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3505U - 一种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713505U CN219713505U CN202320166116.7U CN202320166116U CN219713505U CN 219713505 U CN219713505 U CN 219713505U CN 202320166116 U CN202320166116 U CN 202320166116U CN 219713505 U CN219713505 U CN 2197135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fan
- air conditioner
- disposed
- accommodat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包括第一容纳部、第二容纳部、新风管道以及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腔,且第一容纳部、第二容纳部和新风管道均安装于容纳腔内,其中,第一容纳部与外界空气连通,且所述第一容纳部内设置有第一风扇和第一换热器,当第一风扇转动时,外界空气能够进入到第一容纳部并对第一换热器进行散热;此外,新风管道的一端连通于第一容纳部,另一端连通于第二容纳部,同时,第二容纳部位于室内侧,且第二容纳部还开设有第一出风口,从而使得第一容纳部内的空气能够进入到新风管道内,并顺着新风管道进入到第二容纳部,并最终从第一出风口处流向室内侧,从而实现窗式空调的新风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在日新月异的生活环境中,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在不断的增长,对生活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营造舒适便捷的生活及工作环境是目前日益迫切的事情;同时空调在不断的走进寻常百姓家,家家户户都能用的上空调,空调也不单是传统意义上的制冷、制热就可以满足要求;对空调的多功能性及舒适性也在不断的提升,也加速了空调行业的多样性发展;目前市场有柔风、语音、新风、快速制冷等功能性空调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但现有的空调结构却缺少带有新风功能的窗式空调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模块以及空调,以解决现有的窗式空调缺少新风功能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包括:
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与外界空气连通,且所述第一容纳部内还设置有第一风扇和第一换热器;
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二容纳部位于室内侧,且所述第二容纳部开设有第一出风口;
新风管道,所述新风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容纳部;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部、第二容纳部以及新风管道均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部位于室外侧,所述第一容纳部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一风扇之间,且所述第一风扇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部靠近所述新风管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二容纳部靠近所述新风管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间隔设置,所述壳体的两侧还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且连通于所述第一隔板,以将外界空气传输至所述第一容纳部内。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管道包括设置于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卡设于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端部卡设于所述第二隔板,且正对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管道包括设置于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穿设于所述第一隔板,并朝向所述第一风扇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一端部为喇叭状,所述第二端部卡设于所述第二隔板,且正对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管道还包括管身,所述管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所述管身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隔板,且朝向所述第一风扇方向延伸设置,其中,所述管身的内壁和所述第一端部的连接处为弧状。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纳部还包括第二进风口、第二风扇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相邻设置,所述第二风扇靠近所述第一容纳部设置,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于第二风扇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所述空调还包括同轴电机,所述同轴电机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隔板并连接所述第一风扇,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二隔板并连接所述第二风扇。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纳部还设置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部的底部,且正对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倾斜设置,以导引所述接水盘内的水,所述第二容纳部还设置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接水盘的最低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空调外。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水管为伸缩管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包括第一容纳部、第二容纳部、新风管道以及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腔,且第一容纳部、第二容纳部和新风管道均安装于容纳腔内,其中,第一容纳部与外界空气连通,且所述第一容纳部内设置有第一风扇和第一换热器,当第一风扇转动时,外界空气能够被吸入到第一容纳部内并朝向第一换热器流动,以接触到第一换热器,从而实现对第一换热器的散热目的;此外,新风管道的一端连通于第一容纳部,另一端连通于第二容纳部,从而使得当第一风扇转动以吸入空气并对第一换热器进行散热时,第一风扇转动时的正压能够使得第一容纳部内的空气能够进入到新风管道内,并在第一风扇转动时的负压作用下,使得空气能够顺着新风管道进入至第二容纳部内,而同时,第二容纳部位于室内侧,且第二容纳部还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当外界空气顺着新风管道进入到第二容纳部时,第一风扇转动时的负压能够使得外界空气朝向第一出风口流动,并最终从第一出风口处流向室内侧,从而实现窗式空调的新风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空调隐藏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空调的俯视结构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空调的气流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俯视结构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空调的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日新月异的生活环境中,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在不断的增长,对生活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营造舒适便捷的生活及工作环境是目前日益迫切的事情;同时空调在不断的走进寻常百姓家,家家户户都能用的上空调,空调也不单是传统意义上的制冷、制热就可以满足要求;对空调的多功能性及舒适性也在不断的提升,也加速了空调行业的多样性发展;目前市场有柔风、语音、新风、快速制冷等功能性空调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但现有的空调结构却缺少带有新风功能的窗式空调器。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空调隐藏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空调的俯视结构图。
具体的,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空调100包括壳体160,壳体160内设置有用于容纳空调100内部各个元器件的容纳腔161,此外,空调100还包括第一容纳部110和第二容纳部120,第一容纳部110和第二容纳部120均安装于容纳腔161内。其中,第一容纳部110与外界空气连通,以使得外界空气能够进入到第一容纳部110内,且所述第一容纳部110内设置有第一风扇111和第一换热器112,从而使得当第一容纳部110内的第一风扇111转动时,外界空气能够被第一风扇111吸入到第一容纳部110内,且在第一风扇111转动时所产生的正压带动下朝向第一换热器112流动,并最终接触到第一换热器112,从而实现对第一换热器112的散热效果,以避免现有技术中空调在运行时出现换热器的温度过高,从而导致空调的制冷效果不佳,或壳体内塑料材质的元器件受换热器发热影响出现蠕化的问题。
此外,请继续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空调100还包括新风管道130,新风管道130也设置于容纳腔161内,其中,新风管道130的一端连通于第一容纳部110,另一端连通于第二容纳部120,从而使得当第一风扇111转动以吸入外界空气并对第一换热器112进行散热时,第一风扇111转动时的正压能够使得第一容纳部110内的部分空气能够进入到新风管道130内,并在第一风扇111转动时的负压作用下,使得空气能够顺着新风管道130进入至第二容纳部120内。而同时,由于第二容纳部120位于室内侧,且第二容纳部120还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21,因此可以理解,当外界空气顺着新风管道130进入到第二容纳部120时,第一风扇111转动时的负压还使得位于第二容纳部120内的外界空气能够朝向第一出风口121流动,并最终从第一出风口121处流向室内侧,以提升室内环境的氧气浓度,从而实现窗式空调100的新风功能,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窗式空调内部结构较为紧凑,从而无法设置新风功能的问题。
可选的,请继续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部110可以设置于室外侧,且第一容纳部110远离第一风扇111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出风口113,从而使得在第一风扇111转动时所产生的正压带动下朝向第一换热器112流动并对第一换热器112进行散热后的气流能够从第二出风口113处流出,并最终流向至室外环境,从而实现通过气流将第一换热器112上热量带向室外环境,以降低第一容纳部110内部整体温度的目的。
同时,第一换热器112还可以设置于第二出风口113和第一风扇111之间,且第一风扇111还可以朝向第一换热器112设置,从而使得当第一风扇111转动时,被第一风扇111吸入的外界空气能够直接朝向第一换热器112流动,并快速的与第一换热器112的表面接触,从而更快速的带走第一换热器112上的热量,以实现气流对第一换热器112的高效率散热效果。
另外,由于空调100内的第一换热器112通常是实体结构,因此可以理解,当第一风扇111转动时所产生正压带动气流流动并接触到第一换热器112时,触及到第一换热器112上的气流能够形成折流或反弹,并在第一风扇111转动时所产生正压作用下朝向新风管道130靠近第一容纳部110的一端流动,从而实现新风管道130的高效进风;同时可以理解,当新风管道130靠近第一容纳部110一端的新风进风效率提高时,进入到第二容纳部120以及室内环境的空气容量也能够有所提高,因此,当第一风扇111正对第一换热器112设置时,能够进一步提高空调100的新风功能,并使得位于室内环境的用户能够在使用空调100时能够更舒适。
可选的,请继续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部110靠近新风管道1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隔板114,第二容纳部120靠近新风管道1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隔板122,第一隔板114和第二隔板122间隔设置,以将第一容纳部110和第二容纳部120间隔开,从而避免出现当第一容纳部110内的第一换热器112工作发热时,位于室外侧的第一容纳部110和位于室内侧的第二容纳部120间隔较近,从而导致第一容纳部110的热量传递至第二容纳部120,以影响室内侧制冷效果的问题。
同时,请继续参阅图3并结合图1,壳体160的两侧还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40,第一进风口140位于第一隔板114和第二隔板122之间,且连通于第一隔板114,从而使得当位于第一容纳部110内的第一风扇111转动时,外界空气能够从位于壳体160两侧的第一进风口140进入,并在第一风扇111转动时所产生的正压带动下进入到第一容纳部110内,从而对第一容纳部110内的第一换热器112起到散热效果。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需要利用外界空气对第一容纳部110内的第一风扇111起到散热效果,因此第一隔板114可以开设有多个通孔(图未示),并利用多个通孔与外界空气连通,以实现第一容纳部110的进风目的;而由于第二容纳部120设置于室内侧,因此此时第二隔板122可以以封闭的形式杜绝大量的外界空气进入到第二容纳部120内,以保证空调100的室内制冷效果。
可选的,请继续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容纳部120还可以包括第二进风口123、第二风扇124和第二换热器125,第二进风口123用于空调100在室内环境下的进风,且第一进风口140和第一出风口121相邻设置,第二风扇124则可以设置于第二容纳部120内靠近第一容纳部110的一侧设置,而第二换热器125则设置于第二风扇124和第二进风口123之间。
同时,请结合图4,图4为图3所示的空调的气流流动方向示意图。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当位于第二容纳部120内的第二风扇124转动时,第二风扇124转动时的压力能够将室内环境中的空气吸入至第二容纳部120,而室内环境中的空气被吸入至第二容纳部120内,且经过第二换热器125时,室内环境中的空气能够被第二换热器125制冷为冷空气,并在第二风扇124转动时的压力作用下第一出风口121流动,以实现空调100对室内环境的制冷效果。而此时,如图3和图4所示,经新风管道130传输至第二容纳部120内的外界空气,能够和第二容纳部120内的经第二换热器125制冷后的冷空气进行混合后一同从第一出风口121处流向室内环境,以提高室内环境的氧气含量。
另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有同轴电机150,同轴电机150设置于容纳腔161内,且同轴电机150包括第一连接杆151和第二连接杆152,第一连接杆151穿设于第一隔板114并连接第一风扇111,第二连接杆152则可以穿设于第二隔板122并连接第二风扇124,从而使得第一风扇111和第二风扇124在同轴电机150的带动下能够实现工作时的转速一致,以使得空调100内的进风和出风风均匀,避免了第一风扇111和第二风扇124转速不同导致风量损失的问题。同时,当第一风扇111和第二风扇124采用同轴电机150联动后,相比于现有技术分别为第一风扇111和第二风扇124设置单独的电机而言,还可以尽可能的节省空调100运行时所消耗的电能,以实现绿色环保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中的第一换热器112可以是冷凝器,第二换热器125可以是蒸发器,而同时,本实施例中的位于第一容纳部110内的第一风扇111可以是轴流风扇,而位于第二容纳部120内的第二风扇124可以是离心风扇。
可选的,请继续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新风管道130可以包括设置于两端的第一端部131和第二端部132,第一端部131卡设于第一隔板114(即第一端部131卡设于第一容纳部110最靠近第二容纳部120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一容纳部110内的气流能够尽可能多的流至新风管道130内,避免出现将新风管道130凸出于第一隔板114设置,从而导致沿第一容纳部110长度方向流动(即横向流动)的,以及流动高度低于第一端部131的气流无法进入到新风管道130,以出现影响空调100新风效果的问题;同时,第二端部132则可以也卡设于第二隔板122上(即第二端部132卡设于第二容纳部120远离第一出风口121的一侧),从而使得新风管道130内的新风空气从第二端部132流出后,即可与第二容纳部120内的冷空气混合,并最终从第一出风口121处流向室内环境,由于新风管道130内的新风空气从第二端部132流出的流速通常与从第一出风口121处流出的流速不一致,因此本申请将第二端部132卡设于第二隔板122上,还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将新风管道出风端延长至空调出风口处,导致空调出风口处气流流速不一致而出现出风不均的情形;另外,本实施例还将第二端部132正对第一出风口121设置,从而使得从第二端部132流出的新风空气能够在与第一出风口121相对的位置处,完成和第二容纳部120内的冷空气的混合,并避免了从第二端部132流出的新风空气在第二容纳部120内四处流动导致风量损失,以影响空调100新风效果的问题。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新风管道130卡设于第二隔板122的部分(即第二端部132的周边部分)可以与第二隔板122过盈配合设置,从而避免大量的外界空气进入到第二容纳部120内,以保证空调100的室内制冷效果。
可选的,请参阅图5-图6,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俯视结构图,图6为图5所示的空调的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端部132可以卡设于第二隔板122上,并正对第一出风口121设置,从而实现空调100更好的新风效果;而第一端部131则可以穿设于第一隔板114,且朝向第一风扇111方向延伸设置,从而使得经第一风扇111转动时所产生的正压带动下的气流能够快速的进入到新风管道130内;同时,如图6所示,第一端部131还可以为喇叭状,从而扩大进入到新风管道130内的新风空气的整体风量。可以理解,当进入到新风管道130内的新风空气的风量被增加时,进入到室内环境的新风空气的风量也能够被增多,因此本实施例通过扩大进入到新风管道130内的新风空气的整体风量的方式,以及加快新风空气进入到新风管道130内的速率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空调100的新风效果。
同时,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6,在上述实施例中,新风管道130还可以包括管身133,管身133设置于第一端部131和第二端部132之间,且管身133靠近第一端部131的一侧还穿设于第一隔板114设置,同时管身133也朝向第一风扇111方向延伸设置,从而使得经第一风扇111转动时所产生的正压带动下的气流能够快速的进入到新风管道130内。另外,管身133的内壁和第一端部131的连接处为弧状。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弧状连接处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直线段而言,不仅能够使得从第一端部131进入到管身133内的新风空气能够被弧状的连接处所导引,还能够避免新风空气触及到直线段后发生风量损失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新风管道130的进风能力。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二端部132设置如图3所示的阀组件134,以通过阀组件134实现对空调100新风功能的开启与关闭。
可选的,请参阅图3,由于第二换热器125在工作时其自身的表面温度较低,而当室内的常温空气从第二进风口123进入到第二容纳部120,并与第二换热器125接触后,第二换热器125的表面通常会产生冷凝水,而当空调100的运行时间较长时,第二换热器125表面的冷凝水量通常会逐渐增多,并在重力的作用下积聚于第二容纳部120的底部,从而导致位于室内侧的第二容纳部120出现底部积水的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在还第二容纳部120内设置有接水盘126。具体的,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接水盘126设置于第二容纳部120的底部,并正对第二换热器125设置,从而能够接收从积聚于第二换热器125表面的冷凝水,以防止出现位于室内侧的第二容纳部120出现底部积水的问题。
同时,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容纳部120还设置有导水管(图未示),导水管的一端连通接水盘126,另一端则设置于空调100外,从而实现将空调100内部的冷凝水排出空调100的目的;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接水盘126可以倾斜设置,以导引接水盘126内的冷凝水,而此时,导水管则可以连通接水盘126的最低处,从而使得经倾斜设置的接水盘126导引后的冷凝水能够通过导水管排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空调100的排水效率。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的导水管可以是伸缩管结构,从而在当室内环境需要用水时(如浴池或洗手池等室内环境),可以将导水管延展至需要用水的室内区域,从而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进一步节省了环境资源;而当室内环境不需要用水时,则可以将导水管延展至室外环境,从而实现将空调100内部的冷凝水排向室外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容纳部(110),所述第一容纳部(110)与外界空气连通,且所述第一容纳部(110)内还设置有第一风扇(111)和第一换热器(112);
第二容纳部(120),所述第二容纳部(120)位于室内侧,且所述第二容纳部(120)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21);
新风管道(130),所述新风管道(130)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纳部(110),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容纳部(120);
壳体(160),所述壳体(160)内设有容纳腔(161),所述第一容纳部(110)、第二容纳部(120)以及新风管道(130)均安装于所述容纳腔(16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部(110)位于室外侧,所述第一容纳部(110)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113),所述第一换热器(112)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13)和所述第一风扇(111)之间,且所述第一风扇(111)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112)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部(110)靠近所述新风管道(1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隔板(114),所述第二容纳部(120)靠近所述新风管道(1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隔板(122),所述第一隔板(114)和所述第二隔板(122)间隔设置,所述壳体(160)的两侧还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40),所述第一进风口(140)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14)和所述第二隔板(122)之间,且连通于所述第一隔板(114),以将外界空气传输至所述第一容纳部(1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道(130)包括设置于两端的第一端部(131)和第二端部(132),所述第一端部(131)卡设于所述第一隔板(114),所述第二端部(132)卡设于所述第二隔板(122),且正对所述第一出风口(121)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道(130)包括设置于两端的第一端部(131)和第二端部(132),所述第一端部(131)穿设于所述第一隔板(114),并朝向所述第一风扇(111)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一端部(131)为喇叭状,所述第二端部(132)卡设于所述第二隔板(122),且正对所述第一出风口(121)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道(130)还包括管身(133),所述管身(133)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131)和所述第二端部(132)之间,所述管身(133)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隔板(114),且朝向所述第一风扇(111)方向延伸设置,其中,所述管身(133)的内壁和所述第一端部(131)的连接处为弧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部(120)还包括第二进风口(123)、第二风扇(124)和第二换热器(125),所述第二进风口(123)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21)相邻设置,所述第二风扇(124)靠近所述第一容纳部(110)设置,所述第二换热器(125)设置于第二风扇(124)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23)之间,所述空调(100)还包括同轴电机(150),所述同轴电机(150)包括第一连接杆(151)和第二连接杆(152),所述第一连接杆(151)穿设于所述第一隔板(114)并连接所述第一风扇(111),所述第二连接杆(152)穿设于所述第二隔板(122)并连接所述第二风扇(12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部(120)还设置有接水盘(126),所述接水盘(126)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部(120)的底部,且正对所述第二换热器(125)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126)倾斜设置,以导引所述接水盘(126)内的水,所述第二容纳部(120)还设置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接水盘(126)的最低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空调(100)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为伸缩管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66116.7U CN219713505U (zh) | 2023-02-06 | 2023-02-06 | 一种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66116.7U CN219713505U (zh) | 2023-02-06 | 2023-02-06 | 一种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713505U true CN219713505U (zh) | 2023-09-19 |
Family
ID=87979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66116.7U Active CN219713505U (zh) | 2023-02-06 | 2023-02-06 | 一种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713505U (zh) |
-
2023
- 2023-02-06 CN CN202320166116.7U patent/CN21971350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015016B2 (ja) | ターボファン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 |
CN106765848B (zh) | 一种一体式换新风空调器 | |
CN110068063B (zh) | 座吊式空调器 | |
CN117760015A (zh) | 便携空调 | |
CN111623421A (zh) | 一体式空调 | |
CN219713505U (zh) | 一种空调 | |
CN210128426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0274312B (zh) | 呼吸式空调外机 | |
CN210197484U (zh) | 一种整体式机柜空调 | |
CN211119698U (zh) | 移动式空调 | |
CN211551805U (zh) | 贯流风机、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127823U (zh) | 一种送风装置及干衣柜 | |
CN217274531U (zh) | 空调一体机 | |
CN221825502U (zh) | 一种整体式新风空调 | |
CN221825501U (zh) | 室内机和暖通设备 | |
CN220506997U (zh) | 风管式空调的室内机及空调 | |
CN213747064U (zh) | 一种窗式空调器 | |
CN221005233U (zh) | 风管式空调的室内机及风管式空调 | |
CN212930306U (zh) | 一种新风热泵多功能一体机 | |
CN213228247U (zh) |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和车辆 | |
CN217929005U (zh) | 一种厨房用一体式空调 | |
CN220506994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3656949U (zh) | 钛金翅片风机盘管 | |
CN221005264U (zh) | 室内机及风管式空调 | |
CN216143923U (zh) | 空气净化装置、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