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0812U - 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0812U
CN219730812U CN202321254619.6U CN202321254619U CN219730812U CN 219730812 U CN219730812 U CN 219730812U CN 202321254619 U CN202321254619 U CN 202321254619U CN 219730812 U CN219730812 U CN 219730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guide rail
aeration
organic fertilizer
sec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546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远
郭辉
潘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li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li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li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li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546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0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0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0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肥生产设施领域,公开了一种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包括发酵槽(1)、环绕该发酵槽(1)布置的第一环形导轨(2)、设于该第一环形导轨(2)的环绕区域中的中心导轨(3)以及由所述第一环形导轨(2)和中心导轨(3)承载并设于所述发酵槽(1)上方的翻抛机(4),所述中心导轨(3)设置为允许所述翻抛机(4)沿所述第一环形导轨(2)顺时针或逆时针单向行走。该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可以省去行走传动机构中用于使得翻抛机反向行走的相关传动部件,便于简化翻抛机的行走传动机构,且翻抛机可以对发酵槽内的物料进行连续翻抛,从而有效提高了翻抛效率和有机肥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肥生产设施,具体地涉及一种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畜牧业和种植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在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有机废弃物,包括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和餐厨垃圾等,这不仅造成资料的浪费,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将这些废弃物资源化是处理有机废弃物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堆肥发酵技术则是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最常用的手段。
堆肥发酵技术是指在有氧条件下通过生物氧化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矿化并腐化,得到稳定、无害的成熟有机肥,使其具有一定的腐殖质特性,且不含病原体、杂草种子等。堆肥发酵技术可使基质中难降解的有机物被部分降解,形成代表土壤肥力的腐殖质,并使致病菌和杂草种子被灭活,潜在的臭味危害被消除,形成稳定、安全、有土壤肥力的终产物,是有机物资源化的良好途径。
为了解决传统自然通风发酵中缺乏充足的空气补充、仅在物料表面层发生良好的发酵的技术问题,现代化的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设置有翻抛机和曝气装置,以便实现良好的好氧发酵过程,产出优质的有机肥,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用于发酵反应的发酵槽通常设置为直槽,翻抛机在其上往复行走以对发酵槽内的物料进行翻抛,这不仅需要在翻抛机中设置复杂的行走传动机构(以便实现往复行走),还由于其仅能在一个方向行走过程中对进行物料翻抛而影响有机肥生产效率并造成能源浪费。
另外,现有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中使用的曝气装置普遍存在曝气不均匀、结构复杂、投资成本高、操作不方便等问题,导致氧传质效率和物料发酵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翻抛机在发酵槽上往复行走作业导致的行走传动机构复杂、翻抛效率低等问题,提供一种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该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便于通过简化的行走传动机构实现翻抛机的行走,并能够在单向行走过程中对发酵槽内的物料进行连续翻抛,由此提高了翻抛效率和有机肥生产效率,并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包括发酵槽、环绕该发酵槽布置的第一环形导轨、设于该第一环形导轨的环绕区域中的中心导轨以及由所述第一环形导轨和中心导轨承载并设于所述发酵槽上方的翻抛机,所述中心导轨设置为允许所述翻抛机沿所述第一环形导轨顺时针或逆时针单向行走。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导轨包括彼此平行地布置于所述中心导轨的两侧的直线导轨段和分别连接至该直线导轨段两端的弧形导轨段。
优选地,所述中心导轨布置于所述发酵槽的对称中心线上并沿平行于所述直线导轨段的方向延伸,该中心导轨包括固定导轨段和分别布置于该固定导轨段两端的旋转导轨段,该旋转导轨段能够被驱动为绕竖直轴向转动,以使得该旋转导轨段的两端选择性地朝向并对齐所述固定导轨段。
优选地,所述旋转导轨段通过轨枕固定于旋转支撑架上,该旋转支撑架通过回转支承可转动地连接至第一支撑立柱。
优选地,所述固定导轨段的两端分别支撑于第二支撑立柱上,该第二支撑立柱的朝向所述旋转导轨段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轨枕的两端分别设有能够弹性伸缩的弹性限位件,在所述旋转导轨段对齐所述固定导轨段的状态下,该弹性限位件与所述限位凸起配合,以能够由该限位凸起限制所述旋转导轨段转动。
优选地,所述旋转导轨段的顶面上设有用于在该旋转导轨段转动过程中限制所述翻抛机相对该旋转导轨段移动的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中心导轨为与所述第一环形导轨并行延伸的第二环形导轨,或者,所述中心导轨包括沿平行于所述直线导轨段的方向延伸的主导轨段和分别布置于该主导轨段两端的弧形回转导轨段,该弧形回转导轨段的两端均朝向所述主导轨段并允许所述翻抛机通过该弧形回转导轨段而改变在所述主导轨段上的行走方向。
优选地,还包括曝气装置,该曝气装置包括连接有鼓风机的曝气主管和铺设于所述发酵槽下方并形成有曝气孔的曝气支管,该曝气支管连通至所述曝气主管。
优选地,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分别布置于所述发酵槽两侧并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两个所述曝气主管和分别连接至所述曝气主管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多个连接管,各个所述连接管分别通过四通管接头连接有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多个所述曝气支管,以在所述发酵槽下方组成呈矩阵分布的多个曝气支管组。
优选地,两个所述曝气主管各自连接的所述鼓风机布置于所述发酵槽的同一侧,并且/或者,所述曝气主管和所述曝气支管的自由端分别安装有堵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允许翻抛机沿第一环形导轨顺时针或逆时针单向行走,由此可以省去行走传动机构中用于使得翻抛机反向行走的相关传动部件,便于简化翻抛机的行走传动机构。在顺时针或逆时针单向行走过程中,翻抛机可以对发酵槽内的物料进行连续翻抛,从而有效提高了翻抛效率,避免因反向行走造成的能源浪费;该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便于通过合理控制翻抛作业时机和频率等发酵操作过程而使得物料在被从发酵槽的进料口翻抛至出料口位置时恰好完全发酵,从而实现有机肥的连续、高效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其中显示了旋转导轨段的安装结构;
图4是图3中旋转导轨段的安装结构的进一步放大图;
图5是图1中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的第一环形导轨和中心导轨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的俯视图,其中省去了翻抛机,并显示了曝气装置的布置方式;
图7是图6中的曝气装置的轴测图;
图8是图7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9是图7中局部C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酵槽;11-上料区域;12-出料口;2-第一环形导轨;21-直线导轨段;22-弧形导轨段;3-中心导轨;31-固定导轨段;32-旋转导轨段;321-限位块;33-轨枕;331-弹性限位件;3311-弹簧;3312-滚轮;34-旋转支撑架;35-第一支撑立柱;36-第二支撑立柱;361-限位凸起;4-翻抛机;5-墙体;6-鼓风机;7-曝气主管;71-堵头;72-电动蝶阀;78-三通管接头;8-连接管;9-曝气支管;89-四通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分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包括发酵槽1,其能够接收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和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这些有机废弃物可以作为生产有机肥的主要原料,在发酵槽1内与发酵菌发生反应,以在好氧发酵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发酵,最终形成可供利用的有机肥。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原料的含水量按比例加入辅料(稻糠粉、锯末、蘑菇渣等),在经过搅拌混合后均匀地铺满在发酵槽1内作为发酵基质。典型地,发酵槽1可以由墙体5围合而成,或者从地面向下挖出具有一定深度的坑体作为容置有机废弃物和发生发酵反应的空间。
在上述发酵过程中,为了为微生物活动提供充足的氧气,保证发酵效率,还需利用翻抛机4对发酵槽1内的物料进行翻抛,以使得空气与发酵槽1内的有机废弃物充分接触,避免仅在物料表面层发生所需的发酵。通常地,翻抛机4由导轨引导为在发酵槽1上方行走,以便稳定地翻抛发酵槽1内的物料。在本实用新型的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中,包括环绕发酵槽1布置的第一环形导轨2和设于该第一环形导轨2的环绕区域中的中心导轨3,翻抛机4由该第一环形导轨2和中心导轨3承载,其两侧的行走轮可以分别对应地支撑在第一环形导轨2和中心导轨3上并沿其运行。其中,中心导轨3设置为允许该翻抛机4沿第一环形导轨2顺时针或逆时针单向行走。
由此,该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可以省去翻抛机4的行走传动机构中用于使得该翻抛机4反向行走的相关传动部件(如倒挡轴和相应的传动齿轮等),便于简化翻抛机4的行走传动机构。在顺时针或逆时针单向行走过程中,翻抛机4可以对发酵槽1内的物料进行连续翻抛,从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往复行走、仅在一个方向进行翻抛的作业方式有效提高了翻抛效率,避免因反向行走造成的能源浪费。该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便于通过合理控制翻抛作业时机和频率等发酵操作过程而使得物料在被从发酵槽的进料口翻抛至出料口位置时恰好完全发酵,从而实现有机肥的连续、高效生产。例如,结合图6所示,可以将发酵槽1的端部的一侧设置为上料区域11,而该端部的另一侧设有出料口12,有机废弃物等物料由上料区域11进入发酵槽1内,当翻抛机4沿第一环形导轨2行走一圈时,其将发酵槽1内的物料向行走方向推进一定距离。根据上料时间、物料类型和湿度等,控制翻抛机4按照相应的频率运行一圈,确保各部分物料与空气充分接触。从而,当物料被从上料区域11推进至出料口12时,可以使得其完全发酵,由此能够从出料口12输出稳定、无害的成熟有机肥。相比于传统直槽的物料完全发酵、一次出料方式,该发酵槽1内不同位置处的物料的发酵程度不同,因而可以在上料区域11相对连续地上料,有效提升了有机肥生产效率和管理便利性。
为了实现自动化生产,还可以在上料区域11设置自动上料装置,并在发酵槽1内布置多个温/湿度传感器,根据检测的温度和湿度信号,由PLC程序控制上料、翻抛以及随后所述的曝气,由此能够良好地匹配于物料的发酵状况,便于远程或自动化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中,第一环形导轨2可以设置为各种形式的环状。在图示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环形导轨2包括彼此平行地布置于中心导轨3两侧的直线导轨段21和分别连接至该直线导轨段21的两端的弧形导轨段22,例如,直线导轨段21可以具有相对较长(相比于两个直线导轨段21之间的间距)的延伸长度,两端的弧形导轨段22可以沿圆弧线延伸,由此该第一环形导轨2大体呈跑道形,如图5所示。在发酵槽1由墙体5围合而成的情形下,该第一环形导轨2可以固定于墙体5顶面上。
相比于其他形式的环状结构,该第一环形导轨2可以引导翻抛机4沿直线导轨段21行走较长的直线行程,以便于在该直线行走过程中稳定地进行翻抛作业。同时,发酵槽1可以被保持为整体呈长直的结构,便于如曝气管路的布置和场地规划等。
为了能够使得翻抛机4沿第一环形导轨2顺时针或逆时针单向行走,中心导轨3可以设置为多种适当的形式,例如,该中心导轨3可以与第一环形导轨2并行延伸,并同样形成为环状,即中心导轨3形成为第二环形导轨。由此,第一环形导轨2和该中心导轨3分别设置为用于引导翻抛机4行走的外环导轨和内环导轨,在任意延伸位置二者之间具有恒定的间距,翻抛机4的双侧行走轮可以分别对应地支撑在该第一环形导轨2和中心导轨3上。在第一环形导轨2设置为包括上述直线导轨段21和弧形导轨段22的情形下,中心导轨3也可以相应地具有与之平行的直线导轨段和弧形导轨段。
在分别沿中心导轨3两侧的直线导轨段21行走时,翻抛机4的内侧行走轮可以被布置为沿发酵槽1的对称中心线(该对称中心线平行于直线导轨段21的延伸方向)行走,由此,可以在中心导轨3的大部分延伸长度范围内仅设有单根导轨,而仅需在两端位置处能够实现翻抛机4的折返即可。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减小中心导轨3对第一环形导轨2的环绕区域内的空间占用,由此能够保证发酵槽1具有相对较高的容量。因此,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中心导轨3包括沿平行于第一环形导轨2的直线导轨段21的方向延伸的主导轨段以及设于该主导轨段的两端的用于改变翻抛机4在该主导轨段上的行走反向的折返段。例如,折返段可以设置为弧形回转导轨段,该弧形回转导轨段的两端均朝向主导轨段,翻抛机4能够通过该弧形回转导轨段的一端从主导轨段行走至弧形回转导轨段上,并在该弧形回转导轨段上调转方向后通过另一端返回至主导轨段,以完成翻抛机4的折返行走。由此,通过该弧形回转导轨段,翻抛机4能够在主导轨段的两端改变其在该主导轨段上的行走方向。
结合图1、图5和图6所示,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中心导轨3的主导轨段设置为固定导轨段31,折返段设置为旋转导轨段32,由此在其整个延伸长度方位内均形成为单根导轨,进一步减少对第一环形导轨2的环绕区域内的空间占用。具体地,中心导轨3布置于发酵槽1的对称中心线上,在第一环形导轨2沿发酵槽1的周边布置时,该第一环形导轨2同样关于该对称中心线对称。该中心导轨3沿平行于第一环形导轨2的方向延伸,并包括固定导轨段31和分别布置于该固定导轨段31的两端的旋转导轨段32,该旋转导轨段32能够被驱动为绕竖直轴线转动,以使得其两端选择性地朝向固定导轨段31并与该固定导轨段31对齐。由此,在翻抛机4行走至第一环形导轨2的弧形导轨段22时,其外侧行走轮沿该弧形导轨段22滚动,而内侧行走轮则可以相对中心导轨3的旋转导轨段32保持静止,并通过该旋转导轨段32的绕竖直轴线的转动而调转方向。在翻抛机4从固定导轨段31行走至旋转导轨段32上之后,旋转导轨段32绕竖直轴线转动180°,使其另一端与固定导轨段31对齐,由此允许翻抛机4沿第一环形导轨2的弧形导轨段22行走为发生180°转向,并改变了其在固定导轨段31上的行走方向。
旋转导轨段32可以由独立设置的旋转驱动装置驱动为绕竖直轴线转动,由此需要在其支撑部分(如随后结合图3所述的第一支撑立柱35和旋转支撑架34)设置旋转驱动装置。或者,旋转导轨段32可以在翻抛机4的内侧行走轮的作用下被动地绕竖直轴线转动,由此可以省去前述独立设置的旋转驱动装置。例如,翻抛机4的内、外侧行走轮可以分别由电机驱动为在相应的导轨上转动,该两侧的电机可以设置为由变频器控制,在沿直线导轨段21和固定导轨段31行走过程中,电机的速度被控制为基本一致;当行走至弧形导轨段22和旋转导轨段32时,内侧行走电机被启动抱闸,使其与旋转导轨段32相对静止,而外侧行走电机继续以一定速度运行,由此沿弧形导轨段22行走,此时,翻抛机4以内侧行走轮为中心转弯,而旋转导轨段32在内侧行走轮作用下同步转动。当转动180°之后,内侧行走电机恢复运行,从而沿相反方向在固定导轨段31上行走。其中,为了避免翻抛机4在该过程中发生相对旋转导轨段32的相对位移,旋转导轨段32的顶面上还可以设有限位块321,如图4所示,以在旋转导轨段32转动过程中限制翻抛机4(的内侧行走轮)的位置。
图2至图4示出了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旋转导轨段32的安装结构。其中,旋转导轨段32通过轨枕33固定于旋转支撑架34上,该旋转支撑架34通过回转支承可转动地连接至第一支撑立柱35上。通过这种设置,当翻抛机4行走至第一环形导轨2的弧形导轨段22时,旋转导轨段32承受来自内侧行走轮的作用力,以被驱动为绕旋转支撑架34的旋转中心线转动。其中,为了保证可靠承载翻抛机4,旋转支撑架34可以具有分别连接至轨枕33的多条支撑梁,第一支撑立柱35也可以通过连接梁连接至如用于支撑固定导轨段31的第二支撑立柱36等。
进一步地,翻抛机4在固定导轨段31和旋转导轨段32之间行走时,需要避免旋转导轨段32的意外转动,以保证翻抛机4的行走稳定性。为此,第二支撑立柱36可以支撑于固定导轨段31的两端,并在朝向旋转导轨段32的一侧可以设置有限位凸起361;轨枕33的两端可以分别设有能够弹性伸缩的弹性限位件331,在旋转导轨段32对齐固定导轨段31的状态下,该弹性限位件331与限位凸起361配合,以限制旋转导轨段361的转动。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在翻抛机4行走至弧形导轨段21上时,旋转导轨段32需要(可选择地)能够随着翻抛机4的转弯而转动;另一方面,在翻抛机4从固定导轨段31行走至旋转导轨段32时,旋转导轨段32需要被保持为与固定导轨段31对齐,因此,弹性限位件331的弹力应当适中,既不能够完全阻止旋转导轨段32的转动,也需起到一定的限制器转动的作用。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轨枕33的两端形成有安装腔,弹性限位件331安装至该安装腔内,并包括在一端抵靠于安装腔底部的弹簧3311。该弹性限位件331的远离弹簧3311的一端设有滚轮3312,其在弹簧3311作用下抵靠于第二支撑立柱36,并在旋转导轨段32转动过程中滚动为越过第二支撑立柱36上的限位凸起361。
结合图6至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还包括曝气装置,该曝气装置包括连接有鼓风机6的曝气主管7和铺设于发酵槽1下方并形成有曝气孔的曝气支管9,该曝气支管9连通所述曝气主管7。由此,通过鼓风机6向发酵槽1底部通入空气,可以保证有机废弃物发酵过程的氧供应充足,提高发酵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中,发酵槽1中的发酵区域由中心导轨3分隔为位于其两侧的两部分,为此,可以相应设置曝气管路的布置位置和连通方式等,以保证氧供应充足。在图示优选实施方式中,曝气装置包括分别布置于发酵槽1两侧的两个曝气主管7,该曝气主管7分别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即平行于上述直线导轨段21,各个曝气主管7可以分别由独立的鼓风机6供应空气。由此,一个鼓风机和相应的曝气主管7可以为发酵槽1的位于中心导轨3一侧的部分供应空气,另一个鼓风机和相应的曝气主管7可以为发酵槽1的位于中心导轨3另一侧的部分供应空气。
各个曝气主管7可以连接有分别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多个连接管8,该第二水平方向垂直于前述第一水平方向,各个连接管8分别通过四通管结构89连接有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多个曝气支管9。由此,在发酵槽1的下方,这些曝气支管9被布置为呈矩阵分布的多个曝气支管组,其分别对应发酵槽1的不同区域,有利于实现均匀曝气,且能够根据发酵进程通过管路上布置的阀门(如曝气主管7上的电动蝶阀72)控制各部分的通气量。在本实用新型中,曝气主管7、连接管8和曝气支管9可以分别为聚氯乙烯材质,其中,曝气支管9上形成有均匀分布的曝气孔,如在其同一高度位置处开设有法向相互垂直的曝气孔,孔径为6mm,轴向孔间距为500mm。曝气支管9上方可以铺设有一层碎石子,以防发酵槽1内的物料堵塞曝气孔。曝气主管7和曝气支管9的自由端还可以分别安装有堵头71,以封闭其各自的端部,而无需成型为端部封闭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另外,曝气主管7可以通过如三通管接头78连接至各连接管8。
尽管两个曝气主管7分别布置于发酵槽1的两侧,但其连接的鼓风机6可以被布置于发酵槽1的同一侧,以便集中控制和维护。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槽(1)、环绕该发酵槽(1)布置的第一环形导轨(2)、设于该第一环形导轨(2)的环绕区域中的中心导轨(3)以及由所述第一环形导轨(2)和中心导轨(3)承载并设于所述发酵槽(1)上方的翻抛机(4),所述中心导轨(3)设置为允许所述翻抛机(4)沿所述第一环形导轨(2)顺时针或逆时针单向行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导轨(2)包括彼此平行地布置于所述中心导轨(3)的两侧的直线导轨段(21)和分别连接至该直线导轨段(21)两端的弧形导轨段(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轨(3)布置于所述发酵槽(1)的对称中心线上并沿平行于所述直线导轨段(21)的方向延伸,该中心导轨(3)包括固定导轨段(31)和分别布置于该固定导轨段(31)两端的旋转导轨段(32),该旋转导轨段(32)能够被驱动为绕竖直轴向转动,以使得该旋转导轨段(32)的两端选择性地朝向并对齐所述固定导轨段(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导轨段(32)通过轨枕(33)固定于旋转支撑架(34)上,该旋转支撑架(34)通过回转支承可转动地连接至第一支撑立柱(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轨段(31)的两端分别支撑于第二支撑立柱(36)上,该第二支撑立柱(36)的朝向所述旋转导轨段(3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起(361);所述轨枕(33)的两端分别设有能够弹性伸缩的弹性限位件(331),在所述旋转导轨段(32)对齐所述固定导轨段(31)的状态下,该弹性限位件(331)与所述限位凸起(361)配合,以能够由该限位凸起(361)限制所述旋转导轨段(32)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导轨段(32)的顶面上设有用于在该旋转导轨段(32)转动过程中限制所述翻抛机(4)相对该旋转导轨段(32)移动的限位块(32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轨(3)为与所述第一环形导轨(2)并行延伸的第二环形导轨,或者,所述中心导轨(3)包括沿平行于所述直线导轨段(21)的方向延伸的主导轨段和分别布置于该主导轨段两端的弧形回转导轨段,该弧形回转导轨段的两端均朝向所述主导轨段并允许所述翻抛机(4)通过该弧形回转导轨段而改变在所述主导轨段上的行走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曝气装置,该曝气装置包括连接有鼓风机(6)的曝气主管(7)和铺设于所述发酵槽(1)下方并形成有曝气孔的曝气支管(9),该曝气支管(9)连通至所述曝气主管(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分别布置于所述发酵槽(1)两侧并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两个所述曝气主管(7)和分别连接至所述曝气主管(7)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多个连接管(8),各个所述连接管(8)分别通过四通管接头(89)连接有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多个所述曝气支管(9),以在所述发酵槽(1)下方组成呈矩阵分布的多个曝气支管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曝气主管(7)各自连接的所述鼓风机(6)布置于所述发酵槽(1)的同一侧,并且/或者,所述曝气主管(7)和所述曝气支管(9)的自由端分别安装有堵头(71)。
CN202321254619.6U 2023-05-19 2023-05-19 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 Active CN219730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54619.6U CN219730812U (zh) 2023-05-19 2023-05-19 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54619.6U CN219730812U (zh) 2023-05-19 2023-05-19 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0812U true CN219730812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25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54619.6U Active CN219730812U (zh) 2023-05-19 2023-05-19 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08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59078B (zh) 异位发酵床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系统及其应用
WO2018010191A1 (zh) 一种规模化养猪场养殖污染综合治理系统及方法
CN104609675A (zh) 一种奶牛场养殖污水的生态综合处理方法
CN205420113U (zh) 一种养殖场粪污处理系统
CN104876649A (zh) 一种节能环保楼式羊舍粪便收集方法及其设备
CN107698119A (zh) 一种实现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零污染排放的治理方法
CN103664259B (zh) 利用鸭粪便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
CN104737927A (zh) 养殖污染控制用发酵系统和养殖场
JPH09502419A (ja) 糞尿好気発酵促進装置、それを用いた好気発酵施設及び該施設で生成される堆肥
CN210765069U (zh) 肥料快速发酵装置
CN110079440A (zh) 生物滚筒发酵罐装置
CN219730812U (zh) 有机肥堆肥发酵系统
CN209442886U (zh) 一种循环式粪便发酵装置
CN108793421A (zh) 一种自然水体的生态治理系统及方法
CN102701556A (zh) 滚筒式高效污泥无害化处理设备
CN113582753A (zh) 一种粪污堆肥发酵工艺
CN206721190U (zh) 序批式微生物孵化器
CN206127311U (zh) 一种固体高温好氧发酵反应系统
CN208617711U (zh) 一种畜禽粪尿喷淋发酵装置
CN111777434A (zh) 一种畜禽养殖粪污发热微生物腐熟方法及其腐熟装置
CN208843954U (zh) 密封闭式环卫垃圾的好氧发酵罐
CN217591768U (zh) 一种发酵牛床的翻抛机构以及自动播撒菌种的装置
CN109020664A (zh) 一种有机废弃物仓式腐熟发酵设备
CN211129323U (zh) 一种用于猪舍内粪便处理的菌床处理车
CN109134023A (zh) 一种有机废弃物仓式腐熟发酵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