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3721U - 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3721U
CN219743721U CN202320183010.8U CN202320183010U CN219743721U CN 219743721 U CN219743721 U CN 219743721U CN 202320183010 U CN202320183010 U CN 202320183010U CN 219743721 U CN219743721 U CN 2197437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late
tunnel
escape system
emergency esc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830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保录
熊俊臻
黄琰淦
何桂品
覃新宇
韦小玲
杨晖
黄滔
祝荣壮
孙俊峰
陈福顺
詹耀
李文少
张野
凌立尚
曾祥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obacco Guangx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obacco Guangx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obacco Guangx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obacco Guangx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830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37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37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37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隧道,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通过所述隧道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内部设有第一升降组件用于将逃生人员转移至第一框架内部,所述第二框架内部设有第二升降组件用于将逃生人员转移至地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输送的方式,将逃生人员由车间内的地面输送至车间内的地下,以此使得逃生人员逃入第二框架内,进而将逃生人员从车间内部逃出,再将逃生人员从室外的地下输送至地面上、此外,本实用新型可将火灾产生的毒气的流动方向与逃生人员的逃生方向相反,进而避免逃生人员对毒气进行吸附,同时还避免了逃生人员在逃生过程中与火源直接接触,提高了逃生人员的逃生生存率。

Description

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逃生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车间具有特殊结构,一旦发生火灾,与普通建筑物相比危险性也就更大一些。目前,传统的车间火灾逃生方法如下:1、初始发生火灾时,应借助应急灯和逃生标志寻找安全出口离开。2、火灾中产生的烟雾含有多种有毒气体、是火灾死亡的头号杀毛,在被烟雾围困时,可用湿毛巾或湿衣服蒙住鼻孔,减少因呼吸遭受烟毒的危害。3、冲过火场,为避免衣服、头发被烧着,要设法用水淋湿衣服和头发。
由上述可知,传统的车间逃生方式,逃生人员均为在火场中硬着烈火逃生,与烈火的接触机会以及接触面均较大,危险程度较高,易造成逃生人员被火源伤害,导致逃生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车间逃生方式,逃生人员均为在火场中硬着烈火逃生,与烈火的接触机会以及接触面均较大,危险程度较高,易造成逃生人员被火源伤害,导致逃生失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隧道,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通过所述隧道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内部设有第一升降组件用于将逃生人员转移至第一框架内部,所述第二框架内部设有第二升降组件用于将逃生人员转移至地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第一隔板、第一纵向电机、第一转杆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隔板设于所述第一框架内部下端,所述的第一隔板下端四角处设置有第一纵向电机,所述第一纵向电机第一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纵向电机顶部并且贯穿于第一隔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套设于所述第一转杆外部且与第一框架滑接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包括第二隔板、第二纵向电机、第二转杆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隔板设于所述第二框架内部下端,所述的第二隔板下端四角处设置有第二纵向电机,所述第二纵向电机第二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纵向电机顶部并且贯穿于第二隔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套设于所述第二转杆外部且与第二框架滑接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封闭组件,所述第一封闭组件与第一框架内部顶端滑接。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封闭组件,所述第二封闭组件与第二框架内部顶端滑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封闭组件包括第一横向电机、第一转轴和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横向电机设于所述第一框架内顶部的两端,所述第一转轴设于所述第一横向电机的首端,所述第一滑板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封闭组件包括第二横向电机、第二转轴和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横向电机设于所述第二框架内顶部的两端,所述第二转轴设于所述第二横向电机的首端,所述第二滑板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的外部。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封闭组件的运行操作,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封闭组件的运行操作。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环绕于所述的第一支撑板顶部四周,所述第二限位板环绕于所述的第二支撑板(704)顶部四周。
优选的,还包括氧气组件和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诉氧气组件嵌设于隧道顶部,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设于隧道顶部的外部,所述氧气组件包括罐体、连接头、电磁阀和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述罐体嵌设于隧道顶部,所述罐体内部底端由左至右设有多个数量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贯穿于隧道顶端,且所述连接头内部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通过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控制启闭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输送的方式,将逃生人员由车间内的地面输送至车间内的地下,以此使得逃生人员逃入第二框架内,进而将逃生人员从车间内部逃出,再将逃生人员从室外的地下输送至地面上。
2.本实用新型可将火灾产生的毒气的流动方向与逃生人员的逃生方向相反,进而避免逃生人员对毒气进行吸附,同时,还避免了逃生人员在逃生过程中与火源直接接触,提高了逃生人员的逃生生存率。
3.本实用新型可对逃生人员在逃生的过程中进而氧气供应,确保了逃生人员在地下逃生过程中出现缺氧而导致逃生失败的事件发生,极大的提高了逃生人员的逃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基于大空间多人互动技术的烟草生产车间应急逃生演练系统的局部主视剖视图;
图2是第二支撑板的俯视图;
图3是第一支撑板的内部俯视图;
图4是氧气组件的内部放大剖视图。
1-第一框架,2-第二框架,3-隧道,4-第一升降组件,5-第一控制器,6-第一封闭组件,7-第二升降组件,8-第二控制器,9-第二封闭组件,10-氧气组件,401-第一隔板,402-第一纵向电机,403-第一转杆,404-第一支撑板,405-第一限位板,601-第一横向电机,602-第一转轴,603-第一滑板,701-第二隔板,702-第二纵向电机,703-第二转杆,704-第二支撑板,705-第二限位板,901-第二横向电机,902-第二转轴,903-第二滑板,1001-罐体,1002-连接头1003-电磁阀,1004-人体红外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结合图1-图4来说明,具体如下: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由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以及第一框架1与第二框架2两两之间通过固设串联的隧道3所组成的逃生系统,第一框架1内部固设的第一升降组件4,可被第一升降组件4顶部固设的第一控制器5进行启闭操作,且第一控制器5可控制第一框架1内部顶端滑接的第一封闭组件6的运行操作,第二框架2内部固设的第二升降组件7,可被第二升降组件7顶部固设的第二控制器8进行启闭操作,且第二控制器8可控制第二框架2内部顶端滑接的第二封闭组件9的运行操作,隧道3顶部固设有氧气组件10。
这样一来,在火灾逃生的过程中,逃生人员可以通过第一控制器5控制第一升降组4下降,从而得以从火灾现场转移至地下,随后避开与火灾的直面接触,而后再通过隧道3转移至第二升降组件7,然后通过第二控制器8控制第二升降组件7升起,从而得以地下转移至没有火灾的地面上,这样一来即可完成车间内火灾现场的转移。此外,隧道3内还设有氧气组件10,该氧气组件10的设置可以保证隧道内的氧气供应,可以保证逃生人员在通过隧道的时候可以有一定量的氧气供应,以保证隧道内逃生人员的基本氧气供应,提高生存率和逃生人员的身体舒适程度。
具体的,第一升降组件4包括固设于第一框架1内部下端的第一隔板401,第一隔板401下端四角处设置的第一纵向电机402与第一框架1固设相连,第一纵向电机402顶部固设的第一转杆403贯穿于第一隔板401,且第一转杆403外部螺纹套设的第一支撑板404与第一框架1滑接相连,第一支撑板404顶部四周环绕固设有第一限位板405。第二升降组件7包括固设于第二框架2内部下端的第二隔板701,第二隔板701下端四角处设置的第二纵向电机702与第二框架2固设相连,第二纵向电机702顶部固设的第二转杆703贯穿于第二隔板701,且第二转杆703外部螺纹套设的第二支撑板704与第二框架2滑接相连,第二支撑板704顶部四周环绕固设有第二限位板705。
所述第一升降组件4和第二升降组件7结构相似,所实现的功能也相似,都是实现逃生人员的转移,所述第一升降组件4是将逃生人员从火灾现场转移到地下,所述第二升降组件7是将逃生人员从地下转移到安全的地面上,所述第一升降组件4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7所实现的功能都是人员的转移,且都是通过升降的方式实现的。这里用第一升降组件4来进一步详细说明部件中的运作一实现升降的功能。首先逃生人员先站立在第一支撑板404上,且逃生人员站立的位置需处于第一限位板405内,这里的第一限位板405用来限制逃生人员的站立位置,即保证第一升降组件4的各部件能正常运行,也能保证逃生人员的安全,使其不会触碰到部件或者被第一升降组件4的某些部件夹住等。逃生人员站立在第一支撑板404上后,启动第一纵向电机402,使其带动第一转杆403从而带动第一转杆403外部螺纹套设的第一支撑板404运动,实现第一支撑板404的升降,当第一支撑板404降到与第一隔板401相触碰的位置的时候控制其停住不要继续往下运动,至此,第一升降组件4即可实现将逃生人员从火灾现场转移到火灾现场之下的功能。
具体的,第一封闭组件6包括固设于第一框架1内部前后两端的第一横向电机601,第一横向电机601首端固设的第一转轴602的外部螺纹套设有第一滑板603,且第一滑板603滑动设于第一框架1内部。第二封闭组件9包括固设于第二框架2内部前后两端的第二横向电机901,第二横向电机901首端固设的第二转轴902的外部螺纹套设有第二滑板903,且第二滑板903滑动设于第二框架2内部。
所述第一封闭组件6与所述第二封闭组件9结构相似,实现的功能也相似,都是使第一框架1或第二框架2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故而这里详细说明第一封闭组件6的工作流程和状态,所述第二封闭组件9与之相似。当逃生人员进入到第一框架1内部后,控制第一封闭组件6闭合,该操作主要是通过第一横向电机601完成的,通过控制第一横向电机601,从而控制第一转轴602,而后第一转轴602带动其外部螺纹套设有的第一滑板603运动,所述第一横向电机601有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框架1内顶部的两端,设于第一横向电机601首端的第一转轴602自然也有两个,第一转轴602外部螺纹套设有的第一滑板603也有两个,均分别位于第一框架1内顶部的两端,需要控制第一封闭组件6闭合时,控制第一横向电机601从而控制第一转轴602运动,从而通过控制位于第一框架1内顶部的两端两个第一转轴602来带动位于第一框架1内顶部的两端的两个第一滑板603运动,此时这两个第一滑板603做的是相互靠近的运动,该运动完毕之后即可实现使第一框架1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的功能。
具体的,氧气组件10包括固设于隧道顶部的罐体1001,罐体1001内部底端由左至右固设的多个数量的连接头1002贯穿于隧道3顶端,连接头1002内部固设的电磁阀1003,可被隧道3内部顶端固设的多个数量的人体红外传感器1004进行启闭操作。当有人员进入到隧道3的时候,人体红外传感器1004会感应到,从而控制电磁阀1003使得连接头1002处于开启状态,使得罐体1001中的氧气往隧道3中输送,当逃生人员完全通过隧道3,即隧道3上无人员逗留的时候,人体红外传感器1004检测到隧道3内已无人员,从而会控制电磁阀1003使得连接头1002处于关闭状态,使得罐体1001中的氧气不再往外输出。
在火场逃生中,本实施例的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首先第一框架1处于车间内的地下位置,第二框架2处于车间外的地下位置,当烟草生产车间进行逃生演练时,多名逃生人员可同时站立于第一支撑板404上,且逃生人员处于第一限位板405内;
第二步、逃生人员通过对第一控制器5的使用,先开启第一纵向电机402的正转功能,第一纵向电机402驱动第一转杆403带动第一支撑板404联动多名逃生人员移至第一框架1内部,即逃生人员从地面移至地下,再关闭第一纵向电机402后,开启第一横向电机601的正转功能,第一横向电机601驱动第一转轴602带动第一滑板603相向而行,即第一滑板603将第一框架1顶部的开口端进行闭合;
第三步、逃生人员再按顺序依次由第一框架1内部移至隧道3内,此时,人员激活隧道3内的人体红外传感器1004,进而开启电磁阀1003,以此将罐体1001内部的氧气由连接头1002排入隧道3内,进而给隧道3内的逃生人员进行氧气供应,当逃生人员移至第二框架2内部后,即人体红外传感器1004未检测到逃生人员后,电磁阀1003关闭,停止氧气供应;
第四步、逃生人员通过对第二控制器8的使用,先开启第二横向电机901的反转功能,第二横向电机901驱动第二转轴902带动第二滑板903相背而行,即第二滑板903将第一框架1顶部的开口端进行打开,再关闭第二横向电机901后,开启第二纵向电机702的反转功能,第二纵向电机702驱动第二转杆703带动第二支撑板704联动多名逃生人员从第二框架2内部移出,即逃生人员从地下移至地面,且逃生人员处于车间外,逃生成功。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升降输送的方式,将逃生人员由车间内的地面输送至车间内的地下,以此使得逃生人员逃入第二框架内,进而将逃生人员从车间内部逃出,再将逃生人员从室外的地下输送至地面上。本实用新型可将火灾产生的毒气的流动方向与逃生人员的逃生方向相反,进而避免逃生人员对毒气进行吸附,同时,还避免了逃生人员在逃生过程中与火源直接接触,提高了逃生人员的逃生生存率。本实用新型可对逃生人员在逃生的过程中进而氧气供应,确保了逃生人员在地下逃生过程中出现缺氧而导致逃生失败的事件发生,极大的提高了逃生人员的逃生率。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和隧道(3),所述第一框架(1)和所述第二框架(2)之间通过所述隧道(3)连接,所述第一框架(1)内部设有第一升降组件(4)用于将逃生人员转移至第一框架(1)内部,所述第二框架(2)内部设有第二升降组件(7)用于将逃生人员转移至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4)包括第一隔板(401)、第一纵向电机(402)、第一转杆(403)和第一支撑板(404),所述第一隔板(401)设于所述第一框架(1)内部下端,所述的第一隔板(401)下端四角处设置有第一纵向电机(402),所述第一纵向电机(402)第一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403)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纵向电机(402)顶部并且贯穿于第一隔板(401),所述第一支撑板(404)套设于所述第一转杆(403)外部且与第一框架(1)滑接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7)包括第二隔板(701)、第二纵向电机(702)、第二转杆(703)和第二支撑板(704),所述第二隔板(701)设于所述第二框架(2)内部下端,所述的第二隔板(701)下端四角处设置有第二纵向电机(702),所述第二纵向电机(702)第二框架(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703)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纵向电机(702)顶部并且贯穿于第二隔板(701),所述第二支撑板(704)套设于所述第二转杆(703)外部且与第二框架(2)滑接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封闭组件(6),所述第一封闭组件(6)与第一框架(1)内部顶端滑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封闭组件(9),所述第二封闭组件(9)与第二框架(2)内部顶端滑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闭组件(6)包括第一横向电机(601)、第一转轴(602)和第一滑板(603),所述第一横向电机(601)设于所述第一框架(1)内顶部的两端,所述第一转轴(602)设于所述第一横向电机(601)的首端,所述第一滑板(603)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602)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闭组件(9)包括第二横向电机(901)、第二转轴(902)和第二滑板(903),所述第二横向电机(901)设于所述第二框架(2)内顶部的两端,所述第二转轴(902)设于所述第二横向电机(901)的首端,所述第二滑板(903)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902)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控制器(5)和第二控制器(8),所述第一控制器(5)控制第一封闭组件(6)的运行操作,所述第二控制器(8)控制第二封闭组件(9)的运行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板(405)和第二限位板(705),所述第一限位板(405)环绕于所述的第一支撑板(404)顶部四周,所述第二限位板(705)环绕于所述的第二支撑板(704)顶部四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氧气组件(10)和人体红外传感器(1004),所诉氧气组件(10)嵌设于隧道(3)顶部,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1004)设于隧道(3)顶部的外部,所述氧气组件(10)包括罐体(1001)、连接头(1002)、电磁阀(1003)和人体红外传感器(1004),所述罐体(1001)嵌设于隧道(3)顶部,所述罐体(1001)内部底端由左至右设有多个数量的连接头(1002),所述连接头(1002)贯穿于隧道(3)顶端,且所述连接头(1002)内部设有电磁阀(1003),所述电磁阀(1003)通过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1004)控制启闭操作。
CN202320183010.8U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 Active CN2197437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83010.8U CN219743721U (zh)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83010.8U CN219743721U (zh)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3721U true CN219743721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6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83010.8U Active CN219743721U (zh)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37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3964B (zh) 隔绝式避难仓
CN208641608U (zh) 一种全方位自动灭火机器人
CN219743721U (zh) 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
CN201135713Y (zh) 逃生呼吸器
CN109008407B (zh) 一种抗地震救生装置
CN107137194A (zh) 一种通体悬灸床、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543299U (zh) 楼房折叠逃生箱
CN107570220B (zh) 一种能够形成低压环境的舱室
CN116115920A (zh) 一种生产车间应急逃生系统
CN104667441A (zh) 楼房折叠逃生箱
CN201221379Y (zh) 一种隔绝式避难仓
CN211245265U (zh) 一种耐高温空气呼吸服
CN208380441U (zh) 一种高层住宅避难门
CN205876032U (zh) 防爆式自动开窗器
CN109173123A (zh) 一种红外检测消防装置
CN107982649A (zh) 一种高楼阳台窗户逃生装置
CN106215351A (zh) 一种用于电镀线的防火系统
CN206198509U (zh) 一种用于电镀线的防火系统
CN207785695U (zh) 一种火灾救生舱
CN208280983U (zh) 一种地铁隧道施工用救生舱
CN207168863U (zh) 防地震、防火灾救生舱
CN207033483U (zh) 适用于矿山救援装备的自动水幕装置
CN110827648A (zh) 一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知识培训专用的消防机器人
CN214249735U (zh) 自动除泄漏燃气的吸油烟机
CN113694424B (zh) 一种狭小空间伸缩式蠕动救援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