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5787U - 反光膜和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反光膜和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5787U
CN219715787U CN202320316414.XU CN202320316414U CN219715787U CN 219715787 U CN219715787 U CN 219715787U CN 202320316414 U CN202320316414 U CN 202320316414U CN 219715787 U CN219715787 U CN 219715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lm
front projection
light reflecting
pack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1641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武松
王双
陈振东
刘俊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1641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5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5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57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光膜和光伏组件,该反光膜包括叠层设置的反光层、微结构层、基材层和粘结层,沿垂直于所述粘结层的方向上,所述粘结层与所述基材层的厚度范围之比为1.5‑1.9。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避免层压后存在反光膜气泡现象,而且降低贴膜时掉膜风险。

Description

反光膜和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反光膜和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太阳能,充分利用光伏组件中有效的使用面积,人们开发了光伏组件用增效材料,即光伏组件用反光膜。反光膜可根据用途不同分为焊带反光膜和间隙反光膜,反光膜增效的机理是将经光伏组件中焊带或电池片间隙反射到光伏组件外部的光线,通过反光膜作用,使该部分光线在光伏组件的玻璃与空气界面发生全反射,进而再次回到电池片上,提升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
现有技术中常用反光膜的厚度较厚,若将该厚度的反光膜放置在片片间隙和/或串串间隙时,则使反光膜与电池及焊带的距离较近,增加了光伏组件短路的风险,同时层压后存在气泡现象。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反光膜,不仅能够避免层压后存在反光膜气泡现象,而且降低贴膜时掉膜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光膜,包括叠层设置的反光层、微结构层、基材层和粘结层,沿垂直于所述粘结层的方向上,所述粘结层与所述基材层的厚度范围之比为1.5-1.9。
可选地,沿垂直于所述粘结层的方向上,所述基材层的厚度范围为35-41μm。
可选地,沿垂直于所述粘结层的方向上,所述粘结层和所述基材层的厚度范围之和为100-106μm。
可选地,所述粘结层为EVA热熔胶层或胶水层。
可选地,所述基材层为PET层,所述反光层为铝层。
可选地,所述微结构层为呈阵列排布的棱镜结构。
可选地,沿垂直于所述粘结层的方向上,每个所述棱镜结构的高度范围为30-50nm。
可选地,所述棱镜结构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顶角范围为85-95°。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叠层设置的封装面板、第一封装胶膜、电池串、第二封装胶膜以及压花玻璃或浮法玻璃,所述电池串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片;
还包括反光膜,所述反光膜为上述反光膜,所述反光膜位于所述第二封装胶膜和压花玻璃或浮法玻璃之间;
反光膜包括第一反光膜、第二反光膜和第三反光膜,所述第一反光膜在所述封装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电池片之间的间隙在所述封装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二反光膜在所述封装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最外侧电池片至所述压花玻璃或浮法玻璃边缘之间的间隙在所述封装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和/或所述第三反光膜在所述封装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电池串之间的间隙在所述封装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可选地,沿垂直于所述封装面板的方向上,所述反光膜中基材层至所述电池片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25-0.6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光膜和光伏组件,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光膜和光伏组件,该反光膜包括叠层设置的反光层、微结构层、基材层和粘结层,沿垂直于粘结层的方向上,粘结层与基材层的厚度范围之比为1.5-1.9,不仅能够避免层压后存在反光膜气泡现象,而且降低贴膜时掉膜风险。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反光膜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光伏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A-A’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B-B’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C-C’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反光膜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光膜100,包括叠层设置的反光层1、微结构层2、基材层3和粘结层4,沿垂直于粘结层4的方向上,粘结层4与基材层3的厚度范围之比为1.5-1.9。
具体地,该反光膜100包括叠层设置的反光层1、微结构层2、基材层3和粘结层4,其中,反光层1可以采用铝层或银层,采用铝层或银层可以增加反光层1的反射效果,提高了太阳光利用率,增加了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微结构层2为呈阵列排布的棱镜结构21,反光层1与棱镜结构21贴合,反光层1可以根据棱镜结构21中顶角的变化而变化,基材层3可以为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粘结层4可以为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层或胶水层,利用粘结层4便于将反光膜100粘贴于背板上;
一方面,沿垂直于粘结层4的方向上,若粘结层4与基材层3的厚度小于1.5,即粘结层4的厚度较薄,在对光伏组件进行层压之后会产生反光膜100出现气泡的现象,沿垂直于粘结层4的方向上,所以粘结层4的厚度不宜过薄;另一方面,沿垂直于粘结层4的方向上,若粘结层4与基材层3的厚度大于1.9,即粘结层4的厚度较大,则导致反光膜100过软,不仅会增大贴膜时掉膜风险,而且由于厚度增加不利于降低材料成本。本发明中将沿垂直于粘结层4的方向上,粘结层4与基材层3的厚度范围之比设计在1.5-1.9,不仅能够避免产生层压后反光膜100气泡现象,而且降低贴膜时掉膜风险。可选的,沿垂直于粘结层4的方向上,粘结层4与基材层3的厚度之比可以为1.5、1.6、1.7、1.8或1.9。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反光膜100,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反光膜100,包括叠层设置的反光层1、微结构层2、基材层3和粘结层4,沿垂直于粘结层4的方向上,粘结层4与基材层3的厚度范围之比为1.5-1.9,不仅能够避免层压后存在反光膜100气泡现象,而且降低贴膜时掉膜风险。
在一种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所示,沿垂直于粘结层4的方向上,基材层3的厚度范围为35μm-41μm。
具体地,沿垂直于粘结层4的方向上,若基材层3的厚度小于35μm,则导致反光膜100过软,从而增大贴膜时掉膜风险,若基材层3的厚度大于41μm,则导致反光膜100的厚度过厚,不利于降低光伏组件的成本,因此,沿垂直于粘结层4的方向上,将基材层3的厚度范围设计在35μm-41μm,不仅防止反光膜100过软,降低贴膜时掉膜风险,而且可以降低反光膜100的厚度,有利于降低光伏组件的成本。可选地,沿垂直于粘结层4的方向上,基材层3的厚度可以为35μm、36μm、37μm、38μm、39μm、40μm或41μm。
在一种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所示,沿垂直于粘结层4的方向上,粘结层4和基材层3的厚度范围之和为100μm-106μm。
具体地,沿垂直于粘结层4的方向上,若粘结层4和基材层3的厚度之和低于100μm,则存在层压后反光膜100存在气泡现象;若粘结层4和基材层3的厚度之和高于106μm,则导致反光膜100的厚度过厚,不利于降低光伏组件的成本,因此,沿垂直于粘结层4的方向上,将粘结层4和基材层3的厚度范围之和设计在100μm-106μm,不仅能够降低层压后反光膜100存在气泡现象,而且可以降低反光膜100的总厚度,同时有利于降低光伏组件的成本。可选地,沿垂直于粘结层4的方向上,粘结层4和基材层3的厚度之和可以为100μm、101μm、102μm、103μm、104μm、105μm或106μm。
在一种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所示,沿垂直于粘结层4的方向上,每个棱镜结构21的高度范围为30nm-50nm。
具体地,沿垂直于粘结层4的方向上,若每个棱镜结构21的高度小于30nm,则技术上无法实现,若每个棱镜结构21的高度大于50nm,则降低反光膜100与电池及焊带的间距,增加光伏组件短路风险,因此,沿垂直于粘结层4的方向上,将每个棱镜结构21的高度范围设计在30nm-50nm,不仅技术上容易实现,而且能够增加反光膜100与电池及焊带的间距,降低光伏组件的短路风险。可选地,沿垂直于粘结层4的方向上,每个棱镜结构21的高度可以为30nm、35nm、40nm、45nm或50nm。
在一种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所示,棱镜结构21包括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12,第一侧壁211与第二侧壁212之间的顶角α范围为85°-95°。
具体的,棱镜结构21包括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12,若第一侧壁211与第二侧壁212之间的顶角α小于85°,或者,第一侧壁211与第二侧壁212之间的顶角α大于95°,则无法利用较高效率的光,且降低功率增益,从而达不到降本增效的效果,因此,将第一侧壁211与第二侧壁212之间的顶角α范围设计在85°-95°,不仅能够利用较高效率的光,且提高功率增益,有利于降本增效的效果。可选地,第一侧壁211与第二侧壁212之间的顶角α可以为85°、87°、89°、90°、93°或-95°。
图2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光伏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A-A’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B-B’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C-C’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叠层设置的封装面板210、第一封装胶膜220、电池串230、第二封装胶膜240以及压花玻璃或浮法玻璃250,电池串230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片231;
还包括反光膜100,反光膜100为上述反光膜100,反光膜100位于第二封装胶膜240和压花玻璃或浮法玻璃250之间;
反光膜100包括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电池片231之间的间隙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一反光膜101、和/或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最外侧电池片231至压花玻璃或浮法玻璃250边缘之间的间隙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二反光膜102、和/或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电池串230之间的间隙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三反光膜103。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光伏组件包括叠层设置的封装面板210、第一封装胶膜220、电池串230、第二封装胶膜240以及压花玻璃或浮法玻璃250,其中,第一封装面板210可以采用钢化玻璃,具有较高透光率,其透光率可达92%以上,一般采用低铁钢化压花玻璃;压花玻璃内具有均匀分布的微米级气泡以及转换材料,从而可便于增加光伏组件的透过率,使透过率达到92%以上,从而增加了光伏组件的发电量,并且不会降低光伏组件的刚性和机械载荷能力;浮法玻璃具有机械强度大以及耐候型更好的作用,浮法玻璃双面均为平整面,具备更高的机械强度;第一封装胶膜220和第二封装胶膜240可以采用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POE(乙烯与高碳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弹性体)或PVB(聚乙烯醇缩丁醛酯)材质;EVA材质由于在分子链中引入醋酸乙烯单体,从而能够降低高结晶度,提高韧性、抗冲击性、填料相溶性和热密封性能。POE材质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还具有和聚烯烃亲和性好、低温韧性好、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PVB材质可溶于甲醇、乙醇、酮类、卤代烷、芳烃类溶剂,与邻苯二甲酸酯、癸二酸酯苯增塑剂,以及硝酸纤维素、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有良好的相溶性,具有较高的透明性、耐寒性、耐冲击、耐紫外辐照,与金属、玻璃、木材、陶瓷、纤维制品等有良好的粘结力。第一封装胶膜220和第二封装胶膜240用于封装保护电池片231,防止外界环境对电池片231的性能造成影响,将第一封装面板210、电池串230、第二封装面板210粘接在一起,具有一定的粘接强度,具有高透光率,合理的交联度,卓越的耐紫外老化性能和优秀的耐湿热老化性能,极低的收缩率,对各种第一封装面板210和第二封装面板210有长期较强的粘接性能,较高的体积电阻率;电池串230由多个电池片231(图上未示出)电连接形成,两相邻电池片231通过焊带(图上未示出)电连接;
还包括反光膜100,反光膜100为上述反光膜100,反光膜100位于第二封装胶膜240和压花玻璃或浮法玻璃250之间;
反光膜100包括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电池片231之间的间隙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一反光膜101,如图3所示,或者,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最外侧电池片231至压花玻璃或浮法玻璃250边缘之间的间隙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二反光膜102,如图4所示,或者,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电池串230之间的间隙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三反光膜103,如图5所示;或者,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电池片231之间的间隙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一反光膜101、以及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最外侧电池片231至压花玻璃或浮法玻璃250边缘之间的间隙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二反光膜102;或者,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电池片231之间的间隙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一反光膜101以及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电池串230之间的间隙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三反光膜103,或者,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电池片231之间的间隙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一反光膜101、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最外侧电池片231至压花玻璃或浮法玻璃250边缘之间的间隙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二反光膜102和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电池串230之间的间隙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三反光膜103,如图2所示,也就是说,第一反光膜101对应电池片231与电池片231之间的间距,或者,第二反光膜102对应电池串230与电池串230之间的间距,或者,第三反光膜103对应最外侧电池片231到压花玻璃或浮法玻璃250边缘之间的间距,或者,第一反光膜101对应电池片231与电池片231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二反光膜102对应电池串230与电池串230之间的间距;或者,第一反光膜101对应电池片231与电池片231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三反光膜103对应最外侧电池片231到压花玻璃或浮法玻璃250边缘之间的间距,或者,第一反光膜101对应电池片231与电池片231之间的间距、第二反光膜102对应电池串230与电池串230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三反光膜103对应最外侧电池片231到压花玻璃或浮法玻璃250边缘之间的间距,当太阳光照射到反光膜100时,微结构层2的棱镜结构21将太阳光反射至封装面板210,经由封装面板210二次反射到电池片231上,从而提高了太阳光利用率,进而增加了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该光伏组件包括叠层设置的封装面板210、第一封装胶膜220、电池串230、第二封装胶膜240以及压花玻璃或浮法玻璃250,电池串230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片231;还包括反光膜100,反光膜100为上述反光膜100,反光膜100位于第二封装胶膜240和压花玻璃或浮法玻璃250之间;反光膜100包括第一反光膜101、第二反光膜102和第三反光膜103,第一反光膜101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电池片231之间的间隙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二反光膜102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最外侧电池片231至压花玻璃或浮法玻璃250边缘之间的间隙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和/或第三反光膜103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电池串230之间的间隙在封装面板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采用上述方案,经试验证明,反光膜匹配浮法玻璃或压花玻璃,层压后光伏组件未出现气泡现象,同时降低光伏组件短路的现象。
在一种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图5所示,沿垂直于封装面板210的方向上,反光膜100中基材层3至电池片231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25mm-0.6mm。
具体地,沿垂直于封装面板210的方向上,若反光膜100中基材层3至电池片231之间的间距低于为0.25mm,则减少了反光膜100与电池片231的距离,从而增加光伏组件的短路风险,若反光膜100中基材层3至电池片231之间的间距大于0.6mm,则增加光伏组件的成本,因此,沿垂直于封装面板210的方向上,将反光膜100中基材层3至电池片231之间的间距范围设计在0.25mm-0.6mm,不仅能够增大反光膜100与电池片231的距离,从而降低光伏组件的短路风险,而且降低光伏组件的成本。可选地,沿垂直于封装面板210的方向上,反光膜100中基材层3至电池片231之间的间距可以为0.25mm、0.3mm、0.35mm、0.4mm、0.45mm、0.5mm、0.55mm或0.6mm。
需要说明的是:层压前,沿垂直于封装面板210的方向上,反光膜100中基材层3至电池片231之间的间距范围可以为0.31mm-0.6mm,如0.31mm、0.35mm、0.4mm、0.45mm、0.47mm、0.53mm、0.57mm或0.6mm;层压后,沿垂直于封装面板210的方向上,反光膜100中基材层3至电池片231之间的间距范围可以为0.25-0.3mm,如0.25mm、0.27mm、0.29mm或0.3mm。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光膜和光伏组件,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光膜和光伏组件,该反光膜包括叠层设置的反光层、微结构层、基材层和粘结层,沿垂直于粘结层的方向上,粘结层与基材层的厚度范围之比为1.5-1.9,不仅能够避免层压后存在反光膜气泡现象,而且降低贴膜时掉膜风险。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反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层设置的反光层、微结构层、基材层和粘结层,沿垂直于所述粘结层的方向上,所述粘结层与所述基材层的厚度范围之比为1.5-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粘结层的方向上,所述基材层的厚度范围为35-41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粘结层的方向上,所述粘结层和所述基材层的厚度范围之和为100-106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为EVA热熔胶层或胶水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PET层,所述反光层为铝层。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层为呈阵列排布的棱镜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粘结层的方向上,每个所述棱镜结构的高度范围为30-50n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顶角范围为85-95°。
9.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层设置的封装面板、第一封装胶膜、电池串、第二封装胶膜以及压花玻璃或浮法玻璃,所述电池串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片;
还包括反光膜,所述反光膜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反光膜,所述反光膜位于所述第二封装胶膜和压花玻璃或浮法玻璃之间;
反光膜包括在所述封装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电池片之间的间隙在所述封装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一反光膜、和/或在所述封装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最外侧电池片至所述压花玻璃或浮法玻璃边缘之间的间隙在所述封装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二反光膜、和/或在所述封装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电池串之间的间隙在所述封装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三反光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封装面板的方向上,所述反光膜中基材层至所述电池片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25-0.6mm。
CN202320316414.XU 2023-02-14 2023-02-14 反光膜和光伏组件 Active CN219715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6414.XU CN219715787U (zh) 2023-02-14 2023-02-14 反光膜和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6414.XU CN219715787U (zh) 2023-02-14 2023-02-14 反光膜和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5787U true CN219715787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96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16414.XU Active CN219715787U (zh) 2023-02-14 2023-02-14 反光膜和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5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65782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ユ−ル
EP2312647A1 (en) Solar cell module
JP5891381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12119420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photovoltaic module
CN218274618U (zh) 一种轻质太阳能板模组
WO2024159709A1 (zh) 一种双面光伏电池组件及其制造工艺
CN112201721A (zh) 间隙反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CN108172656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9715787U (zh) 反光膜和光伏组件
CN213534115U (zh) 一种对光具有漫反射作用的光伏组件用白色封装胶膜
EP3747054A1 (en) Solar cell module
CN212161828U (zh) 一种光伏组件
JP2016072540A (ja) 裏面保護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8333819U (zh) 三层复合型胶膜
CN214898468U (zh) 增强可靠性的光伏组件
CN111370517A (zh) 一种光伏盖板及光伏组件
CN115050849A (zh) 一种轻质太阳能板模组
CN220796765U (zh) 光伏组件
CN221226232U (zh) 间隙反光膜和双面光伏组件
CN209515687U (zh) 光伏组件
CN105679872A (zh) 一种多反射层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9979578U (zh) 一种封装胶膜和光伏组件
CN220121850U (zh) 一种柔性mwt组件
CN218568847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17788418U (zh) 一种高载荷层压件及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