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0788U - 线路结构及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线路结构及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0788U
CN219740788U CN202320854230.9U CN202320854230U CN219740788U CN 219740788 U CN219740788 U CN 219740788U CN 202320854230 U CN202320854230 U CN 202320854230U CN 219740788 U CN219740788 U CN 219740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s
top cover
plate
shell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5423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家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id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id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id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id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5423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0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0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0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路结构及控制器,线路结构包括壳体、电路板和若干元器件,壳体包括主壳、顶盖及两个第一侧板,主壳分别与顶盖和两个第一侧板可拆卸连接,且主壳、顶盖和两个第一侧板围合成密闭腔体;电路板可拆卸地固定设置在壳体面向顶盖的一面,且电路板与壳体之间形成有散热空间;若干元器件设于电路板面向顶盖的一面,且部分元器件伸出顶盖。密闭腔体有效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腔体内,主壳分别与顶盖和第一侧板可拆卸连接,便于拆取电路板,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散热空间便于腔体内的空气流通,部分元器件伸出顶盖,以增加更多的散热表面,实用性高。

Description

线路结构及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控制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路结构及控制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路板在装进壳体时,不便安装和拆卸,并且直接设于壳体,电路板与预留之间空间较小,容易引起电路板发热,在电路板安装使用时由于外界环境影响,特别是在一些风尘比较大的地方,电路板上容易会堆积铺满较厚的灰尘,不仅会影响电器元件的正常工作和效率,而且还可能会引起短路故障,从而减少了电路板和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对电路板上的灰尘进行清理时也较为不便,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损坏电器元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路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线路结构的壳体不便安装和拆卸,影响线路板正常工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路结构,所述线路结构包括壳体、电路板和若干元器件,所述壳体包括主壳、顶盖及两个第一侧板,所述主壳分别与所述顶盖和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主壳、所述顶盖和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围合成密闭腔体;所述电路板可拆卸地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面向所述顶盖的一面,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散热空间;若干所述元器件设于所述电路板面向所述顶盖的一面,且部分所述元器件伸出所述顶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壳包括底板和两个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底板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板的连接处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槽的第一连接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和其中一所述第二侧板连接处的所述第一固定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槽分别设于所述底板的两端,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槽贯穿于所述主壳,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包括顶板和两个第三侧板,两个所述第三侧板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顶板的两端,所述顶板和两个所述第三侧板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板和两个所述第三侧板的连接处分别开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二固定槽的第二连接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和其中一所述第三侧板连接处的所述第二固定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槽分别设于所述底板的两端,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槽贯穿于所述主壳,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板朝所述底板的一侧凸设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伸入所述腔体,并紧贴所述第二侧板,所述顶盖的外侧面平滑过渡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设有若干出线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所述的线路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路结构及控制器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通过主壳、顶盖和两个第一侧板围合成密闭腔体;有效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腔体内,主壳分别与顶盖和两个第一侧板可拆卸连接,便于拆取电路板,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电路板可拆卸地固定设置在壳体面向顶盖的一面,且电路板与壳体之间形成有散热空间;便于腔体内的空气流通,若干元器件设于电路板面向顶盖的一面,且部分元器件伸出顶盖,以增加更多的散热表面,又设有防水层,可以有效地防止外界水的侵蚀,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线路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切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0 线路结构 124 卡接板
1 壳体 13 第一侧板
11 主壳 131 第一连接孔
111 底板 132 第二连接孔
112 第二侧板 133 出线孔
113 第一固定槽 14 密闭腔体
12 顶盖 2 电路板
121 顶板 21 散热空间
122 第三侧板 22 支撑柱
123 第二固定槽 3 若干元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提供一种线路结构1000,所述线路结构1000包括壳体1、电路板2和若干元器件3,所述壳体1包括主壳11、顶盖12及两个第一侧板13,所述主壳11分别与所述顶盖12和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3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主壳11、所述顶盖12和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3围合成密闭腔体14。所述电路板2可拆卸地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1面向所述顶盖12的一面,且所述电路板2与所述壳体1之间形成有散热空间21。若干所述元器件设于所述电路板2面向所述顶盖12的一面,且部分所述元器件伸出所述顶盖12。
具体地,电路板2背向所述顶盖12的一面连接有支撑柱2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主壳11、顶盖12和两个第一侧板13围合成密闭腔体14;有效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腔体内,主壳11分别与顶盖12和两个第一侧板13可拆卸连接,便于拆取电路板2,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电路板2可拆卸地固定设置在壳体1面向顶盖12的一面,且电路板2与壳体1之间形成有散热空间21;便于腔体内的空气流通,若干元器件3设于电路板2面向顶盖12的一面,且部分元器件伸出顶盖12,以增加更多的散热表面,实用性高。
请结合参照图3所示,为减少主壳11的加工难度,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壳11包括底板111和两个第二侧板112,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12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111的两端,所述底板111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12一体成型。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11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12的连接处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槽113,所述第一侧板13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槽113的第一连接孔13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槽113和第一连接孔131可以通过螺丝,弹性塞件等锁紧件锁紧。
在一实施例中,为使主壳11与第一侧板13连接稳固,所述底板111和其中一所述第二侧板112连接处的所述第一固定槽1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槽113分别设于所述底板111的两端,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3连接。
请结合参照图3所示,为加工更方便,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槽113贯穿于所述主壳11,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3连接。
请结合参照图3所示,为减少顶盖12的加工难度,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盖12包括顶板121和两个第三侧板122,两个所述第三侧板122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顶板121的两端,所述顶板121和两个所述第三侧板122一体成型。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板121和两个所述第三侧板122的连接处分别开设有第二固定槽123,所述第一侧板13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二固定槽123的第二连接孔13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槽123和第二连接孔132可以通过螺丝,弹性塞件等锁紧件锁紧。
为使顶盖12与第一侧板13连接稳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盖12和其中一所述第三侧板122连接处的所述第二固定槽1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槽123分别设于所述底板111的两端,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3连接。
请结合参照图3所示,为加工更方便,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槽113贯穿于所述主壳11,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3连接。
请结合参照图3所示,为保证其密封性,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板122朝所述底板111的一侧凸设有卡接板124,所述卡接板124伸入所述腔体,并紧贴所述第二侧板112,所述顶盖12的外侧面平滑过渡于所述第二侧板112的外侧面。
请结合参照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13设有若干出线孔133。
在本实施例中,出线孔133可以根据线材不同更改出线孔133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控制器,该控制器包括上述的线路结构1000,该线路结构10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控制器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壳、顶盖及两个第一侧板,所述主壳分别与所述顶盖和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主壳、所述顶盖和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围合成密闭腔体;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可拆卸地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面向所述顶盖的一面,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散热空间;及若干元器件,若干所述元器件设于所述电路板面向所述顶盖的一面,且部分所述元器件伸出所述顶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包括底板和两个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底板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板的连接处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槽的第一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其中一所述第二侧板连接处的所述第一固定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槽分别设于所述底板的两端,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或,所述第一固定槽贯穿于所述主壳,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顶板和两个第三侧板,两个所述第三侧板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顶板的两端,所述顶板和两个所述第三侧板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和两个所述第三侧板的连接处分别开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二固定槽的第二连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和其中一所述第三侧板连接处的所述第二固定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槽分别设于所述底板的两端,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或,所述第一固定槽贯穿于所述主壳,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朝所述底板的一侧凸设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伸入所述腔体,并紧贴所述第二侧板,所述顶盖的外侧面平滑过渡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设有若干出线孔。
10.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中所述的线路结构。
CN202320854230.9U 2023-04-17 2023-04-17 线路结构及控制器 Active CN219740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54230.9U CN219740788U (zh) 2023-04-17 2023-04-17 线路结构及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54230.9U CN219740788U (zh) 2023-04-17 2023-04-17 线路结构及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0788U true CN219740788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62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54230.9U Active CN219740788U (zh) 2023-04-17 2023-04-17 线路结构及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07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28748A1 (zh) 电源柜
CN219740788U (zh) 线路结构及控制器
CN213693759U (zh) 一种防潮式网络通信设备信号交换设备
CN207587627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固态继电器
CN212390579U (zh) 一种支持远程和本地的控制器
CN212541264U (zh) 一种计算机电源模组的散热装置
CN213185905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双控制器散热外壳
CN210380672U (zh) 一种车载电源转换器壳体
CN209823630U (zh) 一种双面对插式安装方式的功率模块
CN216218486U (zh) 一种控制箱
CN220510393U (zh) 一种电座子的防护机构
CN215500135U (zh) 一种密封式风冷机柜
CN216055958U (zh) 一种直流屏的散热降压模块
CN219938752U (zh) 外壳穿孔组合式防水结构及防水散热器
CN218005631U (zh) 配电箱
CN220585422U (zh) 一种一体化储能电源箱体
CN219227443U (zh) 一种新型模块化电力逆变器
CN219534396U (zh) 一种提升温控器静电防护性能装置
CN211976465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监控支架
CN214798275U (zh) 智能恒压供水系统电气柜内部开关集成面板
CN212752814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机体用固定结构
CN218276074U (zh) 一种六柱全相过电压保护器
CN217607774U (zh) 一种密封防水的光伏接线盒
CN211790224U (zh) 一种微电网中储能变流器的控制装置
CN215185878U (zh) 电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