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8883U - 用于塑壳断路器的操作系统及塑壳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塑壳断路器的操作系统及塑壳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8883U
CN219738883U CN202320983095.8U CN202320983095U CN219738883U CN 219738883 U CN219738883 U CN 219738883U CN 202320983095 U CN202320983095 U CN 202320983095U CN 219738883 U CN219738883 U CN 219738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ck
main gear
operating system
handl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8309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郦琪
刘振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riority to CN20232098309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8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8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88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操作系统和塑壳断路器。操作系统包括:壳体;电机,安装在壳体内;传动机构,可操作地连接到电机的输出轴,能够在电机运行时传递来自电机的动力;主齿轮,可操作地连接到传动机构,在传动机构传递的动力下旋转;齿条,可滑动地安装在壳体内,且可操作地连接到主齿轮,能够在主齿轮旋转的驱动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齿条具有与塑壳断路器的操作手柄接合的致动件,在齿条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时,致动件能够与操作手柄接合,从而致动操作手柄在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切换,在齿条的第一位置,操作手柄处于合闸位置,在齿条的第二位置,操作手柄处于分闸位置。

Description

用于塑壳断路器的操作系统及塑壳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操作系统及包括这种操作系统的塑壳断路器。
背景技术
塑壳断路器的操作系统需要实现塑壳断路器的分闸、合闸和储能功能,不仅满足电动操作同时又要具有离合功能满足手动操作,操作系统整体功能复杂,所以往往体积庞大,价格高昂,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安装在塑壳断路器上,用于操作塑壳断路器的操作手柄,所述操作系统包括:壳体;电机,安装在壳体内;传动机构,可操作地连接到电机的输出轴,能够在电机运行时传递来自电机的动力;主齿轮,可操作地连接到传动机构,在传动机构传递的动力下旋转;齿条,可滑动地安装在壳体内,且可操作地连接到主齿轮,能够在主齿轮旋转的驱动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齿条具有与塑壳断路器的操作手柄接合的致动件,在齿条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时,致动件能够与操作手柄接合,从而致动操作手柄在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切换,在齿条的第一位置,操作手柄处于合闸位置,在齿条的第二位置,操作手柄处于分闸位置。
有利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杆,连接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齿轮组,接合在蜗杆和主齿轮之间。
有利地,所述主齿轮包括第一齿轮部分和第一空齿部分,在齿条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空齿部分面向齿条,使得主齿轮整体处于齿条的滑动路径之外,在电机运行带动主齿轮沿第一方向旋转时,主齿轮旋转成使得第一齿轮部分逐渐接合齿条,并推动齿条从第一位置滑动到第二位置。
有利地,所述主齿轮还包括第二空齿部分,在齿条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空齿部分面向齿条,使得主齿轮整体处于齿条的滑动路径之外,在电机运行带动主齿轮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主齿轮旋转成使得第一齿轮部分逐渐接合齿条,并推动齿条从第二位置滑动到第一位置。
有利地,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导轨,齿条配置成可滑动地安装在导轨上,以沿着导轨滑动。
有利地,所述齿条具有本体,致动件具有从本体朝向操作手柄所在的一侧延伸的第一致动部分和第二致动部分,第一致动部分配置成在齿条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滑动时,第一致动部分与操作手柄接合,从而使操作手柄从合闸位置切换至分闸位置,第二致动部分配置成在齿条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滑动时,第二致动部分与操作手柄接合,从而使操作手柄从分闸位置切换至合闸位置。
有利地,还包括手操手柄,其可操作地连接到齿条,能够带动齿条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从而实现手动操作。
有利地,齿条还包括第二齿轮部分,在齿条处于第二位置且通过手动操作手操手柄使齿条移动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在电机运行带动主齿轮沿第一方向旋转时,主齿轮旋转成使得第二齿轮部分逐渐接合齿条,并推动齿条从第一位置滑动到第二位置。
有利地,所述齿条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从本体沿与致动件相反的一侧延伸,并且沿齿条的运动方向间隔开,手操手柄的一端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上,另一端夹持在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在齿条的第一位置,当手操手柄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手操手柄推压第二限位件,进而推动齿条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滑动,在齿条的第二位置,当手操手柄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手操手柄推压第一限位件,进而推动齿条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滑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塑壳断路器,该塑壳断路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操作系统。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从下面的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变得更加明显,并且该描述和附图仅用于示例性目的而不是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的操作系统的透视图,该操作系统安装在塑壳断路器上,此时,齿条处于第二位置。
图2示出齿条处于第一位置的平面图。
图3示出齿条滑动到第二位置的平面图。
图4示出齿条的透视图。
图5示出操作系统的另一透视图,此时,齿条处于第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公开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与附图所展示的实施例相比,本公开保护范围内的可行实施方案可以具有更少的部件、具有附图未展示的其他部件、不同的部件、不同地布置的部件或不同连接的部件等。此外,附图中两个或更多个部件可以在单个部件中实现,或者附图中所示的单个部件可以实现为多个分开的部件。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未说明部件数量时,部件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同样,“一”、“该”、“所述”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安装”、“设置”“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安装、设置、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安装、设置、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设备使用时的相对方位关系或附图所示的方位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的操作系统的透视图,该操作系统安装在塑壳断路器上,用于操作塑壳断路器的操作手柄,使操作手柄的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切换。该操作系统既可以电动操作也可以手动操作。
该操作系统1包括壳体(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部分壳体,以显示壳体内的各部件)和安装在壳体内的电机11。传动机构也设置在壳体11内,用于连接到电机11的输出轴,从而传递来自电机的动力。在本示例中,传动机构包括蜗杆12和传动齿轮组13,蜗杆12连接到电机的输出轴,将来自电机的动力传递给传动齿轮组13。传动齿轮组13在本示例中包括第一齿轮131和第二齿轮132,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传动齿轮组的形式不限于此,还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齿轮,只要能够传递动力而已。传动齿轮组13还接合到主齿轮14(主齿轮14也设置在壳体内),从而将动力传递给主齿轮14,使主齿轮14旋转。主齿轮14能够接合齿条15,齿条15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内,在主齿轮14旋转并与齿条15接合时,齿条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壳体内滑动,齿条的第一位置对应于操作手柄的合闸位置,齿条的第二位置对应于操作手柄的分闸位置。齿条15具有致动件,该致动件能够接合操作手柄,从而驱动操作手柄在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切换。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传动机构包括蜗杆和传动齿轮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传动机构仅是用于传动的作用,其具体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化,例如蜗杆不是必须的,而完全使用齿轮来传动。
为了引导齿条15的滑动,导轨17设置在壳体内,齿条可滑动地安装在导轨17上,以沿着导轨17滑动。
在本示例中,如图4所示,齿条15具有本体153,致动件从本体朝向操作手柄所在的一侧延伸。致动件具有第一致动部分151和第二致动部分152,第一致动部分151和第二致动部分152彼此间隔开,从而使得操作手柄2(在图4中仅示意性地以圆圈示出)处于第一致动部分151和第二致动部分152之间的空间中。第一致动部分151配置成在齿条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滑动时接合操作手柄,从而致动操作手柄从合闸位置朝向分闸位置切换。第二致动部分152配置成在齿条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滑动时接合操作手柄,从而致动操作手柄从分闸位置朝向合闸位置切换。致动件的上述形式仅是示例,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操作手柄的形式能够想到合适的致动件的形式,只要致动件能够致动操作手柄即可。
图2显示出齿条15处于第一位置的透视图。主齿轮14具有第一齿轮部分141、第一空齿部分142、第二齿轮部分143和第二空齿部分144。在齿条处于第一位置时(如图1所示),第一空齿部分142面向齿条15,使得主齿轮位于齿条的滑动路径之外,也就是说,此时齿条可以自由滑动,而不会与主齿轮干涉,这使得齿条可在手动操作中滑动。在电机运行带动主齿轮14沿第一方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主齿轮14旋转成使得第一齿轮部分141逐渐接合齿条,并推动齿条15从第一位置滑动到第二位置,如图3所示,此时,第二空齿部分144面向齿条15,使得主齿轮又位于齿条的滑动路径之外。如果,此时没有任何手动操作,则在电机运行带动主齿轮14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主齿轮14旋转成使得第一齿轮部分141又逐渐接合齿条15,并推动齿条15从第二位置滑动到第一位置。
然而,如上所述,在齿条位于从第一位置滑动到第二位置之后,由于第二空齿部分144面向齿条15,主齿轮位于齿条的滑动路径之外,如果此时手动将齿条15从第二位置移动回第一位置,在下一次电动操作时,为了使主齿轮能够接合齿条,主齿轮还包括第二齿轮部分143,其能够像第一齿轮部分那样接合齿条并使齿轮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
上面描述了该操作系统的电动操作过程,该操作系统还能够手动操作,如下所述。
如上所述,由于在齿条15在第一位置时不与主齿轮14啮合(第一空齿部分面向齿条15)且在第二位置时也不与主齿轮14啮合(第二空齿部分面向齿条15),所以可以手动操作齿条15,使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而不会影响电动操作的部件(主齿轮14、传动机构、电机)。
如图5所示,该操作系统还包括手操手柄16,其可操作地连接到齿条,能够带动齿条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从而实现手动操作。在本示例中,如图5所示,齿条15包括第一限位件153和第二限位件154,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从本体沿与致动件相反的一侧延伸,并且沿齿条的运动方向间隔开。手操手柄16的一端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上,另一端夹持在第一限位件153和第二限位件154之间。图5示出另一侧的透视图,此时齿条处于第一位置,此时,第一空齿部分142面向齿条15。当操作手操手柄使其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手操手柄推压第二限位件154,进而推动齿条15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滑动。类似地,在齿条的第二位置,当手操手柄16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手操手柄推压第一限位件153,进而推动齿条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滑动。
上面描述了手操手柄16可以旋转的形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还可以设想任何其它形式的手操手柄,只要能够手动操作齿条即可。
尽管在参照各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已经在说明书中被描述并且在附图中被图示,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优选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中的某些技术特征对于解决特定的技术问题可能并不是必需的,从而可以没有或者省略这些技术特征而不影响技术问题的解决或者技术方案的形成;而且,一个实施例的特征、要素和/或功能可以与其它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特征、要素和/或功能适当地相互组合、结合或者配合,除非该组合、结合或者配合明显不可实施。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安装在塑壳断路器上,用于操作塑壳断路器的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系统包括:
壳体;
电机,安装在壳体内;
传动机构,可操作地连接到电机的输出轴,能够在电机运行时传递来自电机的动力;
主齿轮,可操作地连接到传动机构,在传动机构传递的动力下旋转;
齿条,可滑动地安装在壳体内,且可操作地连接到主齿轮,能够在主齿轮旋转的驱动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齿条具有与塑壳断路器的操作手柄接合的致动件,在齿条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时,致动件能够与操作手柄接合,从而致动操作手柄在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切换,在齿条的第一位置,操作手柄处于合闸位置,在齿条的第二位置,操作手柄处于分闸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蜗杆,连接到电机的输出轴;
传动齿轮组,接合在蜗杆和主齿轮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齿轮包括第一齿轮部分和第一空齿部分,在齿条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空齿部分面向齿条,使得主齿轮整体处于齿条的滑动路径之外,在电机运行带动主齿轮沿第一方向旋转时,主齿轮旋转成使得第一齿轮部分逐渐接合齿条,并推动齿条从第一位置滑动到第二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齿轮还包括第二空齿部分,在齿条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空齿部分面向齿条,使得主齿轮整体处于齿条的滑动路径之外,在电机运行带动主齿轮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主齿轮旋转成使得第一齿轮部分逐渐接合齿条,并推动齿条从第二位置滑动到第一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导轨,齿条配置成可滑动地安装在导轨上,以沿着导轨滑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具有本体,致动件具有从本体朝向操作手柄所在的一侧延伸的第一致动部分和第二致动部分,第一致动部分配置成在齿条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滑动时,第一致动部分与操作手柄接合,从而使操作手柄从合闸位置切换至分闸位置,第二致动部分配置成在齿条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滑动时,第二致动部分与操作手柄接合,从而使操作手柄从分闸位置切换至合闸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操手柄,其可操作地连接到齿条,能够带动齿条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从而实现手动操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齿条还包括第二齿轮部分,在齿条处于第二位置且通过手动操作手操手柄使齿条移动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在电机运行带动主齿轮沿第一方向旋转时,主齿轮旋转成使得第二齿轮部分逐渐接合齿条,并推动齿条从第一位置滑动到第二位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从本体沿与致动件相反的一侧延伸,并且沿齿条的运动方向间隔开,手操手柄的一端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上,另一端夹持在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在齿条的第一位置,当手操手柄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手操手柄推压第二限位件,进而推动齿条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滑动,在齿条的第二位置,当手操手柄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手操手柄推压第一限位件,进而推动齿条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滑动。
10.一种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该塑壳断路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系统。
CN202320983095.8U 2023-04-26 2023-04-26 用于塑壳断路器的操作系统及塑壳断路器 Active CN219738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3095.8U CN219738883U (zh) 2023-04-26 2023-04-26 用于塑壳断路器的操作系统及塑壳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3095.8U CN219738883U (zh) 2023-04-26 2023-04-26 用于塑壳断路器的操作系统及塑壳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8883U true CN219738883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61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83095.8U Active CN219738883U (zh) 2023-04-26 2023-04-26 用于塑壳断路器的操作系统及塑壳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88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59092B (zh) 断路器的电动分合闸机构
KR20150095579A (ko) 선형 및 회전형 조합 액추에이터
KR102655160B1 (ko) 도어 구동 시스템 및 이를 갖춘 냉장고
EP2172956B1 (en) A mechanism for the synchronized operation of closing and opening of a switching device and a selector device in a switchgear
CN219738883U (zh) 用于塑壳断路器的操作系统及塑壳断路器
CN200941536Y (zh) 用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三工位操作装置
UA76018C2 (en) Movable unit of a switch with additional disconnecting contacts for switchgear
US6686551B2 (en) Switch, in particular battery cutout switch for vehicles and the like
CN214956484U (zh) 三段式双电源切换开关
WO2016064482A1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assembly therefor
US11551893B2 (en) Electrical apparatus with door mounted rotary handle for operating an electrical device and an interlock mechanism
CN210200652U (zh) 用于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
CN113066679A (zh) 三段式双电源切换开关
CN109427495A (zh) 电气控制柜、用于其的驱动机构机械式门连锁装置及方法
CN203910569U (zh) 断路器电动操作机构
CN2593343Y (zh) 负荷开关电动操作机构
CN110931320B (zh) 一种断路器分合闸装置
CN220933959U (zh) 自动转换开关的限位装置及自动转换开关、用电设备
CN218182114U (zh) 隔离接地电动操作机构
CN215451223U (zh) 新型断路器机构机械程序锁二合一装置
US11728103B2 (en) Electrical apparatus with door mounted rotary handle for operating an electrical device and an interlock mechanism
US11346129B1 (en) Latch apparatus
EP3995656A1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doors and windows
JP6743540B2 (ja) 回路遮断器の外部操作ハンドル装置
CN113838695A (zh) 操作机构、并联式机构以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