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7277U - 一种电缆纵向水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纵向水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7277U
CN219697277U CN202321091526.6U CN202321091526U CN219697277U CN 219697277 U CN219697277 U CN 219697277U CN 202321091526 U CN202321091526 U CN 202321091526U CN 219697277 U CN219697277 U CN 219697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block
casing
sealing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915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汉君
张军
倪祯贵
张利
宋三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u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u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uh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u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915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72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7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7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缆纵向水密装置,包括电缆限弯器,壳体a,壳体b,右侧电缆和左侧电缆,装置的两端分别为右侧电缆和左侧电缆,右侧电缆和左侧电缆内侧各分别连接有一个电缆限弯器并在其内部分线,左右两侧的电缆限弯器中间连接有互相连接的壳体a和壳体b,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模块化设计;当海洋作业电缆出现意外损伤时,能保证电缆的纵向水密性,本实用新型承重结构、密封原理可靠,应用电缆种类宽广,可涵盖大多数海洋电缆或复合形式电缆。设备可就地维修,密封工艺处理具有时效性,保障海洋施工过程中电缆与设备的快速维修或更换。

Description

一种电缆纵向水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缆纵向水密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施工作业领域离不开海洋电缆,在海洋施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作用是实现水下设备的电力供应、信号传输和控制等,除此之外还要能抗击拖拽、承拉和风浪冲击。
海洋电缆在施工中,经常会遭遇外物切割,或承重失效,从而造成电缆外皮破损进水,进而造成海洋电缆失效风险,随着水下压力增大,海水可能会顺着缆线进入设备,严重会造成水下设备的腐蚀和损毁。
因此需要根据施工情况不同,在海洋电缆薄弱或者需要的位置安装纵向水密装置,防止电缆外皮破损或切割,海水不会沿着缆线渗透,这样有效地保护了电缆内部芯线和连接设备的安全。
现有技术中的的海洋电缆有的具备纵向水密功能,但技术水平只能应用在缆径较小,内部芯线较少且较小平方芯线的电缆上,如果是较大平方、较多电芯或弯曲半径较大的电缆则很难通过纵向水密胶水填充实现,这是电缆的物理特性决定的,这会导致无法保证纵向水密性、无法保护连接设备的可靠性进而导致电缆进水后维护成本较高。且因为当前技术纵向水密电缆处于较小缆径,较小平方数的电缆上,也造成造价成本较高,应用场景较小的情况。
基于以上原因,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电缆纵向水密装置,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解决了上述问题,内部集成液、气管路,适用于较大平方管路,模块化设计、施工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种复杂海况及应用场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缆纵向水密装置,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解决了上述问题,内部集成液、气管路,适用于较大平方管路,模块化设计、施工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种复杂海况及应用场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纵向水密装置,包括电缆限弯器,壳体a,壳体b,右侧电缆和左侧电缆,装置的两端分别为右侧电缆和左侧电缆,右侧电缆和左侧电缆内侧各分别连接有一个电缆限弯器并在其内部分线,左右两侧的电缆限弯器中间连接有互相连接的壳体a和壳体b,电缆限弯器最内侧贴近电缆处设置有塞块,塞块的外侧通过卡槽配合有承重块,承重块上安装有止动的螺母,壳体a内部设置有左侧密封块,左侧密封块外侧与壳体a内壁和左侧电缆之间设置有减振橡胶块a,壳体b内部设置有右侧密封块,右侧密封块的外侧与壳体b和右侧电缆之间设置有减振橡胶块b,左侧密封块内部设置有左侧电缆内芯,右侧密封块内部设置有右侧电缆内芯,左侧密封块与右侧密封块之间设置有定位块,定位块的顶部与壳体a密封配合,定位块的外侧设置有轴向止动的挡圈,左侧电缆内芯的内侧与左侧线夹压接,左侧电缆内芯外层设置有橡胶块和橡胶底座,左侧线夹与插头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插头的另一端有凸柱结构与插座的凹槽结构配合连接,插座与右侧线夹通过螺纹连接,右侧线夹与右侧电缆内芯连接,右侧线夹的外侧设置有止动作用的卡簧。
右侧线夹和左侧线夹内部设置有固定密封线缆的压接区域和密封区域。
定位块内部设置密封结构。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模块化设计;当海洋作业电缆出现意外损伤时,能保证电缆的纵向水密性;
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结构、密封原理可靠,应用电缆种类宽广,可涵盖大多数海洋电缆或复合形式电缆。设备可就地维修,密封工艺处理具有时效性,保障海洋施工过程中电缆与设备的快速维修或更换。
本实用新型装置连接处满足承重可达到电缆自身承载能力的75%以上,适用复杂海况,应用场景广泛,耐压等级可满足电缆全海深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芯连接处剖面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为电缆限弯器,2为螺母,3为承重块,4为塞块,5为减振橡胶块a,6为壳体a,7为左侧密封块,8为左侧电缆内芯,9为定位块,10为橡胶块,11为左侧线夹,12为插头,13为插座,14为右侧线夹,15为壳体b,16为右侧密封块,17为减振橡胶块b,18为右侧电缆内芯,19为挡圈,20为橡胶底座,21为卡簧,22为右侧电缆,23为左侧电缆。
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纵向水密装置,包括电缆限弯器1,壳体a6,壳体b15,右侧电缆22和左侧电缆23,装置的两端分别为右侧电缆22和左侧电缆23,右侧电缆22和左侧电缆23内侧各分别连接有一个电缆限弯器1并在其内部分线,左右两侧的电缆限弯器1中间连接有互相连接的壳体a6和壳体b15,电缆限弯器1最内侧贴近电缆处设置有塞块4,塞块4的外侧通过卡槽配合有承重块3,承重块3上安装有止动的螺母2,壳体a6内部设置有左侧密封块7,左侧密封块7外侧与壳体a6内壁和左侧电缆23之间设置有减振橡胶块a5,壳体b15内部设置有右侧密封块16,右侧密封块16的外侧与壳体b15和右侧电缆22之间设置有减振橡胶块b17,左侧密封块7内部设置有左侧电缆内芯8,右侧密封块16内部设置有右侧电缆内芯18,左侧密封块7与右侧密封块16之间设置有定位块9,定位块9的顶部与壳体a6密封配合,定位块9的外侧设置有轴向止动的挡圈19,左侧电缆内芯8的内侧与左侧线夹11压接,左侧电缆内芯8外层设置有橡胶块10和橡胶底座20,左侧线夹11与插头12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插头12的另一端有凸柱结构与插座13的凹槽结构配合连接,插座13与右侧线夹14通过螺纹连接,右侧线夹14与右侧电缆内芯18连接,右侧线夹14的外侧设置有止动作用的卡簧21。
右侧线夹14和左侧线夹11内部设置有固定密封线缆的压接区域和密封区域。
定位块9内部设置密封结构。
工作原理:
参见图1~3,
左侧电缆23通过电缆限弯器1、螺母2、承重块3、塞块4进入保护壳壳体a6内进行分线,电缆限弯器1是保护电缆防止过度弯曲;承重块3是左侧电缆23抗拉的重要部件,塞块4在承重块右侧,对承重块3起到止动作用,防止电缆轴向扭绕,承重块3和塞块4上具有相互配合的卡槽,螺母2用于止动承重块3,实现夹紧功能;螺母2、承重块3、塞块4共同组成左侧电缆23的承重部件。
左侧电缆内芯8是左侧电缆23内部的电、光芯线或液、气管路,左侧电缆内芯8末端与左侧线夹11联接,左侧线夹11内部具有压接区域和密封区域,分别实现电芯连接和密封;在左侧电缆内芯8与左侧线夹11压接之前,先将橡胶块10和橡胶底座20穿过,橡胶块10具有很好的弹性,安装过程会挤压形变实现左侧密封,橡胶底座20是橡胶块10的止动和保护结构;左侧线夹11与插头12通过螺纹连接,插头12具有凸柱结构。
右侧电缆22穿入的工艺流程与左侧大致相同,右侧电缆22通过电缆限弯器1、螺母2、承重块3、塞块4进入保护壳壳体b15内进行分线,电缆限弯器1是保护电缆防止过度弯曲;承重块3是右侧电缆22抗拉的重要部件,塞块4在承重块左侧,对承重块3起到止动作用,防止电缆轴向扭绕,承重块3和塞块4上具有相互配合的卡槽,螺母2用于止动承重块3,实现夹紧功能;螺母2、承重块3、塞块4共同组成右侧电缆22的承重部件。
右侧电缆内芯18是右侧电缆22内部的电、光芯线或液、气管路,右侧电缆内芯18末端与右侧线夹14联接,右侧线夹14内部具有压接区域和密封区域,分别实现电芯连接和密封;卡簧21是右侧线夹14的止动结构;右侧线夹14与插座13通过螺纹连接,插座13具有凹槽结构。
插座13内部有夹紧机构,可与插头12紧密配合。
插头12和插座13配合完成,共同安装在定位块9内部,定位块9内部有密封结构,具有单向防水功能,能阻止右侧电缆外皮破损或切断后水压入左侧。
定位块9和壳体a6密封配合,通过挡圈19进行轴向止动。
左侧密封块7安装要求:左侧电缆23分线处位于减振橡胶块a5的右侧,安装过程减振橡胶块a5起到保护和居中作用,左侧电缆内芯8都包含在橡胶块7内部。
右侧密封块16安装要求:右侧电缆22分线处位于减振橡胶块b17的左侧,安装过程减振橡胶块b17起到保护和居中作用,右侧电缆内芯18都包含在橡胶块16内部。
右侧密封块16是第一密封区,主要防止右侧电缆进水。
定位块9、橡胶块10、左侧线夹11、插头12、插座13、右侧线夹14是第二密封区,主要防止右侧海水从电缆内部电线进入左侧。
左侧密封块7是第三密封区,主要防止左侧电缆进水。
减振橡胶块a5和减振橡胶块b17具有壳体a6与壳体b15配合过程中调节距离作用,隔离了三个密封区免受抗拉冲击,保障其水密可靠性。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从整体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水密技术只能应用在缆径较小,内部芯线较少且较小平方芯线的电缆上的问题,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解决了上述问题,内部集成液、气管路,适用于较大平方管路,模块化设计、施工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种复杂海况及应用场景。

Claims (3)

1.一种电缆纵向水密装置,包括电缆限弯器(1),壳体a(6),壳体b(15),右侧电缆(22)和左侧电缆(2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的两端分别为右侧电缆(22)和左侧电缆(23),所述右侧电缆(22)和左侧电缆(23)内侧各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电缆限弯器(1)并在其内部分线,所述左右两侧的电缆限弯器(1)中间连接有互相连接的所述壳体a(6)和所述壳体b(15),所述电缆限弯器(1)最内侧贴近电缆处设置有塞块(4),所述塞块(4)的外侧通过卡槽配合有承重块(3),所述承重块(3)上安装有止动的螺母(2),所述壳体a(6)内部设置有左侧密封块(7),所述左侧密封块(7)外侧与所述壳体a(6)内壁和所述左侧电缆(23)之间设置有减振橡胶块a(5),壳体b(15)内部设置有右侧密封块(16),所述右侧密封块(16)的外侧与所述壳体b(15)和所述右侧电缆(22)之间设置有减振橡胶块b(17),所述左侧密封块(7)内部设置有左侧电缆内芯(8),所述右侧密封块(16)内部设置有右侧电缆内芯(18),所述左侧密封块(7)与所述右侧密封块(16)之间设置有定位块(9),所述定位块(9)的顶部与所述壳体a(6)密封配合,所述定位块(9)的外侧设置有轴向止动的挡圈(19),所述左侧电缆内芯(8)的内侧与左侧线夹(11)压接,所述左侧电缆内芯(8)外层设置有橡胶块(10)和橡胶底座(20),所述左侧线夹(11)与插头(12)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插头(12)的另一端有凸柱结构与插座(13)的凹槽结构配合连接,所述插座(13)与右侧线夹(14)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右侧线夹(14)与所述右侧电缆内芯(18)连接,所述右侧线夹(14)的外侧设置有止动作用的卡簧(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纵向水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线夹(14)和所述左侧线夹(11)内部设置有固定密封线缆的压接区域和密封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纵向水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9)内部设置密封结构。
CN202321091526.6U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电缆纵向水密装置 Active CN219697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1526.6U CN219697277U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电缆纵向水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1526.6U CN219697277U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电缆纵向水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7277U true CN219697277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40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91526.6U Active CN219697277U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电缆纵向水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72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3780B (zh) 海底光纤复合电力电缆接头盒及其连接工艺
US9722406B2 (en) Undersea cable, undersea cable installa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undersea cable
CN201122192Y (zh) 一种光电复合海缆的修理接头
CN110932220B (zh) 一种海底光电分离设备
WO2019237457A1 (zh) 一种海底光电复合缆深海终端分离装置
CN212304525U (zh) 一种海缆穿护管后的顶部锚固装置
CN110212485A (zh) 一种三芯高压海底电缆接头盒及其安装方法
CN219697277U (zh) 一种电缆纵向水密装置
CN105186189A (zh) 一种水下用密封电连接器
CN210111485U (zh) 海缆牵引头
JP2024015974A (ja) 剛性海底電力ケーブルジョイント
CN101832427B (zh) 密封光电分壁连接装置及密封舱装置
CN201113371Y (zh) 海底光纤复合电力电缆接头盒
CN100523899C (zh) 一种光电复合海缆的修理接头
CN110190573A (zh) 一种海缆保护装置
CN200997513Y (zh) 一种复合光缆型海底电缆的中间连接装置
CN110299646B (zh) 一种承力水密连接器
CN101452098B (zh) 光电复合海缆的修理接头
CN211879669U (zh) 一种拼接式头壳体
CN110829338A (zh) 一种水下缆保护装置
CN214377730U (zh) 一种具有耐腐蚀功能的耐气候电线电缆
CN215728995U (zh) 一种光缆分支固定装置及一种分支光缆组件
CN219039449U (zh) 一种抢修接头盒保护装置
CN210137158U (zh) 线缆弯曲限制装置
CN220154696U (zh) 一种具有双护套结构的引入光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