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6039U - 一种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6039U
CN219736039U CN202320292501.6U CN202320292501U CN219736039U CN 219736039 U CN219736039 U CN 219736039U CN 202320292501 U CN202320292501 U CN 202320292501U CN 219736039 U CN219736039 U CN 219736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district
area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9250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欣
易家松
邵煜然
沈腾飞
席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9250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6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6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60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属于废水处理、能量回收与再生领域。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包括进水管、出水管、换热区、降温区、混合区和出水区,进水管、换热区、降温区、混合区、出水区和出水管依次连通,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蛇型换热盘管、导流折板、冷却水多孔管、强化冷却水多孔管、温度传感器、控制阀门和电动阀门,蛇型换热盘管位于换热区,导流折板和冷却水多孔管均位于降温区,强化冷却水多孔管位于混合区,温度传感器位于出水区,控制阀门设置在冷却水多孔管上,电动阀门设置在强化冷却水多孔管上,且电动阀门与温度传感器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属于废水处理、能量回收与再生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中的锅炉高温排污水,实验动物建筑、医疗建筑、实验室等的工艺设备(高温灭菌锅等)的高温排水以及车间厂房排放的高温废水温度较高,根据相关的设计标准不允许直接排放,需要就近降温后方可进入下游废水管道进行排放或处理。
目前高温废水普遍采用国标图集《给水排水构筑物设计选用图(水池、水塔、化粪池)》07S906中的钢筋混凝土锅炉降温排污池进行降温处理,通过高温排水和冷却水混合冷却的方式进行降温冷却,高温排水的热量没有经过有效利用就直接排放,造成的能源的大量浪费。此外,由于高温废水的进水量不断变化,冷却降温工况不同,对于降温后的出水温度能否达标并不能有效的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针对传统钢筋混凝土降温排污池无法有效控制出水温度能否达标以及高温排污中的废热不能有效利用的现状,将热回收功能、出水监测功能引入传统降温排污池,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能够实现热量回收、有效控制出水温度的强化排污降温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包括进水管、出水管、换热区、降温区、混合区和出水区,所述进水管、换热区、降温区、混合区、出水区和出水管依次连通,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蛇型换热盘管、导流折板、冷却水多孔管、强化冷却水多孔管、温度传感器、控制阀门和电动阀门,所述蛇型换热盘管位于换热区,所述导流折板和冷却水多孔管均位于降温区,所述强化冷却水多孔管位于混合区,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出水区,所述控制阀门设置在冷却水多孔管上,所述电动阀门设置在强化冷却水多孔管上,且电动阀门与温度传感器连接。既能够有效控制出水温度是否达标,又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排污降温池,实现回收高温排污水中的废热,用于生活热水系统的预热,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同时也能够部分减少冷却水的用量。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区与降温区之间的隔墙上设置有第一过水孔,所述混合区与出水区之间的隔墙上设置有第二过水孔。换热区和降温区的隔墙底部开3个第一过水孔过水,混合区和出水区的隔墙底部开3个第二过水孔过水,过水孔尺寸200mm(宽)X300mm(高)。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区的顶部设置有人孔井盖和二次蒸发筒。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区与降温区之间的隔墙上设置有防冲刷钢板,所述防冲刷钢板位于换热区。
进一步地,所述蛇型换热盘管与热水系统连接。蛇型换热盘管为全紫铜材质,换热面积需要根据热回收量进行计算选用;导流折板选用耐高温材质,能够满足长期在不低于90°C高温下工作的要求;冷却水多孔管和强化冷却水多孔管在管底按100mm间距开孔,孔径φ10mm。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多孔管和强化冷却水多孔管均与冷却水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区的底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底板和混凝土垫层。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高度大于出水管的高度。出水管的管底低于进水管的管底,高差不小于150mm,且须满足降温区的水头损失。
进一步地,设置在强化冷却水多孔管上的电动阀门与出水区的温度传感器联动,如果项目所在建筑设有BA系统,开启信号及温度信息上传至BA系统。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实现高温废水中的废热回收,可用于建筑热水系统的预热,节能降耗。
(2)通过对高温废水的废热利用,降低了废水热负荷,可以有效节约冷却水量。
(3)增加了强化冷却水多孔管,提升了降温区冷却降温能力。
(4)出水区具有水温监控功能,并且与电动阀门联动,有效控制出水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I-I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II-II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蛇型换热盘管1、导流折板2、冷却水多孔管3、强化冷却水多孔管4、温度传感器5、控制阀门6、电动阀门7、第一过水孔8、第二过水孔9、进水管A、出水管B、人孔井盖C、二次蒸发筒D、防冲刷钢板E、冷却水管F、换热区G、降温区H、混合区I、出水区J。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3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有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施例中的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包括进水管A、出水管B、换热区G、降温区H、混合区I、出水区J、蛇型换热盘管1、导流折板2、冷却水多孔管3、强化冷却水多孔管4、温度传感器5、控制阀门6和电动阀门7。蛇型换热盘管1为全紫铜材质,换热面积需要根据热回收量进行计算选用;导流折板2选用耐高温材质,能够满足长期在不低于90°C高温下工作的要求;冷却水多孔管3和强化冷却水多孔管4在管底按100mm间距开孔,孔径φ10mm。
本实施例中的进水管A、换热区G、降温区H、混合区I、出水区J和出水管B依次连通,蛇型换热盘管1位于换热区G,导流折板2和冷却水多孔管3均位于降温区H,强化冷却水多孔管4位于混合区I,温度传感器5位于出水区J,控制阀门6设置在冷却水多孔管3上,电动阀门7设置在强化冷却水多孔管4上,且电动阀门7与温度传感器5连接。强化冷却水多孔管4上的电动阀门7与出水区J的温度传感器5联动,如果项目所在建筑设有BA系统,开启信号及温度信息上传至BA系统。
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区G与降温区H之间的隔墙上设置有第一过水孔8和防冲刷钢板E,防冲刷钢板E位于换热区G,混合区I与出水区J之间的隔墙上设置有第二过水孔9,换热区G的顶部设置有人孔井盖C和二次蒸发筒D,蛇型换热盘管1与热水系统连接,冷却水多孔管3和强化冷却水多孔管4均与冷却水管F连接,出水区J的底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底板和混凝土垫层,进水管A的高度大于出水管B的高度。出水管B的管底低于进水管A的管底,高差不小于150mm,且须满足降温区H的水头损失,换热区G和降温区H的隔墙底部开3个第一过水孔8过水,混合区I和出水区J的隔墙底部开3个第二过水孔9过水,过水孔尺寸200mm(宽)X300mm(高)。
具体的说,建筑中的锅炉高温排污水,实验动物建筑、医疗建筑、实验室等的工艺设备(高温灭菌锅等)的高温排水以及车间厂房排放的高温废水经过汇总收集后,通过进水管A进入排污降温池的换热区G,在换热区G内滞留、并且通过换热区G底部蛇型换热盘管1进行换热,收集的废热可以用于本建筑内的生活热水系统或者采暖系统的预热。
经过热回收的高温废水通过第一过水孔8进入降温区H,自下而上通过导流折板2,同时降温区H顶部的冷却水多孔管3将冷却水均匀的布水下洒,在导流折板2中充分的扰动混合后溢流进入混合区I(兼做强化降温区)持续进行扰动换热降温。
出水区J设置温度传感器5,对于出水温度进行监测,如果出水温度过高无法达到排水要求,联动开启强化冷却水多孔管4的电动阀门7,通过混合区I的强化冷却进一步降低出水温度。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包括进水管(A)、出水管(B)、换热区(G)、降温区(H)、混合区(I)和出水区(J),所述进水管(A)、换热区(G)、降温区(H)、混合区(I)、出水区(J)和出水管(B)依次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蛇型换热盘管(1)、导流折板(2)、冷却水多孔管(3)、强化冷却水多孔管(4)、温度传感器(5)、控制阀门(6)和电动阀门(7),所述蛇型换热盘管(1)位于换热区(G),所述导流折板(2)和冷却水多孔管(3)均位于降温区(H),所述强化冷却水多孔管(4)位于混合区(I),所述温度传感器(5)位于出水区(J),所述控制阀门(6)设置在冷却水多孔管(3)上,所述电动阀门(7)设置在强化冷却水多孔管(4)上,且电动阀门(7)与温度传感器(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区(G)与降温区(H)之间的隔墙上设置有第一过水孔(8),所述混合区(I)与出水区(J)之间的隔墙上设置有第二过水孔(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区(G)的顶部设置有人孔井盖(C)和二次蒸发筒(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区(G)与降温区(H)之间的隔墙上设置有防冲刷钢板(E),所述防冲刷钢板(E)位于换热区(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型换热盘管(1)与热水系统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多孔管(3)和强化冷却水多孔管(4)均与冷却水管(F)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区(J)的底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底板和混凝土垫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A)的高度大于出水管(B)的高度。
CN202320292501.6U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 Active CN219736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92501.6U CN219736039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92501.6U CN219736039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6039U true CN219736039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31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92501.6U Active CN219736039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60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3273B (zh) 适用于养殖场固、液混合污水厌氧处理的装置及方法
JP2012530891A (ja) 排水から熱を回収するための装置、前記装置を含む熱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201811612U (zh) 一种洗浴废水热回收装置
CN100504275C (zh) 印染行业废水热能回收方法及回收系统
CN1862208A (zh) 一种废水余热回收器
CN110282741A (zh) 一种耐低温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CN102518184B (zh) 一种洗浴热水综合回收利用装置
CN202400898U (zh) 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的生化冷却装置
CN219736039U (zh) 一种能够实现热量回收的强化排污降温池
CN103723901A (zh) 利用污泥干化余热对消化处理进泥进行预加热的方法
CN201754046U (zh) 渣水换热装置
CN111156851A (zh) 一种蒸压釜的冷凝水余热回收系统
CN211570396U (zh) 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02967160A (zh) 余热回收器
CN209926933U (zh) 一种使用连排污水对生水进行提温的装置
CN201811618U (zh) 高效节能渣水换热装置
CN205119872U (zh)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CN109489462A (zh) 一种废热能回收大罐耦合相变蓄热的热能回收塔
CN206479076U (zh) 一种涡流清污式污水换热器
CN205740636U (zh) 一种节能抗低温型庭院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9064215U (zh) 一种用于校园洗浴废水的余热换热系统
CN105509315B (zh) 水源热泵与板式换热器联合热回收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9107386A (zh) 一种消失模铸造用废气净化装置
CN104422312B (zh) 回流式污水换热器
CN211311206U (zh) 一种用于工业废水的热交换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