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2856U - 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2856U
CN219742856U CN202321130002.3U CN202321130002U CN219742856U CN 219742856 U CN219742856 U CN 219742856U CN 202321130002 U CN202321130002 U CN 202321130002U CN 219742856 U CN219742856 U CN 219742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ersonnel
stopper
traumatic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300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璇
谢沛根
汪洋
程思锦
黄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11300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2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2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28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创伤骨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为了达到最佳的固定使用效果,需要术中对移位的骨折进行复位,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考虑到不同身材、不同部位骨折导致的骨折断端移位程度的不同引发的术中复位困难的问题。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包括两个底板,两个底板之间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使得人员可根据的实际的使用需求来对于该固定钳进行实质性的调节,从而可使骨折肢体获得的稳定固定效果,简洁的结构,方便人员快速部件的更换,为人员带来了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创伤骨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
背景技术
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当机体受到创伤后骨折的情况下,人员在对骨折进行复位手术过程中,可选择使用固定钳进行辅助作业。
在人员实际使用过程中,考虑到不同人员、不同部位的骨折,术中由于肌肉的牵拉导致骨折后断端移位,术中常常复位困难,或复位后难以维持稳定。为了达到最佳的复位效果,人员可能需要对已复位的骨折进行克氏针临时固定,这需要花费较长的手术时间,从而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为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快速稳定的复位,获得更佳的手术效果,特此提出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考虑到不同人员、不同部位的骨折,术中复位困难,以及复位后再次移位等问题造成的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增加等问题。为手术医生提供了便利,以及获得较好的效手术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包括两个底板,两个底板之间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底板的顶部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一侧外壁上部开设有对接槽,所述对接槽的内腔插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插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夹,所述竖杆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两侧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贯穿外壳的曲形插杆,所述曲形插杆的另一端贯穿相邻的竖杆侧壁延伸至对接槽内部与相对应的插孔相插接,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水平设置有弹簧,所述外壳的一侧外壁开设有通槽,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贯穿通槽的拨片。
优选地,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通过阻尼杆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安装于阻尼杆的外圈,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限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竖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组件,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与滑动组件相适配的滑槽。
优选地,所述拨片的外圈与相邻的通槽内腔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块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外壳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弧形夹的外弧与相邻的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在人员使用时,人员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通过铰链调节两个底板之间的角度,方便人员进行肢体的固定作业,人员可通过滑动组件来对于竖杆的位置关系进行调节,从而使得两个弧形夹相互靠近,对于人员的肢体进行支撑夹持固定作业,在人员使用前,人员可根据所使用人员的肢体尺寸对于弧形夹进行更换已达到适配的效果,人员可同时向外拨动两个拨片,使得拨片带动相对应的限位块进行位移,从而使得曲形插杆跟随位移,取消曲形插杆对于插孔的限制,人员随后可通过将连接杆拔出对接槽内部,从而达到取下弧形夹的操作,人员将符合使用需求的弧形夹一端插入对接槽的内部,随后人员松开受力的两个拨片,受到弹簧的弹性影响,两个拨片相互靠近,进而使得曲形插杆恢复初始位置,达到与相对应的插孔相插接的效果,对于连接杆起到了固定作用,通过结构上的设计,使得人员可根据的实际的使用需求来对于该固定钳进行实质性的调节,从而适配不同身材、不同部位骨折复位使用的最佳效果,保证了稳定固定的复位效果,简洁的结构,方便人员快速部件的更换,为人员带来了便利。
本实用新型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弹簧的设置,保证了两个限位块之间始终受到弹簧的作用力,彼此相互靠近,通过滑槽和滑动组件的设置,使得人员便于对于竖杆的位置关系进行调节,通过拨片的设置,使得人员可通过拨动拨片来带动限位块进行位移,通过外壳的设置,保护了其内部结构不受外力影响,通过弧形夹的设置,帮助了动手术人员进行肢体的固定限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竖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竖杆;3、滑槽;4、铰链;5、滑动组件;6、曲形插杆;7、对接槽;8、连接杆;9、弧形夹;10、插孔;11、外壳;12、阻尼杆;13、限位块;14、拨片;1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4,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包括两个底板1,两个底板1之间通过铰链4转动连接,底板1的顶部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竖杆2,竖杆2的一侧外壁上部开设有对接槽7,对接槽7的内腔插接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插孔10,连接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夹9,竖杆2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外壳11,外壳11的内腔两侧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3,限位块13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贯穿外壳11的曲形插杆6,曲形插杆6的另一端贯穿相邻的竖杆2侧壁延伸至对接槽7内部与相对应的插孔10相插接,两个限位块13之间水平设置有弹簧15,外壳11的一侧外壁开设有通槽,限位块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贯穿通槽的拨片14,具体的,在人员使用时,人员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通过铰链4调节两个底板1之间的角度,方便人员进行肢体的固定作业,人员可通过滑动组件5来对于竖杆2的位置关系进行调节,从而使得两个弧形夹9相互靠近,对于人员的肢体进行支撑夹持固定作业,在人员使用前,人员可根据所使用人员的肢体尺寸对于弧形夹9进行更换已达到适配的效果,人员可同时向外拨动两个拨片14,使得拨片14带动相对应的限位块13进行位移,从而使得曲形插杆6跟随位移,取消曲形插杆6对于插孔10的限制,人员随后可通过将连接杆8拔出对接槽7内部,从而达到取下弧形夹9的操作,人员将符合使用需求的弧形夹9一端插入对接槽7的内部,随后人员松开受力的两个拨片14,受到弹簧15的弹性影响,两个拨片14相互靠近,进而使得曲形插杆6恢复初始位置,达到与相对应的插孔10相插接的效果,对于连接杆8起到了固定作用,通过结构上的设计,从而适配不同身材、不同部位骨折复位使用的最佳效果,保证了稳定固定的复位效果,简洁的结构,方便人员快速部件的更换,为人员带来了便利。
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
在人员使用时,人员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通过铰链4调节两个底板1之间的角度,方便人员进行肢体的固定作业,人员可通过滑动组件5来对于竖杆2的位置关系进行调节,从而使得两个弧形夹9相互靠近,对于人员的肢体进行支撑夹持固定作业,在人员使用前,人员可根据所使用人员的肢体尺寸对于弧形夹9进行更换已达到适配的效果,人员可同时向外拨动两个拨片14,使得拨片14带动相对应的限位块13进行位移,从而使得曲形插杆6跟随位移,取消曲形插杆6对于插孔10的限制,人员随后可通过将连接杆8拔出对接槽7内部,从而达到取下弧形夹9的操作,人员将符合使用需求的弧形夹9一端插入对接槽7的内部,随后人员松开受力的两个拨片14,受到弹簧15的弹性影响,两个拨片14相互靠近,进而使得曲形插杆6恢复初始位置,达到与相对应的插孔10相插接的效果,对于连接杆8起到了固定作用。
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
通过结构上的设计,使从而适配不同身材、不同部位骨折复位使用的最佳效果,保证了稳定固定的复位效果,简洁的结构,方便人员快速部件的更换,为人员带来了便利。
进一步地,两个限位块13之间通过阻尼杆12固定连接,弹簧15安装于阻尼杆12的外圈,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限位块13的一侧固定连接,具体的,通过弹簧15的设置,保证了两个限位块13之间始终受到弹簧15的作用力,彼此相互靠近。
进一步地,竖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组件5,底板1的顶部开设有与滑动组件5相适配的滑槽3,具体的,通过滑槽3和滑动组件5的设置,使得人员便于对于竖杆2的位置关系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拨片14的外圈与相邻的通槽内腔滑动连接,具体的,通过拨片14的设置,使得人员可通过拨动拨片14来带动限位块13进行位移。
进一步地,限位块13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外壳1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具体的,通过外壳11的设置,保护了其内部结构不受外力影响。
进一步地,弧形夹9的外弧与相邻的连接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具体的,通过弧形夹9的设置,帮助了动手术人员进行肢体的固定限位。
综上所述:在人员使用时,人员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通过铰链4调节两个底板1之间的角度,方便人员进行肢体的固定作业,人员可通过滑动组件5来对于竖杆2的位置关系进行调节,从而使得两个弧形夹9相互靠近,对于人员的肢体进行支撑夹持固定作业,在人员使用前,人员可根据所使用人员的肢体尺寸对于弧形夹9进行更换已达到适配的效果,人员可同时向外拨动两个拨片14,使得拨片14带动相对应的限位块13进行位移,从而使得曲形插杆6跟随位移,取消曲形插杆6对于插孔10的限制,人员随后可通过将连接杆8拔出对接槽7内部,从而达到取下弧形夹9的操作,人员将符合使用需求的弧形夹9一端插入对接槽7的内部,随后人员松开受力的两个拨片14,受到弹簧15的弹性影响,两个拨片14相互靠近,进而使得曲形插杆6恢复初始位置,达到与相对应的插孔10相插接的效果,对于连接杆8起到了固定作用,通过弹簧15的设置,保证了两个限位块13之间始终受到弹簧15的作用力,彼此相互靠近,通过滑槽3和滑动组件5的设置,使得人员便于对于竖杆2的位置关系进行调节,通过拨片14的设置,使得人员可通过拨动拨片14来带动限位块13进行位移,通过外壳11的设置,保护了其内部结构不受外力影响,通过弧形夹9的设置,帮助了动手术人员进行肢体的固定限位,通过结构上的设计,使从而适配不同身材、不同部位骨折复位使用的最佳效果,保证了稳定固定的复位效果,简洁的结构,方便人员快速部件的更换,为人员带来了便利。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包括两个底板(1),其特征在于,两个底板(1)之间通过铰链(4)转动连接,所述底板(1)的顶部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竖杆(2),所述竖杆(2)的一侧外壁上部开设有对接槽(7),所述对接槽(7)的内腔插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插孔(10),所述连接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夹(9),所述竖杆(2)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外壳(11),所述外壳(11)的内腔两侧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3),所述限位块(13)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贯穿外壳(11)的曲形插杆(6),所述曲形插杆(6)的另一端贯穿相邻的竖杆(2)侧壁延伸至对接槽(7)内部与相对应的插孔(10)相插接,两个所述限位块(13)之间水平设置有弹簧(15),所述外壳(11)的一侧外壁开设有通槽,所述限位块(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贯穿通槽的拨片(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块(13)之间通过阻尼杆(12)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5)安装于阻尼杆(12)的外圈,所述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限位块(13)的一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组件(5),所述底板(1)的顶部开设有与滑动组件(5)相适配的滑槽(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片(14)的外圈与相邻的通槽内腔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3)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外壳(1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夹(9)的外弧与相邻的连接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
CN202321130002.3U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 Active CN219742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30002.3U CN219742856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30002.3U CN219742856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2856U true CN219742856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84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30002.3U Active CN219742856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28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96008B (zh) 一种多功能骨折复位导向钳
CN219742856U (zh) 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
CN202154721U (zh) 提拉钳
CN105125264A (zh) 一种稳定型枪式复位器
CN206482649U (zh) 一种骨折复位固定钳
CN209548076U (zh) 一种环抱带顶压式骨折复位钳
CN204049805U (zh) 枪式复位钳
CN201160887Y (zh) 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器
CN114916985A (zh) 截骨导向装置
CN211460463U (zh) 一种骨牵引器
CN219422942U (zh) 一种克氏针把持手柄
CN209253079U (zh) 一种组合式椎板固定板装置
CN211560324U (zh) 一种股骨干复位器
CN112603456A (zh) 一种锉刀把持器械
CN204562356U (zh) 枢椎椎板钉导向器
CN208989102U (zh) 一体化骨折复位固定钳
CN207970141U (zh) 钳式椎弓根螺钉钉帽夹持器
CN205007009U (zh) 股骨微创复位钳
CN205054385U (zh) 一种稳定型枪式复位器
CN211095062U (zh) 一种骨科牵引架
CN2412535Y (zh) 骨科牵引复位固定钳
CN211325527U (zh) 一种克氏针尾部折弯器
CN216124537U (zh) 多米诺连接装置
CN110151293A (zh) 一种骨创伤用复位固定钳
CN212490277U (zh) 一种胫骨单髁假体把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