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6535U - 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6535U
CN219736535U CN202321234558.7U CN202321234558U CN219736535U CN 219736535 U CN219736535 U CN 219736535U CN 202321234558 U CN202321234558 U CN 202321234558U CN 219736535 U CN219736535 U CN 219736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ing
container
battery
main container
sealing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345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伟
曹艳艳
梁听
宋章训
杨亦双
杨庆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xing Pylon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xing Pylon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xing Pylon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xing Pylon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345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6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6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6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包括:测量容器、第一阀门以及第一密封塞;其中,测量容器形成有投料口以及抽气接口;抽气接口设置有第一阀门,投料口设置有第一密封塞,且第一密封塞形成有传递过孔。可见,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通过抽真空,将样品例如极片的孔隙内的气体完全排出,有利于电解液的浸润,不仅能够保证极片的吸液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且能够提升电解液的浸润速度,大大缩短测量时间。

Description

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将电池的极片(或者是隔膜、叠片后的裸电芯,亦或者是卷芯等产品)放置在盛有电解液的装置中,通过电解液在极片孔隙的渗透,并且观察电解液体积变化差,从而确定极片的吸液量,由于极片为多孔电极,极片孔隙内会存在气体,这样在电解液浸润时会存在气-液相界面,不利于电解液的浸润,从而造成测量误差和电解液浸润速率慢所导致的测量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的极片(或者是隔膜、叠片后的裸电芯,亦或者是卷芯等产品)的吸液量测试中,极片孔隙内会存在气体,不利于电解液的浸润,从而造成测量误差和电解液浸润速率慢所导致的测量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包括:测量容器、第一阀门以及第一密封塞;其中,所述测量容器形成有投料口以及抽气接口;所述抽气接口设置有所述第一阀门,所述投料口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塞,且所述第一密封塞形成有传递过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还包括输送管以及第二阀门;其中,所述输送管与所述测量容器相连通,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输送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测量容器包括主容器以及与所述主容器相连接的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其中,所述主容器与所述输送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二测量管分别与所述主容器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主容器形成有所述抽气接口,所述第一测量管的远离所述主容器的一端形成有所述投料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测量管的远离所述主容器的一端形成有开口,且所述开口设置有第二密封塞。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着所述主容器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二测量管均设置于所述主容器的顶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量管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刻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主容器、所述第一测量管以及所述第二测量管均为透明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主容器为半球形容器,且沿其高度方向的底部为平面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二测量管均为圆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还包括储液容器,且所述储液容器通过所述输送管与所述测量容器相连通;所述储液容器形成有注液口,且所述注液口设置有第三密封塞。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还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传递过孔螺纹相连接,并且能够沿着所述传递过孔移动,所述支撑构件用于支撑待测样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通过抽真空,将样品例如极片的孔隙内的气体完全排出,有利于电解液的浸润,不仅能够保证极片的吸液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且能够提升电解液的浸润速度,大大缩短测量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测量容器,11-主容器,111-抽气接口,12-第一测量管,13-第二测量管,131-刻度,14-第一阀门,15-第一密封塞,16-第二密封塞,2-输送管,3-第二阀门,4-储液容器,5-第三密封塞,6-支撑杆,7-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包括:测量容器1、第一阀门14以及第一密封塞15;其中,测量容器1形成有投料口以及抽气接口111;抽气接口111设置有第一阀门14,投料口设置有第一密封塞15,且第一密封塞15形成有传递过孔。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示,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还包括储液容器4、输送管2以及第二阀门3;其中,储液容器4通过输送管2与测量容器1相连通;第二阀门3设置于输送管2;储液容器4形成有注液口,且注液口设置有第三密封塞5。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示,测量容器1包括主容器11以及与主容器11相连接的第一测量管12和第二测量管13;其中,主容器11与储液容器4相连通;第一测量管12和第二测量管13分别与主容器11的内部相连通;
主容器11形成有抽气接口111,第一测量管12的远离主容器11的一端形成有投料口;第二测量管13的远离主容器11的一端形成有开口,且开口设置有第二密封塞16,便于通过此开口对第二测量管13的内部进行清洗,避免残留电解液;第一测量管12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刻度131,且优选地,刻度131的精度为1μL,当然,不仅限于此,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示,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还包括支撑构件,支撑构件与传递过孔螺纹相连接,并且能够沿着传递过孔移动,支撑构件用于支撑待测样品,且优选地,支撑构件为支撑杆6也即细螺杆。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利用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对电池极片7的吸液量进行检测的过程如下:
S1、将待测样品通过细线系在支撑杆6上,并且由投料口伸入第一测量管12中,而后塞紧第一密封塞15;
S2、关闭第二阀门3,将足量的电解液注入到储液容器4中,并塞紧第三密封塞5;
S2、在第二测量管13的开口塞紧第二密封塞16;
S3、打开第一阀门14,并连接带有真空检测度装置的抽真空设备进行抽真空,且优选地,真空度保持在-40~-100KPa,当然,不仅限于此,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S4、抽真空完毕后,关闭第一阀门14,打开第二阀门3,将储液容器4中的电解液注入到主容器11中,并且使得与主容器11相连通的第二测量管13中的液面达到或者超过刻度131的零刻度;
S5、通过缓慢旋转向下移动支撑杆6,将待测样品完全刚好伸入到液面的下方(避免支撑杆6伸入过多,影响测量结果),并记录此时第二测量管13中的液面刻度131值V1;
S6、搁置适量时间,直至液面稳定不再变化,记录此时第二测量管13中的液面刻度131值V2,其中,优选地,搁置时间为1h-48h;
S7、计算测试样品的吸液量M=ρ(V1-V2),其中ρ为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电解液的密度;
S8、清理本装置中的电解液及样品。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通过抽真空,将样品例如极片7的孔隙内的气体完全排出,有利于电解液的浸润,不仅能够保证极片7的吸液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且能够提升电解液的浸润速度,大大缩短测量时间。此外,通过旋转下降支撑杆6,使得极片7能够缓慢浸入电解液的液面以下,较快速投放极片7到液面以下的操作而言,不会引起液面的波动,也即提升了检测精度。注意:前述的样品不仅限于极片7,还可为隔膜、叠片后的裸电芯或者卷芯等产品。
当然,不仅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不设置储液容器4,如图2所示,只设置输送管2和第三密封塞5,使用时,则可拔出第三密封塞5,直接拿着装有电解液的容器直接从输送管2的开口端向主容器11内注入电解液,也能够实现对主容器11的注液操作,且当注液完成后,将第三密封塞5重新塞紧。
此外,支撑杆6与第一密封塞15的传递过孔不仅限于螺纹相连接,也即支撑杆6也可仅插设在传递过孔内,而非螺纹连接。
此外,第二测量管13的顶部也可设置成封闭式结构,也即不配设第二密封塞16。
此外,第二测量管13也可不设置刻度131,在实际测量时,需要人工去测量液面高度等,进而在进行体积换算,但这种操作较麻烦。
此外,不仅限于通过细绳将待测样品系在支撑构件上,还可通过胶粘等方式将待测样品固定在支撑构件的底部。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沿着主容器11的高度方向,第一测量管12和第二测量管13均设置于主容器11的顶部。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测量管12和第二测量管13均为圆管;主容器11为半球形容器,且沿其高度方向的底部为平面结构,便于稳定地放置在工作台面上,而且形状规则,便于成型,当然,不仅限于此,如图2所示,主容器11也可为底部为方形,顶部为半球形的容器,亦或者是长方体状的容器,亦或者是异形的容器。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示,上述的主容器11、第一测量管12以及第二测量管13可为一体式结构,且为耐腐蚀的玻璃材质或者塑料材质,并且优选地,如图1所示,主容器11、第一测量管12以及第二测量管13均为透明管,便于实验者观察。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储液容器4包括相连接的球形的瓶体以及延伸管,延伸管的远离瓶体的一端装配有前文所述的第二密封塞16,当然,不仅限于此,也可为其他形状的瓶体。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储液容器4为透明容器,便于实验者观察其内部的储液量是否充足,进而及时补液。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密封塞15、第二密封塞16以及第三密封塞5可为橡胶塞。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阀门14和第二阀门3可为手动阀开关阀或者是电动开关阀。
实施例二
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公开的内容。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中的结构不同点在于: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中去除了第二测量管13,其他结构和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相同,并且在第一测量管12上设置刻度131,也即直接通过第一测量管12内的液面变化去进行测量。
实施例三
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公开的内容。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中的结构不同点在于: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中去除了第二测量管13和主容器11,其他结构和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相同,并且将抽气接口111、输送管2以及刻度131均设置在第一测量管12上,抽气和充电解液均在第一测量管12内进行,直接通过第一测量管12内的液面变化去进行测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容器、第一阀门以及第一密封塞;其中,所述测量容器形成有投料口以及抽气接口;所述抽气接口设置有所述第一阀门,所述投料口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塞,且所述第一密封塞形成有传递过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还包括输送管以及第二阀门;其中,所述输送管与所述测量容器相连通,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输送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容器包括主容器以及与所述主容器相连接的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其中,所述主容器与所述输送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二测量管分别与所述主容器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主容器形成有所述抽气接口,所述第一测量管的远离所述主容器的一端形成有所述投料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量管的远离所述主容器的一端形成有开口,且所述开口设置有第二密封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主容器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二测量管均设置于所述主容器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管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刻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容器、所述第一测量管以及所述第二测量管均为透明管。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容器为半球形容器,且沿其高度方向的底部为平面结构;和/或
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二测量管均为圆管。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还包括储液容器,且所述储液容器通过所述输送管与所述测量容器相连通;所述储液容器形成有注液口,且所述注液口设置有第三密封塞。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还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传递过孔螺纹相连接,并且能够沿着所述传递过孔移动,所述支撑构件用于支撑待测样品。
CN202321234558.7U 2023-05-19 2023-05-19 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 Active CN219736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4558.7U CN219736535U (zh) 2023-05-19 2023-05-19 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4558.7U CN219736535U (zh) 2023-05-19 2023-05-19 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6535U true CN219736535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9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34558.7U Active CN219736535U (zh) 2023-05-19 2023-05-19 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6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46139U (zh) 一种含气量测定仪
CN219736535U (zh) 电池吸液量测量装置
CN109269587B (zh) 一种实验室测量沼气体积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1856285U (zh) 一种新型自制测定膜孔隙率的装置
CN107202743A (zh) 一种多样品静态吸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210221583U (zh) 一种负压液体取样器
CN201408798Y (zh) 蓄电池化成灌酸盒
CN207472411U (zh) 一种液体流量计量装置
CN211317897U (zh) 一种用于收集水体表面气体的静态水箱
CN206627166U (zh) 日产水量测定装置
CN105716745A (zh) 一种测试混凝土毛细管负压的传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9707166U (zh) 一种水质科学用采样装置
CN112881262B (zh) 一种细胞培养传递用多孔支架孔隙率测量装置
CN211926840U (zh) 便携式相邻构件水平差校准检测仪器
CN204202705U (zh) 一种铝银浆储料罐用液位浮标
CN212340361U (zh) 一种测试非饱和土试样体积变化的三轴仪装置
CN216484473U (zh)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内部气体测量装置
CN204694523U (zh) 一种镉柱还原装置
CN111122382B (zh) 一种冰密度测量仪器
CN214473401U (zh) 一种白细泡介素33检查试剂盒
CN210913783U (zh) 一种真空温度计
CN220063307U (zh) 一种压力容器封头密封性检测设备
CN113175977B (zh) 一种大容积非标水箱液位与容积的快速标定方法及标定量具
CN203857999U (zh) 便捷式量液器
CN220583692U (zh) 一种套管的检漏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