应池内添加的氢氧化物悬浮液进行反应,反应后混合溶液流入沉淀池,混合溶液在沉淀池内沉淀,从而分离置换出碱液,碱液流入碱液罐即可实现循环利用、降低碱液消耗量、节省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预处理塔,碱洗机构还包括PH检测计,PH检测计设置于碱洗管路上并且位于碱液罐与碱洗泵之间。PH检测计能够检测碱液的实时PH值,以反映出碱液的浓度情况,用户可根据PH值大小选择是否添加碱液,以确保碱液浓度。
5、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预处理塔,碱洗机构还包括碱液补给管路,碱液补给管路与碱液罐连接,以在PH检测计的PH值小于预设值时向碱液罐补充碱液,提升碱液罐内碱液的浓度,当碱液的浓度恢复至正常反应值时,碱液补给管路关闭,碱洗泵启动实现驱动碱液流向碱洗喷淋头,实现对烟气的碱洗中和。
6、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预处理塔,碱洗机构的碱液温度与烟气温度保持一致。此设置,由于碱液温度与烟气温度保持一致,因此烟气不会冷却产生凝结水,避免烟气凝结水稀释碱液、降低碱液PH值,导致增加碱液的消耗量,使得碱液体积未增大,进入下游的碱液处理单元体积大大减小,减少反应器体积,降低设备投资,同时也避免产生大量含有碱金属离子的废水。
7、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预处理塔,喷淋降温机构还包括水洗泵和水洗换热器,水洗泵设置于水洗管路上,水洗换热器设置于水洗管路上并且位于水洗泵的下游,水洗换热器用于对水洗液冷却,外部排水管路与水洗管路连接并且连接点位于水洗泵和水洗换热器之间。水洗泵驱动第一集液层内的水洗液流入水洗管路,并经水洗泵流入水洗换热器内进行换热,换热后水洗液流向水洗喷淋头喷出,实现对烟气的持续喷淋降温,烟气遇冷凝结出大量凝结水,凝结水与水洗液收集在第一集液层,经喷淋降温后的烟气向上流经排气口排出预处理塔,由于烟气中的酸性气体几乎已在碱洗段脱除,因此烟气凝结出的凝结水基本为中性水,因此第一集液层内的凝结水和水洗液可经水洗泵流向外部排水管路,实现对外部设备的补水,进而节约水资源,对于缺水地区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8、本实用新型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预处理塔和吸收塔,吸收塔的底部与排气口连接,吸收塔的顶部设有尾气出口,吸收塔用于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烟气经预处理塔碱洗中和和降温后流经排气口流入吸收塔的内部,以进一步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除碳后的烟气经吸收塔顶部的尾气出口排出,以避免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排入大气,增加温室效应、保护环境。
9、本实用新型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还包括贫液喷淋机构,贫液喷淋机构包括贫液喷淋头、贫液喷淋管路和贫液冷却器,贫液喷淋头设置于吸收塔内,贫液喷淋头用于喷淋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贫液喷淋管路伸入吸收塔内并与贫液喷淋头连接,贫液冷却器设置于贫液喷淋管路上,用于对贫液降温冷却。贫液通过贫液喷淋管路流向贫液冷却器,利用贫液冷却器对贫液进行冷却,使贫液的温度冷却在碳吸收的最佳温度,冷却后的贫液流至贫液喷淋头喷出,以和向上流动的烟气进行接触反应,实现对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降低温室效应。
10、本实用新型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吸收塔内设有第二集液层,第二集液层位于贫液喷淋头的下方,第二集液层上设有第二升气帽,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还包括级间冷却机构,级间冷却机构包括冷却喷头、级间冷却管路和级间冷却器,冷却喷头设于吸收塔内并且位于第二集液层的下方,级间冷却管路一端与第二集液层连接,级间冷却管路的另一端伸入吸收塔并与冷却喷头连接,级间冷却器设置于级间冷却管路上,用于对吸收液冷却。此设置,第二集液层能够收集上方的贫液喷淋头喷洒的贫液(即吸收了二氧化碳的吸收液),第二升气帽便于下方的烟气通过第二集液层,同时第二升气帽还能对喷淋的贫液进行遮挡,确保贫液在第二集液层得到收集,第二集液层的吸收液经级间冷却管路流向级间冷却器,经级间冷却器降温冷却后流至下层的冷却喷头喷出,喷出的吸收液再次与烟气接触反应,实现对烟气的二次吸收,从而增大单位质量吸收液的吸收能力。
11、本实用新型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吸收塔内还设有第三集液层,第三集液层位于贫液喷淋头的上方,第三集液层上设有第三升气帽,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还包括洗涤机构,洗涤机构包括洗涤喷头、洗涤管路和洗涤换热器,洗涤喷头设置于吸收塔内并位于第三集液层的上方,洗涤管路一端与第三集液层连接,洗涤管路的另一端伸入吸收塔内与洗涤喷头连接,洗涤换热器设置于洗涤管路上。此设置,第三集液层的洗涤液经洗涤管路流向洗涤换热器,经洗涤换热器降温冷却后流至洗涤喷头喷出,喷出的洗涤液与向上流动的烟气接触,实现对烟气的洗涤降温,烟气遇冷产生凝结水,凝结水在第三集液层实现收集,一方面凝结水可参与对烟气的循环洗涤、保持了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水平衡,另一方面凝结水含有有机胺,可有效减少胺液随烟气的逃逸率,实现有机胺的回收利用。
12、本实用新型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还包括再生塔和再沸器,再生塔的底部与贫液喷淋管路连接,再生塔的顶部设有再生气出口,再生塔内设有富液喷淋头,富液喷淋头通过富液管路与吸收塔底部的富液连接,再沸器的出口与再生塔的内腔连通且连通处位于富液喷淋头的下方。此设置,再沸器再沸产生的蒸汽流入再生塔内,吸收塔底部的富液经富液管路流至富液喷淋头喷出,自上而下喷出的富液与自下而上流动的蒸汽进行热交换,富液换热解析出二氧化碳,解析后的富液变成贫液落至再生塔的底部,贫液流经贫液喷淋管路后流入贫液喷淋头,实现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循环吸收,析出的二氧化碳流至再生气出口排出,以作为工业反应原料。
13、本实用新型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还包括贫富液换热器,贫富液换热器设置于富液管路和贫液喷淋管路上,适于对富液管路内的富液与贫液喷淋管路内的贫液进行热交换,贫液冷却器位于贫富液换热器的下游。此设置,再生塔内的贫液流经贫液喷淋管路流入贫富液换热器,吸收塔内的富液流经富液管路流入贫富液换热器,使得富液和贫液进行热交换,即利用贫液的余热对富液加热,提高热量利用率,加热利于富液中的二氧化碳析出,减少了再生塔内的蒸汽使用,节省能源,贫液降温后流经贫液冷却器进一步实现冷却,冷却后的贫液流至贫液喷淋头实现循环喷淋,富液升温后流至富液喷淋头喷出,富液与蒸汽进一步接触换热,而析出的二氧化碳向上流经再生气出口排出。
14、本实用新型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再生塔内设有第四集液层,第四集液层位于富液喷淋头的下方,第四集液层上设有第四升气帽,再沸器的入口与第四集液层连接,再沸器的出口位于第四集液层的下方。此设置,第四集液层能够对上方的富液喷淋头喷出的与蒸汽传热传质后的富液(已与蒸汽换热析出部分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富液流经再沸器的入口进入再沸器加热沸腾,再次使得二氧化碳析出,富液变成贫液,贫液和析出的二氧化碳通过再沸器的出口流入第四集液层的下方,贫液落至再生塔的底部并通过贫液喷淋管路流至吸收塔内实现对二氧化碳的循环吸收,二氧化碳及蒸汽向上流动与富液喷淋头喷出的富液传热传质,使得富液内的二氧化碳析出,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再沸器对换热后汇流至第四集液层的富液进行加热再沸,可加快加热效率、减少再沸器加热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烟气预处理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收塔和再生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塔体;11、进气口;12、排气口;121、排气管路;1211、增压风机;13、第一集液层;131、第一升气帽;2、碱洗机构;21、碱洗喷淋头;22、碱洗管路;23、碱洗泵;24、碱液罐;25、反应池;26、沉淀池;27、PH检测计;28、碱液补给管路;3、喷淋降温机构;31、水洗喷淋头;32、水洗管路;33、水洗泵;34、水洗换热器;4、外部排水管路;5、吸收塔;51、尾气出口;52、第二集液层;521、第二升气帽;53、第三集液层;531、第三升气帽;6、贫液喷淋机构;61、贫液喷淋头;62、贫液喷淋管路;63、贫液冷却器;64、贫液泵;7、级间冷却机构;71、冷却喷头;72、级间冷却管路;73、级间冷却器;74、级间冷却泵;8、洗涤机构;81、洗涤喷头;82、洗涤管路;83、洗涤换热器;84、洗涤泵;9、再生塔;91、再生气出口;92、第四集液层;921、第四升气帽;10、富液管路;101、富液喷淋头;102、贫富液换热器;103、富液泵;20、再沸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烟气预处理塔,包括塔体1、碱洗机构2、喷淋降温机构3和外部排水管路4,其中,塔体1的底部设有进气口11,塔体1的顶部设有排气口12,塔体1内设有第一集液层13,第一集液层13上设有第一升气帽131,碱洗机构2与塔体1的内腔连通并且碱洗机构2位于第一集液层13的下方,用于对自进气口11进入的烟气进行碱洗中和,喷淋降温机构3包括水洗喷淋头31和水洗管路32,水洗喷淋头31设于塔体1内并位于第一集液层13的上方,水洗管路32的一端与第一集液层13连接,水洗管路32的另一端伸入塔体1内与水洗喷淋头31连接,喷淋降温机构3用于对碱洗后的烟气喷淋降温至预设温度,外部排水管路4与水洗管路32或第一集液层13连接。
本实施例的烟气预处理塔,烟气自进气口11进入塔体1的底部,并向上流动,碱洗机构2与塔体1的内腔连通并且碱洗机构2位于第一集液层13的下方,碱洗机构2能够对自进气口11进入的烟气进行碱洗中和,脱除烟气中的硫化气体,碱洗后的烟气穿过第一升气帽131向塔体1的顶部流动,水洗管路32将第一集液层13内的水洗液输送至水洗喷淋头31,水洗喷淋头31对碱洗后的烟气进行喷淋降温,烟气降温过程会产生大量凝结水,凝结水落在第一集液层13实现储存,以实现水洗液的循环利用,以将烟气喷淋降温至预设温度,便于烟气后续脱碳处理,同时,由于烟气中的酸性气体(硫化气体)几乎已通过碱洗机构2脱除,因此凝结出的凝结水基本为中性水,可通过外部排水管路4输出,来实现将凝结水输出为电厂脱硫塔等需补水的设备补水,可节约脱硫塔大量补水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特别对于缺水地区特别有益。
因此,本实施例的烟气预处理塔将碱洗和降温分开操作,使其在碱洗段就将烟气中的硫化物中和,等到水洗降温时,烟气产生的凝结水为中性水,即可实现回收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整个烟气预处理阶段无废液生成,也避免了对废液后续的一系列处理,经济性好。
塔体1为长圆柱形容腔,其内部中空,便于烟气在中空内自下而上流动。塔体1的底部储有碱洗产生的弱碱性溶液,弱碱性溶液为溶解有硫化气体(SO2、SO3等)的溶液。
本实施例中,碱洗机构2包括碱洗喷淋头21、碱洗管路22和碱洗泵23,其中,碱洗喷淋头21设置于塔体1内,碱洗管路22伸入塔体1并与碱洗喷淋头21连接,碱洗泵23设置于碱洗管路22上。此设置,碱洗泵23驱动碱液经碱洗管路22流向碱洗喷淋头21,碱洗喷淋头21喷出碱液,与向上流动的烟气进行接触反应,进而使碱液与烟气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脱除烟气中的硫化物等酸性气体。
碱洗喷淋头21可以设置多个,多个碱洗喷淋头21可以增大碱液喷淋面积,增加碱液与烟气的接触面积,使二者充分反应。
碱洗机构2还包括储有碱液的碱液罐24,碱液罐24与碱洗管路22连接,以为碱洗管路22提供碱液,碱洗泵23驱动碱液罐24内的碱液经碱洗管路22流向碱洗喷淋头21,实现喷淋。
为实现对碱液的回收利用,降低碱液消耗量,该碱洗机构2还包括反应池25和沉淀池26,其中,反应池25与塔体1的底部连接,反应池25内添加有氢氧化物悬浮液,以与弱碱性溶液反应,沉淀池26与反应池25和碱液罐24均连接,沉淀池26用于沉淀置换出碱液。塔体1内的弱碱性溶液流入反应池25内,并与反应池25内添加的氢氧化物悬浮液进行反应,反应后混合溶液流入沉淀池26,混合溶液在沉淀池26内沉淀,从而分离出碱液,碱液流入碱液罐24即可实现循环利用、降低碱液消耗量、节省成本。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碱液具体指强碱性溶液,例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溶液,强碱性溶液能够与烟气中的硫化物反应更彻底,氢氧化物悬浮液具体指成本低的弱碱悬浮液,例如氢氧化钙悬浮液。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与烟气中的硫化气体反应,生成硫酸钠或硫酸钾等盐溶液,盐溶液与未参与反应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一同流至塔体1的底部形成弱碱性溶液,硫酸钠或硫酸钾与氢氧化钙悬浮液在反应池25进行反应,生成硫酸钙、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硫酸钙沉淀至沉淀池26的底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流入碱液罐24实现循环利用,因此,本实施例利用成本低的氢氧化钙就能够置换出强碱性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实现碱液的循环回收利用,节省成本。
由于回收的碱液经过与烟气的循环中和反应,其浓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浓度过低的碱液会降低对烟气的碱洗效果,因此为便于检测碱液的浓度值,避免碱液浓度过低影响对烟气的碱洗效果,本实施例的碱洗机构2还包括PH检测计27,PH检测计27设置于碱洗管路22上并且位于碱液罐24与碱洗泵23之间。PH检测计27能够检测碱液的实时PH值,以反映出碱液的浓度情况,用户可根据PH值大小选择是否添加碱液,以确保碱液浓度。
此外,碱洗机构2还包括碱液补给管路28,碱液补给管路28与碱液罐24连接,以在PH检测计27的PH值小于预设值时向碱液罐24补充碱液,提升碱液罐24内碱液的浓度,当碱液的浓度恢复至正常反应值时,碱液补给管路28关闭,碱洗泵23启动实现驱动碱液流向碱洗喷淋头21,实现对烟气的碱洗中和。
此处预设值可以是8,当PH检测计27的PH值小于8时,碱液补给管路28为碱液罐24补充碱液,以使碱液罐24内的碱液的PH值维持在8至10之间。当然,其他实施例中,预设值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可以理解的是,碱液补给管路28上设有补给泵,补给泵启动时能够驱动碱液流经碱液补给管路28向碱液罐24补充碱液,补给泵关闭时则停止补充碱液。
为降低碱液损耗以及避免碱洗阶段产生过多的碱金属废水,本实施例的碱洗机构2的碱液温度与烟气温度保持一致。此设置,由于碱液温度与烟气温度保持一致,因此烟气不会冷却产生凝结水,避免烟气凝结水稀释碱液、降低碱液PH值,导致增加碱液的消耗量,使得碱液体积未增大,进入下游的碱液处理单元(即反应池25和沉淀池26)体积大大减小,减少反应器体积,降低设备投资,同时也避免产生大量含有碱金属离子的废水。
水洗喷淋头31可以设置多个,多个水洗喷淋头31可以增大喷淋面积,增加水洗液与烟气的接触面积,使二者充分接触。
本实施例中,喷淋降温机构3还包括水洗泵33和水洗换热器34,其中,水洗泵33设置于水洗管路32上,水洗换热器34设置于水洗管路32上并且位于水洗泵33的下游,水洗换热器34用于对水洗液冷却,外部排水管路4与水洗管路32连接并且连接点位于水洗泵33和水洗换热器34之间。水洗泵33驱动第一集液层13内的水洗液流入水洗管路32,并经水洗泵33流入水洗换热器34内进行换热,换热后水洗液流向水洗喷淋头31喷出,实现对烟气的持续喷淋降温,烟气遇冷凝结出大量凝结水,凝结水与水洗液收集在第一集液层13,经喷淋降温后的烟气向上流经排气口12排出预处理塔,由于烟气中的酸性气体几乎已在碱洗段脱除,因此烟气凝结出的凝结水基本为中性水,因此第一集液层13内的凝结水和水洗液可经水洗泵33流向外部排水管路4,实现对外部设备的补水,进而节约水资源,对于缺水地区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此处,预设温度为40℃,通过喷淋降温机构3能够将烟气降温至40℃左右,以便于烟气进行后续二氧化碳吸收处理。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包括本实施例的烟气预处理塔和吸收塔5,其中,吸收塔5的底部与排气口12连接,吸收塔5的顶部设有尾气出口51,吸收塔5用于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烟气经预处理塔碱洗中和和降温后流经排气口12流入吸收塔5的内部,以进一步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除碳后的烟气经吸收塔5顶部的尾气出口51排出,以避免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排入大气,增加温室效应、保护环境。
吸收塔5为长圆柱形容腔,其内部中空,便于烟气在吸收塔5的中空内自下而上流动。吸收塔5的底部储存有吸收完二氧化碳的富液。
为便于吸收塔5的底部与排气口12的连接,本实施例还包括排气管路121,排气管路121一端连接排气口12,排气管路121另一端连接吸收塔5的底部,以便于排气口12的烟气通过排气管路121输送至吸收塔5内。
为实现烟气的快速流动以及增强烟气扰动,进一步可以在排气管路121上设置增压风机1211,增压风机1211可以通过加压增加烟气流动速度。
为实现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吸收,该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还包括贫液喷淋机构6,贫液喷淋机构6包括贫液喷淋头61、贫液喷淋管路62和贫液冷却器63,其中,贫液喷淋头61设置于吸收塔5内,贫液喷淋头61用于喷淋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贫液喷淋管路62伸入吸收塔5内并与贫液喷淋头61连接,贫液冷却器63设置于贫液喷淋管路62上,用于对贫液降温冷却。贫液通过贫液喷淋管路62流向贫液冷却器63,利用贫液冷却器63对贫液进行冷却,使贫液的温度冷却在碳吸收的最佳温度,冷却后的贫液流至贫液喷淋头61喷出,以和向上流动的烟气进行接触反应,实现对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降低温室效应。
当然,贫液喷淋头61可以设置多个,多个贫液喷淋头61可以增大贫液喷淋面积,增加贫液与烟气的接触面积,使二者充分反应、增强二氧化碳吸收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贫液喷淋管路62上还设有贫液泵64,贫液泵64用以驱动贫液在贫液喷淋管路62内流动。
本实施例中,吸收塔5内设有第二集液层52,第二集液层52位于贫液喷淋头61的下方,以收集上方的贫液喷淋头61喷洒的贫液(即吸收了二氧化碳的吸收液),第二集液层52上设有第二升气帽521,第二升气帽521便于下方的烟气通过第二集液层52,同时第二升气帽521还能对喷淋的贫液进行遮挡,确保贫液在第二集液层52得到收集。
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还包括级间冷却机构7,级间冷却机构7包括冷却喷头71、级间冷却管路72和级间冷却器73,其中,冷却喷头71设于吸收塔5内并且位于第二集液层52的下方,级间冷却管路72一端与第二集液层52连接,级间冷却管路72的另一端伸入吸收塔5并与冷却喷头71连接,级间冷却器73设置于级间冷却管路72上,用于对吸收液冷却。此设置,上层的第二集液层52的吸收液经级间冷却管路72流向级间冷却器73,经级间冷却器73降温冷却后流至下层的冷却喷头71喷出,喷出的吸收液再次与烟气接触反应,实现对烟气的二次吸收,从而增大单位质量吸收液的吸收能力。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贫液是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溶液,具体可以是胺液,吸收液则是吸收二氧化碳的溶液和贫液的混合液,其还具备一定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通过级间冷却机构7的设置则充分提高了贫液利用率。
冷却喷头71可以设置多个,多个冷却喷头71可以增大吸收液喷淋面积,增加吸收液与烟气的接触面积,使二者充分反应、增强二氧化碳吸收效果。
同时,级间冷却管路72上还设有级间冷却泵74,级间冷却泵74位于级间冷却器73的上游,用于为第二集液层52内的吸收液的流动提供动力。
吸收塔5内还设有第三集液层53,第三集液层53位于贫液喷淋头61的上方,第三集液层53上设有第三升气帽531,便于下方的烟气通过第三集液层53。
此外,为减少液体从吸收塔5塔顶的逃逸率,该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还包括洗涤机构8,洗涤机构8包括洗涤喷头81、洗涤管路82和洗涤换热器83,其中,洗涤喷头81设置于吸收塔5内并位于第三集液层53的上方,洗涤管路82一端与第三集液层53连接,洗涤管路82的另一端伸入吸收塔5内与洗涤喷头81连接,洗涤换热器83设置于洗涤管路82上。此设置,第三集液层53的洗涤液经洗涤管路82流向洗涤换热器83,经洗涤换热器83降温冷却后流至洗涤喷头81喷出,喷出的洗涤液与向上流动的烟气接触,实现对烟气的洗涤降温,烟气遇冷产生凝结水,凝结水在第三集液层53实现收集,一方面凝结水可参与对烟气的循环洗涤、保持了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水平衡,另一方面凝结水含有有机胺,可有效减少胺液随烟气的逃逸率,实现有机胺的回收利用。
洗涤喷头81可以设置多个,多个洗涤喷头81可以增大洗涤液喷淋面积,增加洗涤液与烟气的接触面积,使二者充分接触、增强对烟气的洗涤降温效果。
洗涤机构8还包括设置于洗涤管路82上的洗涤泵84,贫液喷淋管路62与洗涤管路82连通并且连通处位于洗涤泵84和洗涤换热器83之间。此设置,洗涤泵84驱动第三集液层53内的洗涤液流入洗涤管路82,经洗涤管路82流至洗涤泵84后,一部分洗涤液流至洗涤换热器83降温冷却后流至洗涤喷头81喷出,参与对烟气的循环洗涤降温,另一部分洗涤液(带有胺液)流至贫液喷淋管路62内,并最终流至贫液喷淋头61喷出,参与对烟气二氧化碳的捕集吸收,减少贫液消耗量、降低成本。
因此,烟气在吸收塔5内自下而上流动,先经级间冷却机构7进行初步冷却吸收,再通过贫液喷淋头61进行二氧化碳吸收,最后流至上方的洗涤喷头81实现洗涤降温,使得烟气中的胺液析出,减少胺液逃逸率,最后脱除二氧化碳的烟气自吸收塔5顶部的尾气出口51排出。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喷淋降温机构3喷出的水洗液以及吸收塔5内的洗涤机构8喷出的洗涤液均可以采用除盐水进行洗涤降温,除盐水经过各种水处理工艺,除去悬浮物、胶体和无机的阳离子、阴离子等水中杂质后,能够减少结垢。
二氧化碳作为一些工业反应原料,为实现对二氧化碳的回收以及对贫液的再生,本实施例还包括再生塔9和再沸器20,其中,再生塔9的底部与贫液喷淋管路62连接,再生塔9的顶部设有再生气出口91,再生塔9内设有富液喷淋头101,富液喷淋头101通过富液管路10与吸收塔5底部的富液连接,再沸器20的出口与再生塔9的内腔连通且连通处位于富液喷淋头101的下方。此设置,再沸器20再沸产生的蒸汽流入再生塔9内,吸收塔5底部的富液经富液管路10流至富液喷淋头101喷出,自上而下喷出的富液与自下而上流动的蒸汽进行热交换,富液换热解析出二氧化碳,解析后的富液变成贫液落至再生塔9的底部,贫液流经贫液喷淋管路62后流入贫液喷淋头61,实现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循环吸收,析出的二氧化碳流至再生气出口91排出,以作为工业反应原料。
富液喷淋头101可以设置多个,多个富液喷淋头101可以增大富液喷淋面积,增加富液与蒸汽的接触面积,使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充分析出。
为进一步充分利用贫液的热量、降低蒸汽使用,本实施例还包括贫富液换热器102,贫富液换热器102设置于富液管路10和贫液喷淋管路62上,适于对富液管路10内的富液与贫液喷淋管路62内的贫液进行热交换,贫液冷却器63位于贫富液换热器102的下游。此设置,再生塔9内的贫液流经贫液喷淋管路62流入贫富液换热器102,吸收塔5内的富液流经富液管路10流入贫富液换热器102,使得富液和贫液进行热交换,即利用贫液的余热对富液加热,提高热量利用率,加热利于富液中的二氧化碳析出,减少了再生塔9内的蒸汽使用,节省能源,贫液降温后流经贫液冷却器63进一步实现冷却,冷却后的贫液流至贫液喷淋头61实现循环喷淋,富液升温后流至富液喷淋头101喷出,富液与蒸汽进一步接触换热,而析出的二氧化碳向上流经再生气出口91排出。
除上述设置外,富液管路10上还设有富液泵103,富液泵103位于贫富液换热器102的上游,以驱动吸收塔5内的富液流经富液管路10流入贫富液换热器102与贫液换热,换热后的富液最后流至富液喷淋头101喷出。
本实施例中,贫液泵64设置在贫富液换热器102的上游,以驱动再生塔9内的贫液流经贫液喷淋管路62流入贫富液换热器102内与富液换热,换热后的贫液流入贫液冷却器63进行冷却,冷却后的贫液流至贫液喷淋头61喷出。
本实施例中,再生塔9内设有第四集液层92,第四集液层92位于富液喷淋头101的下方,第四集液层92上设有第四升气帽921,再沸器20的入口与第四集液层92连接,再沸器20的出口位于第四集液层92的下方。此设置,第四集液层92能够对上方的富液喷淋头101喷出的与蒸汽传热传质后的富液(已与蒸汽换热析出部分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富液流经再沸器20的入口进入再沸器20加热沸腾,再次使得二氧化碳析出,富液变成贫液,贫液和析出的二氧化碳通过再沸器20的出口流入第四集液层92的下方,贫液落至再生塔9的底部并通过贫液喷淋管路62流至吸收塔5内实现对二氧化碳的循环吸收,二氧化碳及蒸汽向上流动与富液喷淋头101喷出的富液传热传质,使得富液内的二氧化碳析出,因此,本实施例的再沸器20对换热后汇流至第四集液层92的富液进行加热再沸,可加快加热效率、减少再沸器20加热时间。
再沸器20可以利用电厂抽汽作为热源加热富液。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水洗换热器34、贫液冷却器63、级间冷却器73、洗涤换热器83和贫富液换热器102均可以是管式换热器或者板式换热器等现有结构,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
除上述设置外,塔体1内、吸收塔5内和再生塔9内的顶部均还设有除雾器,气体穿过除雾器后再排出塔体1、吸收塔5和再生塔9,以进一步减少液体携带量。塔体1内、吸收塔5内和再生塔9内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填料层,烟气流经多个填料层实现化学吸收,由于填料层为本领域公知技术,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升气帽131和第二升气帽521、第三升气帽531和第四升气帽921的结构相同,均包括通气管和连接在通气管顶部的挡帽,挡帽与通气管之间存在缝隙,挡帽可挡住自上而下流动的液体,而自下而上流动的气体可进入通气管并通过挡帽与通气管之间的缝隙向上流动。
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现结合图1至图3,对其工作过程做如下介绍:
烟气预处理阶段:烟气自进气口11进入塔体1内的底部并自下而上流动,碱洗泵23驱动碱液罐24内的碱液经碱洗管路22流向碱洗喷淋头21,碱洗喷淋头21喷出碱液,与向上流动的烟气进行接触反应,进而使碱液与烟气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脱除烟气中的硫化物等酸性气体,溶解有硫化物的酸性液体落至塔体1的底部,酸性液体流入反应池25,酸性液体与反应池25内添加的氢氧化物悬浮液进行反应,反应后的混合溶液流入沉淀池26进行沉淀,沉淀后沉淀池26上层为还原的碱液,下层为生成的沉淀物,碱液流入碱液罐24实现循环利用,当PH检测计27的PH值小于预设值时,碱液补给管路28为碱液罐24补充碱液,以确保碱液的反应浓度,碱洗后的烟气穿过第一升气帽131向上流动,同时水洗泵33驱动第一集液层13内的水洗液流入水洗管路32,并经水洗泵33流入水洗换热器34内进行换热,换热后水洗液流向水洗喷淋头31喷出,实现对烟气的持续喷淋降温,烟气遇冷凝结出大量凝结水,凝结水与水洗液收集在第一集液层13,经喷淋降温后的烟气向上流经排气口12排出塔体1,此外可根据需要第一集液层13内的凝结水和水洗液可经水洗泵33流向外部排水管路4,实现对外部设备的补水,进而节约水资源,对于缺水地区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二氧化碳吸收阶段:排气口12出来的预处理后的烟气经排气管路121流入吸收塔5内,烟气自下而上流动,级间冷却泵74驱动上层的第二集液层52的吸收液经级间冷却管路72流向级间冷却器73,经级间冷却器73降温冷却后流至下层的冷却喷头71喷出,喷出的吸收液与烟气接触反应,实现对烟气的二次吸收,吸收二氧化碳后的富液落至吸收塔5的底部,烟气穿过第二升气帽521继续向上流动,与贫液喷淋头61喷出的贫液接触,实现传质传热,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吸收二氧化碳的贫液落至第二集液层52进行收集,烟气穿设第三升气帽531继续向上流动,与洗涤喷头81喷出的洗涤液接触换热,使得烟气中的水分和胺液随之析出回落至第三集液层53,烟气流经除雾器除雾后通过吸收塔5顶部的尾气出口51排出,同时第三集液层53的胺液可通过洗涤管路82流入贫液喷淋管路62实现胺液的回收利用;
贫液再生阶段:吸收塔5底部的富液经富液管路10流入贫富液换热器102,再生塔9底部的贫液经贫液喷淋管路62流入贫富液换热器102,贫液与富液在贫富液换热器102内进行热交换,即利用贫液的余热加热富液,升温后的富液流向富液喷淋头101喷出,再沸器20对第四集液层92的富液进行煮沸,使得富液析出二氧化碳变成贫液,贫液落至再生塔9的底部,贫液通过贫液喷淋管路62流入贫富液换热器102内,贫液蒸汽与二氧化碳向上流动,穿设第四升气帽921与富液喷淋头101喷出的富液接触并传质传热,使得富液中的二氧化碳析出,富液落至第四集液层92收集,二氧化碳向上流至再生气出口91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描述均为本实施例的最优的技术方案,此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PH检测计27也可以设置于碱液罐24上,以此检测碱液罐24内的碱液的PH值,也能达到本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6)

1.一种烟气预处理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塔体(1),所述塔体(1)的底部设有进气口(11),所述塔体(1)的顶部设有排气口(12),所述塔体(1)内设有第一集液层(13),所述第一集液层(13)上设有第一升气帽(131);
碱洗机构(2),与所述塔体(1)的内腔连通并且所述碱洗机构(2)位于所述第一集液层(13)的下方,用于对自所述进气口(11)进入的烟气进行碱洗中和;
喷淋降温机构(3),包括水洗喷淋头(31)和水洗管路(32),所述水洗喷淋头(31)设于所述塔体(1)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集液层(13)的上方,所述水洗管路(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液层(13)连接,所述水洗管路(32)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塔体(1)内与所述水洗喷淋头(31)连接,所述喷淋降温机构(3)用于对碱洗后的所述烟气喷淋降温至预设温度;
外部排水管路(4),与所述水洗管路(32)或所述第一集液层(1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预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洗机构(2)包括:
碱洗喷淋头(21),设置于所述塔体(1)内;
碱洗管路(22),伸入所述塔体(1)并与所述碱洗喷淋头(21)连接;
碱洗泵(23),设置于所述碱洗管路(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预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洗机构(2)还包括储有碱液的碱液罐(24),所述碱液罐(24)与所述碱洗管路(2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气预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的底部储有碱洗产生的弱碱性溶液,所述碱洗机构(2)还包括:
反应池(25),与所述塔体(1)的底部连接,所述反应池(25)内添加有氢氧化物悬浮液,以与所述弱碱性溶液反应;
沉淀池(26),与所述反应池(25)和所述碱液罐(24)均连接,所述沉淀池(26)用于沉淀置换出碱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气预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洗机构(2)还包括PH检测计(27),所述PH检测计(27)设置于所述碱洗管路(22)上并且位于所述碱液罐(24)与所述碱洗泵(23)之间;或所述PH检测计(27)设置于所述碱液罐(2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烟气预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洗机构(2)还包括碱液补给管路(28),所述碱液补给管路(28)与所述碱液罐(24)连接,以在所述PH检测计(27)的PH值小于预设值时向所述碱液罐(24)补充碱液。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烟气预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降温机构(3)还包括:
水洗泵(33),设置于所述水洗管路(32)上;
水洗换热器(34),设置于所述水洗管路(32)上并且位于所述水洗泵(33)的下游,所述水洗换热器(34)用于对水洗液冷却,所述外部排水管路(4)与所述水洗管路(32)连接并且连接点位于所述水洗泵(33)和所述水洗换热器(3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烟气预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洗机构(2)的碱液温度与所述烟气温度保持一致。
9.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烟气预处理塔;
吸收塔(5),所述吸收塔(5)的底部与所述排气口(12)连接,所述吸收塔(5)的顶部设有尾气出口(51),所述吸收塔(5)用于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贫液喷淋机构(6),所述贫液喷淋机构(6)包括:
贫液喷淋头(61),设置于所述吸收塔(5)内,所述贫液喷淋头(61)用于喷淋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
贫液喷淋管路(62),伸入所述吸收塔(5)内并与所述贫液喷淋头(61)连接;
贫液冷却器(63),设置于所述贫液喷淋管路(62)上,用于对贫液降温冷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5)内设有第二集液层(52),所述第二集液层(52)位于所述贫液喷淋头(61)的下方,所述第二集液层(52)上设有第二升气帽(521),所述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还包括级间冷却机构(7),所述级间冷却机构(7)包括:
冷却喷头(71),设于所述吸收塔(5)内并且位于所述第二集液层(52)的下方;
级间冷却管路(72),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液层(52)连接,所述级间冷却管路(72)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吸收塔(5)并与所述冷却喷头(71)连接;
级间冷却器(73),设置于所述级间冷却管路(72)上,用于对吸收液冷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5)内还设有第三集液层(53),所述第三集液层(53)位于所述贫液喷淋头(61)的上方,所述第三集液层(53)上设有第三升气帽(531),所述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还包括洗涤机构(8),所述洗涤机构(8)包括:
洗涤喷头(81),设置于所述吸收塔(5)内并位于所述第三集液层(53)的上方;
洗涤管路(82),一端与所述第三集液层(53)连接,所述洗涤管路(82)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吸收塔(5)内与所述洗涤喷头(81)连接;
洗涤换热器(83),设置于所述洗涤管路(82)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机构(8)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洗涤管路(82)上的洗涤泵(84),所述贫液喷淋管路(62)与所述洗涤管路(82)连通并且连通处位于所述洗涤泵(84)和所述洗涤换热器(83)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再生塔(9),所述再生塔(9)的底部与所述贫液喷淋管路(62)连接,所述再生塔(9)的顶部设有再生气出口(91),所述再生塔(9)内设有富液喷淋头(101),所述富液喷淋头(101)通过富液管路(10)与所述吸收塔(5)底部的富液连接;
再沸器(20),所述再沸器(20)的出口与所述再生塔(9)的内腔连通且连通处位于所述富液喷淋头(101)的下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塔(9)内设有第四集液层(92),所述第四集液层(92)位于所述富液喷淋头(101)的下方,所述第四集液层(92)上设有第四升气帽(921),所述再沸器(20)的入口与所述第四集液层(92)连接,所述再沸器(20)的出口位于所述第四集液层(92)的下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贫富液换热器(102),所述贫富液换热器(102)设置于所述富液管路(10)和所述贫液喷淋管路(62)上,适于对所述富液管路(10)内的富液与所述贫液喷淋管路(62)内的贫液进行热交换,所述贫液冷却器(63)位于所述贫富液换热器(102)的下游。
CN202320776643.XU 2023-04-10 2023-04-10 烟气预处理塔及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Active CN219744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6643.XU CN219744393U (zh) 2023-04-10 2023-04-10 烟气预处理塔及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6643.XU CN219744393U (zh) 2023-04-10 2023-04-10 烟气预处理塔及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4393U true CN219744393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81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76643.XU Active CN219744393U (zh) 2023-04-10 2023-04-10 烟气预处理塔及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43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5910A (zh) 一种节能型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方法
CN2799059Y (zh) 塔内结晶氨法脱硫塔
CN111729483A (zh) 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方法
CN107008127A (zh) 一种等离子体飞灰熔融尾气的湿法净化工艺
CN201959716U (zh) 组合式氨法脱硫塔
CN103977664B (zh)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的方法
CN107115779A (zh) 一种废气脱硫的方法
CN104226096B (zh) 多流路循环脱硫系统及多流路循环脱硫的方法
CN108079762A (zh) 烟气脱硫系统和使用该烟气脱硫系统进行烟气脱硫的方法
CN104212497B (zh) 用于焦炉煤气脱硫的加碱减压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9034090U (zh) 一种氨法脱硫烟气消白余热深度回收系统
CN110013765A (zh) 一种船舶尾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
CN212548948U (zh) 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CN206881446U (zh) 烟气脱硫系统
CN212999272U (zh) 一种不产生有色烟羽的湿法脱硫系统
CN219744393U (zh) 烟气预处理塔及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CN110115929A (zh) 一种硫磺回收装置酸性气碱洗工艺
CN107388847A (zh) 烟气脱硫脱硝工艺中热量回收装置及工艺
CN205760480U (zh) 一种苯甲醇生产的尾气吸收装置
CN205361039U (zh) 一种沥青改性工艺用沥青烟气处理装置
CN112354332A (zh) 一种膜分离装置应用于氨法脱硫的方法
CN108786397A (zh) 一种Claus装置尾气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CN217961993U (zh) 一种氨法脱硫脱碳塔及化工品联产装置
CN109381988A (zh) 一种防止氨法脱硫塔结晶堵塞的装置
CN205886572U (zh) 石油化工酸性尾气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