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21081U - 一种表面高柔软性的卫生巾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面高柔软性的卫生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21081U
CN219721081U CN202321344820.3U CN202321344820U CN219721081U CN 219721081 U CN219721081 U CN 219721081U CN 202321344820 U CN202321344820 U CN 202321344820U CN 219721081 U CN219721081 U CN 2197210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bers
diversion
core
sanitary napk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448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平
刘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ada Sanitary Products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wada Sanitary Products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da Sanitary Products Zhe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wada Sanitary Products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4482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210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21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210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护理用品领域,公开了一种表面高柔软性的卫生巾,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面层、导流层、吸收芯层和底膜;所述面层包括上面层和下面层,上面层的下表面与下面层的上表面接触,下面层的下表面与导流层的上表面接触;所述上面层中设有若干空心凸泡,空心凸泡的内表面与下面层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空心结构;所述上面层的克重大于下面层的克重。本实用新型的卫生巾采用具有特殊结构的上、下面层复合,表面具有较好的柔软性,使用舒适,且具有较好的抗反渗性,能保持表面干爽。

Description

一种表面高柔软性的卫生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护理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面高柔软性的卫生巾。
背景技术
卫生巾是女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次性卫生护理用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卫生巾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一直是研发人员关注的焦点。
面层是卫生巾中与使用者皮肤直接接触的部分,在使用时与皮肤之间存在摩擦,因而面层对卫生巾的舒适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表面柔软性差的卫生巾易刺激皮肤,影响使用舒适性。关于如何改善卫生巾的表面柔软性,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变面层材料上。
目前,卫生巾面层的材料主要是非织造布(无纺布)和打孔塑料膜两大类。其中,打孔塑料膜面层能较好地保持自身干爽,阻止经血反渗,但柔软性较差。非织造布面层相较于打孔塑料膜而言更加柔软,但由于纤维均为质地较硬的材料,因而柔软性仍然欠佳。如何进一步提高非织造布面层的表面柔软性,仍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表面高柔软性的卫生巾。该卫生巾采用具有特殊结构的上、下面层复合,表面具有较好的柔软性,使用舒适,且具有较好的抗反渗性,能保持表面干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表面高柔软性的卫生巾,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面层、导流层、吸收芯层和底膜;所述面层包括上面层和下面层,上面层的下表面与下面层的上表面接触,下面层的下表面与导流层的上表面接触;所述上面层中设有若干空心凸泡,空心凸泡的内表面与下面层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空心结构;所述上面层的克重大于下面层的克重。
本实用新型的卫生巾中,上面层上设置的空心凸泡在受力时能够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能够赋予面层表面较好的柔软性,使皮肤与卫生巾表面接触时具有较好的舒适性。上面层采用相对较大的克重,能够赋予空心凸泡适度的力学强度,避免空心凸泡塌缩,使其能够有效发挥提高卫生巾表面柔软性的作用;下面层的克重相对较小,能够使下面层具有较好的透水性,有利于经血快速下渗进而被吸收芯层吸收,因而能够减少经血反渗。因此,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双层面层,并采用特殊的上、下面层结构,能够赋予卫生巾表面较高的柔软性,并在使用期间减少经血反渗,保持表面干爽。
作为优选,所述上面层上的空心凸泡高度为1.0~1.5mm,底面是边长为1.7~2.3mm的多边形或直径为φ3.0~3.5mm的圆形,分布密度为4~6个/cm2
当空心凸泡的高度或分布密度过小时,提高上面层柔软性的效果相对较差;而空心凸泡高度或分布密度过大则会影响上面层上经血的下渗,导致卫生巾对经血的吸收较慢。并且,当空心凸泡的底面边长或直径过大时,空心凸泡的强度较低,易于塌缩,同样会造成其提高上面层柔软性的效果较差;而当空心凸泡的高度过大、底面边长或直径较过小时,空心凸泡的侧壁易贴合到一起,在上面层表面形成褶皱,影响使用舒适性。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将空心凸泡的高度控制在1.0~1.5mm,边长或直径分别控制在1.7~2.3mm、φ3.0~3.5mm,分布密度控制在4~6个/cm2,能够使卫生巾具有较高的表面柔软性和使用舒适性,同时具有较快的经血吸收速度。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层包括上导流层、下导流层和设于上导流层与下导流层之间的乳酸粉体层;所述上导流层与下导流层的边缘相互贴合,将乳酸粉体层包裹在内;所述上导流层的克重大于下导流层的克重。
乳酸粉体能够吸附固定和反应消除异味物质,阻止异味物质扩散,从而发挥祛味作用,并且,乳酸是一种天然性皮肤友好型弱酸物质,不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
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对上导流层和下导流层的克重进行了特殊设计:下导流层具有较小的克重,有利于导流层中的经血向下渗透到吸收芯层中,缩短经血与聚乳酸的接触时间;上导流层具有较大的克重,能够阻止导流层中与乳酸接触后的经血反渗。通过这种上、下导流层的双重作用,能够更好地将乳酸锁在卫生巾内部,避免经血带着与异味物质结合后的乳酸反渗到卫生巾表面继而导致异味物质扩散到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导流层的克重为28~32g/m2,下导流层的克重为13~15g/m2,乳酸粉体层的克重为20~88g/m2
作为优选,所述卫生巾还包括防漏侧边;所述防漏侧边的外侧沿与底膜的上表面贴合;所述防漏侧边的内侧沿向下折叠形成双层叠合结构,并与面层的上表面边缘贴合。
防漏侧边的内侧沿向下折叠形成双层叠合结构,能够提高防漏侧边的防侧漏效果,具体而言:一方面,这种双层叠合结构能够增大防漏侧边内侧沿的厚度,更好地阻止面层上尚未被吸收的经血从卫生巾侧面泄露;另一方面,相较于简单地通过增大防漏侧边厚度来提高其作用效果而言,采用内侧沿向下折叠而形成的双层叠合结构,当面层、导流层和吸收芯层中吸收的经血向侧面渗透到防漏侧边,并沿着防漏侧边扩散到其内侧沿时,内侧沿的叠合结构能够将经血向面层引导,避免经血从内侧沿渗出。
作为优选,所述上面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和聚乙烯(PE)纤维相互缠结后构成的集合体,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和聚乙烯纤维上附着有玻尿酸。
通过在上面层中的纤维上附着玻尿酸,能够提高上面层的亲肤性,同时,玻尿酸具有较好的吸水能力,能够加速卫生巾对经血的吸收。
作为优选,所述上面层的克重为19~28g/m2,下面层的克重为15~22g/m2
作为优选,所述吸收芯层包括芯体和包裹在芯体外的芯片;所述芯片为吸水纸;所述芯片的两侧边缘在芯体上表面的中部有重叠部分;所述重叠部分的宽度为芯体宽度的1/4~1/3。
通过在芯体外包裹芯片,能够提高芯体的结构稳定性,防止芯体在吸收经血后发生分散,同时,利用芯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芯体内的经血向外扩散,从而减少反渗和侧漏。在卫生巾使用时,经血主要从卫生巾中间部位向下渗透到芯体内,因而芯体中部吸收的经血较多,本实用新型通过使芯片的两侧边缘形成具有一定宽度、且位于芯体上表面中部的重叠部分,能够更好地阻止经血防渗。
进一步地,所述芯片为木浆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和聚乙烯纤维相互缠结后构成的集合体,所述木浆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和聚乙烯纤维之间的间隙中设有高分子吸水树脂。
采用上述芯片,能够较好地阻挡芯体内的经血向外扩散,以减少反渗和侧漏。
作为优选,所述下面层、上导流层和下导流层均为由ES纤维构成的热风无纺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卫生巾中,采用高克重的上面层和低克重的下面层复合结构,并在上面层上设置特殊的空心凸泡,能够赋予卫生巾较好的柔软性和抗反渗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控制空心凸泡的尺寸和分布密度,能够使卫生巾在具有较高的表面柔软性和使用舒适性的同时,具有较快的经血吸收速度;
(2)本实用新型的卫生巾中,导流层采用由高克重上导流层、乳酸粉体层和低克重下导流层复合而成的结构,能够发挥较好的祛味作用;
(3)本实用新型的卫生巾中,防漏侧边的内侧沿向下折叠形成双层叠合结构,这种设计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防漏侧边的防侧漏作用;
(4)本实用新型的卫生巾中,采用由芯片包裹芯体构成的吸收芯层,并使芯片的两侧边缘形成具有一定宽度、且位于芯体上表面中部的重叠部分,能够提高卫生巾的抗反渗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卫生巾的一种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卫生巾的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卫生巾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卫生巾中导流层的一种界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面层1,上面层11,空心凸泡111,下面层12,导流层2,上导流层21,乳酸粉体层22,下导流层23,吸收芯层3,芯体31,芯片32,底膜4,防漏侧边5,离型纸6,小包膜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装置、连接结构和方法,若无特指,均为本领域公知的装置、连接结构和方法;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制备方法,若无特指,均为本领域公知的材料和材料的制备方法。
总实施例
一种表面高柔软性的卫生巾,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面层1、导流层2、吸收芯层3和底膜4;所述面层1包括上面层11和下面层12,上面层11的下表面与下面层12的上表面接触,下面层12的下表面与导流层2的上表面接触;所述上面层11中设有若干空心凸泡111,空心凸泡111的内表面与下面层1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空心结构;所述上面层11的克重大于下面层12的克重。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上面层11上的空心凸泡111高度为1.0~1.5mm,底面是边长为1.7~2.3mm的多边形或直径为φ3.0~3.5mm的圆形,分布密度为4~6个/cm2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上面层11的克重为19~28g/m2,下面层12的克重为15~22g/m2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导流层2包括上导流层21、下导流层23和设于上导流层21与下导流层23之间的乳酸粉体层22;所述上导流层21与下导流层23的边缘相互贴合,将乳酸粉体层22包裹在内;所述上导流层21的克重为28~32g/m2,下导流层23的克重为13~15g/m2,乳酸粉体层22的克重为20~88g/m2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吸收芯层3包括芯体31和包裹在芯体31外的芯片32;所述芯片32为吸水纸;所述芯片32的两侧边缘在芯体31上表面的中部有重叠部分;所述重叠部分的宽度为芯体31宽度的1/4~1/3。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卫生巾还包括防漏侧边5;所述防漏侧边5的外侧沿与底膜4的上表面贴合;所述防漏侧边5的内侧沿向下折叠形成双层叠合结构,并与面层1的上表面边缘贴合。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上面层11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和聚乙烯(PE)纤维相互缠结后构成的集合体,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和聚乙烯纤维上附着有玻尿酸;所述芯片32为木浆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和聚乙烯(PE)纤维相互缠结后构成的集合体,所述木浆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和聚乙烯纤维之间的间隙中设有高分子吸水树脂;所述下面层12、上导流层21和下导流层23均为由ES纤维构成的热风无纺布。
实施例1
一种表面高柔软性的卫生巾,结构如图1~4所示,具体如下:
卫生巾由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面层1、导流层2、吸收芯层3、底膜4和离型纸6构成,此外还设有防漏侧边5。离型纸6粘合在底膜4下表面上,用于保护底膜4上的粘合剂。防漏侧边5的外侧沿与底膜4的上表面贴合,内侧沿向下折叠形成双层叠合结构,并与面层1的上表面边缘贴合。卫生巾包装于小包膜7中。
面层1由上面层11和下面层12构成。上面层11的下表面与下面层12的上表面接触,下面层12的下表面与导流层2的上表面接触。上面层11中设有若干空心凸泡111,空心凸泡111的内表面与下面层1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空心结构;空心凸泡111的高度为1~1.5mm,底面是边长为1.75mm的六边形,分布密度为6个/cm2。上面层11是由PET纤维和PE纤维相互缠结构成的集合体(即无纺布),PET纤维和PE纤维上附着有玻尿酸(附着玻尿酸的方式为常规喷涂),克重为26g/m2,光面为1.2D亲水,毛面为2D亲水,光面朝上,毛面朝下(与下面层12上表面接触)。下面层12是由ES纤维构成的热风无纺布,克重为22g/m2
导流层2由上导流层21、下导流层23和设于上导流层21与下导流层23之间的乳酸粉体层22构成。上导流层21的上表面与下面层12的下表面贴合;下导流层23的下表面与吸收芯层3的上表面贴合。上导流层21的下表面边缘与下导流层23的上表面边缘贴合,将乳酸粉体层22包裹在内。上导流层21和下导流层23均为由ES纤维构成的热风无纺布,克重分别为30g/m2和14g/m2。乳酸粉体层22由乳酸粉体构成,克重为25g/m2
吸收芯层3包括芯体31和包裹在芯体31外的芯片32。芯片32的两侧边缘在芯体31上表面的中部有重叠部分,重叠部分的宽度为芯体31宽度的1/3.5。芯片32为吸水纸,是由木浆纤维、PET纤维和PE纤维相互缠结构成的集合体(即无纺布),木浆纤维、PET纤维和PE纤维的间隙中填充有高分子吸水树脂(SAP)(高分子吸水树脂与纤维简单共混后用常规方法制成无纺布),高分子吸水树脂、木浆纤维、PET纤维和PE纤维的质量占比分别为60%、20%、15%和5%。芯体31由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和木浆纤维复合(简单共混)而成,高分子吸水树脂和木浆纤维的质量比为3: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空心凸泡111的底面是直径为φ3.5mm的圆形,分布密度为4个/cm2;所述上面层11和下面层12的克重分别为25g/m2和19g/m2,上导流层21和下导流层23的克重分别为28g/m2和15g/m2;所述芯片32两侧边缘的重叠部分宽度为芯体31宽度的1/4。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空心凸泡111的底面是边长为2.3mm的五边形,分布密度为5个/cm2;所述上面层11和下面层12的克重分别为28g/m2和22g/m2,上导流层21和下导流层23的克重分别为32g/m2和13g/m2;所述芯片32两侧边缘的重叠部分宽度为芯体31宽度的1/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导流层21和下导流层23的克重均为22g/m2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层2中不设有乳酸粉体层2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表面高柔软性的卫生巾,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面层(1)、导流层(2)、吸收芯层(3)和底膜(4);所述面层(1)包括上面层(11)和下面层(12),上面层(11)的下表面与下面层(12)的上表面接触,下面层(12)的下表面与导流层(2)的上表面接触;所述上面层(11)中设有若干空心凸泡(111),空心凸泡(111)的内表面与下面层(1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空心结构;所述上面层(11)的克重大于下面层(12)的克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生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层(11)上的空心凸泡(111)高度为1.0~1.5 mm,底面是边长为1.7~2.3 mm的多边形或直径为φ3.0~3.5 mm的圆形,分布密度为4~6个/cm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生巾,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层(2)包括上导流层(21)、下导流层(23)和设于上导流层(21)与下导流层(23)之间的乳酸粉体层(22);所述上导流层(21)与下导流层(23)的边缘相互贴合,将乳酸粉体层(22)包裹在内;所述上导流层(21)的克重大于下导流层(23)的克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卫生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流层(21)的克重为28~32 g/m2,下导流层(23)的克重为13~15 g/m2,乳酸粉体层(22)的克重为20~88 g/m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生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漏侧边(5);所述防漏侧边(5)的外侧沿与底膜(4)的上表面贴合;所述防漏侧边(5)的内侧沿向下折叠形成双层叠合结构,并与面层(1)的上表面边缘贴合。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生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层(11)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和聚乙烯纤维相互缠结后构成的集合体,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和聚乙烯纤维上附着有玻尿酸。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生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层(11)的克重为19~28 g/m2,下面层(12)的克重为15~22 g/m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生巾,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层(3)包括芯体(31)和包裹在芯体(31)外的芯片(32);所述芯片(32)为吸水纸;所述芯片(32)的两侧边缘在芯体(31)上表面的中部有重叠部分;所述重叠部分的宽度为芯体(31)宽度的1/4~1/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卫生巾,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32)为木浆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和聚乙烯纤维相互缠结后构成的集合体,所述木浆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和聚乙烯纤维之间的间隙中设有高分子吸水树脂。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卫生巾,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层(12)、上导流层(21)和下导流层(23)均为由ES纤维构成的热风无纺布。
CN202321344820.3U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表面高柔软性的卫生巾 Active CN219721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4820.3U CN219721081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表面高柔软性的卫生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4820.3U CN219721081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表面高柔软性的卫生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21081U true CN219721081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26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44820.3U Active CN219721081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表面高柔软性的卫生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210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96774B2 (ja) 多層吸収性衛生物品
AU2009219579A1 (en) Absorptive article
CN1750802A (zh) 沿周边带有浮雕的吸收制品
CN214318307U (zh) 一种新型防漏的吸收物品
KR20120104550A (ko) 흡수성 물품
US20170156944A1 (en) Absorbent article
CN101472544A (zh) 吸收产品
CN113693831A (zh) 一种快速吸收干爽型吸收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28763A (zh) 包括吸收容量不同的区域的吸收垫
EP3653186B1 (en) Absorbent article
CN110638578A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吸收用品
CN113545917B (zh) 一种抑菌快吸吸收用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684718A (zh) 控制体液产生的恶臭的系统
CN101478996A (zh) 一次性个人用品
CN219721081U (zh) 一种表面高柔软性的卫生巾
CN218979486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吸收用品
JP2012135445A (ja) 吸収性物品
CN208511342U (zh) 一种防侧漏卫生吸收用品
JP2013074934A (ja) 吸収性物品
CN215020557U (zh) 一种吸收内芯和吸收芯体
CN214285441U (zh) 一种高透亲肤卫生用品导流层无纺布
CN207203004U (zh) 一种改进型一次性吸收用品
CN214909269U (zh) 一种分离式卫生吸收用品
CN214208673U (zh) 一种防漏卫生吸收用品
JP5274334B2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